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十二 (共一集) 2007/4/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82-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是我們四月份內部職工談話的一次聚會,今天我們講的題目是「如何進行精神扶貧、文化扶貧」。這個題目是這一次在北京開會,北京同學們提出來的,但是時間太短,只有一個小時,沒有能夠把這個題目講圓滿。今天我們在此地,我們有一小時五十分的時間,把它補出來,將來這個光碟送到北京去,跟同學們一同分享。
扶貧的工作在國內已經進行了很多年,我們也實際上參與了。譬如建希望小學,幫助貧困地區,他們的生活方面,居住環境方面,特別是在教育方面我們做得比較多。這個工作做了這麼多年,到底有多少效果?確實有不少人天天在研究,沒有達到扶貧的目標,變成貧窮地區依靠救濟生活,這就把目標扭曲了。所以,有不少人告訴我,我們現在要講精神、講文化,這對的。
貧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生活的缺乏,另外一種是精神生活的缺乏,這兩種哪一種重要?我們看看古今中外大賢大聖,幾乎物質生活都相當的貧乏。在中國,諸位所知道的孔子、孟子,都不是很富裕,尤其是孔子的學生顏回,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個門生,夫子常常讚歎他。但是他在所有同學裡面,物質生活是最貧乏的一個,簞食瓢飲,吃飯連個飯碗都沒有,用竹子編成一個小簍當作飯碗盛飯,喝水沒有杯子,用個瓢,葫蘆瓢。過這樣的生活,他有沒有痛苦?沒有,他非常快樂。由此可知,苦樂與物質生活不相干,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探索。
你再看印度的釋迦牟尼佛,他是王子出身,他放棄了王位,十九歲的時候放棄王位,捨棄了榮華富貴的生活,出去求學,在中國古時候講參學,出去求學。在當時印度是宗教之國,宗教發達,學術也發達,實際上來說,那個時候印度文化水平超過了中國,這就是印度的宗教跟學術他們重視禪定。通過禪定的學習,就能夠超越空間維次,這是現代科學家給我們做出證明,確實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空間維次。過去黃念祖告訴我,他是個學科學的,科學家證明至少有十一種不同空間維次。這是證明的,在理論上講,空間維次是無量無邊。
所以他們有四禪八定,佛家講的四禪八定,我們要知道,是古印度婆羅門教說的。婆羅門教的歷史,現在世界上人承認它有八千五百年,諸位要曉得,佛教才兩千五百年,它有八千五百年。我們跟印度教接觸也很多,印度教他們的學人告訴我們,他們的歷史有一萬多年,這是可以相信的。印度人不重視歷史,所以沒有詳盡的記載,無法考證,不像中國人歷史年代記載得很清楚。黃帝以前不太正確,黃帝以後用甲子記的,就很清楚。所以他們無論是宗教或是學術,對於六道的情形知道得太清楚了,真正所謂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上面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下面到阿鼻地獄。
釋迦牟尼佛年輕,王子出身,聰明絕頂,於是我們就能想像得到,他的緣一定非常殊勝。印度所有宗教的這些高人,學術界這些大師,他統統都接觸到。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十九歲他就去參學,到三十歲學了十二年,結果呢?結果他老人家說不究竟,這些宗教學術都不究竟。為什麼不究竟?三個問題不能解決。第一個問題,六道你看到了,你接觸到了,六道怎麼來的?沒人知道;為什麼會有六道?沒人知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也沒有人知道。所以佛說,這個不究竟。
世尊這種示現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看到他的這些經歷,你就要懂得,要有領悟,他都是在教我們的。這叫什麼?叫世間法。所以,世間法跟出世間法的界限在哪裡?你看他十二年的參學,世間法,這些問題不能解決。到恆河邊上找一棵大樹底下,他老人家在那裡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問題解決了,這三個疑問全解決了。世間法跟出世間法的界限就在此地。四禪八定沒有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叫世間法,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叫出世間法。這世出世間就太明顯了,我們終於搞清楚了,釋迦牟尼表演給我們看。世間東西你學也行,不學也行,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學了十二年,放下。
在中國也出現一尊佛,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也沒有去參過學,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他一天也沒學過。五祖傳法給他,給他講《金剛經》,諸位要知道,他不認識字,所以也不必用經本,只給他講解。我們很容易能理解,那就像聊天的方式,講這個經的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他怎麼悟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所以,放下就是!
佛門常講的二障,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妄想、分別是所知障,所以二障跟這裡講的三是一個意思,他放下了。放下之後,他的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示現的境界完全相同。佛並沒有說話,為什麼?佛覺悟的時候沒有對象;六祖覺悟的時候有對象,他的老師,坐在他對面。他這一悟,把他悟的境界說出來,《壇經》上有,他只講了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是你的本性、真性。你看我們中國古人教導我們的,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的意思很廣,清淨是善,本來清淨。第二句話說,「何期自性本不生滅」,本自清淨,沒有染污,本不生滅,就是沒有生死。
第三句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沒有欠缺。具足什麼?佛在《華嚴》上給我們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如來就是自性,一切眾生,我們都有分,都在裡面,我們有跟一切諸佛同樣的智慧,他不比我多,我不比他少,這個叫本來具足。具足智慧,具足德行,具足能力,具足相好,相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福報;換句話說,智慧、德行、能力、福報都是無量無邊,平等平等。能大師覺悟了才知道、才發現了。我們今天是迷了,迷失了,並不是真的失掉,只是迷,不起作用。第四句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動搖什麼?念頭。你看我們是前念滅後念生,妄念紛飛!他說這是假的,是妄念,不是真的;真的心不動,從來沒動過。最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很重要。宇宙從哪來的?十法界從哪來的?六道輪迴從哪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華嚴》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自性能生萬法。
他這個五句話一說,五祖很歡喜,行了,真的開悟了,衣缽就給他,他就是第六代祖,那個時候能大師二十四歲。給我們表演的,放下就是。這三樣東西放不下就叫凡夫,放下了就是佛,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成佛,為什麼?你本來是佛。所以,哪裡來的有貧富?所以,我們今天講到精神扶貧、文化扶貧,在佛法裡說是究竟徹底的消滅貧富。貧沒有了,富就不存在,因為貧富是對立的,這才真正得到大圓滿。
釋迦牟尼佛你看他一生,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然後你知道他不是宗教,他是什麼身分的人?你現在知道了,他是職業的教師,是義務社會工作者。他教學不收學費,不分國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有教無類。只要你來,喜歡學,他總是很認真、很慈悲的教導你。所以,你就認清楚他了,我們要學也就真能學到東西。你要把他當作宗教,那你搞迷信,你學不到東西,你要認識釋迦牟尼佛。他這些種種示現是給我們看的,都是教育,讓我們看了之後,從內心裡面體會到,明白了。這個世間學術求不求無關重要,求好,不求也好,重要的在哪裡?重要在放下,你能不能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頭一個放下你的執著。放下執著,煩惱就沒有了,放下分別妄想,所知障就沒有了。
兩尊佛給我示現,我們要能夠體會。那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大智慧,你就得大富貴,你就能成就大德大能,因為你本來就是這樣,恢復你的性德,如是而已。首先我們把大前提說出來,各位從這個地方建立了信心,知道這個路應該怎麼走法,反璞歸真,這個路怎麼走法就明白了。
下面我擬了幾個小題目,第一段講三教,中國人講三教九流,多元文化。「佛說心性,心現識變」,心性是體,哲學裡面講的本體,心現識變。心性是體,所現所變的就是現象,宇宙之間的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在佛法裡面講,佛講「覺」,我們祖宗相傳的,儒家所講的「明明德」。明德就是心性,現在我們的心性不明了,迷了,所以要加一個明。明德是個名詞,上面這個明字,第一個明字是個動詞,現在明德不明了,所以要恢復明德。明明德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佛性,諸位要是常常聽,「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明明德,佛性就是覺。我們祖宗五千年相傳,我們知道這個道理,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沒有兩樣。尤其是法相唯識宗講四分,自證分就是明德,明就是證自證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見分是精神,精神世界,相分是物質世界,佛說的。
「道說保命」,這自受用,「清淨無為」,這是講的相,現象,自受用是現象,儒家講「親民」。皆是明、覺,覺明或是明覺都是一個意思,就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看破」。清淨無為呢?清淨無為就是放下,如果只有看破沒有放下,這叫佛學;看破之後,又肯放下,這叫學佛,這些術語的意思要懂。你佛法學了很多,或者儒家講的學得很多,我們把什麼叫學儒、什麼叫儒學,什麼叫佛學、什麼叫學佛,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用中國傳統學術來講,修學的次第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我們中國人講做學問,這五個步驟。在佛法裡面講「信解行證」,清涼大師講《華嚴經》的時候四個步驟,四個步驟跟這五個步驟相同。博學、審問是信,慎思、明辨是解,如果只有到這個地方為止,後頭沒有行,沒有去做,這就叫儒學,就叫佛學,就叫道學,我們世間的學術。如果你肯去做,把你所信的、把你所解的落實到你的生活,變成你自己的思想言行,這就叫學儒,這就叫學佛,這就叫學道。所以,世出世法也就在這裡分,我們必須要把它搞清楚。篤行,行些什麼?我們看行裡面就有自受用、有他受用。
「儒說明倫,五倫八德,用也」,儒家偏重在他受用,道家偏重在自受用,自他不二。五倫是什麼?你懂得五倫,懂得八德,那可以說你是儒學,儒學大家,儒學家,你沒有學儒。如果把五倫八德你做到了,你應用在你的自身,應用在你的家庭,那你是學儒、學道。「止於至善」,如果只有學沒有用,沒有做到,你沒有止於至善。
在全世界,中國人是最懂得教育的,知道教育非常重要。為什麼?五千年的老祖宗就說出人性本善。《論語》裡孔子所說的人之初,性本善,是不是孔子發明的?不是。孔子說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沒有發明,沒有創造,沒有創作,他只是述而不作;也就是說,他所學的、他所講的、他所教的、他所行的,都是古聖先賢留下來的。釋迦牟尼佛跟孔子也一樣,也是述而不作。我們在《華嚴經疏鈔》裡清涼大師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也是述而不作,他一生所學、所講、所修的是古佛所傳的。他這個意思很深,古佛,你自性裡本具的,自性本有的,不是學來的。只要你見性之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弟子規、三聚淨戒還用得著學嗎?迷了之後才要學,覺悟了之後他就是這樣子的,沒有一條不是做得圓圓滿滿的,九法界裡面最好的模範、最好的榜樣。這些理、事都要清楚。我們是非常不幸,迷失了自性,但是也很幸運,今天我們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搞清楚、搞明白要恢復那就不難了,信心有了。怎麼恢復?放下就是,就是你肯不肯放下!佛說得很清楚,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放下妄想,你本來是佛。
所以中國人懂得教育,《三字經》前面八句話,是祖傳的精神教育、文明教育的最高的指導原則。這個原則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空間,沒有中外之分,超越古今,沒有前後之分,超越是沒有古今之分,萬古常新,這是真理。你違背了它,你就會惹來麻煩,會惹來煩惱,會惹來災難。你要覺悟了之後,本來就是。你沒有覺悟,循著這條路子走,這是一條康莊大道,超凡入聖之道。所以中國聖人教我們,這個教育,為什麼會有教育?你從《三字經》上前面八句你就明白了。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初不是講出生,初是本來。你的自性本來是善的,現在還是善的,永恆不變,純淨純善,永恆不變。為什麼現在不善了?底下講了,「性相近,習相遠」,關鍵在習。性相近,凡夫跟佛沒有兩樣,從性上講沒有兩樣,性體、性德,性相、性用,沒有兩樣。可是習,你要是迷失了自性,你隨著習慣,那個麻煩,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會受外面環境的影響,人事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教育。「苟不教,性乃遷」,如果你不教他,他會隨著環境產生變化,不善的環境他就變得不善。但那是習性,不是本性,教育從這裡興起。
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個專字就是佛家講的戒定慧。戒定慧三學,定是樞紐,專是定,專一就是定,所以佛家講「因戒生定,因定開慧」,慧是終極的目標,慧是本覺。戒是什麼?戒是規矩,你依照這些方法、依照這些規矩,你就得定。這些方法、規矩是什麼?總的來說就是放下。一切都放下了,你心是定的,定生慧,這個問題才能解決。那麼現在的修學我們就看出來,現在學什麼?現在學得很多、學得很雜,效果是怎麼樣的?效果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那與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不但道業不能成就,世間學術都不能成就。世間學術都要專心你才能夠學得成功,哪有心浮氣躁能成就的!這是這一代的年輕人沒福報,我們不能不曉得,不能不提醒他們。
儒釋道三家所說的是一不是二,一樁事情從三個方面去說,三個方面是有連帶關係。所以,在五千年中國講教育,教什麼?《書經》、《史記》裡面都有詳細的記載,五教,五樁事情,就是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五教你要真正從小紮下根,一生當中你能夠生活得幸福美滿;在大的社會環境,社會安定、世界和平,肯定能收到這樣的效果。在今天全世界都在講怎樣化解衝突,怎樣能恢復到像古時候一樣的安定和平,還是要這五教。這五教不是哪個人發明,不是哪個人創造的,是什麼?是性德,也就是說本來就是這樣,自自然然的;換句話說,它是大自然運行的法則,大自然本來的秩序。人能隨順大自然,就是德,大自然的規律就是道,自然的規律,人只要能隨順,就叫德行,你不能反抗。
教育的根、教育的原點就是頭一句「父子有親」,親愛,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這種親愛是天性。現在父子沒有親愛,那是習性,不是天性。天性從什麼地方看?你細心觀察,非常明顯,小孩出生三四個月,你去看。你看兒女對父母那種親愛,父母對兒女的親愛,這個時候是無條件的,你看到天性。慢慢長大了就變了,那是什麼?習性。現在為什麼兒女不孝?父母不慈?完全把天性失掉了,習性當家作主,麻煩可大了。你就曉得中國教育是什麼教育?愛的教育。教育第一個目的,是希望這個親愛永遠保持,這一生決定不會改變,這叫父慈子孝。從這裡出發,然後把這個發揚光大,由愛你自己的父母擴大到愛你的家庭、愛你的家族、愛你的鄰里鄉黨、愛你的社會、愛你的國家、愛整個人類。《弟子規》上說「凡是人,皆須愛」,這個愛心擴大了,愛決定沒有傷害。
愛心落實在事相上,現在在這裡講愛講得很多,儒學。怎麼樣叫學儒?愛要落實。怎麼個落實?我們講原則,不能講細部,細部太多了,我們講重點。第一個,懂得尊重別人,這是愛。你不愛他,不會尊重他;愛他,你會尊重他。懂得敬愛別人,懂得關懷別人,懂得照顧別人,懂得幫助別人,落實了。這是什麼?這叫學儒、學佛、學道,你真做到了。別人不尊重我,我尊重他;別人不敬愛我,我敬愛他,我學儒、學道、學佛。他雖然講得天花亂墜,著作等身,他是儒學、道學、佛學,他是做學問,止於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他止於這個,沒有篤行。篤行從尊重別人開始,你對別人不尊重,你沒有篤行,沒有行。尤其是犯了過失的人,你就瞧不起他,不行。犯了過失他是習性,他的本性本善沒變,他本來是佛,你可不能小看他,兩種差別不同。所以這是原點。
君臣關係,就是現在講領導跟被領導,一個公司行號,老闆是領導,員工是被領導。老闆怎樣愛你的屬下、你的員工?怎麼愛員工?員工怎樣愛老闆?那就不叫親,叫義,義就是父子的親愛表現在上級跟下級,叫做義,這個要懂。
表現在夫婦,就叫別。別是什麼?不同的責任。夫妻兩個的責任不一樣,夫婦組成一個家庭,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最小的單位。家庭裡面兩個重要的工作,一個是家庭經濟,所以男主外、女主內,外是謀生,你負擔家庭經濟。女主內,內是什麼?內是教下一代。哪個重要?內比外更重要。你家裡頭能不能出聖賢人,完全靠母親教化。孔子是母親教出來的,孟子是母親教出來的,中國古聖先王哪個不是母親教出來的?所以中國人,夫婦,先生對她自己的妻子稱太太,你們知不知道太太是什麼意思?太太是聖人。這名詞從哪裡來的?從周朝時候來的,周朝開國的三個君王都是聖人。周文王,他的祖母太姜,他的母親叫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太任生文王,太姜生王季,王季是文王的父親,都是聖賢人,太姒是文王的夫人,生武王、生周公。所以周朝開國時候三個夫人,三太,稱為太太,太太從這兒來的。
所以家庭組織,家庭裡面總希望新娘是聖人,將來養育的子女都是聖賢,大聖大賢,你說這個名稱是多麼的尊貴。天天喊著太太,你自己要警覺到,我像不像太姜?像不像太任?像不像太姒?太任懷文王的時候,懷孕的時候就開始教,胎教!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端莊謹慎,為什麼?起心動念影響胎兒,言語動作影響胎兒,所有一切不善的全都要放下,全都要捨棄。所以生下這個小孩,周文王,在中國歷史上享國最久的周朝,八百年。所以稱太太,這個名稱是了不起又了不起。這「別」就在此地,有各別的任務,你必須要完成。你自己的事業做得再輝煌,後繼無人,你的業績等於零。中國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不是說你的兒孫多那個「後」,不是。是兒孫裡有沒有能繼承家業的人?有沒有繼承家裡傳統的人?這個重要。所以後是講繼承家庭裡的道統,繼承家庭裡的事業,這要靠母親來教。
落實在兄弟上那就是有序,長幼有序,落實在朋友上有信,都是那個親愛。在長幼裡面的親愛叫序,在朋友裡頭的親愛叫信。就是一個字,一個字演變出這麼多的名詞術語。所以,中國教育五千年來教什麼?就教這個,從小到大到老,教五倫。
在生活當中我們學習的五個次第,最後是篤行,非常重要,你要做到,你要把它落實。落實頭一個是修身,修身在「大學」裡講得很清楚,理論是「中庸」,方法是「大學」。頭一個要把欲望降低,這個欲望是什麼?對於五欲六塵的欲望、名聞利養的欲望,這個東西要不得,不是好事,要把它放下。在佛法裡面講「斷惡修善」,這修身。中國傳統教學裡面講「言忠信、行篤敬」,跟佛法裡面講的斷惡修善一個意思。這是講個人的修養,儒跟佛完全相同,先斷煩惱障,再破所知障。煩惱障是很不好的習氣,貪瞋痴慢,這個東西不能有。所以儒家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是公平,天下就平等、公平,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如果你不能勝過物欲,就是你還會受外面名利、財色名食睡的誘惑,你接觸了你還會動心,你就不行。這個時候你要警覺到,迷失了自性,隨順煩惱習氣,隨順煩惱習氣就造業,你造的不善業就感不善的果報。
今年我們每個人住在香港,也感觸到氣候異常,冬天溫暖,暖冬。現在是春天,應該是春天開始暖起來,現在又變成冬天。這個現象是什麼?這個現象說實在話,古人講「上天垂象」,來警告我們,我們要反省。佛法講得很透徹,境隨心轉,外面的環境,自然環境是隨著我們的心轉,我們的心善,沒有一樣不善,風調雨順。我們的心不善,不善就是貪瞋痴慢,這個環境就很多災難,就很多異常,不正常。《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貪心熾盛的時候,感來的是什麼?水災。瞋恚感得的是火災,火山爆發,發脾氣,地球發脾氣就是火山爆發。愚痴所感得的是風災。傲慢所感到的是地震,傲慢是不平,不平就震動。貪瞋痴慢,這是四種災難的真因。所以佛教我們,如何能把這個災難化解?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為什麼?境隨心轉,外面災難自然就沒有了,就這麼回事情。我們明白了,就知道怎樣去化解災難。
可是現在這個災難很明顯,容不容易化解?不容易。什麼原因?這個地球上現在住了七十億人,哪個人沒有貪瞋痴慢?你就明白了。大多數人都是搞這個,這叫共業所感。所以少數人修善,敵不過眾生的業力。可是古聖先賢給我們講了一句話,邪不勝正。我們一個人修行不行?不行。那要多少人?你們看雍正皇帝在《十善業道經》前面有一篇序文,上諭,那個裡面就給我們提到。一百人當中有一個善人,這就說明邪不勝正,九十九個邪,有一個正,那一個正能夠勝過九十九個邪。如果一個正,有兩三百個邪,這一個人就敵不過;一個人可以能敵九十九個人,再多了就不行。
現在這個情形就是這樣,我們這地球上七十億人,到哪裡去找七千萬的善人,這個地球上不會有災難,他們雖然造惡業,不至於造成災難。現在找不到七千萬人,七百萬人都救不了,何況七千萬人!那怎麼辦?救不了別人救自己,可以,救自己行,沒有問題,救自己,救你一家,行。你一個人斷惡修善,你能救你自己,你也能庇佑你的一個家族。什麼人肯幹?一定要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還是看破,你才真正放下貪瞋痴慢,真正放下造惡業,不再造惡業,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我們現在看到這些災難就在眼前,最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全世界到處講演,我看到他的光碟,說明溫室效應的可怕。這是大家現在都看得到的,南北極的冰快速的融化。我想了解事實真相,所以這一次我們澳洲活動結束之後,我就到紐西蘭最南端的雪山叫庫克山。我坐直升飛機上去,到山頂上,飛機降落下來在冰川裡面,我下飛機,在地上抓一把雪。我手碰到地面,全手是濕的,我就很害怕,怎麼會有這種現象?這個雪山終年積雪,怎麼會是濕的?使我想到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加拿大講經,我去參觀一個雪山。我在地面上抓一把冰,是很冷,灑在地上,手上沒有水,乾的,這是正常現象。怎麼一碰,手都是濕的,太可怕了!
所以,科學家給我們提出警告,大概十年,十年之後地球上沒有冰了。沒有冰,有兩個可怕現象,哪兩個現象?第一個冰都化成水,海水上升,科學家告訴我們,海水上升五十米。第二個可怕的現象,你要曉得長江大河的水源從哪來的?雪山,雪山上的雪融化就變成水源。如果雪山的雪都沒有了,水源就沒有了,將來像長江、黃河這些大的河流沒有水。沒有水,草木都不能生,這個問題多嚴重。人類將來怎麼生存?大問題!十年不長,轉眼就到。所以,我到庫克山山上去了解一下事實真相,我看了之後,感到很可怕。但是科學家說還有十年,十年,我們念佛往生時間足夠,有三年到五年就足夠,加緊努力。災難來的時候,這個世間什麼都帶不去,記住祖師大德說一句話,「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不可以不知道。
再說,古聖所傳的,中國人五千年祖宗所傳的,「本性本善」,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佛祖所證的,「自性本覺」,眾生本來是佛,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明心見性。這兩句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這是我們修學的宗旨,我們修學的目標,修學的方向。
所以三教,儒釋道三教,三教教學宗旨都是教人回歸自性,反璞歸真,不是教別的。我們要問,今天科學技術這樣發達,沒有一個人不沉迷在裡面,享受科技帶來的方便。但是也有很少數的人,從高科技裡面他反思,他覺悟,知道科技的發展對人類沒有好處。不但沒有好處,到最後是導歸人類在地球上的絕滅,這個現象好像我們現在也看到了。迷於科技的人認為人定勝天,就是人有能力能夠勝過大自然,能夠改變大自然的規律。是沒錯,今天人確實改變了大自然,可是大自然的回報,人類就受不了。大自然的回報是地殼的變化,是海水的上升,是全球氣候的異常,科學怎麼樣發達,到人類最後沒有辦法生存。到最後看看,還是人勝大自然,還是大自然勝過你?
中國古人講「人定勝天」,現在人把這句話的意思完全錯解。現在人認為人一定可以勝過天,中國古人說這個話不是這個意思,人要定下來就能勝過大自然。為什麼?大自然這裡面的變化是隨著人心,人要是定下來,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恢復到真性,外面自然環境是什麼現象?給諸位說,就是華藏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這叫人定了,外面自然環境都恢復到正常。唯心所現,裡面沒有變化,為什麼?定了之後就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所以定有三等,你能夠把執著放下,這是小定成就。在這個境界裡面,六道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但是還有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你再能夠把分別放下,你就得到中等的定功,十法界沒有了。然後再能把妄想也斷掉,上乘的定功,上上禪定,十法界沒有了,就恢復到一真法界。所以,定功大分有這三個等級。可以同時放下,叫頓超,佛門講上上根人,就像惠能大師一下放下,釋迦牟尼佛表演的也是頓超,一下放下,三個一起放下。那不能,不能你就一步一步,像爬樓梯一樣,一層一層的往上提升,用這個辦法,這叫漸修。同時一起放下,叫頓超。你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收穫;放下兩分,你就得兩分利益。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自己肯幹,你自己就把它證明了,信解行證。你不行,你沒有辦法得到。證是真正得到,得到的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
所以,聖賢、佛菩薩給我們示現,究竟圓滿的幸福快樂與物質生活不相干。釋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苦,快樂無比。當時多少國王大臣、大富長者都做他的弟子,都向他學習。可是世尊沒有接受他們的供養,這一點我們要懂得。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過廟,偶爾在他們的講堂、精舍裡面講幾部經,講完了就走了。最後你看他老人家入滅在雙樹林間,沒有在房子裡,在野外,走的時候在野外。這個意思很深,告訴我們,幸福快樂是建立在精神、文化的基礎上,不是在物質,不是在名利,與名利、與五欲六塵生活毫不相關。我們對這個要深深去體會,然後你才能把這個放下。為什麼?你放不下,這是最嚴重的障礙,讓你第一層的小定都得不到,也就是說你沒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如果這個問題要是嚴重了,障礙你帶業往生。
帶業往生要具備三個條件,信、願、行。信願行都被你這個障礙障住了,所以這一生學佛,只能夠說跟極樂世界結個法緣,這一生不能去。你要問為什麼原因?你有業障。不是帶業嗎?是,帶業,帶業只帶舊業,不帶現行。你現行有業障,你不能放下。那我們要問,為什麼不能放下?沒看破。什麼叫沒看破?事實真相沒有搞清楚,你心裡頭有疑惑。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疑是菩薩修行最大的障礙。講經說法目的何在?目的是幫助你斷疑生信。如果你真的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還需不需要聽經?不需要,沒有聽經的必要。所以,聽經的作用是幫助我們了解事實真相,幫助我們把疑惑消除。沒有疑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念佛功夫成就了,三年五載取西方極樂世界是決定成就。善導大師所說的「萬修萬人去」,一點都不錯,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你有疑惑,你有夾雜,你有間斷,那就不行,所以這個三個必定要把它消除。
真正消除,你念佛你就有信心,你就有把握,然後我們還有多餘的精力,可以幫助別人,自行化他。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斷疑生信,幫助別人遠離障難。特別是在臨終關懷,念佛念了一輩子,臨命終時候,如果說有一個錯誤的念頭,這一生就不能往生。所以臨終關懷的功德第一殊勝,你能幫助助念,幫助一個人往生就是你幫助一個人成佛,你說這功德多大!幫助很多人成佛,你就相信你將來臨終的時候不會有障礙。為什麼?因果定律是這樣,你肯幫助別人,到臨終的時候,一定很多人幫助你助念。你就曉得種什麼樣的因,你將來會得什麼樣的果報。
所以,「回歸自性、反璞歸真」是我們這一生學習的終極目標。我們學,也是《三字經》上指導的原則,「教之道,貴以專」,教、學都要專,專才能得成就。所以這些年來,我們常講「純淨、純善」。在佛門裡面,一切經裡頭我們只取兩部經,純淨,《無量壽經》;純善,《佛華嚴經》。境,境是環境,無礙就叫淨土。心無礙叫法身,法身跟淨土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定要心無礙,而後就境無礙;心裡頭還是有礙,那環境當然是障礙。所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真的得到淨土了。淨土在哪裡?就在現前。只要現前做到心無礙,我們的身就是法性身,現在這個土就是法性土,跟釋迦所證、跟彌陀所證無二無別。然後你就曉得,還是六祖大師的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何期自性能生地球,能生太陽系,能生銀河系,能生無量無邊的宇宙,是自性變現的。所以心無礙,境就無礙,境無礙是淨土,心無礙是法身。
所有一切這些障礙要放下,障礙本來沒有,我們真心裡頭沒有。你看六祖所說的,你的心性是清淨的,你的心性是不生不滅的,你的心性是一切具足的,你的心性本來沒有動搖,這才是你的真心。所有一切不善,一切的染污,一切的生滅,一切的欠缺、缺乏,一切這些動搖,全是妄想,都不是真的。這個要認識清楚。我們沒有證得,相信佛菩薩不騙我們,是真的,然後再去求證。怎樣才能證得?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證得。
我們學習,這二三十年來,我們提出二十個字,勉勵淨宗同學,我們一起認真學習。學習真誠,學習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什麼?這是修心。在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是惡緣,緣是人事環境,境是物質環境,我們只用一個真誠心。別人對待我不真誠,欺騙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對他只有一個真誠。為什麼?他不修行,我們真幹。真幹就要跟著佛,釋迦牟尼佛真誠,孔子真誠,跟聖賢人學,不能跟一般人學。一味真誠,你學久了就得受用,心安理得。學清淨,不接受染污,修清淨心。修平等心,修覺而不迷,修慈悲心,這是講心。心還是抽象,如何落實?落實就是看破,明白了,放下。惡念放下,雜念放下,所有一切不善放下,不善的言語放下,不善的行為放下,你自然就得自在。日常生活當中隨緣,沒有一樣不好。然後你才真正體會到,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為什麼?都是消業障,長智慧。
我這一生的經歷,有不少同修親眼看見了。我沒有別的長處,說老實話就是這二十個字,我做了二十多年,將近三十年。落實在事相上,這很重要,怎麼落實?怎麼做法?首先學自愛,人不自愛,你不會愛人;人不自覺,你沒有辦法幫助別人自覺。所以自愛很重要,自愛愛什麼?愛我的本性本善,愛我的本性本覺。我自愛,所有一切不善統統遠離,所有一切不覺統統遠離,這叫真正自愛,真得受用。自愛之後會愛人,為什麼?自他不二,自他是一體,知道天地萬物是自性所現。六祖說「能生萬法」,萬物跟我是一體。所以不但一切人要愛,所有動物也愛,所有鬼神也愛,所有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沒有一樣不愛。愛心遍法界,人怎麼會不歡喜!怎麼會不快樂!我愛眾生,眾生愛我,我愛花草樹木,花草樹木愛我。他有表現,他有回報,回報過來特別的茂盛,花開得特別好,特別香,一點都不假。鳥獸跟我們可以一起生活,很有禮貌,共同在一起學習,你說這個生活多樂!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釋迦牟尼佛的樂趣,釋迦牟尼佛的幸福美滿,才體會得到。
我們眼前要學習的,迷失了自性,學聖人,學佛菩薩,佛菩薩尊重一切眾生,自己謙卑。見到蚊蟲,「蚊蟲菩薩」,見到螞蟻,「螞蟻菩薩」,不敢輕慢。連蚊蟲螞蟻都這樣尊重,何況是人!損人利己的念頭沒有了,真的斷掉了。跟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平等的,平等裡面表現的是謙虛、是恭敬,所以知道敬他。你從這裡學,學尊重他、敬重他、關懷他、照顧他、幫助他。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他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他。善人幫助他,惡人也幫助他。只記別人的善,不要記別人的惡,這是我們常講的。一個真正聰明人,你看自己純淨純善的心,中國人講良心,自己純淨純善的良心,為什麼裝別人的垃圾?別人這個不善,那個不善,你都牢牢記住,你的心就變不善了,這是很大的錯誤。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純淨純善裡面的垃圾清除乾淨,決定不放。心裡頭不放,口裡頭自然就沒有了,就不會說別人過失。口裡頭還會說,你心裡頭有,心裡很髒,所以這個要懂。
凡是說別人過失,這個人心地很骯髒,你就曉得全是世間人不善的東西都裝在裡頭。他如果心地裡頭沒有垃圾,所裝的都是別人的善行、善念,他開口所說都是善的,決定沒有不善的。所以一個人善不善,心善不善?行善不善?你聽他開口,你聽他的舉止動作就曉得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雖然清楚明白,不放在心上。我們怎麼對人?我們就讚歎他的善,不要記他的惡,成就自己,這是我們這一生學佛能不能有成就關鍵的所在。對大眾呢?對大眾要學釋迦牟尼佛,要學孔子,辦班教學。這是說你有這個緣,你有這個能力。尤其想拯救今天的世界,我們知道毛病出在哪裡?毛病出在教育,沒有聖賢的教育。現在的教育,總的來說就是教你去競爭,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所以今天教育是走向滅亡的途徑,這個不能不知道。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育,就是教我們倫理道德,教我們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教我們相讓,不能相爭,處處要讓。
今天這個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如何能化解競爭的社會?就是要做給別人看,不是講,講人家不聽,誰相信?自己要做到,處處都是這樣,這樣才能夠感化別人。現在科學技術發達,我們能夠辦班教學,用遠程、用電視、用網路,這個方法把教學的效果擴大,不能說周遍十方,但是可以周遍這個地球。能夠這樣做,所學的全都落實,全都做到了,這才能契入華嚴境界。
有些同學知道,我們想辦個華嚴班,很多人都想參加,我們非常歡迎。怎麼個辦法?我們沒有地點,我們沒有學校,我們的華嚴班在網路,我們的華嚴班在電視。我們天天講《華嚴經》,大家一起來學習,各個都是華嚴班的同學。記住我今天的談話,信解行證,我們傳統教育裡面講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古今中外,凡是成就的人,不是老師督促的,沒有一個是老師督促他的,沒有。怎麼成就的?都是自發自勵。我常常講的,有決心、有毅力,自動自發,鍥而不捨,好學成就的。不好學,怎麼能成就!能成就的全是好學。
我今天有這麼一點小成就,你們諸位都知道,五十六年,從我聞佛法到今年五十六年,天天在學習。到現在每天我讀經還保持四個小時,旅行也沒有失掉。教學沒有中斷過,跟一個人談話也是教學,跟兩個人談話也是教學,大庭廣眾當中,聽眾幾千人幾萬人,也是教學,沒有中斷過,這才能成就。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經上常講他老人家「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那三百餘會就是辦班,辦活動,有大型的,有小型的,三百多次,教學四十九年。我今年教學也是四十九年,人民大學程書記送一個水晶,一個造像,送給我做紀念,教學四十九年,從來沒有放鬆過。古人所說的「學而後知不足」,學沒有止境。到什麼時候究竟圓滿?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就究竟了。總要懂得心量要拓開,心量要廣大,佛家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要分別,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的,心現識變,六祖所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跟我是一體,分自分他,錯了,你迷了,你永遠不會見性。
今天這個世界講多元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學派,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國家,我們是一體,要互相尊重。互相尊重從哪裡做起?從我開始,我要尊重他,他不尊重我不要緊,我永遠尊重他,到後來他一定尊重我。所以互相尊重,我要先付出,不要先求別人尊重我,那就錯了,那永遠做不到。我要敬愛他、我關懷他、我照顧他,我全心全力幫助他,決定不求回報,為什麼?我知道是一體。頭上癢了,手去抓抓,要不要求回報?頭說,手你很好,你幫助我,要不要求回報?不求,為什麼?一體,你懂得了。回報是自然的,沒有回報來的時候,那個地方在迷,我這裡覺悟,他還沒有覺悟。他覺悟的時候,一定跟我這個心態、行為完全相同。這是真理,這是事實真相,佛法裡面講的諸法實相。
所以我們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所有一切錯誤的行為一樁一樁都把它修正過來。縱然覺悟了,像諸佛菩薩已經覺悟,已經圓滿了,他到這世上還要裝做修行,為什麼?給別人做榜樣,給別人做示範,他不是為自己,為我們做示現。我們在經上看到,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在印度示現成佛,第八千次了。換句話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早就證得了,不是這一生示現的。這一生是表演的,做樣子給我們看,表演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要照他這樣做,行,就能成功。所以這個總是要知道,要清楚,不要辜負自己這一次到世間來。這一次的緣很殊勝,得人身,聞佛法,又聞到大乘究竟圓滿的大法,淨宗、華嚴。果然能夠依教奉行,沒有一個不成就,至少幫助你決定得生淨土,決定永斷輪迴,超越十法界,這是肯定的。
多元的概念,不但是佛講得很清楚,中國古人有提過,我們在雍正上諭裡面讀到過,雍正皇帝說三教是一家。唐朝肅宗的時候,唐肅宗是唐明皇的兒子,他有個碑文,最近有人找到送給我,我給你們大家看看。這張碑文,你看它上面寫的「混元三教九流圖贊」,這個裡面講的,三教九流是一家。我們印的有小張,同修們要的話都可以能夠拿到。三教九流是一家,宇宙萬有是一體,我們要從這裡去體認,你就能證得清淨法身,身是法身,土就是淨土。
所以我們要發大心,要發大願,特別是要從利益眾生,怨親平等,斷惡修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種種不如意,種種辛勞、痛苦都是為眾生,表演,你不這樣表演,他不覺悟,這個意思非常之深。我們能夠真正明白了,多做一分表演,多有一些人覺悟。覺悟的人不是一下就覺悟,慢慢來,所以要天天表演,時時刻刻表演。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表演四十九年,連前面去修學,一輩子。始從入胎,最後到入般涅槃,沒有一樣不是表演給我們看,沒有一樣不是甚深的教學,我們要能體會。然後你再一想,整個世界上的人,所有一切眾生,在我面前,是不是給我表演的?是的!一點都不錯。每個人都是佛菩薩,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他表演,天天表演,有正面,有反面,都幫助我覺悟,都幫助我斷煩惱開智慧。所以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也是佛,他也是佛。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