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八集)  1999/8/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68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接下去看《感應篇》第二十七節:

  【不彰人短。不衒己長。】

  這兩句話看起來很平常,對於真正修行關係很大。它這個小註一開頭就說得很好,「人之有短,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這個話是古時候的社會,現在我們很難體會。古時候,可以說是中國從漢朝以後一直到清朝,始終維持了禮制,所謂是「以禮治天下」,這句話的意思就很深。在古代稱名,是關係非常密切的才能稱名,普通一個人的名字,在一生當中只有兩個人可以稱,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可以稱你名字。古禮,男子二十歲成人行冠禮,冠禮就是戴帽子,二十歲成年了這才戴帽子,表示他成年。從這一天起,他的同輩,這個兄弟、朋友、同學,大家在一起為他祝賀,同時送他一個字。所以有名、有字,名不能稱,稱字,這個對他尊敬。所以成年之後能稱他名的只有父母、只有老師,縱然是在朝廷做官,皇帝對他也稱字,也不稱名,對他尊敬。如果皇帝稱他的名,不稱他的字,這個人就有罪,不把你當作人看待;換句話說,你就等著判刑。普通一個人,名都不是一般人隨便稱的,何況兒女對於父母之名,不敢稱;別人叫他父母之名,他可以聽,他決定不能說。

  這個地方講『不彰人短』,用這個比喻,這個意思很深。聽到別人說是非、說長短,意思講如同聞人家說你父母之名一樣,你只能聽,你不能說。說是什麼?說對父母大不敬,那就大不孝。註解用這個在比喻,比喻得好!可是現在沒有人學禮,也沒有人講禮,念到這一句,現代人懂得就不多了,也沒有辦法體會得到,甚至於這個意思究竟有多大,現在人也想不到。古時候對於稱呼非常講求,決定錯亂不得,這是倫理教育的基礎。但在西方人沒有,連這個概念都沒有,西方人兒女隨便稱父母之名,這在中國古社會裡見不到的。

  中國古時候對一個人尊敬,剛才講稱字,這是一般的,如果他有道德、有學問,對社會國家有貢獻,大家也不稱他的字,另外給他起個名號,叫號,這對他更尊敬。最極尊敬連號也不稱,稱什麼?稱他的地名,像李鴻章,鴻章是他的名,他做到宰相,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人家連他字、名、號都不稱,稱李合肥,他是合肥人,稱他的地名。這不但對他尊敬,對他的故鄉(家鄉)都尊敬,合肥出了這樣的大人物,整個合肥人的光榮,稱這個意思。出家人,一般社會也是用這個方法來稱呼,譬如說隋朝智者大師,智者已經是對他很尊敬,他的法名叫智顗,不稱智顗,智者,這很尊敬。最極尊敬的,連這個都不稱,稱天台大師,他住在天台山,天台大師。最極尊敬是稱他的地名,他生長的地方,或者他長住的地方,這個我們在古籍裡頭看得太多了。凡是這種稱呼的,都是受當時社會普遍敬仰的人。舉這個比喻。

  更進一步,不但口不可得言,「耳亦不可得聞,則更上也」,更上一層,不但是聽了不能說,最好聽都不要聽,這點很重要。我們修行最重要的修什麼?清淨心。佛法到最後歸結是三個門,覺正淨,覺門是性宗修的、禪宗修的,要上上根人才得益,不是上上根人不能入門。那要講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中下根性的人一生做不到。所以走覺門固然是快,決定是少數人。在中國歷史上,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會下得度的人最多,也只有四十三個人。諸位想想,接受六祖能大師教誨的有多少?我們概略估計一下,幾十萬人決定是有的。幾十萬人當中,只有四十三個人開悟,少數,不是上上根決定做不到。六祖以前,從達摩祖師到中國來,一生只得一個人,所以單傳。六祖以後,這些祖師大德會下開慧的,三個、五個,從來沒有超過十個人,沒有過的,三、五個就很多。所以覺門雖然好,很難走!

  正門也不容易,正門是研究教理,漸修,覺門是頓修、頓超。禪宗以外的全是屬於教下,天台、賢首、三論、法相唯識都是屬於教下,典籍太多了。就跟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逐漸向上提升,中下根性的人走這個路是方便,但是耗費時日太久。時間長了,相對的障礙就多,人事上的障礙,環境上的障礙,總是在所不免,所以進得少,退得多,成就也相當艱難。我們在史傳裡面都看到的,沒有恆心、沒有毅力,不能真正做克己的功夫,都不能成就。所以教下的路非常遙遠,也不是容易學的。

  第三個是淨門,淨是修清淨心的。從這個門在大乘佛法裡頭有兩個宗派,淨土宗走這個門,密宗也走這個門,都是修清淨心。修清淨心的人,如果常常夾雜著是非長短,你的心怎麼能夠得清淨?常常聽是非,常常說是非,口業就造得重,不但心不清淨,將來造的果報也很難想像。佛經裡面講「拔舌地獄」,拔舌地獄是口業的果報,你所造的業,對別人、對社會,如果有大傷害的,不只拔舌地獄,可能由拔舌地獄就轉到無間地獄去。《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就有,一開頭就講清楚了。這部經它真正的宗旨在什麼地方?是教導一個修行人深信因果,斷惡修善。尤其是口業,能夠知道常常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保住自己的厚道,這個人即使道業不能成就,也是人天的善人。佛家講的善,古人有總結一代的佛陀教法,佛菩薩講的理不外乎心性,所講的事相不外乎因果,因果如果與心性完全相應,這是大善,那是佛菩薩的行持。我們學佛貴在能掌握到綱領,我們修學就不會感到困難,明白因果之後,你就會肯定種善因得善果。我們希求善果,為什麼不去種善因?

  我這一生對這點知道保全,別人講是非我趕快離開,我聽都不想聽,聽了怎麼樣?心地被污染。別人有破壞我的,有說我是非的,有同修拿著這些錄音帶,或者記下來一些文字拿來給我看,我從來沒有看。錄音帶把它拿去錄別的東西,文字的部分丟到垃圾桶裡去,不希望阿賴耶識裡頭落下這些種子,這不好的種子。別人造謠生事、毀謗是冤家,冤家宜解不宜結,讓他去造作去,我們不要聽。我們只記別人的好處,不要記別人的缺點;只聽別人的善行、善事,不聞別人的惡言、惡行。這不僅是修清淨心,也是修自己的厚道。人在一生當中,常常保持清淨、保持厚道,你的物質生活縱然再缺乏、再辛苦,精神生活豐富,會過得很快樂,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安。

  尤其是你已經聞佛法,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要想想,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怎麼能去得了?阿彌陀佛雖然慈悲來接引,接引還是有條件的。你本身心行不善,你念佛念得再勤,你的願心再懇切,跟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環境不相應,阿彌陀佛把你接引去,你天天跟別人吵架,天天跟別人生是非,你不把極樂世界給鬧翻了。你對於阿彌陀佛的情再深厚,阿彌陀佛也不會因為你把極樂世界毀掉。所以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本身的條件是善心、善行。孔夫子教我們「止於至善」,這才有條件跟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常講一絲毫的惡意都不可以有,有一絲毫的惡意、惡念就不能往生。不要以為這個法門不靈,我修一輩子,念一輩子佛,天天拜佛,天天念佛,到臨命終時還是不能往生,釋迦牟尼佛是騙人的。其實佛沒有欺騙你,你自己錯會了意思。真正希求西方極樂世界,絲毫惡意都不可以有。這兩句話就重要了,絕不可以說別人的短處,最好聽都不要聽。下面一句『不衒己長』,自己有好處、有優點不必炫耀,不必去誇張,沒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