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法不離生活  (共一集)  1999/10/22  馬來西亞吉隆坡綠野國際展覽館  檔名:21-086-0001

  大會主席丹斯里李金友居士伉儷、大會顧問、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寂公長老、達摩難陀長老、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會長鐘漢源居士、新加坡淨宗學會會長李木源居士、伯圓長老、沙巴佛教基金會主席房居士、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聯工會總會長江秀坤校長、諸位法師、諸位大德同修:

  今天淨空承蒙丹斯里邀請來到馬來西亞做這一次的講演。我受到邀請,看到兩篇講演的題目,我想了很久。在這樣希有殊勝的因緣,如果我們沒有機會聞到佛法,那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所以我就想到,不離開這個講題,我們將《華嚴經》的經文選節了兩段,讓大家既能夠聽到講演,也能夠讀到《華嚴經》的經文。佛在經論上常常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尤其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所以我們不捨棄這個機緣,將大經用最少的時間介紹給諸位。

  我想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深深的體會到,世間的災難頻率不斷的在增加,我們可以從許多資訊看到,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所以舉世之人對於我們現前生活的環境,都非常關心。災難到底從哪裡來的?如何能夠消災免難?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這裡面有因必有果,有果一定有因,「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佛在經上跟我們說的這個理太深,決不是短時間能夠說得清楚,能夠體會得到的。因為我們從無始劫以來,迷失了自性。用佛學的術語來說,初學的同學聽起來會感到困難,用現代話來說,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迷失的時間太長久了。如果不是佛來教導我們,為我們講解,可能我們永遠都未曾想到這樁事情。

  就現前災難來說,佛給我們講災難真正的因由,是從我們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行為裡面發生的。這個說法初聽起來好像很玄。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個真正的事實,宇宙從哪裡來的?虛空從什麼地方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星球、星球上的萬事萬物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華嚴經》上說得很清楚,世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乘經教裡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幾句話非常非常重要。世尊為我們說法四十九年,無非就是這三句話的詳細說明而已,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這三句話的細說、詳解。如果我們對這兩句話真正認知,真正的肯定、相信,佛告訴我們,你的貪心在增長,感應來的是洪水、水患,瞋恚是火災,愚痴是風災,貢高我慢是地震。今天所謂的自然災害,我們不知道自然災害與我們的思想行為有那麼密切的關係。

  佛家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這句話非常重要。「依報」是我們居住的環境、生活的環境;「正報」是我們的念頭。所以我們想想,《華嚴經》上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地心是琉璃造成的,透明的、清涼的。我們這個地球的裡面是火,為什麼不相同?「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我們這個世間的人,心裡面充滿了貪瞋痴,所以感應得的地心是猛火。西方極樂世界人人心地清涼自在,所以感得的依報也就無比的殊勝莊嚴。這不是佛菩薩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是我們自己心地感應而現前。這在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講得很詳細,我們必須要用時間去探討、去研究。

  佛教是教學,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一切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如果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佛教,佛教是現代人所說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釋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他老人家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他明瞭社會是多元的,所以有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國家民族、各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居住在一個社會上,如何能夠和睦相處、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真正能做到世界大同?這樁事政治做不到,所以世尊捨棄王位,放棄政治。武力也做不到。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年輕時代,武藝超群,他可以作將軍,他可以作元帥。他知道這個方式達不到社會和諧、安定、繁榮的目標,所以也放棄了。經濟與科學技術,這是現代我們親眼看到的,也不能夠增進人民的幸福。物質生活的水平提升了,倫理道德幾乎完全喪失了。世間人在開發的國家,富有而不安,沒有安全感,精神生活非常空虛。世尊明瞭,解決這個問題唯有教學。所以他放下一切,從事於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不但以言教,而且也身教。佛經裡面所講的三輪教誨,三輪是「身、語、意」,無一不是教導一切眾生。他老人家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最好的示範。

  前些年我訪問北京師範大學,承蒙學校的副校長、教授、學生代表接待我。我看到學校接待室的門口有一塊匾額,上面寫了八個字:「學為人師,身為世範」。我看到這八個字非常歡喜,無限的讚歎。校長告訴我,這八個字是全校的老師共同擬訂的。我回答校長,這八個字是佛法裡面《大方廣佛華嚴經》所說的。他們感覺得非常驚訝!《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內容就是這八個字。最後我把這八個字當中改了一個字,學校也非常贊同,我改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行」比「身」意思要廣、要深。行是行為,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想想能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如果不能給社會大眾做好樣子,我們的思想錯誤、言語錯誤、造作也錯誤。把一切錯誤修正過來,這叫做修行。修行的定義是修正自己錯誤的思想行為。我訪問中國許多高等學校,把世尊教學的理念介紹給他們,他們聽了之後,沒有一個不歡喜、不讚歎的。

  我們看看現代社會,佛教有許多不同的形態,我們也要清楚,也要明瞭。我記得在一九八二年,沈家楨老居士請我在紐約講經,我也告訴美國的同學們,我們要把佛教認識清楚,我們到底學的是什麼。現在佛教在社會有宗教的佛教,佛教原本不是宗教,佛法是師道。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稱佛為本師,根本的老師。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學生。我們跟佛的關係是師生關係,我們跟菩薩的關係是同學的關係,菩薩是早年跟隨佛的學生,是我們的老學長。但是佛教變成了宗教是事實,我們不能夠否定。幾時變成的?清朝以後。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的初期,佛家教育的氣氛非常濃厚,乾隆晚年到嘉慶逐漸逐漸變成了宗教,我們要曉得、要明瞭。所以現在社會大眾把佛教列入世界六大宗教之一。宗教與宗教之間,彼此不相往來,佛要教化一切眾生就產生障礙了。

  每一位同修都知道,佛家講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眾生無邊,沒有界限,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國族。度是什麼意思?為一切眾生服務,度是服務的意思。服務裡面最重要的是教學,儒家常講:「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君、親、師」是一不是二。世尊做到了,做出了好榜樣來給我們看。所以佛教是教育,任何宗教、任何族群、任何不同的文化,都歡喜樂意接受。我們今天學習的是佛陀的教學,跟著釋迦牟尼佛學。佛教給我們什麼?教給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我們自己,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有物質環境。這些人事、物質與我們人有什麼關係?我們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這是究竟圓滿的教學。

  佛教教學中心的理念是「戒、定、慧」三學。如果我們把它改變一個說法,戒、定是教我們斷惡修善,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向上提升,教導我們破迷開悟;最終極的目標,是幫助一切眾生圓滿成佛。《華嚴》、《圓覺》上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無量壽經》念的人很多,裡面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一切皆成佛」,佛眼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這個話一點都不錯,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我們現在為什麼會受這麼多苦難?我們是個迷惑顛倒的佛,釋迦牟尼佛是個清醒的佛。他現在幫助我們,從迷惑裡面喚醒我們,幫助我們覺悟,使我們回歸到佛華嚴的生活。佛法不離生活。我們在《華嚴經》裡面圓圓滿滿的都看到了。看到華嚴會上所說的菩薩眾、比丘眾、天人眾、雜神眾,這是大的族類,全經總共有二百二十八類。這就是多元文化,就是各個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我們在《華嚴》上看到,於是我們明白了、體會到了,佛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生活、怎樣與大眾相處。

  所以他老人家的教學,歸納起來不外乎三樁事情。第一個教給我們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佛教導我們要修三福,要修六和。其次,教導我們如何與大自然相處。自然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生活環境跟我們有什麼關係?今天許多人都說地球病了,地球上生態環境被破壞了。這就是我們不懂得自然環境與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任意的糟蹋環境、破壞環境,地球也生氣了,地球也發怒了。所以到處有許許多多的天災、水患、地震、風災、氣候異常。地球發脾氣,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夠善待它。不是佛教給我們,我們不懂。

  第三、佛教導我們如何與天地鬼神相處,這從事上講就是宗教,我們如何跟所有宗教相處。如果用今天科學家的方式來說,科學家證明空間是多元的,所謂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從理論上說空間是無限度的。現代科學家證實,至少有十一度空間存在。空間不同,我們見不到他們,科學家的發現正確,確實如此。六道裡面我們見不到天道,也見不到餓鬼道,見不到地獄道。為什麼?我們所處的空間不同。那裡頭有沒有眾生?有,太多太多了!比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我們如何跟他們相處?如果能夠把人的關係相處好,大自然的關係相處好,天地鬼神相處好,我們才能夠過安定、繁榮、幸福、美滿的生活。佛法的教學內容不外乎這些。

  所以佛陀的教育跟世間一般教育來相比較,沒有比佛教育對我們自己更親切的了。所以人不能不學佛。無論是哪一個族群、哪一個宗教,統統要學佛。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勸你學佛,絕對不是叫你改變宗教信仰。

  我在二十多年前,將近三十年了,台灣輔仁大學請我去講演,而且告訴我聽眾當中有十幾位神父參加。我到了講堂,看到前面兩排坐的都是神父,還有外國人。我相信這些外國神父華語一定都講得很好,他們在大學裡面教書。我看到非常非常歡喜,我勸他們皈依佛法,跟釋迦牟尼佛學。他們非常驚訝!我說不是勸你們改變宗教信仰,如果勸你們改變宗教信仰,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好老師。你們信仰上帝,你們是上帝的兒女,你們今天皈依佛陀,跟釋迦牟尼佛學是師生關係,沒有衝突。比如輔仁大學的學生,在家有父母,到學校來有老師,哪裡會有衝突!如果你要來拜老師,跟老師學,老師說你一定要跟你父母脫離關係,你才可以跟我,這不成話!哪有這種道理?

  所以佛陀的教學,尊重宗教信仰,尊重上帝,尊重神,尊重宗教信徒。佛的教導是提升你的智慧,讓你懂得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一切天地鬼神的關係。佛的心量,諸位常常聽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教我們,我們一定要認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所以一定要有真誠、平等、慈悲,愛護一切眾生。這一切眾生包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是佛陀真實的教誨。佛法裡面沒有一絲毫迷信。過去古老中國的寺院叢林就是學校,肩負起社會教育的工作,所以得到帝王、大臣、知識分子的擁護,對於國家社會安定、繁榮、富強有決定的貢獻,這是我們學佛必須要先認知的。

  現在我們讀一段經文,這個經文是《華嚴經入法界品》「吉祥雲比丘章」裡面記錄下來的,中國稱之為《四十華嚴》。

  【時吉祥雲比丘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復能問行菩薩行,難中之難。所謂勤求菩薩道,菩薩境界,廣博淨行,出現神變,示現廣大諸解脫門,示現世間種種作業,隨順眾生種種心行,示現入出生死涅槃,於為無為心無所著,除斷眾生種種煩惱微細過失。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眼明徹,具清淨行。慧眼遍觀一切境界,善巧方便,離一切障。以清淨身,普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諸佛。以總持力,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以智慧眼,常見十方一切諸佛。隨其所見,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種種色相,形貌、神通、受用、遊戲,眾會莊嚴道場,光明無邊照耀,宮殿莊嚴國界,壽量示有修短。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廣現神變,作師子吼,度脫眾生。】

  今天我們就念這段經文。我們只介紹大意,不能夠細講,細講每一句、兩句都要講一兩個小時。這是節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華嚴經》是我初學佛法的時候,我的老師介紹給我,他說佛經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學,尤其是《華嚴經》,可以說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哲學概論。我的老師是這樣教我的。他說這本書裡面,有最圓滿的理論,最精細的方法,最難能可貴的是後面還帶表演,做出樣子來給我們看。也就是把經裡的理論方法,落實到我們的生活,這種教科書,古今中外找不到!我的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所以從接觸佛法就愛好《華嚴》。以後我讀書突然想到,小時候念的《四書》,這是儒家的東西。《四書》是宋朝朱熹編的,我愈想愈覺得他所編的這本書非常像《華嚴經》。《大學》、《中庸》是取自《禮記》裡面的兩篇,《中庸》是理論,儒家所講的道理。《大學》是方法。而《論語》跟《孟子》是表演,就跟五十三參一樣。孔老夫子把《中庸》、《大學》的理論方法做出來給我們看,孟夫子也是把這個做出來給我們看。所以我心裡就想,是不是朱夫子讀《華嚴經》忽然有了這麼一個啟示,他去編一套東西很像《華嚴》。這個書編出來之後一千年中,是中國讀書人必讀之書,它這個架勢跟《華嚴》非常相像。朱夫子我們知道他的佛學修養也很深,非常可能得到《華嚴經》的啟示。

  這段經文表演給我們看,經上所講的這些人物、城市、方位都是表法的。諸位不要以為真的有這麼一個人,那你就錯了,不可以依文解義,要懂得它的含義。主角是善財,誰是善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善財。佛是用這個人來代表做佛的學生,學習大乘佛法,這個人有善根。「善」是善根,你一接觸佛陀的教誨,你就能生歡喜心、生尊重心,喜歡學,說明你有善根。「財」是說你有福,世間人說財富是福德,你有福。你要是沒有福報,你就不肯老實學,你就不肯永遠去學。學習需要長時間,不是說學個短時間就能學成功的,要長時間的薰修。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一天講多少時間?我們在經上看到「二時講經」,古印度將一晝夜分成六時,晝三時、夜三時,二時就是我們現在的八小時。釋迦牟尼佛為大家講經說法每天八個小時,學生跟他學四十九年,諸位想想,他怎麼會不成功?他怎麼會不開悟?他怎麼會不證果?我們今天修學時間太少了。縱然有這個好機會,每天你來聽講,來學兩個小時,還有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一天兩個小時學佛法,二十二個小時打妄想,你怎麼會開悟?你不可能證果。所以佛陀的教學,古大德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才有成功的希望。古時候的道場建立在深山裡面,人跡不到,老和尚擔任教學的工作,年輕人到那裡去參學,也是每天學習,每天上課,每天修行。上課就是覺悟,發現自己的毛病,發現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錯誤。把自己的缺點錯誤,每天修正,每天改過自新,這叫做修行。長時間的工作,人才能成就。

  所以真正發心,想知道自己的過失,下定決心改過自新,這個人就叫做善財。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有沒有這個願?有這個心願真正肯學,那我就是善財。善財很幸運,他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識。我們雖然發心,一位善知識都沒有遇到。那你又搞錯了,這五十三位善知識,是代表我們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佛教給我們,除了我自己一個人是學生之外,所有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的老師,他們都是佛,都是菩薩,他們表演給我們看。他表演是正行、善行、善事,我看到了,我要向他學習。我要反省,他的好處我有沒有?我沒有,跟他學。他示現惡行壞事,菩薩示現給我看的,我想想他這個不善的心行,我有沒有?如果有趕緊改正過來。所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是善知識。

  孔老夫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也是表法的意思,三個人:自己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兩個都是我的老師。善人,我跟他學善。惡人,看看他的惡我有沒有,如果我有,趕緊改正過來。所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示現。所以善財沒有同學,學生只有自己一個,沒有同伴。佛這樣教導我們,如果我們有善財這種善根福德,有這種良好的修學態度,我們這一生決定成就。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什麼叫成佛?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你一定會過最幸福美滿的人生,這是佛法給我們真實的受用,佛法給我們最高的人生享受。

  我們在經文裡要特別注意,這是第一位善知識,第一位善知識教他什麼?教他念佛法門。《華嚴經》「離世間品」,佛跟我們講了兩千個法門,法是修學的方法,門是門徑,修學的方法、門徑無量無邊。為什麼一開頭教我們念佛?佛是什麼?我在此地,簡單跟諸位同學報告。我學佛四十七年,在講台上講經四十年,你問我修學的心得,我的心得寫在佛像的兩邊。上聯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我們要常存此心,無論對什麼人、對事、對物,要用這個心。落實在我們實際生活上,下聯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看破」,樣樣清楚、樣樣明瞭,是看破。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是看破。看破之後要「放下」,放下是清淨不染。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得好,「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徹底看破、放下。《金剛經》上告訴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離一切相」是放下。「一切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講:「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能把四相放下了,就一切都放下了。「無我」,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我,為什麼人而活著的?為一切眾生活著的。

  佛家自古以來教學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諸位去寺院,就好像去佛教的博物館一樣。你看到許許多多的塑像,佛的塑像、菩薩的塑像、天龍八部、鬼神的塑像,美術、建築、音樂統統是教學的工具。那些塑像是代表教學的,那個塑像是不會動的。我們發心學佛,我們的身就是一尊雕像,這個雕像是會動的,幫助一切眾生開悟,幫助一切眾生成就。所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是我們所學習的。「師」是表率,為社會大眾做表率,我們的行為是社會大眾的榜樣,社會大眾的模範,這就是一個會動的造像。為一切眾生活著的,為佛法常住世間活著的,這樣圓滿、這樣美好的教育,我們為他活的。不是為自己,自己沒有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徹底放下。

  我這一生當中,沒有道場,我都住別人的道場。我也沒有信徒,沒有群眾,也沒有一分錢。我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師。現在還沒有學會的,就是他老人家是托缽乞食,我們現在做不到,環境做不到。但是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這個我學會了。省事!人家說:「法師,你為什麼一天吃一餐?」「省事。」多吃一餐飯,浪費時間,囉嗦得不得了。簡簡單單一天吃一餐飯,多舒服!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是說工作放下,如果釋迦牟尼佛把工作放下了,他就不講經、不教學了。我們分內的工作要認真努力去做,不要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錯了。心裡放下,工作要做,這是最健康的生活。

  不要以為素食,一天吃那麼一點點,大概身體健康就有妨礙了。我附帶跟諸位講養生之道。你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身體健康長壽,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做到,人人都能做到。你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你的生理就會健康。首先要懂得養心,心要清淨,心要空虛,心裡頭不能有東西,心要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心就健康了。佛家用圓表法,用圓來做代表。「圓」,諸位都懂得,圓心有沒有?決定有。圓心在哪裡?找不到。心是空的,心裡頭沒有東西。我們的心要像圓心,身體是圓周,周要動,周不動就不起作用,所以身要動。養身要動,養心要靜,動靜是一不是二,這個人身體健康。

  我們在社會上選擇哪一個行業,我們對這個行業,一定要盡心盡力把它做好,做為同一個行業的人的好樣子。我們今天選擇出家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行業,是一個義務的行業,不求報酬,盡心盡力忠於我的職守。我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向釋迦牟尼佛學習,向釋迦牟尼佛看齊,先培養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跟諸位說,愈簡單愈健康。世間人現在奇奇怪怪的病太多太多,病從哪裡來的?中國古人講得好,「病從口入」,你好吃、貪吃,吃來一身病。我們身體勞動需要能量的補充,飲食是我們能量的來源。可是你要曉得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你吃三頓還不夠,還要吃好幾道點心才能維持。心地愈清淨,妄念沒有了,消耗就少了。所以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勞心、勞力消耗都非常有限,最怕胡思亂想。

  我過去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跟他十年,他老人家一生日中一食,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差不多是一般人五個人以上,五倍以上的工作量,他一天吃那麼一點東西。一生當中,我沒有聽說他生過病,每天工作講經教學,還要應付許許多多的問題。除當時台灣本地,還有海外,天天都有人向他請教,每天都要有相當時間解答問題,工作非常忙碌。我看清楚、看明白了,懂得養生之道,盡量把自己的妄想放下,心保持清淨,保持定慧的狀態,我們身心健康。

  我也可以告訴諸位同修,我今年七十三歲,沒有生過病,從來沒有病歷。我現在的能力,這個台跳下去還不成問題。我們要有決定的信心,比什麼都重要。要有信心,要有智慧,不要打妄想,決定不要想自己,想自己就錯了。錯在哪裡?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了!所以修一切善,不要想自己,這是功德。如果修一切善,想「我修了善」,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為什麼?我執沒破,你的果報在六道裡頭得有漏的善報。我們講福報。你是三界有漏的福報,脫離不了輪迴。如果一切為眾生,絕對沒有為自己,我執破了,這個善就變成功德。功德能幫助你了生死,幫助你出三界。一念之差,功德跟福德在事上看不出來,心上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段經文,吉祥雲比丘讚歎善財童子,『善哉,善哉』!善財向他請教,讚歎善財「你問得太好太好了!」頭一個讚歎他:你能夠發無上菩提心。無上菩提心是什麼?作佛,發作佛的心,這個事情很難。諸位同修你們自己想想,你們到佛門裡面來,來拜佛,來學佛。問你:「你為什麼來?」求發財、求消災、求福報,你為這個。所以我們讀《六祖壇經》,我學佛第一部看《六祖壇經》,我看了對他很佩服。為什麼?他第一天到黃梅,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了不起!你們哪一個人進到佛門來,說:「我來作佛的。」善財童子他是來作佛的,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這個心就是來作佛的。發這個心來學佛,難!『是事為難』,不容易!發心已經不容易了,還要落實,這個更難。『復能問行菩薩行』,「菩薩行」就是發心的落實,我不講空話,我想作佛,我要真作佛,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統統要做到。吉祥雲菩薩講,這是『難中之難』。

  既然來請教,當然就教導他。下面他就開導,『所謂勤求菩薩道』,「勤求」兩個字一直貫下去,你要勤奮,要求學。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只聞來學,不聞往教」。你要發心來求學,你的心誠懇,老師教導你的東西,你才能吸收。如果老師找到你家裡去教,你覺得這個不希奇,不珍惜他,你很難接受。不是老師要擺架子,一定要對老師尊重,不是的!老師觀察學生,學生能夠接受多少,看他尊師重道的意願。他為什麼尊師?因為他重視他的所學,他對於他的所學非常重視,他對老師非常尊敬,老師要不認真教誨他,對不起他。如果他對所學不重視,對老師很輕慢,老師也不必認真教他。為什麼?他不能接受,他不會學習。所以老師觀察學生的根基,都從這些地方來觀察。學生必定是勤學。求就是求學,好學、肯學、勤學,這個學生決定有成就。「菩薩道」總體的內容就是你所修的,你所學的。

  下面再別述『菩薩境界』,「菩薩境界」是說你的志向。你這一生學習的方向,生活的方向,工作的方向,這是屬於「境界」這一邊。『廣博淨行』,這裡面包括了三樁事情圓滿,你總希望你所學的智慧圓滿、生活圓滿,處事待人接物樣樣都能夠圓滿。不但圓滿,而且能普遍。普遍是什麼?受你圓滿的影響。你個人是一切人中的榜樣,在家庭裡面影響你一家人,你的家庭變成所有一切家庭的榜樣,菩薩家庭。你這個家庭,又會影響你的鄰居,影響你的街坊,影響你的鄉黨,變成這一條街、這一個社區是社會上最好的榜樣。由社區再擴大到城市,城市再擴大到國家,國家再擴大到世界。這是佛法講「遍」的意思,常遍十方。這是講影響空間。

  時間,影響歷史,影響底下一代,影響再下一代。你要有這個心,要有這個願,要認真努力去做。不是眼前做好就算數,這個不行,你做得太少了。所以圓滿、普遍、清淨,廣博是圓滿、普遍的意思;清淨是一切為社會,一切為眾生。這是佛菩薩,不為自己。為自己是凡夫,世間福報。為一切眾生,是稱性的福報。你們念往生經,看看西方極樂世界,讀《華嚴經》,看看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那是為一切眾生所感得的清淨莊嚴,不是為自己。

  下面『出現神變』,「神變」是轉變。凡夫很苦,被環境所轉。社會愈是動亂,災難愈是多,看相、算命、看風水的就很多。這是為什麼?要做個轉變。佛不教我們做這些事情,《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就講得很多,佛弟子決不搞這一套,要把這些東西捨棄得乾乾淨淨。佛教學生從心行上做轉變,為什麼?境隨心轉是佛菩薩。《楞嚴》上說得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們如果留意一下,算命看相他有一個口頭禪,「相隨心轉」。如果你真懂得這句話,你就不要看相了,為什麼?心轉。心善,相就善;心慈,相就慈悲;心淨,相就清淨。給諸位說,相會隨心轉,體質會隨心轉。你心地只要「真誠、清淨、平等、慈悲」,你什麼病都沒有了。病從哪裡來的?自私自利、貪瞋痴慢。貪心重(對身體裡面的水大),四大不調,水特別多,水腫。麻煩大了!水這一類的毛病都來了。瞋恚心大,對身體裡面的火大,四大不調。愚痴是對風大。你的身體才有毛病。

  佛講「貪瞋痴」三毒,是什麼三毒?三種最嚴重的病毒。你裡面有病毒,外面有物欲的誘惑,你怎麼會不生病!學會了「清淨、平等、覺」,學會了「看破、放下」,永遠不生病。不但不生病,你還會不老。你看我這個樣子就不老!再告訴諸位,不但不老,還不死。我跟大家講的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常常勸導我們的同學,學佛要真幹、真學,我們自己本身是佛的招牌。如果這個樣子出去見不得人,你勸人家學佛,人家怎麼會相信?我學佛,你看我這個樣子,你想要像我這個樣子,好好的學,我能夠得到,你也能得到。這是一個轉變,我們自己有能力,改變我們的容貌,改變我們的身體,改變我們居住的環境,我們還要看風水幹什麼?風水就沒有了。

  風水對於哪些人有?有自私自利的人,有;有貪瞋痴慢的人,有。對於一個心地清淨的人,沒有了。心地清淨轉風水。那個地方風水很不好,他到那兒去住,自然就變好了,風水會隨著他的心轉變。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深深的理解這個道理,從此以後不要再看相,也不要算命,也不要看風水,老老實實學佛,把這二十個字學到了,吉祥如意!事事如意!確實佛家所說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要有求的理論,求的方法。只要自己得到這個理論方法,真的一絲毫都不假,有求必應。這是「出現神變」,轉變!剛才我所說的,我們要轉惡為善。什麼是惡?自私自利是惡。什麼是善?利益社會、利益一切眾生是善。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要認真去讀經,認真去學習,轉迷為悟。最後必定是轉凡成聖,佛陀對我們的教學就圓滿了。

  下面講『普眼明徹』。心、境都是佛,你這眼睛是「普眼」,你看東西沒有看錯,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是佛境界。我們周邊一觀察,現前境界全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在哪裡?我們現實的生活,現實的世間。若不是「普眼明徹」,你見不到。諸佛菩薩普眼明徹,他見到了,變十法界為一真法界。『具清淨行』,「清淨」是所有一切障緣都沒有了。我們今天講空間的障緣,所謂三度空間、四度空間、五度空間沒有了,全部突破了,十法界我們統統看得清清楚楚,這個障礙打破了。時間的障礙打破了,「過去、現在、未來」是一時,過去、未來你都清楚、都明白、都見到了,這才叫做清淨行。時空沒有突破,不叫清淨行。所以此地講的「清淨」,跟上面講「廣博淨行」的「淨」,意思淺深不一樣。前面說得淺,這個地方講得深。這就是吉祥雲菩薩開示善財童子,告訴你修學的方向、修學的目標、修學的內容、修學的方法。都在這裡頭,要把它落實在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上。

  『慧眼遍觀一切境界』,這句話是講即體之用,用之不窮,這是智慧的作用,能夠遍觀一切境界,我們講十法界依正莊嚴。今天早晨,丹斯里李金友居士,帶我去參觀他的辦公室,我在裡面看到一幅照片,非常希有!那一幅照片上展現的就是「慧眼遍觀一切境界」,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在其中,重重無盡。我請他發心多印,到處贈送。華嚴境界!可見得這個地方有福,跟大乘、跟《華嚴》緣分很深很深。

  我這一次十月一號,中國慶祝開國五十周年的大典,邀請我去觀禮。當時有宗教局跟文物局兩位局長,陪同我去參觀歷史博物館,現在正在展出山東青州隆興寺出土的一批石刻佛像,刻得非常精美。這個石像是北魏時代,距離現在有一千七百年,埋藏在地下。現在挖出來,身上這些彩繪還沒有脫落,還能夠看見。我看到有幾尊毘盧遮那如來,《華嚴經》上的佛就是毘盧遮那佛,看到他的袈裟一格一格的。我們不懂這一格代表什麼意思,出家這麼多年了,天天披袈裟,袈裟表的什麼意思不曉得。我一看到那個像,豁然大悟,毘盧遮那佛像袈裟上,上面這一格是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最底下那一格是地獄。我們這才明瞭,袈裟每一格代表多元文化,每一格代表一個族類,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這有長有短,短的是什麼?這上還有,沒有盡,代表無盡。「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所有一切眾生之類,一件衣服披在身上,這是什麼意思?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跟我自己是一個體,一個身體。佛在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原來這個衣服一披表清淨法身。什麼是法身?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是一體。所以無盡的真誠、無盡的慈悲,自然就流露出來了。這是我最近在北京看到的。今天早晨我在丹斯里家裡看到的,不可思議。

  所以我當時在歷史博物館,向兩位局長及陪同我參觀的人,說出《華嚴經》上的教義,他們聽到之後也非常受感動。佛法的教學,透過藝術來表達,讓你一看,聽到、接觸,你就開悟了,你就明白這是一回什麼事情。這是「慧眼遍觀一切境界」,智慧的作用。『善巧方便』,這是智慧作用的落實,佛家講的權智,通權達變。

  『離一切障』是淨行的作用,唯有自己心地清淨,一塵不染。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樂受,沒有樂的感受,在阿鼻地獄沒有苦的感受,你的心才叫清淨。你還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不清淨!你就不能夠離一切障。「苦樂憂喜捨」的受統統放下了,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這個時候虛空法界是一真法界,你親眼見到了。今天佛身上這一件袈裟是象徵,我們現在披這個袈裟懂得了,知道是什麼意思。一個身、一心一智慧,表這個意思。說了這麼多,這都屬於內用,內功,在自己心行上下功夫。

  下面這兩段是講外面作用,外面作用是什麼?幫助社會,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服務一切眾生。『以清淨身』,「清淨身」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決定沒有附帶任何條件,我們的身才清淨。『普詣十方一切國土』,我們把範圍縮小,今天在這個地球上,許許多多國家地區,我們有認識的人,有同參道友,常常邀請我們去弘法利生。到那邊弘法利生心要清淨,順境、善緣決不起貪愛,逆緣、惡境界也不生一絲毫的煩惱,永遠保持心地的清淨平等,這個身才叫清淨。據實而說,不可以接受供養,口袋裡有紅包,不清淨!但是人家一定要供養,怎麼辦?儘管收,收完之後,統統供養常住,一分錢不帶,我們就清淨了。還有信徒皈依的,這個地方有寺院,寺院有住持,統統皈依住持老和尚,我們就清淨了。不要去問這些人,你貴姓,你家住在哪裡,你的電話號碼幾號,那不就累死人了。根本不聞不問,見了面很熟很歡喜,「阿彌陀佛」;過了之後,心裡乾乾淨淨,痕跡都不落。我們這樣到外面會受人歡迎,我們自己得清淨自在。這樣所有一切國家地區都可以去弘法,都可以去幫助利益一切眾生。

  『恭敬供養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就是一切眾生,我們把一切眾生都要看作諸佛。看作諸佛,你還沒成佛,你還在學佛。什麼時候成佛?看到一切眾生真的是一切諸佛,你就成佛了。佛眼睛看一切眾生是諸佛,凡夫看佛菩薩都是凡夫,這就是風水,這就轉境界了。佛能把所有一切眾生轉成佛境界,都轉成佛了;凡夫把所有一切諸佛菩薩都變成凡夫。轉變在心,不在境。所以學佛要懂得從心理上做一個大轉變,我們對於一切眾生,以一個真誠平等的恭敬心看一切眾生。

  『以信解力,常念十方一切諸佛』,這一句我不講,明天跟諸位說,什麼叫做「念十方一切諸佛」。『以總持力』,「總持」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學習要抓住綱領,掌握住總原則,我們成就就快速了。『受持十方一切佛法』,「佛法」是覺悟的方法,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改過自新,這些方法都叫佛法。會了,哪一法不是佛法?不會,天天念經拜佛都不是佛法。問的會不會。會,就是一切法幫助我覺悟,幫助我改過,幫助我自新,天天在進步,智慧增長,戒定增長。不會,天天念經,天天拜佛,依舊是迷惑顛倒,那就不是佛法。

  『以智慧眼,常見十方一切諸佛』。你不見一切諸佛,你怎麼供養?你怎麼念?具體念佛供養,明天晚上會跟諸位同學做詳細的報告。下面再舉幾個例子,『隨其所見,一一方中』,「方中」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一切時、一切處,講的方所。『所有諸佛』,此地要注意,『所有諸佛,種種色相、形貌』,你不要以為佛一定是像前面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不是的,佛會現種種不同的相,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智慧開了,障礙沒有了,心地清淨了,都是諸佛。哪一個不是佛?所以佛有種種不同的色相,種種不同的形貌。這一次我在北京,見到青州這一批文物,總共有四百多種佛像,面貌不相同,造型不相同,就是這裡講的所有諸佛,種種色相不相同,形貌不相同,神通不相同,受用不相同,遊戲不相同,這就是展現了多元文化。《華嚴經》在哪裡?無時無處,無有一法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去參觀歷史博物館,我是入華嚴境界,在那裡享受華嚴境界。那個博物館就是《華嚴經》,再一擴大,整個社會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你要會才行,要會看、要會聽、會接觸、會體悟。

  『眾會莊嚴道場』,「會」是聚會,我們今天在此地聚會,莊嚴道場。『光明無邊照耀』,「光明」是智慧德能,外國人講的磁場,中國人講的氣氛。智慧的氣氛,高尚德行的氣氛,無邊照耀。照耀,用現代話說,它的影響,空間的影響、時間的影響廣大長遠。『宮殿莊嚴國界』,這是居住環境。『壽量示有修短』,這是壽命的長短,有示現長壽,有示現短壽,都是叫我們覺悟。『隨諸眾生種種心樂』,這是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學佛一定要懂得,不要叫別人順我,我要學到順別人,別人喜歡的,我們都喜歡,大家就歡喜。如果勉強執著自己,要別人隨著我走,人家痛苦,我也不自在。一定要懂得恆順眾生,在恆順裡面幫助他覺悟,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機會教育,幫他覺悟,幫他轉變境界。

  『示現種種成正覺門』,做樣子給他看,表演給他看,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於大眾中,廣現神變』,「廣現神變」就是要做到。「神變」,佛教給我們哪些應該要做的,日常生活當中要做,工作裡面要做,處事待人接物之處要做,你全都做到了,這就叫神變。為什麼?以前沒有學佛,隨順自己的知見,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去做,做的都不如法,所作所為無量無邊的過失,無量無邊的罪業。現在我們把自己的成見放下,把自己錯誤的想法、看法、作法放下,隨順佛陀的教導。佛教我們做,我們就去做,佛教我們不做,我們決定不做。在這裡變,在這個地方起一個變化。

  只要你變了,改變你自己的生活行為。譬如說過去沒學佛,都是喜歡吃肉,覺得肉很好吃。現在學佛不吃肉,吃長素,這是「神變」。你變了之後,人家問你,你為什麼吃素?你就把吃素的好處告訴他。『作獅子吼』,說給他聽。素食「衛生」,大家都懂得衛生,保護生理;「衛性」,保護善良的性情,素食保護善良的性情;「衛心」,保護慈悲心、清淨心。給諸位說,慈悲跟清淨是身心健康的根本,人心地清淨絕對不會感染毒害,貪瞋痴三毒煩惱沒有了。慈悲心可以解毒,這個世間任何解毒的藥物,沒有慈悲心來的殊勝。慈悲心,毒蛇猛獸見到你,都不會傷害你,你都能感動牠。我們今天看到毒蛇猛獸害怕,怕牠傷害我們,是沒有慈悲心。你有慈悲心可以跟牠做好朋友,不但不傷害你,還保護你。所以清淨、慈悲是健康長壽的根本。我們要做這一個轉變,神變,作獅子吼,『度脫眾生』。人家看到你,對你羨慕,他就向你請教,你就可以跟他解說。

  我過去住在美國,我們的鄰居都是當地人,看到我每天非常快樂,滿面笑容,他們非常羨慕,來找我:「你們為什麼這麼快樂?為什麼這麼歡喜?好像一點煩惱都沒有。」我說:「沒錯,是沒有煩惱,天天歡喜,天天快樂。」「你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就告訴他念「阿彌陀佛」!以後他也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了。他說「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快樂的意思,你不念快樂,不想快樂,那你快樂從哪裡來?快樂是你念來的。阿彌陀佛是快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長壽。他說他要長壽,他喜歡長壽,他喜歡快樂。阿彌陀佛慈悲,阿彌陀佛愛人,能夠愛護一切眾生。只要你常常念、常常想,你就會得到。顯教裡頭如是說,密教裡頭也如是說。

  我最初學佛親近的老師是章嘉大師,密宗的大德,傳給我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唄、咩、吽」。我向他老人家請教,這是什麼意思?他講給我聽,「唵」是身體,「嘛、呢」是蓮花,「唄、咩」是保持,「吽」是意。我懂得了,這個話的意思,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身心,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六字大明咒是這個意思。你念,心裡頭要想,三密相應:口持咒、手結印、意觀想。常常想著自己身心像蓮花一樣的潔淨,這叫受持六字大明咒。不觀想,不認真修行,佛法殊勝功德利益,我們永遠得不到。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下面是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