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與多元文化教育 (共一集) 2004/3/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225-0001
諸位同學,這些年來,我們除了講經教學之外,實在不忍心看到世界動亂,災難頻繁,我們生在這個世間,決定不能做一個自了漢。諸位想想,如果大家都做自了漢,釋迦、孔子、耶穌基督,都不必到人間來了。為什麼?他們都自了了,為什麼還要示現在人間?我們想想這個道理,示現在人間不是為自己,自己沒事,真的是了了。示現在世間,就是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這叫做大慈大悲。諸佛如來是究竟了了,法身菩薩雖然已經了了,但是沒有達到究竟。究竟了了,照說無需要到九法界來應化,雖了而不究竟,那我們知道,示現教化,教學相長。菩薩幫助這些苦難眾生,苦難眾生也一樣資助菩薩,使菩薩之了了能達到究竟圓滿,這就是所謂教學相長,師資道合。所以,大乘教裡面特別著重教學,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好的方法、最穩當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教學,從教學相長裡面才真正向上提升。
我們看到現前這個動亂的時代,不能不效法菩薩,要為苦難眾生盡一分力。這就是現代西方許多國家提倡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在今天是非常必要!有志之士了解現前事實真相,在二十世紀,我們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二十世紀的後期,資訊的發達,交通的便捷,這個地球上無論哪個角落發生一點事情,在很短的時間,幾分鐘、幾十分鐘,全世界都知道了。這是過去地球上所沒有的,這麼樣快速、便捷的資訊,從前沒有。在交通,航空代替了輪船,過去輪船是很先進,橫渡太平洋需要二十多天的時間,現在的飛機,諸位曉得,十幾個小時。我在美國的時候就聽說,科學家在研究比我們現在飛機速度要快一倍的,已經研究成功,現在大概在試飛的階段,還沒有大量生產。我們相信再過幾年,我聽說從美國西岸到中國東岸,只要四個小時;換句話說,你要到美國去上班、辦事,上午去,晚上可以回來。
這是史無前例的,不是上古時代,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時代已經進化到這個地步,怎麼辦?從前地廣人稀,不相往來,大家相安無事,歷史上稱為最殊勝的,最美好的政治風範,所謂是「以道治國,以德化民」,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那都是嚮往上古時代,至少是四、五千年之前的社會,不是今天這個時代了。今天的時代,由於資訊交通的發達,把整個地球確確實實濃縮成現在人所講的地球村,人與人的關係變得非常密切,不能不相往來,你看現在的觀光旅遊。從前彼此互相不接觸,現在接觸,這個接觸得太快、太突然,於是我們感覺得什麼?感覺得沒法子適應,這是事實。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活制度,對宇宙、對人生、對一切人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說法、不同的做法。現在這麼多不同,一下接觸之後,當然很難適應,所以矛盾自自然然產生,必然會產生的。
不要說別的,我們這一生從事於社會教育工作,就以教育來說,西方人對於教學的理念跟東方人完全不一樣。我們跟西方人說,他搖搖頭不以為然;西方人這些方法給我們說,我們也搖搖頭,不以為然。你說誰對?誰錯?沒有錯,也沒有對。但是這個事實發生了,發生一定要解決,如果不解決,衝突會愈來愈深,愈來愈嚴重,會造成全球的大亂。這個大亂來源的根由,就是科學技術發達太快,我們的腳步跟不上;不但腳步跟不上,我們的頭腦跟不上,所以要把這些根源找出來。於是有識之士提出多元文化,這個想法是正確的。我們對於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要彼此互相了解,要彼此互相包容,要彼此互相尊重,要彼此互相學習,要知道互相關懷,互相敬愛,互助合作,不要再拘泥於往昔的成見,要把心量拓開。我們是地球人,凡是居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眾生,我們都要平等看待,要和睦相處,這是多元文化終極的目標。我們希望把地球變成地球上眾生生活的樂土,不能夠自相毀滅,那就錯了。
我們在最近這幾年,講《十善業道經》的時候,經文的前面有雍正皇帝一篇上諭。我們看了之後,他提倡三教一家,這就是多元文化。所以,我們要講提倡多元文化,誰是最初提出來的?我們今天在這個文字上看到是雍正皇帝。距離我們現在差不多三百年,三百年前他提出來了,儒釋道三教一家,我讀了之後很受感動。最近我在看《道藏》,在《道藏》節要目錄裡面看到他上諭的全文。因為他後面有提出八條,這八條在《大藏經》裡面省略了,《道藏》裡面完整,我把它節錄出來,給我們同學們做參考。我們聽聽雍正怎麼說法?
雍正皇帝給我們講,這都是他序文裡頭所說的,《道藏》裡面有他的上諭,有好多篇,其他的我也都看了,重要的我把它節錄下來。他說,三教之名儒釋道,在歷史正式提到儒釋道三教,是在晉魏的時代,就有三教這個說法。後世由於中國的教育是在漢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以孔孟學術為教育的主流,而在春秋戰國的時代,孔孟的地位跟諸子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的。漢武帝特別尊崇孔孟,把孔孟的地位提升了。這個教育制度,從漢朝建立一直到滿清,歷朝、歷代都遵守,都沒有改變。我在年輕的時候讀歷史,看到這個現象,我感覺到很驚訝。蒙古人入主中國,滿清人入主中國,典章文物制度的興革,朝朝代代都有不少,唯獨教育政策,始終遵奉漢武帝的這個制定,都沒有改變過,我感覺得很奇怪。
後來年歲大了,學佛了,逐漸逐漸體會到,治大國最重要的是什麼?真誠,這是內心,表現在事相上,和睦。儒家的教學特別重視這個理念,最明顯的,是我們在北京故宮看到的,宮廷裡面最重要的三個建築物,我們一般民間講金鑾殿,實際上它不是金鑾殿。它匾額懸掛著,我們進去看,第一個大殿是皇帝處理國家大事的殿堂,叫「太和殿」。太和殿後面,第二個殿堂是「中和殿」,最後面一個殿堂是「保和殿」,你看看他以什麼治國?太和、中和、保和。太和是道,與道相應!太和是什麼意思?宇宙本來就是和諧的,就是圓融的,這是自然的。譬如我們講最小的,諸位容易能明瞭,我們的身體。我們父母生下來,生下這個身體,五官四肢,內裡面五臟六腑,就像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它們和諧,真的互助合作,一絲毫衝突都沒有,這是自然的。父母生下來,不是父母造的,我們一個人身體如此,它本來就是和諧的,宇宙也是如此。地球春夏秋冬,你細細去觀察,觀察一切動物、一切植物、一切自然現象,和睦的,這是太和;所以這是道,自然而然的,這是道。
我們隨順自然,這是德。隨順自然,內要誠,外要和,這是大德。你要懂得這個德行,對自己來講,你一生會健康長壽,幸福美滿。為什麼?你能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常講的,心平氣和,這就是受用。心平氣和的人是最幸福、最美滿、最健康、最長壽,與貧富貴賤沒有關係!貧富貴賤不是道,不是天然的,但是我們整個身體的生理組織是自然的。誰懂得這個道理?這些聖人,也就是這些有修養的人,這些隨順道的人,隨順道的人他們看出來了,他們明白了。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們用什麼?用中,佛法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中和,你的家,一家和睦,你的國,一國和平。所以我們今天要講消除衝突,化解衝突,促進社會安定,促進世界和平,用什麼?中和!
中,什麼叫做中?不偏叫做中,不邪叫做中,沒有偏心,沒有邪念。對人、對事、對物,你有偏心,偏心我們一般人講什麼?成見、執著,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中就沒有了。中沒有了,和,縱然和不是真的和。所以老子說「和大怨,必有餘怨」,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大怨,大的怨恨,我們和平解決了;餘,心裡頭那個恨沒有化解掉。這就是說,你那個和不是中和。如果真正做到中,用中,沒有偏心、沒有私心、沒有邪念,餘怨就化解,那才叫真正的和。餘怨不能化解,世間人一般人很多不知道,現在東西方有不少人都能同意,肯定人有過去、有未來,這就講三世。人不是死了就完了,不是,人有前世,人還有後世。
佛法接納古代婆羅門教所說的六道輪迴,我們佛教肯定它,六道輪迴最早是婆羅門教講的。我們講六道輪迴,西方宗教雖然不講六道,至少它講三道,它講天道,它講人道,它講地獄,所有宗教裡面都有天堂,都有地獄。既然講天堂、地獄,你想想有沒有輪迴?人,信奉神的人將來生天,他就有來生,他就曉得人不是一生就完了,人有過去、有未來。現在我們在澳洲,我們學院有英語課程,教科書我選的是美國凱西的報告,講輪迴因果的報告,我選這個做教材,一方面學英語,一方面看看美國人所了解的。
凱西的報告裡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他說世界上每個人在一生當中,絕對沒有突發的事件,沒有無因的事件,這就是肯定,每個人的一生,你一生的遭遇,你一天的遭遇,都與過去、未來有連帶關係。這個話,跟佛法說的、跟印度教說的、跟伊斯蘭教說的、跟基督教說的都相同。凱西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承認有輪迴,他承認有因果報應。他在世的時候,曾經跟許許多多人治病,疑難雜症,一般醫生不能治的,他都把他治好。而許許多多的這些怪病,病因不是在這一生,是過去世的,過去生中造的惡因,這一代還發作,這一世還發作。由此可知,多元文化不但擴展在空間,還要擴展在時間,為什麼?跟過去、跟未來要融成一片,這個多元文化才圓滿,於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就重要了。這個教育真的就是道德的教育,與太和相應,是中和,中和能夠和大怨,而不留餘怨。
最後要懂得保和,就是說與太和相應的中和,要永遠保持下去。從前這些帝王聰明,他以這個教他的子孫,代代相傳,如果代代都能夠保和,他永遠不會亡國。後世子孫保不住,不遵守,不懂得中和之道,他的王朝就會被別人取而代之,這在中國二十五史裡面,諸位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告訴我,周公真正是了不起的大聖人,他執政的時候編了一套治國的大法,現在十三經裡面讀的《周禮》,《周禮》這本書是周公做的,就是周朝的憲法。方老師告訴我,在全世界古今中外,所有一切每個國家民族的這些法律,都沒有周公所制定的那麼樣的完美。他給我說了一句話:如果周朝子孫世世代代都遵守,我們現在還是周朝。為什麼會亡國?後來子孫不遵守,那就造成社會動亂,國破家亡。
方先生對於這本書很重視,《周禮》是治國的大典。《周禮》,古人講「以道治國,以德化民」,《周禮》就是道,《儀禮》就是德。《儀禮》是什麼?教化一切眾生,教化國民,日常生活怎麼樣工作,怎麼樣處事待人接物,是教這個的,與道相應。所以「以道治國,以德化民」,這兩句話不是空話,它真有東西在;那個道是《周禮》,德是《儀禮》。雖然周公距離我們現在二千五、六百年,現在整個世界產生了空前的變化,你看看,從農業變成到現在工業,現在講的尖端科技,從君主變成到現在的民主,整個社會起了空前的變化。古聖先賢這些教誨現在還能不能用?我們學佛的人,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人都肯定,有用處!它的內容、內涵的精神,與道德相應。道,我們曉得是大自然,那怎麼會變?不會變的!
要改變的是事上怎麼做法,可以變更,精神、原理不能變更。譬如,我們穿著的服裝古今不一樣,中國出家人穿的服裝,這個服裝是明朝的服裝。為什麼穿著明朝的服裝?滿清入關的時候,洪承疇代表中國人,代表這個族群跟滿州談條件。談條件,這是投降,中國向滿清投降,投降裡面,附帶談到就是五種不降,不投降,這個許多同修都知道的。就是「男降女不降」,我們漢族人,男子投降,女子不投降。所以,你看到男女結婚的時候,你就看得很明顯,男子穿瓜皮小帽長袍馬褂,滿洲人的服裝;中國女子的鳳冠霞帔,還是明朝時候的服裝,這就很清楚的說明,男降女不降,滿清政府接受了。「生降死不降」,男子活的時候我投降,我死的時候,臨終入殮我不穿滿清的服裝,你看入殮的時候還是明朝的服裝,這個滿清都同意。「在家投降,出家不投降」,所以出家人還是穿明朝服裝。在家人是長袍馬褂,是滿清人的服裝,出家人始終穿明朝人的服裝,是這麼個道理。所以,一直到今天,滿清也亡國了,到了民國,我們還保持著明朝服裝,是這麼個道理。
民國以來,也有不少出家人提倡我們要改服裝,但是有些老和尚堅持,還是不改為好。不改是有道理,為什麼?僧俗有別。對於出家人,多少有些約束的力量在,人家一看你是出家人,許多地方你就不好意思進去。酒家,出家人不好進去,進去難為情。如果他今天也換上一般在家人的服裝,他進出沒有人知道。日本人的法師,他們完全是現代的服裝,出門也是西裝革履,你看不出來,只是頭剃了,頭剃了他戴個帽子,你根本就看不見。所以這些常識我們要明瞭,要知道。而實際上,中國人對於生活非常講求,他的服裝雖然長袍大領,舒服!現在人講健康,中國人的服裝是最健康的,寬袍大袖,讓你穿起來是一絲毫壓迫感都沒有。我們現在講,現在的醫學懂得了,因為人生活太緊張,常常叫你放鬆,這個衣服叫你身心時時刻刻都是放鬆,不會把你綁得緊緊的。所以這個服裝好,我是非常喜歡這個服裝,穿起來舒適。
這是說明三教的起源,最早提倡三教一家,要化解衝突,雍正皇帝特別強調,許多次談到,不應該再拘泥於自己的門戶之見。拘泥於自己門戶之見,就產生排斥別人,這是錯誤。我們佛經裡面的重戒,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我好,別人都不如我,這是菩薩戒的重戒,《瑜伽菩薩戒》裡頭,這一條是重戒。現在真正明瞭教理、學習教理的人是愈來愈少,所以變成什麼?變成自己家裡面都毀謗,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我們中國古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家不和。犯的什麼毛病?自己是對的,別人都不對,這就是自讚毀他,團體裡面亦復如是,這是非常悲哀。
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宗教裡面講世界末日,許多預言講災難,我很認真的思惟、觀察,真有這個事情。這個事情怎麼來的?不和來的,彼此不能夠包容!不能包容,彼此不和,就會造成世間的大災難,天災人禍,你要講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所以和太重要了。和從哪裡生的?從真誠,內裡面是真誠,外面自然是和,所以和是天道,是自然的。儒家所謂是「誠於內,而形於外」,外就是身,自自然然表現在你的身體,表現在你的言行。你不能包容別人,自以為是,這是什麼?你裡頭沒有誠意。沒有誠意是什麼?你的心是假的,妄心、虛偽。我們學佛人對這個了解比較深刻,佛講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麼心?妄想、分別、執著,用這個心。這個心裡頭沒有真、沒有誠,哪來的和!縱然有和,那個和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這些問題很嚴重。
所以,雍正皇帝就非常感嘆,後世念孔子書的人拘泥於崇儒的虛名,這樣就排斥佛、道,對佛、道有很深的成見,排斥,不能包容,這就造成對立、造成矛盾。三教不能合一,彼此都是自讚毀他,這個有罪!為什麼?你造成社會的對立,你製造社會的矛盾,你破壞了社會的安定,你破壞了社會的和平,釋迦、孔子、老子沒有這個意思。《史記》上有記載,孔子年輕的時候訪問周朝,見到了老子,老子比孔子大很多,所以老子贈言給他。老子也是很窮:我沒有什麼好的禮物給你,我是倚老賣老,我有幾句話送給你。這些話,太史公司馬遷都記下來,諸位在《史記》裡面可以看到。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這個人很聰明,觀察很敏銳,就是什麼事情看得很清楚,最後他遇到災難,免不了一死。什麼原因?「好議人者」,喜歡批評人,聰明深察喜歡批評人,你跟人結了冤仇,必定遭人報復,你後頭是死路一條。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暫停,下一點鐘我們繼續跟諸位報告。
諸位同學,前面講到,孔夫子年輕的時候訪問老子,老子贈之以言,老子說:「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個人聰明,古人說話語意都非常圓滿,你看老子講聰明,他不講智慧。智慧跟聰明不一樣,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不會做糊塗事,聰明不行,我們世間人常講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就是個例子。聰明,看事情看得很深,也看得很清楚,為什麼他近於死?喜歡批評別人。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他不會批評人。這就是聰明跟智慧不一樣,智慧有德,聰明往往缺德,欠缺德行,喜歡批評人,召來的災禍。
第二句他說,「博辯廣大而危其身者」,博辯就是有辯才,會說話,最後也免不了死,什麼原因?「發人之惡者」,喜歡說別人的過失,喜歡說別人的隱私,這個麻煩大了!你跟人家結了深仇大恨,別人就會在旁邊等待機會,來報復你。所以古聖先賢,孔、老、釋迦都教導我們,在世為人最重要的一樁事情,不要跟別人結怨。我們修行,為什麼菩提道上這麼難行?障礙太多!環境的障礙還在其次,人事的障礙太大太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事障礙?過去生中結的怨!凱西講的,絕對沒有一樁事情是突然的,絕對沒有一樁事情是沒有原因的。你過去跟人家結的怨,現在碰到了,他不障礙你他障礙誰!無論是大的怨,是小的怨,遇到了總會有報,有果報,真是所謂「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我們處事為人,處處要忍讓,何必跟人結怨?最沒有智慧的人就是喜歡跟人家結怨,喜歡批評別人,喜歡障礙別人,習氣!
後面還有兩句,「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兩句話要用現在的話說,你為人子,你要孝順父母,孝順父母要把自己身體忘掉。處處想到自己的身體,或者是健康舒適,你就不能盡孝道了。這是聖人所講的無我!孝養父母的時候把自己忘掉,你才能盡全孝,常常想到自己,你那個孝就不圓滿。為人臣者對於君主、領導人要盡忠,盡忠也要忘我,這個忠才圓滿。頭一個念頭起來,我自己的利益,你還能盡忠嗎?所以,為人子者,心目當中只有父母,沒有自己;為人臣者,心目當中只有君王,沒有自己,忠臣、孝子!老子用這四句話送孔子,孔子那個時候還年輕,在我想那個時候孔老夫子也不過就三、四十歲,老子大概六、七十歲的樣子,看到這年輕人,彼此互相尊重。你看看老子對孔子愛護,孔子對老子尊敬,哪裡有矛盾?哪裡有自讚毀他?
雍正皇上說,「佛生在西域」,佛生在印度我們曉得,「先孔子數十年」,釋迦牟尼佛比孔子要早幾十年。假使釋迦牟尼佛跟孔子見了面,「倘使釋迦孔子,接跡同方,自必交相敬禮」,哪裡會有自讚毀他!所以後世這些徒眾,根本就違背了老師的意思,標榜自己,輕視別人,實在講對不起老師。孔子對老子不是這個態度,孔子對釋迦也不是這個態度,釋迦對孔、老也不是這個態度。你們今天用這種態度,自讚毀他,這麼深的門戶之見,怎麼對得起自己的老師?學儒對不起孔子,學道對不起老子,學佛對不起世尊,雍正的話說得對!
在今天,我們生活空間大了,我們接觸的面廣了,不僅是儒釋道,我們接近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宗教。我們聽了雍正皇帝這番話,就會聯想到,釋迦牟尼佛如果見到今天全世界所有各個不同宗教的,創教人也好,他的學生、他的弟子也好,我們相信世尊一定非常尊敬。孔老夫子見到世界上所有宗教,我相信孔老夫子會尊敬,你要懂這個道理。我把前面這些話都說明白了,現在我們讀他這個上諭,讀他這個文,容易懂。
雍正說,他對於三教,儒釋道三教確確實實是掌握中國這麼大的幅員教導人民的責任,這三教在教。三教的理是一個,教學的方法不一樣,「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雍正皇帝是三教的書他都念,三教的東西他都學,他內行,他不外行,所以他說得頭頭是道。為什麼會變成互相毀謗?是人,是三教的徒眾,對於教理不能豁然貫通,毛病出在這裡。說老實話,不要說對別人的不通,對自己的都沒有貫通。學佛的對佛的經論,你通了嗎?學儒的,對於六藝、十三經通了嗎?通了就沒有問題,通了就合於道,道是相同的,道是太和。你看看,太和、中和、保和,都出於《易經》。因為不能貫通,對於自己的東西都不能貫通,於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這兩句話講絕了,現在連我們這種小道場都是如此。不但小道場,我們看看許多家庭一家人,現在我們最常見的小家庭,先生、太太、兒子、女兒四個人,四個人怎麼樣?四個人四條心,說老實話,誰都不服誰,誰都瞧不起誰,家不成家。道場,你說道場多難,今天哪裡有道場!
我過去,這早年,那時候大概我才四十多歲,我在台北講經。有一天一個老居士,這是我們佛門裡面的大德,趙默林老居士,他大概大我二十歲。有一天請我到火車站旁邊功德林吃飯,我就去了,到時候我就去了,去了以後一看,客人只有我一個人,就我們兩個人在吃飯。趙老就跟我說了,他說:淨空法師,我今天請你來吃飯,你知道是什麼意思?我說:不知道。他說:我有樁事情要向你請教。我說:不敢當。這趙老是老前輩,他皈依印光法師,跟我們李老師是師兄弟。我說:我不敢當,是什麼事情?他說:現在人造罪業,造五逆、阿鼻地獄罪的人太多了,他說這個不得了,這怎麼辦?我說:阿鼻地獄罪,是哪一條?破和合僧!他給我說,到處批評出家人,破和合僧,無論在家也批評,出家也批評,這還得了,統統造阿鼻地獄罪。
我聽了這句話,笑笑,我說:我們來吃飯,我們好好的吃。他眼睛瞪著我。我說:你講的沒錯,破和合僧確實是五逆罪之一,墮阿鼻地獄。我轉過來問他:你在哪裡看到和合僧?他冷靜想了一想,哈哈大笑!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和合僧了,小廟裡頭住兩個出家人都打架,都吵嘴,哪來的和合僧!和合僧的標準,在佛法裡面是四個人住在一起共修,修六和敬。我說:我這一生當中沒有遇到,聽都沒有聽說過。最後他想一想,哈哈大笑,確實兩個人都吵架,哪來的和合僧?所以我說:儘量讓他去謗,不至於墮阿鼻地獄,墮地獄可能,墮阿鼻地獄不會,沒有和合僧!我跟他解釋,他就明瞭了,是真的,不是假的。現在真是家不像家,國不像國,佛教的團體,道場不像道場。你要拿從前的標準來講,現在完全沒有了,所以這是亂世,天下大亂!世法裡頭亂,宗教裡頭也亂,哪來的和合僧?這是個小插曲。
所以我們讀到這個地方,「人各異心,心各異見」。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知見,有不同的標準,所以互相毀謗,互相批評。有沒有罪?當然有罪。這個罪怎麼報法?這個罪有總報,現在不是一個一個的別報,現在是算總帳,算總帳就是世界末日,就是大災難。凌孜從香港寄了一份報紙來給我看,這一份報紙所刊的,好像新加坡聯合早報有轉載,這個地方的中文報紙我就不知道了。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裡面的機密文件,預測這二十年之內世界上會發生哪些災難?有十幾條,我看了,這是科學家用科學的方法來說的,天災。由於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造成災害,他們講的是自然災害,許多大的河流會乾枯。我們現在聽說黃河乾了,長江再乾那不得了,水源斷掉那還得了嗎?人的飲水缺乏了。植物要靠水才能生長,如果沒有水的話,農田就變成沙漠,你說這個問題多麼嚴重?所以,外國人的預測,將來世界上的大戰,戰爭是什麼原因起來的?爭水源。他講的三個大河流都是西方的,大國要搶這個地區,這個地區有水。
全世界氣候產生異常的變化,十幾年之後,十年之後,歐洲的氣溫會下降到攝氏十幾度,好像十四度的樣子,冬天就不得了。冬天歐洲的氣溫就像現在的西伯利亞,天然災害會死幾百萬人,多半都是餓死了、凍死了。美國不敢把這些東西公布,公布怕人心,感到世界上人心惶惶。南北極,因為地球暖化,溫度增高,南北極的冰會溶化,如果全部溶化之後,海水會上升七十米到一百米。我那時候在新加坡,我就問新加坡海拔多少米?七米。要升到七十米的時候,新加坡在水底下,海底下了。所以說陸地會變小,沿海的城市統統被海水淹沒,這些報告都是科學家的研究。
科學家不相信因果報應,不相信有前世,他只看到現前,從數據來推演出來。數據推演出來,可以說相當正確,他有科學根據,但是在時間上來講,抓不住,因為他照現前這個速度。如果地球,他說是二十年,十幾年、二十年,溫度才下降到攝氏十四度;如果它提前,五年、十年之後就降到這個,這是很可能的,這是科學沒有法子預測的。這些是什麼?算總帳!我常常講,災難,我們學佛的人不怕,我們要知道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靈性,我們知道有六道輪迴,我們知道有他方諸佛淨土。人,生一定就有死,生死是自然現象,一點都不足以為奇。但是死了之後到哪裡去?這是問題。聰明人,有智慧的人,死了以後到好地方去。娑婆世界有二十八層天,天道跟我們是不同的頻道,許多資訊裡面告訴我們,這些年來常常發現有不明的飛行物體,像飛碟、外星人,說得很多。外星人駕著飛碟,到我們地球上來探險,他還是人道。為什麼?如果他是天道,他不需要這個工具,還需要這些飛行工具的話,他是人道,住在別的星球上,他不是天道。他也不是鬼道,鬼道也不需要飛行工具,不同維次空間。所以,外星人這一類東西,我們肯定他是人道,他跟我們的空間維次相同。
所以,雍正這兩句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希望我們的修學,至少對於自己的典籍要貫通,這樣才能夠建立見和同解,六和敬才有根。現在六和敬怎麼和不了?就是這個根沒有;我們的想法、看法不一樣,然後其他的都談不上。從前道場這些出家人,為什麼六和敬能夠修得成功?他天天聽經,天天研究討論,他對於教理真通,這個要知道。真正通達的人沒有不友好的,修淨土的都知道「虎溪三笑」的故事,這是我們淨土宗初祖遠公大師的故事。遠公在廬山建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虎溪為界,客人來的時候他也招待,送客不過虎溪,不過界線。
這一天送客人,這客人大概聊天聊得很高興,忘掉了,過了界線。三個人正好是儒釋道三家,你看好朋友,儒是陶淵明,道是陸道士,這三個人是儒釋道,一點界限都沒有。什麼呢?通了,這是我們的好榜樣,這才是聖人的好學生。陶淵明是孔老夫子的好學生,陸道士是老子的好學生,慧遠大師是釋迦的好學生,我們的老師在一起能夠歡聚,一家人一樣。後世的我們這些徒子徒孫在一起,也要像一家人一樣,這就對了。所以現在講一家人都難,沒法子,找不到比喻了,一家人不合作,不像一家人。一個人自己呢?自己跟自己都發脾氣,你說有什麼法子?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雍正後面這幾句話,當時就有這個現象,現在比從前,不知道增加多少倍了。他說「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佛比不上道,道裡頭講天尊;學佛的人說道不如佛,佛大,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學儒,儒說黃老、佛教是異端。所以儒釋道,各人有各人的私心,彼此互不相讓,自讚毀他,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明,這有高下,有高下就不是道。佛法裡面講得清楚,自性裡面沒有大小,沒有高下,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沒有長短,所有一切對立的統統都沒有。明心見性才能見到太和,我們俗話講得道。得道得什麼道?內心裡面對立沒有了,矛盾沒有了,異見沒有了,完全回歸到大自然。所以真誠,誠,曾國藩先生說得好,「一念不生是謂誠」,這是給誠下了個定義。誠是什麼?誠是道,誠是自然的,動一個念頭就不自然,一念不生是自然。
所以,佛法當中常講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境界?無明破了。不分別、不執著,不分別,塵沙煩惱斷了;不執著,見思煩惱斷了。這是諸位學佛同學都知道,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再不執著,見思煩惱斷了,六道輪迴沒有了。六道輪迴就是執著,你有執著你就有六道輪迴;你有分別,你就有四聖法界,就是十法界。分別、執著都沒有了,六道、十法界沒有了,「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是事實真相,你超越了。什麼世界末日,什麼災難,統統沒有,全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離妄想、分別、執著,太和!我們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不能不向這個方向、這個目標認真努力去學習。功夫在哪裡見?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所以功夫好,功夫得力,那是什麼?妄想少,分別少,這是你功夫得力。
我參加許許多多和平的會議,都是些學者專家,我所提出來的,我跟你們也做多次報告。衝突如何化解?和平怎樣落實?從內心裡頭做!必須把我自己內心裡面,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這個念頭把它化解掉。我跟宇宙之間所有一切人事物都不對立,不對立才能包容,才沒有矛盾。所以首先要自己真正做到和平,化解衝突,你才能幫助別人。我自己不能化解,我怎麼能幫助別人化解衝突?我自己的心不平,怎麼能幫助別人落實平等?落實和平?不可能的。雍正這個學習,這種態度、方法正確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說他對於三教也只是得其平而已,平等,這個理念、學習的態度是正確的。特別是我們今天要用在對待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我們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平等心,平等心是佛教我們。
佛門,諸位在中國、在外國,你看到正規的寺廟建築,你一進山門是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養的是護法神,可是天王殿坐在大門當中的,面對著大門的是彌勒菩薩。一進佛門,你頭一個就看得到他,第一個跟你見面,笑咪咪的,布袋和尚。他坐在那邊幹什麼?教你「生平等心,成喜悅相」。你看第一個就教你平等,平等才歡喜,歡喜就是代表和平;不和你就不會歡喜,和就歡喜了。平才有和,不平哪來的和?所以彌勒菩薩第一個就教你這個。他的造型肚皮很大,表什麼?能包容,量大福大,他教你這個。所以,有很多人不了解,他們很執著他們的成見,認為什麼?佛教是迷信,佛教拜偶像。
我這一次在印尼訪問,這次有時間,訪問了印尼五大宗教。我對於每個宗教,我都送千手觀音給他,我送給基督教,送給天主教,我告訴他這個像是什麼意思。佛家這些造像是教學,就像現在學校裡講的教具,教育的工具,讓你看到這個像,你就會明瞭,你智慧就開了。千手觀音代表什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眼到手到。他畫一千隻手,手上都有眼睛,眼睛看到了,我手就到了,代表這個意思。並不是一個人真有那麼多手,那麼多手是代表什麼?雙手萬能。我兩眼普見,我見到了,手就到了,我援助就到了,他們才曉得這個意思。觀音菩薩上面好多頭,看到那麼多的人頭,那是表法的。那是什麼?三十二應。三十二個面相,代表什麼?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表這個意思,不是真的有三十二個頭。所以它是表法的,它是教育,讓你看到這個像,懂得它的意思,我們怎樣去學習。
在三十二應裡面,我們學到什麼東西?我們見到不同的宗教,接觸不同宗教,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儀規,我們要恆順眾生。進入他們的殿堂,我們要行他們的禮,要敬他們的神,他們看到歡喜,我們不排斥,這是三十二應教我們的。要真正學到,那才有味道,為什麼?我要進入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我要穿他們的衣服,戴他們的帽子。觀音菩薩、諸佛如來他就是這樣的,到你那個地方現你那個樣子。中國,諸位曉得有五十六個民族,我們入哪個民族,穿他的民族的服裝,懂得他民族的風俗習慣,他們歡迎,好喜歡你,你跟我們一樣。千手觀音表這個意思,你都不懂!我這樣一解說,他們都明白了,都歡喜。我送給他們,都很歡喜接受,教育!
所以,佛教裡造這個,是用藝術的方法來教學。這個在中國這麼多年,古人懂,現在沒有人研究了,不懂了,把他當神看待,這迷信。其他宗教說佛教是迷信,我們聽了,不能怪他,怪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沒有好好的學,沒有好好的講解給他們聽。現在真正講,也沒有幾個人講得出來,真的是迷信,在家人迷信,出家人也迷信,你說有什麼法子!人家說我們迷信,我們不能怪他,他說得對。我們講解清楚,講解明白了,他知道不迷信。破除迷信不可以在形相上,明瞭!
所以雍正接著說,「能得其平,則外略形跡之異,內證性理之同」。外面形相不一樣,這是自然現象。《大方廣佛華嚴經》就說這個道理,外面形相不一樣,好像我們一個大花園,這裡頭各個品種統統都有,沒有一樣欠缺,這美好。如果這個大花園只種一樣東西,有什麼味道?有什麼好看?什麼品種都有的時候,琳瑯滿目,多采多姿,這多元文化。所以,多元文化我們要重視、我們要尊重、我們要保存,不可以說要把它同化,這個觀念錯誤。你就想想我們身體是多元文化,如果說眼睛好,最好鼻子也變成眼睛,耳朵也變成眼睛,嘴巴也變成眼睛,只有眼睛,其他都沒有了。好了,你會看,不會聽,不會嗅,你也不會吃,你不是死路一條嗎?所以要什麼?眼睛要好,能看,耳朵要好,它能聽,樣樣都好,多元文化是講這個,這就是道,這就是德。所以,我們對於萬事萬物要尊重,不能改變它,改變它就錯了。改變它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那你的災難就來了。
所以我常常比喻,我們現在人這個面孔,有人嫌棄他面孔不好看,去整容,整容就是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自找苦吃!苦後頭還有後遺症,這個苦是你一生的苦,是你自己找的。父母生下來的時候,這是自然的,這就是道,你能保持,這就是德,你破壞它,你就遭殃了,你就災難來了。我們不學佛不知道,學了佛現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曉得現在社會上許多行業都在破壞自然生態環境,破壞自然環境就是破壞道德,道德是決定不容許破壞的,你也沒有能力破壞它,你破壞它,最後你受難,你遭殃。
後面雍正皇上繼續說到,他說「而知三教初無異旨,無非欲人同歸於善」。這個我們可以今天把它擴大講,所有一切宗教。所有一切宗教,你去讀他們的經典,你會發現到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仁慈博愛」。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的根本,根本相同,教化眾生的目標也相同,目標是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你看根本相同,目的相同,只是當中手段、方法不相同,那個沒有關係。三教同歸於善,相同,佛法講五戒十善,儒家講五常百行,無非都是勸善。後面他舉宋文帝問何尚之,這個談話都記載在歷史上。
從前這些皇帝真讀書、真明理,所以他們制定的教育是治國真正的大本,「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治國的大本是教育,要把教育辦好。你要教人民,人民才能夠遠離一切惡,修學一切善,天下自然太平,自然和睦相處,哪來的紛爭?哪裡會有動亂?推行到全世界,世界安定,世界和平。所以雍正在當時,提倡三教一家,了不起的做法,可以做我們今天的借鏡。我們團結全世界宗教,團結全世界神聖的教育,這是完全正確而沒有錯誤。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