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4/10/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114-0001

  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這一次的講座是幸福人生講座,題目是「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老和尚常常教誡我們要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所以要做好人要先了解到怎麼樣做,怎麼樣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才是符合好人的標準,這個標準應該遵循誰的標準,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深思的一個問題。

  我常常都會問朋友,我說「現在人很喜歡看心理學,假如這個心理學家四十歲寫了一本心理學,六十歲又寫了一本心理學,諸位同修,您應該看幾歲的那本書?」「六十歲」。那我也會跟朋友做一個溝通,我說「四十歲的人比較單純還是二十歲的人比較單純?」「二十歲」。所以人活得愈大不代表愈單純,也不代表愈有智慧,因為我們可以理解到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假如這一個心理學家八十歲又出了一本書,諸位同修,你要看哪一本?再繼續看他八十歲那一本?我們把人生交給誰了?交給一個人的想法,交給一個人的思想,假如他的思想是錯誤的,那你這一生就被他帶著走。

  這一個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人類的思想沒幾年就增加一倍,思想的累積量沒幾年就增加一倍,所以當我們不會判斷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的時候,你接觸的訊息愈多,知識量愈多,有可能會把你的腦袋弄得愈混亂。所以現代這些心理學的書、理論,它都只是某一個人跟某一些人的想法,而這一些想法有沒有經過歷史的考驗?甚至於他的想法,擺在英國的時候可以被接受,擺在中國的時候可能就不能被接受,所以他這些思想觀念都還沒有經過時間跟空間的印證說它是真理,這時候你不可以隨便就去相信,甚至於就以他這些理論當作自己做人處事的原理原則,這個做法我們應該深深的去思考。現在的人我們可以看到,假如他的朋友,甲朋友說了一套,他會覺得這個講得有道理;另外過兩天,乙朋友又跟他講另外一套,他也會覺得好像也有道理,所有人生心中都沒有一把尺,沒有一把做人分寸的尺、做人做事的尺。

  我們中國老祖宗承傳的聖賢智慧已經四千多年,將近五千年,把整個做人處事的智慧早就已經列在經典當中,讓我們不需要花人生幾十年去摸索,所以有一句俗話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我們在深圳上課的時候,有一個朋友已經差不多四十歲了,在社會當中也算是頗有成就,他來聽了第一節課之後講了一句話,他說「我十多年的社會摸索所累積的經驗,居然只是《弟子規》裡面的一兩句話而已」,而這一兩句話他摸索了多久才累積出來的經驗?十多年。諸位同修,幸好還摸對了這些正確的做人做事道理,很多人十多年、二十多年,到最後人生的方向是愈走愈偏。

  老祖宗知道人生要積累智慧並不容易,所以早在數千年前就知道這個文化智慧的傳承至關重要。所以老祖宗發明了一個可以傳承智慧、傳承文化的方法,叫做「文言文」。其實我在修學中國聖賢教誨的過程當中,一開始也是看不懂老祖宗的智慧,甚至於看不懂老祖宗為了慈悲我們中國後裔所做的這一些努力,所設計的文言文,那時候都看不懂。剛好在我二十五歲那一年,有一天坐在電視前看老和尚講經,而且是第一次,一看覺得老人家講話非常有道理,而且聽了之後可以馬上在生活當中去受益、去實踐,所以就這樣開始跟著老和尚學習。

  剛好有一天老和尚講到一段,他就問我們,全世界有四大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現在都已經毀滅了,只剩下一個古文明還沒有毀滅,諸位同修知不知道是哪一個古文明?是中國。是不是這四大古文明的老祖宗到神明面前說,「來,我們四個古文明抽籤,哪一個人抽到了不會斷,那個古文明就不用斷」,是不是這樣?這個絕對不是僥倖,也不是偶然的。因為老祖宗已經發現「語」跟「文」要分開,因為當你講的話跟寫的文章一模一樣,那一百年之後,人講的話就開始會有一段差距,一百年後的人看一百年前的文章就開始有一點模糊。我們有一位朋友離開故鄉二十年,當他再回去的時候,跟故鄉的這些老友談天的過程,有一些話已經要稍微解釋一下才聽得懂。所以二十年就有一個小變化,兩百年呢?一千年呢?所以現在羅馬文化也好,埃及、西亞文化也好,統統沒有人看得懂,只有考古學家還看得懂幾個字。連字都已經快看不懂了,有沒有可能了解文字背後深遠的文化智慧?那更不可能傳承下來。

  老祖宗幾千年前就看到這一點,所以把說話跟寫文章分開,所以寫文章用什麼?用文言文。所以我們要開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你只要有這一把鑰匙你就可以打開了,你就可以去跟孔老夫子溝通,去跟孟夫子閒聊,可以跟孟夫子請益,跟他請教。只要你的至誠恭敬心能提得起來,你都可以做孔夫子、孟夫子最好的學生。

  我聽到這裡的時候很慚愧,眼淚都掉下來了,為什麼眼淚掉下來了?我們平常這個朋友幫你拿個什麼東西,給你一個方便,你的內心就感覺很高興、很感恩,但是老祖宗為了把幾千年的智慧傳給你,點點滴滴的用心,我們卻視若無睹,甚至於不只視若無睹,還把這些法寶,這麼好的文言文,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所以當下真的是眼淚都掉下來了;很慚愧,也很懺悔。

  不瞞諸位同修,我的語文能力(國文)程度很差。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我的老師有一次剛好發了一篇文章要給我們當範本,結果一看,上面有一個名字叫「蔡蓉青」,她是我的親二姐,她讀初三我讀初一,因為她文章寫得好,就拿來當我們初一生的範本給我們學習。我的老師看完這一篇文章之後,她就說了,「同一個家庭裡面教出來的孩子,語文程度怎麼差這麼多?」諸位同修,一個老師這麼講,這個學生的心裡會怎麼樣?在滴血,覺得很無地自容。所以我對語文感受就特別沒有信心,所以一直對語文提不起勁來,大學聯考考了五十九分,也沒有及格。所以諸位同修,我可以把中國文化學好,我相信你們一定也可以把中國文化學好,我在這裡是拋磚引玉。

  我在演講過程,還有各地的這些老師寫條子上來說,「蔡老師,你講你以前語文能力差是不是真的?」他還懷疑,確實是真的。但是有一個很微妙的變化發生,當我聽完老和尚的教誨之後,懺悔的眼淚也流過了,把文言文一打開,奇蹟發現了,覺得跟它的距離不遙遠了,感覺起來特別親切。我們佛家有一句話叫一切法從自己的心想生,所以困難從哪裡來的?障礙從哪裡來的?自己的心障礙了,一直提醒自己「我就是不行,我就是學不好,我就是沒有用」。結果這個心念一轉,從一個沒有信心,到真正的恭敬、真正的珍惜聖賢的教誨,心念一轉,境界就轉,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我就在這五、六年來開始深入中國文化。

  當我們深入之後就了解到,為什麼老和尚要講解四千五百年前我們老祖宗所掌握的,人生做人做事的綱領,為什麼老和尚要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從《弟子規》下手,因為這一些教誨就把整個老祖宗四、五千年的智慧綱領,整個掌握住了、抓到了。所以我們這三天的課程,就是以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智慧跟《弟子規》,就「如何修學《弟子規》」,然後「當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這兩個重點,跟諸位同修作報告。

  我首先自我介紹,老祖宗說「不學禮,無以立」,一個人要處處有禮貌,才能夠「有禮走遍天下」,才不容易跟人家衝突,也能夠得到別人的歡迎。我叫蔡禮旭,我父親取這個名字我非常歡喜,因為取了這個「禮」之後,我都不敢無禮,假如人家每天喊你蔡禮旭,然後你每天很無禮,心理上會怎麼樣?怪怪的,覺得名不副實,叫起來都覺得很慚愧。所以我從小就養成一個習慣,只要聽到我的長輩到我們家來了,聽到長輩的聲音,我不管在何處,一定先跑到這位長輩面前告訴他,「叔叔好」,「阿姨好」,習慣了就成自然,所以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從小教,從小就好教。每一次我這麼做之後,我這個躬一鞠下去,這位長輩很高興,摸摸我的頭,「這個小孩真乖」。其實孩子在做的時候,請問長輩有沒有給他糖果?沒有,但是孩子在做聖賢教誨的時候,跟他的自性相應,所以鞠下去之後,他就覺得很舒服、很高興,所以以後就養成這個習慣了。

  有一次我坐電梯的時候,剛好進來一位長輩,跟我母親年紀差不多,她一進門,我就跟她說「請問上幾樓?」諸位同修,您坐電梯會不會主動請教別人上幾樓?這個動作重不重要?重要。當我們每一個人都懂得多關心別人一點,整個社會風氣就會開始良性循環,人跟人之間就懂得互相關懷,所以人跟人要互相關懷是結果,首先要主動關懷別人。有一句俗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相同的,「社會風氣,人人有責」,都有影響。假如你今天上電梯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很有禮貌問你說,「請問你上幾樓?」你那一天心情會不會比較好?所以整個社會的風氣跟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然後我就跟她請教,我說「妳好,上幾樓?」按了之後,我就跟她自我介紹,我說「妳好,我叫蔡禮旭」,她說「你好,我叫丈母娘」。她把我的名字聽錯了,她把我變成蔡女婿,結果就跟她聊起來。結果一聊起來,她的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所以我也從這一個事情當中體會到老祖宗說的「有緣千里來相會」。

  我們佛家說的這個「緣」很特別,也很難得,「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是從台灣飛到海口,又從海口飛到深圳,又從深圳坐火車到香港,加起來應該也超過千里。所以我們今天這個緣分最主要是因為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我們才有這個機會在這裡一起研討中國文化,一起研討如何把人生過得幸福美滿。所以我們「知緣」就要「惜緣」,要珍惜。所以諸位同修不可以打瞌睡,要惜緣。當然我們老祖宗教誨我們做任何事情,「行有不得」要自我反省,所以諸位假如打瞌睡是我的過失,我沒有把課講好。我們珍惜這個緣,之後更重要的要能夠「造緣」,真正讓中國人醒過來,了解到人生要幸福美滿一定要有智慧,這是首要條件。而智慧必須經過時空的印證,才能印證它是不是真智慧,而老祖宗的智慧已經受到全世界人的肯定,這是真理,所以造緣特別重要。

  我們在海口跟家長辦《弟子規》辦了半年,每一個禮拜一次,有一位老師就在今年元宵節問我,「蔡老師,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要不要停課?」我就跟這位老師講,我說「你當父親有沒有休息一天的?有沒有一個當老師的說『我今天休息一天不當老師,我就可以穿得不整齊,講話可以亂講』?」有沒有可能?不可能。所以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時時刻刻要放在心上,而且在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當中,惡緣比善緣多太多了,假如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修學,你還三天捕魚兩天曬網,保證你會一直往後退,煩惱會一直起來,所以學習不可以中斷,所謂「學如逆水行舟」,就像在逆流而上,你只要停下來就往後退了。所以諸位同修你不相信,你十天誰都不見,經也不聽,佛也不念,十天以後你的想法會變什麼?我們可能煩惱就開始叢生了,所以要長期薰習不可以中斷。這位老師就說「好,那我們就不停課」,就繼續上課。

  結果剛好那一天來了一位老師,她一聽,那個眼睛就從來沒有再飄到其他地方,非常專注,我們講的每一個有關聖賢人,比方說大舜的故事、閔子騫的故事、子路的故事,一講完她馬上振筆疾書,馬上記下來。這位朋友是在海南航空工作,聽了三個月的時間,走到講桌前來跟我交流。她說,蔡老師,中國文化太好了,我的人生,自己的思想觀念改變了,家庭的氣氛轉化了,我到公司去的時候,跟同事的相處也知道如何把團體氣氛轉好。她說這樣還不夠,這麼好的東西一定要讓更多的人能夠吸收,能夠接觸,所以她要回故鄉去給那些比較少機會受教育的孩子上課。每一個禮拜回故鄉一次,連車費都是自己掏腰包,她就這樣回去開始教,學了才三個月的時間。

  諸位同修,她為什麼只學三個月可以回去教?所以學習的態度會影響你的整個學習效果。所以中國聖賢說,「學」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要有志向,你的學習效果才會好。所以其實我們佛家說四弘誓願,第一願就是什麼?為什麼要學佛?「眾生無邊誓願度」,立志,你的學習才有目標,才有方向,才有力量。

  這位老師回去教了之後,剛好有一天上到《弟子規》裡面有一句話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待別人的父母就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別人的兄弟就要像自己的兄弟一樣。當然,我們常常要引導孩子去體會、去效法這些道理,我們就會跟學生講,諸位同學,你學完「入則孝」,你可以深刻感覺我們的父母辛不辛苦?辛不辛勞?小孩子都會說很辛苦、很辛勞。為人父母不只家裡辛苦、辛勞,還要替社會服務、替社會付出,所以每一個為人父母,對家、對社會都很有貢獻。諸位小朋友,除了你的父母是對家、對社會有貢獻之外,別人的父母是不是一樣也對家、對社會有貢獻?孩子聽完就說對。所以我們同樣的對別人的父母也要非常恭敬。

  結果這位老師回去教這些小孩之後,教完這一句,她就拿一包荔枝開始發給每一個小朋友。她說,我們學了之後就要馬上力行,所以現在拿著這些荔枝,我們到我們鄉裡面,看到哪一些長輩,哪一些老人,你就趕快送他荔枝吃。諸位同修,請問一下那一天下午她的鄉裡面是什麼樣一個氣氛?瀰漫著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敬老尊賢的風氣就在那一天下午瀰漫在這個鄉村裡面。結果她的父親隔天打電話給這一位女老師,(她還不是第一線教學的,是學了三個月之後,自己主動回故鄉去造緣,去付出),她父親打電話來說,鄉裡面好多的長輩打電話到家裡來說了一句話,「從來沒有嫁出去的女兒,對自己的故鄉這麼樣的付出,這麼樣的關懷,從來沒有」。我相信她的父親在講這一段話的時候,內心非常自豪,以他的女兒為榮。其實我們這位老師在分享這一段的時候,她的內心也是很感動。所以諸位同修,我們今天要開始學習,請問諸位立了什麼志?您今天來學習是用什麼樣的心態?這個就很重要。

  剛剛我講了這一個我在大學時代發生的故事,我在跟家長講課當中也常常會提這一個,因為禮貌對於一個人來講,影響特別大。所以我跟我的家長溝通,我會告訴他,你的孩子這一生能不能遇貴人,我現在就可以推斷出來,我這麼一講,這些家長的眼睛都瞪得很大。現在人都很現實,你跟他講半天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只要講跟他自己、跟他兒子有幫助的,他馬上眼睛就變大了,所以佛陀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我接著就跟這些家長講,你的孩子有禮貌的時候,他往後出社會遇到這些真正有智慧、有經驗的人,他感受到這個孩子的恭敬、這個孩子受教的態度,他才肯教他。假如現在你孩子就很傲慢,這些有經驗、有智慧的長者會不會教他?不可能的。甚至於他還沒有貴人相助之外,人生一路走來,光是講話,還有整個態度,就不知道已經得罪多少人,人生還沒有助力,已經先有很多的阻力產生。

  我跟家長講這個重點,我是要跟他們思考一個最嚴肅的問題,我告訴他,教孩子禮貌重要?還是教他從九十八分考到一百分重要?是前者重要還是後者重要?禮貌重要。還有家長說兩個都重要。九十八分跟一百分才差兩分,諸位同修,這兩分對他一生有沒有影響?沒啥影響,而且我跟你講,可能還有不好的影響,因為他讀書十多年只想著我要多兩分,我要考一百分,他每天的心量就是在那個分數上面。所以很多的家長都很清楚,教孩子禮貌、教孩子一生做人做事正確的態度比分數重要,很有道理。

  但是諸位同修,現在的父母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現在哪一個多?「你只要給我把書讀好就好了,其他什麼都不用管」,都在做後者。但是講起冠冕堂皇的話都講做人重要,結果實際上「好,趕快去念書,其他都別管了」,是不是?那大人是不是說一套,做又一套,當大人說一套做一套,那個孩子從小就覺得搞不清楚。然後你假如說的道理都沒做到,他內心會慢慢不滿,「媽媽無理,媽媽說謊」。因為他現在比妳矮,所以他不敢吭聲,因為妳一說他,可能妳就凶他了,所以他也很會察言觀色,不講,等到他的身高跟妳差不多高了,怎麼樣?馬上就給妳頂回去了。所以西方人說孩子一定會有「逆反心理」,有沒有聽過?我們在香港是怎麼講?台灣叫做「叛逆期」,大陸叫「逆反心理」,一樣的意思。西方人都從結果下手。

  為什麼西方人會有「叛逆期」?因為西方人沒有聖賢教誨,因為他沒有教他孝道,他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孝道,所以他沒有這個根基,然後大人又說一套做一套,所以他內心的不滿就開始積累,到最後就爆發。所以「逆反心理」又從西方傳到東方,請問一下我們下一代有沒有中國聖賢孝悌的智慧?沒有,所以這一批孩子也會有「逆反心理」。

  中國幾千年歷史從沒有出現「逆反心理」四個字,因為一、兩百年前,整個家庭、社會都教「孝養父母、尊敬師長、兄友弟恭、長幼有序」。所以原因就在有聖賢教誨,孩子才不會變成那個樣子。現在因為沒有聖賢教誨,所以整個青少年問題不只西方有,中國東方人也愈來愈嚴重,其實是因為中國的下一代,現在腦子裡裝的是什麼?值得思考。我們現在到底抉擇了什麼教育方法教育自己、教育下一代?我們現在學習的到底是什麼智慧?什麼文化?什麼思想觀念?要思考、要判斷,不然你人生會下錯很多抉擇,要有判斷力才會下。諸位同修,你現在思想裡面有多少是中國聖賢的思想?

  我常常都會問很多的朋友「你是中國人嗎?」,底下聲音沒幾聲,「是」。我再問說「你是中國人嗎?」他們說「是」。我就跟他們講,很多事情不是大聲就是。我的堂弟在美國長大,已經二十八歲了,從出生到現在,他的身體,他的血統,保證是純正的中國人血統,他的思想呢?請問是思想重要還是血統重要?影響一個人的所有言語造作是血統重要還是思想?思想。所以什麼是真正的中國人?是你的思想觀念當中,你的言語行為當中,時時刻刻都能提得起聖賢人的教誨,那你是真正的中國人。

  所以我們要開始思考一下,請問我們起心動念有沒有想到孔夫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是仁慈之心。還是念念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這個是西方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所以當我們的起心動念常常能夠想到別人,那你是擁有中國人的胸懷。但是當我們時時刻刻都是想到自己,損人利己,那我們是受到不好思想觀念的污染。所以假如我們現在是受到污染,你要趕快把這個污染杜絕掉,切記,絕對不要再污染到你的下一代,這個叫責任。所以養不教,父母過,教不對也是父母過,所以你要抉擇什麼樣的教育對你的孩子才是至關重要,你要會判斷。

  我們來看一下,西方人以自我為中心所延伸出來的人生的一種態度是什麼?競爭。再來,再晉升一級就變鬥爭。再來,戰爭,仗能不能打?再打上去變什麼?末日到了。我走在台灣的街頭常常在電線杆上看到四個字,叫做「末日到了」,常常都看得到。末日根源在哪?依報隨著正報轉,末日的根源在人心,人心要透過教育,唯有聖賢的教育才能夠扭轉人心,但是現在聖賢教育不興,我們自己是中國人,把聖賢教育拿去哪裡了?

  所以楊淑芬老師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她說她到地窖,在一個很深很深的地底的地窖,拿出了聖賢的書,結果這個聖賢的書上面厚厚一層的土壤、灰塵,她還要用力的把它拍一拍。結果楊老師做完這個夢之後,就到中國大陸來推展中國文化了,很有意思。所以這個時代推展中國文化絕對不是為了中國人而已,而是什麼?全世界。

  諸位同修,七0年代,湯恩比教授講了一段話,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問可以解決,一種是孔孟學說,一種是大乘佛法。諸位同修,孔孟學說的核心在哪?仁愛;大乘佛法的根本在哪?慈悲,仁愛跟慈悲是一不是二,所以唯有人心回歸到以仁愛出發的一種教育,才能夠真正扭轉厄運。

  一九八八年諾貝爾得獎主,七十多個人在巴黎開會,開會的時候討論,二十一世紀人類想要繼續生存應該怎麼辦。七十幾個人下了一個結論,發表聯合宣言講到,人類在二十一世紀要生存,必須回歸到兩千年前汲取孔夫子的智慧才能生存。諸位同修聽完之後可能覺得當中國人很驕傲,其實那個驕傲是不是你的?是誰的?諸位同修,我們現在是因為有老祖宗的智慧跟福分在照著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很優秀。我們要自己人貴自知,不能只是在大樹底下乘涼,要把文化的智慧更發揚光大才行,這樣我們才能夠跟老祖宗交代。所以絕對不要再讓陌生人來告訴你說,你爸爸很偉大,你媽媽很優秀,自己家裡的人都看不清楚,還要讓別人來講。我都很怕到時候西方人很重視中國文化,二十年之後是一個英國人來到我們香港給我們上孔夫子的思想,絕對不要有那個時候發生。

  所以我們了解到現在的整個社會狀況、國家狀況,是不是就是這一條路線?確實是。每天打開新聞絕對都有戰爭,絕對都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在發生。這一條路不能走,但是大部分的人現在都往這一條路走,所以人生要冷靜、要判斷,你才會下對抉擇,不能再讓我們的孩子重蹈覆轍。因為我就是升學主義上來的,讀了十多年的書,記不到幾句話,體會不到很多的這種做人處事的道理,完全要出社會自己摸索,累得半死。所以當我第一次教我的學生《弟子規》,我就很感動。

  我有一個結拜大哥在台中,他一個女兒二年級,一個女兒四年級,我拿著兩本《弟子規》,馬上到台中跟他講,一定要學《弟子規》。剛好在一個素食館裡面坐下來,我一邊讀一邊給他講解,句句話對自己的修身,跟對孩子人格形成的長遠影響,講到一半,突然痛哭流涕。我就哭這麼兩次,諸位不要誤以為我很愛哭。眼淚真的嘩啦嘩拉就下下來,我的結拜大哥被我嚇了一跳,後來我比較平和下來,他就跟我講,「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能講成你這個樣子」。後來我就跟他說明,我說我是因為講到中間的時候突然有一種很深刻的感受,就是為什麼這些教誨,十多年的教育沒有教給我?我的人生繞了多少彎路,繞彎路還不打緊,繞的過程,做錯了事又害了很多人,這種遺憾太深刻了。所以希望我這個遺憾絕對不要在我的學生身上再發生,所以我們帶著這個使命,深入開始研究中國文化。因為要能承先才能啟後,自己要能夠了解,自己要能夠立身行道,要做到,才能夠教好學生,教好自己的孩子。

  所以我們就開始理解到中國聖賢教育是以仁愛為核心,仁愛再提升,懂得互助互愛,再提升就是我們儒家講的世界大同,佛家講的西方極樂世界,所謂「諸上善人」。什麼是「諸上善人」?念念為他人著想。所以孔夫子在他的教誨當中,有一篇是記載了他的世界大同的理想,在《孟子.梁惠王篇》裡面提到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每一個人都是用這種心態去對待他人,那整個社會就會非常的良善、和諧。

  很多人在學習中國文化當中,他會有一個想法,會覺得理想歸理想,現實歸現實,其實不對。當你真正相信了,了解了,你真正去力行的時候,那個狀態就會產生,所謂「共業」當中有「別業」,所以當你能順從聖賢人的教誨,你的家庭就會非常和樂。

  我們在許哲居士的錄影帶當中,看到許哲居士走到的地方,當這些朋友看到她的時候,那個笑容非常燦爛,就好像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所以許哲居士能夠用這種仁慈之心存心,他身旁這些人的世界就是不一樣。所以當我們從自己做起的時候,你的世界也會開始不相同。

  我們如何能擁有判斷教導孩子正確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跟方法?我們如何形成這樣的判斷力?必須建立我們的理智,建立我們的智慧。理智跟智慧怎麼建立?是不是很多父母都做了一個白日夢,「這個孩子不懂事,可能十八歲以後,算命先生說他就會馬上變懂事」,有沒有這個道理?有沒有這個想法?真有人有這個想法。人的思想觀念是日積月累,哪有哪一天從不好突然翻好?那個都是沒有理智去思考。所以孩子的理智、智慧必然是透過學習。請問學什麼?很重要,學對跟學不對,結果就差很多。像我們這年輕一輩的,學也沒有少學,讀書都讀了十多年了,學出來的樣子是什麼?是好還是不好?我們看一看,我們這一代要聽到孝子真的是鳳毛麟角,聽不到幾個,學習多不多?多啊,多太多了,但是為什麼連做人的根本都不知道?

  回到一百年前,您走在路旁看到一位農夫在那裡耕田,你跟他閒談一下,問他一句話,「你覺得做人應該怎麼做?」他一定可以跟你講半個小時,他馬上會說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順父母,不孝順父母的根本不是人,還要友愛兄弟。他可以跟你講半個小時,他可能一個字都不懂,而他受家庭影響,還受到社會環境給他的教育。

  所以真正重要要學的東西是做人做事不變的原理原則,而這些原理原則就在中國聖賢的經典之中,所以我們就以中國老祖宗的教誨,加上《弟子規》這本經典,來作這幾天課程的學習。我們第一節課就到這邊結束,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