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  (共一集)  1994/07/17  美國達拉斯  檔名:19-008-0001

  今天我回到達拉斯來,同修們安排這次講演,講題是「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事先沒有告訴我,我到這兒來才知道的。以整個佛法來說,確實這是一個總題目,也是每個人最關心的一樁事情。人只要有念頭,無論念頭是善是惡,或者是無記,無記就是非善非惡,有念就有造作,我們起心動念都是屬於造作,有造作就一定有果報,命運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所以只要有念就有命運,就有數,所謂算命看相能夠看得很準確,道理就在此地。這個理論與事實,同修們如果讀過《了凡四訓》,《了凡四訓》在過去我們也曾經講過很多遍,那個小冊子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很透徹。不過我們學了佛以後,跟從前的眼光、心量不一樣。過去我們想到命運,改造命運,多半限於這一生,或者是來生,換句話說,沒有想到要出離六道輪迴。學佛以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六道都不是真實的,六道都是虛妄的,這樣我們才曉得徹底改造命運的方法。從經論裡面我們明白改造的道理與事實的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總而言之,都不出這個題目的範圍,但是許多經論裡面所說的,在理論上固然不錯,但是事實上我們有沒有能力做到?或者我們依照這些方法、理論去做,能不能達到改造的效果?這些確實是有很大的問題,很大的疑問。

  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能夠看得到的,能夠聽到的,學佛的人很多,幾個人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幾個人獲得如同經典上所說的殊勝的效果?這些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不在理論,理論是決定正確,原因也不在方法,到底在哪裡?佛說得很清楚,在我們自己有業障,障礙了我們的修學,於是也障礙了殊勝的效果。業障到底是什麼?我們要把這個名詞的含義搞清楚。業就是造作,我們正當造作的時候稱它叫事業,你在造的是什麼事,這個事情結果就叫做業,而這個業一定起障礙的作用,它障礙的是什麼?障礙自性,佛門裡面常講心性。

  心性我們也聽得很多,聽得很習慣,但是對於這個名稱的含義總是含糊籠統而不甚清楚,這樣的修學也會發生障礙,所以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性簡單的講就是真心、就是本性,真心、本性是一樁事情,真心是清淨心,本性是平等性。我們今天對人對事對物心裡頭有不平,這就是我們性德有了障礙。本來是平等性的,現在我們見到都不平,這就有障礙。我們心裡面有污染,哪些污染?最明顯的是貪瞋痴慢,這是煩惱,煩惱是清淨心上的污染。我們的命運本來是絕佳的命運,是最殊勝的命運,於是現在把我們的好運變成了壞運,壞運就是搞六道輪迴,好運就是成佛成菩薩,這是把本性變成我們現在這個狀況。

  好在佛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明白了,我們所變的只是現象而已,而本性並沒有隨著現象而改變,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安慰的。現象有十法界,可是心性裡面沒有十法界,這個諸位要知道。十法界是我們迷了、污染了之後才產生這些現象,這些現象佛說是幻相,它不是真實的,就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虛妄相,十法界都不出這個定律,十法界裡面包括佛法界,佛法界也是虛妄而不實在。也許我們聽到這個會疑惑,怎麼佛也是虛妄的?對的,十法界的佛是相對當中所說的佛,他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相對的就不是真實的。真實的是什麼?真實的,佛在經上也說佛,於是天台家講佛有四種佛,教有四教,藏通別圓,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別教的佛,都是十法界的佛,不是真實的,真實的只有圓教的佛,圓教佛不屬於十法界,不屬於十法界屬於什麼?大乘經上所講的一真法界,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才是真的,那個不是虛妄的。一真法界以下的十法界都是虛妄,都不是真實的,這是迷了以後發生的這些現象。

  佛教給我們,只要破迷自然就開悟。破迷就是破除十法界的迷情,這樣才能證得一真法界,這是真正改造命運,徹底改造命運,究竟改造命運,唯佛在大乘經裡面講得清楚明白。大乘經典很多,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每個法門都能夠達到究竟圓滿的目標,可是就事而論,我們每個人業障習氣不相同,於是修行就有難易的差別。剋實而論,要想真正達到我們修學的目標,必須在一生當中成就。我這一生不成就,我還希望到來生,來生不成就,再想到後生,這個修行方法非常渺茫。我們在座的每位同修都曾經經歷這個歷程,正如同佛在《無量壽經》上為我們說的,我們學佛,我們修行,不是這幾年才開始。也許同修說,我接觸佛法還不久,剛剛接觸。剛剛接觸你就能在此地坐上兩個鐘點,那太希有了。你這一生剛剛接觸,你過去生中接觸過,這是佛法裡面講你有宿根,你有宿因,你過去世有這個因。過去生還有過去生,確實是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我們都曾經接觸過佛法,都曾經修學過佛法,但是都沒有成就。那就是我們希望這一生不成還有來生,來生不成還有後生,從來就沒有想到我要在一生當中成就。

  一生當中成就可能嗎?決定可能。大乘經上所說的都是一生成就,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代表一生成就,《法華經》上龍女代表一生成就,這是世尊大慈大悲為我們開示的這個法門。然而我們確實不是善財、龍女的根性,我們的業障習氣非常深重,也就是說明,他們在一生當中能斷煩惱、能斷妄想,我們有沒有能力斷煩惱、斷妄想?我們沒有能力,那就是我們的業障太重,於是那些法門在理論上、方法上雖然都不成問題,我們修學卻有很大的問題。這樣我們才在經典裡面發現了一個特別的法門,這就是淨土法門。這個法門究竟特別在哪裡?它不要斷煩惱、不要斷妄想也能成就,不但能成就,而且成就的比那些一生當中斷煩惱、斷妄想的人還要來得高,還要來得殊勝,這就不可思議,所以這叫難信之法。這個難信不是普通的人難信,是菩薩難信,聲聞、緣覺難信,研究教理的這些大德們難信。可是這個法門是佛說的,決定不是假的。佛為我們開顯這個法門,到今天三千多年了,在歷代,中外的學人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成就的人很多,有的我們親眼看見,有的我們親耳所聽到的,決定不是假的。

  像近代天台宗的大德倓虛老法師,這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位善知識。他老人家在佛七當中開示的錄音帶,我們此地還有一個。《念佛論》這個小冊子,是倓老法師講開示,大光法師記錄,末後他舉出四位往生的例子:一位出家的修無師,這是在哈爾濱極樂寺往生的;在山東青島湛山寺,有一位女居士姓張;一位男居士鄭錫賓居士和他的弟弟,這是老法師親眼所見的。他說他一生當中親眼所見,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走得很自在的,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人,聽說的那就多了,就不止二、三十人。古時候,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太多了,那是有人記下來的,沒有人記下來的,在我想像比這個不曉得超過多少倍,可見得這個法門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法門難信,容易修,叫易行道。如果我們依據這個理論與方法來修學,那是徹底改造命運,究竟圓滿的改造。

  也許大家要問了,那我們現前的生活環境會不會改得好一點?大家想想,徹底究竟圓滿的改造,現在環境怎能不好?怎能不自在、不美滿?只有幸福美滿才是真實的。而不是像了凡先生《四訓》裡面所講的,那個實在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它不是根本,不是徹底。我們今天找到這個方法,比他那個殊勝太多,這是我們一生無比的幸運,正如古人所講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一日,我們這一生當中遇到了。遇到了要能信、能願、能行,才能真正達到改造命運的目標。如果遇到了還半信半疑,沒有切願,不能認真修行,那這一生還是空過。

  世法裡面,尤其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混亂環境,史學家所講的亂世,天下大亂。怎麼亂的?我們冷靜的去探討動亂的根源,實在就是近代人極力所主張、所提倡的民主自由開放,民主自由開放的後果就是天下大亂,這個現在已經浮在表面上大家能看到。為什麼?人人都可以去胡思亂想,人人都可以胡作妄為,沒有人干涉,自由嘛!民主嘛!這是動亂的根源。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果使大家在思想見解上無所適從,各個人都自以為是,這還得了!

  中國在這個世間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它真正的價值就是良好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思想。中國從漢武帝以儒家孔孟學說做為教育國民的中心,一直到清朝還是承傳這個教育的思想,所以我們每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有一個共同的標準,那就是孔孟的教育。共同的標準,我們今天講建立共識,全民的共識。佛法到中國也是在漢朝,在後漢永平十年,距離漢武帝不遠。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它基本的概念跟儒家可以說完全相同,而在理論方法上比儒家還要來得精細、透徹,這樣很快就被中國朝野所接受,在中國發揚光大,於是乎中國人的標準就是儒佛的標準。雖然這麼多年來有改朝換代,有動亂,但是動亂的範圍不大,時間不長,很快就結束了,又恢復到安定。諸位仔細去看中國歷史,很可貴,這是歷史的經驗。一定要建立共同的標準,要建立共識,使社會能夠安定,世界能和平,人人都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可是到近代,儒家不要了,要打倒孔家店;佛法也不要了,佛法是迷信,不去研究它,不去了解它,硬給它戴一個迷信的帽子,也要把它推翻,這使幸福美滿的標準沒有了。胡思亂想就是佛法裡面講的邪知邪見,邪知邪見充滿這個社會,社會還會好嗎?在世法裡面講,這涉及到相當高深的學問,不是幾句話、幾個小時就能夠講清楚的。

  我們很幸運能生在中國,很幸運的能夠接觸到中國,尤其接觸到佛陀的教育,使我們對於現象事實能有少許的理解。我們知道儒佛教訓之可貴,肯定它的價值,認真去修學,我們自己一定得到受用,這個受用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幸福快樂,我們自己得到了,真正得到,這才有信心,把自己所得到的介紹給別人。只要他能夠相信,他能夠接受,我們就應當介紹推薦給他,使人人在一生當中都能成就幸福美滿,這就是儒與佛教化眾生精神目的之所在。

  所以理不能不明,明理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破無明,破無明是明理。修養不能不認真,修養就是佛所講的斷煩惱。我們一般人斷煩惱很難,難在哪裡?難在他的妄想執著放不下,妄想執著為什麼放不下?理論與事實沒有搞清楚。理論與事實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不叫他放下,他自然放下,為什麼?放下,快樂!放下,幸福!這不必勉強,他自然就放下。像我這次在新加坡遇到一位同修,他是經商的,生意做得不錯,規模也很大,但是非常辛苦。這幾年學佛了,天天在聽錄音帶,明白一些道理,知道這麼辛苦沒有意義,他放下了,他把他公司的股份分給他一些幹部,無條件的分給大家。本來公司是他一個人的,現在一分,公司就變成大家的,於是乎他告訴我,他說每個人工作都非常努力,從前是要督促勸,現在不要了,他就輕鬆了,就快樂,這個對的。從前人為什麼不肯認真去做?替老闆做的。現在為什麼認真做?自己有利益為自己做的。他就能放下,能放下就快樂,這就是布施。

  你命裡頭有多少財富,按照佛法理論上說,你盡量去丟,丟得掉嗎?丟不掉。愈丟愈多,愈布施愈多。你命裡面沒有,你想盡方法保全,保不住,會漏掉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明白這個道理,為什麼不肯放下?現在生意自己可以很輕鬆、很愉快給大家去經營,不必照顧,他們那些人自己會照顧,這是他得佛法一點利益了。肯施能施,從前這些人是你的員工,現在這些人個個都是老闆。你布施他,人家受你的恩惠,不會忘記的。真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才肯幹,要不然一般人不肯幹。那個數字也不小,折合美金都是幾千萬,他能夠放下,這就是會享福的人,這就叫改造命運。

  人有那麼多錢,一生被這些錢壓死了,被這些錢擠死了,你說這種人多可憐!所以這是真正得佛法的好處,他明白了,他覺悟了,他一生所受用的不會缺乏。錢再多,一天也只吃三餐飯,也只睡六尺床,你還能有什麼享受?你在這一生當中布施得愈多,受你恩惠的人愈多,那才叫真快樂。換句話說,社會跟大眾對你的報償也愈多,這才是真正這一生當中的幸福美滿。

  理論我們有了,方法也有了,現在在我們面前重要的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三個條件,叫三資糧,信願行。我們真正相信,真正願意,真正去照做,這才行。「捨得」這個詞是出在佛經上的,唯有捨,你才真正能得到。你得到,不想捨,不肯捨,你決定得不到。所以你要想得到,你就盡量的捨,捨後面就得到,不肯捨是決定得不到。我們今世所有的是過去世、前世所捨的果報。如果你說你的智慧很高,你的方法很巧妙,運氣很好,這社會上智慧比你高的人多,手段比你巧的人也多,運氣比你好的人也多,為什麼他們不發財?由此可知,我們一生富貴通達,不是智慧,也不是巧妙,也不是運氣,它有前因後果,它有因果的關係。前世有這個因,這一生得的果報,這一生再能修因,後面果報一定更殊勝,這是正理,這是事實真相。所謂善因一定有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明白了,要想世間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應當先要去對待別人;我們希望社會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應當先要為社會造福。這才符合改造的原理與方法,違背這個原則決定是反面的結果。

  儒跟佛教給我們改造命運的方法都相當具體,這是我們一定要重視的。儒家教我們守禮,佛教我們持戒,禮與戒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守法、守規矩。古代的禮與佛所制定的戒律,我們要明白它的精神、意義之所在。因為過去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跟現在完全不相同,意識形態也不一樣,所以那些戒條在我們今天的社會實在講是不適用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它的精神與意義,根據它的精神重新修訂條文。就好像世間法律,乃至於國家的憲法,過若干年要修訂一次,為什麼要修訂?就是現在這個社會跟過去幾年不一樣,條文有很多不適用,法律條文要修訂。戒律裡面的那些條文也要根據它的原理原則,原理原則不能變,條文是可以修訂的,解釋是可以變更的。所以法律的解釋有大法官,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解釋。譬如佛家的根本戒,根本戒只有五條,實際上只有四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叫根本戒,這四條戒的條文是不能改變的,但是解釋可以有很多種不同的講法,小乘的解釋跟大乘的解釋就不一樣,同樣的條文,解釋不相同,這是我們要明白的。由此可知,戒律的條文都是活活潑潑而不是死的。

  學佛持戒非常重要。最近我們台北華藏圖書館有十位新出家的同修,所以這次參加受戒有十個人。回來之後跟我見了面,我就告訴他們持戒的重要。比丘戒是得不到的,這是從前蕅益大師說過的。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了。比丘戒一定要真正的比丘來傳授,至少要五比丘才能傳戒,南宋以後就沒有了,換句話說,比丘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了。菩薩有,沙彌有,因為菩薩戒跟沙彌戒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發願來受持,都能夠得戒,唯獨比丘戒一定要五比丘才能夠傳授的。所以我們自己的身分要清楚,不要搞錯了。

  比丘戒的形式還是要受的,弘一大師講得很好,形式上受,我們自己曉得不會得戒的,受了之後去研究學習,以免世間人譏嫌,說是你沒有受過比丘戒,怎麼可以看比丘戒本?我也受了,我可以看,可以去學,學一條你就得一條,學兩條就得兩條,不肯認真學習是不能得戒的。可是最重要的是《沙彌律儀》,清朝初年弘贊大師有很詳細的註解,我們細細的把它讀一遍,裡面差不多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現在人用不上。我們的生活方式跟清朝初年,大概差不多將近四百年前,不一樣了。那我們怎麼學習?在他註解裡面節錄現在還能用得上的,我們把這些文節錄下來,所以我就做了一個節錄的工作。《沙彌律儀》分上下兩卷,上卷是十條戒律,下卷是二十四門威儀。威儀用現在話講是規矩,處事待人接物應該遵守的規矩。我們在上卷節錄了七十一條,下卷節錄了七十條,從節錄的這些教訓裡面我們去體會、去學習,然後知道我們在生活裡面處事待人接物怎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自己幸福快樂,別人至少看到你歡喜,不討厭你,我們目的就達到了。從這裡做起。

  在世間法裡面,前清陳弘謀居士編了一本《五種遺規》,這個書在現在我們此地聽說也有不少部。往年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用這本書做為我們的修身教材,也就是身心修養的教材。內容非常豐富,他是取自於儒家的經論,朱子對於初學人的教誨,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當然這也是古代的。我們要想學習,要想應用在生活上,還得要下一點功夫做節錄的工作。用這個標準做為我們生活的規範,處事待人接物應當遵循的守則,達到我們期望的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做好人,達到四好的目標。從這個基礎上建立信願行三資糧,念佛求生淨土,這才是真正究竟圓滿,真實的改造命運。

  《了凡四訓》這本書,它最大的功用就是使我們明白因緣果報的原理與事實,所以印光大師再以道家的《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用這兩樣東西比照戒律,讓我們改過自新、斷惡修善,達到改造命運的目標,這也是很好的方法。印光大師是民國初年的人,距離我們現在也有八十年,這八十年的變化實在是非常之大。所以今天我們要認真修學的時候,必須要從古來的這些典籍裡面認真去研究、去探討,再訂一份標準符合我們現代人修學,這個才有用處,對我們才有真實的幫助。好,我們這個題就講到此地。

  問:三十七道品是大小乘修學的基礎嗎?既然是,為什麼我們似乎並不深究?三十七道品是否恰似小學的基礎?而六度萬行就是中、大學的修學?

  答: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也都有說明。三十七道品就等於說三十七個科目,這個科目是從小學一直到研究所都不變的。像我們學校裡念書,譬如說我們念國文這個科目,在中國學校有國文、有英文、有數學,小學有,中學也有,大學也有,就像這個情形一樣。三十七道品是三個科目,小乘有,大乘也有。天台大師講的四教三十七道品,四教是藏通別圓,由此可知,它是整個佛法的代表,不限定是初學,也不限定是小乘。天台大師所講的四教,藏教就是小乘,通教、別教、圓教那純粹是大乘,所以大乘也是離不開三十七道品。由此可知,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彌陀經》上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說什麼法?還是說的三十七道品,講到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是三十七道品後面的四個科目,這是代表一切佛法,這個我們要知道。至於六度,三學六度菩薩萬行也是離不開三十七道品,都包括在其中。

  問:請問師父,我是吃六齋吃素,不是過午不食。平常吃葷,吃葷後漱口能否念佛?

  答:念佛求往生理論的依據就是淨土三經,淨土三經裡面沒有說吃葷的人就不能往生,吃葷的人不能念佛,三經裡頭沒有這個經文,這找不到,所以你儘管放心。不過素食確實是有好處,特別是中年人。現在社會環境的污染非常嚴重,我這次到美國來,在加州有個人告訴我的,現在科學家提出警告,我們這個地球生態環境的破壞非常嚴重,科學家的估計,如果沒有辦法改善,二十年之後,我們的水都不能喝,水都有毒,空氣有毒,這實在講是很危險的一個警告。換句話說,二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居住,連飲水、空氣都有毒,這怎麼得了!今天海洋污染,自然環境的污染,這些動物的肉都帶有毒素,所以現在人很多怪病,病從口入,都是吃東西吃得不乾淨。素食蔬菜總比肉食要好一點,可是蔬菜也有農藥,也有毒,比較輕一點就是。這不往生不得了,愈看是問題愈嚴重。念佛是沒有障礙的,吃葷吃素,念佛總是好事,不要認為我吃肉了,口不乾淨,佛都不敢念了,連往生的機會都錯過了,這個才是冤枉。所以仔細去查經,沒有這一條。

  問:我是一心向西方,但未吃長素,是否能如願?

  答:一定會如願,這個不要擔心。

  問:吃三淨肉可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這經上都給你答案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個條件是信願行,沒有說吃素不吃素,沒有講這個問題。但是祖師大德勸勉吃素,吃素對你身體健康有好處。還有第二,跟眾生不結冤業,這也是真的,但是我們跟一般初學的人不談,跟初學的人談的時候,他起反感,他不能接受。所以吃眾生肉是跟牠結冤仇,所謂是吃牠半斤,將來要還牠八兩,這是很麻煩的一樁事情,所以最好不跟眾生結這些冤仇。在布施裡面講,我們吃素食就是無畏布施,不惱害眾生就是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

  問:念佛或參禪、持咒的時候,有時心中有妄念,要用什麼方法除去?

  答:念佛、參禪、持咒,方法不一樣,目標是相同的,都是得定。參禪是得定;念佛是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持咒是要得三密相應,三密相應還是禪定,只是名詞用得不一樣,功夫、境界完全相同。要想除妄念還是用一個方法,用許多方法比較難,一個方法容易。如果你參禪,你就一味去參禪,如果是念佛就專心念佛,不要搞的像現在有些人講禪淨雙修。你這是禪淨密三修,三修就比較難,專修就比較容易。要講求這個效果真正是得力的話,理論要清楚,不能懷疑,懷疑是障礙,一定要破疑生信、一門深入,這比較容易。理論上清楚了,像我剛才講的新加坡的同修,他能把他的財富捨棄,他心定了,心安了。這就是講你要放下,放不下就是障礙。人生活在世間要生活得很快樂,日子過得很快樂、很幸福,這才是人生。如果天天過得很辛苦,縱然有財富,那都不是人過的日子,那才叫苦,這個要覺悟。財富不一定帶給你幸福,真正幸福的人,在財用上不缺乏就很幸福。我樣樣都不缺乏就很幸福,不必要樣樣都堆積如山,那沒有用處,你享用不到的。享用不到為什麼不分給大家去享?真正幸福快樂就在這一念之間。所以佛法裡面講的捨得,這裡頭有大學問,有很深的道理。應當要捨,捨財得財富,捨法得聰明智慧,布施無畏得健康長壽,這是一定的道理。

  問:「知見立知是無明本」,這兩句是出在《楞嚴經》上的。在日常工作研究發展,尤其處理人事問題,應如何做才能不知見立知,減少無明煩惱?

  答:這些我剛才所說的都是事上的,此地「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是理上的,而且是最深的理,是最根本之理。這個問題要解決,你就成佛了,菩薩都還做不到,這是成佛才能做到。所以這個問題,你老實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如果不能到極樂世界,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假如你說處理人事上減少煩惱,這是事上的,還涉及不到根本的理論,與這個相去很遠。處理人事減少煩惱,只要能做到公平公正,拿佛法來講真正做到清淨、平等、慈悲,你就會做得很快樂,就能減少煩惱。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這個很重要。

  問:悲田的布施與敬田的供養分別在哪裡?功德又如何論之?

  答:「悲」是憐憫同情,佛在經上跟我們講的有三種慈悲,一種是「愛緣慈悲」,我喜歡的人,我對他慈悲;我討厭不喜歡的人,我對他就不慈悲,這是凡夫。凡夫不能說沒有慈悲,父母對兒女都很慈悲,叫愛緣慈悲。他為什麼慈悲?喜歡他,這是凡夫。一般修行人慈悲心大了一點,叫「眾生緣慈悲」。不見得跟你有關係,但是看到你有苦難的時候,他確實會幫助你,這是眾生緣慈悲。佛與菩薩們那叫大慈悲,大慈悲是沒有條件的,無條件的慈悲。所以這三種不同的心,同樣修布施得果報就不一樣。果報的大小是隨著你心量而不相同,心量愈大的人,果報就愈大愈殊勝,所以它隨著心量變化,不是隨你布施的大小,不是這事相上,隨著心量。

  敬田的供養那就更不一樣了,因為布施裡面不見得有恭敬心。以至誠恭敬來修布施的話,那這布施就是供養,是普賢菩薩修的廣修供養,是普賢十大願裡面的。在菩薩裡面六度就是布施,普賢菩薩是供養,也就是菩薩是用悲心來修的,普賢菩薩是用極真誠恭敬心來修的,所以果報不相同。用極恭敬的心布施一個眾生,跟供養佛一樣的尊重,他的果報是成究竟圓滿佛,所以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問:根據歷史,說地球是圓的,並不是佛發現的,也沒有任何一本經能證明佛知道地球是圓的,否則歷史要改寫。佛既看不清娑婆世界的真貌,所謂極樂世界又如何可信?

  答:這不能相信是值得讚歎的,為什麼?如果你一聽就相信了,那佛講的話,佛說這難信之法,這有什麼難信?那你們都相信了。所以不相信是真的,否定是真的,絕對大多數,一萬個人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否定,不能接受。那一個能接受的,為什麼能接受?那個接受的人叫奇怪的人,不是平常人,平常人不會接受,所以那個人就很奇怪,那個人很不正常。我們讀了佛經,讀了《無量壽經》才明瞭,這是兩種人能相信,一種是上根利智,他一聽就明白,這種人太少了,非常稀少。另外一種人能接受的,是過去世無量劫他的善根成熟,這是佛在經上講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過去生中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都不能完全相信,所以你就曉得真正能信,這個善根太大了,這是我們見不到的。以我們自己的聰明才智測度佛菩薩的智慧,這個很難,非常難。這個事情你相信很好,不相信,我剛才講是很正常的現象,絕對大多數人都是這個看法。

  問:如果我們認真的念經及念佛,可是頭痛及無法入睡,原因何在?

  答:你念經念佛的功夫還不夠,這是真的。念經念佛的功夫夠了,不但頭痛沒有了,所有一切病痛都沒有了,這就是我們講的體質的變化與改造。理論在哪裡?佛在大乘經上常說的「一切法唯心所變,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佛把這個原理說給我們。我們的身體是隨著我們念頭在變化,所以人心清淨,身就清淨;心不清淨,身就不清淨。心妄念很多,煩惱很多,身體決定不健康,就會有很多毛病。心清淨,身就清淨,會健康長壽,這是一定的道理。念經念佛就是做清淨心的功夫,把我們的妄想雜念念掉,恢復到清淨,所以確實能除這一切病惱。

  問:「版權所有,不准翻印」的佛書不讀,但如果版權給佛教機構做為慈善事業,是可閱讀的佛書嗎?

  答:你的意思我懂得。「版權所有,不准翻印」這種佛書不讀是我個人的事情,不是你們大家的事情,我也沒有勸你們不讀。這我說得很多,我看書先看版權頁,有這幾個字我是不看的,我沒有叫你們不看,這個要搞清楚。佛教機構裡頭慈善事業最好也不要印「版權所有,不准翻印」,因為你印上這個,你的慈善事業,就是剛才講的,是愛緣慈的慈善,不是大慈悲的慈善。大慈悲的慈善,佛就是一個榜樣,就是一個標準,你看佛在每部經後面都勸大家流通,佛沒有說「版權所有,不准流通」,都勸大家流通,無量功德,這才是正確的。不要怕我這個著作權給人了,我的利益就沒有了,那就錯誤;你的利益是無量無邊,功德無量無邊。如果你設限了,你的功德和福報就會有限度,你決定沒有辦法超越你的限度。你能夠把這個限度取消的話,這個福德、功德真的是無量無邊。

  問:何謂念佛三昧?

  答: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受也翻作禪定,因為禪定是正常的享受,就是心裡面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牽掛、沒有妄想,這個享受是正常的。凡是你有妄念、有煩惱、有憂慮、有牽掛,這個享受就是不正常的。念佛三昧是用念佛的方法達到這個境界,就叫做念佛三昧。所以三昧是一個普通的名詞,任何宗派、任何法門修學到這個境界都叫做三昧。我們用念阿彌陀佛,用執持名號這個方法達到這個境界,就叫做念佛三昧,在《彌陀經》裡面講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

  問:既然不信西方世界是很正常的,那麼信願行又如何具足?誰又能往生?

  答:往生的人能往生,不能往生的人不能往生。信的人能往生,不信的人不能往生。你不信,還有一些人相信。剛才講了,一萬個人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不相信,不能往生,還有一個人相信,他能往生,佛說這部經就是為那一個人說的,這個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佛說法四十九年,說了許多經典、方法就是應各種不同的根性,你喜歡哪個法門,佛就教給你哪個方法。你喜歡做一個好人,佛就教你做好人的方法。你喜歡你相信還有天,喜歡生天,佛就教你生天的方法。佛是應機施教,我們看遍一切經,佛從來沒有勉強一個人叫你修什麼,這就是真正的慈悲。你想學什麼,他就教你什麼,所以佛是應機施教,佛不勉強、不主動勸你修什麼法門,要求你要怎樣做法,沒有。我們查遍《大藏經》,佛從來不勉強人,佛是隨順一切眾生的意願來教導,使你自己希望的願望能達到圓滿,這是我們對佛最尊敬也最佩服的。所以像這個問題,誰往生、誰不往生,我們既然不相信,不學這個法門,那人家學與我們也不相干。誰相信的誰去,這樣就好。我們心地坦然自在,看到往生的人也歡喜,看到不往生的人也歡喜,這樣就很好,不必為這個事情去煩惱,那就錯誤。

  問:他問我什麼時候可以開講《華嚴經》?

  答:佛法講因緣,《華嚴》是佛法一部大經,這部經分量很大,講一遍要很長的時間,講不容易,聽也不容易,說聽都非常之難。中國自古以來講經的法會都很多,但也沒有記載,唯獨講《華嚴經》都有記載,可見得這是歷代對於這部大經非常重視。這部經要講一遍,一天講兩個小時,要講四年才能夠講圓滿,所以相當不容易。一生當中有機會能聽一部完整的《華嚴》,那是很大的福報。這個以後等待機緣。要講這部經,我要住在這裡四年不能離開,要到處去跑跑的話,時間就不知道要拖多久。一切法都是緣,有緣的時候就可以講這部經。

  好像我們這裡保留有一百多套《華嚴經》,經本子有。《華嚴經》有一個很好的註解,《疏論纂要》,是前清道霈法師著作的。他是將清涼大師的《疏鈔》跟李長者的《合論》,這兩種註解合起來編的這個《纂要》,我們達拉斯佛教會曾經印過。我們印的這個本子採取《普慧藏經》的本子,字比較小。今年,我告訴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現在我們得到福州鼓山湧泉寺的本子,道霈禪師在乾隆時期做過鼓山的住持,他這個著作也是在這個地方完成的。鼓山的本子字刻得大,差不多是一寸大的字,本子也大,我們準備今年把它翻印出來,當然我們可以縮小,但是本子縮小了,大概還有三號字那麼大,還是非常清楚,這個將來在讀誦或者在講解的時候就有很大的方便。我讓他們印一千部,因為大經研究的人比較少,印一千套。

  問:怎樣才算是至誠心?

  答:這問得很好。可是至誠心很難,因為至誠心,誠到極處叫至誠。真誠到了極處,至誠心一現前,那就恭喜你,你是佛經裡面講的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至誠心現前。由此可知,圓初住以前,別初地以前,都不是至誠心。你要問至誠心是什麼樣子?《金剛經》上那個標準就是至誠心現前的樣子,這個佛是講得很清楚,「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你還有四相就不是至誠心現前的菩薩。他也是菩薩,別教的十住、十行、十迴向都是菩薩,但是至誠心沒有現前,至誠心現前他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就登地了。登地是四相沒有了,四見也沒有了,《金剛經》後半部是「菩薩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菩薩」,所以四相四見統統沒有了,至誠心現前,只要有這些東西在,至誠心沒有現前。

  曾國藩對這個「誠」,他的解釋說「一念不生是謂誠」。心裡頭一個念頭都沒有,這是「誠」,有念就不誠。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本來無一物」,那是誠,有一物就不誠,所以這是很高的境界。我們今天能夠老實念佛,說實在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使我們的至誠心很快能現前,比自己修要快得多,所以淨宗法門叫二力法門,自己發願,佛菩薩威神加持。

  問:帶業往生的意義?學佛之後仍在無心下造業,是否會在臨終有障礙?

  答:造業真的就怕臨終的時候有障礙,所以盡量要小心謹慎,避免一切的過失,這樣就對了。無心的造作,這個障礙的力量比較薄弱,沒有那麼強。有心去造作,那個力量很強。果然認真念佛求願往生,佛力加持,可以得到臨終的時候沒有障礙。而臨終沒有障礙,我們確實看到很多人,這個要用其他宗教裡面講,這個就是見證。這麼多人來給你做證明,你再不相信就沒法子。我們在台灣這些年來,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臨終的時候不生病,曉得自己哪一天走。像台北蓮友念佛團的團長李濟華老居士,李老居士往生的那一天,舊金山甘老太太那一天在場,當場看到的。他八十多歲,他在兩個月之前就曉得他哪一天走,所以這些親戚朋友他都去看看,見最後一面,等於說辭行,他也沒有明告訴人家。他走的那一天,念佛團共修,他跟他太太坐三輪車到念佛團,跟他太太說,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妳一個人會不會感覺到很寂寞?他太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不知道他那天走,「你能往生那太好了,你就不必顧我了」,一口就答應了。

  到念佛團參加共修,他們共修就等於打佛七,一支香,當中有講開示,開示是他們幾位老居士(那是個居士道場,沒有出家人)輪流講開示。那一天是魏老居士講(魏老,我跟他也很熟),他跟魏老說,我跟你時間換一換,今天時間讓給我,下次我的時間再給你,他這一上台講開示就講了一個半鐘點。本來開示只講半個小時,他一下講了一個半鐘點,苦口婆心勸導同修們要認真念佛。他講完之後告訴大家,我回家去了。人家以為他很累,八十多歲講一個半鐘點。他下來之後,他們念佛團旁邊有個小客廳,他在沙發上一坐就走了,原來他回家是回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病,你看臨終的時候講一個半鐘點,音聲宏量,看不出一點跡象。甘老太太那一天助念敲引磬,甘貴穗的母親,這親眼看見的,所以這往生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民國五十七年,台南將軍鄉有一位老太太站著往生的。這位老太太念佛只念了三年。她這個因緣是她的媳婦,她娶了個媳婦,媳婦念阿彌陀佛。這位老太太很慈悲,在以前是拜神的,什麼神她都拜,是個老好人。她娶了這個媳婦是學佛的,就勸她不要去亂拜,家裡設個佛堂專門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告訴她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這位老太太很有善根,她就真聽,從此以後在家裡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她念了三年。往生的那一天,她是晚上吃晚飯的時候,她的兒子、媳婦很孝順,她就囑咐他們,她說你們先吃晚飯,不要等我,我去洗個澡,她沒有說別的。她真的是洗了澡,可是他們還是等,等了很久不見出來,結果到裡面去看,真的是洗了澡。她家裡一個小佛堂,看她洗完澡穿了海青站在佛像面前,怎麼喊她都不答應,仔細一看,她往生了,她站著走的。所以我們曉得,她沒有告訴她家人,怕她家人干擾。你看走得這麼自在。這個事情台灣南部很多人還記得很清楚。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星雲法師剛剛開山的時候,他請我做教務主任,我在佛光山,是佛光山一個工人告訴我的。他住將軍鄉,是她的鄰居。他告訴我這個事情,勸我們念佛,他說念佛往生是真的,他親眼看見。他跟老太太是鄰居,很熟,親眼看她往生的,沒有生病,站著走的。好,時間到了,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