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一0五集)  1999/10/6  香港  檔名:19-012-0105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感應篇》第四十四節:

  【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它說「孔子所取之剛毅,主於理者;太上所戒之剛強,動於氣者」,這是我們首先要辨別的,決定不能夠錯解其意。人生病,肉體部分麻木,就叫做不仁;麻木的時候不知痛癢,正如同麻醉是相同的,這是簡單解釋什麼叫『剛強不仁』。凡是剛強而不仁的這種人,也就是完全是意氣用事,感情用事,不講道理的,隨順自己的喜怒待人接物;如果不合自己的,不但排斥,往往妄加陷害。這裡寫得好,它說「好剛使氣之人,待人遇物,不知痛癢,純是殺機」。我們冷靜的思惟,我們有沒有犯這個毛病?不是不想害人,是沒有害人的機會,沒有害人的權柄。如果自己當權,自己有機會,不知道害多少好人,不知道障礙多少好事。為什麼我們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煩惱習氣沒斷,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總是想著損人利己,只要有這個念頭在,太上所講的「背逆大惡」這七條,必定具足。縱然我們沒有權柄在手,沒有機會陷害人,可是這個念頭有,這就不得了。念頭的善惡,往往連自己都不能夠覺察,可是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諸佛菩薩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一個善念起,天神擁護你;一個惡念起,妖魔鬼怪就圍繞你,給你做助緣,成就你的惡行。這一些事實真相太多太多了,稍稍留意的觀察,都在我們的周邊。

  現在這個社會,善知識少,惡知識多,善知識成人之美,惡知識助人作惡。可是古人說的話,剛強沒有不摧折者,這是說的果報。如果這種剛強不仁之人,吃過幾番大虧,受過種種折磨,他的氣焰逐漸下降了,漸漸知道回頭了,那是不幸當中的大幸,可以免墮三途。它這個地方舉了一個例子,宋朝包公大家都知道,包公這個人剛強,但是他明理,這是夫子所說的。他判斷刑事案件,如果有人向他關白,向他求情,他往往是當面呵斥。但是要有人跟他講理,講得很有道理,他也歡喜接受,他不是不講理。他是個不講情面明白道理的人,所以大家對他佩服,對他尊重,這是一個剛強明理之人,所以他有智慧能斷案,這是「仁者之勇也」。

  可是今天明理的人不多,他所明的理是自以為是,這是理。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還是一句老話,不讀聖賢書之過。聖賢書太多了,儒家少者如《五經》、《十三經》,佛家的經典更是浩如煙海,從小沒有學,現在想學來不及了。所以在世間行事,如何讓自己有能力明辨是非,明辨邪正、真妄、善惡、利害,只要你有能力辨別,這是真智慧,這就是真學問。但是不讀經,不讀史,你這個智慧從哪裡來?印光大師慈悲,他老人家明瞭,現在勸世間人去讀經讀史,已經不可能,辦不到了。所以他提出一個救命的單方拯救今天的世界,他選了三本書:《了凡四訓》、《感應篇彙編》、《安士全書》。這三樣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獲得辨別邪正、是非、利害的能力。大師一生極力的提倡,大量的流通這三種書,目的是挽救我們現前全世界的劫難。幾個人能知道大師的苦心?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接受香港同修邀請,到這個地方來講《楞嚴經》。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個月,前兩個月住在「中華佛教圖書館」,看到圖書館收藏印光大師「弘化社」所流通的經書。我從版權頁裡面看到,大師一生將這三種書印行流通不下三百萬冊。我當時感到非常驚訝,大師是佛門淨宗一代祖師,對於佛教的經論,為什麼不能夠大力提倡,而將這三種書印了這麼大的數量?我冷靜的思惟,愈想愈有道理。經論好,來不及了,沒有辦法救急,尤其是不相信佛教,相信其他宗教的信徒,對佛教有懷疑、有抵制。這三種書不是佛教的,可以超越宗教的界限,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受持。這是善巧方便,目的是在挽救眾生面臨這一次的大劫難,天災人禍!

  如何有效的把這樁事情做好?關鍵就是有沒有方法令一切眾生省悟過來,不再迷惑,不再顛倒,就是剛才說的有能力辨別真妄,有能力辨別邪正,辨別是非,辨別善惡,辨別利害,他只要獲得這個能力,這個劫難就有救。印祖在那個時代,以當時的印刷技術,流通那麼大的分量,可是在今人眼光裡面來看,量還是太少了。就以中國來說,中國人口現在有十三億,可能會到十四億,三百萬冊算什麼!尤其是這些典籍,都是半個世紀以前流通的,這半個世紀之後能夠留下來的,還能夠剩下來的,我看充其量只有十分之一,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要接著幹,要大量流通。半個世紀之前的讀書人還能讀文言文,現在人看到印祖流通這些典籍,在文字上就產生障礙,這是很可悲的現象。於是我們用口語的講解,現在我們流通錄相帶、錄音帶、光碟,讓大家有機會聽。楞嚴會上文殊菩薩說得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

  我們今天要救這個劫難,要從根本下手,根本就是如何令一切眾生回心轉意,在心理上做一個大轉變,劫難才能夠化除。這個道理佛在經典上講得很透徹,大經上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一句話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想生,心就是能現的,想就是識,能變的。我們看現在社會大眾,他們想的是什麼?他們念的是什麼?他們說的是什麼?他們做的是什麼?如果這一切都是不善的,感應就是天災人禍;如果想的、念的、說的、做的都是善的,那就是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這個需要教,所以諸佛菩薩示現在世間,都是以師道的身分出現。釋迦牟尼佛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所示現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工作者,孔老夫子在中國示現的也是這個身分,唯有這個身分才能救人,才能救世,我們要懂得。

  心善就現好相,意善就變好境界,行善是自利利他,人能具足這三善,前途一片光明。縱然現前受一些苦難,小事,人生幾何?時間非常短促,佛教我們修忍辱波羅蜜。這幾十年的寒暑,這幾十年的折磨,誰折磨我們?一些愚痴迷惑顛倒的眾生,他不明理,佛菩薩以善心,純善之心、純利之行對他,他還要侮辱佛菩薩,還要陷害佛菩薩。佛菩薩沒有退心,佛菩薩沒有掉頭而去,這是佛菩薩給我們做的榜樣,給我們做的示範。諸佛菩薩尚且如此,我們算什麼?受一點折磨,受一些傷害,正常的,這幾十年光陰度過了,我們有好地方去。所以不可以捨棄苦難的眾生,眾生愈苦,愈是愚痴、愈是愚昧,我們愈要憐憫他,愈要幫助他。不能因為他的心行不善,無惡不作,就捨棄而不顧了,這不是個仁慈的人,這也是不孝之人。不孝、不敬、不仁、不義,怎麼能夠學佛?怎麼能夠成佛?所以我們跟世人不可以同一個知見,無論他以什麼態度對我們,我們一定要守住原則,我們以真誠心對他,以清淨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我們是行菩薩道。要修忍辱波羅蜜,要修六度萬行,長時間來感化這些眾生,他們有佛性,他們會回頭,只是一時的迷惑而已。所以自己要反省,自己要行道,唯有自己不墮落,才能夠拯救苦難的眾生。這兩句意思還沒有講完,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們再接著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