湯池和諧示範鎮教學匯報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6/9/23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二廳 檔名:52-167-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諸位大德、諸位朋友,大家中午好。
在二00四年三月十五日,我到深圳第一次講中國文化的課程,之後我到信德圖書館,信德圖書館有個萬姓宗祠,裡面有我們二萬多個祖宗的牌位。當我一進到萬姓宗祠紀念堂,首先看到的是三皇五帝的牌位,當看到三皇五帝的牌位,我們深刻的感覺當炎黃子孫的幸運、幸福。所謂「東土難生」,而我對著每一面的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儀,因為整個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都是這些祖宗他們流血流汗積累下來,成就我們後代子孫。整個對中國文化的弘揚、對中國文化的承傳,每次我到海外來,就會有特別深刻的感觸,因為我們海外的華人,海外的炎黃子孫,對祖宗的智慧、祖宗的文化,反而比我們更加的珍惜,更加的愛護。
去年十月份,我們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師長給我們講解中國文化《大學》的經文,與會的華人有一萬三千多人,光是義工就有二千多個義工。而我們這次新加坡,這場「中國文化和諧社會從心開始」的會議,又再一次聚集了我們海外華人的力量。那一分對祖宗的追思、對祖宗的懷念之情,從這麼盛大的會議,我們都可以深刻感受得到。當我們提起這一分孝心,提起這一分對所有炎黃子孫的友愛之情,所謂「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這一分孝順父母,孝順祖宗,友愛兄弟,尊敬長者的心境,可以跟神明相通,可以用這一分孝悌的精神成為社會、成為世界的好榜樣。所以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都能夠通達智慧,都能夠通達世界的人心。我相信,我們五千年來的祖宗在天之靈,都可以感受到我們這一分心情,他們在天之靈一定覺得很安慰。
在二次大戰前夕,歐洲人做了一次對中國文化的研究,因為歐洲人很難想像一個民族可以綿延五千年不衰,這在人類歷史上可謂獨一無二。研究下來的結果,歐洲人說可能是因為中國人重視家庭教育,這樣的推斷相當的正確。唯有這一分孝悌之情,因為這個「孝」字就已經把為什麼綿延五千年不衰的道理,闡述得非常的透徹。這個孝字是會意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合成了一體;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而上一代又有上一代,下一代又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個孝字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所有聖哲人、所有宗教教化的核心所在。所以孔老夫子教導他的弟子,「慎終追遠,明德歸厚」。諸位朋友,慎終追遠,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但是假如其中有一代斷了,那就沒有下面了。
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民族,只有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不衰?這是一個結果,有果必有因,世間的事絕對沒有哪件事情是偶然的,人生真正明白,沒有任何一件是偶然的時候,那就不會僥倖,那就不會常常好去比較來比較去;他兒子比較孝順,他的太太比較賢慧,那都不是偶然,都是他會教自己的孩子,上行下效!那是因為他有德行感來好的太太,俗話講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兒子怎麼樣?那都是互相感應來的。甚至於是子孫,那都是用德行感來的。
這些道理,那都是直接影響我們的人生。但問題是我們在這一百年左右的時光裡面,沒有認真好好的來學習祖宗的教誨,在《中庸》裡面就告訴我們,大舜尊為天子,堯舜是我們炎黃子孫共同的祖先,也是最賢明的帝王之一。舜是「尊為天子,富有四海」,而他的德行是百代祭祀,所以「宗廟饗之」,還有一個叫「子孫保之」。他有這麼高的德行,所以他的子孫能綿延千年不衰,他所召感來的子孫都是有德行的子孫。
假如我們沒有德行,下一代就斷絕了,你看《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其斬焉無後者」,下一代就沒有了,家風就敗掉了;「德至薄也」,是因為德行太薄了。所以要召感來好的子孫,首先知所先後,最先的是要培養好自己的德行,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你有好的德行就召感來好的子孫。現在我們大陸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主席說姓胡的這些子孫都是大舜的後代。所以這都是祖宗的德行在庇蔭著我們,我們要了解這個真相。
諸位朋友,有沒有人是秦檜的後代?有沒有聽過這個是秦檜的後代?宋朝的大奸臣秦檜,你有沒有見過哪個朋友是他的後代?我敢打保證都沒有。縱使真的是他的子孫,都改名換姓,不敢姓了,連跟他同姓都覺得有點難受。曾經有個讀書人到了杭州的岳王墓,在我們岳王岳飛的墓前說了一段話,他說到「人自宋後少名檜」,說從宋朝以後幾乎是完全沒有人拿著這個「檜」字來取名字了,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我到了岳王的墳前,連我自己姓秦都覺得很丟臉。
所以諸位朋友,我們跟自己家庭是一不是二,這一體是真相。假如今天我們幹了一個危害社會民族的事情,那我們整個家族統統蒙羞,統統不敢承認是我們的親人。以至於,今天我們念哪所中學、念哪所大學,念完之後,我們犯了很大的罪過,連我們的學校統統被我們玷污了,統統還要上電台說:我跟這個學生,怎麼樣?拒絕關係,不承認他是我們學校的學生。但是假如我們今天真正對社會國家有貢獻,那整個我們的家族感到光榮,我們的學校感到欣慰,以至於我們所處的故鄉都覺得與有榮焉。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強調一體?這麼強調家風?這麼強調一個民族的精神?因為都很有可能因為一個人而讓所有的人感到光榮;也很有可能因為一個人傷風敗德,而波及到無數的親人,甚至連我們的民族都被拖累下去。所以我在辦到法國、到英國護照的時候,簽證的時候,我就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們現在中國人在國際的形象有了一些變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叫禮義之邦,非常注重誠信。但是現在要辦個簽證都要查好多天,很可能人家韓國、日本,一天甚至於當面就給他了。可是我們必須要辦一個禮拜,甚至還要查更多的資料,才肯給我們放行。
老祖宗告訴我們,「知恥近乎勇」,你能怪別人嗎?是我們自己的行為侮辱了我們自己的人格。我們侮辱了自己的人格還不打緊,連我們祖宗的顏面都被我們牽連、牽累下去。我們擁有五千年璀璨的歷史文化,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不只要把它承傳下去,還要把它發揚光大才對。所以我們冷靜思考,只要有一代的祖宗沒有把孝道、沒有把師道傳下來,這個文化就斷了。我們為什麼要感念祖宗?因為那是無數的祖宗他們用至誠的心,他們用一分恩澤後代的心,把它承傳下來。
承先就有責任要啟後,我們要把它傳給後代的子孫。諸位朋友,您曾經有想過你的家風要承傳百年、千年以上的舉手。好,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用心靈聽聽看,有沒有什麼聲音?有沒有聽到祖宗的哭聲?我是怎麼對你們的?你們怎麼可以這麼沒有責任?諸位朋友,除了聽到祖宗的哭聲,你們還有沒有聽到什麼哭聲?有沒有聽到後代子孫的哭聲?我們不要講以後,我們在中國大陸各地講孝道,講中國文化的過程,很多的年輕人痛哭流涕。上完課以後,這些年輕人很激動走到前面來跟我們說到:這些孝順的道理,就是我們這一代最缺乏的,我們再不聽,不知道已經給自己折了多少福;父母對我們恩德那麼大,結果我們都不懂得要孝順。你看這是現代的子孫,他的內心已經在哭泣了,因為「人不學,不知道」。雖然「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們不教他們的話,「苟不教,性乃遷」。當他在不孝父母的時候,他的內心也是很難受,但是問題就出在哪?出在習慣成自然。你讓他從小學孝順,他一輩子都孝順,而且會更發揚光大。
我們來思考一下,古代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他的德行是三歲的時候比較好,還是六十歲的時候比較好?諸位朋友,您覺得以前讀書人三歲的德行好,還是六十歲的德行好?你們怎麼可以懷疑自己的祖宗?我再舉個例子,范仲淹是十歲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六十歲的時候德行好?你們也懷疑范仲淹嗎?那我就講不下去了。讀古書的人,他的德行一定是「德日進」(諸位老師,你要配合一下,不然我就唱不下去了),「德日進,過日少」。他的德行是愈來愈好,所以他可以垂範後世,千年不衰。
為什麼我們的老祖宗一直強調「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你讓他天性引發出來,他的孝悌精神已經出來了,那他的德行就會隨著他在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當中,不斷的擴寬心量,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最近幾十年,編了一套把從堯舜到明朝左右,這幾千年當中所有聖哲人的行誼風範,把它匯集起來編成了一套《德育故事》,蔡振紳先生編的。裡面這些讀書人,他只要當官了,那他真正都把別人的父母當自己的父母,把別人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盡心盡力的教導,因為孝悌能把一個人本善之心完全的引發起來。所以教他孝,他就會敬所有天下為人父母的人,因為他知道每個為人父母者都不容易,都是含辛茹苦扶養子女,他那分同理的心境自然擴寬。所以孝心一開,百善皆開。教以悌,教導他友愛兄弟,他就敬天下所有為人長者,為人兄長的人。
在晉朝有個讀書人叫祖逖,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個例子叫「聞雞起舞」,就一聽到公雞叫,他馬上起來開始活動筋骨練武藝。因為那個時候五胡亂華之後,整個國家很危難,所以祖逖他時時不忘要復興國家,每天一聞到雞叫,趕快起來鍛鍊自己的武藝,以便可以把這個國家的恥辱洗刷。當他在危難當中,他把自己的錢財統統拿出來,有時候要逃難,錢財捨掉了,連自己家裡的車子統統給這些老人家坐,自己都是用走的。沿路看到很多的屍骨,他於心不忍,馬上都把他埋起來,給他祭祀。然後對於跟隨他的人民,都是教導他如何耕作,大興水利,改善他們的生活,給他們教育。
有一次,剛好他召集這些鄉親父老,一起來吃飯聚會。結果很多的老人端著酒杯,很感慨的在那裡流眼淚,對著祖逖說到:我們都已經這麼一大把年紀,父母都已經不在了,但是今天能遇到大人用父母的心來愛護我們,讓我們老年都還有父母可以來愛護我們,那是真正的做到了父母官。這群老人家對著祖逖說到,我們這一生死都瞑目了。所以讀書人確實,他的孝悌之心引發起來之後,是視天下人都像自己的家人一樣,他的德行是愈來愈好。
那我們要冷靜來思考,諸位朋友,我們是小學時候的德行比較好,還是讀大學的時候德行比較好?諸位朋友,是小學的時候德行好,還是大學的時候?所以諸位朋友,我們常常在說這個世界怎麼樣?顛倒了。我們不要去怪世界顛倒,因為老祖宗給我們教誨,「行有不得」,要「反求諸己」。世界有沒有顛倒,我們暫且先不論,我們首先要問自己,我們自己有沒有顛倒?所以讀書人他有一分理智在,他絕對不會先去責怪別人,他一定是先反省自己。自己對了,才有資格說別人,這叫知所先後!
你自己沒對,說別人,人家不服,人家一下子就把話給我們頂回來了。我們當父母的教訓孩子,孩子馬上說:你都講我,你自己也沒有孝順爺爺奶奶。這句話頂回來,我們連接都接不上去。我們做老師的說要守時、要愛護整潔,學生馬上頂回來:老師,你都沒有做到,你怎麼可以說我?所以中國人教導「正己化人」。那首先,知所先後最重要的是什麼?先正誰?正我們自己。在老祖宗的教誨當中,很常見的一句,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在走在正道上面,叫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那我們要冷靜來思考一下,現在我們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所以這個從態度上就已經先顛倒了。
常常我們在講課的過程當中,就會感受到很多朋友聽完課,都會跑來跟我們交流,然後他就在那裡拍大腿,很遺憾。他說:剛剛這堂課,假如我先生來聽,不知道有多好;剛剛這堂課,假如我兒子來聽,不知道多好;假如我婆婆來聽,不知道多好!從頭聽到尾,都是別人需要聽,就只有一個人不需要聽。大家認不認識那個人?你們都開智慧了,馬上都知道是誰。當我們有這個意念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顛倒當中,我們自己不知道。當我們看自己都看不清楚,又如何看清楚別人?連我們最近的都看不清楚,怎麼去看更遠的?
所以老祖宗這句「知所先後」,這有很深的含義在裡面。所以「欲愛人者先自愛」,自己都人生搞得一塌糊塗了,然後我說我要去愛我的太太、我要去愛我的兒女,我們拿什麼愛?首先要先愛自己本善的心,首先要把自己的德行建立起來,那叫自愛,自愛才能愛人。
我們三十歲上下的人,特別敏感的一件事,就是遇到很多的長輩都會問我們:你怎麼還不結婚?尤其女的同學、同事,那更是更緊張了,有些女同學都不敢回家族裡面去了。聽說一回到家族會變成批鬥大會,所有的人都圍攻,你怎麼還不去交男朋友、交女朋友?結果有位同學,她的母親就一直跟她講:妳趕快結婚。結果我這個女同學就回她母親一句話,她說:媽,妳都不幸福了,幹嘛要我嫁?這一句話講下去,她的母親當場愣住了,忽然想一想,對,我跟我先生是小吵天天有,大吵是三六九。她突然接不上話了,沈思了一下,過了三十秒,對她的女兒講:反正妳就是趕快給我嫁!
你看,那三十秒叫什麼?那三十秒叫靈光乍現,光明出來了,對!這我都不幸福了,幹嘛逼我女兒嫁?我們都摔到一個坑裡面去了,然後還要把女兒推到那個坑裡面去,那怎麼行?三十秒之後,突然有一片烏雲密布,反正妳就是趕快給我嫁!這個烏雲是什麼?烏雲是虛榮心,烏雲是好面子的心。叫女兒嫁是不是希望她幸福?不是,因為我們也沒把幸福表演給她看,我們怎麼知道她會不會幸福?但為什麼後來又要叫她嫁?怕走出去,親朋好友在那問:你女兒怎麼還沒嫁?問到最後受不了。所以你看,面子勝過了女兒的幸福,面子勝過了孩子健全的人格。
為了自己有好的面子,逼孩子一學學三樣、學五樣文藝,又學跳舞,又學數學,又學一大堆的技能。學到孩子不敢放假,怕禮拜六、禮拜天,怕寒暑假,因為放假的時候比平常禮拜一到禮拜五更辛苦、更累。逼到七歲的孩子,因為那時候這孩子學《弟子規》學了幾個月,在汕頭。學完以後,他的老師希望他們把這幾個月學習的心得,跟他們的父母分享一下,讓父母也寬慰寬慰,因為有學孝跟沒學孝道的孩子,差異很大。
一個七歲的孩子站上台來,第一句話讓在場的人震撼,也讓他的母親非常的錯愕驚訝。這個孩子第一句話就說到:我還沒學《弟子規》以前,我每天都想著如何謀害父母。七歲的孩子不會說謊話,他的母親當下是嚇了一大跳,接著眼淚就嘩啦嘩啦流下來。你看孩子的心裡是想著要謀害父母,我們父母跟孩子這麼親,為什麼都感受不到他內心的狀態?虛榮心太厲害了!虛榮心能把父子有親的天性折騰成父子相殺都有。所以我們為人父母在這個時代要相當的冷靜。
今天我們要讓孩子邁向婚姻,有個好的婚姻,首先我們要把好的婚姻演給他們看,他們才知道如何經營幸福美滿的人生。很多的朋友不敢結婚,為什麼?都是受他父母的影響,因為父母離異,父母不和樂,內心都有恐懼感。所以人生很多的路程都還沒走,就已經先膽怯在心裡。
老祖宗講「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一個為人父母者要了解孩子這一生是先學什麼,後學什麼,先紮什麼根,才能讓他這一生能夠像大樹一樣成長茁壯,而根基非常的牢固,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那絕對不是把英文學好,那絕對不是把鋼琴學好,就能夠保證他這一生立於不敗之地。我們冷靜去思考一下,所有成功的人士,他的分享裡絕對沒有這一條說,首先先把英文學好,沒有這一句。李嘉誠先生是我們華人的首富,他說到他從小到大教孩子,教什麼?百分之九十九教他的孩子做人。現在他的孩子都已經這麼大,都已經四、五十歲。他跟他孩子聚會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教導他如何經營事業,如何帶動他的企業團體;而三分之二的時間,還是教他的孩子做人。這是成功的人,人生深刻的體悟!我們為人父母要醒過來,不能再執著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
我們今天要叫女兒嫁,首先要讓女兒有能力判斷選擇好的伴侶。「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這句話裡面都含攝著一個人要有相當準確的判斷能力,不管他是選擇配偶,還是選擇他跟隨的老闆、領導人,他跟隨的企業,那都要有他的判斷力。今天他有好的德行,他才能判斷誰是有沒有德行的人。所以首先要讓我們的孩子有好的德行,有他的智慧去判斷好的對象。
那要有好的德行就必須學習聖賢的智慧教誨,而聖賢的智慧,諸位朋友,最有名的經典,清朝時期編出來的《四庫全書》。那不要,諸位朋友,今天聽完課以後跑到書局去說:請問你們有沒有賣《四庫全書》?諸位朋友,我跟大家說,《四庫全書》要用幾台卡車載才載得走。《四庫全書》的內容,從我們出生就能夠看字,當然這樣的人出來的話會把人嚇死。從出生他就開始讀書,讀到八十歲,還是讀不完。那大家聽到這裡:完了,那《四庫全書》我別看了。深入五千年浩瀚的文化智慧裡面,能夠掌握綱領,綱舉目彰。而整個五千年的智慧,最完整的綱領,也是最簡單的一本經典,就是清朝李毓秀夫子編出來的《弟子規》。因為這本經典是根據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相當重要的一句教誨編出來的。
夫子說到,一個學聖賢的人要從七個方面去提升自己的道德學問,首先是「入則孝,出則悌」。在家裡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出去,要尊重長輩、尊重領導;「謹而信」,要謹慎、要誠信;要「汎愛眾」。你看現在這個時代,好多這些書籍都說什麼他們發明的理論;其實你看我們幾千年前,汎愛眾不就是人際關係學嗎?只是現在的名詞,我們現在人都喜歡新的,好像新的就比較趕得上潮流。事實上,我們讀經典,那個深刻的體會,世間的真理好話,我們祖宗聖賢人都說盡了。
再來,能親近仁德之人,在中國的家道當中,成就一個孩子,第一是齊家,是父母把榜樣演出來;第二就是擇師,給他選一個好的老師。而以前我們為人父母者,怎麼對待老師?非常的恭敬,「只聞來學,未聞往教」,這是千里尋師,都是要帶著孩子給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的禮。而這個禮儀的背後含有多麼深遠的影響,我們因為沒有智慧,洞察不到。我們自己洞察不到,還沒關係,看不懂的還批評:那都是以前的舊東西,舊的都不好,我們不要用那個,現在不合潮流。那是錯誤的!
聖賢人就好像他的境界已經爬到二十層樓,他可以看得很深遠;我們只有在一層樓,所能看到的範圍只是他們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結果他們看到的境界,我們看不到,硬要把他們從二十層樓拉到一樓,拉下來告訴他:這才是人生真相,你說的那些都是假的,我看不到。所以我們現在人,家庭裡面出現的種種狀況,真的是那句古話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所以「擇師」是用恭敬的心來請老師教導他的孩子。而孩子在這麼小的年紀,父母是他最尊敬的人。一個人從小沒有辦法提起尊敬父母的心,我們不要怪這個孩子,我們要同情這個孩子。一個孩子在他第一次不信任父母的時候,他的內心是非常難受、非常掙扎,因為父子有親是天性。可是一次、二次看到自己的父母言行不一致的時候,他就開始麻木了,他就開始不尊敬他的父母。不尊敬父母的孩子,那是最可憐的人。所以父母有德行,成為孩子的榜樣。一個孩子還沒念小學以前,我們看看,他開口閉口都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愈信任的人講話,他百分之百的聽進去。上了小學以後,孩子馬上改口,「我的老師說、我的爸爸說」,都有。就代表著一個孩子他整個人格成長過程,父母、老師對他的影響特別的深遠。
而當他看到自己最尊敬的父親,對老師還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這個心靈的震撼,他終生不忘。那種尊敬老師的態度就深深的紮在他的心田裡面,老師的教誨,他會百分之百依教奉行。就是這個孝道、這個師道,才能讓我們在這幾千年來出了這麼多的聖哲人。那我們現在看看,現在不是去拜老師,現在不是去請教老師,現在是要得老師到家裡來教,還得老師來伺候孩子;甚至老師心裡上還得看家長的臉色,還跟他拿錢,那在心境上,他就很難對孩子嚴格,他就沒有為師者那種正直。確實錢可以辦很多的事,但是孝道跟師道,要從內心發出來的這些性德,很多時候錢是辦不到的。那都是要從我們父母的態度當中做出來的,才能夠紮下孝道跟師道的根本。所以這「親仁」的態度很值得我們來深思。
整個聖賢的教誨,第七個綱領叫「餘力學文」。所以只要把這本《弟子規》好好深入,那他等於就是深入整個《四庫全書》當中,一經通,一切經都通。因為這六經,所有的經典都是跟孝悌相通。所以《弟子規》真正學好了,我們再去學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再學其他的經典,就能夠觸類旁通,遊刃有餘。一開始學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學得很雜,因為「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學習還是要一經一門深入下去,才能夠開智慧。
所以我們讓孩子學了《弟子規》,學了中國文化,他自然有智慧能去判斷許多生命當中重要的抉擇,包含選什麼科系,他會想到他應該用什麼樣的能力去奉獻這個社會;他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配偶,他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領導者,他才有這個判斷能力。所以諸位朋友,我們現在不是急著讓孩子走入婚姻,現在要趕快讓他學《弟子規》。所以我們在湯池,在安徽廬江縣湯池鎮辦的課程當中,其中就有「男女如何擇偶」的課程,這都要先教,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這個一錯誤了,「再回頭已百年身」。我們人生說「後悔、後悔」,那都是後面才來悔。
好,剛剛我們講到了「欲愛人者先自愛」,你一定要先愛護你自己,要成就你自己的德行,你才能夠去愛別人。不然我們的人生都不幸福了,難道又把這個不幸福傳給自己的子孫嗎?那絕對沒有這樣的父母。最主要是我們現在為人父母者,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的人生幸福。那好多的家長拼了命看書找資料,很多家長,孩子才三歲、四歲,都已經用十多種方法來教孩子了;有的用義大利的,還有現在是俄羅斯的,用美國的,好多的理論統統拿來教孩子。這一套用了不行,再用另外一套。
有個家長,她看了一本書,看完以後,說要讓孩子從小學會理財、學會算錢。諸位朋友,我們剛剛講到知所先後,難道是先教孩子會跟人家計較錢財嗎?算得這麼精明,一分錢都不會漏掉。他最後這麼精明,會拿來對付誰?諸位朋友,會拿來對付誰?中國有一句話叫「人算不如天算」,很多家長說不要教孩子吃虧,朋友打你,你就把他打回去。所以這個孩子從小拳頭練得不錯,他拳頭練得好,就愈練愈習慣,叫習慣成自然。練到最後,誰離他最近?父母離他最近,那就難免會遭魚池之殃。
所以這家長她馬上看了以後,就用在她孩子身上,然後就給她孩子規定,妳幫我洗衣服,我給妳兩塊錢;然後幫我拖地,給妳兩塊錢。都把所有的酬勞都寫得很清楚,結果她高興在哪?她說:我的女兒本來很懶惰,在短短的一天之內變得非常勤勞,什麼都搶著先幹。諸位朋友,這樣好不好?中國人看事情,不論一時,不看眼前而已,而論長久,不只看現前的情況,還會考慮到以後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有什麼流弊。不論自己一生,而會論到會不會影響到社會國家,這是中國人的心態。
現在說特效藥,愈快有效的,它後遺症往往都會愈多,我們現在很多醫學的東西,效果特別快。我記得小時候流鼻涕,感冒了,去給醫生看,一針打下去,鼻涕就不流了。諸位朋友,有沒有效?很有效!但是這個藥打下去了,身體裡面,除了感染病毒以外,還有我們身體裡面好的細菌,那個腸胃裡面有很多幫助消化的益菌。結果,你這個藥吃下去,這個藥又沒有裝一個雷達在那裡掃描,這是壞的病毒,殺了;這是好的病毒,不殺!有沒有這麼厲害的藥?諸位朋友,假如你能發明這樣的藥,保證你以後會成為大富翁,因為這樣的藥,大家一定搶著買,那不可能的!現在的藥都是大小通殺,病毒跟你身體裡面好的細菌都殺掉。
我為什麼有這麼深的體會?因為大家看得出來我的身材比較苗條,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我小時候吃西藥,吃下去之後,都突然感覺到,那二、三天沒有胃口,那就是因為好的細菌被破壞。已經生病了,又沒胃口,愈不吃飯,免疫系統抵抗力就愈差。所以看起來症狀是解除了,問題是我們的體質受損。所以那時候,我在北京都聽到小兒科,尤其看耳鼻喉科,一天排的號碼都是幾百號,看到幾點?看到半夜一、二點還在看。因為那些孩子都已經變成醫院的常客,只要天氣稍有變化,他抵抗力不好,又上醫院去了。所以在這個時代,新的東西、效果好的東西,大家要冷靜判斷有沒有後遺症。
現在受到這整個功利主義的思想影響,連結婚都強調快速,覺得快速很光榮;兩個禮拜就結婚了,一個禮拜就結婚了。這種風氣帶動之下,流弊大不大?把婚姻當兒戲,這都要很冷靜。有一對夫妻,他已經中年了,剛好他的弟弟出國去留學,留完學回來,在國外找到一個對象,娶了以後回國來。回來的時候,他們比較年輕,又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所以這年輕的夫婦常常就在那裡講很肉麻的話,常常在那裡抱來抱去。這對老夫老妻都中年了,結婚都一、二十年了,看到這樣的場景,兩個人互相看了一下,有點怎麼樣?會不會有點羨慕?不要亂羨慕!當一個人的愛都只表現在言語行為而已,那都很膚淺。
真正的愛在哪?真正的愛是七、八十歲的老夫婦,手牽著手走在公園裡面散步,這個太太對先生說:先生,明天是初一,明天要吃素。夫妻的那種關愛、那種珍惜,那是愈陳愈香,絕對不是那種很強烈,愈強烈的東西很快就結束了,那個愛都是長長久久。所以很多人都沒有冷靜的去思考一些問題,沒有細細的去感受,心浮氣躁,什麼叫愛,搞不清楚。為什麼心浮氣躁?欲望太多。
我們去講課的時候,有個朋友就講:中國人特別不懂愛,生活得非常辛苦。有對夫妻,先生喜歡吃蛋黃,太太喜歡吃蛋白,結果結婚了三十多年,兩個人都差不多六十歲了。因為太太喜歡吃蛋白,所以都把蛋白讓給先生吃;先生喜歡吃蛋黃,所以都把蛋黃讓給太太吃。就這麼樣吃了三十多年,結果這個朋友他就說:你看我們中國人多不會生活,那不一開始就說我喜歡吃蛋黃,我吃蛋黃;你喜歡吃蛋白,你吃蛋白,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三十多年來,才有一天了解到,原來你喜歡吃蛋黃,我喜歡吃蛋白。這樣太辛苦了。結果我們聽起來,我們不覺得辛苦,我們覺得什麼?太幸福!一個人活到六十歲的時候,明白到一件事情,我的另外一半把他最愛的東西讓給我吃了多久?三十多年!這哪是吃蛋黃、吃蛋白能比得上的幸福?所以什麼是愛?用浮躁的心是永遠也感受不到的。
所以這一對中年夫婦互相看了一下,沒什麼羨慕。過沒有多久,才過幾個月,他的弟弟就離婚了。婚姻是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經營,絕對不是在外在當中,在那裡只是逞一個言語上的表現而已。而且中國人的厚道,都是先做再說。
諸位朋友,我們冷靜來思考看看,我們的父母陪我們成長了幾十年的歲月,他有跟我們講一句:孩子,我很愛你。有沒有?難道我們在那裡執著,抓著爸爸、抓著媽媽說:爸,你就說一次愛我!媽,你就說一聲!你看,在國外父子關係是什麼?是法律關係。十八歲以後,我跟你井水不犯河水。而中國的父母,那對孩子的愛是終生至死不渝,所謂「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父母的愛在哪?在艱苦的奮鬥當中,留下了多少的血汗,對著我們說:孩子,你只要肯用功,父母再怎麼困難,也會把你培養成材。都在父母點點滴滴的付出,都在半夜,我們半夢半醒當中,為我們蓋被子的點點滴滴當中,留了那一分摯愛給我們。
諸位朋友,人生要重實質,不要重外在的虛榮跟形式。所以不要貪快,後遺症很大。中國話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好一個孩子,那絕對不是一本書給你看完,你就把他教成材了。你看現在那個書,一本書「如何幫孩子教成天才」,那一本書一定變成暢銷書。結果,我那時候在海南海口,我們成立一個教育中心,很多的家長來跟我們溝通,把一些孩子的情況跟我們做交流,我跟他說:只要你用一分真誠的心給孩子做榜樣,我相信半年、一年以後,你的孩子一定可以行為轉變過來。那個家長,我們從他的表情看得出來,他一聽說半年、一年,腦子裡想什麼?你不知道我很忙嗎?我哪有半年、一年?
諸位朋友,人生的智慧在哪裡?人生的智慧就是在取捨當中看出來,人生不可能所有統統都要,要有所取捨,要知道輕重緩急。多賺一些錢,帶到棺材裡重要,還是把下一代教好重要?當一個人的錢財積累到某種程度,那都只是一個數字而已,對我們的家庭、對我們的人生,那並不是決定性的影響。很多人賺錢到最後,已經不是為了家庭幸福,而是為了跟人家比錢財、比派頭,那會累一輩子。所以這個就在取捨。
中國話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無後不是沒生孩子叫無後,閩南話有一句話,叫「好子好遊玩,歹子不如無」。意思是說教育出一個好孩子,你的中晚年以後,夫妻兩個可以牽著手去看看黃山,去看看這些名山寶剎,都不擔心,因為孩子有德行,很安心,叫好子好遊玩。有好的孩子,你的中晚年可以逍遙自在。假如孩子教不好,那真是每天可以是一夜白髮,在那裡煩惱。所以不好的孩子不如不生,叫歹子不如無。所以這個「無後為大」,是沒有好的子孫,那更吃力,那很可能父母的臉丟了,連祖宗的臉都丟了。
所以「至要莫若教子」,一個人一生第一重要的事,要把後代教好,後代沒教好,那我們人生的努力幾乎等於零。大家又說,我雖然沒把孩子教好,不過我的事業還做得不錯。諸位朋友,這個不錯能維持多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大學》裡告訴我們,自己的家都治不好,還能夠去教其他的人,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治家跟治一個企業,那個道理是完全相同。一個人治家治不好,他的企業暫時不錯,那是什麼?那是福分做的,不是智慧做的。人生要洞察清楚,那是他祖宗庇蔭下來,勉強把他的企業維持,他沒有真實的智慧,這個企業很難過三十年、過五十年。所以那只是暫時撐住了,過不了多久,只要他沒有這種人生的智慧,他還是倒下來。
所以諸位朋友,富貴如過眼雲煙,只要沒有智慧,去得太快!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平均多少年?2.9年就倒閉。一個企業2.9年倒了,那個叫什麼?那叫扮家家酒,那叫胡鬧!那是拿著眾人親友的投資去糟蹋。在中國的大型企業,大型平均多少年?七到八年就倒了。你看七到八年,那也是胡鬧,那是大型企業。
這些都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原因出在思想,思想錯了。思想決定了行為,決定了習慣,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也決定了他的命運。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了他自己的命運;一對夫妻的思想,決定了他一個家的命運,甚至一個家族的命運;一個領導人的思想也決定了他的企業的命運;一個民族祖宗的思想,也會決定了他後代子孫的命運。而現在家庭的情況如何?企業的現象如何?我們要冷靜來看待,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叫「飛蛾撲火」,那叫不要命了,撲過去燒死了。可是我們眼看著現在的人統統追名逐利,下一代能夠好的,能有一成、二成都很勉強,那是把自己的人生,以致把後代的幸福可能都一起毀掉了。
不要說多久以前,諸位朋友,就看我們三十年前、五十年前這一代就好了。我爺爺那一輩,生孩子,五個六個算少的,七個八個叫正常,十個也不算多。又不用叫孩子讀書,還拿個藤條追著他,哪有這種情景?又不用教他孝順,又不用教他友愛,因為父母把孝演出來,生活的歷鍊,讓他們懂得勤儉,所以教十個八個還挺輕鬆的。結果,我們現在生一個,生兩個,搞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甚至外公外婆都怎麼樣?人仰馬翻。
所以我們現在人有個態度特別需要調整,什麼態度?傲慢。我們打從小念的書都有一種錯覺,我們一直在進步,以前的文化都比我們差,那是極大的錯誤!都覺得我們現在物質文明愈來愈進步;不要看到表面,我們的精神文明下墮的非常非常快。我們發展物質文明的目的在哪?讓我們人生能幸福快樂。結果現在物質愈豐富,人的內心愈空虛,人的身體愈來愈差。諸位朋友,十九世紀,人類的殺手叫黑死病;二十世紀,人類的殺手叫癌症;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殺手叫憂鬱症。這都告訴我們什麼?人類的精神文明高度匱乏,這是我們的未來,以至於我們下一代的未來,非常嚴重的情況。為什麼會變成憂鬱症的人那麼多?自殺的人那麼多?那都是內心非常的空虛,根本不知道人生目標何在。
我們能否再看到,有接觸過中國文化的人,都一定對兩句話很熟悉,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那種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在我們下一代的身上看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你看大地厚德,大地那種仁厚,任何的萬物在它的身上踩,它都歡歡喜喜去接受。你只要種在大地上,它會盡心盡力來成就這個生命,厚德。甚至於我們把最污穢的東西放在大地上,大地不只沒有生氣,大地還把我們最污穢的東西轉化成營養。為什麼中國人講天為父,地為母?我們的母親何嘗不是如此。當我們把最污穢的屎尿澆在我們父母的身上,父母不只不嫌髒,把被尿溼的地方留給自己睡,把乾的地方留給我們睡。你看把我們最污穢的東西,化成他無盡的這種對我們的親愛。所以中國人對人生的道理體會得太深刻,把天地跟父母的恩德完全的領納在一起。
剛剛我們提到,我們現在到底是用什麼思想教我們的孩子,才會變成教一個孩子,把所有家人搞得人仰馬翻?就是用短視近利的方法教孩子,沒有重他的德行。我們剛剛講到讓孩子做家事,你看那本書上教的,都給他錢。幾千年的中國經典裡面,絕對沒有這個教法。一個禮拜之後,這個母親也很高興來跟我們的老師做交流,你看在一個禮拜之內,我的孩子就變得這麼勤勞。所以這個時代聽騙不聽勸,認假不認真。告訴他要用耐性,他不聽,他要吃特效藥。
又過了一個禮拜,我們跟這個家長碰上頭,她一見面,眉頭深鎖,她說:蔡老師,出狀況了;昨天我下班回去很累,我給我的女兒講,妳去幫媽媽把衣服晾起來晒好,媽媽給妳一塊錢。她的女兒正在看電視,連站都沒站起來,因為沒學《弟子規》。《弟子規》開頭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沒學,不會!她女兒連站起身來都沒有,只是把頭轉過去九十度,看著她的媽媽,頭仰得高高的:今天我也很累。因為媽媽說她很累,請女兒幫她晒一下。結果這個女兒馬上說:我也很累,今天我不賺了。
我們要看到,要看得更深入,請問孩子勤勞的動力是什麼?是利害。只要沒了利害,他什麼都不幹;只要有了利害,他什麼都敢幹。所以現在高學歷高犯罪率都是這樣出來的。你看前幾年金融風暴,那都是一個公司最高領導貪污腐敗,就把整個公司都搞垮了,你說他沒動力嗎?你說他人生不努力嗎?問題是他人生努力的根本動力,不是孝順、不是仁愛,而是利害。所以當我們教給孩子是利害,很可能,當我們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我們的下一代不是在那裡感念我們的恩德,而是幾個兄弟在那裡吵著分遺產的事情。所以要冷靜,家庭裡面不是教利害的地方。
家是教什麼?家是教孝順的地方,家是教責任的地方,家是教付出的地方。要能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冬則溫,夏則凊」、「親所好,力為具」,時時能看到父母的需要,那他就能時時看到別人的需要。一個家長給孩子一生最大的財富,是他的德行,是他的智慧,他要能高瞻遠矚!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已經踏出社會了,才哭哭啼啼回來跟我們說:媽,我為什麼跟我們的同事都處不好?為什麼我到處看人不順眼?那他會煩惱一輩子。而他那一分處處替人著想的心,源頭在哪?就在《弟子規》這一句,「冬則溫,夏則凊」、「親所好,力為具」。他在時時體恤父母冷不冷,父母渴不渴,父母現在的心裡好不好受,他時時能用這種同理心去感受父母的需要,他也同樣的內化以後,會感受到一切人的需要。他已經擁有人生最大的財富,那就是人和!因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我們為人父母者,哪個人不希望孩子在學校、在社會當中,受到他人的尊重恭敬,受到他人的關愛、愛護?這是每個父母所期望的。天底下沒有自己掉下來的餡餅,要求這樣的結果,那要種好的因才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所以紮下來處處替人著想的心,他就擁有了成就家庭、成就事業最重要的一個根基,就是人和。中國話講,家和萬事興。同樣的,企業只要和了,那做什麼事情都會有成就。
所以諸位朋友,我們在學中國文化當中,中國文化小大是非常圓融,小到一個人的修身,修養自己,大到治國平天下,道理是相通的。家能和,就可以治國。你看以前這些留名青史的讀書人,他都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都是從他的修身、齊家的道德學問當中,自然成就出來的。
所以諸位家長、諸位朋友,我們在看每一句經句的時候,可別把它局限。比方,我們剛剛最常講的一句,「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那這句話含義又深又廣,你看則近道矣,這個道是什麼?這個道是大自然的法則,包含在哪?包含在家道裡面,包含在夫婦之道裡面,包含在治理企業,包含治理國家天下,以至於交朋友都在這個道裡面。所有人與人的關係,這五倫大道都包含在這個道當中。那知所先後,我怎麼把父子、君臣、夫婦,還有兄弟、朋友的關係處得很圓融?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先要求自己,後要求別人,這就是先後。先成長德行,這也是先後。有了德行,這五倫的關係統統就水到渠成。所以這經的義理都是很深很廣,我們可不要被自己的執著給框死了、框住了。所以經典裡面談很多治國的,那用在修身齊家同樣非常的受益。所以大家從小大的圓融,再來打開我們的經典,那種義趣深度、廣度都會增加。
剛剛我們已經提到一個重點,思想決定命運,決定人的命運,以至於家跟團體的命運。而很多現在的思想,尤其教育的思想,它都是有些人研究一段時間發表出來的,它並不是經過幾千年印證的真理,所以人要很冷靜才行。為什麼用了十幾種教育孩子的方法?那一定是一種不行了,換第二種,所以孩子都變成我們的實驗品。那也確實學得很徹底。為什麼說學得徹底?因為這些理論也是實驗出來的,而他們拿什麼做實驗?這些行為主義學派,很多這些理論就是拿貓來做實驗、拿狗來做實驗、拿老鼠來做實驗。結果,研究畜生的結果,拿來教人,結果這三十年、五十年也教出了成績出來。
諸位朋友,教出了什麼成績?我們現在的孩子像不像人?一個人不孝父母的時候,那句罵人的話就已經不大像罵人了,烏鴉都會反哺,羔羊都會跪乳,畜生尚且知道回報父母的恩德,怎麼可以人不知道回報父母?所以我們要夠冷靜,我們現在拿的這些思想到底是怎麼出來的?是不是經過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印證,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所以祖宗把這麼寶貴的東西留給我們,我們把它丟垃圾筒,還罵他。然後去拿這些根本不是印證的真理來教自己的孩子。
我們教出什麼?教出了七歲的孩子,有天跟他爸爸講:爸爸,你死了以後,你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教出了一個初中生,一個初中女生剛好讀到一句經文,叫「父母在,不遠遊」,結果她就問老師:老師,我不知道我的父母什麼時候死。老師就很好奇:你怎麼在思考這個問題?她說:這句話不是說父母在,不遠遊?那我父母活著的時候,我都不能到處跑!所以她是想著我什麼時候可以到處跑。
我們冷靜想想,你看九歲的黃香,「冬則溫,夏則凊」,心裡只想著父母。在晉朝,有個讀書人叫范喬,他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臨終以前,拿著自己曾經用過的硯台,遞給了這個兩歲的孩子,兩歲的孩子還懵懵懂懂,他的爺爺說到:我最遺憾的事,就是不能看到我這個孫子長大成材,奉獻社會。結果他祖父去世了。當這個孩子五歲的時候,他的奶奶拿著這個硯台,對著這個五歲的孩子說到:孩子,這個硯台是你祖父留給你的遺物,祖父在臨終以前講到,他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看你長大成材。一個五歲的孩子拿著還留有他祖父手上餘溫的硯台,放聲大哭。對自己的祖父尚且這麼樣的孝敬,這麼樣的感念,更何況自己的父母!這是五歲的孩子。而這個范喬後來學問非常好。因為有孝心的孩子,你根本不需要叫他讀書,他會自自然然發憤用功。
後來他的父親得了精神病,他為了照顧他的父親,拒絕出來當官,照顧他父親,而且跟著他弟弟一起照顧,照顧了三十六年的歲月。你看那個孝道感人至深,三十六年的歲月,他雖然沒有出來做官,但是他兄弟的這分孝心已經教化了當下的天下,以至於教化了往後幾千年的子孫,甚至於有緣的人都會被他這分孝心所感動。而他這分孝心又同理的去愛護關懷他人。有一年的除夕,有個鄰居到他們家門前砍樹,因為家裡比較窮。然後在砍樹的時候,剛好范喬走出來,看到他在砍樹,馬上裝作沒看到又跑進去。這個鄰居砍了樹木回去以後很難受,為什麼難受?因為人都有良知。他就很慚愧,主動的又把砍下來的木頭送回去,要還給范喬。范喬對他笑一笑,跟他說到:你是要砍柴回去奉養你的父母,你看天氣那麼冷了,你趕快拿回去。那是體恤到別人的難處,體恤到別人的孝心,真的是能把天下人的父母當自己的父母一樣的看待。你看,這是五歲的孩子、這是九歲的孩子,這是有受過中國文化教誨的孩子,他在想的事情,跟我們現在孩子想的差異太大!
我們有一次到師範學校去演講,師範學校所出來的學生統統是要去教小孩的,結果我們的老師問這些孩子:你們以後要教小孩,要把小孩教成狼還是教成羊?諸位老師,我們要小孩教成狼還是教成羊?你怎麼都沒反應,我說「諸位老師」,我沒有說錯,我們都是孩子第一任最重要的老師,以至於跟我們很有緣的人,我們都是他生命中的老師,他對你的話很信任,你假如講錯了,他可能這輩子也被我們引錯了。人生有緣千里來相會,千年難逢的因緣,難道是我們拖著他一起掉入萬丈深淵嗎?那我們也不願意。
所以很多這個時代很善良的人,但是他很痛苦,為什麼?他很善良,帶著人拼命走,結果走到最後說:懸崖!只能回頭看看他們:對不起,我帶錯了。真的,善心行惡事,在這個時代特別明顯,你看,邪教有沒有人信?有,但是很多人他是很熱忱的,到頭來很痛苦。我們到祖國大地去的時候,好多曾經到過邪教的人,學了《弟子規》都抱頭痛哭說:我假如早學《弟子規》,我的父母就能減少十年的那種掙扎、那種痛苦。你看一個孩子走上邪道去的時候,父母每天是以淚洗面,都不知道明天的日子怎麼過。所以不能以善心行了惡事。
所以諸位老師,諸位朋友,要教成狼還是羊?嚇我一跳,好像還有聽到狼。假如要教成狼,我以後都不敢到新加坡來了,因為那個狼咬下去會要人命的。結果,我們的老師在台上非常的驚訝,驚訝什麼?驚訝這一半的學生喊狼,那一半的學生喊羊,還挺有默契的。座位還坐一邊是狼、一邊是羊。所以你看為什麼《易經》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你看人以類聚就是這樣,比較溫柔的就吸引比較溫柔的,比較殘暴的就吸引比較殘暴的(我是說他們,大家不要誤會)。真的,沒有一個人說把他教成人。誰的錯?蔡老師的錯。
那時候我在三月十五日到了深圳,到萬姓宗祠去祭拜祖宗的時候,我們的內心非常的自責,也非常的慚愧,真的是救駕來遲。祖宗這麼樣的恩德庇蔭我們,我們居然這樣糟蹋,我們居然耗擲了數十年的生命歲月,讓多少的祖宗擔心,這都是事實真相。所以我們今天已經遇到人生最大的福分,就是能聞聖賢的教誨,人生的福分沒有比這個更大!而且這個福分不是只有我們享,我們將可以讓我們往後世世代代的子孫享。你看孔老夫子的後代,已經二千多年不衰,范仲淹的後代也已經超過一千多年了。
我們學《弟子規》,首先有一句特別重要,大家在讀這本《弟子規》,往往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精神特別好,聲音非常的高昂。諸位老師,哪一句大家知不知道?叫「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大家念到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很振奮?你們不會念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勿自暴,勿自棄」,不會念到沒氣了?
我們學聖賢教誨,第一個態度,別人做得到,我一定也能做到,信心是成就一切事情最重要的一個起點。所謂「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而且,我們要來體會一下孔老夫子的心境,我們體會一下這些聖哲人的存心,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有沒有一個老師,他對著學生講:你們比不上我,是我最高興的事。會不會這樣?那不可能!老師也好,父母也好,祖宗也好,那最歡喜、最欣慰的,就是後代比自己更好。而且我們的老師,我們的聖賢祖宗,他一定是盡其所能,把他的智慧完全的來成就我們。所以我們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就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才是我們的祖先最希望看到的。而這並不難,我們是站在巨人、站在祖宗的智慧經驗之上,往上爬。所以除了對自己的信心以外,第二個最重要的,就是要老老實實依教奉行,學一句要紮實去做一句。用這樣的心境,那我們不出三年五年,學問道德會有很高的提升。
我們常常在修學聖教的過程裡面,都會想這個一定是某某人能做到,我做不到。諸位老師,當我們有這個念頭的時候,能不能學?那對自己都沒信心,那這個基礎都沒有了。人世間的真理,那絕對不是抽籤來的,那也絕對不是說某個人才能夠應驗,那哪叫真理?真理是任何一個人依教奉行,他就能感得那樣的人生好結果。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是最公平的,他哪可能說:哪個人拜水果拜得多,我給他多保佑一點。他假如這個念頭一起,突然就從天上掉下來,那一念就不能做神了。是!
我曾經跟一些朋友,他們在談天的過程,他們會說:佛菩薩、聖賢人最疼你,最疼某某人。我說:你這個念頭不得了,這個念頭叫毀謗聖賢人。人家聖賢人都是平等無私的愛,結果都被我們用分別心去看。所以,諸位朋友,這個念頭造不造罪?造罪!我們有沒有在起這個念頭?你說師長最疼誰,老師最疼誰。這個念頭都在造業。聖哲人,用功的人,他一定盡心盡力;不用功的人,他不是不照顧,不用功的時候跟他講太多,他覺得煩,到最後躲著我們,不見了,那是把他的機緣都切斷。所以不太跟我們講,也是對我們的慈悲,怕我們嫌他囉嗦。所以要感受聖賢人這分慈悲跟平等。
而真理,剛剛我們講,「孝悌之至」,一個人真的孝悌之心生起來了;可以「通於神明」,跟這些古聖先賢融成一體;「光于四海,無所不通」,這些世出世間這些聖賢的道理教誨,他可以很短的時間,由於他孝悌的心提起來了而感通。
諸位朋友,我在念初中的時候,大家應該對我都有一些認識,我在初中的時候考語文,考一題,「老氣:一、橫春。二、橫夏。三、橫秋。四、橫冬。」我選不出來,結果那時候也不懂道理,也不知道要聽這些古樂陶冶性情,還唱了一首流行歌曲來選這一條答案,唱到最後,一,選下去。打叉,因為是老氣橫秋,所以我扣兩分。扣兩分不打緊,扣兩分要打兩下,那個比較要緊。考高中的時候,考五科,五科加起來,我扣了八十八分,語文一科扣了四十四分,就是四科加起來,才我一科扣的分數。所以諸位家長、諸位朋友,我夠厲害?你們的孩子絕對沒有我這麼厲害?所以你們的孩子的程度一定都比我好,你們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弟子規》,學習中國文化,那我們真是死也瞑目,他們一定可以勝過我們,我們這一代都是補習教育,二十多年沒學。
我上了高中,一次考試,也是考語文,考了全班第二名,是倒數第二名;諸位朋友不相信,可以到高雄中學去查。我考了四十四分,還離倒數第一名兩分,他四十二分,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因為我的老師發考卷給我的時候,手在那抖:你是瞧不起我的國文,是不是?諸位老師,我不是瞧不起國文,我也是很努力,都差一點用牙籤把我的眼睛弄上去了。為什麼?當他說到「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時候,我的眼睛會發亮,但是假如老師交代說背起來,考試要考,兩分,那我就眼睛又張不開了。所以這些德行的風範才能喚醒年輕人心中的孝悌之心,心中對民族、對社會,以至於對家庭的責任心。
所以,諸位朋友,我這麼差的程度,在這八年的學習,目前還可以濫竽充數來弘揚,我們希望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子孫會做得比我們更好,那我們祖宗在天之靈倍感欣慰。好,那我們先講到這邊,先休息一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