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教育化解危機—培訓師資為第一要務座談會  主講人:釋淨空老教授、蔡禮旭老師、丹斯里李金友、鄭甲校長、彭忠良校長、王超群校長  (共一集)  2012/8/4  馬來西亞金馬皇宮  檔名:25-151-0001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興可以做為這次教育座談會的主持人,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滿身銅臭的生意人,所以做主持人不是很有經驗。不過我們首先還是禮請所有今天座談會的主講人上台入座,首先我們恭請蔡禮旭老師、彭忠良校長、鄭甲校長,還有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理事會教總,德高望重的王超群校長。釋淨空老教授,他在我們茶點過後才到現場,不過我們也給他一個掌聲。

  首先我要向大家,主持人還沒有開始之前,我先做一個開場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我想這個做為開場白,就是說我們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第一就是心量。馬來西亞的華人,或者我們全世界的華人,我們都覺得中華文化傳統教育不單單屬於我們華人的,不只屬於炎黃子孫的,它是屬於全世界的。我們今天這個教育座談會,應該以這樣的一個心胸來弘揚我們中華文化的教育。因為只有處於這個心胸,我們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政治上的,或者是族群之間的一些困擾,而且可以讓教育工作者專心致力於真正在辦教育,有教無類。

  而且我也藉這個機會,跟大家細說一下為什麼有今天座談會這個因緣。首先是因為馬來西亞我們的先賢有在這裡辦了華人教育,華人教育在這裡扎根,先賢的苦心跟功勞是我們做後輩的應該去體會,怎麼樣承先啟後,把它繼續下去。可是做為一個族群,甚至一個國家,我們常常都會覺得,一定要繼續的學習,繼續學習就是要繼續吸收養分。我常常在說,中國一個時候封國,其實很多馬來西亞,我們這邊的中華文化養分是從台灣那裡過來的,當然現在中國改革開放,百花齊放。所以常常我覺得我們一定要向外取經。

  馬來西亞我很幸運,因為我碰到一位導師,就是淨空老教授。他雖然是研究大乘佛法,可是他覺得要解決社會,要解決一個國家現在這麼多家庭問題、社會問題,主要就要靠教育。所以他來馬來西亞弘揚大乘佛法的時候,他就開始向我們推動《弟子規》,就是儒學。《弟子規》的推動,我覺得在馬來西亞過去這十年也算是有小成。在諸位很多今天出席的校長,都有接觸到《弟子規》,而且現在我們覺得還是做得不夠,我們要繼續的去推動。當然推動《弟子規》是扎根,淨空老教授覺得中華文化,尤其漢學是在歐洲,譬如在倫敦有漢學,他認為馬來西亞是繼台灣、中國最好的一個,來發展漢學。他推動這個除了他提供方向跟智慧,他自己也用了很多時間。可能諸位不知道,來這裡拜訪了我們的領導人,尤其他跟納吉首相。我們的首相非常的支持這樁事情,他們前兩天又見面,今天也跟馬哈迪見面,他都是要積極推動漢學。這個漢學院如果推動的話,我相信對馬來西亞是一樁好事,而且也希望得到其他族群全部一同的認同來推動這件事。

  我們今天辦這個座談會,題目叫「教育化解危機」,我們進入正題。化解危機,危機是危險,也是機會對不對?我們辦教育最重要,如果要辦漢學院,最重要的還是師資。我常常說,一間老學校,你蓋得再堂皇,學生離開學校,他不會記得那個學校多堂皇,桌子多好、操場多好,他總會記得哪個老師對我最好,所以師資還是最重要的。今天我們座談會,雖然題目是叫「教育化解危機」,可是我們希望辦了這場之後,其實這是尋寶,我們這場座談會也是叫一個尋寶的座談會,就是希望可以找到不單有責任感,更要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來投入我們中華文化傳統教育的傳承。所以我就是以這個開場白跟諸位共勉,謝謝。

  首先今天第一個議題是「培足足夠的師資,是推廣德行教育的首要工作」。在還沒有請出主講的老師,蔡禮旭老師,我想這邊做個簡介。蔡禮旭老師真的是我們馬來西亞的福報,可以請到這麼樣好的老師。他不但有責任感,也有使命感,最重要他是全身全力的奉獻在聖賢教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推動。我們就以熱烈掌聲請蔡禮旭老師。

  蔡禮旭老師: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尊敬的諸位校長、諸位長輩,諸位教育界的同道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這幾年來,我們馬來西亞教育界的同仁,還有我們所有支持華教的這些長輩朋友們,對我們來自台灣、來自我們祖國大陸,還有其他地方的同仁,非常大的支持、鼓勵。而且我們也做了很多不盡人意的事情,因為我們畢竟在德行、能力上都還很不足。是我們馬來西亞的這些長輩們、這些同胞們,都一直支持、信任我們,讓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在我們這塊寶地上得以成長。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馬來西亞來,是二00四年的耶誕節。當時候是在吉隆坡跟大家一起交流《弟子規》的課程,在祖先面前學習祖先的教誨。當時候聽到一個消息讓我們非常感動,也很感佩,就是我們馬來西亞有一千多所華校,一千二百多所華校,六十多所獨中,這幾十年來都是我們華人自己出錢把這個華教延續下去。當時候我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震動,為什麼?因為我們馬來西亞的華人,他領到一份薪水的時候,他首先考慮到的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承傳。這一分奉獻,這個心是包著整個民族。所以為什麼現在世界各地災難頻傳,我們馬來西亞這塊寶地聽不到災難。從這裡也印證,我們老祖宗在《尚書》當中說,「作善降之百祥」,這一念心都是念著民族文化,這個福報非常非常的大。

  我記得剛好非常幸運,有機會去親近我們先賢沈慕羽老先生。我記得那時候我拜見沈老,沈老還陪我們一起唱了幾首抗日的愛國歌曲,而且是他老人家九十五歲親自彈,親自領著我們唱。所以我們沈老的身教留在我們心目當中,這一生都不會忘記。而沈老見到我們就說到,他說當教師是最沒有「錢途」的行業,那個錢是money,金字旁那個錢。雖然賺不到很多錢,但是這個行業卻是所有行業當中最重要的行業。因為這個行業它承傳了老祖先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經驗,五千年的方法、效果,不管是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方面。面對現在的社會國際狀況,再想想沈老當時候說的這席話,說教師這個行業是最重要的,現在感觸更深。

  教育文化沒有承傳,孝子,五十年前的孝子是孝順父母叫孝子;二、三代人不傳,孝子會變成孝順孩子,現在爺爺奶奶都孝順孫子。我們記得小時候,叔叔阿姨來到家裡面,我們趕快起來恭恭敬敬給他端茶倒水,這是三十年前、五十年前的情景。可是文化沒有承傳,現在叔叔阿姨進門來,孩子是如如不動坐在那裡,只有頭轉九十度,然後轉一下,「呵呵呵」,又轉回來了。才一、二代人,差這麼多。結果還有家長說,他對你笑已經不錯了。諸位長輩們、同道們,有沒有道理?他說能對你笑已經不錯了。聽起來好像還有點道理,但是細細想想,上一代是恭恭敬敬給長輩端茶倒水,這一代只能轉九十度笑一下,請問下一代呢?下一代可能叔叔阿姨要走到孩子面前,「小朋友好,你今天吃飽了嗎?」但是說實在的,可能也不會等到這種情況了,為什麼?假如是這種情況,人都不像人,老天爺就會把人給收回去了。我們閩南話有講,「人如果不照天理,天就不照甲子」,所以人心是所有這些天災人禍問題的大根大本。

  所以我們老祖先在《大學》當中給我們講到,「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而這個道德要靠老師來承傳、來教導,為什麼?因為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所以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有時候打開報紙來看,很注意什麼?那個犯罪的人,我以前有沒有教過?假如一看,以前我教過的,那麻煩了,閻羅王那邊要記我一筆帳,你當初沒有教他們做人。面對整個社會的亂象,事實上我們不能再指責,為什麼?因為文化沒有承傳,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而《三字經》當中說,「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但是這個時代,我們得聽老實話,得面對真實的狀況,為家庭、為國家民族做一些我們這一生應該做的事情。

  隨著我們閱讀古聖先賢的經典,讓我們特別震撼的是,它是高度的智慧,幾乎一句話就把現在社會的問題全部都講得清清楚楚。就像《孟子》開篇「梁惠王篇」就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上位者、下位者都爭利,這個國家危險。可是我們現在卻是功利主義最強的時候,它為什麼最強?因為教他功利,當然每個人都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可是假如先教道義,先教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現在的社會現象就不是這樣。所以孟子兩千多年前講,「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現在不是國危矣,「上下交征利,而家危矣」。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報紙,父子告上法庭,兄弟姐妹告上法庭,而這些人很可能學歷都很高。

  我記得當時候我們新加坡,我們馮校長,他講到有一對姐妹都是醫生,她的母親去世,都還沒有安排好後事,這對姐妹已經在法庭當中要爭母親那個房子。我們從這些社會現象,再感受老祖宗講的「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教他才華、教他賺錢,然後他擁有高的學歷,這個都屬於枝末,這些枝末都為德行所用。所以我們教育必須抓到根本,決定不可以本末倒置。我們看到現在很多新聞報導,犯罪的詐騙集團,學士、碩士非常多,這個都值得我們家庭、值得我們學校反思。所以老祖先這些提醒很重要,一定要重視德的教育。而家庭假如不重視德的教育,富可能不是不過三代,可能一代都過不了。

  我們既然了解到道德的重要,人必須學他才知道,這個時候就感受到,教師這個行業是真正能夠化解危機,能夠真正把社會帶向幸福的最崇高的行業。因為人不懂道理要靠老師教,所以我們稱老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改造人類的靈魂。在唐朝,韓愈先生也說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個道統、道德要靠老師來把它承傳下去。我記得我在台灣有一個中學的校長,是一位女校長,她的國中沒有任何一個輟學生;只要有一個輟學生,她會跟著老師把那個孩子領回學校來。她是真正以父母的心來愛孩子。結果她上台去給我們勉勵幾句話,她的兩句話給我非常大的震動,她說社會愈亂,我們愈應該要站出來;沒有難不難做的事,只有該不該做的事。我記得那時候聽到這個女校長講這兩段話,我頭皮發麻,現在還發麻,她那種使命感讓我們很佩服。

  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要承傳這個道統、道德,而這個教育又很重要的,身教最重要。剛剛我們丹斯里先生有講到,我們可能不記得學校的建築物,或者是我們小時候考試曾經考過幾分,可能我們不記得,但是我們記得老師曾經給我們的愛護、給我們的教誨。所以這個身教的力量很大。當我們丹斯里先生講到這裡,我就想到我國中的校長,蔡校長,我記得有一天從校門外走進來,看到他彎下身來在撿校園裡的垃圾。他並沒有看到我這個學生,可是他這個動作我記在心裡,一輩子都沒有忘。我的校長退休以後,他現在全心全意在弘揚中華文化。所以這個身教的力量非常大。我們從事教育工作最好的榜樣,就是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夫子他是完全做到了,他是聖人,而且他教出來的學生有七十二賢,有三千弟子。所以我們這個世間,假如我們能夠發願效法孔子,能有十個孔子、二十個孔子,我們相信整個傳統文化的道統一定可以復興起來。

  教師身教、言教是整個德育教育能不能推廣、落實的重點,培訓師資就非常重要。我們校長職工會,全國校長職工會,看到培訓師資的重要性,從二00七年開始,連續五年培訓傳統文化的師資。我們校長職工會辦過的課程,差不多都是四天、五天的培訓,包含像我們李金樺校長,他所在的學校還辦夜學,讓社會大眾都能學習到傳統文化。五年下來,培訓的老師超過五千人。大家應該給我們全國校長職工會一個熱烈的掌聲。而且五年之後,我們彭校長說五年到了。我給校長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所有中華兒女的使命,所以不用再簽約了。做到像曾子給我們的教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是這一輩子我們共同的使命。

  培訓師資它有短期的四天、五天的課程,它也有中期的,像四十五天左右的課程,它也有長期,一年的課程。我們漢學院在二0一四年初會開始,開始對外教學。我們將辦一年的共學班,為漢學院的師資做儲備。所以歡迎我們校長們、老師們,退休校長、老師,還有您親朋好友當中有志於承傳漢學的這些志士仁人,都歡迎大家來報名,我們從十一月一號開始一年的共學班。報名簡章在我們剛剛簽到的那個櫃台,大家可以去領。

  我們又想到了孟子,孟子說,「當今之世,捨我其誰?」所以我們只要發這個心願,為整個中華文化的承傳,其實中華文化的承傳還影響到整個世界的安定和平。我們發這個心願,發出來頭皮也會發麻,祖宗、聖賢冥冥當中都會保佑大家。其實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我高中聯考語文最差,大學聯考語文也不及格。所以我們老祖宗冥冥當中都會保佑我們,我們今天還有一點點能力跟大家交流、分享,這都是祖宗之德,祖宗的庇佑。所以大家對自己、對祖宗都要有信心,我們共同一起來承擔這個歷史的使命。最後也恭祝大家闔家平安,身心安康,謝謝大家。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蔡禮旭老師。蔡禮旭老師的議題是培訓足夠的師資,來推廣德行教育的首要工作。從他的談話,不但是要足夠,而且我們還要培訓出師資,最好可以找到像孔子,培訓出像孔子這樣的老師。所以好的老師是最重要。

  下來的議題是,「如何培訓學校的老師做為推廣德行教育的執行者」,這個議題我們請到了彭忠良校長。我還沒有介紹彭忠良校長之前,我想問一問,問問大家有需要再介紹彭忠良校長嗎?不需要。不過,雖然不需要介紹,我覺得彭忠良校長在擔任校長全國職工會,除了他自己把學校做得很好,他本身也做出了榜樣,他去年還是全國沈慕羽教師獎的得獎者,大家給他一個鼓勵的掌聲。下來,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請彭忠良校長和我們分享這議題。

  彭忠良校長:謝謝主持人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各位主講人,各位前輩、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其實當人家說你得獎的時候,並不是好事來的,因為你面對這麼多前輩。雖然只講十五分鐘,但是也是很費周章,也想了幾個晚上。要講的東西好像很多,但是要怎麼去講?剛才蔡老師有說,其實我們五年前校長職工會,怎麼會有這樣的一個念頭來推動《弟子規》,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校長都應該很清楚。現在的學校,現在的華文華小,先講華小,華小實際的情況又是如何?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學生,基本上跟我們的時代真的有很大的落差。現在的孩子,一年級來上學,我看有時候比六年級還活躍。現在孩子在教室啼哭的事情,我看應該要等於零的。有時候孩子來到,一年級來到,會打起群架,也有這種事情。但是最可笑的就是,當老師們第一天上體育課,脫了那件校服,穿著運動衣去上體育課之後,回來有很多學生是不會穿衣服的,有學生拿著那件校服左轉右轉他也不懂,不知道怎麼來把那個衣服給套上去。教一年級的老師要教他怎麼樣綁鞋帶,要教他怎麼樣穿衣服,怎麼樣用廁所,這個樣樣都要教。所以現在我覺得,我們的孩子真的是應該要受一種,我們認為很具有我們中華文化特色的一種意識的薰陶。我覺得《弟子規》已經涵蓋了,一個孩子、一個人,這一輩子如果能夠做到《弟子規》的一半,我相信他都會是一個好人。

  我們認為在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校長職工會就毅然的負起這種推動的工作,剛才蔡老師說我們培訓了五千人。在五年來,我們實在是主辦了一些課程,讓很多的老師來了解《弟子規》。我所說的只是處在一種了解的階段,但是對於一種要真正去推動《弟子規》,真正能夠做到有規模,真正做到它的覆蓋面能達到讓每個孩子都真正了解《弟子規》和實踐《弟子規》的精神,我相信我們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

  這五年過去了,基本上我跟李金樺校長有一個理想,我要思考、要講的就是,一個華小的師資,基本的、實際的《弟子規》老師的架構是怎麼樣的。其實我們很幸運,我們有一個中心,中華傳統文化中心,這個中心是由我們的丹斯里把整座樓給捐出來做為這個用途,我們要非常感謝他。其實我們心裡頭有個最大的期盼就是我們的漢學院,我相信漢學院一定要為我們《弟子規》的老師能夠設計這樣的一種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課程,針對不同情況需要的老師,給予他們培訓。我覺得這是我們對漢學院二0一四年正式在啟動的時候,這是我們最大的期望。

  話說回來,我們所認為的一個,在華小推動《弟子規》師資的這個架構,第一要有一個監管的中心,這個中心我們是有了,就是中華文化傳統中心。第二個層次下來的師資就是監管的老師,我們希望有一批老師。這些監管的老師如果能夠有些退休的校長、退休的老師,對推動傳統文化有興趣的這些老師,或者是一些義工,他們有這樣的一個精神,要為我們大家服務,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出任,當然他們在《弟子規》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接著下來的第三個層次,就是在每一間華小都有一個種子老師,,這個種子老師可能是由全職,或者是由老師,校內的老師來兼職。

  由老師兼職,基本上我們看現在的情況,是相當的困難。為什麼我這麼說?我相信每個校長都很清楚。我知道很多校長跟我的情況也一樣,要去推動《弟子規》,往往是有心而力不足,為什麼?因為老師們真的是太忙了。我們華小的師資基本上,基本上我們的師資跟一些源流學校比較,真的老師們是太忙了。現在的教育管理進入了非常精細的一個情況,樣樣要報告,樣樣上電腦,電腦系統又不好,三更半夜要你上網,上了網你不懂有還是沒有,到最後一分鐘電話找你,還沒有上去!各位校長最怕接到電話是吧?你又趕快衝著進去電腦室又上網對不對?各位校長。所以我們都知道老師們的工作,層層的工作。

  我在教育部服務三年,我要跟你們講的就是,其實每個教育部的機構,以前還不明顯,我在教育部的時候還不怎麼明顯,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更加的明顯,我用四個字來形容,是「各自為政」。往往我們填一個同樣資料的電腦表格要填幾份,我們填了,為什麼這些人就不會去那邊拿資料?這個電腦的資訊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每個官員都喜歡去丟張表格叫你填,每個都叫你做報告,事無大小你要做報告?所以我覺得整個教育的工作,有時候我們會失去了一個方向,老師們不能夠全心全意的在工作。

  有時候我們很羨慕別的國家的老師,我們羨慕中國的老師,因為他一個星期才上十五節。他工作時間到下午四點半,放學後他不可以走,他還必須得留在學校做研究工作。他們的師訓未必是鐵飯碗,很難找工作去做老師;我們這邊一拿到師訓學院就拿到個金飯碗,等著分配。我們校長要弄一個老師走很困難,你們都知道,所以我們在管老師上問題很大。很多校長,我也知道你們要去推《弟子規》,往往很想,但是是相當的難做。但是我想,我要講一句,我們全國華校的校長和老師,我相信在現有的環境、現有的條件下,你們都在做你應該做的,你已經很盡力的去做了,各位校長。

  如果我們這個師資的架構能夠做得成,就是我們每個中心有個監管的老師,全部由中心來管理。有監管的老師,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是每一間學校都有一個種子老師。所以我就希望漢學院將來,能夠針對不同老師的取納對象,能夠給他們上一些課程,讓他們能夠回到學校,來執行這些工作,然後每間學校的種子老師就能夠在學校裡邊進行一些帶動的工作。但是有時我都在想,我這麼多老師,也不懂叫誰去做種子老師好,每個老師都很忙。所以我想,如果能夠有一些半兼職的人來學校做這樣的一種服務,我覺得就能夠減輕我們校長的負擔。

  最近我到南京去,行知小學,看到陶行知先生他講的一句話,「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會為非作惡愈大」。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的根本就是我們的華文教育,如果你叫一個純粹受英文教育的人跟你大談四書五經,我看他講來講去都不到位。他一定是懂得華文的,有受過華文教育的。受華文教育是中華文化的根本,我們的華小,我們的華文教育,也就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本,而道德教育就是我們華小華文教育的根本。我們如果有這樣的一個認可,我希望各位校長、各位老師能夠積極的去推動《弟子規》。

  當然有校長向我建議,我們應該要去做出一個模範的學校。在某一個學校、某一個地方有這樣的一個純粹很濃、很深的《弟子規》監管的一些班級,然後看這些班級的學生在學業上、在課業上、在道德上是怎樣的一個情況,讓更多的華小教育工作管理的老師和校長能夠有更大的信心,能夠把《弟子規》融入學校的管理裡邊去,我想這也是我們考慮的方面。所以我想,在培訓策略當然要看老師的情況,如果他是種子老師,可能他需要培訓的是一個月,分期年尾去一個月,去足兩年、三年這樣子。這樣一個短期、中期和長期的一些培訓計畫,讓我們的老師能夠得到這樣的一種認識,認識到《弟子規》,能夠更好的把《弟子規》帶到華小。

  各位前輩,其實我們職工會在推動《弟子規》就是通過一個,大家都知道在華小是沒有《弟子規》這一科,所以我們也只能夠用融入式的,用機會教學的方法,就是現在我們選定的科目是道德教育,我們把《弟子規》的教育融入我們的道德教育課,老師在教道德教育的時候,附帶把《弟子規》帶出來。現在我們職工會再得到中心的配合,已經根據華小一、二年級,大家知道現在課程又改革,現在又改,每幾年就改一次,我們就忙一次,現在改到是二年級,新的課程一、二年級,這個道德教育我們就根據一、二年級的道德課,為老師們準備一些《弟子規》的教學材料。我們還做成教材、做成CD,送到全國的華小去,鼓勵我們教道德教育的老師能夠採用這些材料。最大的原因就是要希望,這種《弟子規》的教學還是附帶式、還是機會式的,接著下來,我們職工會如果有能力的話,我們也可能會考慮在其他的科目也能夠融入《弟子規》的教學,譬如說語文科,還有地方研究科之類的,或者是科學的科。是否也有這個可能,我們必須要有人力去做這方面的研究。

  所以我想將來我們要走的路向,就是我們希望《弟子規》的推動,覆蓋面能夠更廣、更深。現在我們有些試點的學校在一些地方有夜學,我想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五年才做了這麼一點,坦白說,蔡老師,五千人聽起來很多,你們剛才鼓掌,你們鼓掌我就感覺上做得又不是很好,還是有待改善。所以我想,就以我剛才對教育、對管理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分享有關推動《弟子規》的一些師資的培訓,希望大家給我提供更多的意見。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現在的時間剛好是兩點五十三分,所以我這個主持還可以再借大家幾分鐘。彭校長對這個課題,如何培訓學校老師做為推廣,提出他的一些真知灼見,就是一要希望將來漢學院成立,能夠有短、中、長期的課程來培養師資;第二是希望有監管,中心有一個監管機制。可是最最重要我覺得他提的,就是每一個學校如果有個種子老師,這是一個很大的任務。

  我們現在下來的時間跟大家報告一下,我們是茶點的時間,然後三點二十分我們重新開始,希望大家在三點二十分之前都先入座。因為下午我們就請釋淨空老教授為今天這個教育化解危機的主題發表一個主題演講。我這個主持人,剛才你們已經給我掌聲鼓勵,算是成功,可是我的成不成功還是要靠你們今天下午。為什麼?我覺得一個很好的座談會,必須要很好的思想交流。我覺得馬來西亞華社,常常我們很多時候是流於大團拜,吃吃喝喝走了,過後大家不當一回事。可是這是為我們子孫後代,大家一定要集思廣益。我們等一下有公開提問,我希望有很深度的,很有深度、有教益,心量很廣、很大,提出問題。因為只有提出很有深度的問題,我們就算找不到答案,也可以讓我們這個座談會,大家繼續怎麼樣努力為我們的下一代著想,為我們年輕的一代著想。我們講年輕一代,不只是我們華人年輕的一代,我們的心胸要包括其他族群的下一代。所以我請大家再給一個熱烈的掌聲給我們台上的主講人,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大家下午好。茶點過後,我們現在要正式進入今天座談會的主題,這個主題是「教育化解危機」。我們很榮幸的請到釋淨空老教授來給我們做主題演講。在我還沒有正式恭請老教授做主題演講之前,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老教授其實他每到一個地方,他都很專注三件事情,第一樁事情就是多元宗教的和諧。他不管到哪個地方,新加坡,甚至馬來西亞,他每到一個地方,他都很有辦法把所有的宗教拉在一起。他認為宗教和諧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可以促進世界和平。第二樁當然是老教授每到一個地方,都弘揚大乘佛法。我在很多次的交談,他跟我分享在倫敦,有漢學院,可是大乘佛法,他們研究只是看到果實、花朵,真正他們教學的方法沒有認識到根本,它的根其實是最重要。所以他每到全世界哪個地方都是,第三樁很重視推動教育,尤其儒釋道三個根的教育,他這是真正扎根。

  馬來西亞我們非常的榮幸,有老教授這樣一位大善知識。他雖然不是馬來西亞的公民,就像我剛剛跟大家開場的時候提的,他的心量比誰都大,就是認為中華文化寶貴的財富不單屬於中華民族,是屬於全人類的。佛家我們講因緣,馬來西亞大概因為你們校長都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我們才跟老教授結這麼好的緣。在老教授的指導協助下,馬來西亞《弟子規》教育的推動,我們得到了很大的鼓舞,現在進展得也很好。老教授更進一步覺得這個漢學院,除了中國、台灣甚至香港。他跟我們國家領導人分享,馬來西亞因為有一千二百間華文小學,還有獨中,有這個基礎在這裡發展漢學,真的是不單可以讓我們這裡的國民家庭幸福,更可以強盛我們整個國家。而且他也跟馬來西亞現任首相納吉分享,納吉首相也非常的支持淨空老和尚,要在馬來西亞蓋漢學院這樁事情,我們應該給這樁事情一個鼓勵的掌聲。下面我請大家跟我合作,我們起立,掌聲歡迎我們今天的主題主講釋淨空老教授,「教育化解危機」,謝謝!

  淨空法師:尊敬的丹斯里先生,馬華各位校長、老師,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的各位老師、同仁,諸位嘉賓,大家好。丹斯里告訴我今天有這麼一個盛會,把這個消息告訴我,我說我一定來參加,我從香港過來。剛才丹斯里又把這個漢學院做了個簡單介紹。這個緣起,實在是我們要感謝英國人湯恩比博士。他在一九七0年代,也就是四十年前曾經說過,「要解決二十一世紀世界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我們好像沒有看到他詳細的解說,只是這樣提出來。我聽到這個話感觸很深,我認為在今天這個世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認識的人愈來愈少,這是少數裡面的一個人。

  二00五年我訪問倫敦,二00六年第二次去訪問,我跟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劍橋大學,跟這些學校漢學系的學生們,跟他們交流,跟他們的校長、教授,跟教授們在一起也做過交流。我看到的這是世界上聞名的漢學系,在倫敦。我們好像是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我對這些學生非常佩服,他們是外國人,完全沒有中國文化的底蘊,能讀中國古書,能用中國古註,古註疏來寫博士論文。當時有一個同學告訴我,有一個用《無量壽經》寫博士論文。我說《無量壽經》有九種不同的版本,你用哪一個?他說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跟我現在講經的本子完全相同,這很難得。另外有一位,他是用《孟子》寫論文,還有一個是用唐朝的文學家王維,很難得。我問他們,你們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多久?他告訴我三年。不難!三年在文言文上下功夫就有這種能力,換句話說,他有能力讀中國的《四庫全書》。我們感到很驚訝。在這之前,我曾經在美國見到一個學生,是紐約大學的。這是一九八0年代的時候,學校跟台灣大學交換學生,因為他專門研究《華嚴經》,讀清涼大師的《疏鈔》,多了不起!我那個時候正好在台灣講《華嚴經》,所以學校就把他介紹到我這來。我有個小圖書館,他就在我那裡住了四個月。我問他,你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多久?也是三年。這不難!

  文言文是一把鑰匙,是中國傳統文化《四庫全書》的鑰匙,只要拿到這個鑰匙,這《四庫》就是你所有的。《四庫》裡面的東西是什麼?我相信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有文字記載的,五千年之前沒有文字,文字沒有發明。我們大家都知道,文字是黃帝發明的,黃帝到現在四千五百年,之前沒有文字,但是沒有文字不能說沒有文化。我跟興都教往來也很密切,興都教就是古婆羅門教的後身,這個宗教他們不重視歷史,印度人不重視歷史,傳說至少有一萬三千年。所以我就想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也不會在它之下。

  傳統文化講什麼?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五倫五常真的很久很久,我相信是千萬年前老祖宗世代相傳。到孔老夫子,孔夫子是集大成者,他將古聖先賢傳下來的這些理念、這些教訓,用文字寫出來傳給後人,所以這是一個集大成者。孔子的精神,孔子的理念,孔子治學的態度,非常值得我們現在人學習。《論語》裡頭有兩句話,這夫子自己說的,他一生「述而不作」,這句話就是,他一生沒有創造、沒有發明;換句話說,他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都是古聖先賢的東西,他把它整理傳下來而已。他的態度是「信而好古」,對於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絲毫懷疑,他非常喜歡古聖先賢的這些學術、思想。這是我們現在人最缺乏的,現在人對古人不相信、不喜歡,這問題就嚴重了。

  如何讓現在人對這些古籍,留下的東西歡喜、願意接受,這是一個很難做的工作。可是現在我們看到有一線光明,那就是最近的量子力學家,他們發現了,第一個就是把物質搞清楚了,物質到底是什麼。德國的普朗克,他的報告裡面說,這是一生專門研究這門東西,他把它搞清楚了。我們曉得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是他的學生,這是愛因斯坦的老師。他所用的方法跟佛經上講的方法完全相同,不過佛經他是用的定功,禪定功夫的觀察,是用內功;科學家他是用儀器,精密的儀器來觀察,把這個物質分。

  八十年前,我們曉得發現了原子,認為原子是物質最小的單位。這些年來,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原子也把它分析、分開了,發現有原子核、有電子、有中子。佛經上講的,阿羅漢的定功、阿羅漢的天眼能夠看到微塵。佛經上講的微塵,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我想像當中,可能就是講的原子,阿羅漢有能力看到原子。現在這八十年來,這方面的進步真是突飛猛進,發現了粒子,粒子有幾十種之多,發現了夸克。最近三十年發現了微中子,微中子應該可以肯定的說,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物質最小的單位,沒有比這更小的,再小就沒有了,就空了。他們把微中子也把它打破,打破果然看到是空的,物質現象沒有了。沒有出現是什麼?出現居然是念頭,念頭的波動現象,裡面有物質現象。所以科學家下了個結論,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存在,物質只是我們的幻覺,不是真的。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意念變現出來的。這跟佛經上講的一樣,佛經上講一個色、一個心,色就是物質現象,心就是意念,佛經上講「色由心生」,色從哪裡來的?心來的。這被科學證明了,色由心生。

  後頭有個總結是「全體是心」,整個宇宙,宇宙科學說了三種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三種現象都是從心生的,都不離開心。這個科學家講的跟大乘佛法講的完全相同,大乘佛法講阿賴耶,阿賴耶三種現象。業相,業相就是自然現象,現在科學叫能量;第二個轉相,就是現在講的意念的現象,念頭的現象;第三個境界相,那就是物質現象,完全相同。這是千百年來只是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始終有個懷疑,我們沒有能力見到,佛是說了。誰能見到?經上告訴我們,八地以上,八地以上的菩薩他能夠見到。現在被科學家見到,科學家是不是八地菩薩?不是的,科學家是用儀器把它捉捕到的。佛法裡面是完全用定功,他有那麼深的定力,他能夠見到。所以菩薩見到的他管用,他有受用,科學家見到的還沒有辦法受用到。這是我們從科學的發現,我們把對於佛法這種疑慮斷掉了,相信佛法確實像科學家講的。

  過去人有一種本能,我們把本能喪失掉了,這個本能就是淨、就是定、就是慧。佛法講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楞嚴經》上說,「淨極光通達」,淨到極處的時候,光就是智慧,現前了;智慧現前,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都通達,自然通達。這個道理,大乘經上講得很多。所以這些讓我們很冷靜的去反省,我們對古人一定要有孔子的態度,你才能真正學得到。科學它是屬於物質、物理,用懷疑沒問題,可以發現,但是心理不可以。心理要是有懷疑,就是孔子來教你、釋迦牟尼佛來教你,也教不出來,你也沒辦法真正接受到他所教學的。為什麼?心性之學一定要至誠恭敬,沒有真誠的心、沒有恭敬的心學不到。所以今天我們講恢復傳統文化難,難在哪裡?到哪裡去找那個真誠恭敬心的學者?找不到。

  我到馬來西亞看到諸位老師,我心裡很尊敬,我覺得我們有希望,真的有希望。在全世界華僑是多,但是從來沒有像馬來西亞華僑這麼團結,這個我沒見到。馬華有一千多個小學,有六十一個中學,這是我從全世界沒看到的。所以去年我跟首相見面,他邀請我到家裡作客,我就告訴他,我說馬來西亞可以做漢學中心,全世界的漢學中心,我說不在倫敦,在馬來西亞。他問我為什麼?我就跟他分析,我們今天馬來西亞具足這個條件,這麼多的老師,我們校長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還有底蘊,還有,還在。

  怎麼恢復起?現在世界上迫切需要的,就是如何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和平,每個志士仁人都有這個問題。二00五年,我跟馬哈迪長老第一次見面,他第一句話就問我,他說法師,你走過很多地方,你也認識很多國家領導人,你看這世界還有和平嗎?問得非常嚴肅,你看國家領導人。聯合國這些參加世界和平會議的這些會友就更不必說,信心都沒有了。我是過去代表澳洲大學參加了聯合國這些和平會議,先後有十幾次。我覺得這些人真可以佩服,為什麼?真的,中國人所說的志士仁人。但是找不出方法。我們將中國傳統這些方法介紹給大家,他們聽了歡喜,聞所未聞,歡喜。可是散會之後,我們在一起聊天吃飯,就有很多人問我,他說法師,你講得很好,那是理想,那不能落實。這個話我聽了之後,我感觸很深,這是什麼?信心危機,沒有信心那就沒法子了。

  要怎樣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只有一個方法,做實驗。所以我當時想,我找一個小村、找個小鎮,我來實驗,把中國傳統三個根,儒家的根《弟子規》,道家的根《感應篇》,佛家的根《十善業道》,把三個根揉在一起來教、來學,看看有沒有效果。真的,我們在湯池做實驗,三個多月效果卓著。我自己心裡感覺到,這個東西不是人做出來的,好像冥冥當中祖宗在加持,神在那個地方幫助我們,居然做成功了。我們做實驗,心裡想著,中國傳統文化丟掉兩百年了,滿清最後一百年疏忽了,從慈禧太后帶頭,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不尊重,上行下效,所以就往下降溫,到民國年間就沒有了。滿清最後一百年還有人講,沒人做,到民國年間,講的人都沒有了。所以中國人對於這個東西非常非常陌生,對於佛教更是陌生,佛教究竟是什麼不知道,這確實是個很大的問題。

  我說我們要做,做的時候我鼓勵老師,我說我們要犧牲奉獻,要有使命感。我們做成功了,中國文化得到全世界人讚歎,大家都來學習,好事情;如果我們做失敗了,大家也會有人說,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應該全部淘汰。我說我們是在這個轉捩點,你說我們使命多大,拼命也要把它做好。我給老師時間是四個月,一定要先自己做到,然後才能教人。我告訴大家,自古以來搞教育最成功的,第一個就是釋迦牟尼,他是搞教育的。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釋迦牟尼佛三十歲開悟就開始教學,七十九歲過世的,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一生教學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不分宗教信仰,有教無類,而且一生是義務教學,不收學生一分錢。他過的是游牧生活,晚上樹下一宿,每天日中一食,去托缽,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

  佛教裡頭尊敬神,但是佛教沒有供奉神。佛教裡面佛,佛是老師,印度話稱為佛陀,跟中國的聖人很接近,意思很接近,但是比中國聖人意思要深、要廣,所以要用音譯。菩薩是賢人,阿羅漢像中國講君子,這是它三個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佛陀,像博士學位。所以佛教裡頭人人都可以成佛,這個最高的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到。為什麼可以拿到?佛說,因為你本來是佛。這個搞教育的不能不知道。我在英國跟劍橋的麥大維教授,那是英國一個著名的現代漢學家,他很難得,他到中心,到我們廬江中心去住了四天,回國的時候在香港經過,跟我談了六個小時,兩天,一天三個小時,我們談得很投緣。我就跟他說(這是老教育家),我說教育,聖人的教育,首先肯定人性本善。你看《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要肯定人性本善。那教育呢?是要把他的習性,習性不善,讓他從習性回過頭來回到本善,也就是說他要成聖成賢,我們的教育成功了。佛教學,頭一句話就告訴你,「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那你怎麼不能成佛?當然能成佛,你本來是佛。這個你看,聖賢教育跟西方人教育完全不一樣,他是頭一個告訴你,肯定你本來是佛,你本來是聖賢,本性本善。

  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這就是教育疏忽了。「性相近,習相遠」,我們的習性不善,習性「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你跟好人在一起就學好,你跟佛菩薩在一起你決定做佛菩薩,你跟壞人在一起你就變壞了,就這麼個事情。所以這就要講求教育,「苟不教,性乃遷」。怎麼個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個意思很深很深!這個專,表面上看到是叫你研究一門經典、一門功課,而實際上不是的。它是用這種方法教你修心養性,否則的話你會胡思亂想,你的妄念多、雜念多,你的心分散,不能集中。是用一個方法,這個東西從小就學,古時候教小朋友,天天叫他背書。那絕對不是填鴨式的,他叫他背書是什麼?不叫他胡思亂想,小朋友也會胡思亂想。這是教學最重要的,主目的,至於他背熟那是第二個目標,不是主要目標,主要目標一定要懂得這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佛家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所以佛也變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釋道三家缺一個都不可以。古代的帝王聰明,用儒治國;用佛教化老百姓,教化人民;用道紀念祖先,叫人不要忘本。你看儒釋道他都用上,國家長治久安,這文化一直到今天還沒有滅亡。世界上四個古文明,三個沒有了,只剩中國。

  我們現在想想還是有救。我們廬江中心撤銷之後,這是感激馬來西亞這些老師、校長們,找我,想把這個中心,我們的中心,他說不撤銷行不行?我說不撤銷不可以,佛弟子決定遵守國家的法令。在中國過去有三武滅法,佛教徒沒有抗爭,我說我不帶這個頭;我帶這個頭,將來歷史上人家罵我。我一定服從,我遵守。他說那搬家行不行?我說搬到哪裡?搬到吉隆坡來。我說行嗎?丹斯里他們幾個人努力,就向教育部去註冊,兩個星期就批下來了,怎麼這麼快!

  歐洲走了一圈之後,我看到倫敦這個漢學變質了,變成什麼?變成知識。要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傳的是智慧,不是知識。智慧能解決問題,知識解決問題有侷限性,而且有後遺症。所以今天在國際會議上解決不了問題,那都是專家學者,都是知識分子,他不是智慧。可見得這個東西重要。所以我深深懷念湯恩比博士,只有他曉得,只有他能夠把這個事情講得清楚、講得明白。

  我從那裡回來之後我就想,這邊中心正好有一個同修送一塊地,在馬六甲,是十三個acre,很大,比我們中心大一倍。它建好的時候我就叫它,我們用「馬來西亞漢學院」,用這個名稱。名不正則言不順。在這邊有兩位首相支持,有我們這麼多的老師、校長,將來都是偉大的漢學家,有馬來西亞學佛的同學,我跟他們都說過。昨天十幾個淨宗學會會長來看我,我說你們大家要全心全力,財力、物力、人力來支持漢學院,他們都答應了,這很難得。漢學院初創,到哪裡去請老師?沒有老師,請不到。如果我們到歐洲請這些漢學家來教,我們就變質了,我們完全變成知識,不是智慧。那還是用我們中心那個老辦法。我的期望,是期望第一個真正發心,你一發心,有祖宗加持你,有所有宗教的神都加持你、都幫助你,你一定會成就。

  最迫要的,迫切需要的就是《群書治要》。這部書早年我曉得,有這麼一本東西,但是我沒看見過。我怎麼曉得?我以前讀過世界書局出版的一個小冊子,叫《諸子治要》,是這裡面的一部分,所以我就曉得這部書。但是從來沒看見過,書在中國失傳了。因為這個書名字,我們在《唐書.藝文志》看不到,在《宋史》,元明清都看不到,究竟到哪裡去了?我講經的時候提到過這部書,就有同學他們到處替我找,居然找到了,找到兩部,寄來送給我,我一看,民國初年,商務印書館印的。商務印書館跟我很熟,我問他們總經理,他們都不知道,時間太久了,沒有。所以這個東西發現了,發現的時候我一翻,歡喜無量,我立刻交給世界書局給我印一萬套,印精裝本,送給全世界大學圖書館收藏,這樣這個書不會失傳了。

  這是我今天主要講演的,我預先寫好了,「學習《群書治要》,承擔救世使命」,這個分送給大家,請大家多多指教,這裡面說得很詳細。現在就是老師怎麼做,從哪裡下手?《群書治要》是唐太宗編的,是從經、史、子這三部分裡面,在一萬多部書裡頭去選擇,選什麼?選有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這些教訓。到最後,魏徵他們決定取六十五種典籍,這上面都有,六十五種典籍,在這個裡面,按照唐太宗他要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東西,把它抄下來,抄出來,一共大概有五十萬字,就作成一部《群書治要》。

  唐太宗那個時代沒有印刷術,都是手寫的,都是手抄的本子,大概是主要的這些官員都人手一冊,用這部書的智慧、理念、方法、經驗來治理國家,造成貞觀之治。唐朝一代那麼樣的興盛,就靠這部書。唐亡國之後,這部書就被日本人帶走了,帶回家去了。日本那時候在中國的留學生非常多,他們識貨,帶走了,中國就找不到了,在中國失傳一千年。最後還是他們送來的,嘉慶皇帝登基,日本對中國皇帝進貢,就是送禮,裡頭有一套這個書。從日本傳到中國來不超過十套,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沒有看見的人更多了。

  我就想到這個書是迫切需要,我把這個書告訴納吉首相,也向馬哈迪長老報告,他們兩個很著急:趕快翻成英文給我看。所以翻英文是他們兩個逼著我們,一定趕快。那我怎麼辦?我就想了一個方法,我從這裡再選擇,再挑最重要的,挑三百六十段,叫《群書治要360》。第一冊英文本印出來,他們拿去看看,高興得不得了,非常歡喜。我說這個《群書治要360》一共有十本,這是第一本;一年做一本,十年完工,這《群書治要》就完全了。這個翻成英文之後,我們還希望翻成其他國家文字。現在聯合國知道這個事情,他們也非常喜歡,我們準備居駐聯合國的大使,每個人送一本給他,先送四百部到那邊去。我相信,聯合國一共有六種語言,它會要求要用六種語言的翻譯本。這六種語言有中國華文、英文,有俄羅斯文、有法文、有西班牙文、有阿拉伯文,六個國家文字,他們認為這是在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至少要翻成這六種語言對全世界流通。

  學習,我就想用老方法。希望我們的老師、校長,現前也可以,將來退休之後,希望真正能發心,把我們晚年這點精力貢獻給中國傳統文化,貢獻給全世界,我們來做,真正負起拯救世界的使命。就是一部,我相信三年,這一部書你就能講得很好;十年,你這一部書,這一樣東西,你就是世界漢學專家,專精一部。如果有六十個人,就有一部活的《群書治要》。這一部活的《群書治要》是每個國家的國師,那個不是博士學位,國師,就拿到國師的學位。我也跟首相談過,希望國家用國家的電視台給一個頻道,二十四小時不中斷,讓這些老師不斷的在講。研究《易經》的專講《易》這一部分,研究《書經》的講《尚書》這部分,這裡頭一共六十五種。三年就能夠影響整個世界,自己國家不必說了,能影響整個世界;十年,我相信中國傳統文化就被全世界接受。這個文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就是今天講的世界和諧。但我們真正要做到。這個書貢獻我們智慧、理念、方法、經驗,以及過去人做的這些成果,全在這部書裡頭,這部書可以救全世界。我相信,我們馬華這地方老師、校長們,大家發這個心,將來個個都是做全世界世界級的國師。每個國家想把國家治好,都要向你們請教,這個漢學院意義就大了。我這次到這兒來,參加主要的就是為這樁事情,希望我們大家都發心。

  我認識佛教也不是個容易事情,年輕的時候讀書做學生,根本不相信宗教。特別是佛教,反感特深,為什麼?因為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低級宗教才拜很多神,泛神教、多神教。我們把佛教看作多神教、泛神教,這低級宗教,根本沒有意願碰它。我是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只寫了封信給他,寄了篇文章給他老人家看。一個星期之後,他回我一封信,叫我到他家裡跟他見面。問了我一些問題,最重要的問我的學歷,我告訴他我初中畢業,高中念了半年就到台灣來,到台灣再沒有機會讀書。他問我,你有沒有騙我?我說沒騙你,我跟老師說實話。老師告訴我,你寫的文章,寫的信,我們台灣大學學生寫不出來。我說這個有可能,我是失學,抗戰失學四年,但是我讀書,我沒有丟開書本,喜歡讀書,可能這個原因。老師告訴我(六十一年前),他說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來學東西,要聽課,你會大失所望。我聽了這個話,老師拒絕了,真是涼水澆頭,所以當然感到很沮喪。我們沉默了六、七分鐘,老師就告訴我,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我的哲學概論是在他家裡,學生我一個,老師一個,是這樣教的,一分錢學費沒有繳。最後,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感到很奇怪,我說佛教是宗教,是低級的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他說你年輕,你不知道。他說釋迦牟尼,他沒有說佛,「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又加重語氣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我跟方老師那段期間,我就很留意,每次到他家裡,我都要看看他書房。他書房裡桌子上有一部佛經,沒有看到過桌子上沒有佛經的,一次沒看到過,我就知道他真幹,他不是騙我的,真幹。晚年在學校教書,統統開的是佛經哲學,只有這麼一個老師。我過了好多年之後我反省,老師為什麼把我找到家裡去,不在學校去教?大概在學校不講真的了。為什麼不講真的?學生不願意學,老師講不是白講了嗎?從前老師確實是因人施教,你有一分恭敬心教一分,有二分恭敬心教二分。有十分恭敬心老師教九分,他還欠你一分,他對不起你;如果你有三分恭敬心,他教四分,有一分是多餘的,裝不進去。確實是如此。我以後跟李炳南老居士學佛經,學講經,我跟他學十年,李老師教人就是這樣的,學生,二十多個學習的學生,對每個學生那個態度、教法不一樣,所以我才了解。從前的老師跟現在不一樣。

  我能夠得到方老師,方老師對我一生關鍵太大了,我走上這條路就是他指導;不是他,我不可能走這條路。這條路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看一生讀喜歡讀的書,幹喜歡幹的事,你說多快樂!身心都沒有壓力,身沒有壓力,心也沒有壓力。所以一天到晚你看我都笑咪咪的,滿心歡喜,法喜充滿。就是得力於老師。為什麼,我想為什麼他留我在家裡教?我一想,如果是古時候那個標準,老師把我踢出門外了,我不夠資格。為什麼?真誠恭敬,古人,學生對老師至少要六、七十分以上,你才能夠接受老師的教訓,我心想我頂多三十分。但是學生,學校學生大概三分都不到,我這三十分就很可貴。要遇到六、七十分,就真正是老師的傳人,那個不容易。所以聖學沒有別的,真誠恭敬,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我們從這個接觸之後,慢慢養自己的真誠恭敬心,養自己,把自己的心量拓開,起心動念想到整個宇宙,想到苦難眾生,我怎樣去幫助他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的?迷惑顛倒;樂從哪裡來的?覺悟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用的方法,破迷開悟。用什麼為手段?教育。所以我們肯定釋迦牟尼佛是教育,我這一生始終講的是佛陀教育。

  佛教,中國人喜歡簡單、喜歡省略,佛教就是佛陀教育,現在得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讓人深深體會到這不是宗教,這是教育。所以我在台灣,三十多年前創辦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幫助全世界,就是經書,經論善書的供應,我們只做這一樁事情。一生學印光法師,別的事情不做。我們全心全力幫助,我們一分錢都不要。所以有很多人,我們這個佛陀教育基金會名氣很大,可是你到那裡一看,很小一點點地方,大家看到都感覺到奇怪。我們不要地方大,地方大開銷大,維持不容易,小小的好維持,開銷很小,多餘的錢都印書,都送給別人。我看時間早已經過了,我的話就說到此地好了。我非常希望我們的校長、老師能夠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做聖人、做賢人,我們要救全世界苦難眾生。謝謝大家!

  丹斯里李金友:我們大家再一次以熱烈掌聲感謝淨空老教授。淨空老教授的這個主題「教育化解危機」,教育最終還是老師,希望你們諸位老師聽了老教授的講話,我們馬來西亞真的希望有老教授這樣的老師,或者像他的老師,出幾個方東美老師,很多個方東美老師。還有一個好消息跟大家報告,老教授這裡有他的演講稿,等一下他也會帶著《群書治要》送給大家。《群書治要》非常的重要。諸位校長,你們因為接近了我們的釋淨空老教授,你們在思想上或者是接近智慧的大門,他的智慧、理念、方法。你如果再跟別人談我們中華文化,談《孫子兵法》,或者談《三國演義》,你就落後了,以後我們就談《群書治要》。

  在還沒有請出下一位主講人鄭甲校長,鄭甲校長需要介紹嗎?我還是覺得要介紹一下。鄭甲校長他現在是擔任馬來西亞杏壇協會的主席。杏壇協會其實是當初在我的倡導下成立的,因為我當初覺得五十五歲就退休太可惜了。今天你看,政府把公務員延到六十歲,證明我當初的看法是對的。所以在還沒有請出鄭甲校長之前,我這邊念一段,我給這位主講人施加一點壓力,因為他等一下的主題是「退休教育工作者在推廣德行教育中所能扮演的角色」。淨空老和尚這邊有講,目前《群書治要》的流通已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興趣,若需持久推廣,需有師資人才,馬來西亞漢學院便是培養《群書治要》師資人才的理想學校。《群書治要》的內容從六十五種古籍裡選出,我們需要至少六十位老師一門深入,十年薰修,這皆成為世界一流的漢學家,身行言教,講解教導此書。其他的,剛剛老教授在他的演講也就很深切的盼望,真的可以找到發心者。下面我們就請鄭甲校長為我們講今天這個議題,「退休教育工作者在推廣德行教育中所能扮演的角色」,謝謝!

  鄭甲校長:尊敬的主持人丹斯里李金友,我們尊敬的老教授,釋淨空老教授,在座還有兩位主講人,以及在座所有的熱衷,或者將要熱衷推行德行教育的同胞們,大家下午好。請允許我坐下來講。各位,在還沒有談到這個正題之前,我想我先發表一下感言。因為最近我們每天翻開報紙,都看到許多負面的新聞,譬如說搶劫、掠奪、走私、販毒、殺人放火、校園暴力、強姦、自殺等等。這就正如剛才我們蔡禮旭老師所講的災難重重,也證明我們有句話說,「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各位,我們在推行德行教育,在推動《弟子規》,就是要發揚我們優良的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中華傳統文化,當然中華傳統文化不止是我們中華的炎黃子孫,剛才我們的丹斯里說,我們要推廣到各民族,我們要邁向世界大同。剛才我也聽了蔡老師的一席話,也聽了我們校長職工會彭校長的話。彭校長著重在在職的校長、老師怎樣來推行,我們這些已經在教育界退休的,這些不敢說老前輩,我們應該是長者,我們又怎樣能夠扮演在推行德行教育方面的一個角色?這個題目真的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坦白說,我接到這個題目我有點慌張,不懂該從何談起,幸好我有一群和我並肩作戰的馬來西亞華校杏壇協會的理事。我們這個杏壇協會,剛才丹斯里講了,是由丹斯里一手,他是我們的催生者,今天我們能夠扮演一點點的角色,我們應該感謝他。我應該代表全馬的退休老師,今天我們杏壇協會也來了二十二位,都是來自全馬各地的,有遠自柔佛、檳城,甚至吉蘭丹的也來了,證明我們對丹斯里的尊敬,也證明我們對德行教育有一種要推動的心。

  各位,我們這些退休人士怎樣推動?今天我是代表馬來西亞華校杏壇協會來這邊向大家做一個匯報,和大家分享,分享我們這些退休人士的心得。我想講到角色,應該從多方面來講。第一,我們老祖宗有說,修身齊家才能夠治國平天下,我想我們應該除了修身以外,我們也從齊家這邊做起。今天我們這些退休人士可以說,現在都是上了年紀的人,我們都有孩子,有身邊的人,我們今天雖然只領半薪,但是我們卻要照顧多頭家。怎麼說?現在的孩子都不跟我們一起住,我們經常對他做流動的,有時到兒子,有時到女兒,經常要做流動,我們現在是流動的長者,或者流動的保姆。所以這方面就有我們的優勢,我們如果有四個孩子,我們就可以影響四個家庭。當我們受邀到孩子,兒女家去作客的時候,不管他是尊敬我們也好,或者要利用我們也好,我想我們還是有利用的價值,但是我們也可以同時利用這個機會來灌輸德行教育。怎麼說?剛才蔡老師講了,今天的孩子大過天,尤其是中國小皇帝,公公、爺爺、奶奶,還有婆婆,還有父母親。孩子孫子吃飯,爸爸先叫孫子,再叫他的兒子,他的爸爸忘記了。所以我想這方面我們就可以灌輸他這些傳統文化,就是我們的五倫。我相信大家都聽過了,五倫我也不詳細說了,就是父子之道、夫妻有別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做的,我們就從這邊做起。

  今天坦白說,我們的兒子女兒這一輩,他們受教育都比我們高。但是有點美中不足的,在德行方面,這都是剛才我說的,是一定要加以灌輸不可。剛才有人說,大家都認同,我們做老師的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這些教育人士頭上都有這個光環。受人家尊敬是真的,這是不在話下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這光環來做點事情。雖然退休了,我們除了教導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愛屋及烏,也可以教導我們這些孫侄輩,這些孩子的表哥、表弟,堂兄、堂弟,甚至左鄰右舍,我們可以這樣。我們可以做為一個退休人士,剛才我說,我們有這個光環,我們講別人要聽,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來推動,成立一些班來教導《弟子規》、《三字經》,治國治家的格言,《增廣賢文》、《論語》、《了凡四訓》,甚至是台灣證嚴法師的《靜思語》等等。我想這樣,我們用講故事的方法,就可以從小做起這個事,我認為這一點我們是可以做到,至少我們能夠齊家。

  第二方面,剛才丹斯里說,退休已經到六十歲了,不是五十五歲退休。不過雖然六十歲才退休,但是我想還是有一些剩餘的價值。雖然有句話講,它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聽過有人說,「夕陽無限好,哪怕近黃昏」,所以我們只要認定我們心境還年輕。有一年,我們請丹斯里為我們杏壇協會開幕,他講過一句話,他說「退了休,退了就休,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元素」,這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講過。真的,我們退休了,還是有剩餘價值的。特別是六十到七十,人家說,是我們人生中第一個好年華。特別在剛才我說這個社會敗壞的今天,我們應該可以利用我們這些特殊身分來推行。

  怎樣推行?我們這些長者經常可以參加一些社團,譬如說學校的董事會,地緣性的組織,或者血緣、或者業緣的,或者一些其他團體等等。我們這些退休的教育人士,真的還是受人尊重的,特別我們只要是下去,我們都可以謀得一官半職的,他們都會選我們,因為尊敬我們。所以只要我們參與,你不怕沒有位給你坐,只要你肯出錢,主席都會給你做。所以各位,我想這也是我們一種機會,我們可以利用這種良機,來在社團裡面推行德行教育。特別是大家都老了,很多時候都有一些慶典,或者有時候在頒發子女獎勵金的時候,很多的會員孩子都來。這個機會也是一個良機,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跟他們分享,告訴他們,我們老祖宗五千年來的這些文化如果不去發展,真的是太可惜了。今天世界所以有這麼多災難,都是因為缺少了中華傳統文化,真的,所以這點我們倒可以做。在這個組織裡面,我想我們也可以聯合一些青年團體,因為現在很多社團,他們都有青年組、婦女組等等,或者一些其他的青年團體,我們也可以主動的跟他們聯合,邀請我們這些老人去給他講。只要我們肯踏出第一步,我們肯放下身段,不要認為他們是年輕人,看不起他們,我們主動跟他在一起,我想這點我們是可以做到的。這是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今天我講得比較快,一看到,我看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剛才因為大家都聽了很多老和尚的話,很精彩。所以我就說,盡量的這些話快快把它講完,因為還有超群要講話。各位,第三點,我想很重要的,我們可以積極的配合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來推動活動。真的,我們非常欣賞丹斯里李金友,他成立了這個,早期是「廬江文化教育中心」,現在改了,「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真的,現在在馬六甲漢學社、漢學院等等,他們就在發揚這些傳統的中華文化和《弟子規》,讓它能夠在我們馬來西亞的國土上放出它的光芒。我們是不是責無旁貸?所以我們老實說,馬來西亞華校杏壇協會很榮幸,我們也曾經一連兩年收到中心的邀請,分別選派,第一年我記得派了一百八十八個,第二年就一百五十多位,我們的理事會員到這裡來受教。我們也聽到蔡老師的,還有很多台灣、中國的講師替我們開示,我們也聽過老教授的開示,我們都感觸很深。老實說,我們也真的是非常有感觸,認為我們不去推行,真的是有愧。所以我想,如果把這些傳統文化不去發揚它,是不是對不起我們的老祖宗?各位想想看。

  目前,我們華校杏壇協會有兩位,我所知道是有兩位,可能還有更多,譬如說王光日同道、李金樺同道,他們都投身在這邊,在這個中心裡面在推動,在到處去講課。我那天聯絡光日,他說他在柔佛州國光華小主講。這些就是我們退休人士的力量。但是我想,單單李金樺、單單王光日是不夠的,是不是我們有更多的李金樺、更多的王光日同道出來?不過,話是這樣講,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弱點,這點必須承認的。第一,剛才我說我們是流動保姆、流動長者,有時候除了顧孩子,還要顧孩子的孩子,所以有時候真的是。第二,有些還要再協助兒子做他的事業,有些又太過熱衷於參加團體,有些愛外國多過馬來西亞,竟然到外國去了,這些都是我們的難題。特別是我們這些人上了年紀,體力也會比較差,所以有時候真的是有一點心有餘而力不足,或者是分身乏術,真的,這是我們面對的一些問題。不過我想,如果條件許可的話,特別是那些沒有這些煩務纏身的退休人士,他們都應該盡量的到中心來。剛才跟我們說了什麼種子老師,就是剛才我回應會長丹斯里所說要六十位,其實我們會員有六百多個、七百多個,當然這是不可能都來,只要有多幾個李金樺、多幾個王光日,我相信六十個應該不是很難的數目,這是我們的期望。當然,如果我們這些退休的不來,那些還沒有退休,在附近的也可以來,總之只要你是教育界人士都可以來,我們一起來推動,積少成多。

  講到這裡,最近有個理事跟我反映,他說中心是不是可以培養更多的那些所謂種子老師,所謂那些導師,到處去,不要只限來這裡。我們有一位理事他今天,聽說他也是參加社團,結果到馬六甲去了。他告訴我,有一年他通過他以前掌校的家教協會要求中心派老師去,學生有了、地點有了,但是最後中心告訴他,這個講師回國了,沒有講師可以安排,造成那堂講座又只好告吹,這個是真的有點美中不足。所以我想是不是能夠培訓更多的,不管是本國的或者外國的,都能夠來,這是我們的期待。就好像今天有馬六甲的漢學士,是不是有更多地方,更多州都能夠成立這樣,就可以就地取材。這是一點。

  最近為了應付今天的講座,我也看了一些光盤,我發現中國大陸也在印很多光盤。現在光盤很多是來參加傳統中國文化德行教育的人士,他們聽了以後,他們本身領會後,他們改變了災難,有凶財、有凶災等等,他們都能夠化險為夷,他們都能夠改過。他們甚至能夠出來,現身在中國的汕頭、深圳、北京,真的不停要去,我看光盤寫他要去黑龍江。是不是我們也可以印更多的光盤,我們這些退休的人也可以做一種力所能及的工作,替他分化,我們也能夠更廣泛的去推廣。這是第三點,我要提出的。

  第四點,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推行。譬如說除了講座,我們很多時候、很多工作都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推行德行教育,不一定說要來聽《弟子規》,要來聽中華文化。我們還可以做一些潛移默化的工作,譬如說,我不知道我們霹靂州,我們有通過樂齡華校教師會跟樂齡華校合作社,我們有推動一些才藝班,讓我們這些對書法、對詩詞、對畫畫有專長的退休人士,他們到學校去,義務也好、半義務也好,去教導。因為我相信,今天很多家長只是惡補,補習、補習、補習,為了考試科目,這些不是考試科目不重要,他們就好像丟在一邊。其實這些也是一種德行教育,通過這種班級,我想我們也可以從這邊帶動起他們,告訴他們,除了讀書,德行更加重要。我知道,好像除了(地名),彭州他們也參加慈濟功德會,慈濟功德會也是推行六大志業,他們也在做這些德行教育,很多譬如說老師教《靜思語》,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工作。這些我想,我們這些退休人士都還是可以做的,好多州他們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第五點,我們這些退休人士,很多文學修養不錯的,也可以利用自己專長,把我們對德行教育的這些知識也好、感觸也好、體驗也好,把它發表出來,讓我們的媒體,不管是立體的,或者是電子的,或者是平面的,傳播出去。甚至我們可以在一些今天很多面子書、很多博客,也可以在這方面來做一些工作,去廣泛宣傳,這些我想都是可以做到的。剛才提到老教授所講的,我還是有感觸,真的,我們真的很需要這些人。尤其是我還沒有看到《群書治要》,我們這些退休人士都能夠回去好好讀一讀,以後有機會,不管直接也好、間接也好,都能夠來,大家來交流一下,這樣的話,或多或少都能夠獻出一點力量。一粒小螺絲,我想有時候也發揮一點力量,不一定要做大工程。

  各位,今天我是代表馬來西亞華校杏壇協會來,可以說是不揣愚昧,可以說是野人獻曝,我代各位老師向大家匯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這些退休人士,雖然閒暇時間不多,雖然對這個工作,特別是我們一些比較老的,體力已經日漸衰退,真的是全面去推動可能力有不逮,但是我想如果從旁協助,也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這些五千年的寶貴遺產,我們直接、間接參與。特別是在今天,剛才我講這個西風很強的社會,怎能追求更強、更高,光記得這些老祖宗的,我們要怎樣去推動?是不是可以這樣慢慢的通過一些教育,通過一些團體,把它發揚出去?我們也希望能夠利用我們生命裡的一些餘光、餘力,一點點剩餘的價值來發揚這個,來做我們華社的義工,來進一步的推展德行教育。當然講是容易,不過實踐起來並不簡單,所以我常講知易行難。但是有句話說,有心不怕遲,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扮演一丁點的角色。

  各位,我的時間也到了,剛才丹斯里告訴我已經超時了一點,對不起。我就這裡把我和大家分享的,期盼大家能夠給我一些指正,謝謝大家,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謝謝,謝謝鄭甲校長。在還沒有請出另一位主講人之前,我對鄭甲校長剛才的談話,我想做一些鼓勵。第一,我五十七歲了,我打高爾夫球二十幾歲打,發球一百五十碼;我五十七歲,現在我發球二百四十碼。所以剛剛說我們退休五十五歲有剩餘,這是一個心念、觀念的問題。我的好處可能我常常接近淨空老和尚,可能有讀這些經典。這是很重要一個觀點。我最近舉辦的一個球賽,給七十歲過後的人才可以來打,那一天就等於是敬老。第二是告訴人家,這個球你可以打到一百歲,不像籃球、羽球,你可以打到一百歲。第三,如果你從六十歲開始打球都不要緊,你看那個八十歲的人打球還打一百五十碼,等於你六十歲開始,你還有二十年的好時光。

  這邊我要回到淨空老教授,他說希望,因為我們馬來西亞退休,如果你們五十五歲退休的話,如果來學《群書治要》,三年就有成。因為老教授的方法不是叫你全部讀,六十五部你選一部一門深入,三個人一組,小組,可以來。他說希望每種書有三位老師組成小組深入學習,共約兩百人,例如《論語》治要小組、《易經》治要小組、《尚書》治要小組、《詩經》治要小組等等。你五十五歲退休,三年,如果提早退休,我也會幫你,歡迎,五十二歲就可以來。你學三年,再加十年的話你才多少?六十五歲。六十五歲,你看淨空老和尚現在幾歲?他每到一個地方,每個人都等著他,從早上見到精力不退的。所以你看看,你還可以做老師,做老師做二十幾年對不對?人生在放光彩。我們馬來西亞有三百多個退休老師,加上八百多個,我們是希望經過這個,大家來談,真正是要發心,不是一個責任。李金樺校長這次為了我們這個論壇,我們有交談,他也跟老和尚說,最重要他講了一句話,不但要有責任感,還要有使命感,只要有使命感就可以了。而且剛才談到說,我也有孩子,如果你讀了《群書治要》你就不用氣了,你一發功你的孩子就OK了。這是一些鼓勵。

  在還沒有請出下一位主講者,因為我對下一位主講者是非常非常的尊敬,我必須換一個位子。我們請王超群校長過來這裡,在中間,這是表示對王超群校長的尊重。王超群校長我們就更不需要介紹,可是我覺得有一樣要說明,還沒有請王校長講話的時候。我小學是華小,中學是獨中,我就是高中的程度。我雖然高中的程度,我今天非常感恩,飲水思源,就因為王超群校長這樣的先賢。其實我們回顧歷史,看歷史,如果沒有教師總會這個團體,今天馬來西亞華文發展是另外一個面貌。因為早期我們是英國人統治,英國人很壞蛋的,他要走之前他都會製造分裂;不是在我們國家,每個國家這樣子。所以我們今天,我常常跟很多人說,我們不要中英國人的招,跟我們馬來的同胞起齷齪,其實很多是因為歷史上的淵源。可是那個時候就因為有教總這樣的一個組織,所以今天王超群校長答應來我們這個教育講座會,是給我們這個講座會增光不少,我請大家給他一個熱烈的掌聲。他談的這個議題是非常重要的,是「從沈慕羽教師獎談尊師重道」。我覺得辦教育,如果國家、社會,尤其所有家長,如果不注重尊師重道這回事,教育是很難辦,所以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下面我請大家也起立,給我們王超群校長一個熱烈的掌聲。

  王超群校長:謝謝,謝謝尊敬的丹斯里,請大家就坐。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是我們主持人,還有尊敬的釋淨空老教授,各位主講人、各位同道。為什麼我說同道?因為我們的工作都是一樣的,傳承中華文化,發揚中華文化,就是保持、堅持維護母語教育。因為如果沒有母語教育,沒有華文教育的存在做為基礎,就沒有中華文化的傳承。

  各位,今天主辦當局給我這個題目,是從我們教總這幾年來主辦的沈慕羽教師獎談到尊師重道。我想,今天這幾位主講人所談的,包括我們尊敬的淨老,淨空老教授所談的《群書治要》,要推動的,都和老師脫離不了關係。沒有師資,沒有好的老師,我看不管你是辦的經典教育也好,是《弟子規》教育也好,我們正要推動的漢學院的《群書治要》也好,都沒有辦法達到。所以我們說,今天我也準備了Power point,大家可以一面看、一面聽,我想會比較清楚,而且會比較快來講解。

  各位,一般上我們說,一個國家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就是教育的成敗,而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最重要一個是老師的素質。所以我們說「教育興國,教師為本」,今天我們在這裡,這個座談會,我們談我們要推動中華文化的經典教育,《弟子規》教育也好,甚至《群書治要》這些方面,都是以教師為本。也有人家說,我們輸了教師就輸了教育,輸了教育就輸了未來,所以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我從我們淨空老教授剛才所談的內容裡面也看到了一些,這邊他有談到說,救世之道唯在回歸傳統聖哲教育,虛心學習而落實老祖宗的聖賢教誨。所以《禮記》有記載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所以各位,教學,老師所負責的這個工作是多麼的重要。這都說明了教育在我們國家的發展中,甚至我們要推廣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中華文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老師教育成功或者是不成功,是一個根本的關鍵。因此,要如何把教師這塊基礎的工作做好,那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教師是我們教育發展的前線部隊,就好像剛才我聽我們淨空老教授說,我們今天他說馬華,不是馬華公會,馬來西亞華校的校長、老師,是肩負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部隊來的。所以這個環節,我想如果我們做得不好,一定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做得好、發揮得好,我們一定得到一定的成果。所以各位,今天我們教師總會就發動了一個「沈慕羽教師獎」,也在那一天做一個教師的表揚大會。

  隨著社會變遷,價值觀的改變,今天以利益掛帥,道德淪落,大家剛才都談到了,這個社會目前已經是大亂。這種大環境裡面,我們對尊師重道這種精神已經日益式微。加上內外的壓力,內外的壓力就是在學校裡面對著無理的家長等等;在教育部、教育局,現在有的時候每天半夜起來要什麼keyin,這些文書的工作,包括老師又要去做,不斷的增加。這不但使得老師沒有辦法專心教學,沒有辦法真正的去發揮他專業的工作,影響老師這方面的士氣。所以為了要激勵老師的意志,給老師們以實際的支持和打氣,為了重整我們老師的社會地位,我們教總在三年前開始,我們就決定尊師重道這樣的一個活動,不只是平時由董事部、家教協會、校友會來辦,我們認為我們應該要開始一個運動,就是「尊師重道運動」,要展開一系列的這些活動。那就是說,我們總會為我們自己本身的老師,尤其是我們華校的老師,自己做一個肯定。所以尊師重道我們有幾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帶動社會對老師保持一種尊重而感恩的心,強化教師專業的素質、素養,自我肯定,敬業樂業,做一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尊師重道我們系列的活動可以分成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個階段,我們配合每一年我國五月十六日的教師節,我們舉辦多項的學生和學校三機構的活動,其中包括全國華小教師節繪畫比賽。我想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有接到教師節,這幾年學生送給我們的卡片,那就是這個繪畫比賽,學生們自己畫,自己把它畫出來,我們就把它選了評判了以後給他們獎勵,然後就以這些圖畫來做一個賀卡送給老師。這個大家可以看,這邊有畫出來,還有彩色的。接下來,我們也鼓勵三機構送書給老師,做為教師節的禮物。像這一類的書,這幾年我們都有通過教師表揚大會,或是通過各地的教師會,各校的家教協會、董事會購買這些書本,有關於老師進修和提升我們教育專業的書本,來送給老師。除此以外,我們也製作一些歌頌老師的光碟,送到全國各校。我要在這裡告訴各位的就是,所有這些光碟都是我們丹斯里已經有報銷了,送到學校,每一年。你們應該有看到,下面有一行小小的字。光碟送到各校去,我有遇到一些校長就問,你們這光碟有收到嗎?有沒有放?有、有,我們教師節都放給學生看、放給老師看。這個我非常感謝各位校長,你們真正把我們的心意有把它傳達出去,謝謝。

  各位,第二個階段,我們配合每一年十月五號的世界教師日,我們舉辦「教師表揚大會暨沈慕羽教師獎」的頒獎典禮,以肯定和感謝老師的無私付出。這個獎最少三個,至少一定我們選三個,最多五個。這些老師都是由各地學校董事部,或是教育局,各方面家長來推薦的。這些人,這些得獎的,都是來自獨中、國中,還有華小校長,還有中學校長、華小老師、獨中老師都有。今年我們應該是第四屆了,是定在十月七號頒發。

  接下來我們要講一講沈慕羽教師獎。設立沈慕羽教師獎是教總尊師重道運動的一個重點項目,它的宗旨,第一就是鼓勵和發掘默默付出的優秀老師,以成為大家的典範。第二,肯定和感謝教師的用心和付出,希望藉這樣的一個平台來鼓勵我們老師的士氣。以沈慕羽為教師獎命名,也是有它的特殊意義,除了是要藉此來推廣沈老的精神,也希望我們教師們能夠學習沈老的精神,在教學的工作上發光、發熱。沈老是我們教總的創辦人,為了華文教育戰鬥一生、服務一世,是大家永遠的楷模。沈老他把教學當作終身的志業,二十歲開始他就教書,一直到九十二歲高齡才卸下馬六甲晨鐘夜校校長的職位,他被馬來西亞紀錄大全評選為全國服務最久的校長。他敬業樂業,鞠躬盡瘁的精神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沈老的一個文化、道德人格,為我們大家立下了典範。沈老是儒家的實踐者,他高尚的品德、剛正不阿的精神,展現了教師做為一個知識分子,對國家和民族所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正如剛才我們第一位主講所講的一句話,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也」,就是這麼個意思。我們要學習沈老的道德、人格。

  教師就是我們學生最信任的人,如果老師某個字有疏忽,教的發音不準,回去家長要指正他,這個孩子還是不聽家長的指正,「我的老師是這樣講的,是對的」。你說是不是這樣子?我們家學生是百分之百信任老師。所以老師講的每句話,老師的身教、言行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也是我們學生一個學習的對象,特別是在我們小學的階段,老師對學生他有一個非常深遠的影響。正如剛才我們丹斯里說,我們念書,學校有多漂亮,學校怎麼樣不記得,但是那位老師他教得好,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就是這樣的意思,是我們學生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分。所以老師不僅必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因為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是我們學生學習的榜樣,和一個真實的版本。

  事實上,我們頒發沈慕羽教師獎,我們除了要表揚老師的用心付出,更是希望老師們能夠學習沈老的道德、人格。因為除了教學的專業能力,教師也必須加強老師的修養,以德立身,自尊而自律。所以要推行剛才大家所講的德行教育,老師本身必須要有身體力行,我們所謂身教、言教,以高尚的一個情操和良好的道德風範來教育和感染我們的學生。所以教總推動這個尊師重道運動,最大的目的是要在目前,我們知道師道式微,教師的士氣比較低落的一個非常時刻,為老師們加油打氣,讓老師們能夠知道,你們的付出獲得大家的肯定,並且希望你們能夠重新展現老師對教育的熱忱和理想。其實我們大家也都知道,不管是校長、老師,在教學工作上,還不是為了要得到大家肯定,不是說去要求大家給我們一個尊重。老師們只是希望能夠來啟迪學生,把學生教好,他們長大以後在社會上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不過,尊師重道從以前就有這種傳統美德,事實上,我們知道馬來族群還有西方國家,也存有這種尊師重道的文化,這本來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真實的反映了社會的一個價值觀和生活品質。所以今天我們要強調尊師重道,除了要延續傳統的美德,更是要打造一個有素質、有優良價值觀的社會,這也是剛才我們所談到的。今天主辦教育化解危機這個座談會比較大,它比較大,包括整個世界的和平、和諧、人心的淨化等等。而我們所講的尊師重道這一塊,在培養孩子裡面,也是我們一個部分,就是所謂我們的價值觀。今天我們社會,剛才也是講了,生病了,傳統美德日益式微,犯罪問題、家庭問題、道德問題愈來愈嚴重。所以我想,優良的傳統美德是包括尊師重道、敬老尊賢,中華文化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包括我們所推動的《弟子規》教育,都是今天教育必須要重視的。特別是必須要在孩子的心中,要培養我們下一代孩子們有一個良好的美德,來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有鑑於此,我覺得德行教育的推行,包括閱讀經典,有《弟子規》、《論語》、《大學》、《中庸》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以達至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目的。

  近年來,我們知道在全國校長職工會的積極推動之下,我們在全馬各地的華小都已經推行《弟子規》的學習,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必須要繼續的去推行到每一間華小,讓更多的學生受惠。各位,今天我們看道德教育,一、二年級是四節道德教育,四節道德教育,大家看看它的內容,本土化。我們過去司馬光的事情,還有過去我們的孔融讓梨等等,這些中華文化有嗎?沒有。所以我知道,我們中華研究中心,丹斯里還有我們金樺老師常和我一起,在彌補這方面不足的工作。也就是說,聽說一年級、二年級已經開始了,發到學校去了,一年級已經編好了一些,根據目前道德教育的一些價值觀來編,把中華文化的東西放進去,分發給學校。所以我希望我們在座每一個校長一定要關心這個事情,要教道德的老師一定要用這樣的課本。我想將來一年級、二年級到六年級,都能夠去執行的時候,我們就能夠通過這樣子的方式,把中華文化各種經典,這個德行教育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習。因為唯有利用實踐你才有辦法,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感受到、能夠學習到,否則我們都變成本土化的文化、民族,本土化的民族不是華族,大家聽明白嗎?所以校長們,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不要辜負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傳統教育的這般苦心,所出的那個人力、物力、財力,什麼力都出到完了,你們一定要用。為了華族的下一代,在道德教育這方面要加強和鞏固。各位,教總所推行的這個尊師重道運動,也就是我們講的德行教育的一部分,通過多元活動的方式,灌輸各階層尊師重道的美德。

  最後,尊師重道推展以來,我們得到很多正面的回饋。特別是老師們,他們深受感動、鼓舞,那些有出席我們每一年表揚大會的老師,他們都非常受感動,說明年我還要再來。所以我希望我們各校的校長,如果是老師們還沒有來參加過我們教總教師表揚大會,你一定要安排一些老師來。他來了以後,不管是三位、五位,他回去會告訴你,老師這個表揚大會對我們老師是多麼的重視,對老師是多麼的關懷,你們下一次都可以來。現在我們人數愈來愈多,來參加這個表揚大會。

  各位,單靠教總力量是成效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團體,特別是學校三機構能夠來配合,積極推行,結合大家的力量一起來推動這個尊師重道運動。許多學校的三機構,我們都知道它沒有舉辦教師節的慶典,通過宴請老師、贈送書本、贈送禮物,表達對老師的感恩,這是個很好的活動,應該要推廣到每間學校。而且可以在形式和內涵上更加的豐富,積極落實尊師重道的精神。

  在學校方面,除了參與我們教總舉辦的教師節繪畫比賽,還有向老師送卡致意活動以外,播放教總特別製作的教師短片,教方也可以舉辦各樣各種其他的活動。譬如在教師節當天進行學生向老師敬茶活動,這邊有,學校有,華文小學教師節慶典,你看學生在敬茶。這個都是通過這種敬茶的活動,就能夠讓學生感恩、表達,培養灌輸他們這種敬老尊賢、孝順父母的一種中華文化傳統的價值觀,這都是孩子們所應該具有的一個基本品德,我們要製造這樣的機會讓孩子來做。我要問,孩子們在母親節、父親節有給你敬茶嗎?沒有。我們覺得不好意思,愈大愈不好意思、愈靦腆,不要。抱一抱爸爸媽媽有,我看不多。這是什麼?我們沒有培養他,沒有給他習慣,敬茶覺得好像很奇怪,向父母敬茶很奇怪,向老師敬茶更奇怪。不過我們要培養,讓他習慣。敬茶在教室裡面也可以,每一班教室裡面敬茶,每個孩子帶個小杯子來,旁邊有水壺,倒點水在裡面,老師也一個杯子,來,這樣有同學來敬茶,向老師敬茶感恩。這些都是培養,我想這都是我們可以做的一個工作。

  我們要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們必須要尊重自己。因此,老師們也必須要能夠保持正確的態度,在我們的教學專業上要自我提升。教總有很多的培訓班,到中國、到台灣、到很多,往往有很多老師說不要去,其實一面學習一面玩耍。有些如果全部去玩耍,我要去,這是他沒有那個自我提升的態度。所以這個我們老校長們也是要在這方面,我們要來提升老師對這方面的一個,好像我們有請中國、台灣很多優秀的那些老師來開座談、培訓班,這些都應該鼓勵參加,我們要給學生做榜樣。所以尊師重道運動是一個長遠的工作,要全面有效的推行,除了教育團體和學校的努力以外,我們還需要其他各領域的社會人士參與和支援。我們期待尊師重道運動的隊伍會愈來愈壯大,全面帶動尊師重道的風氣。

  最後我要藉這個機會,我要感謝我們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先生,我們從開始舉辦第一屆到今天,他每年都贊助我們沈慕羽教師獎,而且每一年的表揚大會,他一定安排那個時間出席,來主持頒獎。偷偷的告訴你,我們結束以後,他要移交支票做為今年的贊助金,他差不多可以說是我們教總這項活動的永久贊助人。剛才他,我們開始他講話的時候,他說我是一個銅臭氣的商人,但是我不覺得,我覺得他是一個受人敬仰的儒商。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我請大家再給我們的王超群校長熱烈的掌聲。我們下一個環節是公開的提問。就好像我剛才說,一個好的座談會就是集思廣益,希望在座的各位教育工作者,可以藉這個機會,向我們台上的善知識提問。如果有提問的,把手舉起來,我們有工作人員會把麥克風交給你。

  吉玻校長職工會主席:謝謝!主持人,各位主講者,在場的同道們,剛才聽了幾位主講者一番話,而且在呼籲。我是來自吉打州吉玻校長職工會的主席、負責人、校長。談起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師資問題,以及在培訓方面,雖然是五年過去了,還尚覺得不夠。我記得第三屆在吉打州的UUM,那時候李金樺校長也在陪同幫忙,有三千多位出席。我們的一位協辦,仁慈傳統文化教育中心,還念念不忘那時候的盛況,一直在催促我,吉玻校長職工會跟他們在今年再主辦一次。所以就趁此機會,第一個團體來響應主辦當局的號召,我們就決定在今年的十一月十日跟十一日,在吉打亞羅士打滂滂華小的區禮堂舉辦傳統文化師資培訓營,到時候就有勞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派出這些講師前來指導。我們也很希望我們的丹斯里李金友先生,也能夠成為我們大會的顧問,你不必贊助也沒問題的,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郭校長他不是提問,他是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郭子仁校長他跟孔子很有關係,所以他叫子仁,郭子仁。還有第二個提問嗎?

  提問者: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現在我有一個問題,我想請問王超群校長,剛才你是講那個道德教育的。可是據我所知,我孫兒的學校,一個星期四節道德,他們學校只上一節,其他三節拿來上數學、華語、國語,怎麼辦?是不是應該,這個講座會是不是應該邀請所有的在職校長都出席這個講座會?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這個問題有兩個人很有資格回答,一個是教總主席,一個是校長職工會。

  彭忠良校長:給大家匯報一個情況。先講在早期,地點各位可能也淡忘了,就是這個國家教育的課程,在一九八三年開始,已經是把所有我們的中華文化摒棄在華文課程的門外了。因為當年,我一九八六年在教育部課程發展中心,大家可能有點忘記了。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原因,我在二00六年要把中華文化傳統思想,要把它推動到學校去。因為在一九八三年開始,我們所有的課程,包括華文,所有課程的內容已經是被管制,只能夠用本土的教材。當時的情況,在小學的課程是沒有任何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中國過去的歷史,剛才王主席講的孔融讓梨這些,已經是沒有辦法把它納進去的。這也造就了為什麼大家都知道,中學的華文課程裡邊有六十句名句精華,當時我們在教育部設法用這個名句精華,把我們過去那些傳統的古文,再設法納入課文裡面去。華文很不幸的就是,如果大家很注意的話,就是在一些補充的教材才能夠出現;從範文到所有的教材,都只能夠侷限在本土的一些教材。這是一點,這個剛才我們有進行交代。

  回到這個道德教育,其實道德教育主要教導是根據價值。如果沒記錯,現在的價值大概就十六項,從十四項增加了兩項就十六項價值,所以道德教育就是圍繞在這十六項價值來編寫這些教材。當然我要回答剛才那位家長,這位婆婆妳的孫子,不過妳不像個婆婆,我只是問妳一句。當然基本上各位校長記得,如果那個課程,一個禮拜如果規定道德是上四節,老師基本上在課程裡面應該,課程表應該是有四節的課程,它不能夠出現一節,或者其他三節把它編為是教數學,或教其他馬來文教什麼,基本上是不能夠。我只是要問妳一句,是哪一間學校?妳不能夠公開講我知道,那就待會私底下告訴我就好了,我就給那個校長做個提醒。

  王超群校長:我想那個校長跟其他校長的心態是一樣的,他為了要提高數理科、華語的成績。其實過去我當校長我是沒有,規定的時間照上,四節就四節。這個犯法,這是課程綱要規定的,不能少一節的。也可以怎樣?延遲放學,譬如說他們比高年級的早放學,你就加一節、加兩節,跟他哥哥一起放學回家不是可以了?這個是我曾經做過的。所以校長可以參考這種方式,OK?不要減少,四節。

  彭忠良校長:我做個補充,其實我們的各位校長應該是知道的,我們的時間表在法律上每個人都一定要遵循,要不然你就觸犯了教育法令,這大家應該知道,我只能夠這麼講。不過不要去為難那個校長,因為可能那個校長這樣子的安排有他一定的理由。這個事情我們不需要去做任何的宣揚,因為現在講教育,大家要知道的一點,簡單的講,官員講,教得怎麼樣?不要考試,講得很天花亂墜,但是整個教育部的行政重點還是以考試為主。我們整個教育行政的管理,國家的教育行政管理,還是走應試教育的。為什麼?因為國家對一間學校的評定,是以考試的成績做為一個依據。所以講到語文教學,我們不注重考試什麼什麼,講歸講,但是在管理這個機制上,還是以考試為主。這在整個教育來講,我認為是有點點失衡。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還有沒有問題?還有。我們再接受多兩個,因為時間的關係。

  增江南區華小教協主席:尊貴的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尊貴的釋淨空法師,各位台上的老師,你們好。弟子有點點問題,可能是題外話,但是關係深遠而重大。今天很高興能夠出席「教育化解危機」座談會,它的宗旨也是提倡《弟子規》的教育,道德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要的宗旨,而實現大同世界,這是一個美好的世界。

  我希望主辦當局除了一般的座談會之外,也要舉辦一些由軍警人員,就是警長,或者是部長的祕書們,一起來參與這個《弟子規》的道德規範學習。因為給他們灌輸了正的那種精神和精髓之後,他們將會愛家人,還有大愛,愛我們的鄰居、愛我們的朋友,這個社會上就不會有這樣多亂象。尤其是現在報紙上的殺盜淫妄酒,在搶劫方面,你看他們一來到就是傷人,還搶財物,多麼敗壞的一種風氣。所以如果能夠讓他們那些比較上層的人士,知道我們草根人民的那種感受,那種每天提心吊膽在生活,找生活。所以我希望主辦當局應該多多提倡這種,教導那些軍警和部長、祕書長他們《弟子規》教育。我是來自增江南區華小教協主席,謝謝,多多指教,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謝謝增江南區華小教協主席。其實李金樺校長有跟淨空老和尚也提到這個,希望有一天就把你的增江變廬江。所以他這不是一個問題,他是一個提議。等一下我們請老和尚總結的時候,可能也有回應一下。還有沒有問題?

  某中學副校長:台上尊貴的老師們,還有台下尊貴的來賓,我是一位中學副校長。你們小學所主辦的這麼好的運動,譬如說《弟子規》,我們中學真的是不知道。所以改次,我有個小小的請求,改次有這樣的運動,不要忘記中學的華文老師。

  第二點,我有個難題,我的難題就是,那個小學,從華小來的學生,一上到中學,他們就不要拿華語了。我們講不行,一定要拿,華小來的一定要拿,他講很難。他們可以出動他們的父母親每天來學校吵,我的兒子,我的孩子不要拿華語可以嗎?所以我們學校應對的方法就是OK,你可以拿、可以不拿,你不要考試都可以。我們沒法子。就是因為他不要考試,他根本就沒有用心去讀華語。我想這麼樣的難題怎麼樣解決?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剛剛妳提的第一個問題說怎麼樣去中學,其實其他的獨中也有派老師來中心上課。請問妳的中學是哪一間?我們會繼續努力。第二個,我可能總結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請師父回應一下,自己華人子弟不要讀華文,要怎麼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請彭校長回應一下。

  彭忠良校長:各位,我想我們的中學學生不考華語可能有幾番的原因。當然譬如說,家裡對他華文不好,他上中學可能他就不敢去考華文。但是大家也要想另外一個外來的因素,這是他個人,另外是外來的因素,其實也是有他一定的原因。首先,如果他拿華文,如果他考不到A,可能他就拿不到scholarship(獎學金)。大家都很清楚,華文拿A又不是不容易拿,我相信中學的老師也很清楚,大家只要看那個數據就明白。如果英文拿A,SPM英文拿A的是百分之十八,馬來文的A是百分之二十,但是華文拿A是百分之一點六,這根本就是不對的。

  早期時候,我們在教育部已經把這種問題跟考試局官員講得很清楚,什麼理由?因為大家要了解我們學習,政府考試的制度是走這個norm(規範)的,這個norm的意思是說,考試局做這個規定,是決定多少百分比在先的,不是決定分數。各位老師、各位家長,你的孩子在學校考試是根據criteria(標準)的,如果你孩子考到八十分他就A對不對?我們全部就是八十分就A了。但是我們國家從SPM到PMR到UPSR,是先決定今年考試我要給多少比例的A。譬如說我決定是今年要百分之十的A,他的cutting line就是百分之十,多少個學生那個線割過來,那個就百分之十。如果那年的學生每個都很聰明,那年的A可能是九十分才能夠拿A;如果那年的學生程度不好,可能八十六分他也就A了。所以這個我們有時候,你去問你的老師,各位校長都很清楚,今年有多少個人拿A?沒有一個老師可以告訴你的,因為我不知道今年學生的程度在哪裡,他cutting line又在哪裡。所以這個根本就是一種,不能夠講政治,我們又不能夠講,我也更加不能夠講,等於是大家心裡有數,這個是外來的因素。再加上我們的scholarship,我們你說讓孩子去拿什麼JPA scholarship,拿什麼scholarship?他是base on straight A(全A)來講,是不是?而且我講個笑話你們聽,我一個學生考十一科,他是拿到十個A、一個B。結果他的同學考九個A,他的同學拿到了,拿到scholarship。我問什麼理由?因為他同學只考九科,他就是straight A ;我考了十一科,我拿到十科A,但是我有一科B,我的華文B,結果我就拿不到scholarship,因為我沒有straight A。這是什麼制度?這是很笑話的制度。

  各位校長,所以有時候我也覺得很奇怪的。所以說我們很可憐我們的孩子。所以很多人講很多話,但是沒有看到真正的情況。有時候我們在做這種教育的工作,每次我們去教育部開會,氣到有時候吐血。李金樺校長曾經跟我去開會,講話講到一半,我都不要講了,你繼續講。所以各位校長,講容易,但是真正的情況是怎樣?中學的老師有中學老師的範圍,因為它不是國中,國中改制過後百分之百要考華文。但是政府的中學就由家長來做決定,它那個地區有很多家長是因為教育的原因,所以一般上的情況也會不一樣。我只能夠這樣去答,只能夠盡量鼓勵你的孩子去考華文。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剛剛提的那個問題是很好的一個問題,非常好的問題。

  斯里肯邦安中學戴校長:尊敬的丹斯里李金友,各位尊敬的主講人,我是斯里肯邦安中學的戴校長。本來我不想提這個,既然那位老師提了,我覺得這個要看學校的校長。我很榮幸的就是,我的學校是百分之百報讀報考。我有三千二百個學生,華裔生是二千九。當年我在二00九年派去SMK Bandar Utama,Damansara 4(簡寫為BUD 4),他也是英校生大部分的家長,但是我堅持,凡是華小上來的都要報讀報考。我也遇到面對的問題,跟家長,但是我堅持,家長來找我我還是堅持。所以我的學生,當年我在那邊的時候,全部是正課。斯里肯邦安中學今天也是百分之百,三千個學生是正課。所以這個是看校長。

  我在這邊,本來我的疑問是這個問題,還有對不起彭校長,我不是想糾正你,我是告訴你,畢竟發生在SMK BUD 4。我有兩個學生,當年我有八個學生拿all A+,周圍有兩個學生是沒有,那個中文是沒有拿到A+的,但是最後他們上訴,他們拿到scholarship,因為他們選科的問題。這是我想告訴你,有曾經發生的。

  我的疑問就是,我很高興今天主辦這個「教育化解危機」,但是我還有一個很大的疑問,每當我們的華社辦一些講座,辦一切的活動,只專注在華小,像我們這種三千個學生,華裔生就讀的中學,我們感覺到我們被遺棄。我常常問華社,我問沙登的子民,為什麼你們只能夠幫忙沙登一校、沙登二校、沙登公民華小?為什麼斯里肯邦安中學就不能夠幫忙?因為你是政府學校。但是我相信,在座的都知道,我們的撥款和華小全津貼是一樣的,所以很多人不明白而遺棄我們。所以我在此呼籲,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不止我們斯里肯邦安中學,在整個馬來西亞,其實有很多中學,像我們這樣有很多華裔生,百分之八十是華裔生的學校,應該把它鎖定為目標特別關注。

  我在沙登,我也希望,我們的學校今年是進入四十八歲,我們很多建築物都已經老化,所以我們也需要華社幫助。但是我們很遺憾的,還是一樣,沒有人願意施予援手。丹斯里是在這一帶經商的,我趁此機會,希望他會特別關注我們。我也趁這個機會告訴丹斯里,在十多年前,我們學校的銅樂隊,丹斯里曾經捐了一百千令吉的樂器給我們,但是我們的樂器已經開始生銹,五音不全。還有一點,丹斯里就是,在我們,我相信華小很多老師不明白,很多華小生上了中學,去獨中是六十間,國民型中學是七十八間,但是國民中學有二千二百四十八間,所以我們有超百千的學生,華裔生、華小生是進入二千二百四十八間的國民中學。所以我覺得,我們這一批學生才是,很多是出來製造社會的問題。因為很多問題,紀律問題並不發生在華小,其實是在國民中學。謝謝關注。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戴校長也是前年沈慕羽教師獎得獎人,我們給戴校長掌聲。超群校長他要回應,還沒有回應之前,我也因為你有提到,我回應一下,你所提的事情都很容易解決。聽好了,因為等下我們還要請老教授總結一下。最重要,以前我們就有《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現在我們有《群書治要》。你還好,看了《群書治要》之後你來找我,事情就可以解決了。

  王超群校長:這位是戴慶義校長對吧?他是前年獲得沈慕羽教師獎。就是那間學校有大部分是華小的學生,百分之百考華文,因為這樣子,你獲得了沈慕羽教師獎。剛才那位校長談的,它不是華人做校長,所以又不同了,沒有人鼓勵,老師也可能失職不做。不像戴慶義校長那邊,處處在關懷著這些孩子學華文,這也是一個因素。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好,還有沒有問題?還有一位。

  提問者:各位尊敬的老師,各位尊敬的嘉賓,我這邊是代表至善《弟子規》教育中心,代替老師提一個問題。因為目前在全馬各地都有,相信有幾百家《弟子規》教育中心,也包括在各所學校,尤其華小,現在都很積極的在推動《弟子規》的教育。我們也相信很多的老師,這些老師都非常有使命感、有責任感,想要把傳統文化的教育承傳給我們的下一代。但是我們怎麼去確定,我們所教的是否有誤導,是否有摻雜了自己的意思下去?有時候如果大家的教育方式有了誤導,或者不正確,我們很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不清楚。想問下,不知道,因為現在馬來西亞文化教育中心大家都很敬仰、很尊敬,可不可以請中心來辦一些交流會?可以供這些有經驗,而且很有心、有責任要付出的這些老師,來辦一個交流會。而且這個交流會是長期的,可以固定的讓各所學校的老師,還有各所教育中心的老師來交流,大家互相切磋,可以更加提升各方面的教學,謝謝老師。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蔡老師要不要回答一下?

  蔡禮旭老師:謝謝大家對中心的支持。我們這個交流會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個禮拜六都有教師工作坊,來參與的都是教育界的老師,還有在第一線推廣傳統文化的老師。我們有邀請到陳真老師,她在小學服務已經四十五年了,她現在退休了。在這個平台,我們也希望所有我們的校長、老師,都能把這個寶貴的教學經驗、智慧跟大家來一起分享,這就變成我們每個月都有一天,都是我們教育界可以共同交流的平台。

  至於剛剛這位老師提到交流會,我們也很願意來辦這樣的交流會。可能一個下午不夠,可以有幾天的探討,這樣的會議也可以,我們來籌辦看看這樣的因緣。另外,這次我們師父上人也強調到,就是我們漢學院成立之後,希望能有這些教育界的同仁,有志於漢學復興的這些志士仁人,我們會開放研究員,就是您禮拜六、禮拜天,還是一年的這些假期,都能到漢學院來一起共學,一起來深入這些經典。這個研究員的做法應該可以支援所有在第一線的,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這些老師們,大家在這個共同的漢學院的家園當中一起來充電、一起來提升。好,我簡單的跟大家交流一下,謝謝!

  丹斯里李金友先生: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下來還有晚宴,今天的這個教育座談會,由我主持的座談會就要接近尾聲了。在還沒有結束這個座談會之前,我要藉這個機會跟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中心的兩位董事,一位是拿督,一位是黃女士,她剛好出去了。我們中心無私奉獻的工作人員麗萍,我們諸位校長、老師,有什麼事可以跟她取得聯絡。我覺得剛才大家提到的一些建議、問題都非常的好,中心會盡力的去完善。因為要做一樁事情,有時候人力、物力、財力都很重要。還好,我們有很好的大善知識,就是淨空老和尚,常常給我們指導、加持。

  我是這邊要跟大家提一下,剛才好像戴校長說的。我覺得說,譬如校長職工會,還有教總這樣的組織,甚至其他的組織,有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跟大家分享一下。譬如我們常常對我們的友族,馬來民族,其實華人有時候很多,我覺得是叫做偏見,有時候甚至是輕視。可是我跟大家共享,他們其實雖然這樣子講,他們偷偷的把中華文化都學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們真的有些地方做得比我們好。連最近他有個IPO,就全世界第二大的,很多人都投資,他就收了十二個億。我看到他們很多的機構,譬如他們退休的軍警人員,他們自己做了自己的EPF。自己儲蓄,自己整天儲蓄,儲蓄了之後自己去投資,結果把這個組織變得很大。

  今天華小的教師在全馬來西亞一千二百間,總數是六萬還是八萬?這也是一個力量,包括退休的校長,也是一個力量。當然我們可以,就是說大家要集思廣益,如果覺得這些事情是真的很好,大家我們只要團結。其實現在很多的事情不是我們不能做,因為華社裡面我是覺得太多爭奪,當然還沒有到相殺,爭奪相殺,這是人之患,只有講信修睦才是人之利。我覺得我們在馬來西亞有這麼好的機緣,淨空老教授,今天他是教授的身分,有帶了《群書治要》,而且《群書治要》裡面的智慧、理念、方法,都可以解決你,不只你個人的問題,你家庭的問題,甚至你學校裡面管理的問題。我是覺得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今天我們這個教育座談會,雖然老教授他說是我請他來,老實說是在他的指導下,我才辦這個座談會,所以大家給他一個掌聲。我們下來還有一個節目,我現在就把麥克風交回給我們的司儀,謝謝。

  司儀:謝謝丹斯里李金友先生,謝謝台上的各位主講,也謝謝我們台下的所有嘉賓。接下來我們是進行一項贈書儀式,我們有請釋淨空老教授為我們幾位嘉賓進行贈送《群書治要》和《國學治要》儀式。因為考慮到兩套書的部頭都比較大,所以我們今天就僅僅以《群書治要》來做為一個代表。首先,我們恭請釋淨空老教授來贈書,有請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會主席彭忠良校長來接受。我們再接下來有請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主席王超群校長。請丹斯里來做為見證。謝謝彭校長。接下來我們先請王校長,謝謝王校長。接下來我們恭請鄭校長接受這份禮物,謝謝鄭校長。我們再次掌聲感謝釋淨空老教授,感謝台上的各位嘉賓。接下來我們進行移交支票儀式,請師父來做為見證人。下面我們有請王超群校長來接受,請丹斯里移交支票。這項內容是我們二0一二年度全國的表揚師範獎和沈慕羽教師獎的獎勵基金,我們再一次感謝丹斯里先生。我們有請台上的各位嘉賓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