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學佛答問  (第四十四集)  2000/12/2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21-090-0044

  今天有好幾個團從中國各個地方來到新加坡,我們非常歡迎的接待大家到居士林來共同學習。在最近,國內佛教有一些問題,有一些人拿著淨空的名義在大陸上做一些欺騙信徒的事情,還有買賣皈依證,這個事情傳到中央宗教局。宗教局跟我們很熟,對於我這邊的狀況,他們了解得很清楚,知道這些事情絕對不是法師自己的意思,許許多多的事情法師並不知道。因此,也轉達意見給我:第一,希望我不要提供光碟、錄像帶、書籍,給予到這邊來參學的大陸同修。第二,希望不要傳授皈依。第三,希望不要給大陸各個道場題字。這個訊息傳來,我們對於中國政府非常尊重,我們完全照辦。

  至於許多同修到這邊來,目的是希求皈依,我們在此地,先跟諸位做這一方面的說明。皈依三寶在佛法修學是第一堂課,可以說是正式第一堂的功課。而皈依重實質不重形式,這一點同修們務必要理解。實質上的皈依,諸佛菩薩承認;形式、表面上的皈依,諸佛菩薩不承認,那個皈依是假的不是真的。自古以來,佛法是重實質不重形式,這點一定要清楚,所以形式並不重要,實質上重要。

  三皈、五戒、十戒,沒有法師,自己可以在佛像面前發願求受,都能夠得到。可是問題是你真正要懂得三皈的意義,如果你不懂得三皈,你在佛菩薩形像面前求受三皈,得不到。一定要真正明瞭,明瞭之後,在佛菩薩面前求受三皈就能夠得到。明瞭五戒,在佛菩薩面前求受五戒,也決定能得到;還有一些人求八關齋戒,都可以在佛菩薩面前自己發願求受。這是經典上都有說明。只有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彌戒、沙彌尼戒,一定要法師傳授,沒有法師,這是不可以的。所以在家戒都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去求受。

  因此,我們將三皈講解的光碟,還有從光碟寫出來的「三皈傳授」小冊子,這兩樣東西送給諸位同修,同修們要多看多聽,然後你發願,真的想皈依了,你這個願一發,你就皈依了,你就得到了。所以,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

  至於我們這邊流通的經書、善書,光碟、錄像帶、錄音帶,我們都是免費結緣的,數量從來沒有限制,所以你們喜歡拿多少就可以拿多少。可是現在中國海關那邊有限制,大概只准你們帶很少的,少量可以,你要是帶多了就會被海關沒收。他們沒收之後就銷毀,這非常可惜!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多帶,愈少愈好,最好帶個兩、三片就可以了,不要帶多。我們相信,過一段時期之後,在國內為非作歹的事情少了,我相信國家一定會開放。尤其希望將來這些法物都能夠在國內製造,諸位得到就更方便了,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可以實現。

  我們跟政府關係很密切,交往也很多。我們知道中國國家的領導人都相當的賢明,非常難得,尤其是江主席。我上一次到馬來西亞弘法,護法的李金友居士他在吉隆坡開了一間六星級的旅館,江主席曾經在他旅館裡面住過三次,他見過幾次面。他告訴我:「主席的內衣,在旅館內衣是自己洗。」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那麼高的地位,在旅館裡面,自己的內衣還自己去洗,不容易!我們聽了都非常感動。

  他的外甥女在海南的時候,我們有幾天在一起,她告訴我:「主席冬天裡面穿的毛衣都是破的,破了好幾個洞。」她看都看不習慣,她叫他三舅,她說:「您衣服破了,您這樣的地位,可以換新的。」他都不肯換。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看到,這麼高的地位都這樣節儉,這很難得!在從前我們只聽說周恩來總理也是這樣,裡面的衣服都是破的、補的。非常非常難得!所以那是好人。

  我們知道,眼前有一些誤會,被這些別有企圖的人造謠生事,造成了誤會。這個誤會,我相信很快就會化解,這對於正法的弘通決定是有幫助的。現在我們繼續答覆諸位的問題,我沒有想到這個地方這麼多。如果同學們有疑問就寫在紙上,放在這邊講台,我們按照順序來解答。如果時間不夠,或者諸位很快離開新加坡了,我們解答都有錄像,將來都保存著光碟,我相信諸位將來都可以能夠得到。問題裡面,有許多是我們學佛共同的問題,一個人提出來了,我們在此解答,得益的人很多。何況我們現場錄像,同時在網路上傳播,在全世界這個時候都可以能夠收看得到。

  這位同修問了三個問題,問題都很長。

  問:第一個問題,「我生長在比較富裕的漁村,那個地方的人除了捕魚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副業,所以殺業很重。近年,有漁民在打魚的時候不小心掉到海裡淹死,爸爸曾經想集資建一個廟來超度眾生,後來也不知道如何不了了之。像爸爸這樣的人,沒有聽過佛法,也很難接受任何法門學習。他本身不認識字也很固執,只知道以自己的標準做好事。他時常拿捕來的魚贈送給別人吃,請問這個不知道是偏是正?又怎樣結緣,讓他們這些人都能學佛?」

  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人給他講解,讓他懂得佛法的道理,佛法究竟是什麼,要常常跟他講。如果沒有人講,我們現在道場有流通《了凡四訓》連續劇的兩片光碟,我想這個東西你帶回漁村,一定會非常受歡迎,就從這裡下手,讓他們看電視劇去學佛。這兩片東西對於接引初機很理想,你不要忘記向二樓櫃台結緣的那邊去要。

  問:第二個問題,「已經結婚和正準備結婚的人,學佛應注意哪些方面?『拿得起,放得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說得很高,恐怕不容易做到,請問應該怎樣具體理解?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學佛的問題。請師父千萬不要打禪機,因為我們是下下根人,只能夠理解最簡單的世間語。」

  答:沒錯,你說得一點沒錯。結婚或者是準備結婚,在古時候有你的父母、兄長會教導你;今天的社會跟古時候的社會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已經沒有人教了。你要多多的請教年長的人,他們會把以往的經驗、教訓教導你們。世法跟佛法沒有差別,首先要了解事實狀況,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不但彼此要了解,最好還要了解彼此家庭狀況。家庭狀況包括上一代、再上一代,如果這個家庭三代,至少是三代,當然愈多愈好,都能夠修善積德,他們家的兒女一定有福。這是要重視的,因為雙方都有福報,你的根基就好。我聽到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他們家裡四代積福行善,積功累德,所以他家裡能出一個人,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不是偶然的,是祖宗積德,後代才能發達。古時候婚姻,對於這一點是第一個考量的事情。

  第二個考量,就是在這一生當中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的方向,夫妻才能好合。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絕對不是感情用事;感情非常脆弱,說老實話是禁不起考驗。你看現在的社會,離婚率多高,他們為什麼會離婚?他們事先沒有考慮這麼多,都是感情用事,這是不能不懂的。學佛的,你找對象一定要找學佛的。為什麼?志同道合,兩個人對於修學的法門相同、目標相同。譬如說在我們這個道場大家修淨土,修淨土近程的目標,也就是現在的目標要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

  今天我們這裡有一位台灣同修,剛才他來看我,他學佛一年多了。我問他:「在哪裡?」他說:「在法鼓山聖嚴法師那裡。」聖嚴是我的好朋友,我問:「他最近怎麼樣?」他說:「身體不太好。」我就叫他傳話過去,我說:「你說我講的:身體非常重要!中年以後,健康才是真正的幸福。健康怎樣獲得?心要清淨,身體要放鬆,你就會健康了。」心裡頭煩惱多,事情多,身體緊張,他怎麼不會病?當然會生病。諸位,你們要求身體健康,要注意這兩個基本的原則,心要清淨,決定不能夠有心理的負擔,拉拉雜雜的事情不要去想,想它沒用處!

  有同修告訴我:「在大陸上邪知邪見的人很多,常常會影響自己的道心。」我說:「怎麼會影響?他說你不聽,你就不影響了。他說你喜歡聽,你當然受影響。影不影響都在自己!」你看我這一生經歷境界很多,我只聽老師一個人的;除老師一個人,什麼人講我都不聽,所以我就不受影響。你是東聽西聽,到處喜歡聽,不但聽還到處去打聽,那你就完了,你怎麼會成就?我是別人送到我耳邊,我都不聽,所以我不受影響。由此可知,說,是他的事情,受不受影響在我自己,這個道理要懂,你要會學習。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地清淨,知道妄想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障礙智慧。

  常常保持心地清淨、身體輕鬆,工作就不會累。不要緊張,我看到有很多同修緊張,連我們出家同學也是的,常常好緊張,我看了很可憐。為什麼會緊張?緊張不能解決問題,身心都放鬆,這個人才有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成就,一定要靠努力,佛講「勇猛精進」,我們成就就快速了。所以這是年輕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的。

  兩個人的結合,創造美滿的前途,一定是同心同德,志趣相同,這種結合是道義的,不是純粹感情的。感情是個媒介,後面一定是道義,才能長久;藉著感情的媒介,後面疏忽了道義,那是曇花一現,這是不會長久,這個道理要懂。

  問:第三個問題,「念佛時,有時毫無理由的哭,這是什麼原因?在來新加坡之前沒有讀任何經,拜過很多寺廟,也參加過大法會,除了會念阿彌陀佛,我什麼也不會。請問對於整天很忙的初學人來說,怎樣做才比較好?」

  答:這個問題也相當重要。學佛首先要明瞭「佛」是什麼。如果對「佛」很含糊、不清楚,試問你學的是什麼?你完全學錯了。我們為了初學,特地有一個專題報告,「認識佛教」。這個報告是在很多年前,我在美國邁阿密對美國人講的。現在有一本小冊子出版了,是從我講經的錄音帶,那個時候在邁阿密沒有錄像,只有錄音,從錄音帶裡面寫出來的。這本書現在好像流通量也很大,都能夠看得到,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入門。

  這裡面我們提了三個中心的問題:什麼是「佛」?什麼是「教」?什麼是「佛教」?總得搞清楚。佛教這兩個字就有三個問題:一個是「佛」,一個是「教」,合起來什麼叫「佛教」,三者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你才懂得怎麼學法。佛教教我們教些什麼?我們學了有什麼用處,有什麼好處?應不應該學習?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怎麼講法?為什麼要念他?念他有什麼好處?好處究竟在哪裡?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我才肯定我要不要念,所以學佛決定不是迷信。

  佛不是神仙。「佛」這個字是從古印度梵文音譯的,這個字在梵文裡面念「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它的尾音省掉了,只取它音裡面一個重音,取這麼一個字,是這樣翻譯過來。這個字彙裡面意思很多,含著有很多的意思,所以用音譯也是有道理,因為在中國字彙裡面找不到一個字能與它相當。通常解釋「佛」字,它的體是「智慧」,它的作用是「覺悟」。智慧裡面又講到「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都是佛學專有名詞;我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他的智慧是圓滿的,是究竟的,是廣大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它的作用,是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徹底通達明瞭,這樣的人,我們就稱作「佛」。

  所以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最簡單的話來說,佛是一個究竟圓滿智慧的人,這樣大家好懂。我們學佛學什麼?學佛學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懂這個道理,學佛的目的是求真實智慧。「佛學」,學是學問、教學,由此可知,佛學是智慧的學問,是智慧的教學。「佛法」,法是一切萬事萬物的一個代名詞,佛是「能覺」,法是「所覺」,對於世間萬事萬物他都通達明瞭,這叫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事情才好辦。

  所以,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初學,最好從《認識佛教》下手,先把這個小冊子介紹給他。然後第二部還不能夠介紹佛經,第二部最好介紹《了凡四訓》,讓他真正明瞭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這個很要緊。他有這個基礎之後,再介紹佛經給他看。看佛經,實在講也不容易看懂。雖然古人翻經的時候已經用最淺顯的文字來翻譯,古人最淺顯的文字我們現在看還是很深,所以必須要聽講解或者看註解,這樣對他就會有幫助。所以,接引初機用《認識佛教》和《了凡四訓》,用這個方法最好。

  問:第四個問題,「請問怎樣幫助學法輪功的人回頭學佛?」

  答:我聽說在中國大陸學法輪功回頭學佛的人很多,這是好事情。學法輪功,我相信裡面有不少有善根福德的人,可惜他們沒有機會遇到佛法。學了法輪功,就先入為主,但是這些人也非常難得,當他接觸佛法之後,他就有比較,這是諺語常說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拿佛法跟法輪功做一個比較,他就有選擇了,他就知道應該要學什麼;在沒有遇到佛法之前,他只遇到法輪功,他不知道選擇,他也沒得比較。

  你要幫助法輪功的人回頭,還是剛才講的這個辦法,把《認識佛教》介紹給他,接著把《了凡四訓》介紹給他,然後觀察他的機緣,再介紹經典給他讀,用這個方法幫助他比較妥當。

  問:「我們有小病,在寮房裡互相按摩、刮痧等,請問這種互相幫助可以嗎?」

  答:可以。佛法是通達人情事理,佛法是活活潑潑的。有小病立刻就治,非常好!有病痛,決定不能把時間拖長,拖長之後這個病就難治了。平常像傷風感冒,只要一有這個現象立刻就對治,它就好了。你要拖個一、兩天,傷風感冒往往要一兩個禮拜才好,我們人受的傷害就太大了。所以決定不能疏忽小病,小病痛是大病的根源,立刻就制止,就防禦,這是最好的方法。

  又問:「如果某個人是業障病,我幫他按摩,請問他的業障會不會由於我幫他減輕痛苦而承擔了他的業障,他的業障會不會轉到我的身上來?」

  答:你應該學菩薩道,替眾生受苦。「眾生所有的業障,都我一個人來背,讓眾生都沒有業障」,你就是大菩薩再來了。實在講,諸佛菩薩都有這個願望,非常可惜,業障只有他自己承受,沒有別人能代替,你怎麼幫助他減少痛苦,他的業障也不會到你身上來,如果到你身上來,你可以行菩薩道。沒有法子,一切眾生的業障,你要曉得,諸佛菩薩大慈大悲,何嘗不想把眾生的業障都讓自己來受,可是辦不到,各人造業各人要承當自己的果,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你們看楞嚴會上,阿難尊者遭摩登伽女之難,業障現前,釋迦牟尼佛不能代替,阿難這個時候才覺悟了。本來以為佛可以代替他,到這個時候佛不能代替,才真正覺悟應該自己修行。佛家講:「修行譬如父子上山,各自努力,誰都不能代替誰,再慈悲都沒有辦法。」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所以我們幫助別人,要全心全力去做。有些人因為怕這種傳說:「你幫他,他的業障消除了,業障就跑到你身上來了」,嚇得自己不敢做。仔細想想,他還是自私自利,還是不肯幫助別人,沒有菩薩的精神。「代眾生受苦」是一個願望,事實上做不到,但是菩薩有這個願,願代一切眾生受苦。

  問:「請問我們的海青可以拿進去洗手間嗎?」

  答:海青是我們的禮服,我們上洗手間最好脫下來,不要帶到洗手間,這是表我們的恭敬心。能夠做到非常好,至於不能做到,或者在某種特殊情況之下不方便脫也可以。最好佛像、念珠、海青,都不帶到洗手間,可是有一種情況之下,就是在旅行,我們在飛機場剛要上飛機,這個時候如果是急著要上洗手間,脫衣服、拿東西不方便,這個也可以。佛法可以通融的,不是一成不變,不是說:「你這個拿到洗手間,你有罪過!」不是,這個沒有罪過。我們真誠恭敬,應該怎麼作法都如法,只要不失真誠恭敬心就行了。

  問:「我是大陸的出家佛子,雖然出家,但是常常為了男女的事情整天受到困擾。有時候在夏天,寺裡那些年輕女信眾衣服穿得很單薄,做為年輕人的我,心理、生理當然會有很大的反應,不得不多看一眼。現在國內搞改革開放,僧俗都很容易來往,像我這個例子在國內是很普遍。我有一位英俊的出家同修,就是因為被女孩子追求,從北京佛學院逃到江西出家寺院。所謂誰沒有年輕過,老法師慈悲,請問以出家眾來講,能用什麼方法真的可以去掉?」

  答:這個事情難!國內難,國外就更難!為什麼?國外比國內更要開放。所以,這就是對你的考驗,你能不能通過這一關?能通過這一關,你有成就;不能通過,最好還俗去結婚,做在家的佛弟子,這也很好!你在家學佛。

  在這個時代,我們知道在家學佛成就的人很多,國內、國外念佛往生,種種瑞相,都非常希有。而往生的人,確實在家比出家多,而且女眾比男眾多。往年黃念祖老居士講了一句話,講得很深刻,他說:「古時候修行證果排列的順序,出家男眾第一(這是講人數最多、最有成就的),出家女眾其次,第三是在家男眾,第四是在家女眾。這是古時候講修行證果,可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完全顛倒了。現在念佛往生的,第一是在家女眾最多,第二是在家男眾,第三是出家女眾,最末尾的是出家男眾。」這裡頭什麼原因,我就不要說了,大家好好的去參!當然,這裡面有一個現象,從前出家人數多,現在出家人少,所以往生的就少了。所以修學,無論出家、在家,要真幹!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迴避,少接觸。話雖然是這麼說法,事實上有一定的難度,原因在哪裡?現在的道場沒有經濟來源,不像從前寺院庵堂,他自己有固定的經濟收入,他不靠信徒供養,所以他可以跟信徒拒絕往來。現在不行了,他沒有經濟來源,來源完全靠在家信徒的供養,不得不巴結,不能不接待,唯恐信徒跑掉,所以要好好的招待,這個事情就麻煩了。現在道場相當不容易,在末法時代,我看將來的趨勢恐怕都是居士領的道場。末法時期,在家學佛興旺起來了,到處都有居士林,非常非常之好!

  真正出家,一定要找一個好的修學環境。好的修學環境,還是世尊講的「阿蘭若」,佛講的有道理,到現在還管用。「阿蘭若」是什麼?寂靜的環境,用現在話講是清淨的環境。從前寺院建立在深山裡面,人跡罕至,交通非常不方便,於是去的人少,你修學環境清淨。現在交通太方便了,古時候寺院叢林建在高山,現在怕人上山麻煩,還要做纜車,馬路開到山上,這不是好事情,這怎麼能修行?

  真正修行道場,還是搞一個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像我們這幾天在古晉山上打佛七,我們差不多將近一百人在山上結七念佛,很多人感到不方便。為什麼?山上沒有電話,打個電話好困難,要從古晉那邊轉,山上也沒有電視,沒有報紙,沒有雜誌;下山很不容易,沒有車,路很遙遠,不方便。那是個很好的修行道場,可是那個山上麻煩,下個星期電話就裝好了,不過山上沒有電視,這是一個好處。

  所以,總要選擇清淨的環境修行,能夠與外界隔絕,這種地方好養道。環境還是有,不是沒有,我相信在中國更多,很多修行人在深山不出來。年輕學佛,他要修,在深山裡面修是有好處。所以,佛學院最好也辦在環境清淨的處所。

  今天中午檳城「極樂寺」的方丈日恆法師來找我。上一次我在極樂寺講經,看到這個寺廟前面幾代的方丈,有圓瑛老法師、白聖法師,這些人跟我都有密切的關係,他們都是專宗《楞嚴經》。圓瑛法師一生他的解門是專宗《楞嚴經》,行門是專念彌陀,好事情!所以我當時就說:「這是祖師的道場,你應當把它恢復,辦楞嚴專宗學院。」他今天來找我麻煩了,要我去幫助他。他這個學院要是辦成,怎麼辦?我還得去教,我去教,兩面奔波就相當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他們那邊的專宗班到我們這裡來,我們一起來合辦。我們這裡有一個「無量壽班」,長壽班,那邊就是「楞嚴班」,也不錯,我們可以開兩個班。這個事情我還沒有跟會長商量,等一下有時間我去看他,跟他商量。

  我們首先要培養師資,沒有老師怎麼能成就?所以第一個要培養師資。培養師資,學《楞嚴經》比學《無量壽經》難度要大多了。我過去學佛是從《楞嚴經》入門,《楞嚴經》是我年輕時候主修的課程。這一部經,我曾經講過六、七遍,最近十幾年來都沒有講過。這十幾年來,全心全力都用在《無量壽經》,到這裡來之後,這才答應同修們開講《華嚴經》。

  《華嚴經》也是過去許多在家、出家的同修一再的要求,希望能夠留一套完整的錄像帶,提供後學人做參考,這是一樁好事情,這部經太長,要費相當長的時間。也有一些同修對這部經典非常愛好,歡喜修學,這都是好事情。特別是《華嚴經》的思想、方法、境界,非常適合二十一世紀,有人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大乘佛法與孔孟學說。」我想大乘佛法的指《大方廣佛華嚴經》,它確實就是今天人所說「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最好教材。

  這個問題,我只給大家答覆到此地。年輕人學佛成就都在「緣」,我們自己要好好的來處理自己的修學因緣。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緣」裡面第一個重要的是親近善知識,第二個是要有好的助緣,助緣是道場、同參。如果這三個條件具足,我們就很可能有成就,若這三個緣不具足,就很難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