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九年早餐開示—談種種心量  (共一集)  1999/4/7  香港  檔名:20-014-0407

  諸位同學,大家好!昨天晚上在此地講經,講到《四十華嚴》的本會,本會的經文比較長,我們把它分成兩個單元跟大家介紹。因為這一次我們是從經疏裡面選講,由於時間的關係不能夠講解全文,所選擇的都是最重要的,特別是適合於我們現代人,在生活當中應當要學習的。昨天晚天講到一段,是世尊為我們說明,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種種心量」,這是很複雜的一個現象。種種不同的心量,從什麼地方產生的?總而言之,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產生不同的心量。可是諸位要曉得,心量原本是相同的,佛法裡面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諸佛如是,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無一不如是。這麼大的一個心量,為什麼現在會變成這麼小?這麼單純的一個心量,為什麼會變成這麼複雜?這是要我們深深去省思的,去反省、去思量,你說原本這個多自在!

  原本的心量顯示出來的境界,就是大經裡面所講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作用在本經叫「佛華嚴」,在淨土叫「極樂世界」,我們想想這些名詞,這是我們本有的,正如馬鳴菩薩所說的「本覺本有」。一真本有,極樂本有,包太虛、周沙界本有,諸佛、世尊對一切眾生的教學沒有別的,無非是教人恢復你自性本有的而已。所以佛說佛不度眾生,佛沒有能力幫助你多添一點,沒有,完全是恢復自性而已。我們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不肯好好的修學?要知道恢復本性,那才是大圓滿、大自在。他的圓滿、他的自在、他的快樂,是我們永遠沒有辦法想像得到,而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自性本來具足的。

  「阿彌陀」這個名號,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無量」。心量是無量的,智慧是無量的,德能是無量的,才藝是無量的,壽命是無量的,享樂是無量的,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而且這些無量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向外求的,所以佛法叫內學,向自己真心裡面去求。你能夠恢復自性的無量,佛家的名稱就稱你作佛,稱你作菩薩,稱你作法身大士。你迷失了自性的無量,叫你做凡夫,叫你做眾生。由此可知,整個佛法歸納起來,只不過是迷悟這個問題而已。

  佛法的教學目的有三個,第一個目的是教給我們斷惡修善,這是最初方便,學佛入門的手段,你一定要做個善人,希望你做個純善之人。善心善行能夠助長你開悟,能幫助你覺悟,這個善叫清淨善,純善。惡心惡行決定是迷惑,決定不可能開悟。清淨的善心善行,幫助我們開悟。破迷成悟,這是佛教第二個目的,你對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逐漸逐漸明白過來了。明白過來,這也就是俗話講,你有救了。有救的意思,就是你有可能脫離六道輪迴,你也可能脫離十法界。我們現在就在這個邊緣上,有時候醒過來,但是醒過來的時間不長,保持不久,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境界一現前,立刻又迷了、又回去了,這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現象。這個現象,雖然不是什麼成就,但是也相當可貴,我們冷眼觀察這個世間,有幾個人在一生當中能夠覺悟個一次、兩次?像黑暗當中放出閃電的光明,雖然極其短暫,畢竟是光明,畢竟是非常可貴。我們希望這種閃光能多閃幾次,閃光的密度愈來愈多,光度愈來愈強,這是好現象、好徵兆。有這樣,才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

  唯有真正覺悟、真正明白,才想學佛菩薩,真想學他;真想學,你就能真成就。諸佛菩薩是人做的,而且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講事實真相,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決定能成就,問題就是你肯不肯認真,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所講的「真幹」!只要你肯真幹,一生當中能成就。《華嚴經》中,世尊給我們舉了一個例子,善財童子一生成就;《法華經》上也有個例子,龍女八歲成佛;世尊舉出這個例子就是說明,我們這個世間人行。他為什麼舉的是童男、童女,這個意思我們要懂得,舉童男、童女就是表示,用什麼心才能成就?赤子之心。小孩的心還沒有受過污染,不受污染的心就能成就,所以不舉成年人,道理在此地。可是現在跟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不一樣,現在的小孩還不會說話,已經被污染了。坐在電視機面前,兩個眼睛看著電視螢幕,就被污染了。

  可是我們要曉得,釋迦牟尼佛教學真正的義趣,什麼是不受污染?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污染。於一切法裡面還有好惡,還有喜歡的、還有討厭的,你這個心被污染,你不知道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是清淨平等的。你在這個境界裡面,起好惡的念頭、起愛憎的念頭、起控制的念頭、起佔有的念頭,這是嚴重的污染,我們要學習諸佛菩薩。諸佛菩薩那個境界,我們在經典上看到華藏世界,在往生經裡面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美不勝收。那些人享不享受?享受,這是告訴我們可以享受,不可以有妄念。也就是說他們種種享受,他沒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意念,決定沒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念頭都沒有,何況是行為?那個叫大樂,那是真樂。我們這裡面,無論是樂也好、是苦也好,都有控制這個意念,都有佔有的念頭跟行為,那叫造業;他們不造業。由此可知,起心動念想佔有,起心動念想控制,這就造業了。

  造業決定是惡業多,善業少。什麼叫善業?偶爾短暫的,把控制、佔有放鬆一點,就是善業了,那個時間很短暫;抓緊一點,要造業,又惡業了,善惡無非如是而已。所以佛才講,三惡道是六道凡夫的老家,三善道是六道眾生出來觀光旅遊,時間很短促。我們細想想有道理,冷靜仔細去觀察,佛所講的確實是事實真相。我希望同修們要覺悟,覺悟一定要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我們最佳的榜樣。我們學佛,一定要以釋迦牟尼佛做一個基礎,這是我們根本的一個模式,然後你有了定力。什麼叫定力?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逆緣、逆境不生煩惱,善緣、善境不起貪愛,這叫定力。有定力,自然就有智慧,智慧就是一切通達明瞭,這樣就可以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菩薩道裡面,所謂道,實在講就是存心,大菩提心。這個心是大慈大悲,愛護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無條件的。你有這個心,還要有行為,如果沒有行為,你這個心是空的,心跟願都是空的,必須以行為去落實,行為是菩薩行。菩薩行,在一般大乘經裡面講了六條: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華嚴經》講十條,《華嚴》說得詳細、說得圓滿。其實,六跟十內容是一樣的,十條歸納起來就是六條,六條展開就是十條。十條是把般若展開,前面五條相同,般若這一展開,般若是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叫後得智,所以有方便、有願、有力、有智,這後得智。後得智是智慧的作用,用在哪裡?還是用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如果說六條,般若裡面是統統都具足了,十條只不過是把般若智慧詳細說明而已;由此可知,六跟十是沒有區別的。

  我們要真做!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你做什麼?就是做的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圓滿,六種圓滿。布施做得圓滿,怎麼圓滿?無條件的,不著相的,就是圓滿。如果我們在那裡做,還執著我做了多少好事,這個不圓滿。做了之後,決定不執著,《般若經》上講三輪體空,不要執著我做了多少好事,也不要去執著別人得了多少好處。譬如布施,你財布施,我布施多少錢,那個人接受了多少,這個不圓滿,這不叫波羅蜜;只能叫布施,不叫圓滿。圓滿一定叫三輪體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還到無壽者相。布施離四相,持戒也離四相,忍辱也離四相,精進也離四相,禪定也離四相,般若就是離相,這叫波羅蜜,這叫圓滿。希望我們同修們要細心去體會,要放下自私自利,念念為社會、為一切眾生無條件的服務,盡心盡力幫助法界一切眾生,我們這一生的修學,向諸佛菩薩學習,決定得到一個殊勝的結果。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