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  (第四集)  1991/2  美國舊金山大覺蓮社  檔名:20-004-0004

  請掀開講義第十八頁,我們印的講義是把它分成上半部跟下半部,諸位現在拿到的這是上半部。今天聽完了,這講義就可以帶回去了,下一次我們再講的時候,我們用下半部。它一共是八天,這是第四天,「說成佛大因果並略釋四料簡」。印祖在這次法會開示當中,自始至終都特別強調因果,到第四天他告訴我們,前面所說的是小因小果,所謂是人天果報。我們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今天要講是如何超越輪迴,這是大事,這真正是大因大果。成佛有很多人對這個發生誤會,甚至於把它看成很神祕,其實這是錯誤的。所謂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這個叫成佛,禪家所謂恢復我們本來面目,這也就是成佛。成了佛以後做什麼事情?成了佛以後到哪裡去?如果問這種問題,你就問問你現在,你現在到哪裡去?成佛之後,跟你現在沒有兩樣。所不同的你現在有煩惱,你現在有迷惑;成了佛之後你沒有煩惱,你也不迷惑了。沒有成佛的時候你有生死、你有輪迴,成了佛之後沒有生死、也沒有輪迴,所以成佛之後得大自在。

  涅槃的四淨德,就是四種好處,常樂我淨,有真常、有真樂、有真我。我就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自己真正可以做得了主了,這點相當不容易。我們今天無論做什麼事情自己做不了主,我們想長生不老,我們做不到;我們想永遠健康不生病,我們做不到。成佛就都做到了。所以這些事情不是辦不到的,是真正可以做得到的,它有真正的清淨。大經裡面常說「法身、般若、解脫」,所謂是三德祕藏,而常樂我淨這三者面裡都具足,法身裡面有常樂我淨,般若裡面也有常樂我淨,乃至於解脫裡頭、自在裡頭亦有常樂我淨。如果我們仔細去想想,這個實實在在是難得,佛法所追求的,就是希望我們人人都能夠得到。我們有沒有把握得到?在佛法裡肯定的答覆我們說有,為什麼有?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換句話說,法身、般若、解脫,常樂我淨四淨德是你自己本身具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如果從外面來的,我們縱然一生努力,是不是能夠得到不可靠。本身具有的,現在佛教給我們恢復,這是決定能夠得到的。問題就是我們能不能相信自己?能不能相信佛菩薩、經典裡面的理論與方法?如果我們能信、能行當然可以得到。這個文還是諸位自己要好好的去看,我們還是說它的重點。諸位看第十九面倒數第六行,就是第二段,我們從這裡看起:

  【本會是護國息災法會。】

  這是個臨時組織的,時間只有八天。

  【余以為但息刀兵水火之災。尚非究竟。】

  所以前面所談的,都是如何來息『刀兵』,就是戰爭,『水火』是天然災害,而這種災害往往也是很難預料的。我剛才在前面坐了一會,看了中央日報刊登這次台灣中部的颱風,這是意想不到的,幾十年沒有這麼大的災難。而且看看還是中度颱風,強烈颱風不知道來了多少次,都沒有重大的損害。這次諸位看看這報紙,損失幾百億之多,死傷的人數也很恐怖。大概中部有四個縣市,在過去可以說是二、三十年來,一般颱風損失都是南部、東部損失比較大,中部好像很少有災害,而這次災害在中部。這個所謂是小因小果眼前的,不是究竟的。底下跟我們說:

  【需并息生死煩惱之災。】

  這種災害很少有人想到;換句話說,眾生所看到的災害都是些小災小難。了生死出三界、斷煩惱、脫輪迴這個大災大難,我們都把它疏忽掉了,為什麼會疏忽?因為還沒來。可是到來的時候,到你將要死的時候,你再想求解決這個問題,來不及了,所以一定要覺悟。我過去在講席當中常常說,六十歲以後的人就要特別著重生死,給來生做打算;換句話說,再不可以迷惑顛倒。六十歲以前往往他還不能夠覺悟,六十歲之後要深深的覺悟。過去弘一大師他在過六十歲的生日,就給許多朋友寫信,說他要準備為他自己將來怎麼死做打算。他六十幾歲過世的,情形也是非常之好,也很難得,可見得他的警覺心很高。我現在也六十歲,也要為生死做打算,所以一切事情我現在不聞也不問了,台灣那些職務,我回去之後統統辭掉。我這個觀點,凡是做事情,就是在佛門裡擔負這些事情,年齡應該在四十歲到六十歲,六十歲之後統統要退休幹什麼?老實念佛準備死,這是真話。如果不早做準備,臨時手忙腳亂,來世一定不如意,來世好生,這一世好死,死得好,來世這光景一定好。最低限度,要有一個預知時至那是最低限度,像有些人坐著走的、站著走的,那個功夫就相當好,實在說也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你不肯做,那就沒有法子了。我現在知道這個方法,也知道這個理論,一點都不懷疑,現在所欠缺的是功夫。從今以後這努力來念佛,念佛要到什麼地方去念佛?說是找一個清淨的環境,沒有人打擾,那是很大的福報。

  我們看諦閑老法師那個徒弟,他給他找了個小廟,找個老太太一天給他燒兩頓飯,叫他什麼事情都不幹,他那個福報比諦閑法師的福報大得多。諦閑法師一生,還得不到這三年的清淨,他能得到,他有福,諦閑法師確實福報沒他大。就是諦閑法師有福沒法子享受,找他的人太多了。連倓虛法師也說:他很慚愧,念佛念一串都很難得。一串是一百零八聲,怎麼說念一串都難得?一會兒這個事情來請教他,一會兒那個人來看他,他沒法子,一有事、有人來念佛就中斷了。哪裡能像諦閑法師那個徒弟,二六時中佛號不斷,沒人打閒岔。一個人住在一個小廟,三、四年不出大門一步,這他成功了,所以那是大福報。世間幾個人有?這樁事情是大事,所謂生死事大,能夠想到這個事情,能夠注意到這個事情,在佛法裡面說,這是個大智慧之人,不是普通的人。人生苦短,六十以後就是人生的冬天,諸位曉得,二十歲是春天,二十至四十是夏天,四十到六十是秋天,再這冬天就快完了。人生之冬不能不留意,不能不做個好的打算,所以這個很重要、很重要。我們再繼續看下去:

  【吾人昧己法身。斷佛慧命。】

  這個『佛』是自己,絕不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的慧命我們斷不了,咱們沒有能力斷。是自己的慧命,自己本來是佛。

  【可悲可痛。較之色身被禍。何止重百千萬倍。】

  所以這是最大的災難,我們往往真的把它疏忽掉。必定要提高警覺,這才不辜負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所謂「得人身,遇佛法」。

  【故必能護持法身慧命。斷生死煩惱。方算盡息災之能事。】

  這是講到『息災』,說到了極處了;換句話說,要想真正的「息災」、究竟的息災,非成佛不可。可是成佛也不那麼簡單,如果簡單的話,豈不是人人都成就了?學佛,諸位曉得,一定有修行,修行一定要對佛法、對人生有正確的了解、覺悟,然後認真努力。這裡面還得要選擇法門,法門要是對了機,精進不懈,決定有結果、有好處。下面這是抉擇法門裡面,大師給我們提供一點參考。

  【佛教大綱。不外五宗。】

  他這裡說的『五宗』,就是跟我們平常講的,十個宗派是一樣的,這就是開合不相同。它這「五宗」是:

  【五宗者。即律。教。禪。密。淨是。】

  『律』是律宗,『教』,「教」裡面就包括五個宗,把教就五個宗派像天台、華嚴、唯識、三論、俱舍,這是歸納在教上,這一個就代表了,禪宗、密宗、淨土宗,總不外乎這個五大類。

  【律為佛法根本。嚴持淨戒。以期三業清淨。一性圓明。】

  這是講戒律,佛在經典上常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佛的法運還可以存在這個世間一萬二千年。這一萬二千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一千年,頭一個一千年就是戒律成就。那個時候人心地淳厚,妄想、邪見少,所以認真持戒就能證果,就能夠達到『三業清淨』,就是身語意能夠修到身心清淨,『一性圓明』。到第二個階段就像法時期,就相似,佛法愈流傳漸漸它就變質的,所謂說愈傳愈訛,會變質的。第二個一千年去佛遠了,佛法沒有那麼純,所以叫像法,就是相似法,雖然不是純真還像,這個時候人的煩惱逐漸逐漸重了。換句話說,妄想、邪見就多了,單修戒律就不能成就,所以戒律不能證果,要修禪定。佛法傳到中國來,正好是佛滅度一千年,換句話說,這個時候正好是正法結束了,像法開始。所以中國的佛教,可以說是以禪為它的特色,這也是恰逢其時,是在像法時候傳過來的。禪宗在中國非常的普遍,影響很大很大,這個法運也是一千年,這是兩千年了。兩千年以後這後面有一萬年叫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人的煩惱更重了,邪知邪見就更深了;換句話說,這修禪也不能得定。

  佛告訴我們,在這個時期之內,這一段時間長有一萬年,只有修淨土可以成就,念佛往生。這些話是佛在《大集經》裡面說的,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的。而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正是末法,如果照中國的算法,釋迦牟尼佛滅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十三年,末法一萬年,也已經過了一千年。照外國人的算法,現在佛法,佛滅度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換句話也是在末法。我們仔細去想想,戒我們能做得到嗎?不要說那些具足戒、十戒,五戒都做不到。所以蕅益大師他是明朝末年人,他圓寂的時候在清朝初年,他對於戒律有很深的研究,在他註疏裡面他曾經說過,中國自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就是真正出家人沒有了。為什麼沒有?比丘戒做不到了,這是真的。不但比丘戒現在沒有了,連沙彌戒都沒有了,這是真的。沙彌戒裡面有一條很重要的戒,沙彌只有十條戒,「手不執持生像」,生像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錢財,我們今天身上帶著有錢就破了戒,就犯戒了。現在哪個人身上不帶錢?你不帶錢就不能出門,什麼事都不能辦。甚至於現在出家本來沒有家,他買了房子,我在加州的時候有些道友說,「法師,你也可以買個房子」。我說「怎麼樣,你勸我還俗?」他說「好多法師都買房子了。」我說「他還俗,我不還俗。」有房子就有苦處!最近這個大陸有七千年技術展覽會,諸位可以去看看,那裡面有個小櫃檯展覽中國文字的演變,那裡頭有個「家」字,你看那個家怎麼演變的,那很值得覺悟。所以這個東西要不得,這是煩惱的淵源,那是人生的苦本,我們一定要覺悟。所以這個戒律難,實實在在是難。

  再講禪定,我們真能定得下來嗎?把腿盤上坐上五分鐘,不曉得打多少妄念,胡思亂想,如果不想就打瞌睡、就昏沉了。過去李老師說,「盤腿坐在那裡睡覺,哪有躺著睡的舒服!」因為我到台中去,那時候很精進,我也是日中一食,跟李老師說,「想學不倒單,就是不要用床鋪,每天盤腿打坐就可以了。」他就告訴我,「用不著,不要搞這些形式。」所以我就聽了他的話,就沒有繼續再坐,在那個時候我雙盤盤腿可以坐四個小時,那有相當的功夫了。他告訴我,不必,你盤腿在那裡睡覺,沒有躺著舒服,這是真的。所以禪說實在的話不行,煩惱依舊斷不掉,妄念還是起來。想來想去只有一條路子,帶業往生這個還行,還能做得到,其他的真的做不到。如果說密,密就更難,更不容易。所以這是必須把這些法門搞清楚,想想自己有沒有把握做到?哪個法門我這一生還行,勉強一下還可以能達到,我們這就要採取、要選擇。大師這一段重點,就是在此地,你要真正明白,選擇很適當,你這一生決定有成就。

  【五蘊皆空。諸苦皆度。】

  這都是戒律要達到這個目標,達到這個目標說實在話,這就是要用念佛功夫來比,就是事一心不亂。與小乘人來看齊呢?這就阿羅漢的境界,這才能解決問題。

  【教乃依教修觀。離指見月。徹悟當人本具佛性。見性成佛。】

  這是教下,大概教下的修行,都是禪的方法,它的名稱叫止觀。止就是定,觀就是禪,止是止息一切惡緣、妄念,觀是提起觀照的功夫,這是一般教下所採取的。譬如天台它有入門,有《小止觀》,深入進去有《摩訶止觀》,它這個講義的分量也相當之重,過去這線裝書差不多是有二十幾冊,這《摩訶止觀》都是講用功的方法。華嚴宗在一般習慣上它修「法界觀」,都是用類似的方法來修行,屬於禪一類的,它要離文字相。像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都是講研究教的,研究教是即文字而離文字,即言說而離言說,所以它「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樣才談得上止觀。所以這個辦法我們要想學也很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即使真正達到了見性,見性成佛,沒錯,你那個佛是什麼佛?天台家所講的,有名字佛、有觀行佛、有相似佛、有分證佛,充其量也在觀行跟相似的地位。而且這個悟有解悟、有證悟,如果是解悟那是名字佛,成佛成的是名字佛;必須自己有修證的功夫,才能夠到觀行、到相似、到分證。禪家大徹大悟是解,所以叫解後起修,等於好像我們走路一樣它是先研究地圖,路都認識了,熟了沒有問題這才開步走。所以禪在沒有大徹大悟以前,他並沒有向前走一步,一步也沒走。所以禪家往往大徹大悟之後,雖然能夠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具足五種神通。六通是得不到的,因為漏盡通一定要修持功夫,解悟不能得漏盡通,漏盡通是要真正修行。有五種神通,還是六道輪迴,還是沒辦法解決生死煩惱。所以大師在此地說:

  【然此但指其見自性天真之佛。為成佛。】

  這就是名字佛,他是解悟。這個事情不難,這是解悟,我想人人能努力一點也能做得到的,把佛法這個道理能搞得通,能夠搞明白。但是搞明白了、搞通了那是別人的,別人的境界,不是自己的境界。如何能把釋迦牟尼佛的境界變成自己的境界,這就要修行的功夫,這要證悟才能做到。所以底下說:

  【非即成證菩提道之佛也。】

  底下講是『證』,人家是證得,你是解得,別人是證得這不一樣。講到密:

  【密以三密加持。轉識成智。名為即身成佛。】

  『三密』是口念咒,二六時中那個念咒就跟念佛一樣不能間斷,手結印,意裡面觀想,三密相應,所以你要不得真傳就很難相應。密跟顯不一樣,密雖然很殊勝,說老實話,我不能相信,我相信真正有密,真正有神奇不測的神通道力。可是今日之下這些密宗的大德,我不能相信,為什麼不相信?這大概也是我的一個執著毛病。因為咒語發音要決定正確,為什麼?它跟鬼神交通的,咒語不是人間的言語。如果你發音錯了,你在那裡念,念了半天他沒聽懂,不起感應。譬如我們中國人不懂英語的,你找人家說,你把那個英語怎麼講法,用中國注音給我注出來,然後我照那個中國音去念,那外國人能懂嗎?決定不懂的。而且中國人還有各地方的口音,雖然寫的是中國字,這是台灣人念的台灣音,廣東人念的是廣東音,北平人念的是北平音,中國自己不同地區的人都聽不懂,外國人能聽懂了這怪事情,這個我不能相信。釋迦牟尼佛當年口傳的咒語,一代一代傳一代傳到三千年,我想這個音不會準確。你看唐代,我們在歷史上記載的,像不空三藏,這都是專門學密的,他那個咒子一念,呼風喚雨真的就來了。念治病的咒子,你身上有病的話,他教你一個咒子,你一念病馬上就好了,真的一點都不假,我相信,我一點也不懷疑。我懷疑就是現在《大藏經》展開來,我們照那中國字念音不正,所以也不能跟鬼神交通,也沒有法子呼風喚雨。不是咒不靈,是我們念的音不準確。西藏藏文它是從梵文變過來的,音可能比我們中國準確一點,但是也不太可靠,就是年代太久遠,不靈了。

  如果真正是靈驗的話那的確不得了,這在我們中國過去歷史上都有的,戰爭的時候,法師一念咒,把四大天王找來,站在這半空當中示現個大相,那個敵人的兵一看到趕快跑,他不來了。中國過去歷史上有這個例子,為什麼他們不行?可見他的咒不靈,這真事不是假事。所以密,我跟章嘉大師三年,他把密宗裡面這些理論常識都常常告訴我,我知道的很多,他不叫我學密,他叫我學戒律,我跟他三年天天盯著:戒律重要。戒律是佛法的根本,他說如果沒有好的戒律,不能學密。而且他把戒律的重要性做了個比喻告訴我,他說你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你坐火車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車票。你要買了車票才能上車,而且車票還常常放身上不能丟掉,到站之後還要交回,你丟掉了就不行。他說那戒律就像車票一樣,從你初發心一直到成佛不能丟掉,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而且他告訴我,密是加行,是你在顯教上修持有相當成就了,密再幫上你一把使你快速的成就。如果你沒有戒,沒有顯教的基礎,一下學密的話,那個麻煩就大了,不但不能得好處,恐怕要加速度的墮落。因為它沒有中間的,一個成佛、一個是墮阿鼻地獄,沒有當中的,所以這要非常的小心謹慎。現在密在此地也很盛行,我們曉得它的長處,曉得它的短處,這些上師也都有修持,它的長處在哪裡,缺點在哪裡,我們能夠認識,捨短取長對我們統統都是有利益的,決定不能盲從,決定不可以盲修瞎練。印祖此地所說的,密宗『即身成佛』,這是講一般的,像西藏所修的,日本東密也是如此,一定要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這個叫「即身成佛」。雖然是即身成佛,位次也不太高。

  【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為成佛。非成福慧圓滿之佛也。】

  這點我們要注意到,能了生死這個境界與圓教七信位的菩薩相等,這前面有說過,與小乘的阿羅漢相等。其實他們是不是真正到這個地步?傳說這是西藏密宗歷史裡面有記載的,像這四大活佛都是阿羅漢轉世的,可見得他們的功夫,也只等於圓教的七信菩薩,別教的七住菩薩,也就是這個地位而已。還沒有明心見性,小乘阿羅漢沒有見性,見性要圓教初住、別教初地,這才能見性,才能證得法身。所以《密乘》裡頭所記載的,像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章嘉,這都是阿羅漢轉世的。現在的達賴、班禪是不是阿羅漢?你們去看看他們像不像阿羅漢?這個事情,因為我當年剛剛學佛的時候,剛剛學佛毛病很多,我也是喜歡東問西問的,問長問短的,不搞清楚不甘心的。你看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在見面就一鞠躬,沒有趴下來頂過禮的。所以現在看到你們年輕人,在佛門裡看到法師會跪在地下頂禮,我覺得很難得,不容易。像我學佛做不到,我們見到總統也就是一鞠躬,用不著三鞠躬,三鞠躬是最敬禮,實際上就是一鞠躬,我們心裡面恭敬就對了,何必趴在地下磕頭?

  可是章嘉大師非常的慈悲,我就曾經問他轉世這真的是假的?所以他好,他不騙人,這真正是難得,他也不以為我這個問得很失禮。因為我初學我不懂佛法,什麼都不懂,我就向他老人家請教,他怎麼說?他說最初大概五、六世這個可靠,以後就不可靠。他是第十幾世了;換句話說,他不可靠,這個話真難得。所以我對他敬佩就佩服在這點,他說實話。所以他講,雖然從小被選出來做為活佛,一生成就與否,要靠自己這一生的努力。這個話講得非常的誠摯,很難得。所以他告訴我,他一生真正努力,真正用功。他被中央選去當這什麼委員,當這個東西,他說這不是我的本意,我這是沒法子,不能不去應付一下,有這些政治上的干擾,絕不是自己甘心情願。他給我講這些話。以後我們進入佛法情況了,想想他老人家講的有道理。佛菩薩到世間來,眾生要有福報;眾生沒福,佛菩薩來幹什麼?不來。如果我們今天的世界人心淳厚,每個人都不為自己想,都能夠替別人設想,佛菩薩一定會來。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邪知邪見,佛菩薩來幹什麼?來了,來了是幫助你造業。來了什麼?你毀謗佛菩薩,豈不是增長眾生的罪業嗎?所以他不來了。他不來,誰來呢?妖魔鬼怪來了。

  這個妖魔鬼怪假借佛菩薩名義都來了,因為你們喜歡邪知邪見,妖魔鬼怪也是邪知邪見,邪與邪相感應,道與道相感,邪與邪相感。所以佛在經上說「邪見稠林,不轉法輪」,這個地方的眾生都是邪知邪見,佛決定不在此地說法,說法大家不能接受。佛是不是不慈悲?佛很慈悲,佛在等待機緣,什麼時候這些眾生回心向善,佛就來了。所以佛、菩薩、羅漢到不到這個世間來,不是他的事情,而是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的事情。我們需不需要他?真正需要他,他當然會來,所謂有感就有應,眾生有感,佛菩薩立刻就有應。不是真心想要他來,他不會來的。我們要他來幹什麼?幫助我們辦了生死出三界,消究竟災難這個大事情。我們有這種覺悟,有這個需要,佛菩薩一定會來,而且佛菩薩慈悲到極處,經上所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真正發心,佛菩薩也來,來是什麼?度你一個人。絕對不是說我這裡只有一個人,人很少,佛菩薩不來,佛菩薩喜歡人多,那就錯了,那佛菩薩也有名聞利養了。一個人真正要求的時候,必定也要來,這是講感應道交。這個三宗,就是除了禪、除了淨土概略的給我們說過。下面這個兩宗重要了,因為一般中國人不是學禪,就是修淨土,以這兩宗人數最多,所以特別要提出來講一講。

  【此三宗。均可攝之于禪。以其氣分相同故。以是佛法修持之要。實僅禪淨二門。】

  用功的方法都不離開『禪』的原則,「禪」可以能夠包括得盡。

  【禪則專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實益。】

  真實的利益,的確要宿世的善根成熟,這才能得到一點利益,但是這個利益還不是究竟的。像古時候多少學禪的真正得禪定的,乃至於見性的,六祖能大師會下明心見性的有四十三個人,這四十三個人是不是個個都能了生死出三界?那很難說。當然有,也有沒有能夠超越三界的,這要看他自己的功力了,看他自己的志願。這個志願很要緊,有些人到這功夫了,他的悲心很重,我要來到這個世界上再來,再來是什麼?來度眾生。諸位要曉得,再來逐漸逐漸會迷失,禪宗裡面真正成就禪定有功夫的人,像蘇東坡他的前身也是禪宗的一個支派,也是個祖師,五祖戒禪師的後身。蘇東坡死了之後又轉世還在人道,也是做一個小官,比他那一世又差得遠了,以後這個書上就沒有記載了。由此可知,五祖戒禪師他到第四世的時候就已經不行,第三世就不行,第三世就是普通人,第四世就更差了,所謂一世不如一世。他會被世間五欲六塵迷惑,這個迷惑是一世比一世嚴重,不容易保住的。所以立志,諸位要曉得,我們救度一切眾生,固然是我們的本願,我們自己能力還不夠。千萬不要自己我可以轉世,我有能力轉世,那還差得遠!必須得自己真正斷煩惱,真正破無明見本性了,這個時候你再到世間來轉世,決定不迷這樣才可以。所以禪宗許多大德,教下也不例外,像天台智者大師就是往生淨土的,這是聰明人,先把自己穩固了,決定不退轉然後乘願再來,喜歡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喜歡用什麼身分就用什麼身分。像《普門品》裡面,講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示現什麼身,什麼時候眾生需要他什麼時候就來,這樣才自在。所以這裡頭一點差錯都不可以。學淨呢?

  【淨則兼仗佛力。】

  我們此地這個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麼個去法?要靠佛力。念到感應道交,這是我們自力,我們自己念到把佛念來了,這是自力。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我們不要去問,怎麼個走法也不要著急,佛來接引,他帶著我們去,我們可以不必認路、也不必記路,他帶我們去這個事情好辦,所以這是靠佛力。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圓證三不退,那是佛力加持,享阿彌陀佛的福報,享那邊諸大菩薩的福報。他們在修福、種福,咱們去享福去,你到那裡一切神通、道力就與等覺菩薩相等,圓證三不退這是享福。這福報從哪裡來的?不是自己修來的,因為你自己沒修。自己沒修這福報從哪來的?是阿彌陀佛,諸大菩薩的福報,所以這就是二力,『兼仗佛力』。

  【凡具真信願行者。】

  這個『真』字貫下來,真信、真願、真行。

  【皆可帶業往生。其間難易。相去天淵。】

  這是我們要明瞭的,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真正念佛,這句佛號二六時中不要間斷,想起來就念。念佛有個最大的好處,不礙事,行住坐臥都可以念,睡在床上,口不要念,心裡念,睡在床上口念傷氣,對這身體健康有影響。現在有錄音機放這佛號,常常聽有很大的好處。在用錢其他的地方我們要節省、要節儉,可是你買個錄音機要買最好的、效果最佳的,一萬塊錢一台我也願意買,怎麼樣?我買了這一台,它幫助我念三年我就往生了,值得,這個值得。所以要買效果最好的,聽起來最舒服的,這個錢值得花,花再多都不可惜,決定要叫佛號日夜不斷有大利益。家裡面事情、公司裡面事情統統不妨礙,事情照做,佛號不中斷。尤其是我們用音響放不要讓它中斷,能夠日夜都不中斷的話,就跟印光法師那個念佛堂,你想想看,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他那個念佛堂道場當時在中國第一,他就是佛號日夜不間斷,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你到念佛堂,念佛堂都有人在念佛,他們是輪班的,三班制的,所以它不中斷。一班是四個人,就是四個人一班、四個人一班,當然一班也不會是八小時,可能是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換班,它四個人一班,就是念佛堂的佛號決定不中斷。四個人在佛法叫眾,四個人就是僧團。那個時候他們念佛堂有一百多人,所以晚上最少的都有四個人,絕不中斷。在現在沒有人就放錄音帶,我們日夜佛號也不斷,你那個家庭就是印光大師的念佛堂。現在科技發達有這個好處,把念佛堂搬到家裡來,家裡面就是道場,一家人受佛號的薰習,將來個個都成就,所以諸位要會。再看底下就是永明大師這個四料簡,我們把它念下去。

  【故宋初。】

  這宋是劉宋,不是趙宋,在我們中國國號用這個宋有幾個,我們常講唐宋元明清,那個宋是趙匡胤建立的,這不是他那個宋,這是五代時候的宋齊梁陳。

  【永明延壽禪師。以古佛身示現世間。】

  這是許多同修曉得,他是阿彌陀佛化身過來,所以這是古佛示現的。他示現呢?示現在禪宗,他在禪宗裡面也很用功,修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然後回過頭來專修念佛法門。實際上他就是做了一個榜樣,參禪,我也參禪,不但參禪,我在禪宗大徹大悟,現在我回過頭來念佛了。可見得念佛比禪還要高明、還要好,他起個帶頭作用,這是他示現的,表演給我們看的。

  【圓修萬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

  這是有資料可以能夠考證的,他用功的方法一天二十四小時從來不中斷,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我們決定做不到。

  【夜往別峰。行道念佛。】

  他是日夜不休息的,沒有間斷的,長年如此,不是幹幾天,一生都是這樣的。

  【深恐後世學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簡偈。】

  『簡』就是簡別。

  【俾知所趨。其偈曰。】

  底下這個兩行就是永明延壽大師的偈子,有兩行半: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這是第一首,這是講『有禪有淨土』,像他就是一個例子,他有禪又有淨土,果然沒錯,他現世做人師,他是國師。『來生作佛祖』,他是阿彌陀佛,這個沒錯的,他是我們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是淨土宗的六祖。再看第二首,第二首說: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這是講雖沒有禪,他『有淨土』也了不起,『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落空。後面再看底下第三首:

  【有禪無淨土。】

  『有禪』沒有淨土。

  【十人九蹉路。】

  這危險極了。

  【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所以禪宗裡面往往墮落的太多太多,剛才舉的五祖戒是個明顯的例子,這是講一世不如一世。第四首就是一般人,就是沒有修行的: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

  這是講地獄現象。

  【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沒有依靠,要到三途去受報。現在問題,我們把下面念下去:

  【此八十字。】

  這四首偈:

  【乃如來一代時教之綱要。】

  印光大師給我們作個註解:

  【學者即生了脫之玄謨。】

  『玄』是玄妙,『謨』是個模式,我們能夠記取這四首八十個字,對於學佛修行綱領、門路,你就不會迷失了。可是問題就什麼叫禪?什麼叫淨土?什麼叫有禪?什麼叫有淨土?這個要辨別清楚。我們今天念這個佛,是不是有淨土了?你把這段仔細去念念就曉得,我們現在是無禪也無淨土,這個問題大了,問題麻煩了。不要以為我一天是念這個幾聲阿彌陀佛,我就有淨土了,不是。每天盤腿面壁在那裡靜坐,縱然是坐上一個星期、一個月都不出定的,他還是無禪。什麼叫有禪?坐到明心見性才叫有禪。你沒有到明心見性,縱然在那裡坐上一年不起座,也不叫有禪。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至少要念到功夫成片才叫有淨。沒有到功夫成片不叫有淨,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都撈不到,怎麼有淨?有淨是決定往生,最低限度也下下品那就有淨。所以注意這個「有」字,關鍵在這裡。我們要問一問,我們現在有沒有?禪與淨,有了禪,可以保證來生不墮三惡道,再來生那就不太可靠了,就來一生是決定可靠,人天福報決定可靠,幾世之後就不可靠了。那個有淨那不得了,有淨決定往生,往生決定成佛。

  在這個地方,我要附帶說明一點,所以諸位千萬不要只看到,我們生存的環境就是這一個地球,那你就錯了。現在我聽說外國人搞催眠術,在催眠當中發現,他說他過去生中還有不少是外太空來的,別的星球上來的,在這催眠裡面發現的不止一個,有好多這個例子。所以佛給我們講得對,十方世界是我們依報的環境,我們這一生死了之後,說不定到別的星球上投生去了,不一定還在這個星球,留戀在這個世界。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太陽系,也不在我們這個銀河系,的確是在外太空,是在另外一個銀河系。所以要曉得,我們這個活動的空間太大太大。你要看這地球就是我們家鄉,那等於是個籠子,沒飛出去,太小了,太可憐!所以心量要大,太空當中一切有情眾生,一切無情的環境,與我們的生活,都有密切的關係。下面講到最重要地方,就是「有禪有淨土」,講這個有字。怎麼樣才叫做有?諸位看二十一面第一行:

  【何謂禪。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

  這是『禪』,

  【宗門。】

  就是禪宗裡面:

  【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這就是『佛性』,這就是自己,就是自家本人。

  【宗門語不說破。令人參而自得。故其言如此。】

  就是禪宗教學的方法,與教下不相同,教下是說出,禪宗不說出,是叫你自己去悟,它有方法來誘導你,要你自己開悟。教下說出之後,叫你自己去體證、去體驗去,所以它的方式不一樣。

  【實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也。】

  這是講禪,禪的定義如此。什麼叫淨土?下面說,你看淨土跟禪的確不一樣,很顯然的能看出淨土容易,禪不容易。

  【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

  就這八個字,這就是『淨土』,比前面容易得多。前面講『離念靈知,純真心體』,不容易做到,實在是不容易做到。『信願持名,求生西方』,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永明大師說「萬修萬人去」。

  【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而言。】

  那是理論,這不談理談事,淨土著重在事,理固然重要,理做不到,著重在事上。不像禪,禪是真正講唯心、講離念靈知。下面這講有禪:

  【有禪者。】

  諸位要注意,什麼叫『有禪』?

  【即參究力極。】

  『參究』的功力達到極處了。

  【念寂情亡。】

  情就是妄想,就是知見全都沒有了,就六祖所講的「本來無一物」,那是有禪了,到本來無一物。像神秀那樣的人都沒有禪,我們在禪宗史裡面去看,沒有看到神秀有大徹大悟的記載,沒有。五祖會下徹悟自性的就是惠能一個,六祖會下有四十三個人裡頭沒有神秀。所以雖然稱為禪師,未必有禪,為什麼?沒有能夠到『念寂情亡』,沒有到這個功夫。你看他那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沒有到這境界,說可「念寂情亡」了,哪有這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他還沒忘。

  【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明心見性也。】

  這叫有禪,不容易,太難太難了!

  【有淨土者。即實行發菩提心。】

  這是『淨土』裡面必須要具備的一個條件,我們用什麼心來信、來願、來念佛?要用『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這個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說,菩提心就真心,就是用真心、用誠心,決定沒有一絲毫虛假。所以念佛人,一定要以真誠之心待人接物。不是說我念佛、我信佛我用真心,我待人可以不必,那你這個心還是假的,還不是真的,你就是念佛那個時候的心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我待人接物統統用真誠,別人欺騙我們怎麼辦?別人欺騙讓他欺騙,沒有關係,不要計較這些。因為我們求著趕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何必跟這些人一天到晚計較是非長短?用不著。他對我真心,我對他真心,他對我虛情假意,我對他還是真誠,一味真誠這樣才有淨土!所以有淨土的人不多。

  往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師求學,總是二十多年以前,李老師就給我說,我們台中蓮社蓮友有姓名、有住址的,那個名冊就有二十多萬人,我在台中的時候就有二十多萬人。他說二十多萬人當中真正有淨土的有幾個?也不過三個、五個而已,這不成比例!可見得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沒有淨土,為什麼?還是名聞利養,還是利害得失,把名聞利養、利害得失看作第一要緊,念佛是附帶的,這個不行。這只能說跟淨土結個法緣,他沒有淨土,他念一輩子佛,他也沒有淨土,他不能往生,這個重要。在這個世間生生世世在受苦,還受得不夠?要覺悟。離苦得樂,如果真正有淨土,也不過三、四年的功夫就成就了,成就之後你願意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這個自在了。實在講真正成就了,沒有人不希望趕快去,這個道理很顯然。譬如見習生,兩個環境或者有兩個工作機會,這個工作機會一個月有一千元,那個工作機會一個月有十萬塊錢,要是說現在隨你選擇,你願不願意馬上就去?你會不會說十萬塊再過個十年我再去賺去吧?哪有那種傻瓜的人?天下還有這種傻人嗎?沒有這種傻人的。如果一但看到極樂世界能夠去的話,他馬上就要走,他等不及了,快快的走了。所以我們看到念佛成就的人,往往三年念佛念成就他就走了,難道那些人壽命只有三年嗎?不見得,也許他壽命還很長,他真正到那個他不願意在這裡在受苦,他走了,他提前走了。

  像宋朝瑩珂法師他念了三天佛,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就當時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學佛,十年以後我來接引你。」他跟阿彌陀佛說,「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這是聰明人,不願意受苦了,阿彌陀佛就答應了,「好,三天之後我來接你。」他三天之後就走。他那個念佛的時間,總共不過念了六天而已,為什麼六天能成就?他有淨土,他有了,就是他有真心,真誠之心,這一真一切真。過去他都是虛情假意,都是用的妄心,他這個一念心發出來之後,念佛待人接物統統用真心,所以他這感應特別得快,三天就把佛念來,再三天就走了,又沒有害病。在大殿上他是請寺廟的大眾送他,怎麼送他?就是念佛,在大殿裡面念佛,佛號才一起來念幾聲,他就跟大家說:阿彌陀佛已經來接引我,我走了。別人沒有看到,他看到了,他說走就走了,這個多自在。所以關鍵在這個有字,我們特別要重視這個字。

  有禪,我們的確不容易做到;有淨土,我們能做到,這不是不能做到的。所以特別著重在菩提心,就是至誠心,菩提心在《起信論》裡面解釋,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解釋,佛解釋的是「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所以這個意思非常的明顯,它是以至誠為體,以深心、發願迴向為用,有體有用。現在我們這個用就是深信、發願、執持名號,這就是深信,我們念佛人把這個至誠心,用在深信、發願,一心執持名號,求生西方之事也。我們自己這個做法,同時我們也勸勉別人,勸勉別人就是發願迴向,我們得到這個利益,希望大家都得這個利益。我們在這一生發現有一條路可以了生死,可以出三界,我們也把這個道路介紹給別人,而且怎麼樣?要盡心盡力去做。正如同《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菩薩作眾生不請之友」,不必要等人來找我,我們主動的要想方法,把這個法門介紹給別人。也希望諸位同修大家能發心,將這些法門,尤其是非常淺近容易做得到,要第一優先介紹給別人。

  諸位在美國,尤其是介紹給美國人,所以說大經大論未必能適用。所以我勸諸位做翻譯工作,這大經大論裡面選好的句子,什麼叫做好?能夠對治現前毛病的就好。所以今天講到「敦倫盡分,閑邪存誠」,這馬上對治我們毛病的,這個最好;進一步的,則念佛了生死這個好。所以從印光大師《文鈔》分量相當之多,從這個裡面去選擇。佛學常識一類的,像《法苑珠林》、《經律異相》,這都是古人已經費了一番功夫,分門別類,幫我們已經編好了,這些可以介紹初學,替我們省了很多很多事情,在這個裡面選精要的句子,把它翻譯出來。我跟諸位同修建議的,我們在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雜誌,我們買下一個廣告,到我們有這個財力的時候,我每天刊,每天刊幾句;沒有力量的時候,我們一個月一次,或者是半個月一次、兩個星期一次。有力量的時候每天都有,這個對於世道人心有很大很大的幫助。我覺得這個比流通佛經效果大,比辦報紙雜誌效果也大,這個錢花得值得,我們應該要做的。所以希望大家在這上努力,這就是發願迴向,這就是菩提心裡面的大悲心,自利利他。下面這就講了,這個底下也很要緊:

  【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

  所以雖然悟,沒有徹底、沒有見性,這不算是『有禪』。

  【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親切。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所以他老人家這一天的題目,講「說成佛大因果」,就是講的有禪有淨土,而特別著重在有淨土,是以有淨土為主,有禪為陪襯,這是我們念佛人要特別注意的。

  【至于雖修淨土。心念塵勞。或求人天福報。或求來生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弘揚佛法。教化眾生者。皆不得名為修淨土人。】

  他還是沒有淨土,為什麼沒有淨土?他沒有往生,他還在人天裡面享福報,或者行菩薩道度化眾生。剛才說了,這事情是好事情,每況愈下,一世不如一世,到後來還要墮落三途,不能解決問題。那個有淨土的人,這一生決定往生,這個世界顧不顧?當然顧及。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了之後,所謂乘願再來,那就像永明延壽大師一樣,他不迷失。有這樣的功夫來對的,沒有這樣的功夫來會迷失、會退墮,自己功力不夠不能來,這是要覺悟的。他把「有」這個字的定義,說得這麼清楚,界限劃得這麼明白,這很不容易。跟諸位說,這樣的開示,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出來,不是對於禪淨徹底明瞭的話做不到。印光大師一生修淨土,我們從這一段來看,他懂禪,不但懂,他徹底的了解。所以你淨成就,禪也就有了,一樁事情!禪是徹悟心性,淨土的理一心不亂就是徹悟心性,所以念到理一心,淨跟禪統統都有了。在理一心之前這有淨無禪,念到理一心是禪淨統統都有了。從這地方,我們能看到老和尚的境界,當然他也是個再來人,也是示現給我們看的,示現決定真實。像他那樣做法,只要我們肯做,人人都能有他那樣的成就。這末後有幾句話也很好,在二十一面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不知真旨者。】

  就是真正的宗旨。

  【每謂參禪便為有禪。念佛便為有淨土。】

  這個觀念錯誤,看法錯誤了。這是:

  【自誤誤人。害豈有極。】

  現在一般人都是這個看法,每天盤腿坐上一個鐘點、兩個鐘點,就認為他有禪了;每天拿著念珠念個一、二串佛號,我有淨了。到最後不能往生,還要輪迴,結果怎麼?他不怪自己,他說阿彌陀佛打妄語,釋迦牟尼佛騙人,你看我照這樣修沒去。他還要謗佛、謗法,那這是不得了,那是要墮三途、要受苦報的。所以一定要清楚,什麼叫有。諸位現在禪與淨也許你都接觸到,但是沒有,自己沒有,這個很要緊、很要緊。他這一段開示精華就在此地,後面有很長的文,這就解釋這四首偈的。在二十二面第一行,這是解釋這四首偈,第一首:

  【其第一偈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

  下面這是他的解釋,這是在當時,在那個時代學佛的人沒有不參禪,為什麼?他們是在六祖之前,這個宋齊梁陳,禪風很盛,教下也是用禪宗的方法來修學的。而禪裡面學禪的人,不能成就的是絕大多數。所以大師非常的慈悲,希望用這個方式,他是自己做了一個榜樣,勸這些學禪的人,回過頭來念佛,這才有個真正的結果,可見得用心很苦。如果是學佛的人、念佛的人,他決定不會這個說法。因此我們要特別注意到,『有禪有淨土』,那最好我現在禪淨雙修,那這不是正好嗎?殊不知他這個話是對學禪的人講的,四料簡都是對學禪的人說的。那個念佛的人已經決定成就了,何必還要多事?用不著惹這個麻煩了。就是看到參禪不能成就,用這個方法來勸導。我們曉得,大師寫這四首偈的用意,四首偈裡面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決定不假。這是說如果在禪上已經有相當功夫的人,這個底下註子說:

  【蓋以其人既能徹悟禪宗。明心見性。】

  或者在教下:

  【又復深入經藏。】

  大開圓解,這個都是有相當好的根基,回過頭來信願念佛,他的品位決定不低。而且這樣的人,他不但自己有成就,他能幫助別人。所以縱然自己證得了,往往他不馬上就去,他能去了他還不去,為什麼不去?想多帶幾個人去,多幫助別人。我所曉得的,台中李老師就是有往生的條件,可以就走了,是在他七十多歲的時候。他能去他不去,又在這個世間住上了二十幾年,他今年走的,今年九十七歲。他在這個世間多受了二十多年的苦,但是幫助了許許多多人。我們看像諦閑法師那個徒弟,他有這個能力,他不能幫助人,他不認識字,他也不懂禪,也不能教人參禪,也不能講經說法,他馬上就走,縱然壽命還有,他不要了,馬上就走。這就是說如果在這個世間有法緣,為了法緣可以住世;如果沒有法緣,法緣已經盡了,沒有一個不希望快快走。這是我們在歷代《往生傳》裡面、《高僧傳》裡面、《居士傳》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的例子。還有像《楞嚴經》,交光法師註解就是《正脈疏》,你看他序文裡面寫的,他那是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來接引他,他在阿彌陀佛面前告假,他說請假三年註《楞嚴經》,《楞嚴經》註完了以後再走。阿彌陀佛就准了他的假,讓他在此地寫一部《楞嚴經》註解,寫完之後再來接引他,還有這些例子。這些偈頌希望諸位自己去研究。他這後面引用的圓澤法師的一段故事,在二十七面倒數第六行。我念一念:

  【即令有所證。】

  這是講修禪的。

  【尚未斷盡煩惱。自難出離生死。至如唐之圓澤禪師。則已能知過去未來。而尚不能了。況但去得好者。豈能即了之乎。】

  下面這個『圓澤禪師』的一段故事,諸位自己去看。這樣的人已經是來去自由,曉得我前生是什麼樣子,我怎麼來的;知道我這一生死了之後,來生到哪一家去投胎,來生的情況什麼樣子清清楚楚,來去明明白白。他這後面講的,還有講到,不在此地,後面會說到,就是清朝康熙、乾隆那個時代,西藏有些活佛轉世,那個時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在臨走之前交代,他到哪一家去投生,就跟圓澤禪師一樣的,他到哪一家投生,囑咐他底下人:你到那一家去把我找回來。把他找回來之後,他記得前生的事情,他知道清清楚楚。由此可知,西藏那些轉世的活佛,他的功夫就跟圓澤禪師差不多,也就是這個功夫。這個功夫煩惱沒斷盡,還是不能超越六道輪迴,這是我們特別要留意的。所以這個小冊子分量不多,這個書我在台灣已經印了一萬本,已經印好了,已經寄到一本給我看,先寄來一本。我們希望它趕快寄個二、三千部來,將來每一位都能夠拿到這本書,好好的去讀。真正要想了生死出三界,跟諸位說,這一本就夠了,所以佛法不難,佛法不多!你要嫌太少了,那有三藏十二部經,好多好多,你一生念不盡的;你嫌太多了,太多,這一本就夠了,這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