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六十七集)  1999/7/3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67

  請看《感應篇》第二十六節: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這一節講得失。佛在經中告訴我們,得失不是真實的,可是世間人都迷在其中,因此造出許多的罪業。在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當中,得失是列在第一條,可見得眾生對於這個問題迷得是多麼的深、多麼的嚴重。《感應篇》這個四句講得好,世間人對這樁事情,他們的看法、想法不正常,見到別人有得就生嫉妒,見到別人有失就生歡喜心,這一念心就造無量罪業。「太上究人之過」,這是人的過失,這四句是究人之過,教人看別人跟自己沒有兩樣,見到別人有得能生歡喜心,見到別人有失能生憐憫心。得失的範圍非常廣大,在世法裡面得名聞利養、得五欲六塵,在佛法裡面得禪定、得覺悟、得證果,世出世法都包括在其中。

  佛告訴我們,得失也是因果的關係,沒有種因是決定得不到的。世間一切眾生所希求的,無非是富貴、聰明智慧、健康長壽,中國人講五福,前面跟諸位介紹過,都是有業因的。所以種善因得善果,種不善因希求得善果,哪有這個道理!佛經裡面常講「無有是處」。我們希望要得到什麼就得好好的造因,你造的因殊勝,你的果報殊勝;你的因美滿,果報也美滿。這兩句話就非常重要!這兩句話裡面,我們能夠看到決定沒有嫉妒心,不但沒有嫉妒心,而且有隨喜心。隨喜心是菩薩法,普賢菩薩所修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菩薩的大行。我們學佛同修當中往往疏忽,把這個大利當面錯過,這是我們應當要省思的。

  學佛的同修都知道要斷惡、要行善,可是善往往不能成就,惡天天還繼續在造。特別是口業,人與人接觸之中就造口業,批評別人的是非得失。你的批評是不是正確的?就是正確的,是事實,都不應該說。如果不正確的你不就是冤枉人了嗎?冤枉人所造的罪業就重!如果你的批評對社會沒有什麼影響,你的罪過就小;如果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不良的影響,你的罪過就大了。如果你毀謗三寶,讓一些信眾退失道心,《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諸位看看就曉得,墮地獄。不要輕看了,這隨便談談,好像沒有什麼多大關係,一時快意,阻斷別人的善根,招來阿鼻地獄的罪業。幹這些事情,我們在社會上常常看見、常常聽見,佛菩薩看在眼裡很痛心、很憐惜,正是經上講的「可憐憫者」。

  為什麼會造這個事情?聽信謠言,不去問問這些事實真相。我這一生當中,這些事情遭遇得很多,我有個原則,與我不相關的不理會,沒有理會的必要,一笑了之。也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也是罪業,希望自己的心清淨,希望自己的心純善,一絲毫惡念都不要放在心上,好!這才叫存好心。你把這些是非人我、拉拉雜雜的東西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善,你的心就不好。如果與自己、與大眾有關係的這些傳說,我們一定要查證,去調查一下、證明一下是不是事實,然後再批評。所以說不能聽一面之言,聽一面之言,愚痴、迷惑。尤其是一個做領導人的人,我們讀古書,看看古代這些帝王,在他耳邊講話的人太多了,他是不是全信?他拿來做參考,他一定去查證,所以他不會冤枉好人,也不會上壞人的當,這個才聰明。這些都是他老師教導他的,父母教導他的。

  古人有所謂「謠言止於智者」,但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才懂得怎麼處理。可是沒有智慧的人多,沒有智慧的人聽信謠言,造謠生事。現在這個世間有智慧的人太少了,你要問為什麼沒有智慧?沒有聖賢的教誨。現在全世界的教育,絕大多數是什麼教育?功利的教育,急功好利,對於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競爭的教育。只要有競爭這個念頭,決定就幹損人利己之事,傷天害理之事,這是現代教育。所以現代教育,說個不好聽的話,增長輪迴心,幫助眾生造輪迴業,幹這個。學佛的人雖多,幾個人真正在經典上去研究、去討論,認真去學習?所以諺語講「地獄門前僧道多」,這個罪過就太重了。打著聖賢的招牌,依舊還造輪迴業,所以他墮得就很重,他墮阿鼻地獄。這個招牌不可以仿冒,現在這個世間法律,對於一切仿冒都要治罪的,佛這塊招牌是世出世間第一個正字招牌,你隨便仿冒,這個罪業比什麼都重。

  我們今天既然捧了這塊招牌,就得依教奉行,認真的向佛菩薩學習,總要學得幾分像,完全不像就有罪過。不可以說我沒有造罪業,我沒有害人。沒有害人,捧到這塊招牌,沒有依教奉行就造罪業,什麼罪業?把佛法的形象破壞,就是這麼個罪名,這個罪名就擔當不起。佛菩薩是什麼形象?我們今天起的什麼心?動的什麼念頭?幹的什麼事情?佛法今天在社會上為什麼這樣的衰弱?我們讀古書,在古時候朝野對於出家人沒有不尊重的。現在的社會對出家人輕視,原因在哪裡?古時候出家人學佛像佛菩薩,所以大家尊重,大家敬仰,確實是人天師範。現在社會上為什麼對於出家人瞧不起?出家人沒有依教奉行,沒有學佛菩薩,向誰學習?這個話我們不必講了。我們要反省、要覺悟、要回頭,學習的對象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不向佛菩薩學習就錯了。

  高僧大德是我們的典型,但是得仔細觀察,知名度高的是不是真正有德行?名實相符的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向他學習。我初學佛的時候,李炳南老居士推崇印光大師,叫我向印光大師學習。與印光大師同代的高僧大德太多了,他為什麼不介紹別人?為什麼偏偏介紹印光大師?這當中的道理,這當中的苦心,我們知不知道?出家人多,我們在佛經上看到,這麼許多出家人當中,有真佛弟子、有魔王子孫。末法時期,魔發了大願,叫他的徒子徒孫統統到佛門出家,披上袈裟來毀滅佛法,這是佛經上有記載的。我們生在末法之中,所以出家人當中有佛、也有魔,我們要有慧眼,要能辨別,我們向佛學習,不能向魔學習。向佛學習,我們這一生當中會成就;向魔學習,我們這一生當中必定墮三途。切身的利害,怎麼可以不知道?

  這四句話我們要拿來當座右銘,要常常記住,決定要捨棄自私自利,念念為利益眾生,念念為幫助別人。雖有這種心,可是這個心落實也不是容易事情,你想做好事,沒有緣,沒有機會,緣不足。總有許多人障礙你,不讓你做好事,不希望你成就一樁善行,想盡方法來阻礙,這個事情太多了。由此可知,緣就非常重要,要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這一生當中做不成還有來生,菩薩度眾生生生世世永無休息。你們諸位同修知道,上一次我是誠心誠意想幫助澳洲人建個養老院,就被人破壞。破壞的那些人他們能不能做好事?他們也不能,自己不能做,障礙別人做。

  評論一個人的是非不容易,相當不容易,觀察一個人,前後左右面面看清楚還不敢下斷語。古時候人講得好,「蓋棺論定」,才可以評論你的人品,你還沒有死都不敢說。為什麼?一生造惡,臨終懺悔改過自新,還是好人,這樣的人念佛依舊能往生,依舊能作佛,所以回頭是岸;死了也不能回頭,那就斷定他是不善之人。所以斷定一個人,你就曉得有多難!古人給人寫傳記,都是死了以後,後人寫。一個朝代的歷史,這個朝代已經滅亡,下一個朝代人寫,這都是蓋棺論定的意思。

  我們障礙別人行善,果報是別人障礙我們行善,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尤其在現代這個社會,太明顯,太快速。所以我們同學要記住,遇到有這個機會,好事,趕緊做,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要幫助他、成就他,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他做的事情對於社會、對人民、對眾生不利的,我們決定不去幫助他。如果是有利益的,我們要全心全力照顧,全心全力協助,決定沒有嫉妒障礙,只有恆順、隨喜,這行菩薩道。歸結到最後,一定要有真實智慧,絕不能摻著有情見在裡頭,情見是痴迷,真實智慧是正大光明,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