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法興衰之關鍵—與埔里正覺精舍、圓通寺大眾談話  (共一集)  2014/7/21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21-721-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方丈和尚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大德慈悲。去年淨空有幸來正覺精舍參學,見識精舍的僧眾和合共住,如法清修的道風,非常歡喜、讚歎。聽說現在精舍住眾有一百位,圓通寺住眾有六十多位。台灣的男眾道場能夠如此興盛,這是我們過去沒有見過的,真的非常難得。我們一直希望佛教有一個六和敬的僧團出現,今天我們在這裡看到了希望。

  日前承蒙方丈清公和尚慈悲,前來台南極樂寺相邀,讓淨空與寺裡大眾講幾句話,內心非常感激。然而由於淨空的行程事先已經排滿,很難再撥出五、六小時時間的空檔,只好採取錄像的方式,將個人一點修學的體會,貢獻與諸位分享。若有不當之處,還請諸位法師、諸位大德慈悲指正。

  今天佛法衰微到了極處,佛法為什麼會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古德曾經談論佛法興衰,古德云,「佛法之盛也,三學一源」。佛法怎麼興盛的?三學一源,這個三學就是戒定慧,就是整個的佛法,佛法是經律論,律宗以南山律,代表戒,禪宗代表定,其他宗派都屬於教下,代表慧,所以我們以律宗、禪宗、教下三者來代表三學,三學一源,佛法就興了。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三學一源,佛教無比的興旺。律、禪、教三學全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所以我們是一家人。三學一源就是一體,原汁原味,律中有禪、有教,禪裡面有律、有教,教裡頭有律、有禪,真正嘗到法味,法味是圓滿的。萬法一源,是平等的,律就是禪、就是教,教就是律、就是禪,一而三,三而一,自然團結了,不能分,這樣佛法就興旺了。

  佛入滅之後,承傳的祖師大德們,為教導不同根性的眾生,而有分宗派之舉,分別宗派是衰相的開始。最初,雖然分宗,還不至於衝突,還能互相尊重,心裡很清楚、很明白,所有不同的教派全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如果宗派之間互相讚歎、學習,則佛法興;若是互相批評、爭論,那就是批評釋迦牟尼佛,有這種現象發生,佛法就開始衰了。故曰,「其衰也,三學互諍;其極也,三學內訌」。內鬥,爭權奪利,這樣佛法就滅亡了。不是外面人能滅佛法,而是佛弟子不能依教修行,就叫做滅法。故自讚毀他,佛之重戒也。

  和敬非常重要,家庭要是和睦,家庭興旺,道場要是和敬,道場興旺。有一年我應邀訪問日本,聯絡日本淨土宗的十幾個道場長老大德。那時我事先贈送每個道場一部大藏經,我記得總共送了三十多部大藏經。我到達日本那天晚上,法師們為我接風,我們大家共聚一堂,歡歡喜喜。散會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對我說,他說今天的盛會可以寫在日本佛教史裡。我說這怎麼可能?他說法師你不知道,平常這些出家人都不互相往來,今天竟然全部都到了。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他們會來?因為我贈送他們每個道場一部大藏經,所以他們會來。我就將這樁事情記在心裡,我訪問十天,離開前一天我邀請他們吃飯,大家也都來了。我就勸導大家,我們都是淨土宗,是一個宗派,這個宗派是一個祖師大德傳下來的,慧遠大師,所以我們是親兄弟;不同的宗派,像賢首、天台、禪宗、密宗、法相宗,這些都是我們堂兄弟,大家都是一家人;佛教之外的,如基督教、天主教、日本的神道教,皆是我們的表兄弟。我們不能不和,不和宗教就衰了,佛教也衰了,淨土宗也衰了,所以一定要和睦相處。從誰做起?從我做起,他不跟我和,我要跟他和,他可以批評我,我決定不能批評他。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從自己做起,不要求別人,我們自己做個好樣子。我前後去過日本七次,最後的一次,我接受前首相鳩山先生的邀請,在日本講《無量壽經》,也勸大家要和睦相處,和睦非常重要。

  今天社會為什麼動亂?因為不和。世界為什麼不穩定?因為不和。一九九九年我在新加坡,得到李木源居士的協助,幫助我聯繫新加坡九大宗教,我們把九大宗教變成兄弟姐妹,一家人。當時的總統王鼎昌夫婦,對我們做這樁事情非常歡喜、非常讚歎。當時新加坡有一位高級部長曾士生先生,有一天他到居士林來訪問,中午在一起吃飯。他問我,你用什麼方法把這些宗教統統團結起來?我說我沒有方法,釋迦牟尼佛有方法。他很驚訝,釋迦牟尼佛有什麼方法?我說四攝法,我就是用四攝法。他問什麼叫四攝法?我告訴他,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稱為四攝法,它與六度皆是菩薩法,用在家庭則家庭和睦,用在鄰里鄉黨則鄰里鄉黨和諧。

  公元二000年,澳洲移民部長盧鐸先生希望我到澳洲去,協助團結澳洲的宗教與族群。我在澳洲住了十二年,我住的小城叫圖文巴,當初居民八萬人,現在有十二萬人,其中有八十多個不同的族群、一百多種語言、十幾種宗教,真正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這十二年來,真的,三寶加持,祖宗之德,小城十二萬居民團結起來了。今年五月,斯里蘭卡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了一次慶祝佛誕節的活動,我邀請澳洲圖文巴的市長及宗教代表團參加這次活動,十幾個宗教代表在教科文組織做了詳細報告。他們宗教團結起來,發心帶動這個城市,給全世界表法,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歡迎各國大使到圖文巴去參觀考察。許多大使都很受感動,很有意願去參觀,聽說時間約在明年春天。圖文巴辦得非常成功,為什麼會成功?就是一個和字。

  和比什麼都重要,和一定要從自己做起,我們自己接受批評,不批評別人。規過勸善必須沒有第三者在場才行,有第三者在場就不可以,為什麼?因為第三者看到我們不和,傳出去之後,讓社會大眾對我們這個團體產生誤會。這個因果責任我們自己要負,起心動念都有因果,報應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所以決定不可以這樣做法。在團體裡面,縱然是受了委屈、冤枉,也不必申訴,沒有這個必要,時間久了,事情自然就澄清了。我們起心動念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天地鬼神,絕不做虧心事,這就對了。

  「其季也,三學鼎立」。這個季字是其次的意思,這就變了,比這個興降了一級,三學鼎立,律、禪、教各自獨立了,不以為是一家人,一源忘掉了,三學鼎立就不是原汁原味了。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各個獨立了,就是三學鼎立。三學一源會興旺,三學鼎立之後,衰相就可能漸漸現前了。為什麼?因為有些人開始自讚毀他,我的法門是純正的,佛陀傳的,他們都變質了。戒是菩提的根本,是佛說的,沒說錯,禪是佛心,諸佛的心印,這也沒說錯,但是如果把它提到第一,不就有分別了嗎?有第一就有第二、就有第三、就有第四,宗派成立了,這就向下滑坡了,這就是衰相的開始。

  我們看一個家庭就看得很清楚,小時候兄弟姐妹很多,這一家多麼和樂,等到兄弟姐妹都長大了,各個再成家立業,這個家就分了,以前小時候那種親情沒有了、失掉了。所以中國古人直到老死都不分家,就是想保持這一分真情,這一分純真的愛。父子兄弟這種親愛非常可貴,不忍心讓它變質,不忍心叫它衰退,各人結婚成家之後還住在一起,成為大家庭。大家庭可不容易,你的兄弟姐妹沒錯,但是婚配的是外人,跟你的那種親愛不一樣,這就涉及如何來調和,讓兄弟的妻子、姐妹的丈夫也能融合在你這個家庭裡面,變成一家人,這個家庭就會興旺,這個家庭是人們生活的榜樣。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相關懷,互相幫助,互助合作,這個家庭多美好!人人心中只有家,沒有自己,每個人都把自己放下,我就為了這個家,家就是我,我就是家。全家上上下下幾百人,一體、一心,這個家庭會興旺。如果一分家,就完了,一分家之後,往來就少了,見面機會就少了,慢慢就變成了陌生人。如果再為了爭產業,兄弟反目變成仇人,今天上法庭之後,一生互不相往來,這個親情到哪裡去了?

  我們用家道的興衰來看佛教的三學興盛,是同樣一個道理。佛教有這三個學派,戒律的學派、禪宗的學派、教下的學派,教下還包括很多,又分為華嚴宗、法華宗、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也包括在教下,密宗也在教下。中國大乘佛法有八個宗,其中教下有六個宗,如果這些宗派各個獨立,各個自讚,都批評別人,這就錯了。自讚是可以,但是不能批評別宗,批評別宗不就是批評釋迦牟尼佛嗎?學生批評老師這是大不敬,老師要是有過錯,學生要是有新的東西超過老師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學生可以提出自己更圓滿的見解,但是絕不能毀謗老師。學生應該感恩老師,老師是我的基礎,我站在他的肩膀上,提升了。所以要感老師之恩,沒有老師哪有我?

  後一代高於前一代,這是世出世間聖賢的願望,都希望後人能超過自己。所以中國古時候的官員,各級領導人戴的帽子,前面低,後面高,像二個階梯一樣,這個帽子叫進賢冠,前面是我自己,後面代表的是別人,別人比我高,我一定要把他舉出來,不能讓他埋沒,他在我之上,我要推薦他。而且教學,希望下一代比我這一代更好,這樣這個國家民族才會有前途。如果一代不如一代,那就衰了,國家民族會走向滅亡。所以一代比一代好,是每個讀書人、每個做家長的人,都應該有這種心。每個領導人都希望下一屆的接班人比我做得更好,這才對得起人民、對得起社會、對得起國家。絕對不能把我自己擺在第一,希望以後的人都不如我,那就完了。

  佛教確實是了不起,佛教講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就是全宇宙。全宇宙從哪裡來的?是我自性所生所現的,自心現量,不斷之無。所以遍法界虛空界跟我是一體,學大乘的人要沒有這個理念,他什麼都學不到,大乘的精髓他邊也沾不到。學習大乘要有大心,大心就是真心,如果沒有這個心量,怎麼能成就?海賢老和尚有沒有這個心量?有。從哪裡看出來?從他插十二支香看出來了。為什麼燒那麼多支香?他說了,他看到了遍虛空遍法界全是阿彌陀佛。這才叫入佛的法界,怎麼能分?分已經錯了,分了之後再批評,自讚毀他,甚至於在一個宗派裡,譬如在淨土宗裡面,淨土宗有很多道場,平常都不互相往來,都自讚毀他,我這個道場好,做得好,他們不如我,你們都到我這來。這是拉信徒、爭信徒,為了爭信徒就產生自讚毀他,結果會怎麼樣?信徒爭到了沒有?沒爭到,反而讓這些信徒不來了。信徒看到你們這個樣子,連在家人都不如,自己人毀謗自己人,於是對於修學淨土的信心失掉了。這就是現在全世界宗教衰退的原因,這個話是梵蒂岡陶然主教跟我講的。天主教的陶然主教在梵蒂岡的身分,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外交部長,不同的宗教到梵蒂岡去訪問,都是由陶然主教接待。根據他們的調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少,他對這樁事情很擔心,問我怎麼辦?我告訴他,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互相讚歎。宗教信仰由各人自己去選擇,每一個宗教都是第一,沒有第二。每一個宗教都是好的,宗教的核心都是仁慈博愛,仁慈博愛的教育都是好的。

  宗教要團結,為什麼?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交通便捷,資訊發達,在過去沒有這些設備之前,一個人從小信仰一個宗教都是跟隨父母,父母信什麼他自然就信什麼,信另外一個宗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什麼?因為他遇不到其他宗教。所以過去宗教真的是有居住方塊的,某一個地區就是一個宗教,很多人老死不相往來,他沒有見過別的宗教。現在不同了,現在資訊、交通發達,地球變成一家人了,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觸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宗教。所以宗教要走向多元化,宗教要走向理性,不能感情用事,宗教要放棄傲慢,要放棄排斥別人的做法,要互相讚歎、互相學習。這樣做的話,每個宗教都可以興旺起來,而且能不斷向上提升。至於人民信仰哪個宗教,那是他個人的自由,無論信哪個教,我們都讚歎。

  佛門的宗派也是如此,香港聖一法師是學禪的,在香港只有這麼一個禪宗道場,他真正參禪,每天坐香,不是假的。他在世的時候,禪堂有四十多位同修,每天有一定的時間參禪坐香,我看到很歡喜。我對他很讚歎,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講《楞嚴經》,法師當中只有聖一法師每天都來聽。大概聽了四、五天之後,他告訴他的信徒,說淨空法師在界限街講經,希望他們都能來聽。只有他,心胸開闊,他聽到這個法,沒講錯,是正法,鼓勵他的信徒們來聽經,不怕信徒跑掉,所以我對他很稱讚。他請我到他的道場寶林寺講開示,我讚歎禪宗,讚歎聖一法師在寶林寺主持領導,讚歎參禪的同學在一起共修。過去我講過《六祖壇經》、講過《證道歌》、講過《永嘉集》,學了一些禪宗的常識,那一天在聖一法師的禪宗道場用上了,而對於淨土念佛法門,我一個字也沒提。跟著我去大概有二、三十位念佛的同學,當我們一行離開寶林寺,在回來的路上同學們問我,他說法師你對於禪宗這樣讚歎,你自己為什麼沒有學禪?我告訴他們,禪是度上上根人,而我是中下根人,我對它只有尊敬、只有讚歎,我沒有資格去學。他們能得定,能開悟,我得不到定,不能開悟,所以我只有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帶業往生。至於得禪定,明心見性,我完全放在西方極樂世界,等我往生到極樂世界再學這些。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哪個法門我能成就?念佛法門我能成就,除這個法門之外,任何一個法門我都不能在今生修成就。現在我的能力,有把握的,只有取極樂世界這條路,穩穩當當,我有把握。禪雖然比我高,但是我這條路簡單,誰都可以走。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也走通了。可見得這條路,信、願、持名,條件就是四個字,只要具足這四個字,三個條件,真信、真願往生、真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決定成功。其他那些法門好不好?好,沒有一個法門不好,門門都能成無上道,哪有不好的。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是平等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要對了你的根機,都是平等成佛之法,你就很容易進去;如果不對你的根機,你就沒有辦法契入。所以學佛自己要知道自己的根性,不是哪個法門都能學的。像我們每個人身體不一樣,毛病很多,也不是人人相同的,別人能吃的藥我未必能吃,我吃的藥對我有好處,未必對別人有好處,這得對症下藥才行。佛教化眾生是對症下藥。所以我們學習佛法得搞清楚、搞明白,否則的話,病急亂投醫,不但沒有把你治活,反而把你治死了。學佛人墮地獄的很多,這不能不知道。

  我說禪和淨土這二個法門擺在面前,你選擇哪一個?上上根人選擇禪,下下根人一定選淨土,統統都能成就。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都能成無上道,完全看各人的根性、各人的緣分。選擇法門,只許可互相讚歎,不可以互相批評,自讚毀他是菩薩的重戒,你就犯了重戒,果報在哪裡?在無間地獄。為什麼?因為你這種行為,讓社會大眾很多人退失信心,這個因果責任你要負。他學佛,誰叫他退心的?他看到你們這些和尚互相毀謗,到底哪個是真、哪個是假,算了,我都不學了。這就是陶然主教所說的,我們現前全世界宗教信徒一年比一年少,什麼原因?我們都在搞互相毀謗,誰都不服誰,這是大錯特錯。這個責任要負,因果責任要承當,造這個惡業的話,就是無間地獄。自己信仰宗教、學佛,最後墮到無間地獄,你說冤不冤枉!

  我們念佛本來為了求生淨土,最後結果卻到無間地獄去了,這個話是灌頂法師說的。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在講《大勢至菩薩圓通章》,《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是他作的,作得非常好,後面講到念佛人一百種果報。我過去講《圓通章》就是用他的《疏鈔》,我看到一百種果報這段文,我拿去問李老師:念佛是好事,念佛人為什麼會墮地獄?老師當時告訴我,這是大事,我不跟你講,就是不跟你一個人說,我講經的時候要跟大家講。謗法的罪很重,你雖然學佛,但是你謗佛。為什麼?因為所有的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你要是批評它、毀謗它就是毀謗佛,毀謗三寶這個罪就是無間地獄罪,這是從因果上說的。

  確實,如果我們宗教互相讚歎、互相協助,人們對宗教信心就會生起來。人生跟宗教關係是不能斷的,人要是沒有宗教,就是湯恩比博士所說的,他一生生在貧窮的生涯,這就是貧窮之苦,無依無靠。宗教是精神文明,比物質文明更重要,物質上雖然缺乏,但是精神上有這個依靠,所以現在人講的,幸福指數高,他活得很快樂。如果只有物質文明,沒有精神文明,那就是富而不樂,貴而不安,你想他活得多麼痛苦。所以宗教的信仰,不管貧富貴賤,它帶給我們的是安樂,心安理得。所以人不能缺少宗教。

  古德繼續說,「其衰也,三學互諍」。這裡用到衰字了,興是第一,季是第二,衰是第三,到第三衰了。為什麼衰了?三學互諍,開始互相批評,我怎麼好,你不如我。現前的社會就是這個樣子,佛門每一個宗派都不服別人,自讚毀他。你就是修得再好,戒律再嚴,只要自讚,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你就是毀謗三寶。為什麼?因為教全是佛說的,戒定慧三學都是佛傳的,你怎麼能毀謗?老師教我這個法門,教他那個法門,我只承認我的,不承認他的,那就是老師教錯了。只有教我的是對的,教他們的法門是錯的,這就叫毀謗。其實這是自己沒有真正學到,自己如果真學到了,一定讚歎別人,每個法門都好,就像古德所說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互相批評,互相高下,互相爭論,那就完了。鼎立是可以的,但是鼎立不能夠藐視別人,一定要知道是一體,只是各人根性不相同。佛法到三學互諍就衰了,因為社會大眾看到你們互相批評、互相爭論,對你們這個宗教就不相信,不再恭敬你了,也不再讚歎你了,也不肯跟你學習了,人都散掉了。只要互相爭論,肯定就衰了,那就一代不如一代。

  「其極也」,達到極處,「三學內訌」。極就是走到極端,三學內訌就是內部鬥爭,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哪個能。一個寺廟裡頭,一家人不但不互相往來,各立門戶,自讚毀他,我的好,你的不好,而且互相爭信徒、爭供養,這就敗了。所以河南南陽來佛寺有人成就,它有一句話要記住,「六和道場,百忍家風」。這裡面修什麼?修六和敬、修忍辱波羅蜜。忍是什麼?不說話,處事待人接物生活、工作,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為什麼?統統是自性變現的,自心現量,是一體,哪有不好。眼有眼的好處,它能看,耳有耳的好處,它能聽,頭有頭的好處,腳有腳的好處,少一樣也不行,少一樣你就有缺陷,你就不完整了。所以樣樣都好,樣樣都第一,沒有第二。

  古今中外會集的經有很多種,這些可以在大藏經裡查到,像《四十二章經》、《法句經》等等,統統是會集的。在《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本書後面有一篇「幻住問答」,好好去讀一讀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關於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在《無量壽經》現存的五種原譯本當中,有不同的說法,有二種譯本講四十八願,二種譯本講二十四願,還有一種譯本講三十六願,彼此相差很大。所以古德判定,《無量壽經》是佛陀在世的時候多次宣講,不是一次說的。

  清朝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在中國塵封千年之久,很少有人持誦弘揚,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善本,這就有會集的必要。自古以來,宋朝王龍舒居士,清朝魏默深居士,都曾經做過《無量壽經》會集本,但是都有瑕疵。蓮池大師和印光大師對會集本都有讚歎,也有批評,他們批評的是會集本裡頭有瑕疵,而不是說不能會集。民國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古今《無量壽經》會集本裡面第一本,為什麼?因為它字字句句都是經典的原文,沒有改動。他小心謹慎,用十年的時間,校對了十次,每個字都有出處,每一句都在原本之內,你找不到它的瑕疵。梅光羲居士為夏蓮公的會集本寫了一篇很長的序文,極力讚歎,認為這是《無量壽經》的善本。慈舟法師為這個會集本的初稿做過科判,並且分別在濟南、北京宣講過。

  這個會集本傳到台灣,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講過一遍,他自己在本子上做了眉註,用這個眉註宣講。後來他把這個眉註本交給我,我理解他是希望我弘揚這個本子。後來夏蓮居老居士的入室弟子、梅光羲老居士的外甥,黃念祖老居士,遵師命為會集本做了註解。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註疏,總共一百九十三種,來集解這部經。所以這個集解,我叫它做集註,是集《無量壽經》註解之大成,非常高明,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年來反對會集本的聲音還非常大,沒有人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唯有一位宏琳法師,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寫了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把會集本這樁事情來龍去脈考證得非常清楚,讓讀者有正確的認識,不至於人云亦云,非常難得。

  去年一月,在河南省南陽的鄉下來佛寺,有一位一百一十二歲的海賢老和尚,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修行得很好。他身體非常健康,有人送給他一本《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他聽到這個書名就非常高興,好像得到盼望已久的寶貝似的。他告訴弟子們,我穿上這袈裟,拿著這本書,你們替我照張相。這是他一生當中唯一一次主動要求照相,拿著這本書照相之後的第三天,老和尚就自在往生了。老和尚一生當中見過阿彌陀佛很多次,他曾經多次請求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極樂世界,但是佛要他繼續住在世間表法,直到他拿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拍照之後,他才往生。可見他一生住世一百一十二年,最重要的表法之一,就是為了證明這本書。海賢老和尚為我們作證轉,證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正確的,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是正確的,也證明我們這麼多年來依照會集本修行是正確的。阿彌陀佛要海賢老和尚住世表法,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這個法,就是等於阿彌陀佛為我們做證明一樣,這讓我們信心倍增,絲毫沒有任何懷疑了。

  古德接著說,「至內訌,一切人皆為破法之人,一切法皆為賊人之法」。內訌到極處,一切人皆為破法之人,他不是來學法,他是來破法的,現在就是這樣的情形,都是破法之人。一切法皆是賊人之法,一切法變成害人之法,變成攻擊人、毀謗人的材料,法沒人修了。我拿著這個法批評你,你拿著這個法批評他,他拿著這個法批評我,自己不學,光拿著這個法批評別人,這個法就滅了。有人問過我,中華傳統文化古聖先賢傳了幾千年,他們的東西還有糟粕嗎?我答覆說,有。他很驚訝的說,怎麼會有?我說看不懂的就是糟粕。很多批評傳統文化的人,自己看不懂,就說是糟粕,自己不識貨,把黃金當成黃銅,糟蹋掉了。黃金沒有變成黃銅,只是你自己把它看成黃銅,這叫不識貨,你冤枉古人,冤枉聖賢,冤枉老祖宗,老祖宗無可奈何。老祖宗有好的德行,不會跟你爭,你怎麼樣侮辱他,他都能忍受,最後造業你得要承受因果責任,這是他沒辦法幫助你。

  所以法遭人批判,遭人毀謗,遭人踐踏,佛菩薩看到流眼淚,韋馱菩薩在傷心,這個時候怎麼辦?「斯時也,非溯其源,曷救正哉」。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要回過頭來,把一切法的源頭找出來,真正知道一切法皆是一個源頭,你就不敢再說了,除了這個辦法之外沒有法子救。源頭是什麼?戒律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禪是釋迦牟尼佛傳的,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大家都承認這是一個源頭,一個源頭就是釋迦牟尼佛,我們是一家人,問題才能解決。所以,非溯其源,自心現量,這個宇宙是我們自性變現起來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六祖大師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要追根究柢,把源頭找出來,你才能糾正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要救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亂成一團,怎麼救?為什麼湯恩比博士說,大乘佛法能救、中國傳統文化能救?中國傳統文化肯定了《弟子規》上所說的,「凡是人,皆須愛」,這就是把源頭找到了。中國人的源頭就是人性本善,落實在五倫。中國人做人的規矩就是五常,在五常當中仁者愛人;義者循理,要講道理;禮是規矩,是對人的恭敬;智是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最後一個信,是講信用,決定不能騙人。這五常就是佛家的五戒,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五常跟五戒完全相符。這是什麼?這就是根源。人人都能遵守這種教育,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個世界馬上就恢復正常。今天我們走到這個地步,源頭找出來之後,我們自己要真幹,別人不幹我幹,慢慢去影響別人。

  世界族群宗教本來是一家,可不可以毀謗?不可以,毀謗就錯了,決定不能毀謗。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宗教?我對國外其他宗教人士這麼說,如果是有神,有一個真神,真神在不同的地區,對不同根性的眾生,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都是正確的,都是救度眾生的,他們都能接受。十幾年前我訪問日本時,拜見當時日本的大德中村康隆法師,那個時候他已經一百歲了,他對我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始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我們談話結束之後,我告辭,他的大徒弟橋本送我到門口,告訴我說,我們師父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不知道為什麼今天會對你這麼說。中村老和尚說的話非常有道理,你看《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基督身得度,就現基督身,現耶穌身;應以阿訇身得度,他就現阿訇身,阿訇是伊斯蘭教的傳教師。你歡喜什麼教,歡喜哪個人,跟哪個人學,他就現那個相給你看,源頭就是觀世音菩薩,都是一個源頭。

  現在的地球由於科技的發達,交通方便,資訊發達,地球變成一體了。如果我們不認識一源,就會有競爭,就會有鬥爭,就會有戰爭,就會有毀滅。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是一體,我們的心胸就擴大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能夠接納不同的說法。也就是諸佛如來、一切神聖,他們有圓滿的智慧,他們對於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用不同的方法來教導,讓社會得到安定和諧,人民過得幸福美滿。不會挑起競爭、鬥爭、戰爭,這些是非、不仁道的事情,嚴重的罪過。所以佛門大德教導我們,要互相讚歎。

  「當其世,唯孤臣孽子,力揭三學一源,萬法同體,萬法一如,自他不二以救之耳」。你今天搞這個東西,人家說你呆,說你傻,你怎麼去做古人?現在人就是要爭,就是要拼,就是要打,用拼、用打的方式,最後是世界毀滅。我們就是要恢復到你爭我不爭,你爭我讓你,不跟人爭名爭利。我們自己能刻苦,能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地方躲避風雨,就很滿足了。把仁義道德做出來,這是聖人。這樣做法才正確。我們有力量,無條件的奉獻,全心全力為大家,做個好榜樣,去感動別人,這樣才行。所以說力揭三學一源,我們不分宗派,包括宗教都不分,宗教也是一源。佛法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宗教從心想生,心是一源,不管哪個教,心都是一個,都是從這個源頭生出來。所以源頭找出來了,緣分找出來了,萬法同體,體找出來了。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都是自性生的,自性是體,能生所生,既然我們都是一個體,同一個體,那就是一家人。萬法一如,自他不二,就能拯救社會。世界族群宗教本來是一家,我們承認了,你分,我不分。所以先做出互相尊重,你不尊重我,我尊重你,你不關懷我,我關懷你,你不照顧我,我照顧你,你不跟我合作,我跟你合作,慢慢去感化他。

  在今天這個世界,祖師大德說的這些話,湯恩比博士也說了這些話,雖然說的話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湯恩比博士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世界上著名的歷史哲學家,他是英國人,他認為,在今天核子武器這個時代,這是非常時期,人類面臨自我毀滅的命運,如何才能避免毀滅?那就是世界應該要統合。統是統一,不是政治上的統一,政治上的統一不容易,他主張的是文化統一,文化統一裡面最重要的是宗教統一,這個世界才會出現永久的和平。十幾年來我們做宗教統一的工作,提倡世界宗教是一家。宗教的核心就是仁慈博愛,沒有一個宗教不講愛。佛家講慈悲,為什麼不說愛?因為怕人誤會,愛裡面有情,那就壞了,慈悲是愛,裡面是智慧,不是感情,換句話說,立足於智慧的愛叫做慈悲。這是宗教的核心,宗教的總價值觀,神聖的代號就是愛,這句話是湯恩比說的。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如何能把神聖的愛、佛菩薩的慈悲,落實在我們的身上。我們是佛菩薩、是神聖的代表,把它做出來給社會大眾看,教化眾生,身教比言教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世界族群宗教本來是一家,以救之耳,來挽救這個局面。

  我有一次訪問日本,日本基督教有一位牧師,石井牧師,在日本很有名,也很有地位。這個牧師是大學教授,非常開明,他來訪問我,訪問內容在電視台播出,五十分鐘。他問了我許多問題,我都給他解答,他聽了也很滿意。最後他說,好像沒有問題能把你問倒,我說不敢當。他說我還有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向您請教,我說什麼問題?他說我們信基督教的人心量都比較小,排斥別的宗教,不能包容,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我說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法就在你們《聖經》裡頭。他說《聖經》哪一段?我說《聖經》有沒有講過神愛世人?有;上帝愛世人?有。我說那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他沒有聽懂。我再告訴他,我說上帝愛我,不愛你。他很驚訝,問我為什麼上帝愛你,不愛我?我說我是世人,上帝愛世人,我也愛上帝,我也愛世人,所以上帝愛我;你不一樣,你愛上帝,不愛世人,所以上帝不愛你。我是在提醒他,他感到很驚訝。然後我告訴他,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這是抽象的,怎麼才能落實?完全要靠你們這些神職人員、你們的信徒,把上帝的愛表現出來,代表上帝、代表神去愛地球上所有一切人,這就對了。只有依教奉行,你才是真正的神的兒女,眾神尊敬。今天你只知道尊敬神,不懂得神的意思,神愛世人,你們卻不愛世人,你們跟世人對立,神心裡頭多難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說佛陀的慈悲也是一樣,佛家大慈大悲,如果沒有這些佛門弟子去做,把它落實,大慈大悲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以後我們變成好朋友,我到日本打電話給他,他就來了。

  所以從愛這個核心,可以把世界宗教團結在一起,都是一個真誠的愛。這個愛沒有私心、沒有分別、沒有彼此,不分佛教、基督教,都是一個神聖的愛。這個愛就是真神,這個愛就是本性,這個愛就是自性。大家從這個愛心出發,互相學習,我們就可以團結了。看看世界宗教是一家,佛法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裡面的一是任一,任何一個,不是獨一。從佛教說,所有的宗教裡面的聖人、創教者,全是佛陀的化身;如果從基督教來說,佛菩薩也是真神的化身,也是上帝的化身。如此問題就擺平了,就不必再分,原來都是一家人,在我這裡稱佛陀,在你那邊稱上帝,是一個人,不是二個人。

  「世尊之律之禪之教,總是教人看破諸法實相,放下情執妄想,同歸涅槃」。世尊的律、禪、教,都是教人看破諸法實相,放下情執妄想,同歸涅槃。釋迦牟尼佛不管所說的是什麼,最後歸宿都是一個。你看起源是一個,到最後歸宿也是一個,這就是成佛之道。「律以斷惡修善為宗」,這個宗就是主要的教學,教學的宗旨就是以戒為師,斷惡修善。「禪以徹悟心源,明心見性,深契方便,而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得的是禪,你要是還有一法可得,那就不是禪。禪教人明心見性,這個契上上根人的機。佛知道你是哪一種根性,用哪一種方法教你,所以遇到佛的人個個得度。佛是個好大夫,診斷決定沒有錯誤,他給你開出的藥方對症下藥。「教以徹法根源、明了諸法實相、究竟放下為宗」。諸法實相就是宇宙萬有的真相,你真的把真相都完全搞清楚、搞明白了,這些現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教到最後,勸你看破放下,看明白了,看清楚了,宇宙之間什麼都沒有,現象是幻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莊嚴土。所以要知道這些幻相從哪裡來。六道輪迴從執著來的,堅固的執著,堅固到極處就是無間地獄。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極樂世界也是自己造的。真正覺悟就能萬緣放下,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到極樂世界之後親近阿彌陀佛,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很快就成就了,不難!

  「教觀並明」,教是教理,觀是禪觀,不要互相排斥。教批評禪,禪批評教,這就錯了,大家是一不是二。「性相互融」,性以禪宗為代表,相以教下為代表,它也是一不是二,所以要互相圓融。「權實不二,性修交徹,即教即禪即律,本來一源。」這就對了,就是律,就是禪,就是教,本來一源,這個不能不知道,要牢牢的記住。海賢法師受阿彌陀佛的囑咐,叫他表法。他表什麼法?就是勸告我們要回歸一源,不要再有爭論,不要再有批評,老實修行,無論修哪個法門都好,要肯定門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大家就不會競爭了。這就意味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任何一門都是第一,二門就第二,三門就第三,四門就第四,門愈多就愈往下走,下降了,第一就是一門。所以我勸導淨宗同學,我們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我們依靠一部註解,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一生不改變,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今天的問題在哪裡?今天的問題全是前面所說的,內訌,內部鬥爭。你看一個家,父子鬥爭,夫妻鬥爭,夫妻吵架不就是鬥爭嗎?兄弟鬥爭,統統都是從根上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是什麼原因?因為沒有教育,沒有人教他,他看到社會的亂象,就以為是正常的,統統學壞了。電視、網路都在教這些東西。今天社會誰不教競爭?誰不教拼?誰不教打?誰不教鬥?都是教這些,如此社會怎麼會不亂!這個三學興衰是講絕了,雖然是講佛法裡面有門戶之見,但是它可以用在家庭,可以用在團體、用在寺院,用在所有人們聚會的地方。

  去年年初,方丈和尚到香港訪問我。我跟他說,你來訪問,這是佛菩薩安排的。為什麼?因為對於佛法能不能再住世,我的信心動搖了。怎麼動搖?因為看到佛法的根毀掉了,誰肯修戒定慧?就在這個時候,清公和尚出現了,他代表真幹。我們認識四十多年了,往年李老師在台中辦內典研究班,老師只辦那麼一屆,四年,招收了八個學生,清公和尚是當年其中之一。這八個學生都是大學畢業,參加過慈光講座,是從慈光講座裡面選拔出來的八個人。他們在這個研究班裡面接受四年的教學,老師目的是希望他們將來能夠弘法利生。研究班有六個老師,李老師自己是一個,其餘五個老師都是他的學生,我也是其中之一,教《金剛經》。沒想到八個學生裡頭,有一個人發心專攻戒律。他學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走一條路,沒有拐彎,他成就了。這個成就是有方向、有目標,一條路,一直走下去的,堅持不懈。這就應了古人的一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搞多,不能搞雜,雜修出不了人才,為什麼?因為他沒有真正東西,一門深入才有真東西。所以要做專家,不要做通家,通家是門門都通。這個意思是說,先做專家,後做通家,專了之後自然就通了。三十年是相當長的時間,專搞一樣東西,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一門東西搞十年,我常說的,小有名氣了,二十年就有大成就了,何況三十年、四十年。我聽到這個信息非常歡喜,這是佛菩薩安排,佛法不會中斷,有人在續佛慧命。

  三學是學佛的戒定慧,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開慧,三學決定是按照這個順序。無論在家、出家,真正想學佛,拜了老師之後,五年學戒。第一個五年,把戒的根本紮下去,要把這個東西落實,養成習慣,沒有這個根基不行。一切人修行成佛都是走這個路子,沒有例外。所以戒為無上菩提本,佛法非常重視。佛最後入涅槃,在臨終之前講《涅槃經》,特別提出戒律的重要。戒律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沒有戒律,佛就沒有了;沒有禮,儒就沒有了;沒有因果,道就沒有了,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中國文化就是儒釋道三家組成的。六和裡面,第一個,見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識;第二個就是戒定慧,戒和同修;然後身才能同住,口才能無諍,意才能同悅,和睦的僧團,法喜充滿,利和同均。上智和下愚之人沒有學過戒律,但他們能夠一心念佛,那就真正圓滿具足了戒定慧,所以他們行。

  今天我們遇到佛法繼絕存亡的臨界點,我們要不要盡一分力量,幫一點忙,把佛法留住,不要讓它滅亡。那要怎麼做?那就得要講求戒定慧,才能救正法。如果自己求往生,不要這個沒關係,一句佛號就行了,圓滿具足戒定慧。但是如果要想正法住世,這樣不行,一般人他不懂淨土法門,不會接受,不會相信。如果從戒定慧修,他會相信,這樣能令正法久住。持戒的功德是清涼,身心自在,所去除的障礙是惡業。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這是持戒。在修行上講,能得解脫。解脫就是自在,持戒的人才真正得自在。現代的人把放肆當作自在,經教統統解錯了。這個解脫,解什麼?脫什麼?解除生死煩惱,脫離六道輪迴,有這個功德。所以持戒是除惡業的,不能持戒,過去無量劫來跟這一生所造的惡業你怎麼能除得掉?今天佛法要恢復起來,正法要能久住,從哪裡做起?從戒律做起。你講經講得再好,但是沒有學過戒律,這意思是什麼?你沒有根,像一棵樹沒根一樣,那怎麼行?所以決定不能夠輕慢戒律,不能小看戒律,不認真學戒律就不會成就。

  佛在《華嚴經》上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應當具足持淨戒」。世出世間一切善根都從戒律生的,戒沒有了,佛就沒有了。沒有戒是假佛,終歸會滅亡;沒有禮是假儒,今天的禮也沒有了,到哪裡去找一個講禮的老師。李老師我請他講《禮記》,請了多少次?七次,他不肯講。他告訴我,我講那是白講,誰照做?原來是這麼個原因。確確實實,他講《禮記》講了三篇,有沒有人落實?真的沒人落實。這個東西在佛經裡面叫做行經,佛經有四類:教、理、行、果,是教理行果裡頭的行,戒跟禮都是屬於行經,是要真正去做到的,不行講了白講。李老師自己編了個小冊子,《常禮舉要》,那是他教我們,這是普通現前在這個社會上懂得一點禮節。目的是什麼?讓人家不討厭你,你懂得禮才懂得尊重別人,你在任何場合人家歡喜你,不至於討厭你,這只是禮的皮毛而已。

  我這一生遇到的老師都很難得,我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你在心浮氣躁、心不專注的時候,他決定不告訴你。你坐在他旁邊,在他面前,他看得很清楚,看到你真正把浮躁的心情放下了,他才跟你說話,才真正教你。如果你還有一點浮躁的習氣,他就是跟你說話他也不教你東西。他的話很少,他的修行方法是持咒,他持咒的功夫就彷彿我們所說的鄉下阿公阿婆一樣。他用金剛持,口動,沒有聲音,無論在什麼時候,坐著、站著、走著,他的口都在動,換句話說,他持咒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他的心多定、多清淨。我是看到了榜樣,看到這個人,受他的感動很深。我跟他三年,一直到他圓寂,我學佛的根柢是跟他,在他老人家會下奠定的。

  那個時候我不相信戒律,我入佛門是從哲學入門,不是信仰宗教。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他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上的是佛經哲學這門課,我從這個地方進門的。從哲學進門,與戒律不相干。而且那個時候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戒律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規範,印度跟中國不一樣,時間相差三千年,我學佛主要是吸收經典裡面的智慧、學問,我能去做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人嗎?哪有這個道理!我這個觀念是錯誤的,還以為自己很有道理。章嘉大師很有善巧方便,他知道要跟我辯論這個問題不容易,我會離開他,不跟他學了。所以他不跟我辯論,而是以慈悲攝受,真正是善巧到了極處。我們是每個星期見一次面,他給我一個小時到二個小時。每一次上課完畢,我離開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定會送我到門口,然後他會跟我講一句話,「戒律很重要」。輕輕的一句,就五個字,說得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說。我也是當作耳邊風,有沒有聽進去?沒聽進去。但是這句話聽了幾十遍,將近一百遍,一個星期聽一次,不知不覺的印象就很深。三年之後老人圓寂了,火化,佛教會特別給他做了一個火化爐,甘珠活佛給他點火,誦經、念咒。我那個時候還在家,還有工作,他們在火化爐旁邊搭了個帳篷,住了七天。我跟他們非常熟悉,我請了三天假,在帳篷住三天。

  那三天我很認真的反省,我這三年章嘉大師教了我些什麼?這個念頭一動的時候,頭一個概念就是戒律很重要。他為什麼講這句話講了這麼多次,我就很認真想這句話,想了二個星期,有了答案。佛法是出世間法,不是世間法,就世間法而言,戒律相當於儒家的禮,禮有興革的,也就是說有修訂的,夏商周三代的禮都不一樣,都有修訂,但是佛教是出世法,不能修訂,修訂就出不了世間,它是超越輪迴的方法,你怎麼能改?我想通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才認真去看戒律,去找重要的戒律書籍來看。所以我感謝章嘉大師,如果不是章嘉大師圓寂,我回不了頭,我這一生在佛學裡頭是搞佛學常識,是知識,不是智慧。他這一圓寂,我著急了,老師失掉了,所以認真去想老師過去這三年教給我這些東西,這是提醒我,真正不容易。

  將來佛教的三學要復興,要有很深的根,很好的基礎。戒律不復興,佛教就沒有根,決定復興不起來。好在現在還有這麼個根存在,這個根非常寶貴。我覺得這是祖宗之德、三寶加持,將來佛法要興就從這個根上興起來。真正發心要把佛教興旺起來,這個使命擔到自己肩膀上,你就得先去學戒律。首先把戒律恢復,然後其他各宗才能慢慢再興旺起來。無論是出家在家學佛,都要從戒律學起。中國古時候至少是五年學戒,恢復古代這個做法,最理想的就是五年學戒,根深蒂固。不從這裡入手,沒路可走。所以現在我們迫切需要的是戒律學院,佛法要興要從戒律學院起步,無論在家、出家,都要正式受過戒律訓練,才能真正取得比丘、居士的身分,這樣才行。

  去年清公和尚訪問香港的時候,我問他,你那邊有多少法師能夠講戒律?他說有六個,這太好了!現在聽說這裡要辦律學院,這是佛門非常重要的大事。希望將來培養出來的能夠教戒律這些法師,至少要有六十個人。一個戒律學院有十個老師就好了,那就能夠在世界上辦六個戒律學院。能有六十個好老師,佛法就真正可以興旺起來,我們樂觀其成。希望諸位法師好好追隨清公和尚,認真學習戒律,持戒念佛,將來能夠弘揚律學,振興佛法,就像《楞嚴經》上所說的,「嚴淨毘尼,弘範三界」,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的想法、看法,要為整個佛教,不要為自己,心量一定要拓開,量大福才大,一定要為全世界佛教培養人才。

  前年和去年我二次應拉賈帕克薩總統,斯里蘭卡的總統邀請,到斯里蘭卡去訪問。看到斯里蘭卡一直到今天仍然遵守佛的制度,全民接受佛陀教育,認真落實三皈五戒,法師個個都能講經,非常難得稀有。看了之後,我們對佛教的未來有了信心。他們非常重視教育,而且重視胎教。小孩早晚對父母磕頭,行接足禮;到了學校,學生對老師磕頭,行接足禮。孝親尊師是教育的大根大本,只要有這二種,沒有教不好的,沒有教不成功的。我們親身去參觀之後,知道佛教有前途,世界有前途,只要佛教教育在世間,這個世界就不可能毀滅。這個國家雖然不大,面積只有台灣的二倍,但是它確實是佛教文化的大國,堪稱世界之冠。總統接受了我的建議,要建一所國際佛教大學,為全世界佛教培養弘護人才。我參加他們的破土典禮儀式,非常隆重,預計二0一六年可以完工。我建議這個國際佛教大學的學生都必須先學戒五年,所以先辦戒律學院,戒律學院五年畢業了才能夠分到其他的學科。這個戒律學院我希望推薦清公和尚擔任院長。將來像大乘天台、賢首、唯識、三論,小乘裡面的成實宗、俱舍,都可以在這個地方興旺起來。我還建議要辦一所宗教大學,團結全世界的宗教,希望全世界宗教真正變成一家人。宗教回歸教育,互相學習,宗教之間的衝突矛盾就能永遠化解,對社會安定和平做出重大的貢獻,這個非常有意義。這一所宗教大學總統也非常樂意在斯里蘭卡創立。

  早年我親近方東美老師,方老師曾經多次跟我說,如果佛教要復興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他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叢林制度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叢林裡面開很多科目,所以首座和尚有很多位。首座就是教授,分座講經,這個分座就是分科,這個教室講《華嚴經》,那個教室講《法華經》,那邊的教室講法相唯識,那個教室講《楞嚴》,學校就是大學,每一個經教都有專門教室,都有專門的教授來負責講解教導,外面學生來專修,所以叢林就是佛教大學。叢林方丈住持就是校長,下面有三個綱領執事,就是三個部門,第一個是首座,首座是教務長,主管教育;第二個是維那,維那是梵語,維那是管訓導的,相當於學校的訓導長;第三個是監院,監院是總務長。所以叢林這三個名稱不一樣,跟現在學校裡的執事職務完全相同。所以叢林是學校,有組織,有規模,首座和尚下面分科、分組,正式成為一個大學。僧人基礎教學是在各自的道場完成,進入叢林那就是上大學。

  現在我們要想拯救世道人心,宗教教育是非常迫切需要。現在人心沒有歸依、沒有依靠、沒有歸宿,每天胡思亂想,造成整個社會的不安,這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佛教回歸教育,弘法利生,才能解決現在的種種問題。中國佛教如果慢慢興旺起來,肯定要辦佛教大學。我如果有這個緣分,我會推薦清公和尚做佛教大學律學院的院長;我還會建議,不是律學院畢業的就不能夠學教參禪。每一個宗都成立一個學院,但是這個學院的學生必須律學院畢業才行,因為它是基礎。無論出家、在家,在家要想講經、要想弘法,也要律學院畢業。這樣佛教就上軌道了,就會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學佛的人真有道德、真有學問。古時候出家人受到帝王的尊重,文武百官的景仰,為什麼?他們真正有學、真正有德。我們今天要振興佛教,振興三學,也必須循著古代大德的這個路線,才能真正產生效果。

  承蒙清公和尚慈悲,答應今年九月在澳洲淨宗學院開辦戒律研習班,所講授的課程包括《南山律在家備覽》、《沙彌律儀》、梵網菩薩戒、比丘比丘尼戒,非常完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樁大事,世界各地淨宗學員也都爭取前往參加,共同學習戒法,弘護戒法。這對振興佛教會起一個重要的拋磚引玉的作用,我也會前往隨喜這個課程,希望我們大家共同學習,共同落實,每個人盡己全力,為佛教的三學復興,正法久住,努力奮鬥。謝謝清公和尚,各位同學,各位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