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對深圳淨宗同修的開示  (共一集)  2010/4/1  中國深圳  檔名:21-59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大德,諸位同修。我回到深圳看到這邊莊嚴的道場,也看到大家這些活動,感到非常的欣慰。上一次我離開此地的時候,好像是碰到一場大雨,這個地方有土石流,房子也受到一點點損失。現在修復之後,比過去更好、更殊勝,實在這個地方是很好的一個修學道場。我在這一年多因為患了牙周病,嚴重的牙周病,這是我們過去不懂得保護牙齒,沒有想到會這麼嚴重。醫生替我檢查告訴我,他說「你這個病應當十年前就要治,你能夠拖十年,你還能講經這很不可思議。」我說「嚴重到什麼程度?」我們自己不覺察,嘴張開,牙齦跟牙齒當中有一條像黑線一樣,那就叫牙周病。他用一根針挑了一點點,我們覺得髒東西挑一點點,在針尖上挑一點,他把它放在顯微鏡下面,顯微鏡就用電視把那個畫面放出來,讓我們一看,那就想到佛說的,「佛觀一滴水,八萬四千蟲」,一點都沒錯。那麼一點點東西放大之後,整個畫面都是細菌,細菌還會動,都是在那邊活動,我們這才感到非常驚訝。

  我就問他你放大多少倍?這三千六百倍,我們才能夠看到,像小蛆、小蟲一樣,密密麻麻的,才知道這個嚴重性。這牙根被這細菌吃掉,這牙齒就不能用,就要把它拔掉。拔掉現在就種牙,再種一個牙齒。我檢查之後,現在的醫術很高明,如果牙根還沒有被破壞的,他可以把牙齒拔出來清洗乾淨,再裝上去,利用這種技術。總而言之,任何的化學做的牙齒都不如自己的牙齒好。我的牙齒檢查之後,有兩顆不能用,所以我就種了兩顆,種的這個牙很好用,跟真牙齒沒有兩樣,用了八個月的時間。我問他們說,「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他說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給我做的工程很細,一個星期做兩次手術,這個樣子對身體健康沒有妨礙,所以沒有疼痛、沒有發炎,也沒有腫脹這個狀況,做得我們很滿意。這是說中國人講的「慢工出細活」,所以時間比較長一點。他說另外一個原因,是台灣信徒要求醫生不要給法師治得太快,希望留我在台灣講經。因為治牙齒過程當中,講經沒有中斷,還是天天講經,所以這麼兩個原因。這牙齒總算是做好了,做好了這是國外的機緣也成熟了。

  這總有十幾年來,從第一次我回國,在北京訪問趙樸老,樸老跟我是同鄉,我們第一次見面就談了四個半小時,談得非常愉快、非常高興。很多朋友告訴我,樸老通常跟人見面,時間都不超過半個小時,他跟你能談四個半小時太稀有。這是我們非常有緣分,老人見面就告訴我,落葉歸根,年歲大了,那個時候十年前七十多歲。我也非常想回來,可是緣不具足,這個不具足,我們一生總是感恩,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現在在國際上,特別是在宗教界,我訪問的宗教很多,交的朋友很廣,大家在一起聚會談話的時候,在過去從來沒有談過災難的問題,都是研究教義,尋求合作,求同存異。這一次我在澳洲訪問幾個大的宗教,大家見面都把災難這個問題提出來。社會的動亂,災難頻繁,一次比一次嚴重,科學家也不斷在報導。他們問我,佛教對這個問題怎麼個看法?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來應對?我說佛門裡面有,佛給我們說了一個原則,兩句話「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兩句話參透,我們的問題就解決。對個人來講,現在確確實實這個社會是個很不健康的社會,我們的飲食不健康,這大家都知道的。肉食那更糟糕,連素食蔬菜、稻米,都有嚴重的農藥、化肥,破壞了它的基因。我們天天吃這個,喝的這些水這都有毒素,《無量壽經》上講的「飲苦食毒」,用在我們現代這個社會,佛講得一點沒錯。

  怎樣能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不受感染?那你就懂得相由心生,你的心好就不會感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這道理很深很深,那要講到最高的科學、最高的哲學,現在世間科學家、哲學家還沒有達到這個層次,佛經上統統都有。佛告訴我們,宇宙的產生跟我們身命的起源,是同一個時期,完全同步,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沒有先後,同時生起的。一切物質裡面都有精神現象,為什麼?它是自性變現的。自性是體,是能變、能生、能現,所有一切現象是所生、所現、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究竟圓滿的哲學。我學佛很多同學們聽了光碟都知道,我曾經做過很多次的報告。我最初是學哲學,跟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就很好奇,我說「佛教是宗教、是迷信,怎麼會有哲學?」他說「你不懂。」那個時候我二十六歲,他說「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在這個時候,才把過去錯誤的認知轉變過來,認真來學習。老師告訴我,「佛法在經典,已經不在寺院,為什麼?現在寺院他不學這些東西,你真正要學習,你要從經典入門。」這個路指得非常好,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如果他要不說這個話,我們看到寺院法師們大家都不學,我們就會懷疑,我們就會:老師說的話有問題。他說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就知道。他說「從前佛門裡面一些高僧大德那真的是有學問,真有水平,可惜近代他們不學,近代寺院變成了宗教。」

  所以我們學了這麼多年,我從方老師開始介紹給我到今年五十九年,明年就六十年,我講經教學五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薰習,我教學沒有中斷。我出家是章嘉大師勸導我的,他要我出家,我很聽話,尊師重道,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老師又教給我,學釋迦牟尼佛,所以我最初接觸佛教讀的書,是讀《釋迦方志》、《釋迦譜》,《大藏經》裡頭有這兩樣東西,分量不多。那個時候沒有單行本流通,我們手抄,這抄經。老師告訴我,學佛你得要認識釋迦牟尼佛,如果你對他不認識,就很容易走進誤區,很容易走到岔路,一定要把老師認識清楚。讀了之後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變成宗教,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本師受了委屈,受了冤枉。他是什麼身分?他是老師的身分,職業老師。你看他十九歲這是離開家庭,他是王子出身,離開他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參學,去做苦行僧,三十歲開悟,學了十二年。他是非常好學的人,非常聰明,悟性很高。開悟之後就從事於教學有教無類,他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也不分國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像中國孔子一樣。但是孔子教學還收一點學費,釋迦牟尼佛不收學費,所以他是個義務的老師。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評斷他,他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義務工作者,一生沒有向人家要一分錢。

  生活很簡單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建立道場。諸位要想想,他要建個道場太容易,他家裡是皇族。而且當時他老人家在世,你看皈依,皈依就拜老師,拜他做老師的,印度有十六個大國王,其他的不算,他要一個道場不是太容易了嗎?為什麼不要?我們就想到現在,你看有道場就有人來要爭,製造鬥諍堅固。所以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做了一個模範,一生不建道場。他的學生這個團體不算少數,我們在經典上看到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常隨的,跟著他的。臨時來的,我相信不止這個數字,我們估計他的僧團應該不少於三千人。這麼大個團體在野外露宿,日曬風吹雨打他都能受得了,那是什麼?告訴我們金剛不壞身。為什麼能夠?就是剛才講的相由心生,他們的心地善良。像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邊的人「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上善!所以相貌莊嚴,身體健康沒有疾病。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如果能修上善,最近這個將近十年我們所極力提倡,努力在學習的扎根。在家同修紮三個根,儒的《弟子規》、道的《感應篇》、佛的《十善業》,這三樣東西都不多,把這三個根紮穩,你就是上善之人。出家人還要紮一個根《沙彌律儀》,四個根,一個桌子四個腿四平八穩,然後無論你是學佛、學儒、學道,都有成就。學儒你能成聖成賢,學佛你能成佛成菩薩,學道你能成神成仙,統統能成就。

  你所以不能成就你沒有根,你基本的條件不具足。扎根教育是基本條件,一定要把這三個根紮穩。我們已經進佛門來了,已經皈依,已經受戒,甚至已經出家,過去疏忽不知道扎根,現在補習來得及,用兩年的時間,就能把這三個根,或者四個根都完成,得用兩年的時間。根紮穩之後遵從祖宗的教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各個都會成就。至於社會的動亂,災難的頻繁我們怎麼對付?佛教導我們「境隨心轉」,境就是環境,山河大地。山河大地為什麼有這些變異?佛在《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水災從哪裡來的?這水是果報,因是什麼?因是貪婪,貪心感應的就是水災。我們看看現代社會上誰不貪?世間人貪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出家修道的人貪佛法,貪心沒有改,換了對象,換了對象不行,佛是叫我們斷貪心,不是叫我們換對象的。所以《金剛經》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法是佛法,佛法應捨什麼?不能有貪心。帶著貪心來學法錯了,你還是免不了災難,所以水災是貪心感得的。火災,現在地球的溫度不斷在上升,那是什麼?瞋恚感應的,瞋恚是火。風災,你看看龍捲風、颶風,那是愚痴、懷疑感得的;地震是傲慢、不平感得。所以佛教我們兩句話,這兩句話是大道理,「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我們貪瞋痴慢疑統統斷掉,我們這個地球就是極樂世界,所有這些自然災害都不會發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有理論根據,這個理論根據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講過,你看《華嚴經》的「華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裡面講過。但是最簡單、最扼要的,是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這一份小的論文文字不多,我講過兩遍。第一次好像用了一百零八個小時,第二次用兩百多個小時,這都可以,理論依據全在裡面。說明我們的念頭為什麼跟自己整個身體有關係,跟你的健康、跟你的壽命有關係,我們的念頭跟整個宇宙、大自然的環境有關係。而且這個念頭,念頭才動這速度之快,絕對不是光的速度,電波的速度能相比的。電磁波跟光波一秒鐘三十萬公里,是這個速度;我們的念頭這個速度,叫心念這個速度,念才生立刻就遍法界虛空界,沒有法子想像的,這是感應。我們起心動念無論是善念、是惡念、是淨念、是染念,你不能說沒有人知道,人不知道,佛菩薩知道,天地鬼神知道。這些那就講到因果,所以因果教育要懂,道家講的因果多半在事上,理上講得少,佛法才把這道理講透、講明白。我們這一念當中就出現宇宙,出現我們自己,禪宗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你就找到!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明白這些道理,佛法確實能解決問題,能解決現前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說這個話最初的還是外國人,英國湯恩比博士,在這個世界上知名的一個學者,一九七0年代他說出來,「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他說了好多次,真正聽進去、相信的人好像不太多。我曾經兩次訪問過倫敦,我參觀倫敦的名校,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跟倫敦大學,這三個學校都有漢學系,專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我跟他們的學生交流,他們學生是博士班學生,跟他們的教授交流。我說湯恩比是你們英國人,他住在倫敦,他的話你們相信不相信?我這樣的問,他們的同學、教授看著我笑不說話,我又說那湯恩比有沒有說錯?他們也不說話,這就說明什麼?他們不承認也不否認,用這種態度。最後我就告訴他,我說湯恩比的話沒有說錯,我們把它解讀錯誤。這些人都是研究漢學的,漢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他們你看拿佛經寫博士論文,佛經哪一部經?《無量壽經》。我說《無量壽經》我們很熟,《無量壽經》九種版本,你用哪個版本?他用夏蓮居的會集本,跟我們學的是一個本子,拿來寫博士論文。還有用儒家的典籍,用王維,王維是唐朝的文學家,用他們來寫論文。我說你們可以能夠拿到博士學位,你們將來也可以做個名教授,漢學家的教授,我肯定你們一生不會像我這麼快樂,像我這麼自在,你們一生還依舊生活在煩惱跟痛苦的世界。他們大家都笑起來。

  我說為什麼?你們搞的是佛學、儒學、道學,我跟你們恰相反,我是學佛、學儒、學道。你看兩個字他們從左面念過來,佛學、道學;我們從這邊念過去,中國人從右念到左,我們是學佛、學道。我說就這一點不一樣,我們的受用就不相同。學佛要學得跟釋迦牟尼佛一樣,那就是學佛,他是我們的標本,是我們的榜樣;學儒你就得學跟孔子一樣、孟子一樣;學道你要學跟老莊一樣,那叫學道、學佛、學儒。你們今天搞的是道學、儒學、佛學,跟你們自己的思想言行不相干,把它當作世間一種學術來研究它,所以你得不到真實受用。我說湯恩比是行家不是普通人。那要從哪裡學起?我們今天提出來你不敢否認,你不敢承認,為什麼?講到儒,你一定想到四書五經十三經,能不能解決這現實社會問題?解決不了;講到佛你會想到《法華》、《華嚴》、《般若》,想到這些大經大論,這也解決不了問題。怎麼樣才能解決問題?我說你們心裡立刻的反應是儒釋道的花果,很美值得欣賞,這花果從哪來的?從根生的,像植物一樣它有根。湯恩比教我們的話,我們的解讀,要找儒釋道的根,根是什麼?儒的根就是《弟子規》,佛的根就是《十善業道》,道的根就是《感應篇》,這是根。這個根學了馬上管用,你真能把三個根紮好,身體本來有病,不需要治療,自然就恢復,為什麼?相由心生,你的心轉變,你的心跟性德相應。

  諸位要曉得,《弟子規》、《十善業》、《感應篇》,是性德的流露,性德現前你把你全身的細胞,那個變態的、有病的細胞統統恢復了正常,你病不就好了嗎?我們這個地方今天這裡水災,那個地方旱災、風災、地震這些,我們的心念正常,這災難全沒有了。對自己,身心健康;對大地,可以把大地變成極樂世界。你看《地藏經》上講地神,「堅牢地神」,堅牢怎麼會有災難?我們現在的念頭跟性德完全相違背,不仁不義、不忠不孝這個不得了。身體奇奇怪怪病出現,山河大地什麼樣災難都現前,大地不堅固,鬆散了,原因在此地。這要把道理講清楚,那就不是短時間的事情,總得用幾十個小時,甚至於二、三百個小時才能講清楚。我們真正能依教奉行,只要把三個根紮好,出家人一定要把《沙彌律儀》做好,我們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祖宗、對得起佛菩薩,真正得到傳統文化的真實利益。我們自己得到,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業順利、社會安穩、世界和平。從我自己做起,不要要求別人,你自己做好了會影響別人,我們一家做好了會影響鄰居,自自然然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佛法講自度度他,自利利他。

  根紮穩之後,如果學經教那就必須把文言文學會。文言文是我們老祖宗了不起的發明,真實智慧,全世界沒第二家,只有中國有。這個工具太好,它能夠突破時間,把真實智慧、真實的經驗傳遞下來,幫助我們後人開智慧。大概用兩年的時間就可以能把文言文學好,然後老祖宗留下來的典籍,你拿到鑰匙,你沒有障礙,你要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就成功!古人的東西好,為什麼?它的終極目標是明心見性,見性之後一通一切通了,全都通達,這是捷徑。所以不要貪多,貪多嚼不爛,貪多的時候你一無所獲,你一事無成。一門,無論是哪一門,一門通了一切都通,門門都通,利益無邊。所以希望我們同學要認真努力,好好的學習,傳統文化能救自己、能救家庭、能救社會、能救國家、能救全世界。今天時間到了,雖然我們時間不長,我這一點點學習的經驗供養諸位,也是報答諸位的恩德。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