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九年早餐開示—信解行證  (共一集)  1999/3/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311

  中國諺語有所謂「病急亂投醫」。現在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人人都有病,不但生理上有病,心理上的病更嚴重。科學技術的發達,帶給我們的副作用,實在是難以想像。這個地球,可以說是普遍的充滿了嚴重的病毒。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說「悲憫世人」,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如經上所說的「飲苦食毒」,活在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意思?我們曉得這是果報,過去、今生造作一切不善業的果報。可是世間大多數的人,不知道這個果報,他也不相信這是果報,隨著自己意願去造作,所造作的都是損人利己的行為,這個業愈造愈重,幾時才能夠覺悟?幾時才能夠回頭?難了!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就是為這樁事情而來的。佛菩薩有慈悲心幫助我們,可是我們不能跟佛菩薩配合,不能跟他協調,所以佛菩薩縱有悲心,很難收到顯著的效果。像佛經上所說的,「大多數只能種遠因」;也就是說,給你阿賴耶識種一點善根,久遠劫之後才能收到效果。這一生能成就的少之又少,那是經上講,過去生中所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這一生才能成就。這三個條件缺少一個,這一生都不能成就。我們這一幫人,因緣沒有問題,具足了,問題是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夠。善根是什麼?是信解;福德是行證。我們有緣聞到佛法,「信、解、行、證」都不具足,所以說只能種遠因,不能收近效。

  世尊當年在世,我們冷靜的思惟,上一代的老人常說,「一代不如一代」。我們年輕的時候,聽到這個話不以為然,我們總以為後一代一定超過前一代。確實在科學技術、在物質文明,我們超過前人太多了,為什麼還說一代不如一代?從道德上來講,從倫理上來講,那真的,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由此可知,古時候人心地淳厚,外面誘惑的力量很少、很薄弱,看不到。如果古人來參觀參觀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到現在都市裡頭去觀光旅遊一趟,大家想想他有什麼感想?他一定說:「我到妖魔鬼怪那裡去走了一趟。」這個社會是妖魔鬼怪的社會,不是人的社會,人是講倫常道德的。《左傳》上講:「人棄常,則妖興。」這句話怎麼說?人如果放棄了倫常,倫理是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現在不講這個,所以「父不父,子不子」。前天傅居士告訴我,他知道有一個人,在新加坡有不少的財富。死了,兒子繼承財產,跟他爸爸講:「為什麼不把母親帶去?」倫理沒有了,他只要財產,不要父母,父親走了,母親最好也帶去。這就是所謂「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道義完全沒有了。

  「五常」,就是我們佛法講的「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仁、義、禮、智、信」,現在都沒有了,不說了,倫常失掉、沒有了。我們現在這些人,都變成妖魔鬼怪。妖魔鬼怪跟人的差別,樣子沒有兩樣,樣子是一樣的,觀念不一樣、行為不一樣,所以說一代真的不如一代。佛講的法運:正法、像法、末法,像法就不如正法,末法就不如像法,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末法一萬年,現在已經過去一千年,我們從過去一千年當中觀察,說老實話也是一年不如一年。現在弘法利生多麼艱苦,協助你的人少,幫倒忙的人多,實實在在不容易。在這個時代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我們所遭遇到的困苦艱難,比古人要增加很多倍。我們要有這個認知,要了解事實真相。為什麼?遭遇這些苦難,才不至於退心。我跟李老師這一代差別就很大。老師常常跟我們講:「我們求法是磕頭作揖求來的,我們將來想把佛法送給別人,就不能讓人家磕頭作揖來向我求。」做不到。他不要,我們要磕頭作揖去送給他,他還未必肯收,這都是事實。我們今天處處要遷就眾生,要隨順眾生,我們要能承受,要有智慧,要有慈悲,要有善巧方便。這些能力,《華嚴》跟《無量壽經》可以說都具足了,要認真學習。

  今天諸位在外面把佛法介紹給別人,講經說法不要說多、不要說雜。說多了,說雜了,縱然契理,不契機。講什麼?學摩騰、竺法蘭。你看看他們兩位善知識,最初到中國來,怎樣把佛法介紹給中國人,這值得我們參考、值得我們學習。他給我們講經說法,是在經典裡面取一段,而這一段很適合這個社會,很適合這邊的人情、風俗習慣,人家一聽很舒服,歡喜接受,不至於起反感,不至於排斥。我們為人家介紹佛法,從哪裡取?從《無量壽經》上取;範圍再擴大,淨土五經,這個好!非常契機。特別是《無量壽經》,夏蓮居說這部經能度末法往後九千年的眾生。這個話講得有道理,最契合一切眾生的根性,而且字字句句都是圓滿法輪,我們要懂得。自己學要廣學多聞,對待別人要厚積薄發,才能收到效果。所以,弘法利生你要能掌握到原則。

  摩騰、竺法蘭,最初翻譯的是《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不是佛說的,佛沒有說過《四十二章經》,那是四十二段,每一段都是從大小乘經律論裡面節錄出來的;換句話說,佛經的精華,佛經的節要。這個方式,剛剛到中國來就結集,就受到中國人的歡迎。特別是在初學的環境裡頭,沒有佛法的地方,我們怎樣介紹。現在在這兒沒有接觸佛法的人,我們對他介紹,用《認識佛教》。已經接觸佛法的人,我們就在五經裡面選段。像唱戲一樣,精彩片段,最受歡迎;等他產生興趣了,再介紹他成套的、整部的,才介紹給他。如果初學的人,你一開始介紹這麼多,他嚇到了,「這分量太多了,我學不了」;所以必須要從精彩片段。《華嚴經》上也可以取,內容太豐富了。看看他當前缺乏什麼,我們就講什麼;看看他現前有些什麼毛病,針對毛病下藥,對症下藥。現在人的重病,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比古時候超過百倍、千倍都不止。古人吃飯,會想到還有很多沒飯吃的人;古人穿衣,也會想到還有很多人沒有衣服穿。現在誰想到?門口凍死,活該!餓死,活該!他無動於衷。所以,這不是人,這是魔。

  我們自己學習,以及幫助別人,都要知道我自己有些什麼毛病。毛病很多,哪一個毛病最重,重的先治,輕的慢慢再來。不是輕的不治,也要治。重的是要送命的,先救命要緊,然後慢慢再治病。這裡頭有個關鍵,是心理。你們很多人,我聽說吃了醫生的藥,感覺到很有效果,我吃了沒效。你有效果,我相信。效果怎麼產生的?信心,你對這個醫生有信心,效果產生了。我對這個醫生沒有信心,再好的藥,到我這裡來不起作用。然後你就明白了,佛講得沒錯,「境隨心轉」。我們對佛有信心,我們就能作佛,佛法對我非常有受用;對佛沒有信心,就跟吃藥不靈一樣。我過去曾經講過,病人跟醫生要有緣,沒有緣,再高明的醫生治不好你的病。什麼緣?互信,彼此雙方建立信心,最重要了。病怎麼好的?百分之九十五是信心,藥物怎麼調養只佔百分之五,外緣,道理在此地。

  說實實在在話,學佛是開智慧,只有通佛法才能一切事理都通達。世出世法都從信心上建立,佛法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那個道是通世出世間,道的意思是無盡的深廣。並不是單單只學佛,佛道,你就錯了!你這個意思太狹小、太偏狹,它是廣義的。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都不違背這個原則。信心重要,沒有信心,什麼都不能成就;有信心,微細的善事得圓滿的功德,得稱性的功德,所以才說「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怎麼能夠建立的?當然第一個是善根,包括緣分,過去生中跟善友結的有緣,這一生當中遇到一接觸就歡喜,一接觸對他就相信,這是過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緣。

  可是那個緣會變化的,信心會退轉、會消失,什麼原因?理解不夠透徹。所以信了之後要解,要求解,解能夠幫助你的信。我們一般學佛,先這個信是迷信,根本不知道就相信是迷信;然後理解了,理解是正信;解了之後要做,一定要落實、一定要實踐,把你的解變成你的生活行為,那個時候的信叫真信,證明了,我做到了。這個信心不是從解上生,是從我生活行為裡頭證實的,真信,這樣你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得佛法的受用,也就是說你得到生活上的美滿,那就叫證果。證果就是我們得到美滿的生活,佛法裡面常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自在如意的生活,那就叫證果。但是你要沒有通過「信、解、行」,圓滿的生活你得不到;必須通過「信、解、行」,你才會得到。「證」就是得到,你所得到的是跟佛菩薩的生活沒有兩樣,你就是佛菩薩。

  經不能不讀,經不能不聽,天天讀、天天聽,薰習!長時間的薰習,我們才能夠轉境界。今天我們解不能透徹,行不能做到,原因在哪裡?薰習的力量太薄弱,煩惱習氣太重。今天我們不受佛法薰習,就受外面煩惱習氣的薰習。每天如果是聽經兩小時,兩小時佛法的薰習,還有二十二個小時煩惱習氣的薰習,怎麼能抵得過?所以這只是種遠因,不能收近效,道理在此地。如果在這一生成就,我們要加強,一天對佛法的薰習決定要超過八小時,才會產生力量,你才會回頭。你沒有真正八小時的薰習,你回不了頭來,雖然學佛,還是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來生能再得人身,就算很不錯了,就很難得,怕的是來生人身都得不到。好,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