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皈傳授  (共一集)  1996/11  新加坡  檔名:16-014-0001

  今天要為諸位說「三皈」。在沒說「三皈」之前,我們先要把它的大意略為介紹一下。許多人知道佛法很好,發心學佛,然而學佛並不是無條件的,學佛是有條件的。我們以前的講題中也略有說過,想學佛就必須拓開心量,小心量不能容忍,怎能學佛!一進佛門,第一個就是告訴你這個事情。你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我們學佛的人,首先就要學著能包容,這一點很重要。

  「三皈」是正式做佛的學生,它的條件當然不止於彌勒菩薩所代表的,比這個還要具體踏實。

  當今我們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地區觀察佛法,發現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存在,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宗教」。諸位要記住,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這麼好的東西變成宗教了,這是很糟糕的!

  宗教這種事情,說實在話,我們可以學,也可以不學,為什麼?與我們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是教育,與我們的關係就非常密切。譬如在社會上有人問你,「你信不信宗教?」「我不信宗教」,大家對你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你不信宗教也很好,很難得。如果問你,「你有沒有受過教育?」「我沒有受過教育」,這就難為情了,自己也說不出口,人家聽到也很難接受。由此可知,教育比宗教重要多了。

  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既然是教育,換句話說,任何人都要接受,任何宗教徒也要接受。不能說信了宗教就可以不要念書受教育,沒有這個道理。世界上許多的宗教徒也念小學、中學、大學,可見得他對於教育很重視。佛要度九法界眾生,包括九法界所有宗教徒在內,換句話說,一切宗教徒也要接受佛法圓滿智慧的教育,這才對。所以佛教不是宗教,這是我們要肯定的。如果是宗教,就會跟其他宗教對立,其他宗教就不能接受佛的教育了,這就有很大的錯誤。

  第二種,佛法變成了「哲學」,變成哲學也很糟糕。你想想看,能普度眾生嗎?你們念大學,念哲學的人有幾個?不念哲學的就不學佛了。這是佛教變成哲學,只能度少數人,不能度廣大眾生。佛教不是哲學,千萬不要搞錯了。不要認為哲學高尚,「我們佛法是哲學」,你要說這句話就錯了,你對佛法不認識。

  這兩種還算好,雖然不能得大利益,對眾生還不至於有太大的傷害。可是近二、三十年來,社會上發現了一種「邪教」的佛教,它也稱為佛教,可是你一接觸,裡面是邪知邪見,欺騙眾生,帶給眾生很大的傷害,這罪過無邊。

  另外還有一種「作秀」的佛教。作秀是什麼?表演的,搞得好熱鬧,人也多。就像舞臺表演一樣,載歌載舞,又唱又跳,搞得好熱鬧。然後法師出來講個幾分鐘的佛法,下台之後又是歌舞大作。所以你搞不清楚他是在弘法,還是在表演唱歌跳舞。這是一般社會大眾非常歡喜的,總是有幾萬人參與的大場面。我們曉得這絕不是佛的教育。

  第五種是「佛陀傳統的教學」,我們要學這個。前面四種都不是我們要學的,我們要學佛的傳統教學。我們必須要認識清楚,明瞭之後,知道學佛的好處是能教我們得到殊勝的利益。這個利益是什麼?就是自己這一生的幸福。從佛法當中可以得到一生的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安定繁榮、國家富強、世界和平,這是佛法決定可以做到的,佛教育就是教導我們這些東西。

  我們搞清楚、搞明白了,從哪裡入門?我們想學佛,想做佛的學生,我們認真來修學,從「三皈依」做起,這就是佛把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總方向,傳授給你。你要想達到前面所說的目標,一生的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成就,一直到世界和平,佛教你,你這一生的思想見解、言語造作不離開這個原則就能達到。

  我們在經上看到佛傳授時,一定是說「善男子、善女人」,這個「善」就是標準。不是我們平常講的「善男信女」這麼籠統,這個「善」是有標準的。標準是什麼?「淨業三福」的第一條。淨業三福雖然只有十一句,但包括了圓滿的佛法。第一條第一句,「孝養父母」,你做到沒有?第二句,「奉事師長」,就是你真正是尊師重道;第三句,「慈心不殺」,你要培養你的慈悲心,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不惱害一切眾生;第四句,「修十善業」。你具足這四個條件就是世尊在經上稱的「善男子、善女人」。於是你有資格學佛,佛可以收你做學生,傳授你「三皈」。所以接下來才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有第一福的基礎,佛才傳授三皈。

  現在大家講佛門衰退。佛門跟其他宗教相比,遠遠不如別人,現在一般講「水平」不如別人。我們出家法師比不上基督教的牧師、比不上天主教的神父、比不上伊斯蘭教的阿訇。我們的信徒水平也比不上他們的信徒。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我們要慚愧、要反省,要把病根找出來。病根是我們傳授「三皈」與「眾戒」不如法,沒有依照佛的標準去做。等於說一般大學招收學生,總是要高中畢業後並經過考試合格才能錄取;我們這裡辦大學,沒念過書的也能進來,學生水平當然低落,當然比不上人家,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雖然現在大家都不這麼做,我們也沒有辦法照這個標準去做了,所以理跟事不能不知。

  換句話說,現在的「皈依」是「方便皈依」,形式給你做了,實際上有沒有真的皈依?沒有。你也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只在佛前磕頭,法師發一個皈依證書,那個皈依證書沒用,不生效,諸佛菩薩不承認。不但你這個皈依證沒效,你受戒的戒牒也沒效,佛菩薩都不承認。我們自己在這裡辦兒戲而已,要懂得。不懂得,我們怎能成就!

  皈依與受戒,要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即使沒有受這個儀式,佛菩薩也承認你是受了三皈、受了戒的。我這個話不是隨便講的,你們看看過去、現在,有一些人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他到臨終的時候真的往生,有很好的瑞相。你要問「他有沒有受過五戒?」「沒有」,「有沒有拜過師父,受過三皈?」「沒有」。他怎麼學的?別人教他念阿彌陀佛,他就念阿彌陀佛;別人勸他修淨土,他就修淨土,這個人就皈依了。並沒有法師給他作證明,他真的皈依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承認。我們拿到法師蓋了印的皈依證,佛不承認,為什麼不承認?你沒做到。你做到才承認。做不到,蓋幾十個大印也不承認,也沒用處。

  所以皈依的條件是要前面那四句,「孝順父母,尊師重道,慈心待人」,真的是「修十善」。你去打聽那個往生的人,他雖然沒有學過,仔細觀察,他真的是這樣的人。雖然一切形式都沒有,佛所講的一些條件他都具足了,這難得,所以會有成就。今天我們形式上的條件都具足了,實質上是一條都沒有,所以還是去搞生死輪迴,與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干。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就曉得自己應該要怎麼做。因此傳授三皈一定要把三皈的理、事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接受三皈,真懂了,懂了以後,真的要照做。

  通常我們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讀《六祖壇經》,在《壇經》上發現能大師當年傳授三皈,已經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想想,他為什麼不這麼說?能大師距離我們現在一千三百多年,他改了口,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壇經》裡面傳授皈依是用這三個字,然後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他這種講法使我們想到,可能在那個時候,大家對於佛法僧已經完全著相,執著在形式上,對意義模糊不清楚。「皈依佛」,就認定了佛像;「皈依法」,就認定一些經典;「皈依僧」,就認定出家人,這就錯了。所以六祖大師把三皈的說詞改成覺、正、淨。覺、正、淨是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當年佛傳授三皈,意義也是自性三皈。那個時候講佛法僧,大家知道是講覺、正、淨,這意義很清楚,不模糊。我們從《壇經》得到這個啟示,這才曉得。

  佛教我們「皈依覺,覺而不迷」,沒有接受佛教導的時候,我們都是「迷而不覺」。這是講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甚至於對自己、對他人(「他」裡面就有人、事、物),都是迷惑而不覺。怎麼迷惑而不覺?不知道自他的真相是什麼,不知道自身是四大五蘊和合而現的相,一昧執著身就是我。從這個身裡,以這個身為緣,引發貪瞋痴慢,無量煩惱,讓這個身造作無量罪業,損人又不利己,天天幹這個事情。

  諸位要知道,沒有損人利己的事情。自古至今,盡虛空遍法界,決定找不到一個人,他做的是損人利己的事情,凡所作的都是損人不利己,你說怎麼這麼糊塗!這糊塗就是愚痴。如果你真的做了損人利己,諸佛菩薩都佩服你,你了不起。結果幹的是損人不利己,冤枉,這是愚痴、糊塗。決定幹的是損人不利己,這就是迷而不覺。

  所以佛教我們,「皈依佛」是什麼?是從迷回頭,要覺悟。覺悟之後,你的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不一樣,所做的完全是利人,後面一定利己,利人決定利己。諸位要知道,利己不見得利人,利人決定利己,損人決定不利己。你要把這個理事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是真的回頭。回頭就是佛的學生,就跟佛是同一類的,跟佛志同道合。世間人會顛倒從事的都是迷惑,都是沒有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所以佛弟子從今天受了「三皈」之後,就要曉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利益他人,這才真正利己。

  我們要想自己得幸福美滿,乃至於家庭、事業,樣樣順利,你就照佛的話去做。從迷回頭,依覺,這叫「皈依佛」。而不是說「皈依佛」,佛是我的依靠了,我有什麼苦難,佛菩薩就來幫助我、保佑我,這種想法錯了。世間諺語常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它怎麼會保佑你!哪有這種道理!

  我們為什麼供養佛菩薩形像?提醒自己,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要利人利己,你就覺了。佛像代表「覺」,決定不幹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供養佛像是常常提醒自己,這個好。如果有個老師再好,天天跟你說「你要做好人,不要損人利己」,你天天聽這個話,聽了討厭,聽煩了,不愛聽了,你生煩惱。塑一尊佛菩薩的像,雕塑那麼美,你愈看愈歡喜,這個好。用佛像提醒自己,這就是佛菩薩真正保佑你。你們想想看,對不對?提醒你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人、做好事。佛菩薩是一切眾生的榜樣,一切眾生的表率。供養佛像真正的意思在此地。

  種種莊嚴都是表法的。在佛像前供花、供果,花是不是給他看的?果給他吃的?我天天好花供養,三德六味供養,佛菩薩就要保佑我。你這是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以為每天賄賂一點,他就要來保佑你。這不但沒福,你造的罪業可重了。用這種心態對佛菩薩,對待一切人,當然這個心態更加倍了,這是錯誤的。佛菩薩是教導我們。

  第二條,「皈依法」。「法」是軌則,軌道、原則的意思。「法」就是佛教我們處事待人與修行證果的原則。如果我們用「修行證果」這四個字,現代人聽了也很難懂。我們換一句話來說,提升自己生活層次的原則,大家就好懂。超凡入勝,提升我們生活的層次,這就是「法」。「法」,佛說是「正知正見」,你的思想、見解純正,一絲毫錯誤都沒有,也就是說你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沒有錯,正確。這一點很難。

  怎麼知道自己想錯、看錯了?實在講,佛教我們的原則是「你有想就錯了,你有看法就錯了」。前面我們曾稍微提了一下,「見和同解」。什麼想法、看法都沒有,正確了。有想就錯,有念就錯。所以佛家講的正念,正念是無念,無念是正念。有念是邪念,不是正念。這樣說法,我們也能體會到一些,但是畢竟不是我們現前境界,不是我們現前能做得到的。因此佛就為我們說方便法了,方便不是真實。剛才講的是真實,不是方便。真實法,佛經上講的法身大士,《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入這個境界,入不二法門。

  我們今天還有二,還落在二裡面。落在二裡面,只有講方便了。佛就為我們建立方便法的標準。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標準的理是一,理上講是沒有層次、沒有高下的。在無高下裡面建立高下,在無層次裡面建立層次,這是不得已的一個方法。所以告訴你的是權巧方便的方法,不是真實法。這樣才跟你講「三福」,剛才教給你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告訴你「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都是善巧方便。希望你用這個方便法能夠證入真實,這才算是真正達到佛教學的目標。希望你借這個方便入真實。方便是假,所謂「借假修真」就是這個道理。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全是方便法。佛為什麼不說真實法?真實法沒得說。所以兩尊佛要見了面,絕對不會說一句話。如果他兩個人見了面還說一句話,他兩個絕對不是佛,是凡夫。佛心都達到圓滿清淨,還有什麼好說的!沒得說了。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你不要以為是我說的,是《華嚴經》上說的。人與人在一起,廢話太多。道行愈高的人,話愈少。你們沒有遇到過,我遇到過,我遇到過真正有道行的人。

  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個教導我的是章嘉大師,他真正了不起,是有道行的人。我每一次去向他老人家請教,大概時間總有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所說的話不會超過五句,所以他老人家說的話,我都記在心上,印象非常深刻。這就是話少,話多沒用。我在這裡跟你講兩個小時,走出去問你,說的什麼?不知道,忘掉了,記不得了。兩個小時說一句話,你一生都不會忘記。

  我第一次見章嘉大師,在他的小客廳裡兩個小時,只講了「看得破」、「放得下」、「布施」這三句話,所以永遠不會忘記,而且真幹。高人就是高人,話很少。只要話很多的,大概都不算太高。你去向他請教,他給你囉哩囉唆,說了好半天,大概都不太高。太高的,很高的人,話少。我一生有幸遇到這樣的大德,相當不容易。跟這種人在一起,這整個身心,用現在的話來講,都攝受在他的磁場當中。雖然沒有說一句話,面對面坐在那個地方,那個感受真是如沐春風,清涼自在。所以雖然他一句話不說,我也很願意陪他坐坐。

  所以「正知正見」,在我們這樣的程度,佛就給我們設立許多的標準。我們修淨土,在佛的這一些標準當中,方便法當中,我們選定了《觀經》的「三福」、「六和敬」、「三學」(戒、定、慧)、菩薩的「六度」與普賢的「十願」。我們就選定這五個科目,大家好記。你要是都記不得,怎能做到!一定要記得很熟。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之處,起心動念守住這個原則,絕不違犯這個原則,這就是「正知正見」。從違反回頭,依照原則來修行,這是諸佛如來為我們設定「正知正見」的善巧方便,這就很踏實。

  如果再說得廣泛一點,就是佛的經教。佛在一切經裡所講的道理、方法、境界,那是諸佛菩薩的標準。譬如《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就是阿彌陀佛的生活狀況,阿彌陀佛的處事待人接物。如果我們遵照《無量壽經》上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學,你就是彌陀弟子,就是阿彌陀佛的學生。這是依照經典修正我們的思想、見解,這叫做「皈依法」。

  第三,「皈依僧」。這是三寶中的僧寶。「僧」是清淨的意思,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自性淨。我們不說沒學佛之前,其實學了佛也沒有真的回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們的心還是被污染。妄想、分別、執著是污染,貪瞋痴三毒是最嚴重的污染。我們自己要覺悟,學佛的人不覺悟是錯誤的。

  在此地,我舉一個小的例子。諸位仔細觀察,一個人從小到大,七歲之前(兒童、小孩),他的心純正,我們常講「赤子之心」,天真爛漫,所以知識未開,知識未開就是還沒被污染。什麼叫知識開了,已經被污染了。你看看那個小孩,你去接近他,他身上的氣味不一樣。慢慢你再看他(七年是一個週期,是一個界限),到十四歲、到二十一歲、二十八歲,那時候身上的氣味又不相同。到七十歲,說話口都臭,身上氣味都好難聞,什麼原因?中國人常說老年人「患之在得」。年齡愈大,貪、瞋、痴三毒,愈累積愈嚴重。他那是什麼味道?貪、瞋、痴三毒的味道。口裡、身上冒毒氣。什麼毒?貪、瞋、痴三毒。為什麼小孩的身上有清香,大家都喜歡去聞聞他?他那個時候,三毒還少,還沒有生起來。年齡愈大,三毒愈增長。

  這修行人就不一樣,虛雲老和尚一百多歲,身上放清香。他也不洗澡,這大家知道。虛雲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頭,他也不剃、也不梳、也不洗,甚至也不洗澡,身上放香氣,他不臭。什麼原因?他沒有三毒煩惱,沒有毒氣,所以他透出來的是清香。我們要懂這些事與理,你就曉得,你修行能夠瞞過人?,沒有那個道理。你能瞞得過誰!瞞不過人家的。這就是跟你講,你真修行,「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你瞞得過誰!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你的環境就清淨,這是事實。真正修行人住的環境,他住的房子裡面都有清香。他的房子也不是特別整理,裡面灑香水,或者是燒香,沒有,什麼都沒有,他居住的環境就放清香,香光莊嚴。都在一個「淨」字,「淨而不染」。

  所以這世間的東西,像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都冒臭氣,有什麼好處!喜歡錢財的,從前錢是銅做的,這臭銅錢。現在不用銅錢了,用鈔票,鈔票裡充滿了細菌。大家曉得細菌是傳染病,傳染病從哪來?從鈔票裡來的,鈔票是傳染病,不可不知。所以了解事實真相就會統統放下,不再染著,恢復到身心清淨;你才曉得從一切污染回頭,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

  「三寶」是佛教給我們修行的三大綱領、三大原則。一切諸佛如來所依的,無論是對自己、對別人,對自、對他(「他」裡面,對人、對事、對物),都應當要記住「覺而不迷」,這「皈依佛」了;「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淨而不染」,這叫「皈依僧」,這是自性三寶。所以學佛的人,從今以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開這個標準、原則,你就是佛的學生,佛就承認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傳授三皈,你真的得到了。絕對不在皈依證那一張紙上,紙沒用處的。紙是假的,一撕就破了。真正守住這個原則,絕不違犯,一切諸佛如來都讚歎,都承認你是三寶弟子。這是真正的皈依處。

  除了自性三寶之外,還有形相上的三寶。佛像是佛寶,經典是法寶,出家人是僧寶。如果沒有形相的三寶,佛教育在世間不能推行,一定會消失。佛教育要靠形相三寶才能在世間建立,才能幫助一切大眾。所以形相三寶有很高的價值,一定要維護,使佛教育能普遍推行在世間。因此我們對形相三寶要尊重,要知道形相三寶住世的價值。

  供養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不忘本。這樣圓滿的教學,這樣美好的教育,釋迦牟尼佛創辦的,我們供養他的形像就像中國人供祖先牌位一樣,我們對很遠的老祖宗念念不忘,不忘本。千百年的祖先都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順的道理。如何提倡孝道?祭祀祖先是提倡孝道方法,這一條很重要。儒家教學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佛法的教學也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觀經》的「三福」,第一句即「孝養父母」。

  「孝」的意思太廣太深。佛法是師道。過去讀書人供養孔夫子的牌位,夫子去我們兩千多年,這是中國第一個辦教育的老師,我們不忘他,所以眼前的老師我們非常尊重,我們怎能背棄老師的教誨!所以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們供養佛像,供養菩薩像,菩薩是我們的同學,是我們的學長。菩薩是佛早期的學生,他們有成就,他們可以做我們修學的模範,做學生的模範。所以供養佛像的意思是不忘本,報本反始。這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見賢思齊」。看到他是佛,他是人修成的,佛的生活層次提升了,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把自己提升。佛是究竟圓滿智慧的人,我們也希望自己的智慧達到究竟圓滿。這是供養佛像的意思。

  經典是佛留給我們的教誨。佛雖然不在,我們展開經卷,如同佛當面教導我們,沒有兩樣。但是經卷是古人翻譯的,不是現代人翻的,古時候翻的,用的是古代的文字,我們稱它作文言文,但是它比文言文淺顯了很多。換句話說,當時最淺的文字,在文學裡面我們稱它作變文,叫變體文,比文言文淺顯得多。由此可知,譯經的大師希望人人都能看得懂佛經,進而利益廣大的群眾,用意在此地。由此可知,文言文是我們跟古人交流的工具,白話文是我們跟現代人交流的工具。文言文重要,如果不懂文言文,幾千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貴的文化資產,你不得受用多可惜!釋迦牟尼佛留給我們的三藏經典,你若不通文字就太可惜了。

  所以文言文這一把鑰匙一定要拿到。怎麼拿?讀文言文。中國古時候學文言文的方法很簡單,能夠背誦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閱讀;能夠背誦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寫作。只要你肯下功夫,一年的時間就有能力讀佛經的原文。你為什麼不下一年功夫!你要懶散,懶惰不肯幹,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文言文的學習不難,一定要知道。一定要下功夫。

  我遇到一個美國學生,讀中國文讀得非常之好。他什麼時候學的?三十多歲才學的。他念研究所的時候才開始學中文,學了三年就能讀《華嚴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不能不佩服。我在台灣講《華嚴》,他聽說我講《華嚴》,來請教我,在圖書館住了四個月。他讀哲學系,專攻《華嚴》哲學。我問他學中文幾年?四年。四年,這個精神是我們的榜樣。

  所以真正要回頭,要認真努力,對自己、對別人,對人、對事、對物,要遵守佛的修學三大綱領,覺、正、淨。無論你修學哪一個法門,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顯教也好,密教也好,決定不能違背這三個綱領,違背這三個綱領就不是學佛了。過去章嘉大師告訴我們,「三皈這三條綱領就好像我們乘火車買的車票一樣,從上車,你要一直拿著,一直到站了,都不能丟掉。你丟了就出不去」。他比喻「三皈戒」就好像一張火車票一樣,時時刻刻保存在身上,不一定什麼人來查票,一直到成佛。等覺菩薩的修持都不能違背這個三原則。只要守住這個三原則就是學佛,就是行菩薩道。菩薩是什麼?菩薩就是覺、正、淨。

  所以你要是掌握到覺、正、淨,你就是真正的菩薩、真正的佛弟子,必得一切諸佛的讚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