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玫瑰經學習報告—歡喜心的來源(一)  2001/3/15  新加坡聖安東尼女校禮堂  檔名:26-001-0001

  All the Catholics and friends who are here and if you are English speaking, you have seen from the brochure that I said that activates ethnics talk by Venerable Master Chin Kung is in Chinese. So for those of you who speak Mandarin, you will benefit a lot from this talk. Somehow a talk can never be translated. So for those of us who can’t understand Chinese, we have to be settled for second class teachings for either week.

  So, for those who have not met Master Chin Kung,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Master Chin Kung is very good friend of I can say at Catholic Church here in Singapore. He is with Archbishop Emeritus Gregory and today invite for Master Chin Kung and Archbishop Emeritus speak to each other very friendly. Although they have met only once but Master Chin Kung is not new to as Singaporean really. So just a brief, if I can call it brief introduction of Master. He is from the Anhui Province in China and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an advisor of Singapore Buddhist Lodge and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 Master Chin Kung is very well in numerous trust and discussion for various Buddhist schools. He is also taught different religions including Confucianism, Toaism and Islam among many others. He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and efforts in studying and practicing and teaching Pure Land Buddhism in which he attain his greatest achievement. Master Chin Kung has lectured at numerous universities here in Singapore and abroad. His teaching brought him to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Malaysia, Hong Kong, Mainland China, Taiwan, Australia, America and I believe many more. Not only does Master teaches us but wherever he goes, his greatest concern is the promotion of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f you find Chin Kung familiar, it because you have seen him on the TV and read him in the papers by the all the dialogue that he encourages monk believer and different phase here in Singapore. He is influenced Singapore Buddhist lodge and Amitabha Buddhist Society have been indeed to different charities belonging to other religions. During Catholic Church his contribution has also reach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to different countries in Africa not only in Singapore. When I travel with Master last year to china during the inter-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visit,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speed administration called religious affects. What struck me most it is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who can not believe my who tells and all the temples that we visited and they were there waiting for Master, even if just a catch of things of him many recognize master as man. All to hear his teachings, Master Chin Kung is the man will love and received by all. And if you look around in this room, all this setup is not belongs to Saint Anthony’s become what all these. But Master Chin Kung also encourages the use of media me to spread teachings including those of the other religions. Our sisters have given sessions also at Singapore Buddhist Lodge. Our sister was given 1000 pieces of CD to distribute on the Catholic field. So you can image the promotion of Master Chin Kung is not only for Buddhism but also for other religions. This ethnics talk is Master’s ways of showing us his love and respect for the Catholic field. It is the way spreading and sharing his personal reflection. And this ethnics talk at least is also pass directly to all other Buddhists around the world. So without much to do I would just like to hand the mic over to master. This evening is sharing with us his reflection on the Rosary and Master has particularly points of the joyful mysteries.

  

  特麗莎修女:各位在座的天主教徒與朋友們,如果你通英文,你應該已經在小冊子上看到我的說明,淨空老法師是以中文來講演。因此,如果你說中文,今天的講演將會受益良多。然而,有些講演是無法以翻譯來表達的。因此,對於不懂中文的兄弟姊妹們,我們必須另外找時間再安排第二堂課來教學。有些兄弟姊妹們還不認識淨空法師,我現在就來為大家介紹。我可以說,淨空法師是新加坡的天主教會的好朋友。法師與名譽退職的前楊主教雖然只見過一次面,但是有很友善的對談。對新加坡人來說,淨空法師並不陌生。我就簡單的來介紹一下法師。

  法師出生在中國安徽省,現在是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與淨宗學會的導師。淨空法師得到許多佛教學校的信任與肯定。他絕大部分的時間致力於淨土法門的研究與教學,而且成就非凡。淨空法師在新加坡國內外許許多多的大學做過講演。他的教學遍及許多國家,包括馬來西亞、香港、中國、台灣、澳洲、美國,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國家地區邀請。法師無論到何處,除了推廣佛陀教育之外,也非常的關心促成宗教間對談與多元文化社會教育。也許你對淨空法師有些熟悉,這是因為你常常在電視媒體、報章雜誌上看到、讀到有關他鼓勵信徒以及各個階層的談話。受到法師的教化,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淨宗學會也幫助其他宗教的慈善團體。法師對天主教會的捐助不僅止於新加坡,同時也遠及我們在非洲各個國家的兄弟姊妹們。去年我與法師同時參加新加坡九大宗教訪問團到中國去參訪,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是我們每到一處宗教道場訪問,都有許許多多的民眾等在那兒,為的只是一睹法師的風采,聆聽法師的開示,淨空法師受到所有人的愛戴與肯定。

  如果你注意到這裡的設備,這並不是屬於我們聖安多尼堂。淨空法師鼓勵各個宗教利用傳播媒體來宣揚教義。我們有一位修女曾經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宣揚教義,居士林就提供修女一千片光碟在天主教界流通。由此可知,淨空法師的倡導並不侷限於佛教,同時也遍及其他宗教。此次的講演是法師表達出對天主教界的愛與尊敬,是散播與分享他個人的感言,而且這次的講演至少會傳播至世界各地的佛教徒。所以不再多說,我將此麥克風交給法師。法師今天要與我們分享他讀《玫瑰經》的感想,同時對歡喜五端提出他特別的看法。

  

  淨空法師講:

  我們非常感謝特麗莎修女的邀請,能夠有今天這一次殊勝的聚會。在往年我住在台灣的時候,曾經在天主教的學校教過書,但是我所教的課目是「佛教精神生活」。這一次修女邀請我來講一講《玫瑰經》。《玫瑰經》主要的部分是一種特別的默想,包括奧蹟十五端,歡喜、痛苦、榮福各有五端,這是聖母與耶穌基督示現聖德的榜樣,教導人們應當效法神聖的德行,並且要從這當中悟入宇宙人生真實的道理;默想的同時應當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所以《玫瑰經》是天主教修行很重要的一個科目,相當佛教的朝暮課誦一樣,它是精典裡面的精華。

  「默想」這個名詞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到。我們知道世間宗教很多,學術也很多,所謂是有正有邪,正邪從什麼地方分?就從它方法上我們就能夠很清楚的辨別到。「默想」,這是純正的思惟方法,在佛法裡面叫做「止觀」,也叫做「禪觀」;止就是默,想就是觀。所以你從這個地方去觀察,止是讓我們的心完全靜下來,一個妄念不生;想就是專注在德行的榜樣,我們思惟,我們學習,我們從裡面體會,在這個裡面覺悟。佛家講戒、定、慧三學,戒、定、慧怎麼落實?佛家是講「禪定」,《玫瑰經》裡面就講「默想」,默想功夫深的時候跟佛家禪定完全相同。所以從修學方法上來講,我們肯定這是聖人的聖教,是純正思惟、修學的方法。

  什麼叫做特別的冥想?這些詞句我們都要很仔細的去觀察,絕對不能用我們自己的思想去想,我們自己的思想都叫妄想,都是錯誤的,都不是正確的。所以「默」是教我們把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想」經典裡面提供這十五端,讓你想這十五樁事,這十五樁事是上帝、是聖母、是耶穌、是聖人的垂蹟。我們想這些,那就是佛家講的「超凡入聖」,放棄自己的成見,放棄自己的妄想,去想聖賢,去想神聖,向他們學習,把他們的教誨落實在自己思想、見解、生活上,這就超凡入聖。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放棄自私自利,放棄是非人我,放棄貪瞋痴慢,完全隨順神聖的教誨來修學,歡喜奧蹟你就得到了,佛家講「常生歡喜心」。所以真正修道的人一定是充滿了喜悅,喜從何來?在這一段歡喜奧蹟裡面最主要的是聖人主耶穌的降世帶給我們無量的歡喜。佛家的教學,它的宗旨叫「離苦得樂」,我們從《玫瑰經》上也看到了這個意思。它第二段痛苦奧蹟裡面是教我們「離苦」,榮福奧蹟裡面是教我們「得樂」,所以跟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宗旨完全相同,都在短短這些經文裡面全部都包含住了。

  我們這地方佛教的同修不少,你們聽經聽得很多了,佛家最重要的教義就是宇宙、眾生,我們常講虛空法界,現在講的是「宇宙眾生原本是一體」。這是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原本一體是事實真相,但是現在我們迷失了,不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體。因此,這些覺悟了的人、明白了的人-我們稱「神人」、稱「聖人」,他們到這個世間來教導我們。教我們什麼?無非是讓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大白之後,佛家講,他們慈悲到了極處,永遠做一個最好的榜樣,這個榜樣就是「學習」。我們中國古人常講「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而聖人的教誨是教我們學習不是一生一世的,是永恆而沒有止盡的在學習。

  因此,學習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謙虛,人要不謙虛,他就沒有法子學習。要想學習,第一個條件是謙虛,歡喜第一端就是教我們學謙虛。在第一端裡面,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報喜,在這一端裡面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學習聖母的謙德。「謙」是非常完美的德行,一絲毫的欠缺都沒有。在中國《易經》講的六十四卦,裡面有謙卦,只有這一卦是 六爻皆吉;卦有六個爻,六爻統統是吉祥沒有不吉的只有這一卦,其他的六十三卦都有吉有凶,唯有謙這一卦沒有凶完全是吉祥。所以顯示出謙德,修行正道眾聖-我們是講這個世界上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他們的古聖先賢,乃至於各個宗教創始這些神聖,都具備圓滿的謙德,這一點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重視。

  「謙」在《易經》的卦象,我們這裡也把它印在這個地方,「地山謙」;上面這個卦象是「地」,乾、坤,坤卦是地,下面是「山」,山高高在上,山在地的下面,去想這個意思。所以,唯有謙卦才顯示出自卑而尊人,我們自己處在卑下的地位,時時刻刻尊重別人,把別人抬高,這是真正的自尊。現在一般人講到「自尊」這兩個字,不懂!自尊,認為「自己很大,別人都不如我」,錯了!完全錯了!什麼叫自尊?能尊重別人的人,這個人是真正懂得自尊。古今中外,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給我們一個最具體的形象,就是好學。諸位仔細去觀察、去體會,無論是中國、外國,是古時候、現代,凡是聖賢人沒有一個不好學,好學的基礎就是謙德。如果他不謙虛,他什麼都學不成;唯有謙虛,他對於只要是善的東西、只要是好的東西,他都會非常認真努力的去學習,他不會有界限。

  所有宗教裡面都沒有界限,佛家講「普度眾生」,普度眾生就沒有界限。不能分說「我們度中國人,不度外國人」、「我度我這個民族,不度他那個民族」,沒有這個講法;「我度信我這個教的,不信我的教的我不度他」,也沒有這個講法。在天主教、基督教的「神愛世人」,跟「眾生無邊誓願度」不是完全相同嗎?神愛世人,只要是世人祂都愛,不是說「你不是天主教徒、不是基督教徒,就不愛你」,沒有這個說法。祂愛的是世人,祂是平等的愛、廣大的愛,真誠的愛心,這個是我們要能體會、要能學習。所以真正是聖賢都沒有界限,確確實實是平等博愛,和睦相容。

  在第二端裡面,我們要效法學習上主、聖母、耶穌的大愛;「神愛世人」,要體會這個意思,要如何向他們學習。在半個世紀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初中的學生,在中國貴州一個小城裡面念書。這個學校是流亡學生聚會的一個學校,是國家辦的,我們的生活都受到國家的照顧。因為跟家鄉、跟父母都離開了,所以學校就是我們的家,老師就是我們的父母,老師對學生的照顧實在講是超過了父母,同學與同學當中的友愛超過了兄弟,從這些地方我們體會到「上帝愛世人」,體會到佛家講的「大慈大悲」。

  我們的校長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是我們的師母。當時我們學校的學生有一千兩百多人,在接受到這些救濟物資的時候,我們的師母總是看著救濟品的分法:一定先發給學生,發完了還有剩下來的,她的子女才可以分到;如果沒有剩下來的時候,什麼人得不到?是她的子女得不到,學生一定先得到。這種愛心使我們全體學生終身都不會忘記。他沒有宗教思想,他沒有信宗教,以後晚年到台灣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了。他是儒家的一個學者,心地非常慈悲,對人寬厚,一生從事於教育工作。日本人投降,勝利之後,他曾經作江西省教育廳長,以後在台灣他做過考選部政務次長。

  在大陸那個時候,他的情況我們不了解。到台灣,我們都成人了,我們也都工作了,我們看到老師的行儀,佩服五體投地。公家配給他的汽車,他只有公事他才坐那個車,不是公事他自己乘巴士,現在這個社會還有這樣的人,我們想不到!打電話,公事的時候用公家的電話,不是公事的時候,他到外面去找電話去打,公私分得這麼清楚,一絲一毫不浪費公家一分錢。不但自己如此,教育他的子女都是如此。所以他的兒子常常在我們面前訴怨,他說:「我的爸爸對學生好,對兒子不好。」對學生照顧到無微不至,我們從這裡體會怎麼叫「愛世人」,真正是捨己為人,自己願意過最清苦的生活,幫助別人,成就別人;佛家講「功德」,功德不可思量!

  學校一共辦了八年,沒有一個學生不懷念老師,沒有一個學生不紀念著師母的恩德,確實超過父母。我們同學當中的友愛超過兄弟,這是人能做到,神就更不必說了,如果神連這些都做不到,那就不如人了。神的愛心是圓滿的,決定不分國家,決定不分種族,決定不分宗教。不但對一切人愛,對一切物也愛護;小的動物,乃至於植物,都是以圓滿的愛心來對待,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聖賢的大道,總歸結起來,給諸位說,就是一個「愛」,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愛一切人、愛一切事、愛一切物,這個就是上帝,這個就是神聖,我們要能夠體會,要能夠認真努力去效法、去學習。

  中國跟外國的聖賢,在中國,大家都知道有孔子、有孟子,在外國,我們知道有耶穌、有釋迦牟尼。他們的教誨,也就是他在世的時候,無不是以身作則;他所說的跟他所行的完全相應,絕對不是說所說非所行,說到他一定做到。實際是他做到之後才教導別人,所以有廣大的群眾向他學習,而不是只是在言教上教人,而自己不能夠徹底去做到。聖賢的愛心是真誠的、是清淨的、是平等的。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清淨決定沒有污染。什麼是污染?帶著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在裡面就是污染,就不清淨。決定是平等的,平等就絕對不會有分別;如果有分別、自他,這就不平等了,所以決定是平等的。我們仔細去觀察,讀讀所有這些宗教聖賢經典,都能看出。所以我們對於這些聖賢不能不佩服,不能不尊重。而在我的心目當中,聖賢只有一個-真神只有一個,所有宗教的神聖都是這個真神的化身,佛家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這個意思在其他宗教典籍裡也都能找到,如果我們能夠體會到這一層,真誠、清淨、平等你才能體會得到,你才不會有分別。

  我在新加坡住了三年,這是一個很殊勝的緣分;佛家講「緣分」,世間人講「機會」,有這麼一個機會到新加坡來。李木源居士跟我非常合作。所以第一年到這邊來,正好遇到農曆新年-中國的新年。過年的時候,我就跟他說:「年節在世間人來講,是最歡欣的一天。可是我們想到在新加坡還依然還有許多沒有人照顧的老人。沒有子女照顧的老人、沒有父母照顧的兒童依然很多。許多宗教慈善機構都辦養老院、育幼院,」我說:「我們能不能邀請他們一起來過年?」李居士就很歡喜。我說:「好,你去邀請,我來請客。」我拿了十萬塊錢請客,請大家一起來吃飯。他做得很成功,請了三千多人,也請了新加坡九個宗教的領袖,請了曾世生先生給我們做貴賓,這個晚會非常成功,年過得非常快樂。

  於是此地的宗教領袖們看到很歡喜:「我們明年再做。」所以明年就擴大了-也就是九九年。九九年是第二年,我們請到納丹總統,與會參加的一共有八千多人,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今年兩千年的溫馨晚會是第三年,愈辦愈殊勝。今年我看到有點影響,看到越南、菲律賓、泰國、柬埔寨、寮國跟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都派了代表來參加;有些是他們國家的部長,有一些是主管全國宗教的官員,我們都見了面。所以大家對於新加坡宗教的團結、種族的和睦都非常嚮往,都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這個會議結束之後不久,印尼總統就邀請我們訪問。我也是因為這邊事情太多,一時抽不出時間,我們把這個時間推遲。我們也非常希望能訪問印尼,跟他們那邊的那些宗教領袖見見面,希望大家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所有宗教裡面的神聖都說世界要和平、社會要和睦、人民要幸福。如何真正做到世界和平、社會和睦、人民幸福?那就要看我們宗教徒們如何落實神聖愛世人的教誨。我們總結一切神聖的教誨,總結到最後一個字,就是真誠的「愛」心,決定沒有附帶任何條件;所以不但世界是和睦的,整個宇宙都是祥和的。人能體會到這個境界,他怎麼會不歡喜?常生歡喜心。但是神聖的愛,真誠的愛,如何落實?上帝愛世人,上帝怎麼愛世人?佛菩薩大慈大悲,佛菩薩怎麼慈悲?一定要有他的學生把他的愛心、把他的精神表現出來,這樣神聖的愛才真正能夠落實。由此可知,我們能夠體會神聖的教誨,能夠依教奉行,這個人在佛家講就是佛菩薩的化身,他代替佛菩薩推行大慈大悲,天主教徒就是天主的化身,代替天主推行愛世人這一項偉大的工作,這才值得世人尊敬,才能夠真正挽救世間的劫運。

  今天社會問題,而且社會問題非常嚴重。在《新舊約聖經》裡面、在《古蘭經》裡面,都講到世界末日。《古蘭經》教我們「信真主,信末日」,我相信,我非常相信,為什麼?只要我們冷靜去觀察,你看看現在的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網路資訊,完全違背聖人教誨。這個世間愛沒有了,父母不愛子女,老師不愛學生。人與人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乃至於宗教與宗教之間,充滿了懷疑、矛盾、誤會。特別是西方物質文明的發展,把東方的精神文明壓倒了。東方的古聖先賢教學,是教我們要愛人,教我們處處要忍讓,處處人家走在前面我們走在後面,這是東方聖人教誨。西方物質文明不一樣,樣樣走在前面,講求競爭。競爭再提升,就鬥爭了;鬥爭再提升,就戰爭了;戰爭再提升,就世界末日了。我們在看著發展,世界末日一定會現前。

  所以現在宗教教育是比什麼都重要,宗教必須突破自己宗教的框架,要容納所有的宗教,知道所有宗教的神聖跟我們自己崇奉的神明完全相同,決定沒有差別。我們愛我們自己的同胞,我們也愛別的國家的人民;愛自己的教友,也愛所有信仰宗教的這些教友們。我們以真誠清淨平等心去做,落實大慈大悲,落實神愛世人,這是我們在第二端當中要學習到的。這裡頭有兩句話,佛言「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是佛教我們對一切眾生的看法,一定要能夠盡孝。

  所以「孝」這一字,也是聖賢的根本。中國的文字在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裡面,它文字的符號確實是獨樹一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符號。這個字中國的寫法,上面是個「老」、下面是個「子」,讓我們從這個符號裡面去體會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體,這叫「孝」。如果上一代跟下一代有了代溝,孝就沒有了。而且上一代還有上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個意思多麼圓滿!所以中國人年節紀念祖先,我們從前在美國,美國人看到很奇怪,他說:「祖先,你們祖先過世多少年了,總有幾千年幾萬年,幾千幾萬年你都認不得,你紀念他幹什麼?」他不懂這個道理,所以這就是東西方文化之不相同。豎的無始無終,橫的方面廣大而沒有邊際,佛家常講「橫遍太虛,豎窮三際」,是一體,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概念就是孝的意義。

  我們要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我們對待一切人就跟對自己完全一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才會真正做到。這一種觀念、行為是有理論事實做依據的,不是某一個人想像出來的,不是一種學說,不是一個教條,它是事實真相。這個事實真相從什麼地方你能夠證實?從「默想」裡頭可以證實。默想是修禪定,默的時候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界限沒有了。我們今天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我們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不同維次空間怎麼來的?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如果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時空突破了,我們可以進入到另外一個時空裡面去,所以聖賢人的狀況,不同空間那些生活狀況,都可以了解-從「默想」裡頭,佛家講從「禪定」裡面。禪定可以突破空間的維次,可以突破今天所講的電磁波、光波、聲波乃至於思想波,種種複雜的這些波動都可以能夠突破,你才能夠了解到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後你讀經典,才知道經典裡面所講的句句都是實話,你可以把它證明。

  我們看到歡喜三端,也是聖賢人常講的「安貧樂道」。中國人講清高,清是清貧,真正是有操守、高節的人都能過很貧苦的生活。特別是讓我們在現代社會裡面看到天主教這些神職人員、基督教的神職人員,我們看到由衷的尊敬,為什麼?他們還能夠安貧樂道。回頭看看佛教裡面這些出家人,現在都非常富有,現在不是貧僧是富僧,非常富有。相形之下,我們對於天主教、基督教不能不尊敬。我是非常尊敬的,這是很難得的。每一個宗教的創始人,都過著最清苦的生活。釋迦牟尼佛他是個例外。他是王子出身的,所以家庭環境非常好。他為了修道,他把王位捨棄了、富貴捨棄了,到深山裡面去過最貧苦的物質生活。於是我們就想到人要有道心,如果物質生活放不下,是道心最嚴重的障礙。今天這個社會究竟被什麼迷惑了心智?不外乎財色名食睡的誘惑,貪瞋痴慢的發展,所以造成了一般人的墮落。墮落,相信宗教的人都知道有地獄,他將來到哪裡去?到地獄去了。在人間短短幾十年的這種享受、這種造作,實在講,是很不值得,你想想,得不償失!想通了,看清楚了,決定不會過這種生活。所以貧苦對我們來講,好!物質生活清貧,精神生活豐富,人才有真正的樂趣,才能真正得到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我最近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小城,跟天主教非常有緣分,我買了一個教堂,天主教的教堂。這個教堂非常興旺,興旺為什麼會賣給我?它的信徒太多了,容納不下,所以必須要另外找一個地方建個大教堂,這個小教堂賣給我。非常的儉樸,確實我們看到「神貧」的真諦。我買過來之後,現在有十幾位年輕出家人住在那裡,每天在那裡讀書、修學。有人建議我們把教堂附近這些建築物拆掉重新來建,我說不要。為什麼?我們尊重天主教、敬愛天主教,他們教堂一草一木我都保持不動,做為我們對他們尊重的一個紀念。教堂,他們的十字架拿掉了,聖母像都拿掉了,我們不供佛像。我怎麼作法?像這樣做螢幕。我做螢幕,我做投影。如果我講《玫瑰經》,十字架、聖母像就投影上去;如果我講佛經,佛像就現上去。不講經的時候,什麼都沒有;要講什麼經,就有什麼現相出現。這個好,這樣平等,而且省事。諸位想想,要造一尊佛像,要花多少錢、花多少精神,還得運過去。我這樣,哪個地方有好佛像,我用幻燈片照一張,回來的時候我就可以投影,他就到我家來了。所以我們只要有一個資料的小盒子,幾千張、幾百張的各個宗教的這些背景,我們就全部都有了。這是佛家常講「諸佛現全身」,我們要用的時候他都來了,不用的時候統統沒有了,這樣子好。所以對於教堂,點點滴滴我完全保持完整,一絲毫都不改變,這個是我的作法,我覺得這樣我們才跟所有宗教融合成一體。

  在第四端裡面,我們要效法聖母守法服從。隨順聖教的人有福了,這個是真正的事實。這一端在佛教裡面就是「持戒」,佛教講的持戒就是守法,就是服從。佛教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跟這個地方一樣,要常常默想。佛教我們想的是六條,比這個稍微簡單,但每一條的含義都很深;讓我們想布施、想持戒、想忍辱、想精進、想禪定、想智慧,它有六個綱領。所以,跟此地十五端許許多多地方都相同。

  最後這一端,意思非常圓滿,儒家講「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一條是教給我們怎樣盡忠,怎樣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耶穌示現是個宗教家,是個宗教的領導人,所以十二歲講道;這是在佛法菩薩道裡面常講的「應身無方」,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樣的身分來說法。所以「聖子受良師」,老師的開示我們應當要順從,應當要學習,應當要奉行,自行化他。這是在歡喜奧蹟最後一端,我們要常常想到,就是自己應當怎樣落實聖賢的教誨,怎樣幫助別人學習聖教,我們要學聖母的服從守法。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必須要終止,我們要守法。這下面還有兩段,我們四月份還有一個機會,我們大家可以共同來學習。特別我要向諸位學習,也向諸位多多的來討教。我們想像當中,所有聖賢所講的道理,都可以能會歸到「殊途同歸」,都是一個道理。

  

  Then those of us who are English speaking,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for Master then Venerable 悟平 will translate accordingly. So, any questions? Since Master have been expanding on the first joyful mysteries and accor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as we have been studying The New Testament the life of birth mother and relation to Jesus. Master have also suggested us and recommended how in our life and . How can we imitate Mary and Jesus also with the other sage as well as for those given down to the centuries for us to help us lead a good life. Basically this is what Master has been expanding. So it is not just be in that level of our understanding and whooping that we are choosing foundation at the end because a lot still have to be done. What we are doing about our life as Catholics, as Christians, if we ar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Lord himself has a for us, how are we living our life as Christians, as Catholics?

  Any questions? If you notice my Rosary here, for us it is a decade of taint. Actually it is originated because in the past people who in a monastery used to recite 150 Psalms. religious in a convent used to pray the Psalms which is found in The Old Testament. The rest for the who are rating busy working in the field with very little of literacy . The lay people in the past used to receive very little education. So they are not able to pray with the Psalms. So the invented the Rosary with the pray taken from The New Testament probably was set by Elizabeth when she meets with Mary. And their hearts is because the people do not use the Bible , the Rosary helps them to focus on the life of Mary and Jesus. So the people wherever they sing the Rosary it is not just a pray but the whole fifteen mysteries really focus on life of Jesus and Mary’s relationship with him. That means for us we believe god in comet and this person Jesus, so this is the way to helping people to pray with the Rosary.

  特麗莎修女:講英文的兄弟姊妹們,如果你有問題請教法師,我們會請悟平法師翻譯。有任何問題嗎?

  根據我們從《新約聖經》中的學習,歡喜五端是描述聖母的一生,以及她與耶穌的關係。法師則在對歡喜三端的演述中,建議我們身為一個信徒,如何以聖母與耶穌以及古聖先賢為學習的榜樣,過一個幸福美滿的生活。基本上,這就是法師所闡述的。因為有太多的事有待我們去完成,因此我們不能停頓在自己現前所了解的程度。我們的天主選擇傳道做為他的志業,我們應該想想,身為一位基督徒或天主教徒,應該如何來過生活?有任何問題嗎?

  如果你注意到這裡的《玫瑰經》,對我們來說,它代表了百年的屏障。實際上,它的起源是因為古時候的修道院的修士們都要背誦《舊約聖經》中的一百五十首聖詠,可是一般的隱修士因為工作忙碌,加上他們也不識字,因此他們無法用聖詠來禱告。因此伊麗莎白就從《新約聖經》中節錄成《玫瑰經》。因為一般人不閱讀聖經,因此《玫瑰經》幫助他們了解瑪利亞與耶穌的生活。因此當人們在唱誦《玫瑰經》時,不僅是禱告而已,同時也明瞭耶穌的一生和祂與瑪利亞之間的關係。對我們來說,這是藉著《玫瑰經》來禱告,來表達我們對天主和耶穌的信仰。

  

  這個問題,修女給我們解答了。下面有一個問題,這是陳先生問的:「請法師談由競爭、鬥爭、戰爭之末日的解決方法?」

  答:你要我談這個問題,兩個小時也談不完。不過關心這樁事情的人非常之多,而且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跟許多宗教領袖在一起的時候,或者跟一些國家的領導人,我們都談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我們總結,這個問題不是政治問題,所以政治不能解決;政治一干預,這個世界社會就亂了。也不是軍事問題,武力不能解決。當然也不是經濟問題,也不是科學技術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是教育問題。現在的社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跟宗教教育,與神聖道德的教誨脫節了,問題在這個地方。所以要挽救這個世界的劫運,轉變人類的思想,唯一的辦法只有靠宗教教學。所以我最近到澳洲去過幾次,也算相當有成就。跟澳洲幾個大學接觸,希望在大學裡面,我們設立一個多元文化研究所,把這個宗教教學能夠落實,能夠推廣到全世界。

  澳洲圖文巴南昆士蘭大學,他們是世界上最早用網路來教學的一個學校,設備非常完善。現在它的學生大概有一萬五千多人,在網路上學習,分布在全世界六十二個國家地區,教學相當成功,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我說:「能不能在網路上開辦我們宗教的教學,就是道德教育教學?」學校的校長跟教授都非常歡迎,對我的構想他們支持。今天他們打電話告訴我,學校召集一個會議,正式成立一個小組來協助我,我聽了之後很感動。所以學校這樣的支持,有這麼完美的設備,我們來從事這個工作。我們想將來這個研究所成立,向全世界招生,希望每一個宗教能夠推選一、二名他們講經的傳教師,我們大家共同在一起學習。我們各種教育都學習,能夠真正做到求同存異,共同的理念、共同的思想我們把它發揚光大,來勸導全世界的這些眾生。所以,唯有用這個方法-用網路、用衛星傳播,我們真正來做這個工作,平息宗教這些狹義的障礙,拓開心量,能夠包容一切,走向世界和平,走向社會安定、人民幸福,這就是「神愛世人」、「神救世人」,一定要從這個方向去做。宗教研究所培養出來這些師資,將來就擴大,我們可以辦多元文化學院,甚至於辦多元文化大學,這些都不難。今天我們談起來,財力不難,辦一所大學用多少錢不難,人太難了,師資不容易。首先我們要從研究所培養師資,來做這 一個工作。

  當然,如果能得到政治的力量支持,那就更方便了。所以澳洲政府很難得,他們主動在推動多元文化。他們國家有個多元文化部,部長跟我很熟;州裡面有多元文化局,它設的有專門機構來從事於宗教團結、族群和睦的這個工作。我這一次在澳洲,他們也跟我談起,希望我們在今年-二00一年,澳洲各個宗教,或者是領導人,或者是代表,我們組團到中國去訪問,現在在籌備這個事情。我們也向中國政府聯繫,如果他們同意的話,我們像去年一樣,去年是我們新加坡九個宗教組了一個團訪問中國 。今年澳洲有這個意思,我說他們如果歡喜的話,我也協助他,幫助他們把這個事情做成功。所以,澳洲現在跟我們合作的有南昆大,還有一個是哥里菲斯大學,兩個學校都很有誠意來做這一個工作。所以只要我們有這個心就很好,就會有感應。

  第二個問題,他問的是:「是否佛教的念珠也是用來做冥想,就像玫瑰念珠一樣?如果是,想些什麼?」

  答:佛教有念珠,佛教念珠它是有兩個作用。一種作用是用來記數的,因為人都會有妄想、都會有雜念,所以佛教我們,或者是念經、或者念咒、或者念佛菩薩的名號,用這個方法把妄想把它打掉,這是一個作用。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提醒自己,看到這個念珠,提醒佛菩薩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我們應當要記住,應當要學習。所以念珠有兩個用途。

  這位同學問的,他說:「天主教相信人死後就只有兩條路,一個是上天堂,一個就是下地獄;但是佛教講六道輪迴。怎麼樣從兩種宗教去體會?」

  答:佛法裡面講經常常有講有廣、有略,就是有簡單的說,有詳細的說。像今天《玫瑰經》我就跟修女說了:「要最好,詳細說。一端兩個小時,十五端三十個小時,我會講得很有趣味。」但是現在只給我三個小時,那我只好簡單說了,是不是?這就叫有廣有略。

  天主教講的是略,講得簡單,講一個善、一個惡。「天堂」就是代表佛教的三善道,「地獄」就是六道裡面的三惡道,這不就通了嗎?不就沒事了嗎?是不是?何必一定要去執著在文字裡面?佛教給我們「依義不依語」,要懂這個道理,言語有簡略,意思都是圓滿的。所以他們講的還是圓滿的,我講都圓滿。

  這位同學問的,他說:「在大連瓦房店最多的信徒是天主教,第二是基督教。當地百姓說,如今有錢的信佛教,沒有錢貧窮的信天主、耶穌。天主教信徒常常講,佛教徒出家人花天酒地。面對這種說法我應該怎麼做好宗教工作?」

  答: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問題,我們看到了很歡喜。剛才我曾經說過,看到歡喜三端講安貧樂道,我們對於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傳教師,我們非常敬佩;許許多多非常落後、苦難的地區,他們去傳道,而我們佛教找不到一個人。修女跟我講-非洲那邊很苦的地方來跟我說,我送錢給她、幫助她到那邊去辦醫院,去做這一些救護的工作。她做就是我們去做,一樣的事情。

  所以佛教在今天,許許多多做得不如法。所以我們要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一生過的是什麼生活?」-這是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起,讓大家不要忘記。釋迦牟尼佛在世,每天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們今天這個不如意、那個要講求享受,怎麼對的起釋迦牟尼佛,怎麼對的起眾生?所以這些方面我們要向天主教、要向基督教學習,一定要放棄這一種奢侈豪華的生活,一定要走向神貧,安貧樂道,才不至於墮落。人家講的天堂、地獄,佛教都是往地獄走。這個話不是我說的,古人說的,「地獄門前僧道多」。什麼人墮地獄?學佛的出家人墮地獄。人家說這個話不是沒有道理,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自己要多想想,我們走的是天堂的路,還是地獄的路?不必問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出家人不能不讀經,不能不學道,佛所教的教訓,一定要依教奉行,前途才有一片光明。

  今天耽誤了很多時間,我們超過了二十分鐘,非常抱歉,下一次希望我們能夠守時。

  

  So it comes to the end of this evening session and I hope we especially for us for listening to Master Chin Kung for the first time. I hope that we are challenging what Master has shared especially when he told us about the unique of us. Just as for the Buddhist with the Buddha within each one of them. For us, Catholics, are talking about incarnation of Jesus. I think it is incarnate Christ In my life. Master been a Buddhist and we say that believe in God. I think this evening Master opens our eyes. Because for Master you really believe God is beyond the religion how trace are all that we prove. Yes, I might. God Is beyond all these and God is reaching out to others through us, follow us. So with all these I think we carrying with us, the sentiment of Master respect for other religions. Especially this evening so many Buddhist brothers and sisters here, I think even in our attitudes and language should we use, it would mean to us a challenge and I hope we continue to grow in our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with our own Buddhist brother and sisters. Thank you.

  特麗莎修女:今天這一會到此告一段落。我希望大家,尤其是第一次聽淨空法師講演的兄弟姊妹們,對於法師所說的話要多多深思。法師說對佛教徒而言,每一個人都是佛菩薩的化身;而對天主教徒來說,每一個人皆是耶穌基督的化身。法師身為一位佛教徒而超越宗教的界限,他今天的講演使我們拓開眼界。上帝是神聖的,祂藉由我們來接教化大眾。今天有許多的佛教兄弟姊妹在此,這一會所表現的語言和態度,對我們來說是一項挑戰,我希望我們能與佛教兄弟姊妹們能夠繼續發展良好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