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太上感應篇  (第五十五集)  1999/7/1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55

  諸位同學,大家好。《感應篇》接著底下一句是:

  【正己化人。】

  前面所講的都是完成自己的德行,目的是在幫助別人,自己的智慧德行沒有成就,就不能夠教化眾生。所以要想教化眾生,先要把自己修好,這是一定的道理。無論是古代的中國人,中國的古聖先賢,印度這些佛菩薩們,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做法的,乃至於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沒有例外的。所以我們必須遵循這條道路,一定要先把自己修好。前面跟諸位提到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落實,一定是先斷煩惱,成就法門。斷煩惱是完成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是成就自己的智慧,我們中國人常說品學兼優,然後才能化人。我們身為佛弟子,無論是出家弟子,或者是在家弟子,都有度化眾生的使命,出家、在家都是菩薩,所以佛教育的成就是菩薩法界。《華嚴經》的華藏世界是菩薩法界,極樂世界,《無量壽經》上說得很清楚,不但是菩薩法界,而且是普賢菩薩的法界。「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諸位都念過,我們想一想,我們有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如果沒有普賢大士之德,就不能往生,這點要特別留意。

  「咸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這是《無量壽經》經文裡頭的第一句,前面所列的是上首大眾,經文這是頭一句。佛是怎麼樣教導我們,我們應該怎樣學習,然後再想想,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為什麼那麼少?稍稍對經文上留意就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人雖然很多,未具普賢大士之德,所以不能往生。普賢大士之德關鍵在哪裡?就在心量,普賢菩薩的心量是跟虛空法界一樣,他真正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叫普賢菩薩。我們心量這麼小,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古大德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如果有普賢大士之德,念一聲佛號就往生了,哪裡需要念那麼多?他的心行就是佛心、就是佛行,心行相應,願願相應,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們要明白,天天念《無量壽經》,不修普賢大士之德,怎麼能成就?

  普賢大士之德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共同來稱說也說不盡。世尊為我們歸納為十大類,稱作普賢十大願王,歸納成十大類,我們修學起來比較方便。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有沒有做到?這個意思就是以真誠恭敬心對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那叫禮敬諸佛。我們沒有做到,我們要反省,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這個心態恰恰相反,是大不敬。天天兩個眼睛像小偷一樣,專門找別人的毛病,專門看別人的缺點,蒐集別人的過失,這是大不敬,你喊破喉嚨也枉然。

  不要說是菩薩行,世間一個善人君子,我們讀儒書,會集儒書德行教訓的,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種遺規》,清朝陳弘謀先生編輯的,把儒家的經典,歷代這些大德們的言行,真實的教誨,分類編輯起來的。過去我在台中求學,李老師指定這本書做為我們學生修身課本。早年我們讀的書,是哪一家書局出版的我忘記了,字比較小,分量相當多,很厚的精裝一冊。以後中華書局從《四部備要》裡面抽出來印單行本流通,上下兩冊平裝本,中華書局印的字大,好看。看看世間聖賢人是怎樣教導人的。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不可以做缺德的事情。修德都來不及,還專門幹缺德的事情,怎麼能成就?換句話說,世間善人、君子他們的條件,我們都不能夠取得,那距離菩薩、羅漢遠之遠矣!

  講台上這些技巧,我們是可以輕而易舉能學到的,但是你在講台上要能夠攝受大眾,那要靠你的修持功夫,你沒有真實修持的功夫,你就不能夠攝化大眾;換句話說,你所說的話字字句句從內心裡頭說出來的,不是從口皮上說出來的。心行不相符,言行不相符,沒有人相信你,說得再好,人家聽了一笑了之。所以無論在家、出家,要有真實修行的功夫,自己不正要叫別人端正,沒有這個道理。在這個災難頻繁的時代,自己沒有能力消災免難,幫助別人也沒有這個道理。

  所以『正己化人』這一句就很重要,在本文裡面,從這一句以下,這是講化他,這一句是總說。《彙編》裡面也註得很詳細,它將這兩個字解釋,什麼叫正?「確不可易」,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這兩句話說得很好,正是堅定的信心,堅定的願心。我們的信願是在求道,是在求證果,什麼是證果?在佛法裡面,阿羅漢是證果,菩薩是證果,佛是證果。要想求得證果先要斷煩惱,煩惱習氣不斷,我們的修學就談不上成績可言。大家都知道,見思煩惱斷掉才能證得阿羅漢果,我們縱然斷不了,要向斷煩惱這條路上去走,一定要做到煩惱輕,我們功夫才有成就。煩惱一年比一年輕,一個月比一個月少,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就快樂了,佛法裡面常講「法喜充滿」,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學佛學得很歡喜,很有受用。同修當中有沒有?有,也不在少數。他們真有這個受用,來告訴我,我也為他歡喜,他得法喜,他真幹!

  從什麼地方幹起?古德教給我們的很多,但是最要緊的還是講「從不妄語始」,這是真實教誨。我們修行從哪裡修起?從不妄語修起。符合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講的修行的綱領,「善護三業」,你看它第一句就講「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古大德教給我們從不妄語始,從這開始,跟經訓相應。古德又教給我們修清淨心的方法,淨宗法門修一心不亂,淨宗修學確實目的就是一心不亂,《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是定,心不顛倒是慧。如何能夠真正成就一心不亂、心不顛倒?當然善護三業非常重要,可是從哪裡開始?古人也教給我們,「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何必要知道那麼多事情?到處去打聽,那你就完了。

  在早年,我們出家受戒,我們有一個同戒的師兄覺斌法師,他受了戒之後不久,大概是半年的時間,到南部去閉關。很好,我們很羨慕他,有這麼個福報去閉關。過了一年,我有個緣分到南部去,我特別到關房裡面去看他。他閉關的時候向我借了一部書,《中觀論疏》,分量並不很大,線裝書十二冊,他要到關房裡面去看。這過了一年,我說,「戒兄,你向我借的書看了多少?」他說,「第一本還沒看完。」這個見了面之後,給我說天下事,說道場、說法師,他在關房裡消息怎麼那麼靈通,我在外面都一無所知,都不知道,聽他給我講新聞,那閉的是什麼關?所以一點成就都沒有。以後他跟白聖法師到南洋檳城極樂寺,白老是住持,請他做當家,在這邊沒多久他就過世。人是個好人,跟我交情也不錯,就是喜歡打聽,古人講「知事多時煩惱多」,他煩惱多,心定不下來。

  我們同修不論是出家、在家,清淨心重要,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知道那麼多幹什麼?你們大家很多人都曉得,多少人給我寫信件,那些信我不看的,為什麼?我不想知道那麼多事。寫信給我幹什麼?老實念佛就好了。我每天講經已經是多事,還要搞這些不相干的事,大錯特錯。認識的人愈少愈好,我給你們看,我身上帶的電話號碼的小本子,只有二十幾個人,這是什麼?有的時候聯絡非要記得不可的我才記住,不需要的我不記。我們自己電話號碼我不知道,我們學會的、居士林的,我們樓上的電話號碼、傳真,我都不知道,記這個幹什麼?人名字我也記不得,好,見了面很熟悉打打招呼,你姓什麼、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不相關,你一個人多自在!如果說記幾個人名字,為什麼不記幾個佛菩薩的名字?跟佛菩薩做朋友,跟佛菩薩打交道,我們前途才有希望。所以古聖先賢的教訓常常記在心中,依教奉行,他們的教誨都是幫助我們得覺正淨的,這是真實教誨。人與人之間最大的過失,最大的障礙,就是傳播是非,修行人為什麼不成就?在一塊,你聽聽,所講的都是是非長短。

  前面我看到有一則公案,我也跟諸位提起過。它說有一個修禪定的法師,在定中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護法神圍繞,過了一會,護法神走了;又一會,妖魔鬼怪來了,圍繞著他們。這什麼緣故?這個禪師說,最初這兩個人討論佛法,所以有護法神圍繞。過一會他們兩個話家常,話家常護法神就走了,就沒有了,話家常之後,他們兩個在講是非,妖魔鬼怪來了。所以常常講是非的、論短長的,你要曉得,你的周邊都是妖魔鬼怪,沒有護法神。如何能夠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心在道上。這是感應道交,我們起心動念有感,諸佛菩薩就有應;如果我們是不善的感,妖魔鬼怪有應。妖魔鬼怪從哪來的?你自己把他招來的,不是他找你,是你找他的,你把他找來了。起一個惡念,說一句惡言,都可以把妖魔鬼怪找來。修行人幹這個事情豈不是大錯特錯了嗎?所以記住,古人講的教訓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時煩惱少」,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用不著知道。不需要認識的人少接觸,接觸沒有好處,是非多!

  所以古時候修行人為什麼選擇在深山,人跡不到的地方?他心清淨,容易成就。我們現在居住在都市,是最不好的環境,最不好環境裡面你還要到處去打聽、到處去鑽營,這怎麼得了?你沒有成就的指望了。所以我們要想成就,一定先要懂得怎樣保護自己。保護自己的方法,四天王告訴我們。這四大天王的表法,我們明瞭的時候,他教我們怎樣護自己的法,我們要曉得學。彌勒菩薩是布袋和尚的塑像表法,那是普賢的心,量大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華嚴經》末後五十三參,最後的三大士,彌勒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善財童子最後參訪這三位菩薩,用意很深。彌勒是表心量,文殊是表智慧,心量不大,智慧不能圓滿,智慧的落實是普賢菩薩。末後用三大士代表大圓滿,我們讀經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自己才知道怎樣去學習。這一句四個字,意思很深、很廣,我們也要用幾次的時間跟諸位同學共同來學習。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