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九九年早餐開示—落實華嚴境界  (共一集)  1999/4/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4-0412

  今天早晨在此地,我們熱誠的歡迎美國淨宗學會的同修來訪問,也在這個現場上,來觀看我們跟達拉斯雙向的對話;諸位也親自看到,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跟淨宗學會的活動。居士林有今天的成就,也不是偶然的。我到這邊來講經,是從八七年開始,到今年有十二年了。這一邊的同修們很淳樸,我想這是新加坡的人,他們從小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新加坡的人沒有一個不守法,這邊犯罪率很低,一般犯罪多半是外面來的,都不是新加坡本地人。他們的教育從小就培養成守法,一般新加坡人常講,新加坡的人膽小,不敢犯法。他們的法罰得很重,所以從小就養成守法的概念。

  我沒到新加坡來之前,這個地區念佛的人很少。雖然這邊寺廟庵堂也不少,也有一些出家、大德長住在這邊,但是長年講經說法就缺乏了。我八七年是在香港講經,新加坡有三位居士,藍萬珠、藍德梅,還有一位我記不起來了。她們三位是偶爾在香港聽我講經,聽了很歡喜,我那邊講完了,一定把我請到新加坡來。我說這地方沒有來過,來看看。來住了十天,也做了大概有六、七次的講演,很多道場每個地方去講一次,結了這個緣,認識了李木源居士。李居士就跟我約定,來年要請我到這兒來講經,我就答應他了。那個時候正好在建,新加坡有一個佛教青年弘法團,他那個時候是團長,建一個新的道場。我說:好,你的新道場建好之後,我給你講一部《無量壽經》。法緣從這兒結下來的。他們這個地方聽眾老實,聽了之後,他們真學,這就非常難得了。

  從這以後,每年我都到這邊來,差不多是每一次來至少都住一個月,好像還有一年來過兩次,這樣子把淨土帶到此地來了。《無量壽經》講了之後影響很大,每一個人聽了都生歡喜心,對於淨土有了認識,也有了願心,希望求生淨土。這些年真正往生的人,往生的瑞相非常之好,大概有十幾二十位,此地的法緣就很殊勝了。這十幾年不斷的他們來聽經,培養成一個共識,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們也想不到,真的是三寶加持。你們看居士林,從上到下經常在裡面活動的,大概有一千人的樣子,你看看一團和氣,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這個地方最大的特色,就是彼此都沒有意見,都一團和氣,這是我們在其他地方很難見到的。老實,都聽話,都依照佛的教誨去做。

  在五年前,那時候韓館長在此地,也是在打佛七的期間當中,提到培養學生。他們兩個談,談的時候我也很歡喜,李木源真正想做,辦培訓班。隔了一年之後,培訓班就開始了,培訓班今年是第四屆。我將我在台中學的那一套老辦法,搬到此地來,這一套老辦法很有效果。同學們修學的時間雖然不長,我們在一、二屆辦的培訓班期限是三個月,每一個同學都能上台,講得還可以令人滿意。信心我們都建立了,李居士對這個就非常熱心。在那個時候,淨宗學會是租了一個店面來活動,受很多限制。人數一多了,在那兒念經,吵到隔壁,常常有人去投訴,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所以就一定要找一個會所。沒有錢,淨宗學會剛剛成立,會員好像還不到一千人,現在是一千多人了,大概有一、兩千人的樣子。在新加坡找個會所相當不容易,最初考慮找一個兩層樓的房子,以後覺得不夠用,看到有一棟房子要賣,四層樓的,是個獨立的。我們看了也很滿意,開價那個時候要五百萬,很認真的跟他們談判。

  以後也是一個偶爾的機會,李木源到這個地區來參加一個活動,看到這棟大樓,剛剛蓋好,他看到很歡喜,他說這個大樓要買了做會所,就好了。這個大樓的地主也是個佛教徒,他開價是一千三百萬,到最後我們是佛教,他也很歡喜,把這價錢降低,最後降到我們買下來的時候是九百五十萬。這是搬進來之後,才有一個會所,淨宗學會從這裡建立了。另外就是培訓班,就放在此地了。這個地方是小型公寓的房子,幾乎我們沒有什麼大的更動,只有這裡餐廳,這邊是一個房間,這個房間打掉了,其他的每一層都沒動。就是八樓,頂樓八樓我們一面做佛堂,一面做教室,等下諸位可以去參觀一下。我們八樓的教室,是現代化的錄影室,我們做的隔音,隔音是六面隔音,不但四面牆,上下都隔音。一個房間的設備,此地的錢就花了六十萬,六十萬大概美金差不多四十萬的樣子,就是這個房間裡面的設備,是個現代化的教室。

  大家在此地觀摩,我提醒諸位一點,要和睦相處,人與人在一起的時間很短暫,緣很深。上一個月,我到香港去講經,在香港回來的時候,香港的同修們有十幾個人在機場送我,我們在機場餐廳吃午飯。我就告訴大家,我說你們看,餐廳裡面很多人,來來去去的,你們仔細觀察,這些人跟我們一面之緣,一生當中就這麼見一次,下一次很多都見不到了,一面之緣。這一面之緣,多生多世結的,沒這個緣一生都遇不到,一生只見一次面,只有見一、兩分鐘的時間,為什麼不珍惜?為什麼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高興,要結這些怨仇?沒有必要。所以我們跟任何人相處都要和睦,都要真誠,都要有愛心,這是佛菩薩。可是怎樣能夠培養到這種心態?必須對事實真相要多理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的朋友,就是聚會的時間、見面的時間比較多,佛跟我們講四種緣。這四種緣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沒有這四種關係,這一生當中遇不到。能遇到的,這個緣是很淺,有緣;沒有緣,決定遇不到。這四種緣都是情執,情執就帶來煩惱,就搞六道生死輪迴。

  佛陀對一切眾生的教誨,就是把這些事實,給我們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恍然大悟,真正徹底覺悟了,宇宙虛空一切眾生跟我們自己是一體,是一個共同體,我們不曉得,忘掉了,不認識。這是《華嚴經》上說的,它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從哪裡來的?現在許許多多的科學家、哲學家,都在探討宇宙怎麼發生的?怎麼來的?生命怎麼來的?佛在經典上有很好的答案,一念自性變現出來的。所以說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識就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千變萬化,變出了十法界。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看到法界是一真,這十法界就變成一法界,叫一真法界。

  所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就是佛法裡面講的法身。法身是什麼?法身就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你什麼時候看出來,什麼時候肯定承認,你就證得清淨法身。這個道理,這些事實真相,如果不是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想都想不出這個事情,所以眾生在迷。說老實話,佛出現在世間,就為這麼一樁事情。這一樁事情是世間一切再聰明的人,都沒有辦法了解,都見不到。佛出世為我們說破,千經萬論就說明這樁事實真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人愛心自然就生出來,你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眾生跟愛自己一樣,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

  我們現在的社會災難頻繁,而且災難愈來愈嚴重,這是對於一般有智慧的人,有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刺激,從這個地方他就認真反省,也就覺悟了。要想我們的生活過得幸福,過得美滿,第一個條件就是社會要安定,世界要和平。如果我們有這種理念的人愈來愈多,這個社會的災難可以消除;縱然不能消除,可以減輕,這個災難的時間可以縮短。許許多多宗教領袖都有這個覺悟,這是個好事情,我在澳洲參加過幾次,他們那邊辦的各個宗教領袖們的一些座談會。澳洲有個論壇,「多元文化論壇」,還有一個「世界宗教和平組織」,一共有三十多個宗教參加。我聽聽這些宗教領袖們的談話,我覺得很難得!

  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他提出來,說話的時候,他希望我們每個宗教在傳教的時候、講道的時候,不要攻擊別人宗教。這個理念就很好,這真正有自覺了。我聽了之後,我跟他們講,我們不但不能夠攻擊別人、批評別人,我們要讚歎別人,我們要禮敬、要讚歎。希望全世界所有一切宗教領導人都能覺悟,而把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落實到宗教信徒上,這個世間才有真正的和平安定。他們在圓桌上討論,討論了好多年,我參加他們這個活動是在九四年開始,但是一直還是在桌上討論。這一次我去的時候,這麼多年來你們不能落實,哪一年社會才會安定?世界才有和平?我就把我們在新加坡的作法,提供給他做參考,我們邀請他們來參觀。

  我們最近訪問了伊斯蘭教、回教,訪問了印度教,也就是婆羅門教。下個月我們安排訪問天主教,這一邊的樞機主教,非常歡迎接見。新加坡有九個宗教,我們往來就很親切。他們有需要幫忙的,我們全心全力主動的幫助他們,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事情。我們也希望如何叫宗教徒們大家互相牽手,落實到群眾生活方面,我們就想到要辦一個,名字已經想出來了,「新加坡宗教和平嘉年華會」,我們地點在聖淘沙有個地方,地點已經找到了。我們希望這個嘉年華會能辦十天,十天所有宗教徒大家都在一起聚會,要真正去做才行。我們將來這在籌備,希望把培訓班擴充到佛學院,我們佛學院裡面將來課程,是每一個宗教那個課程我們都有。我們請每一個宗教派他們的傳教師,來給我們介紹他們的宗教教義,他們的這些生活習慣、禮儀,我們都要學習。我們學他的,我們讀他的經,他就會讀我們的佛經。這彼此互相了解,誤會就沒有了,摩擦、隔閡就沒有了,才能夠做到大同,才能夠真正落實到共存共榮,互助合作。

  最近新加坡政府,對我們這些活動很重視,他認為對社會有正面的貢獻,非常歡迎。我們這個嘉年華會,政府也協助,好事情!我們這些活動,我都會把澳洲那些宗教領袖請到這邊來,跟我們參加一起活動,你看我們怎麼作法。不僅僅是在一個會議桌上大家在那邊談,那個不行,要落實。有人問我:法師,你們為什麼會這樣作法?我說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的落實。《華嚴經》上你一展開經文,前面看到的是列出兩百七十多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都在一起華嚴海會。那毘盧遮那佛為什麼能夠把這些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都能夠搞得那麼好?我們為什麼不行,天天在打架?西方極樂世界也是許許多多不同的族群,都能生活在一起。所以要向毘盧遮那佛學習,要向阿彌陀佛學習,我們這個世界才美滿,大家都能幸福。讀經非常重要,難怪世尊在經典裡面,不但教我們要讀經,還要教我們「深解義趣」。對於經典講的這些道理,要深深去理解,你解得愈深、解得愈廣,你運用就愈自在。一定要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佛法學了真有好處。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