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九年早餐開示—用菩提心念念造善業  (共一集)  1999/9/3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903

  諸位同學,大家好!此地一些老同修們,他們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在此地建立這個道場,目的是要成就大家的道業,這是無量無邊殊勝的功德。這個目的要是能達到,就是道場的興旺殊勝。要如何能夠達到?這就特別強調教學。所以佛法是教育、是教學,這是它的本質,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示現成道之後,就開始教學。最早在鹿野苑,學生只有五個人,憍陳如他們五個人。綜觀世尊的一生,一直到他老人家滅度,四十九年沒有一天不教學,天天都在做這個工作。

  也許有同修問,這是著重在解門,行門?殊不知解門就是行門,解行是一不是二,把它分做兩截,解也錯了,修也錯了。我講《華嚴》,清涼大師分全經為四科:信、解、行、證,四就是一,一就是四。《華嚴經》上給我們提供一個大原則、大前提,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歐陽竟無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哲學裡面講的多元,不是一元,一元不是多元,一元跟多元是對立的;佛法不是的,佛法一元就是多元,多元就是一元,所以佛法不是哲學。

  怎麼行在解中?你理解了,你的觀念就轉變,轉變就是行。你的生活行為,你的生活享受,決定生起大變化。沒有覺悟之前,我們的生活苦惱;覺悟之後,生活自在快樂。沒有覺悟的時候,隨順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覺悟之後,能夠隨順外緣,能夠隨順佛的教誨,隨順一切眾生的生活方式,不再執著了,所以他得自在。覺悟的人才能做到,迷的人成見很深,覺悟的人把成見統統放下了。

  由此可知,什麼叫道場?天天說經講道之處所,就叫道場。道場有沒有形式?沒有。世尊當年說經講道之處,都是在山林樹下,所以無時無處不是道場,只要大家在研究、在討論。由此可知,道場的興衰,就看這個地方有沒有人在這裡講道?有沒有人在這個地方參學?有沒有人在一起研究討論?把佛教育向整個社會去推廣,這是道場興衰的關鍵。釋迦牟尼佛領著憍陳如五個人,師生六個人,佛教是六個人在鹿野苑起家,我們要體會到、要明瞭。今天如果有六個人志同道合,佛教怎麼能不興旺?決定興旺。不在人多少,在真正覺悟,真正放下;放下自己的習氣,放下自己的煩惱,放下自己分別執著,放下自己的妄想。

  佛法是清淨法,清淨是心地沒有憂慮、沒有牽掛,沒有是非、沒有人我,你的心就清淨了。如果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名聞利養,你想想看,你的心到什麼時候才能清淨?永遠不得清淨。諸位一定要曉得,染污的心就是輪迴心,無論造作什麼都叫輪迴業,誦經、念佛、拜佛都是輪迴業,出不了輪迴。你修一切善業,你在六道輪迴裡面三善道受報;你造不善業,在三惡道受報。作法師講經說法也是輪迴業,廣度眾生,還是三界有漏福報,佛在經上講得清楚,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如果是菩提心,造殺盜淫妄,都是淨業,都是菩薩行。這個聽起來奇怪,《華嚴經》五十三參,勝熱婆羅門,愚痴;甘露火王殺生,脾氣很大,動不動就殺人;伐蘇蜜多女,淫欲,妓女。這三個人造的業:貪瞋痴、殺盜淫,他們是淨業,是如來化身。可見得《華嚴經》上講的「事事無礙」,我們這才明白過來了。菩提心造一切業,都是菩薩業;輪迴心造一切業,都是輪迴業。

  由此可知,破迷開悟重要!悟了的人,心地清淨,他種種造作是為什麼?他不是為自己,為度眾生,那是度眾生的一種手段,一種善巧方便。眾生的根性非常複雜,有些人用善的方法度,有些人要用惡的方法度。他很惡,你比他還惡,他就服你了,他就聽你的了。他殺一千個人,我殺一萬個人,他怎麼不服我?他乖乖的聽我的了。所以菩薩度眾生的方法無量無邊,我們凡夫怎麼知道?凡夫善惡是在分別執著裡頭講善惡;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到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樣樣事都是善事,殺盜淫妄也是善事。那是他們的境界,我們今天不行,我們今天要是造作,就得下地獄。

  為什麼?我們心不清淨,還有我、還有人,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你造惡業就墮地獄,你造善業就升天堂。如果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造一切善惡都是一真法界,造善不會到三善道,造惡也不會到三惡道。為什麼?他沒有那個心,一切唯心造。他沒有這個心,沒有這個念頭,所以那才叫做淨業。諸佛菩薩念念為眾生,決沒有為自己。我們造殺盜淫妄,為自己;為自己,這個因果你就要背,你就要承受果報。不為自己,當然自己就不受果報了,為眾生。為眾生,不是害眾生,利益眾生,非常的手段,目的是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覺悟。所以這個道理要天天講,要深講,要圓講,大家悟得才深、悟得才圓,不至於產生誤會,不至於有偏差的偏見,所以教下講「大開圓解」,道理在此地。

  怎樣才能真正達到深解義趣?天天講。天天講,天天有進步,如果隔幾天不講,又忘掉了,又退轉。學道,確實進很難,退就太容易了。我們學佛不能成就,原因就是進得少、退得多,所以沒辦法成就。要想成就,四無礙辯才最後一條是「樂說無礙辯」,樂說是什麼?樂是愛好,愛好講經,愛好說法,遇到人就講,這才會有進步。他能得多少利益,我們不要去管他,自己得的利益是圓滿的。我們自己天天講,遇到人就講,三句話不離本行,前面兩句應酬,第三句就入了佛法。每一個機會都抓住,都不讓它空過,我們自己才能夠精進不懈,才能夠成就智慧,破迷開悟這才能辦得到。

  只要肯講,只要歡喜講,為眾生講,不是為自己利益講。為自己的利益,這個利益是破迷開悟,絕對不是名聞利養,絕對不是貪圖享受。理愈講愈明白,愈講愈深入,不喜歡講,怕上台去講,那怎麼行?那哪裡會能成就?一定要發心,兩個人也講,一個人也講,三個人也講,聽眾不拘多少,歡歡喜喜的講。以真誠心來講,以無希求心來講,對聽眾決定沒有任何希求,我們這個心是真誠的。有希求,那個心是虛妄的,不是真心,講話也不老實。為什麼?看人家表情,看人家顏色,句句話要討好,完全違背了佛理。討好聽眾,巴結聽眾,這是對聽眾有所希求。沒有希求的,句句講真話,也不怕得罪人。我講的話是利益你的,為你好,不是為我好;你喜歡聽,歡迎你來聽;你不喜歡聽,你可以不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巴結人,不討好人,只是一個一片利益人的心。

  處處為別人想,不為自己想,你的心才會清淨。處處尊敬別人,普賢十願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要常常記在心上。一切眾生是未來佛,你要瞧不起他,你要欺負他,你就是欺負未來佛,你就是瞧不起未來佛,你怎麼會有成就?你修得再好,你出不了六道。貢高我慢是根本煩惱,大乘經上講根本煩惱六個,貪、瞋、痴、慢,所以慢是根本煩惱,自以為是,自以為了不起。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我們要想自己功夫得力,從哪裡做起?要從我們對人、對事、對物,把對人事物控制的念頭放下,有控制人事物這個念頭,這是迷惑;要有操縱人事物的行為,佔有人事物的行為,造業。起惑造業,後頭果報就現前。所以修行從哪裡修起?從這裡修起。這個念頭是無始劫的習氣,人人都有,我們自己都有,我們現在學佛才搞清楚、才搞明白,這是錯誤的,生生世世不能出離輪迴,就是這個念頭害了。所以對於一切人事物,不再有控制的念頭,放下了,真正得大自在。

  不再有操縱人事物的行為,不再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的行為,我們得解脫了。《華嚴經》上句句講「得解脫門」,他怎麼得解脫的?就是這樣才解脫的。所以據為己有這個觀念是大錯特錯,可是世間人哪個人不是這樣?還講什麼隱私權,隱私權就是嚴重的佔有、嚴重的控制,決定不能解脫。特別是人事環境,古德常常跟我們講,「只論現前,不論過去」,他過去作善、作惡,是過去的事情,我們只看現前,過去做再壞的事情,現前他沒做,他是好人,不要去找他的過去。如果要找過去,連諸佛菩薩都不是好人,為什麼?諸佛菩薩在沒有成佛以前,也做了好多壞事。所以古德這個講法好,「只論現前,不論過去」。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中國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回頭就成佛了,回頭就是聖人、就是賢人,只要他能回頭。

  所以「稱讚如來」,普賢十願第二個「稱讚如來」,如來是善。我們中國古人教我們「隱惡揚善」,看到人家的惡事絕口不提,別人講是非,我們把耳朵塞起來,不聽!看人家的善,聽人家的善,我們的心裡面充滿了純善,沒有惡。你要是天天聽是非,你不就是把自己的心地污染了?我們天天聽善,天天見善,你那個心就是善心,你的善心增長。天天聽是非,天天看別人的過失,你的惡意惡念增長,與別人毫不相關,對自己關係太大了。斷惡修善,要從這個地方做起。

  道場興旺,一定是天天講經說法,大家在一起研究討論,念頭轉過來就是真正修行。宗門教下,祖師大德常講,修行從根本修,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念頭,只要你一念善,你的心行、言行一定善;你一念惡,你的言行也惡。話講得好聽,也是意也是惡,也不是好事情;綺語,話說得很好聽,目的不善。所以這些道理,古聖先賢的榜樣,我們要能體會、要能明瞭,要發心學習。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今天我回到新加坡,明天早晨你們從網路上可以看到。明天星期六,晚上講《無量壽經》,在網路上也能夠收得到。好,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