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七年新春開示  (共一集)  美國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21-036-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首先,我們也隨俗給諸位同修祝福新年快樂,精進吉祥。今天難得有這麼好的因緣,大家能夠在此地相聚一堂,談談佛法。在這些年,我們淨宗有這一點小小的成就,得來相當不容易。趁年初,我把這一段的歷史,簡單給諸位作一個報告。

  佛法的修學,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這個機緣就相當不容易。因為佛法表現在外面,是無可否認的宗教,佛法是宗教,這是一個事實。而很少人知道佛法是教育。我在早年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的時候,他老人家給我講「哲學概論」,講到最後一個單元是「佛經哲學」。我們就感到非常奇怪,佛經怎麼會變成哲學了?他不但是這麼說,而且在最後下結論說:「佛經哲學是世界哲學的最高峰,修學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結論很動人,我就是被他這兩句話引導來涉獵佛家的經典。當然經典甚深,尤其是大乘經典,可以說字字句句含無量義,正如《華嚴》與《大論》上所說的:「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憑我們的淺學,涉獵甚深的經藏,困難的情形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就要靠緣了,我這個緣算是相當殊勝。接觸佛經大概一個月的時間,我二十六歲的那一年,就遇到章嘉大師,是一個朋友給我介紹的。接受他老人家的指導,每一個星期,我跟他老人家見一次面,時間大概是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我跟他三年,章嘉大師圓寂了,而這三年當中,就奠定了修學的基礎,所以這個恩德永遠不忘的。

  大師圓寂之後,又隔了一年,我由朱鏡宙老居士介紹,認識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以後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整整十年。而這十年當中,主要的,他勸勉我要發願弘揚經教。他說末法時期講經說法的人太少了,可是這一樁事情決不是一時。我們最初不但是不敢講自己願意學,連這個念頭都不敢動。他以善巧方便來誘導我們,讓我們知道這樁事情雖然很難,但也不是想像當中的難,難裡面還有容易的,這就很奇怪了,這是我們怎麼想也想像不到的。

  我到台中親近他老人家的時候,他們正在教一批學生講經,就是訓練講經人才。台中蓮社有個「經學班」,就是培養講經的人才。李老師上課的時候,就帶我去參觀,他說你先去看看,我說好!看看可以,我就跟著去看看。結果一看,這裡面學生的年齡三分之二都比我大,而且大很多,其中有一位年歲最大的六十歲,我們那時候才三十歲,大我三十歲。再問問他什麼程度呢?小學畢業!我就嚇了一跳!小學畢業、六十歲,在那裡學講經?學多久呢?一個月!一個月就會講,就能上台,講得還挺不錯的。我一看,這個不難嘛!這個我也行!至少我年歲比較輕,輕很多,我念的書也比他念的多,這樣就把勇氣鼓起來了。李老師教人講經的期限是一個月,我現在在新加坡教人講經是三個月。去年第一屆畢業的時候,正好中國大陸茗山老法師到新加坡講經,聽到我在那裡開這個班,他來了。老法師來指導,那就太好了,聽聽我們學生在台上的表演,很滿意。學生講完了,老法師來告訴我,他說:「要不是我親眼看見的,你說三個月學會講經,我怎麼也不會相信。」我就告訴他,我學的時候,是一個月學會的,不是三個月。

  方法就很重要了。但是比方法更重要的,學講經並不難,要講得好就難了,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真正講得好,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是發心,一定要發捨己利人、續佛慧命之心。你的心與佛心相應,這樣才能夠深入經藏。換一句話說,必須得三寶加持,得諸佛護念。任何一個講經法師,如果得不到諸佛菩薩加持,不可能講得好。以後我讀《華嚴》,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裡面也有這個說法。我們才真正明白,等覺菩薩講經說法都得諸佛加持。怎樣才能得到佛菩薩加持呢?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是性德,自性本具的。

  你們有同學剛才問,《無量壽經》上講的八個「自然」,《楞嚴經》上講的「清淨本然」,這個真誠、清淨、平等、覺是自性本然的,是性德。性德一切眾生都具足,可是顯現不出來。為什麼顯現不出來?佛在經論上常說,有東西把它障礙住了,什麼東西呢?佛常講「二障」,兩種障礙,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這兩種障礙是怎麼來的?這個起因就非常複雜了,因為這兩種障礙,不但障礙你的智慧,障礙你的自性,而且將本然的演變成不自然。要用現代的名詞來說,清淨本然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自然生態」,能夠說是保持自然生態,這是最美的、最真實的、最健康的。這個自然生態要是被破壞了,麻煩就來了。

  佛告訴我們清淨本然,真正自然生態是什麼?是一真法界,圓滿報身,那是真正的自然。《華嚴經》上講的華藏世界,《彌陀經》上講的極樂世界,是清淨本然的,是一絲毫沒有被破壞的自然環境。清淨本然被什麼破壞呢?被妄想破壞了,被執著破壞了。《華嚴》「出現品」裡面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那是本然的,「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妄想、執著破壞了自然生態。守住自然生態的環境,是諸佛與大菩薩。因為你有妄想,這妄想就是無明,變現出十法界的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由於你的執著,執著就是煩惱,變現出六道輪迴。所以,六道、十法界從那裡來的?從妄想、執著變現出來的。

  佛法是什麼?佛法是教我們恢復清淨本然。沒有別的,所以這才講佛法從緣生。如果你沒有破壞自然環境,何必講求環保呢?沒有這個必要了。現在講求環保,那就是跟我們講佛法意思相同的,教我們如何再回歸到大自然,佛法無非如此而已。這個裡面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心」。印光大師說得很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用真誠的心,尊師重道。

  佛在《吉凶經》裡面,一開端就告訴我們,我們要想學道,也就是要想恢復到清淨本然,第一個條件是「親近明師」,也就是我們講的「善知識」。我們不能不依靠善知識,依靠善知識第一個條件,就是「老實」。老實就是聽話,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這叫老實人。這樣的人老師願意教,他可以成就。如果不聽話,自己的意見很多,妄想很多,佛菩薩來教,他也不能成就。

  我念的書不多,受的教育程度很低,我只初中畢業。我的長處就是老實。我到台灣之後,我所親近的,確實都是當時一流的教授,真實的善知識。他們非常熱心的教導我,憑什麼呢?就憑我老實、肯學、聽話。我遇到方老師,我找他,是仰慕他的大名,我寫信給他老人家。我的信寫得很誠懇,目的是想到學校聽他的課程。他回我的信,要我到他家裡去給他面談。談了之後,他告訴我:「你不必到學校去。現在的學校先生不像先生,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你學不到什麼東西。」我聽到這個話,就像涼水澆頭,沒指望了,這被老師拒絕了,當時我就感覺到很難過。大概方先生看出來了,於是他就安慰我:「這樣好了,每一個星期天,你到我家裡來,我給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方老師教我,學生就我一個人,是在他家客廳小圓桌上上課的,一個星期兩個小時。

  這個情形很特殊,我非常感激他,也不知道他用這種方法,用意何在。到以後學佛多年了,忽然間想到,原來那個時候,不讓我到學校,是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因為我非常喜歡學,而沒有接觸過任何人指導,也沒有讀過很多書,這個意思就是說,我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所以他就很珍惜了。如果到學校旁聽,我一定認識很多同學,一定也會認識不少教授,就會接受許許多多的知見,知見亂了,就是污染,一個真正好老師沒法子教了。所以他喜歡教的是一張白紙,沒有被污染的,他儘量想方法不讓你污染,所以我就聽他一個人的,接受他一個人指導,由這一個教導,把我引到佛門。

  學佛之後,認識章嘉大師,章嘉大師也像方先生一樣,因為剛剛接觸佛法,也沒有看過多少經典,也沒有聽過其他法師講經,章嘉大師很高興。跟我約定每一個星期天到他家裡去,他住在青田街八號,政府給他一棟房子,日本式的房子,每一個禮拜天到那裡親近他。他指導我讀哪些書,提出問題來請教。我跟他三年。

  以後章嘉大師圓寂了,我到台中,就是李老師鼓勵我學講經。這個講經的因緣是這麼來的。我見李老師,老師問過我,你曾經學過?我說學過一些。哲學跟方先生學的,佛學跟章嘉大師學的,不複雜!可是到他那裡去,他老人家就是跟一個人學,他還不滿意,他給我約法三章,就是提出三個條件。第一條,你要拜我做老師,做我的學生,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任何法師、大德講經,一律不准聽。這是第一條。第二條,從今天起,你看文字,無論是佛經的文字,世間的文字,沒有經過我許可,一律不准看。第三條,你以前跟方先生學的哲學,跟章嘉大師學的佛學,一律作廢,我不承認,從頭學起。這三個條件,我當時聽了之後,頭都發麻了,太苛刻了。而且方先生跟章嘉大師是李炳老很佩服的人,曾經跟我們講,說章嘉大師的境界,我們是凡夫,沒有方法來測他,但是他的清涼自在,可以從他的生活言行上表現出來。非常景仰的。

  最後我答應李老師,接受他三個條件。這樣才在台中住下來,接受他的指導。一直到十年前,八七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在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師,我跟他很熟,他見到我也非常歡喜,我們也很久沒有見面了。於是乎他就邀請我到他的講堂,給他們的信徒們作一次講演。我就把這些事情給這些同學們說,勉勵他們好好的跟老和尚學習。老和尚特別對於法相唯識有很深的研究,在我們這一代是很難得的。

  我就講我求學的經過,講完之後,老和尚讓我到後面客廳裡面吃茶,就告訴我,他說:「李炳南老居士給你的三個條件,我年輕的時候,親近諦閑老和尚,也是這三個條件。」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李老師獨創的。這才曉得,古代祖祖相傳,我們聽到「師承」,而不知道「師承」的內容是什麼,這就是師承。可是他有時間性的,李老師給我說五年,絕對要遵守這個條件五年。所以我們才明白佛門裡頭講五年學戒,那個五年學戒不是學戒律,五年遵守老師這三條戒,嚴格的遵守五年。在佛法真正給你奠下基礎了。

  叫你什麼都不能看,你的眼睛堵住了;什麼也不准聽,耳朵也塞住了。聽他一個人擺佈,他對你負責任,讓他來調教你。你只要能真正遵守,你首先會感覺到什麼?很容易得定。實在講,我們三個月到六個月,就有明顯的感觸。感觸什麼?妄念少了。為什麼?一切不准看、不准聽。妄想少了,妄想少了,心就清淨了,智慧就增長了,聽他的東西很容易領悟。所以才知道古老的方法好!有它的道理。現在的學校,一天上好幾門課,好幾個老師教,教得你滿腦袋像個漿糊一樣亂七八糟,莫知所云,不如古時候。古時候真的教你開智慧,煩惱輕、智慧長。所以那個方法妙極了,我們真懂得了,才真正感謝老師。

  學教的祕訣,那是有一套方法,李老師根據天台的四教,華嚴的五教,把它現代化了,依據古德的這些精神、原理、原則,編了一套新的方法:「內典講座之研究」,這個小冊子,他老人家剛剛編出來的時候,只印三百本,鎖在他的箱子裡,放在他自己房間裡,不輕易給人的。我們跟他學講經的二十多個人,拿到這個本子的只有三、四個人,他不是隨便給人的。我那時候奇怪,就問他:「老師,你這不是吝法嗎?你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給人呢?」他說你不曉得,我說我怎麼不知道呢?他說:「我不是吝法,這個東西流傳出去之後,大家看了就會批評。法師上台講經,這裡講錯了,那裡講得不對,一條一條批評,造口業!」我想想有道理,真的是大慈大悲,避免眾生造口業,所以他的東西收得很緊,才知道他用心之苦,不是吝法。

  那個時候在經學班,我在那裡面沒有多久,也就變成輔導了。因為老師教學很嚴格,他打人的,他不但罵人,還打人,學生都挨罵、挨打的。打了也不會再告訴你。聽老師講東西,當中漏掉一句了,哪裡不清楚了,向老師請教,老師先罵你一頓再打你,不給你講。他怎麼說呢?如果我打了你,還會給你講,你有偷心,以為頂多挨一頓打,還可以聽懂。打了也不給你講,你以後聽經就不能不注意了。他的目的是教你全部精神貫注聽他講經。你要聽漏掉,想再請他講一遍,不可能!在這個情況下,那些同學就來找我,在同學當中,我記憶的能力很強,大概老師所講的東西,我至少能夠記得住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所以老師非常歡喜。複講的時候,我能夠複講得很圓滿,我聽他講一個鐘點,我至少可以複講到五十五分鐘,我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就變成同學們的輔導了。

  因此,方法非常重要,首先要學習講經的方法。以後最重要的就是練習,一定要上講台練習。這個東西你都學會了,沒有講台給你練習,你不會成功的。李老師比喻常講「曲不離口」,唱歌的,我們現在講歌星,以前講唱戲的,天天要吊嗓子,天天要唱,三個月不唱,他就唱不出來了。打拳的人每天要練,要練拳,「拳不離手」。一個講經說法的人,不能離開講台,你三個月不上講台就生疏了。六個月不上講台,就忘記得乾乾淨淨了。所以講經說法的法師,講台是他的生命。講台的機會非常不容易,寺院道場固然很多,哪一個地方喜歡讓你去講經?尤其你還在學習,讓你去練習講經,不可能的事情。你講得不好,人家譏笑你,你講得好,人家嫉妒你。總而言之,好與不好,重重障礙,這個事情就難了。

  在這個狀況之下,我也遇到一位善知識,韓鍈居士。她是我的聽眾,在那個時候,她夫婦兩個都是我的聽眾,常常來聽我講經。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道場的主人要把我趕走,不讓我講了,什麼原因呢?聽眾一天一天多了,聽眾對我就生恭敬心了,紅包送來供養了,他看了不是味道,麻煩來了。逼著走頭無路的時候,高居士就發心,真的沒有地方去,他家裡的房子很大,兩層的樓房,上面一層樓是高貴宇住的,高貴宇在念初中。他要我去看看,他說:「行不行?這個地方你能不能住?」我一看還不錯,回到台中把這個情形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同意了,他說可以。韓居士是想盡方法借地方、租地方,她有朋友開公司,公司晚上都下班了,利用他們辦公室來講經。在不得已的時候,就租房子來講經,所以我的講台幾十年當中,沒有中斷過,一個星期至少也有兩次、三次。大部分差不多一個星期講六次,將近四十年不中斷。這是她的功勞!

  我們今天的成就是得力於她的護持,這一個人的護持,非常不容易!沒有這個熱心的人,給你找地方講,你怎麼能出得來!我們今天的成就,就是她護持的成就,我們成就愈大,她的功德就愈大。

  海外弘法的因緣,也是她想出的點子。在當時出家人要想出國拿護照,首先要通過中國佛教會。我自己很清楚,我要想到中國佛教會去申請一本護照,是決定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就沒有這個念頭。她想出另外一個點子:「萬國道德會」,那不是佛教的,她去參加萬國道德會,跟萬國道德會理事長是同鄉。萬國道德會在洛杉磯召開第三次世界代表大會,她去找他聘請我做顧問。所以我在萬國道德會幫我辦的護照,出來了。這一到美國,我們美國這邊的同學有三百多人,過去是慈光講座的,再就是過去中國佛教會大專講座的,大多數都是我的學生。我到這邊來了,非常受歡迎,於是每年都要到美國來一、兩次。這個路是她開的。香港講經的路子,也是她開的。這是佛法影響到國外了。

  一九八七年,這是十年前了,我在香港講經,當時有三位從新加坡來到香港的居士,聽我講經聽得很歡喜,講完之後,他們就邀請我到新加坡去,我說好吧!去玩玩,去看看那邊環境。第一次去了十天,就是遇到演培法師、龍根法師,這是過去認識的。跟新加坡就結了法緣了。到那邊去之後,就認識李木源居士。李居士發心年年邀請我,所以南洋的佛法,護持的一個人是李木源。聽眾一年比一年多。我記得第一次八七年去講的十天,作了幾次講演,聽眾大概三百多人,第二年去就有七百多人,第三年去就一千多人,第四年就不做任何宣傳,一直到現在。我到新加坡去講經,沒有任何宣傳,聽眾在二千人以上。不敢宣傳,宣傳了,怕人來多了,沒有座位給人坐。法緣非常殊勝。南洋過去沒有念佛的人,沒有淨土宗,現在這十年,南洋念佛的人多了,往生的人多了,念《無量壽經》的到處都是,這是李木源的功德,一個人。

  這一個人也挺難得的,的確是我們學佛人最好的榜樣,這樣熱忱發心。前年秋天他辦淨宗弘法人才培訓班,辦第一屆,去年秋天辦第二屆。找我去教,這個我樂意,這個是我的願望,這也正是黃念祖老居士囑咐的,晚年我們講經不重要了,教學重要,希望後繼有人。他希望我晚年從事於寫書、教學,別的事情不要幹。我沒這個機會,我福很薄,不能不考慮教。李木源居士有福報,他來辦這個班,我去當教員,配合得很好,除了上課之外,什麼也不要我管。這兩屆總共有三十多個學生,而裡面能夠講經說法的,大概有二十個人,我很歡喜!

  李居士是我們的好榜樣,好榜樣還在後面。那就是五、六年前,他得了癌症,體重一下就減了很多很多,他原來很胖,現在變得很瘦,醫生給他診斷,他的壽命大概只有六個月。他也很看得開,把自己的事業,他經商,事業、財產全部轉給他太太,連身邊用的信用卡都不要了,等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還有一天壽命,就替佛教做一天義工。現在有五、六年了,他還沒走,等了五、六年了,還沒走。他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所以醫生覺得這是奇蹟,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我們懂得,而且很明顯。真正的原因,第一個,他貪瞋癡沒有了,這是三毒煩惱。

  我們人有貪瞋癡,不得了!你裡面有毒,外面有感染,很容易得病,就要命!裡面三毒煩惱拔除了,不會受外面病毒的感染。而且有大願,為佛法、為眾生,完全沒有為自己,自己隨時要走。念念為佛教、為眾生,得三寶加持,所以這個道理事實,我們很清楚、很明瞭。醫生不懂得,感覺得奇怪,這個診斷的確沒有錯誤,為什麼他還活這麼久?好像還愈來愈健康。今年秋天還要辦第三屆,培訓班要不斷的辦下去,很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我說木源居士,我這個講經說法是用「口」,他講經說法是在表演,真正做出來給我們看。我是說出來給大家聽,他是真正做出來給我們看。

  由此可知,我們所有的疾病,包括死亡,根本原因就是貪瞋癡的病毒,佛叫它作三毒。這個病毒要不拔除,不但你一生離不開病痛,煩惱就是病痛,憂慮就是病痛,你不能脫離生死輪迴,你說麻煩不麻煩?所以大、小乘佛法裡面,首先就教我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不管那一個宗派,不管是那一個法門,這叫從根本修。我們為什麼沒從根本修呢?沒有認識清楚,所以佛說的這句話,我們聽得耳熟,我們沒有做到。沒有做到就是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沒有懂!如果真懂了,自然從這裡拔除了。拔除之後,那個效果我跟諸位講過,你一生不會生病,你不會衰老,最後你也不會死,這是真的。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你是明明見到佛來接引你,你跟他走了,這個臭皮囊不要了、丟了,不是死了以後才見佛往生的,是先見佛後丟這個身體,活著往生的。所以這個法門不病、不老、不死,你看你們大家都想要,但是你們不能把貪瞋癡捨掉,你怎麼行?你怎麼能得到?所以佛法的修學成就,護持人的功德力量不小!我們在這一生,這一點成就得力於韓館長的護持,新加坡這十年,能夠把淨土教推展到南洋,這麼廣大的地區,李木源居士一個人。

  我敘說這一段歷史,用意是要讓出家人知道,修行證果、自行化他,「緣」是關鍵。緣不能強求,因此在沒有成就之前,開始學習的時候,要廣結善緣,以真誠心、清淨心結法緣。你的心不真誠、不清淨,你雖然結緣,緣裡面也很複雜,也有許多障難,一定要用真誠、清淨,同時也告訴諸位在家的菩薩們,知道護持弘宗演教的法師,成就他,不是成就他一個人,他能夠影響多少人,那都是你成就的。不但在當世,他影響很多人,他還影響到後世。護持之功深廣無比。這是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做了最有意義的一樁事,最有價值的一樁事,不可不知。要有這個機會,怎麼能錯過呢?要珍惜自己這個機緣。

  建立一個道場,是為佛法而建立的,是為眾生而建立的,因此,你的心量要廣、要大,不是為我這一處。怎麼樣才是為佛法、為眾生?道場要有道風,要有學風。換句話說,要作一個榜樣,要做一個模範。在中國自古以來,真正的道場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專門修行的道場。宗門的很多,每天十幾個小時參禪,沒有講經也沒有研教。淨土宗裡面念佛,像民國初年印光大師的道場,每一天六枝香的念佛,跟打佛七一樣,一年三百六十天,日夜不間斷,晚上念佛是四個人一班,輪流換班,所以念佛堂裡面的佛號永遠沒有中斷。至少有四個人在那邊念佛。這是淨宗的道場。靈巖山寺裡面沒有講經,沒有說法,只有簡單的、簡短的開示而已,在止靜的時候提醒大家。這是專修的道場。另外還有一種,是專門研究教理的道場,稱為「講寺」,譬如天台。天台講席,它著重在教理的研究。他們的修行,就是著重在早、晚兩堂課,大部分的時間深入經藏,這是一種典型的,著重在「教」,寺的名稱多半都用「講寺」。

  我們今天所採取的方式是解行並重,所以我要求我們淨宗學會,每天四個小時念佛,四個小時研教,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這個樣子。同修重質不重量,道場著重於真修,不著重形式。在現代這個時代,法弱魔強,法是什麼呢?法是你求道的那個心願。魔是什麼呢?魔是外面境界,五欲六塵的誘惑。我們信願很弱,外面誘惑的力量太大了。所以真正修行還是採取小班制的好,就是人少,一個道場人少會成就。人多了,意見多,就複雜了,很不容易得清淨心。你看《西方確指》,覺明妙行菩薩的道場十二個人就夠了;我們這麼大的道場,我想十二個人就很好了,個個都有成就,那叫「道場」。它有「道」,他將來能成道、能證道。我們修學目的就在此地,不是搞熱鬧。

  再大一點的環境,稍微大一點的,我這一次到達拉斯,目的就是勸導他們要建立學風、道風。達拉斯的環境比這裡大一些,我告訴他,同學法侶最好不要超過一百二十三個人。為什麼呢?當年遠公大師在廬山建念佛堂,就是一百二十三個人,我們後來的子孫不要超過祖師,希望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成就,你就成功了。道場人數固定,一切的設施都容易,都不複雜。對外決定不能拉信徒,決定不能問人要一分錢,這個太重要太重要了。你常常接待信徒,常常希望人家供養,你的心怎麼能清淨?你的真誠、清淨、平等,完全喪失掉了。那個不叫道業,那是魔業現前。

  「好!我不化緣,不要人錢,人家把錢送來了,我要不要呢?」也不要。要曉得送來那叫魔障,那不是好事情。沒有人送來,你心是清淨的,心是定的;送那麼多錢來,你心動了,動了就著魔了。所以送來也不要,讓他拿回去,你才有成就的希望。道場我們的住眾,只要生活過得去,吃得飽、穿得暖,有這個小場所能夠遮避風雨,安心辦道,足已!你還要求什麼?那道糧從那裡來呢?道糧是護法神他的責任。諸佛護念,龍天保佑,問題就是你有沒有道。你們仔細去觀察一下,翻翻歷史,古今中外有沒有那一個修道的人餓死了?你們有沒有聽說過?沒有!那沒有你就可以放心大膽,明天道糧從那裡來?明天還沒有到,你著什麼急?你應當安心修學才對,明天沒到不要管它,到明天它自然就來了。

  所以道風、學風要堅持,人數要少,不但為自己、為社會,為這個地區,為這個世界,做一個好樣子,如理如法的修學,哪有不成就的道理。無論是哪一個宗派,哪一個法門,必須要記住,一門深入。為什麼?一門深入容易成就三昧。「三昧」是梵語,意思是正受,正常的受用。正受就是正定。如果你同時修學的東西多了,學雜了,你得不到三昧。得不到三昧,你在日常的受用還是煩惱,煩惱支配你,憂慮支配你,妄想支配你,你就很苦了。如果你要想離妄想、分別、執著,最佳的方法是一門深入。這個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好樣子。你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五十三位善知識皆是法身大士,哪一個不是通家?而且是大通家。但是他們自己所修學的,自己所弘揚的是一門。而且非常謙虛,無量法門當中,我只知道這一個,你要想學其他法門,我介紹你到別的地方去。這裡頭的用意很深很深,就是教給我們要想成功,沒有別的祕訣,祕訣就是一門深入。

  我過去跟李老師修學、學經,李老師教學生也是一門深入。你跟他學講經,只學一部經,你要是想同時學第二部經,他不教你。他給你說得很乾脆,你沒有能力。一部經學會了,至少要講十遍才算熟,熟能生巧,巧就是你講得好。講得不好呢?雖然講得不好,但是講得沒有過失,那叫善。佛家講的「善巧」,善是守規矩,我講的都很符合規矩,挑不出毛病,善啊!巧那是得心應手,得心應手也不離規矩。像孔老夫子一樣,你看《論語》上記載的,老夫子到七十之後,「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從心所欲」就是巧,「不踰矩」是沒有超過規矩,樣樣合乎規矩,善!這是善巧。你明白這個道理,寧可善而不巧,不可巧而不善。巧而不善那就是胡說八道。這個就是說明自始至終都要守規矩。

  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佛講經說法也合乎規矩。那個規矩是什麼呢?要從它的內容來說,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科判,那是規矩,有條不紊、層次分明。講台上的表達那是藝術。這其中也有一套,講經、講演、教學皆有方法,皆有規矩,一定要遵守。到你運用得心應手,那自然就巧了,那就達到善巧了。達到善巧,兩種方法,一種是熟,熟透了,熟能生巧。這是我們凡夫可以做得到的,純熟!

  譬如我學講《無量壽經》,我一生就學這一部經,我能不能看其他經典呢?可以!所看一切經,都在這一部經上發揮,那你就巧了。所以「一即一切」,我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一切經,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就濃縮在我這一部經上。妙不可言!《華嚴》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個「一」不是「獨一」,是「任一」。佛所說的經典很多,任何一部經典,都能夠圓攝一切經。不是說單那一部可以攝,另外一部不可以,不是這個說法,任何一部經典都能夠圓融一切經。一切經都能夠融在一部經上發揮。你這一生有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可深可遠,可久可大,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你的心永遠是定的。

  很可惜現在年輕人不懂這個道理,也沒人講,於是乎什麼經都看,什麼論都涉及,就變成雜修了。很用功、很賣力氣,雜進,不是精進。佛教你精進,精是純而不雜,專一。你搞那麼多叫什麼精?你雜進、亂進,所以不能成就。這是現代人學佛的通病。你要問為什麼會有這些病?可惜你沒有緣,沒有遇到行家指導你,沒遇到善知識。真正的善友,縱然他先不告訴你,告訴你的時候,你未必肯相信,他在暗中已經幫助你了。方東美先生當年沒告訴我這個理由,但是他是這麼做的。章嘉大師也沒有告訴我這些理由,他也是這麼做的。他就限制住你,你只可以跟他學,你不能跟別人學,章嘉大師雖然沒有說,可是我有一次沒有去,一個星期去一次,見一次面,一次沒有去的時候,他就打電話來。他很關心,「你怎麼沒有來?你是不是生病?」還有怎樣呢?人家問得那麼關心、關切,不去也不行!他用這種方法來攝受你。所以到李老師那裡,他是明說了,善知識攝受眾生,這個方法是代代相傳的。

  教學,教學又是一套方法。為什麼一個月、三個月就會了呢?方法不一樣。他們有個心得報告,要出一個特刊,還沒出來,大概一個月以後會出來。心得報告影印了幾張,送到這邊來了,你們看看就很有趣味。他們從中國大陸到新加坡,以為像從前佛學院,老師講課,他們聽課。到了新加坡,發現不是這樣的,原來我這個老師不講課的,老師教課在那裡?我坐在最後一排,學生在講台,你講給我聽,我把方法教給你,你就照著我這個方法講給我聽。講完之後,所有的同學各個人批評,你哪個地方講得好,哪裡講錯了,各個批評,不但口頭批評,還一條一條寫出來,交給你,你去改進。學生統統批評完了之後,我最後頂多五分鐘做個總講評,這課就結束了。但是我這個時間要陪他們,一天要陪他們六個半鐘點,不能離開。可是我說話很少,所以也不會累,就是時間陪他們就是了。

  看著他,我教你學,不是我講你聽;我講你聽,你學不會,我教你怎麼個學法,人人都要學習。每一個人都要充分準備,他要不準備,這一上課了,不曉得哪一個上台,我們抽籤,抽到哪一個,哪一個上台。這個方法才好,他才不會懈怠。如果指定今天你了,那些人就懈怠了,他就不精進了,指定那個人他就緊張了,我這樣抽籤,個個緊張。所以三個月時間雖然不長,非常辛苦,居士林同修告訴我,他們晚上都兩、三點鐘睡覺,我說那正常,很正常,不稀奇!他要不這麼認真準備,他第二天下不了台。

  畢業了,畢業有個名次,哪一個第一名?哪一個第二名?我不評!怎麼辦呢?你們同修們自己選舉,你們看看哪一個講得最好,哪個差一點,所以名次是大家投票,我們把投票的結果,再編名次,你看多民主!我沒有成見,我沒有說喜歡哪個,不喜歡哪個,我沒有。我也不要操心,你們投票選舉,排名次。所以教學跟講學又不一樣了。

  他們到新加坡,看到我用這些辦法都很特別,一開頭就要小座複講,最初,「法師,您這個小座複講,您提倡的?」我說:「不是我!」「那是誰?」「阿難尊者!」當年集結經藏的,不是阿難尊者上台複講嗎?從阿難尊者下來,祖祖相傳訓練講經人才就是這個辦法。你要問老祖宗,老祖宗說是阿難尊者。所以自古以來都是這個方法,很可惜,現在這個方法失傳了,而這個方法非常有效,比現在西方人講科學的方法,有效得多了。所以佛學院雖然很多,台灣佛學院很多,佛學院也不會請我去教書,他請我我也不會去。為什麼不去?我覺得對不起學生,那麼多老師,這個講東,那個講西,這個講這個法門好,那個說那個法門好,讓學生聽了烏煙障氣,迷惑顛倒。我再去迷他一下,我對不起人了。

  所以真正教學,就是你們搞一個班,我一個人來教。不可以有第二個人;有第二個老師,我就不教了。我是這樣學出來的,我也這樣傳授給大家。所以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殊勝的利益。何況,時間累積哪有不成就的?所以古人限制五年是很有道理的,經過這樣的訓練,訓練五年之後,真是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然後再去參學。

  參學不是叫你到處去跑,那你就把這個話誤會了,這「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曲解如來真實義」。參學就是可以涉獵其它一切經典,你所涉獵的統統融歸到這一部經,你主修的這一個法門,參學是這個意思。是在理論上、經教上、日常生活經驗上,統統會歸在你所修的法門、方法上,是這個意思。不是叫你到處去跑,這個山、那裡去訪問,這裡聽講這個,那你的信心又動搖了,又不曉得哪個好了。古人常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以參學那個意思要懂,不是真的叫你到處亂跑。

  那你講《華嚴經》「五十三參」,你都教人到處去參訪,那就壞了,佛不是這個意思。照文字來解釋,佛都流眼淚了,三世佛冤了。所以近來不少人找我,要我講《華嚴》,我想一想,是要講一遍,為什麼呢?別人講五十三參是教你到處去參訪,我這個五十三參不是教你到處去參訪。我這個五十三參,就是教你坐在家裡不動就參訪了。所以講這一部經,我想到一個總標題,我想了三天才決定了,這個大題目是「現代生活藝術系列—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經就是告訴你,在你現前生活方式上,在你現在工作上,你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應酬上,怎樣修菩薩行,怎樣學菩薩道,怎麼樣在這個日常生活當中作菩薩、作佛,你學了馬上有用處。穿衣,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喝水,這一口水喝下去,也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一點都不錯。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精華,在你一杯水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精華,也不超過這個之外。你不入這個境界,怎麼會懂得《華嚴》?然後才曉得,這個經的確是我們生活所必需。

  我們講淨土,怎麼又跑去講《華嚴》呢?淨土就是《華嚴》,《華嚴》就是淨土,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講的。他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八十卷是大本《華嚴》。這三部經只有廣略不同,裡面的內容沒有兩樣!我們現在講《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講大本《無量壽經》,這哪有衝突呢?這是講我們自己本門的經典,這才有味道,你聽了才真有受用。現在才開端,我是預定五年到七年,五年到七年把這一部經講圓滿。這一部經八十卷裡面有五十九卷,再加上貞元的四十卷,總共合起來九十九卷,是我們中文本裡面最完備的《華嚴經》。

  所以從今年開始,無論我到那一個地方講經,我都講這一部經,然後把它合起來,這是一個完整的。可是現在時代已經進到高科技的時代,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不會落伍的。所以我現在講經也要求高科技的設備,你沒有這個設備,我不講。所以講堂一定要有高科技的錄影、錄音的設備,這個帶子他們送到網路,送到衛星傳播,要符合電視台要求的標準,沒有這個標準,那就恕我不能去了,那我就不能答應了。所以現在哪一個人請我講經,問他有沒有這個設備,沒有這個設備我不能去。現前這個設備,我們這裡有,達拉斯有,台灣圖書館跟基金會也有,我們澳洲講堂有,新加坡有,所以這幾個地方常常去講經,都有這個設備。這也是往後我們弘法發展的一個方向。一定要利用高科技讓佛法送到每一個人的家庭,何必要大道場呢?這麼大的場合足夠用了。場所小,開銷小,省事省心,少煩惱。道場大了,就太複雜了,維護道場相當不容易。所以我們是愈省心愈省事愈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我們講經說法、教學也是無事。這個意思讓諸位去體會,我就不再說了。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