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如何教化眾生 (第一集) 2003/10/2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192-0001
諸位同學,今天我們的講題是「釋迦牟尼佛是怎樣教化眾生」。早年我初次訪問中國教育界,曾經應邀為他們介紹佛教,我寫了六條,簡簡單單的把「什麼是佛教」,做一個扼要的說明。今天這個題目還是以上一次的大綱作為基礎,稍稍加以修訂。
第一個,我們要認識清楚釋迦牟尼佛這個人。根據經典,歷史是在經典裡面去看,釋迦牟尼佛是一個仁慈的人,慈悲到極處。他從少年時代,十幾歲就體會到人世的疾苦,像以後他一生所說的「三苦,八苦」,這是少年時代就體會到。為了解決這些苦難,捨棄王位,捨棄榮華富貴,出家去修道!在修道的過程當中,不辭辛勞到處參訪,尋師訪友,最後他省悟過來,在菩提樹下靜坐。我們在經教裡面也深深體會到這樁事情,靜生慧,智慧開了。善生福,他終究到了,這是斷念到了純淨、純善。智慧開了,對於過去所學的,是真是妄,是正是邪,是善是惡,才能真正的通達明瞭。學問成就了,這是真實的學問。
我也做了長時間的思惟、省察,深深知道世尊是再來人的示現。他示現的是頓悟、頓斷、頓超,所謂是圓頓大法,這是我們一般人做不到的。孔老夫子一生示現的是漸修,我們能夠學得到,中等以上的天分,只要肯努力,能成就。夫子的成就也是不可思議,怎麼知道他是漸修?他老人家「十五有志於學」,實在講跟釋迦牟尼佛在開始的年齡相彷彿,釋迦牟尼佛大概也是十五歲前後。他生長在皇宮,養尊處優,過的是富貴的生活。出外去遊玩,看到生老病死,看到民間疾苦,跟他的生活不一樣,憐憫心由是而生。這就是我們講的天性,天性善良,激發他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發起這麼一個大願,這不是為自己,為眾生!
所以這個開始,世尊跟孔子年齡大概相仿彿。夫子三十而立,釋迦牟尼佛三十示現成道,以後就開始教化眾生四十九年。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到八十,我們中國人算法,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五十年,教學五十年;但是外國人算法是算實足年齡,四十九年。真的是專修專弘,而且自己做示範。世尊示現成道,第一部講的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而且是定中講的,與會的大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這是頓教,圓頓大法。不像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三十而立」,然後是逐年逐年往上提升。他說「四十不惑」,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真正明瞭因果報應;「六十耳順」,那就是《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事事無礙,六十、七十入華嚴境界了。所以這是逐步逐步向上提升,我們可以學的。
釋迦牟尼佛雖然是圓悟、圓修、圓證,但是他教給我們是有次第的。教學的對象是九法界一切眾生,所以,教學的方式,對一切眾生各個不相同,內容也不相同。但是方向、目標是一致的,一定是幫助你斷惡修善,幫助你破迷開悟,幫助你轉凡成聖,這是大原則、大前提,永遠不變。所以,他老人家一生的事業,真的是對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就是我們今天講多元文化)至善圓滿的社會教育。這是我們要認識他!所以民國初年(民國十二年)歐陽竟無大師,這是後人尊敬他,稱他為大師,歐陽大師。在第四中山大學,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就是現在的南京師範大學,在民國十二年稱為第四中山大學),發表一篇講演,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民國十二年我還沒出世!
我看到他的講演記錄,是他的學生王恩洋居士記錄的。王恩洋在民國初年佛教界裡頭,也是很著名的一位善知識,他是歐陽大師的學生。我看到這一篇講演的記錄,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他說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在這麼多年來,佛教到底是什麼?我在出家的時候,那個時候在台灣,中國佛教會聘請我做弘法委員,設計委員,我就提出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到新加坡接觸了許許多多宗教,我才講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這是首先我們要認識清楚的。
釋迦牟尼佛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教育家,同時他也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一生教學是義務,沒有向學生收學費,沒有說是學生來報名,沒有!有教無類,真的是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你歡喜,你願意接受,他都誠誠懇懇的教導你、幫助你、成就你。我們對他老人家一定要認識清楚。他教人,總的來說,四十九年所教導的內容是什麼?我們細心去觀察,可以說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句話在經典裡面的名詞叫「諸法實相」。
大概在十幾年前,有一年我在台灣過農曆年,輔仁大學有位教授夫婦兩個來看我,他們兩位也都是跟我學佛的。他告訴我,輔大的大千學社(他們有個學社,學生組織的,人數也不少)請他在學校裡講《普賢行願品》。我說好!這個課程,早年李老師在台中辦慈光講座,也是精選的一門課程;選六門課程,《普賢行願品》是其中的一門。我說好,非常好!同時我就問他一個問題,我問他,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他說的是些什麼,你用一句話回答我。他想了大概有四、五分鐘,告訴我,他說不出來。回頭他問我,我告訴他,「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你想用這一句來回答行不行?他聽了之後點點頭。確實釋迦牟尼佛一生給一切眾生講經說法,就是講諸法實相,這句話我們要用現在白話來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一句話說明了。
宇宙人生真相,我們又把它分為三條,第一個,人與人之間的真相。這個很重要!這個真相搞明白,你要曉得,人禍就沒有了。為什麼?人與人之間一定能夠和睦相處。為什麼他會有鬥爭?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這個很重要。第二個,佛給我們說明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真相。這一條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人絕對不會破壞自然環境,會愛護自然環境,決定不可能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換句話說,天災就沒有了,天災人禍從這兒來的。第三,為我們說明人與一切不同維次空間眾生的真相。這就是(佛門也是這麼說法)一般宗教講天地鬼神。世尊為什麼要跟我們說這些真相?因為不同維次空間也是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肯定人的生命不是只有一生,身體有生死,你的靈性不生不滅,現在西方人也肯定靈性不生不滅。靈性是真正的我,身體不是我,這是事實真相。
這三個事實真相,你要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你能夠把這三方面的關係處得非常圓滿、非常融洽,幸福美滿,現在世間上人一般講的興旺繁榮,那是自自然然的現象。那個生活是佛經上講的佛菩薩的生活,就是釋迦所說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在哪裡?就在我們現前。問題你明不明瞭事實真相,明瞭了,這個世間就是華藏、就是極樂、就是天堂、就是天園。你要不明瞭,就迷了,迷了就生煩惱,就生妄想、生分別、生執著。從這個裡面發展就是自私自利,就是對一切人事物想控制、想佔有。這是佛在經上常常教導我們的,相有(這個現相有),體沒有,「當體皆空,了不可得」。因此你可以享受、可以欣賞、可以受用,你決定不能控制,你也決定不能佔有。
不要說一切人事物你佔有不了,你控制不了,連這個身體你都不能控制,你都不能佔有。如果我對我的身體,要能夠控制的話,我希望年年十八,不希望老;你看你一年比一年老,你控制不了。我希望長生不老不死,壽命到了一定要死,你佔有不了。連自己這個身體你都不能夠控制、不能佔有,你還想佔有身外之物、控制身外之物,這不叫迷惑,什麼叫迷惑!為什麼會起這些妄念?真的叫妄念,妄是不實在,是因為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佛菩薩明白事實真相,所以,他對於萬事萬物,一絲毫控制的念頭都沒有,一絲毫佔有的行為都沒有,他得大自在!
明瞭之後,提升自己的境界,怎麼提升?讓自己的心跟宇宙合而為一,讓自己的身與萬物(物就是物質)合而為一。物質,我們今天講,眼前所看到的動物、植物、礦物、山河大地、自然現象;身跟萬物合而為一,心跟宇宙合而為一,跟太空合而為一。佛法裡頭常講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從哪裡來的?心性變現出來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性是真正的自己,佛法修學最終極的目標,就是要把這個事實真相證實,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才講到「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周是周遍。首先建立純正的宇宙人生觀,然後佛教導我們怎樣學習。
佛菩薩好比是大人,成年之人,我們現在是孩童,是在起步,是在念幼稚園、念小學。佛怎樣教給我們,學習的綱領是「覺、正、淨」!教育,我們要曉得,古聖先賢教人,一開頭雖然你才六、七歲,這是一般中等程度,如果天分很高,很聰明伶俐的兒童,大既四歲、五歲就能學了,這是很聰明的,這種人不多。所以,在古時候也是六、七歲開始學習,這是一般的;四、五歲那是屬於天分很高的,善根很厚的,開始學習。一開始就把最高的原則、綱領傳授給你,不是等待將來這個東西要到大學、到博士班才傳給你,不是的,一開頭就傳給你,根就扎下去了。我們中國人常講「先入為主」,尤其是在童年,五、六歲這個時候,那真的叫扎根。
你看,中國古時候私塾,小朋友上學從哪裡開始,從《三字經》開始。《三字經》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就把儒家教學的總綱領、總原則傳給你了,讓你一生當中永遠記得、明瞭人性本善。他這個「本善」就是佛法講的「覺正淨」,覺是本善,正是本善,淨是本善。佛家講得清楚,儒家用一句話。所以,儒跟佛一配合,這個教學圓滿;儒家是專門抓綱領,佛家講行。儒家經典少,佛家經典多,詳細講解,這兩個一配合真的是究竟圓滿的教學。
《三字經》接著說「性相近,習相遠」,這兩句話就是為什麼要教學,理論的依據!人性自然本善,那何必要教?後面這兩話就是這需要教,性雖然相近,習相遠了!性相近是本性,大家都一樣,習性就不一樣,習性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大德又常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那麼「童蒙養正」的教學比什麼都重要!童蒙時代如果疏忽了教學,以後你要教他就非常非常困難,為什麼?他已經被染污了,已經被染污,你要把他的染污洗刷乾淨,談何容易!有人最初就先入為主,到老死都受影響,都洗刷不乾淨。所以,古聖先賢教學沒有不重視童年。童年重視到什麼程度,重視到胎教,這才叫真正懂得教育,這才叫真正明瞭事實真相。
童蒙要是疏忽了,十幾歲、二十幾歲的那得要補習教育了,亡羊補牢;究竟能收多大效果很難說了,但是教總比不教好,至少阿賴耶識裡頭種個善根。他的習氣很重,實際上很難改得過來,這是普遍的現象。所以教,不管這個社會是治世、是亂世,尤其現在的社會是動亂到極處了,這個不怕。怕在什麼?怕在你不懂得好好的教下一代。怕的是什麼?做父母的不懂得,做老師的不懂得,那就苦了!後代子子孫孫不知道要受多少罪,要造多少孽!真的明瞭,做父母全心全力培養下一代,自己在這一生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不重要,只是有個工作、有收入能夠維持普通水平的生活,全心全力教下一代,這是聖人,這不是凡人。下一代真的有一個聖人出現,他就能教化底下一代,這是培養聖賢人,培養一切眾生救苦救難的救星,你說這個事業多偉大,這個事業多有意義!這是聖賢事業,普通人想不到的。
也有同學告訴我,童蒙,《弟子規》很重要。是的,《弟子規》是父母教兒女的。從哪裡教起?你從胎教教起。《三字經》是老師教學生的,小朋友上學了,聰明伶俐的四、五歲,一般程度的六、七歲,開始教這個。釋迦牟尼佛是印度人,沒到中國來過。他教人,一開頭教覺正淨,這是什麼?三皈依,三寶!入佛門第一堂功課就是傳授三皈,把佛法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總目標傳授給你。儒家《三字經》上前面就有,那也是總原則、總綱領、總目標傳授給你。後面那幾句話重要,永遠不能忘記!到這個地方就是總綱領、總原則,裡面只有幾句話。佛法這三個綱領,這是傳授三皈要講清楚、要講明白,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這是三寶,佛法僧三寶。佛法僧的含義就是覺正淨,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法修學,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一派,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再多,總不離這個原理、原則,離開這個原理原則就不是佛陀教育。所以,你要辨別這個教學是不是佛陀教育,你看它符不符合覺正淨這三個綱領。覺正淨一定要依佛所說的經教,為什麼?佛是究竟圓滿覺悟的人,菩薩雖然覺悟還沒有圓滿,不足為我們的依靠。我們學佛一定要以佛為標準,菩薩為輔助,佛是真正的標準。佛在哪裡?經典上所說的就是!所以決定不能夠離開經典。尤其我們初學,沒有能力辨別是非真妄,現在這個社會上,正如《楞嚴經》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什麼叫邪師?不依佛的經教都是邪師。如果我們把這個範圍擴大來講,這個世間所有一切宗教都是正法,但是他要不依他傳統的經典來學習、來教人,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
「教之道,貴以專」,我們學就是要專精、專一,你才能深入。所以《弟子規》這門東西是基礎的基礎,是父母教幼童的,也就是說五歲以前要學會。怎麼教法?父母要以身作則。父母做不到,你教他,他雖然小,他不服你:你教我這樣做,你自己都沒有做到。你自己做到了,他心服口服,他真聽你的。譬如說看電視,很多節目不能看的,打開來了,「這個節目不可以看」,關掉!大人也不看,父母也不看,他就知道了。雖然他不知道為什麼不能看,以後慢慢他就懂了,這是舉一個例子。所以,父母在家對於自己的兒女的幼年時代,特別是五歲之前,古人講「三歲定終生,三歲看八十」,這些教誨都不在文字上,在什麼?身教,以身作則。到三歲之後,他已經成習慣了,他天天看到,天天聽到,父母、大人是這麼做的。到了四、五歲的時候,一、兩年的時間,你教他念《弟子規》,他念他懂!「原來是這樣,我都做到了」。他學的有興趣,你再讓他讀誦、讓他背熟。
中國古人這個教學的方法,陳弘謀的《五種遺規》第一個部分「童蒙養正」,他收集了很多資料,都是古人教導小朋友的那些方法、那些理念,這是中國用了千百年,很有效果。你現在要把它捨棄掉,想一套新的東西來教他,你教出來的這個人,將來是個什麼樣的人?古人教出來的是聖賢君子,上等成就的是聖人,中等成就的是賢人,下品成就的是君子,這教育成功。孔老夫子當年在世教學,這是史書上有記載的,他教學時間雖然不長,我們知道只有五年。中等成就的賢人,七十二賢人,下品成就的君子不算,沒計算在內。他學生三千人,好像我們今天講拿學位,拿到碩士學位的、博士學位的有七十二個人,拿到學士學位的人就多了,君子就多了,那就不說了。真有成績可觀!
佛法裡面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成佛,中等的成菩薩,下等的成阿羅漢。佛法要求的高,跟世間不一樣;佛法要求的,下品要斷見思煩惱,中品的要斷塵沙煩惱,上品的要斷無明煩惱。所以,佛、菩薩、阿羅漢在佛教裡面是學位的名稱,就像現在大學裡面講的學士、碩士、博士;我們儒家,聖人、賢人、君子也是學位的名稱。人人都應該做聖人,人人都應當作佛,這是聖賢教育。佛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獨佔,釋迦牟尼佛希望每個人都作佛。所以,首先把這三個綱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念念不忘,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記住,不迷、不邪、不染。工作裡面也要記住覺正淨,處事待人接物都要能落實,這是總綱領、總原則,培養自己覺正淨的心。
學習的基礎科目也有五個,學習基礎科目各個宗派不一樣,這就到八萬四千法門。覺正淨是八萬四千法門共同遵守,完全相同,所以這個方向不變、目標不變、原則不變,至於你怎樣去落實,那就是方便有多門。我們選的是淨土宗,為什麼要選它?這裡頭也有道理!最淺顯的一個理由,我們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遭遇非常不幸,這個話怎麼說?我們沒有機緣遇到聖賢教誨,這句話我想大家都公認。不但聖賢教誨我們沒有遇到,就是連文言文的學習也沒有機會,這是很大的遺憾。
我們這種年齡上學用白話文了,現代的學校了。我那個時候上學的時候,學校是剛剛開始。我們生長在農村,農村裡面有短期小學,短期小學是二年畢業,四個學期。像讀經完全廢除,私塾裡的那一套教科書完全不用,採取新編的。國語課本一打開,第一課念什麼東西?小狗叫,小貓跳,教這個。這個很容易懂,小朋友很容易懂,不像從前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你想想看這個味道,不一樣!這是我們很大很大的不幸。所以說,我們沒有基礎教育來接受佛法,來接受古聖先賢的典籍。現在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