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不但上承生信一大段,直是緊與開經處總示呼應相通。正明一切無住,最後更就菩薩修六度時,於莊嚴佛土,亦無所住  (第三二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26集)  檔名:29-513-0326

  【不但上承生信一大段,直是緊與開經處總示呼應相通。正明一切無住,最後更就菩薩修六度時,於莊嚴佛土,亦無所住。】

  我們先看這一段,這是交代得很清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個字,總結經文一開頭到此地,這是一個總結,說明一切無住。經一開端,須菩提尊者問了三個問題,這個我們必須要記住。第一個問題是,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就是問的,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應云何住」,發了菩提心之後,那個心要安住在哪裡?第三個問題「云何降伏其心」,降伏其心就是,我們的妄想心太多了,妄念太多了,妄念要怎樣把它伏住?問了這三個問題。佛的回答,都是在無住。

  首先講發心,佛教給我們,心量要大。這一點諸位要曉得,佛、菩薩不一定是出家人,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個一定是出家人;佛、菩薩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菩薩、在家佛,佛經裡面維摩居士就是在家佛,在家的菩薩太多太多了。你們念《無量壽經》,賢護等十六正士是在家菩薩,十六個人,而且都是等覺菩薩,他們的地位跟文殊、普賢,跟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完全平等,一定要搞清楚。在家可以作菩薩,實在講你學了佛,學了佛就應該作菩薩,什麼叫做菩薩?過佛菩薩的日子,過佛菩薩的生活,就是菩薩。佛菩薩的生活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從表面上看,沒有兩樣。我們穿衣吃飯,佛菩薩也穿衣吃飯,我們每天工作,他也每天工作,我們迎賓接客,他也不例外,哪有兩樣?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有分別、有執著,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無所住,我們是有所住;他生的心好大好大,我們生的心好小,就這一點不相同。我們所生心,得利益是利益自己,利益我家庭,利益我這個團體,我們這個心量很小。佛菩薩生的心利益很大,利益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就差別在這裡。

  我們舉個例子,我們穿衣為自己,吃飯也為自己;佛菩薩穿衣,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佛菩薩吃飯,也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那怎麼會一樣?這個話怎麼講?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活在這個世間,為自己活的,自己壽命看得好重好重,佛菩薩不是。佛菩薩是:我這個身體在世間是為一切眾生做好榜樣的,為一切眾生做個好樣子;他不為自己,所以他穿衣也不為自己,吃飯也不為自己,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要學,在這裡學。佛法的好處,不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不改變你的工作行業,就在你現前生活方式裡,你的生活很富裕,你就做很富裕人的樣子,給天下富裕人做個好樣子;你的生活很清苦,你就給一切清苦人做一個好樣子,全都是佛,都是菩薩。在你工作、在你行業當中,你給同行做一個好榜樣;人家做事業為自己,為自己一個集團,菩薩的心為盡虛空遍法界,他心量不一樣,心量廣大,心地清淨。心量廣大、心地清淨、心地慈悲,所以他的身心健康,他就自在、快樂、幸福,道理在此地,事實也在此地。所以,佛教給我們應生無所住心。無住,是《金剛經》修學的宗旨,貫穿整個經典,貫穿這全部經典。《金剛經》既然是大般若的綱要,由此可知,無住也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說般若經的中心。這兩個字,釋迦牟尼佛何必要說上二十二年?實在講,不要嫌二十二年多,我們感覺到二十二年太少了。二百二十年都不多,為什麼?佛這樣苦口婆心的說,我們還不肯做,處處還是要著相,還是要住,那能說佛二十二年說太多了嗎?假如我們一聽就照做,佛就省事,不必那樣辛苦,不必說那麼久,這就是說明,佛說法應機而說,這是苦口婆心!一切無住,要記住這個原則。

  最後更就菩薩修六度時,六度就是菩薩的生活,六波羅蜜都在生活當中,在生活裡頭,點點滴滴都是六波羅蜜。譬如我們就講穿衣吃飯,我們說吃飯,吃飯怎麼說是六波羅蜜?吃飯是布施,布施是什麼意思?布施是捨、放下。吃飯的時候,不要執著飯菜的好壞,不要去挑剔,這就是布施。好吃,也很好;不好吃,也很好,都好!這就是你修布施。一定要講求怎麼樣,那布施就沒有了;你在搞分別執著。你想想看,吃飯是不是布施波羅蜜?再細說,這個裡頭,財、法、無畏布施統統具足,就在這一口飯,夾著一箸菜,圓圓滿滿。你以為布施波羅蜜到哪裡去修!吃飯就是持戒波羅蜜,持戒是守規矩。吃的時候規規矩矩,餐具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吃飯的時候端坐,這些都是屬於守規矩,守規矩就是持戒波羅蜜。吃飯要有耐心,慢慢的吃,細嚼慢嚥,這是忍辱波羅蜜,不可以狼吞虎嚥,那就沒有忍辱。少吃,尤其現在,少吃肉類多吃青菜,少吃油炸的東西,多吃一些清淡的,你這個腸胃吸收養分沒有障礙,這屬於精進波羅蜜。我們吃飯的時候,規規矩矩吃飯,不為外面境界所干擾,保持著心地清淨,專心在用餐,禪定波羅蜜。吃的色香味,甜是甜的,辣是辣的,不是說一切都不分了,不分那人就麻木了,分得清清楚楚的,般若波羅蜜。你們想想看,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統統具足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到哪裡修?穿衣吃飯、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哪一樣裡頭不具足圓滿的六波羅蜜!具足圓滿六波羅蜜,你就過的是菩薩的生活,就不是凡夫。凡夫一餐飯吃完之後,他什麼都不知道,迷惑顛倒,不一樣就在這裡。學佛跟沒有學佛之前,不一樣就在這裡,這叫真正學佛。學佛的成績,我也講得很多,成績在哪裡?成績在你容貌上,在你日常生活一舉一動上,知道你有沒有功夫,你有沒有得利益,這個不能瞞人!剛才我說,身心健康、容貌圓滿,這是你修學的成績。你看哪一尊佛菩薩,那個面孔是苦哈哈的?沒有!阿羅漢雖然沒有明心見性,還有分別執著,阿羅漢的相貌很奇怪,底下那五百羅漢你們去看看,但是你仔細觀察,他的容貌是健康的、是長壽的、是健康的,容貌古怪他不是病態,他沒有病容。菩薩明心見性,一個個都很圓滿。佛經當中常常讚歎,菩薩的容貌如滿月,滿月的意思,一絲毫欠缺都沒有,圓滿之相,這是你修行真正有心得,真正有受用。我們自己要是得不到受用,我們前面曾經說過,如果不是理論上有錯誤,就是方法上有錯誤;理論方法上如果沒有錯誤,修行一定得殊勝的果報,一定得很好的受用。這是講菩薩修六度時,就是菩薩的日常生活。

  「於莊嚴佛土」,莊嚴佛土,這裡頭,我們前面讀過,最重要的是報佛恩。我們在一生當中,能夠得到這樣的幸福,這是真實的幸福,這不是假的,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圓滿,佛菩薩告訴我們的。如果沒有佛菩薩的教誨,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怎麼會得到?佛菩薩的恩德就太大了。我們報恩,唯一就是莊嚴佛淨土。這是前面說過,用什麼莊嚴?香花莊嚴,那是假的,前面說過,真正的莊嚴是心地清淨。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佛菩薩教我們莊嚴佛淨土,不是別的,清淨心,教我們修清淨心,我們的心清淨了,真正莊嚴佛淨土。形式上的莊嚴,表法的,這種莊嚴接引眾生。道場布置得富麗堂皇,讓人家一看就生歡喜心,很歡喜的走進來,這是接引大眾的,真實的莊嚴是在清淨心,這個要知道。如果只著重於表面,心地不清淨,這個沒有感應,沒有感應是得不到真正的受用。得不到真正受用,換句話說,你還是有煩惱,你還是有妄想,還是有憂慮牽掛,依舊過六道輪迴的生活,你就得不到受用。得真實受用,過佛菩薩的生活,諸位想想,過佛菩薩的生活,豈不就超越六道輪迴了。這是佛法,這是真正的大乘佛法,莊嚴佛淨土。雖然修六度,雖然莊嚴佛淨土,「亦無所住」,心裡頭還是若無其事。事上要認真,要規規矩矩的做,一點也不馬虎,如法的去做,心地乾淨,決定不染,保持著清淨心,這就是無住。因為你心不清淨,剛才講了,那個莊嚴是假的,心不清淨,六度也是假的。一定要心清淨,你所做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是真的,它後頭那個般若,般若就是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那個是般若。諸位想想看,這多重要!所以自始至終講無住,就是講保持你的清淨心。佛心清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