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  (第四十九集)  2003/7/3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0-015-0049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中峰禪師的開示。

  昨天講到「心佛眾生」,心,講到緣慮心、靈知心。這是個名詞,最重要的,我們要了解名詞的含義。宇宙萬有這些現象從哪裡來的?虛空從哪裡來的?法界從哪裡來的?剎土,我們今天講的太空當中許許多多的星球(這無量無邊的星球、星系,在佛經裡面稱為剎土),從哪來的?眾生從哪裡來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從哪裡來的?能生萬物,虛空、剎土、萬物、一切眾生,能生,我們就叫它做心。

  所以,這個心不是我們身體裡面這個心臟,心臟不能夠生天地萬物。能生,佛經裡面講能現,它不講生,講現。講現這個意思比生好,因為有生有滅,我們都誤以為它是真的;能現,這就是虛幻的。像我們看電影,銀幕上能現,現叫現相,不叫生。所以現的意思好,能現,或者我們講能生,這個東西我們就稱它作性。還有能變,現象千變萬化,能變的是什麼?能變的我們叫它做識。

  識跟心是一樁事情,就是這個心不帶妄想分別執著,稱之為心;要帶著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就叫它做識。在佛法裡面,也常常講真心、妄心。真心,不帶妄想分別執著;識心,就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妄識。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就知道宇宙諸法的實相,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宇宙萬有的真相,我們就搞清楚了。所以禪師在此地給我們做了一個總結:

  【是以佛即眾生。眾生即佛。】

  那就是說什麼?心即是識,識即是心,識心是一不是二;迷了的時候叫做識,悟了的時候叫做心。這個裡頭只有迷悟,除迷悟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這裡頭的字,「諸佛悟之,假名惟心,眾生迷之,便成妄識,是以佛即眾生,眾生即佛」,這個『眾生』是指的有情眾生,但是後面這個:

  【且心外無佛。亦無眾生。】

  這個『眾生』範圍就大了,這個「眾生」是包括所有一切眾緣和合而生起現相的,都稱為眾生,連虛空也是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的,這範圍就大了。所以他這字裡行間,我們要曉得,字是相同,名詞相同,在某一個地方解釋不一樣,包括的範圍不相同。

  【唯迷悟之有間。】

  『間』就是差別,間隔就是差別,實在講迷悟有差別。

  【故凡聖而迥異。】

  這才說凡、說聖;迷就是凡,悟就是聖,凡聖是一不是二。還是我們這一個人,我現在還沒有悟就叫凡,哪一天我覺悟了,我就叫聖;悟是這個人,迷也是這個人。所以在一切境緣當中,沒有迷悟,迷悟在人;人有迷悟,外面境界沒有迷悟。再說得親切一點(那個意思就更深,實在講更不好懂),迷悟在自己,不在別人,就是自己一個人。外面境界不但是無情的眾生沒有迷悟,有情的眾生,對我來講沒有迷悟;迷悟是他的事情,對我來講的是沒有迷悟。這個理很深,這是事實真相,細心去參究,希望你能夠悟明這一個事實真相。

  【豈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這一句是把「心佛眾生」的關係給你搞清楚。什麼關係?一而三,三而一。心是能現能變,眾生跟佛是所現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現裡面沒有迷悟,這一點要知道,能現裡頭沒有迷悟,所現裡頭也沒有迷悟,但是能變所變裡頭,就有迷悟了。能變所變是妄心、妄境,能現所現是一真法界。這個要搞清楚,然後我們修行就懂得,要修什麼,怎樣遠離能變所變,怎樣保持能現所現?功夫就在此地。

  真的契入境界之後,能所不二,能現所現不二、能變所變不二、能現能變不二、所現所變不二。恭喜你入了不二法門,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就是《華嚴》裡面講的,不思議無障礙的境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為什麼事無礙?事上虛幻的,不是真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以他沒有障礙。這是最後結論告訴你,『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平等性現前,無障礙的境界現前。

  【永嘉云。】

  永嘉禪師證道歌裡面兩句話: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迷的時候就是唯識所變,這像夢境;覺了以後,明白了,恍然大悟,好像作夢醒過來,這一醒過來,夢中境界沒有了。要一醒過來之後,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沒有了。六道、十法界都是夢境,不是真的,妄識所變的,它的體是一真法界,它的體是一心不亂。以我們淨土宗(淨土教)來說,一心不亂是覺悟,三心二意是迷惑。這是把諸法實相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概略的說出來。雖然說得不多,但是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不容易理解,意思太深。

  不能理解沒有關係,天天讀,天天有機會去聽,時間久了,你的心定下來了。最重要的是心定下來,就開智慧,你就會聽懂。心浮躁,聽不懂,心要清淨就聽懂了,你就能體會,靜能生慧。古人有比喻,燈,燈要是動(晃動),照東西就照不清楚;水要是有波動,照外面的境界也是支離破碎,所以靜這個字非常重要。

  怎樣能保持自己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真心用事。這個要練,練功,練功就是修行,要真幹!怎麼幹法?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練,練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方法就是法相宗裡面的轉八識成四智,它就是這個轉法,學著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用第八識;不分別,就是不用第六識;不執著,就是不用第七識,你只要不用它,立刻顯示出來,真心用事。

  阿賴耶識變成大圓鏡智,真實智慧,清清楚楚、明明瞭瞭;第七識變成了平等性智,沒有執著,萬法平等;第六識變成妙觀察智,就轉過來了,就是這麼轉法!才起心動念就完了,又落二三,就變成眾生了,佛跟眾生差別就在這個地方。佛與法身菩薩有這個能力,決定不落二三;不落二三,就是決定不會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是屬於妄想。

  【既然如是。則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這是佛經上說的。佛經上講的這一段,這是事。事與理決定相應,事不違背理,理決定不礙事,理事不二。有理當然有事,有性當然有相,你搞清楚之後,然後你才曉得這些現象:

  【總不出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也。】

  『本性』就是自性,所以西方極樂是淨土,是我們自己真心所現的。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我們自性所現的。自性所現的剎土,所現的如來,我們哪有不能親近的道理!我們的關係太密切了!所以你一定要相信,我有往生之分。前面大師叫我們相信,這個信,信確確實實有西方極樂世界;第二,要信西方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阿彌陀佛,發願接引十方有緣的眾生。什麼叫有緣?能信、能願、能執持名號,這叫有緣。我們今天我信,我能信、我發願,我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我就是有緣,我就肯定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分。

  【由是而知。即今現前】

  基於這一個道理,我們就應當明瞭:

  【亡靈,其生也蓮華朵朵。其歿也行樹重重。】

  這兩句話說的什麼意思?生歿都不離開極樂世界,真的沒有離開。問題在哪裡?問題在覺迷。你要是覺了,就是,當處就是!要是迷了,西方極樂世界你找不到。悟了,悟了當下就是。

  【無一時不達蓮邦。無一念不依慈父。】

  『蓮邦』是極樂世界,『慈父』是阿彌陀佛。我們今天懇切期望的,就是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古時候,死心禪師就是徹悟,修淨土的同學有不少人念過《徹悟禪師語錄》,我說的就是這個人。這個人從禪宗裡頭大徹大悟之後,勸學禪的人要念阿彌陀佛。他說參禪人最好念佛,什麼原因?恐怕這一生當中沒有辦法大徹大悟。禪要沒有大徹大悟,出不了六道輪迴,還要搞生死輪迴,這就錯了。所以必須要借重阿彌陀佛的願力,接引往生。

  他說你假如肯念佛,能信、能願、能念佛,要是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他給我們做保證,這個法門真的是萬修萬人去。現在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他念,他不如法。他根本不懂得念佛的道理、念佛的方法,他不懂,所謂是有口無心,不相應。如果你這些事理、境界都清楚,都明瞭,如理如法,一個都不會漏失的,真的是萬修萬人去。這一段開示到這個地方也告了一個段落,我們再看下面,他給我們做總結:

  【審如是。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

  『審』是仔細審察,也就是觀察。前面所說的理事,你都明白、都清楚了,現在要問,『且道,離此心佛眾生外,別有商量處也無』,離這個心佛眾生之外,還有什麼?這一句說盡了,心佛眾生,把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法統統包括盡了。這個手段是禪宗的手段,就是問「你會麼!」給你講的這一番大道理,你聽了之後,會麼!你能體會到嗎?你真的明白了嗎?禪師後面有一首偈:

  【大圓鏡裡絕纖埃。】

  『大圓鏡』是心性,心性裡頭無有一物,六祖在《壇經》裡面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大圓鏡是真心,真性裡頭本來無一物。『埃』是塵埃,『纖』是很少很少,一絲毫塵埃都沒有,真心!這一句講的是體、是理,真心、本性,下面一句講事,現相;有理一定有事,有性一定現相,現什麼相:

  【碧藕華中有聖胎。】

  這是說西方世界七寶池中。這四句偈是教導我們,我們這兩年特別提出純淨純善,我們的心要純淨,我們的行要純善,純淨純善與性德相應,與彌陀相應,與淨土相應!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碧藕華中有聖胎』。我們這裡一發心,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蓮花上有我們自己的名字,我們念佛的功夫愈勤,蓮花愈來愈大;什麼時候你退心了,或者改修別的法門,這個花就枯掉、就沒有了。

  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都不生不滅,唯獨七寶池裡的蓮花有生滅的現象。你看到蓮花知道有一個人真正發心,想生極樂世界;過幾天那個花沒有了,知道這個人退心了,改變念頭了。什麼時候發心,蓮苞什麼時候就出來。這一句就像經上講的「淨極光通」,所現的清淨寶相。這是真的,這是我們自己可以得到的,不會失去的。在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這一樁事情是真的。所以,假的你要知道放下,要知道捨棄,這個事情是真的。

  【遙望金沙池沼外。】

  西方極樂世界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國土,我們現在是凡夫,沒有到達那個境界,所以空間還是有遠近,到達什麼境界沒有遠近?見性就沒有了,明心見性的時候,遠近就沒有了。我們沒有到達這個境界,『遙望金沙池沼外』,這是七寶蓮池之外。這個七寶池,寶池德水,八功德水,蓮花。

  【寶光常照玉樓臺。】

  七寶池外,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花開見佛,他們自行化他、親近如來、廣度眾生的活動場所,用『玉樓臺』來形容。下面回歸到正修,這一段開示是喚醒大家的迷執,真正省悟過來,一切妄想分別執著自然就放下,放下之後,我們的功夫就得力了。一聲佛號一聲心,一念相應一念佛,繼續要念佛。現在我們的習慣在這個時候繞佛,繞念千聲,這是真修。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念一千聲,是正確的、標準的。然後接著三稱,「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各三稱。這個佛事完畢之後,念佛完畢之後,下面接著第二番的開示,真正是苦口婆心。這個法事有理有事,相輔相成;念佛成就三昧,開示是開啟智慧。所以這個法事是定慧等學、福慧雙修,非常殊勝,一定要誠心誠意去修。請看下面的開示,也是發願,發願開示: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

  這個我們可以從《無量壽經》看到,世尊在《無量壽經》當中讚歎阿彌陀佛,稱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釋迦佛這樣的稱讚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跟釋迦沒有兩樣。釋迦是一切諸佛的代表,釋迦佛這樣讚歎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讚歎,這是我們一定要肯定的。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不是我們修淨土,故意讚歎淨土的,不是的,它是真的。為什麼要這樣的讚歎?這些大經大論裡面講得太多了。蕅益大師《要解》裡頭也說得非常清楚,阿彌陀佛第一殊勝不在實報土,也不在方便土,就是在凡聖同居土。他的凡聖同居土設計得太好了,能令一切業障深重的眾生,能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使他得到的受用,修學的環境,等同七地菩薩,所以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十方一切剎土裡頭沒有的,只有極樂世界有,一切諸佛稱讚他。

  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有六道眾生,六道眾生很不容易成就,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講淨土三經,都勸他那個剎土裡面六道眾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所以極樂世界就好像一切諸佛共同建立的一所佛教大學,佛把他自己的弟子們統統都送到那個地方去念書,阿彌陀佛是那個學校的校長。這個校長好,會教,所有一切諸佛都尊敬他、都佩服他。諸位從這個比喻裡面去體會,才知道這個稱讚不是虛假的。

  【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

  早年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不能帶業,只可以消業往生,不能帶業往生。這個言論震動了幾乎全世界的念佛人,引起一陣驚慌,不知所措。不帶業怎麼辦?我們修這個法門不等於零?實在講,在今天末法時期,如果不是帶業往生,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沒有一個人能成就。為什麼?你的業障習氣消不掉,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個,所以不帶業往生,就不能普度眾生。你們看看『九品度眾生』,他帶不帶業?如果不帶業,哪來的九品?九品不就是給你說帶業有多少不同。一品煩惱都沒斷,念佛也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所以西方世界跟一切諸佛剎土比,他的凡聖同居土是無比的殊勝,我們在經論裡面念得很多。西方淨土,一生一切生,你在凡聖同居土裡面,你能夠親近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法身大士。在他方淨土裡面,這些大士住實報莊嚴土,你要不能進實報莊嚴土,你見不到他們。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也一天到晚跟他們在一起,這是無比殊勝。「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這些殊勝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德加持的。

  【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

  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我們今天遇到這個緣,善根是什麼?能信,能發願,希求往生,這是善根。福德是什麼?福德是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福德。那恭喜你,你就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九法界眾生,這個法門不但度人,也度畜生道。你們看看淨宗有一本書《物猶如此》,這本書專門記載畜生念佛往生的、餓鬼念佛往生的,甚至於還有地獄念佛往生,真的是普度眾生。我們今天遇到了,遇到了要發心,『大歸依』。

  『懺悔三業罪』,如同前面普賢菩薩懺悔偈裡面所說的,懺悔從內心裡面發出來,真的懺悔。三業罪裡頭最重的罪是什麼?給諸位說,不是殺生、偷盜、淫欲,不是,不是這個,最大的罪是不相信淨土。為什麼?你就不能往生,你這個機會當面錯過。你要知道,佛在經論裡教導我們,五逆十惡,這個罪多重?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不得了的罪!果然懺悔,回過頭來念佛,都能往生。所以最大的罪過,你決定不能往生的,是你懷疑、你不信,這個罪過太重太重了。我們今天「懺悔三業罪」,著重在這一點,不肯念佛、不相信念佛。我們現在有沒有這個罪?各人自己反省。

  我們常常想著覺明妙行菩薩的教誨,他這些話在《西方確指》這個小冊子裡面,他教導我們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沒有做到,就有罪。這個罪業教我們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我們懺悔三業罪要把這個擺在第一,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念佛,口裡面念佛可以斷,心裡面的念佛不能斷。口念,要看什麼場所,有些場所不方便,但是心裡面的佛號,從來沒有間斷。

  我這一生當中見到一個人,從來沒有看到他間斷的時候,給我印象很深,章嘉大師。他老人家不是念佛,是持咒,他金剛持。在任何場合當中,不妨礙別人,他的口動,手拿著念珠動,手動、口動,沒有聲音。我們去看他老人家,他跟我們談話,談話的時候,我們明顯看到他手不動了,他拿著念珠不動,他跟你講話,話一講完之後,他馬上就接著。從來沒有看到他有改變的樣子,真的他已經成了習慣,他心是定的,心是清淨的。

  李老師曾經親近過他,我當年到台中親近李老師,談到過去,過去我只一個老師,章嘉大師,教我三年。他對於章嘉大師很佩服,他說章嘉大師的境界,我們是凡夫,不能夠測度他。他說從他的行持上來看,無論怎麼觀察,他在定中。他說是不是開悟我不知道,但是得三昧,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確確實實行住坐臥都在定中。他的功夫(我們不曉得他的睡眠,我們就不知道了),你無論在什麼場合當中見他的時候,你仔細觀察他功夫不間斷,他不受干擾。無論是什麼環境,真的是善緣惡緣、逆境順境,與他毫不相干。他掐他的珠,念他的咒,不出聲音,這真懺悔。

  懺悔要拿出行動出來,不是在佛菩薩面前,禱告禱告,說我懺悔,求佛菩薩赦罪,不是這個意思,那是懺不了的,理一定要懂。章嘉大師教給我修懺悔法,怎麼修法?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念佛就是究竟懺悔。我們二六時中,心裡佛號從來不間斷,因為你佛號不間斷,你就不會有妄想,你的煩惱就伏住了;佛號一斷了,妄念起來。妄念就是罪業,你的意在造業。意造業,身口自自然然就跟著造業了。所以究竟懺悔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那是真實究竟的懺悔法。好,現在時間到了。

  諸位同學,我們繼續看中峰禪師給我們的開示。前面我們念到:

  【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

  這一句在念佛人來說,就是我們稱念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就是『歸依』,阿彌陀佛就是真正懺悔滅罪。在過去,佛門特別是淨土宗,要求學人念念心裡頭有阿彌陀佛,要養成習慣。就是平常與一般人接觸,甚至於人家稱你的名字,怎麼回答?都回答「阿彌陀佛」。養成這個習慣,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幾乎變成佛門的一種規矩。

  有心求往生的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福慧增長;沒有意思求往生的,甚至於不學佛法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生福報,滅罪生福!無量無邊的功德,非常可惜,他不懂,他不知道,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他不知道修。這什麼原因?迷惑,迷失了。因為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是真如本性的本名,我在前面講過,一切諸佛的本名,不可思議。

  我們修淨土的人,知道的人也不多,如果真的知道,他會寶此一句,他會把這一句名號當作無上的珍寶,世出世間沒有一法能跟它相比。你只要一直念去,真的像章嘉大師以前講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看看求往生、求成佛,都那麼容易得到,何況世間所有一切諸法?真正是有求必應。問題是要念到什麼程度?要念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你在這一生當中(現在世界真是災難很多),逢凶化吉,遇難成祥,事事稱心如意。我講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你現前就得到一切諸佛護念,一切眾神擁護。這兩句利益無邊、深廣無際,但是往往一般學佛人疏忽了,這麼順便就帶過,這是業障深重之所致。下面說:

  【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這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所做的『福善』,起的善心、善念、善行,為社會、為眾生修福。所以福報,記住,不要自己享,自己的生活苦一點好。好在什麼地方?對於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的心,常常有出離心,對這個世間不起貪愛。所以有福報,要分給眾生享,要幫助苦難眾生,這個幫助裡頭,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比什麼都重要。因為破迷開悟,他才能夠斷惡修善,他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徹底擺脫了一切苦難,其他方法做不到,這叫佛事。佛事是大智大覺之事,不是小事。

  有福如果自己享,很容易迷惑。人一享福就迷了、就顛倒、就造惡業、就墮落,福報給大家享。自己每天吃飯,食無求飽,不要吃得太飽,太飽昏沈,絕不貪圖飲食。飲食是對自己身體能量體力的補充,夠了就好,也不要太過分,一切隨緣。想到釋迦牟尼佛當年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什麼歡喜不歡喜的?沒有。心裡頭還是一句阿彌陀佛,好吃的,阿彌陀佛;難吃的,也是阿彌陀佛,這樣就好!消業障,增福慧。

  『至心用回向』,「至心」是真誠心,誠心誠意迴向。前面我們講普賢十願說過了,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實際。我們今天迴向眾生、迴向極樂世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念念不忘求生西方淨土,念念不忘親近阿彌陀佛。

  【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

  只要真誠,李老師給我四個字,傳授給我的,「至誠感通」;真誠到極處,就是能感,諸佛菩薩就能應。『感應隨時現』,這就是世俗裡面講的佛菩薩加持、佛菩薩保佑。「隨時現」,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離開佛菩薩,我們心裡頭有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沒有離開,一切時一切處佛菩薩照顧。

  【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在中國,第一個提倡念佛求生淨土是東晉時代慧遠大師。他在廬山建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不下山,以虎溪為界,志同道合,念佛求生淨土。他一生當中,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在定中見的,但是從來沒有告訴過人,密而不宣。所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跟《無量壽經》上講的一樣。往生的前七天,阿彌陀佛現在他面前告訴他,「你的淨業已經成熟了,七天之後,你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他。到第七天,果然阿彌陀佛來了,觀音、勢至,還有蓮社裡面以前往生的幾個人,也站在阿彌陀佛的旁邊,這是遠公自己對大家說的。說完之後,他坐在那裡,走了,沒有生病。

  蓮社當時這一百二十三個人,幾乎統統都往生,不可思議。所以人從初發心就不相同,遠公從小是聰明絕頂,傳記裡面記載,他兒童的時候,儒家的六經,他就讀得很熟,不但熟,他還能懂意思。十幾歲的時候,好像十三歲聞到佛法,親近當時道安法師,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開悟,開悟之後,他發心出家。以後在廬山建這個道場,這是淨土宗的第一代祖師,開山的祖師。確確實實,這四句話要給廬山念佛堂,那是完全相應,「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這四句。

  古來的大德,特別是淨土宗的這些祖師大德們,乃至於在家的居士大德,給我們做非常好的榜樣。《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我們都看到,只要真正念佛,把前面兩句真能做到,「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罪」,一句阿彌陀佛,死心念去,決定不再夾雜任何法門,一心念去,沒有一個不往生。

  今天印光大師教導我們,他說得非常好,在現前這個時代建道場,道場再小也是十方道場。不要有私心,不要有自私自利,無論是哪個地方來的,只要志同道合,真正修淨土,我們都歡迎,專修淨業的道場。道場住眾不要超過二十個人,這個道場不化緣、不做會、不傳法、不收徒、不傳戒、不應酬經懺佛事,專一念佛,每天功課跟普通佛七一樣。

  我們現在提倡,印光大師講的是不講經,我們現在提倡的是要聽經,為什麼?因為現在人不明理。講經,限於淨土的五經一論,除這個之外,不講。可以講淨土宗的五經一論,淨土宗祖師的語錄,特別是蓮池大師的、蕅益大師的、印光大師的,我們縮成這麼一個小範圍。大家理明白、方法清楚,老實念,決定成就。所以這個道場最好是有講堂、有念佛堂。講堂聽經,不限制,你喜歡聽你就聽,你不喜歡聽,你就去念佛;以念佛堂為主,以講堂做輔助,解行相應、定慧等學,這是如法的道場。我們再看下面文: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

  這是迴向發願文裡頭。

  【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這是我們唯一的一個願望,我們一定要見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修行,把我們的變易、分段兩種生死做個了斷。決定要證得究竟佛果,你才能在十方世界普度眾生。下面:

  【無邊煩惱斷。】

  這是煩惱無盡誓願斷。

  【無量法門修。】

  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能;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然後才能夠兌現度眾生的願。

  【誓願度眾生。】

  後面這一句範圍就大,希望一切眾生統統成佛道。

  【總願成佛道。】

  這個比四弘誓願的境界還要廣大。四弘誓願,「佛道無上誓願成」,是講自己,這是講所有一切眾生,『總願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要發這樣的大願,這跟如來的願就相應,沒有一絲毫自私自利。我斷煩惱是為眾生,我學法門也是為眾生,我成佛道還是為眾生。為眾生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才是真正害自己,這個道理總是要懂。我們有福給一切眾生享,你是真正有福,你的福永遠享不盡。你的福報要是自己享,縱然是多生多劫累積的福報,往往在一生當中,二、三十年就享盡了。這樁事情,諸位細細去看歷史上的那些帝王,做了帝王,那個福報不是一生、兩生修的,多少生修積的福德,到人間來享福,才能做到帝王。他能享幾年?

  歷代帝王當中,能夠活到六十歲的人很少很少。我們仔細在歷史上看,許多帝王三、四十歲壽命就到了。縱然他生長在帝王家,從小就享受富貴,以後繼承王位,三、四十歲就死了。你就想到多生多劫修積的福報,也不過三、四十年就完了,包括他做王子。真正做到帝王,許許多多做帝王的都不滿十年,你才曉得修積的福報要自己享,很快就完了。要給大家享,你這個福報源源而來,永遠沒有間斷的,這個好,這真是大福報。所以我們願要大,要像諸佛菩薩一樣,『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後面這首也是迴向偈,是我們淨土宗的,專修淨土的迴向偈:

  【願生西方淨土中。上品蓮華為父母。】

  極樂世界沒有父母,他不是胎生的,蓮花化生的,把蓮花比喻做父母,不是真的有父母。『上品蓮華』就是上品上生。人要有這個志氣,我們既然修淨宗,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求上品上生?為什麼下下品就滿意了?其他的可以放下,這個要求。求什麼?早一天成佛道,早一天幫助苦難眾生,還是為眾生,不是為自己;要是為自己,不為眾生,說老實話,你去不了。為什麼?你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跟西方極樂世界所有諸上善人之願不同,相違背,你去不了。一切為眾生,斷煩惱為眾生,成佛道為眾生,求上品上生還是為眾生。

  【華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上品上生,到那個地方很快花就開了。『華開』代表什麼?代表你自己,這不是阿彌陀佛的加持,是你自己修行的功夫達到了理一心不亂。我們往生大多數是功夫成片往生的,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花裡面,花沒有開。到什麼時候花開?到證得理一心不亂,也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因為你在蓮花裡面,佛來教你,諸佛如來來給你講經說法,你喜歡修什麼法門,都能學得到。

  『不退菩薩』,七地以上圓證三不退的菩薩,是你的同參道友,是你的同學,是你在一起學習的朋友。這麼多好的同參道友,又有諸佛如來來教學,你想想看,你很快就開悟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蓮花就開了。所以蓮花一開,這是什麼境界?實報莊嚴土。蓮花裡面是凡聖同居土、是方便有餘土;花開之後,是實報莊嚴土,這是你親證的境界。

  所有一切開示、讚頌、發願,無一不是顯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無比殊勝。我們聽了、我們看了,應當發願,往生佛國。這個緣真正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彭際清居士講得好,「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下面是三寶讚當中的法寶讚,前面我們讀過是讚佛寶,這個地方讚法寶,這在第二時:

  【法寶實難量。】

  「量」是度量、是思量。換句話說,『法寶實難量』,就是實實在在不可思議。我們不要看別的經論,就是現在我們讀到的這個三時繫念法事,你看看《彌陀經》、往生咒,裡面的讚佛、發願、開示,就看這麼一點點已經不可思議。何況一大藏教,實實在在難思難議,不可思議。

  【如來金口宣揚。】

  『金口』是稱讚,從事相上來看,佛是身金色,佛身是金色的,所以我們說他的面孔是金面,說他的口是金口。要從理上來講,七寶裡頭,金為什麼大家這樣重視它?就是金不變,其他的譬如銀,它會氧化,會變成黑色的。唯獨黃金在任何狀況之下,都保持它的本色,不會變色,這是金屬裡頭,大家寶貴的。「金口」就是如來所說的永恆不變,「金」有這個意思,表這個意思。這一切法是「如來金口宣揚」的。

  【龍宮海藏散天香。】

  世尊當年說法,說完了之後,大龍菩薩把它蒐集起來,藏在他的圖書館裡面,龍宮,藏在龍宮裡面。這是指什麼?《大方廣佛華嚴經》。釋迦牟尼佛示現初成佛道,在菩提樹下,定中所說,時間不長,二七日中,有的地方講三七日中。換句話說,就算三七,才二十一天,佛在定中講的。凡夫無分,不能參加如來定中法會,所以參與法會的大眾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常講,破一品無明,證一分真性,這樣的人才有資格參與華嚴法會,聽佛講《華嚴經》,到如來定中去。也就是說,十法界裡面的人沒分。

  我們在《華嚴經》裡面,看到許許多多的天眾、神眾,怎麼他們也參加了?要知道,那些雜神眾是諸佛、是法身菩薩在九法界裡頭示現的,他不是真的凡夫,他真的凡夫,他怎麼能參加這個法會?所以神眾裡頭,也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那些應化的,他能夠參加;他參加,等於說代表這一類的眾生。不是凡人,全是法身菩薩。

  佛在這麼短的時間,講了多少?講得太多太多。佛滅度六百年,龍樹菩薩出生,龍樹是初地菩薩,他到龍宮裡面去,看到了《大方廣佛華嚴經》,多少分量?他說「十個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我們這個世間沒有人能夠讀得盡。再看看有沒有簡單的?好,再看到中本,還不是我們這個世間人能夠承受得了的,就是分量太多太多。最後講到,有沒有最簡單的?大龍菩薩等於說把《大方廣佛華嚴經》目錄提要拿給他看,就像我們《四庫全書》,你們現在在講堂看到《四庫全書》,現在是精裝本,縮小了,一千五百冊。它有最簡單的《總目提要》,《總目提要》是精裝五冊。這一份東西是紀曉嵐編輯的,每本書,書名、什麼人著的、在什麼年代著的、內容說些什麼,簡簡單單做個提要。這個東西從前給乾隆皇帝看的,乾隆皇帝沒有時間看那麼多書,所以他要曉得每一本書講些什麼,特別編一個提要給他。

  我們今天讀的《華嚴經》,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目錄提要。你才曉得世尊在定中,定中的時間,跟我們現在時間,諸位曉得要有時差。大乘經上常講,一念可以展開為無量劫;無量劫,可以把它濃縮成為一念,念劫圓融。所以佛能夠在一念之間,講無量無邊的佛法,就變成無量劫,這是『龍宮海藏散天香』,大龍菩薩收在龍宮裡頭。龍樹菩薩傳出來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十萬偈,四十品,是屬於目錄提要。

  【覺者誦琅函。】

  唯有真正覺悟,才好學、才喜歡,喜歡受持讀誦。『琅函』,現在也沒有人懂,「琅函」是什麼?古時候收藏書本的函套。現在如果諸位看到古裝書,外面它有函套把它保護好。這個意思就是講經卷,用現在話講的就是經本。

  【玉軸霞條金寫字。】

  在從前,經本,最早的經本是寫在絹上面的,跟現在畫畫一樣,所以稱為一卷一卷。這一卷經寫完之後,把它捲起來,當中有軸,這個軸是用玉做的。用最好的絹,這是對於經典的尊重,把經典看作無上的珍寶。這是古時候經卷的,我們用現在話講裝潢,最華貴的來裝潢經典,字用金寫的。現在你要看到這個樣的經卷,有些博物館裡頭有,有金寫的、有銀寫的,用金銀寫的。

  【似排秋雁成行。】

  這一句是指的梵文,也可以說之為書法寫得非常好,書法精良、整齊。梵文是橫寫的,到我們中文是直寫的。西藏的文字是直接從梵文文字變體過來的,就像日本的文字是從中國學去的一樣,他們把它改變了,這個關係非常密切。我們今天到日本,實實在在講,就像在中國沒有兩樣,言語雖然不通,文字都能看得懂。它每一條街的街名我們都會懂,我們讀的聲音不一樣,但是文字我們認識,意思懂得。這一句我們現在把它解釋為整齊,字體工整、整齊,這都是對於法寶的尊重。

  【昔因三藏取來唐。】

  這個『三藏』,大家一看到這一句就想到玄奘法師,唐三藏。實際上這句話意思很廣,中國過去到印度去取經、學習的法師很多,印度的高僧大德帶了佛像、經卷到中國來的,也不少。那個時候,這些翻經的法師都稱為三藏法師。佛經是從漢朝,後漢正式傳到中國,傳來就開始翻譯,而翻譯量最大的是唐朝。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中國大小乘十個宗派都建立了,可以說印度佛法很完整的移植到中國來。唐朝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圓滿的移植過來,而且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影響非常廣大。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的術語都是佛教的。所以趙樸初老居士曾經說得很好,他說如果我們捨棄了佛教,我們就不會說話了。他說這個話是真的,但是說這個話懂得的人不多,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許許多多術語都是出自於佛經上的。

  【萬古為敷揚。】

  這就是代代相傳,流通萬世,廣利眾生。這是法寶讚裡面的大意。

  佛事當中有唱念的,因為這個佛事的時間長,如果很認真、很真誠的做下來,這一堂佛事,總得要三個小時。三個小時,一般人體力差一點的,會感到疲倦,所以當中有音樂、有唱誦、有繞佛、有活動。許許多多這些善巧方便配合起來,能讓我們很輕鬆、很愉快,不覺得時間長,也不覺得累。真誠心把這一場佛事做圓滿,冥陽兩利,實在講,我們做佛事的人得利益最大。《地藏經》上講得沒錯,七分功德,我們自己得六分,亡靈、鬼神所得到的是七分之一。

  但是這個佛事,對於亡靈得的利益最殊勝。因為什麼?做這個法事的人多,不是幾個法師在做,不是的,這是大眾統統可以參與的。所以往往我們現在做這個三時繫念佛事,在台灣、在中國都是有一百多人,甚至於到三百多人,你說這個功德多大!這個利益太大了。這些道理我們可以從水結晶報告裡面能夠體會,集合大眾的力量,功德殊勝。尤其是集合這些真正有修行的人、心地清淨的人、心地善良的人,他們的心多多少少與經教相應。做法事當中,他能夠放下萬緣,至少在法會當中,這短短時間當中,他把一切雜念放下,專心來做這堂功課。而且人又這麼多,有法師來帶領,因此,這樣的佛事,比其他的佛事殊勝太多。譬如說梁皇懺,沒有那麼多人參與,真正做法事只有幾位法師,不是實際參與。但是三時繫念法事是實際參與,這個不一樣。好,現在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