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十二集)  198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5-006-0012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十二講,經文第七頁第十行,「末世多惡人」,從這個地方起,這是第五段疑罪福的果報。本經偈頌一共是有二十八首,前面我們正好講了一半,就是十四首,我們今天再繼續看下面的一半。

  【末世多惡人。不信多狐疑。愚痴不別道。罪深更逮冥。】

  這首是講愚痴之人自作禍殃。這段裡面也有三首,其次一首是:

  【蔽聖毀正覺。死入大鐵城。識神處其中。頭上戴鐵輪。】

  第三首是講地獄果報的苦狀。

  【求死不得死。須臾已變形。矛戟相毒刺。軀體恆殘截。】

  到這個地方這是第五段。我們先將第一小段的大意給諸位做一個說明,然後我們再來消文。疑就是根本煩惱裡面的貪瞋痴慢疑的疑,「疑為大障」,是屬於根本煩惱,根本煩惱有六種,這是其中之一。此地所講的疑障,不是說我們普通對於一般事情的疑惑,這是對於佛所講的真實大道,譬如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如果不相信、懷疑,這是根本煩惱。在此地,就本經的意思來說,「十惡之人,不信佛教」,就是佛陀的教導,或者我們這樣說法,不相信正覺的教學,佛就是正覺,佛教就是正覺的教學,或者我們稱佛陀的教導他不能夠相信。「不入佛門」,這個佛門是指講堂,指修行的道場,他不肯進來,不肯進來聽經,不肯進來學習。「情有可諒」,這可以原諒的,為什麼?十惡之人他根本就不相信,侮辱佛門,他對佛法懷疑,這是有大障礙,這就算了。

  「出家不信因果,詐欺世人,破佛滅法,是為惡人中之惡人也」,這是不可原諒的。世間人不進佛的講堂,不進佛的寺院,他不相信佛法,這還能講得通。你出家修行,表面上是受了佛的大戒,其實你不相信因果報應,打著佛法的招牌欺騙世間人,多求名聞利養,這是破佛,這是滅法。這才是惡人,十惡之人,十惡人中最惡之人,這是我們要曉得的。在家不信五戒能致福,前面我們說過,五戒是因,五福是果報,修五戒一定能夠得五福。而你懷疑因果感應之理,你對於佛所講的道理懷疑,你用一種巧計偷心,去求富貴長壽,我們看到一般惡人都是這種做法。「豈知一飲一啄,皆是前定」,不但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將這些事理說得很清楚,諸位看《安士全書》、看《了凡四訓》,看看古人的這些註疏、筆記,也應該明瞭這個事實。既是前生注定的,你今天巧計偷心去求,豈不是枉用了心機?枉是冤枉,冤枉用了心機。這是我們講在家人。

  出家不相信韋天之力,韋天就是韋馱天尊,大家曉得這是我們佛門的護法神。你到寺院去看,台灣的寺院規模小,在大殿的兩旁邊有一個武裝得像個將軍的神像,那就是韋馱天尊,他是我們佛門的護法神。與韋馱天尊相對的,現在大家塑的是關公,關公也是佛門的護法神。你不相信這些護法神有能力來護持你,出家人不相信。假如你要相信韋陀菩薩這些護法,你的心就可以安定了,不要向世間去攀緣,不要去求信施,你就一心在道。「疑佛白毫之賜,多求信施,心不在道,有何成就?」這個地方我要跟諸位說一說。信之一字很難,我在出家受戒之後,我是出家兩年才受戒,受戒之後回到台中去看老師,老師一見面,沒有跟我說別的,就跟我說要信佛。隨著就給我解釋,你已經學佛這麼多年,而且發心出家,受了大戒,我今天為什麼跟你提到信佛?信之一字太難了,出家不相信佛法的比比皆是。因為不相信佛菩薩,換句話說,相信誰?相信自己,自己的生活要依靠自己才有個著落,佛菩薩不能給我們,這是不信佛菩薩。

  佛在經典裡面一再的明白昭示我們,只要我們心在道,所謂在道就是你的心在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的心是一心,是清淨的,就能與十方三世諸佛菩薩、護法龍天起感應道交的作用。尤其是在末法時期,佛法衰到不能再衰了,真正有道意的人,發心自行化他之人,諸佛菩薩焉有不護持之理?護法龍天焉有不擁護之理?這是一定的道理,你還在乎什麼?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告訴我,只要你一心在佛法上,自行化他,他說你的生活、你的前途一切一切,佛菩薩、護法神都給你安排好了,你什麼心都不要操。他老人家給我說我就信得過,所以我念念在道,把整個精神、時間都用在經典上,都用在修持上,至於生活根本不理會。我也不求韋馱菩薩照顧,為什麼?求他也沒用,心不在道,求他他不理會,心要在道,不求他他還是要照顧你。所以,一個真正修行弘法的人如果他餓死、凍死了,韋馱菩薩是護法天尊,你們想想他要不要受處分?在我想像當中,如果真正是一個行道之人,不幸沒有人供養,餓死、凍死了,韋馱菩薩要撤職查辦,要送到阿鼻地獄去受罪,他沒有盡到責任。你要不相信他,相信自己,那他沒有責任,為什麼?他說你不信他,你自己有辦法去找供養營生的路子,他不管你了。如果你真正為法,修行弘法,真是受了飢寒之迫,不幸這麼死去,諸佛打妄語。

  「白毫之賜」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講的。世尊出現那個時候人壽百歲,但是釋迦牟尼佛八十歲圓寂,沒有到百歲,應該要活一百歲,他八十歲圓寂了,他還有二十年的福報。佛講我白毫光中有一分的福報,供養後世的佛弟子,叫他們四事無缺,四事就是飲食、衣服、臥具、害病時的醫藥,叫他樣樣都不缺,使他們能夠成就道業。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我們能不信嗎?如果你相信,你就有成就了,你心清淨,心就安穩,心安理得,道理明白了你心安。不相信韋馱菩薩,不相信釋迦牟尼佛白毫之賜,想盡方法求信徒的供養,俗話所謂「和尚不作怪,居士不來拜」,這個話是罵人的。想盡花樣叫居士到這裡來拜,目的在哪裡?目的是來送供養的,求取名聞利養,這是種欺詐的行為,這是造無邊的罪業。這就是『不信多狐疑』,對佛法不能相信,諸位想想,是不是疑為大障?

  『愚痴不別道』,「愚」是沒有智慧,「痴」是不覺悟,他不能夠辨別因果之理,真假之道。『罪深更逮冥』,以這樣的造作、罪業,一天比一天深重,「罪深」,「逮冥」,冥是講他的前途一片黑暗。這首是說的愚痴自己招來的殃禍,我們要反省、要檢點,我們自己學佛,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有沒有犯這個過錯?這個意思到底下我再跟諸位細說。

  我們看第二首,『蔽聖毀正覺』,蔽是掩蔽,意思就是障礙,就是阻礙。這是第二首,「蔽聖惡果」,意思是說阻礙佛陀正法之弘揚、修學。四眾弟子是指出家的男眾、女眾,比丘、比丘尼,在家的男眾、女眾,我們現在所謂是男居士、女居士,在佛法裡面稱之為優婆塞、優婆夷,應當時時檢點身心是否有此心、有此行?我們有沒有阻礙正法弘修的心?有沒有阻礙正法弘修的行為?要認真去檢點。不要說我沒有,靠不住,你要是一念懈怠就是阻止。譬如別人看經,「沒有關係,回來再看,我們去玩一會兒」,你把他帶去玩了,你就是阻礙人家修行。這個人課程安排好了,要講經說法,「沒有關係,有點事情,我們去辦辦別的事情,明天再講也可以」,這就是妨礙了弘揚。妨礙別人修行、弘法是障礙,還有妨礙自己,怎麼說妨礙自己?譬如說自己定的功課,我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你們自己學佛有早晚功課,今天事情忙了,去忙別的,沒有關係我明天再補,這就是妨礙你自己修行。所以,這要認真的去檢點,我們自己有沒有這個心,有沒有這個行為。「無則聖」,確實沒有妨礙自己,也沒有妨礙別人,這是好的,「若有,立刻痛改」,趕快要改過來,「否則果報可畏」。阿難在此地說的,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因為他是當著釋迦牟尼佛面講的,釋迦牟尼佛認可的就等於是佛說的,佛沒有妄語,應當諦信,我們要真正的去相信。經裡面講的話句句真實,沒有一句話是欺騙我們的,也沒有一句話故意嚇唬我們的。你要是以這樣的心去猜測,那大錯特錯,結果吃虧的是自己。這是講「蔽聖毀正覺」,聖就是指聖教,正覺講的是修行。

  你障礙聖教的弘揚,就是障礙了教學,障礙了人的修行,果報是『死入大鐵城』。「大鐵城」是什麼?大家要曉得,大鐵城是地獄。『識神處其中』,當然下地獄不是你的肉身,我們中國人所謂的靈魂,你的靈魂到地獄去了,在佛法裡面講就叫識神,或者叫神識都可以,識就是阿賴耶識,你的阿賴耶識,就是所謂你的靈魂,已經到地獄去了。『頭上戴鐵輪』,這是講在地獄裡面所受的罪,這個罪報無量無邊,「頭上戴鐵輪」只不過是舉出一樣。鐵輪從頭進去,到腳出來,而且鐵輪都是火燒得紅紅的,諸位想,從頭頂進去,從腳底下出來,這種之苦難是無法形容的。這裡面還有一段意思,我要在此地告訴諸位。我們一定要了解,「幻身無常,須臾消滅」,這是覺悟,這是正覺,知道四大五蘊之身是無常的,不能久住的,所以「何必五欲是求」,何必去求財色名食睡?「六塵戀戀」,留戀一天到晚心裡念著色聲香味觸法,「造諸罪根,感受惡報」,經裡面跟我們講,你造的罪根你所感受的是惡報,所以「智者不為也」,一個有智慧的人決定不幹這個事情。我們這個身住世,就是時間長的也不過百年,百年一彈指就過去了,何必造罪業,到地獄裡受這些苦報?不值得的,這個精神報應太苦了。

  在這個地方我們舉一樁事情跟諸位說明,雪廬李老師,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外面講經,人家請他講經,他連茶水的供養都不接受。他自己帶個小水瓶、帶個茶杯,他自己帶著去,人家請他講經,他連這個都自己帶去,不接受人家一點點供養。這是示現給我們看,「是示我等無所取也」,於五欲六塵一無所求。佛弟子離五欲六塵,不接受惠施,不接受布施,這樣以正法大道於人,方盡弘揚之事。目的是什麼?叫他曉得,學佛不必花錢,這樣才能夠接受,才能夠接引,學佛不需要花錢的,佛法不是買賣。所以佛法教學跟世間教學還不相同,世間教學要繳學費,佛法裡頭沒有,佛法完全是布施,是施捨的。財物,教給他可以用去孝敬他自己的父母,造福社會,如是正智正覺,那是上上善行也。

  我在早期講經也跟李老師一樣,不接受任何供養。我的生活很簡單,我在台中求學的十年,台北有幾位同修幫助我,他們有十五個人來支持我,一個人一個月供養我十塊錢,這個錢數字很少。十五個人一個月有一百五十塊錢,我的生活費用就夠了,這是什麼?不求人,以極其簡單的生活。李老師他在公家服務,他有薪水,除了過最清苦、簡單的生活之外,把他多餘的全捐獻出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完全是施捨,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全都做到了。一個人修行、弘法都簡單。民國六十年我在台北有個法施會的組織,雖有這個組織,還好還是非常自在,因為我們並沒有處所。六十四年我們辦了一個小班培養學生,我們要租房子,我們要供給學生的吃住、供給學生的講義,這時候才收一些供養。隨著以後有圖書館、有住眾,這時候不能不接受供養了,可是所接受的供養完全用在弘法利生的事業上,而不是自己在享受。如果是自己享受那就錯了,那就違背了佛陀的教誡。

  晚近,像印光大師、虛雲老和尚都是我們的榜樣。信徒供養法師,其目的是想培福、是想種福田,法師不能不接受,不接受這個意思就是不與人種福,這是錯誤的。如果你接受,而接受裡面起了貪心、起了貢高我慢的心、起了名聞利養的心,那你是墮落了,你是被供養所誤,被供養所害了。那麼怎麼辦?接受過來之後立刻要轉供養,供養三寶、供養一切眾生,絕沒有貪瞋痴慢的念頭,這就正確了。今日之下,四眾弟子很難開悟、很難證果,原因在哪裡?佛在這個經上給我們說得太明白了,「積財喪道,厚財賤道」,前面我們讀過。把財看重,把道看輕,積財唯恐財富不多,沒有把道看在眼裡。你銀行有存款,你有什麼所有權狀,諸位想想你還能往生嗎?你不能往生;你還能得一心嗎?不能,因為你有牽掛。真正修道人要把這個大禍患放下,你有了這些禍患,這是你的大災難,這是你的致命傷,這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所以,你銀行不要有存款,你也不要有一張所有權狀,什麼都沒有,世間人所謂是四大皆空,我是講世間人,不是說佛法的,才有開悟、得道的指望,這是不可不知的。李老師是我們的榜樣,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章嘉大師都是我們的好榜樣。

  第三首容易懂,就是地獄果報的苦況,接著前面一句所說的。『求死不得死』,這是五無間地獄,叫命無間。你在受刑罰的時候死了,地獄風一吹又活起來,活過來再受罪,所謂是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死不得,求生不能。『須臾已變形』,這是形無間,從人身變到地獄裡受罪的身相。『矛戟相毒刺』,這是講的時無間、苦無間。從入地獄必須到你罪受滿才能出來,所受的刑罰決定沒有間斷的,不會說斷一下叫你休息一下,沒有。而且地獄裡頭所有刑罰是一起要受的,不是分別一個一個受的,是同時受的,因為地獄裡面是化身,這種情形諸位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曉得了。『軀體』,這個身體,『恆殘截』,恆是恆常,不完整,這句是講時無間。

  底下一段有五首,是說世間意的惡報。前面佛告訴我們,佛弟子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世間事可以做,樣樣事情都可以做,但是你要有世間意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前面雖然說過,還有些意思要在此地跟諸位補充說明,我們把第一首念一念:

  【奈何世如是。】

  這是阿難尊者感嘆,『奈何』,世間怎麼會這個樣子?

  【背正信鬼神。解奏好卜問。祭祀傷不仁。】

  要緊的他提出了這幾句,我們跟諸位在此地做個補充說明。這是第一首講世間意的惡因。鬼神分屬四王天及餓鬼、畜生道、地獄道三道,天道裡頭只指四王天,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這個三道,皆不出六道,這是諸位要記住的,沒有超出六道。這些鬼神他們的智慧跟我們差不多,「智不正」,他們的能力很有限,而且見解還多錯誤,所以我們對待鬼神,只可以加以恭敬,不可以信仰。孔子他也說過「敬鬼神而遠之是也」,這是孔老夫子教給我們,與鬼神往來的態度應該如此。佛弟子當如周安士居士,在前面已經跟諸位介紹過,「發慈悲心而度化之」,無論你是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弟子,都要發這樣的心,學周安士居士,要度這些鬼神,因為他們的確很可憐。這是鬼神的情狀我們要了解。

  『解奏好卜問』,「解奏」無非是要他赦免,自己感覺到自己有罪過,求鬼神原諒我,赦免我的罪。不知道懺悔以往,不曉得修將來,這個於事無益,這是屬於迷信,於事無益。「佛門有言,罪若起時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我想有很多同修都念過這兩句偈子。這個心就是造作一切罪惡之心,心造罪還是要心懺悔,造罪業的心沒有,罪也就沒有;換句話說,你只要有這個心,這個心如果就佛法來講就是心意識,就是心心所。你要有心心所,用心心所的話,心心所還當家、還用事,你這個罪不亡,這個罪存在,所謂是「因緣聚會時」,這個罪必定它有果報。必須要到所謂心境俱亡,這時候轉識成智,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心若亡時就是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這時候無始的罪業也消除了,這在佛法講是真實的懺悔。

  「卜問」,當然是希望趨吉避凶,卜問的意思就在此地。妄圖僥倖來免除你的一些罪過,免禍、非分得福,這些都是迷惑顛倒。如果禍能夠僥倖的免除,福能夠非分的得到,那就是無因無果了,沒有因果了,因果的定律就推翻了,哪有這種事?《左傳》,莊公三十二年有這麼一段記載說,「國之將興」,一個國家將要興盛起來,「明神降之」,有智慧、有德行的神明降之,「監其德也」,到這兒來監察,看看他的德行,這是國之將興有神。「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也有得神亡了國。我們再把這一段念下來,「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聰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往年,章嘉大師給我講滿清亡國的情形,他說在滿清將亡的時候,也就是慈禧太后執政的那些年當中。慈禧太后本身就迷信鬼神,所以那些王公大臣幾乎每天都在駕乩扶鸞,國家大事沒有一個人敢做主,誰來做主?扶鸞來做主。所以滿清政府亡,國家之亡,一切都聽命於神明,它亡國了。

  章嘉大師告訴我,扶鸞是迷信,決定不是佛菩薩、神仙降壇的。什麼人降壇?都是那些鬼怪假借佛菩薩、神仙的名義來降壇。就看看你這個人,你人有福,他就指點你,你也得一點福報,你這個人要倒楣了,他也指點你、幫助你趕快遭殃,可見得這些神不值得人的尊敬。換句話說,你運氣好,他巴結你,你要是倒楣的時候他欺負你,與世間這些小人有什麼差別?這是當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也是我提出這個問題請教他的。因為我小的時候看到人扶乩,我就請教大師,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到底靈不靈?他老人家這樣告訴我,勉勵我要求正法,不能夠相信這些鬼神。

  底下一句講到祭祀,這是講到我們一般的風俗習慣,這個裡面問題也很多,造作的罪業也很深重,在這個地方我們也請大家好好的來看看。『祭祀傷不仁』,像我們本省拜拜要殺生,供養、呈獻也殺生,諸位想想,殺生拜拜祭祀,流他之血,害他之命,這個已經是惡因,造這樣殺生的惡因,焉有善果?哪裡還會有什麼好的果報?不但是你自己在造罪,接受供養的那些神也增罪業。我們在此地跟諸位講這個道理,諸位好好的想一想,我們在本經第一講給大家介紹安世高那個同學,他在宮亭湖做水神,所謂是龍王,接受人的血食,壽命終了自己曉得要墮地獄。他為什麼墮地獄?就是那些殺生祭祀供養他的增長他的罪業,這是我們應當要明瞭的。所以拜拜、供養、祭祀能夠用香花水果就很好,萬萬不可以殺生,殺生自己有罪,接受的人他也有罪。現在我們政府提倡改良風俗習慣,這是一樁好事,與佛法的教學是相應的。再看底下一首:

  【死墮十八處。經歷黑繩獄。八難為界首。得復人身難。】

  這是講地獄裡面所受的各種苦況,這就是世間意,前面這是講的世間意,世間意果報在十八層地獄。『十八處』就是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還不是根本地獄。『經歷黑繩獄』,「黑繩獄」是根本地獄的一種,是用黑繩量畫罪人的身體,然後再加之以刀鋸,一寸一寸的給你鋸,受這樣的刑罰。『八難為界首』,「八難」在前面跟諸位講過,三途、長壽天、北俱盧洲、盲聾瘖啞、世智辨聰、佛前佛後,這個是難,遭了難,他之所以會遭難,都是世間意所招得來的。『界首』,「界」有差別的意思,也有因的意思,也有種族的意思,佛經裡有好多種講法,就如同我們所講的十八界一樣。『得復人身難』,他墮落在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再想得人身相當不容易,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個意思前面也跟諸位說過。

  【若時得為人。蠻狄無義理。痴駿無孔竅。跛躄瘂不語。矇矓不達事。惡惡相牽拘。】

  這個六句是說他在惡道裡面罪受完了又得人身,得人身是什麼樣的情況?因為帶著惡道的習氣,所以在世間也是受罪之人。先把大意跟諸位介紹出來,我們從這裡看起,這是剛才講過的,獄受各苦,「黑繩是以黑繩量畫其身,按畫而加刀鋸之,界首有差別、因、種族等義,如十八界」。第三個小段是「轉人難逢」。「眾生八識田中的種子是善惡皆有」,六道裡面投生,投生的時候,哪一個種子力量強,強者先牽,他就先受報,這是一定的道理。我們想一想,吾人一日之中,試問問你有幾個念頭想到我作佛?有幾個念頭要度眾生?有幾個念頭想到富國利民?這些都算是善念;你有幾個念頭是是非?有幾念是貪瞋?這是講你惡念。我們一天到晚多少念頭,這些念頭,哪個念頭多,哪個念頭力量強,是佛的念頭強?善的念頭強?惡的念頭強?一口氣不來,往何處去還不明白嗎?佛念頭強,到佛國去了,作佛去了;善念強,到善道投生去了,善道投生;惡念強,到三惡道投生去了。習氣可畏、可怕,惡習可怕,善習可愛,不可不慎!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本經第三句,就是這一段第三句,經上『痴駿』這兩個字不好講,可能是這個經輾轉抄寫,這個字抄錯了,應當做「痴騃」,痴騃就好講得多了,痴駿要改成痴騃,諸位看清楚。痴是愚痴,騃就是呆呆的,有點白痴的意思,就是呆頭呆腦,這就好講;痴駿不好講,應當要做痴騃,諸位曉得就好。經文因為我們沒有依據不敢改,我們還是保持這個經文的樣子,但是我們在講解的時候跟大家指出來,這個字可能是個錯字,騃字就很好講,能講得通了。「愚痴是三毒之一,這是根本煩惱,痴者必迷,迷者必亂,亂則不喜善言善事」,好的言語、好的事情他都不喜歡,都不能夠入耳,此即是不明道理之人。「道理不明,無法勸他為善,彼等一舉一動,惟知自私,所以既受惡報,復造惡因,如繩鎖牽拘,不能解脫。」這樣的人非常之可憐,所以他雖然得人身,帶著有惡道的習氣,還是造業,造業將來還要墮惡道,這是相當可憐的事情。我們現在把經文消一消。

  『若時得為人』,惡道罪滿的時候又得到人身,八識田裡面人道的種子起現行。可是到人道怎麼樣?他因為帶著有惡道的習氣,他生在哪裡?生在『蠻狄』,「蠻狄」就是沒有開化的地方,或者說沒有正法的地方,生在邪知邪見的社會環境裡面。『無義理』,前面跟諸位講過,有理則安,無理則危,他生在這麼一個地方。如果以佛法來說,就是生在一個沒有佛法弘揚的處所,所以這個人顯得愚痴、痴呆、痴騃。『無孔竅』,這個意思就是說耳目不聰明,雖有眼睛,不能辨是非,雖有耳朵,不能聽善言,真假、善惡、是非、利害都不能夠辨別,怎麼講他也不懂,等於是「無孔竅」也,呆瓜一個。

  『跛躄啞不語』,一隻腳殘廢了叫跛,兩隻腳都殘廢了叫躄,啞是啞巴,這就是講的盲聾瘖啞,他得這樣的果報。『矇矓』是糊塗,雖然是個人,一生糊裡糊塗,不通達事理。『惡惡相牽拘』,就是剛才我跟諸位說的意思。下面一段,這是說他要轉到畜生道,這個苦比人道裡頭更要淒慘。

  【展轉眾徒聚。禽獸六畜形。為人所屠割。剝皮視其喉。歸償宿怨對。以肉給還人。】

  這也是事實,不是說阿難尊者在此地說這些話嚇唬我們,勸我們為善,那你就錯了,你要是這樣會意就錯了,這不是事實。尊者所講的話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展轉眾徒聚』,展轉是時間之快,這個人報盡了,死了以後立刻到畜生道去投胎,去幹什麼?去還債。《易經》裡面所說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氣味相投,所謂是善不近惡,惡不近善,六道輪迴道理就是如此。所以這裡頭沒有人給你做主宰,沒有人給你做安排,是自自然然而去的。譬如學佛的人總喜歡跟學佛的人在一起,交的朋友都是學佛的,賭博的人總是喜歡跟賭博的人交朋友,念書人總是跟念書人交朋友,物以類聚。有天之德的一定跟天人做朋友,有佛菩薩德的一定跟佛菩薩做朋友,貪瞋痴習氣不斷的,那一定是三惡道交朋友去,自然就往那裡去了,所以說沒有人安排。

  『禽獸六畜形』,「禽獸」是泛指一切動物,到那裡去投胎。「六畜」是講家畜,這是《左傳》裡頭說的家畜,諸位在這裡看看,前面我已經講過了,在這裡念一念,這個字幕很清楚。「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氣味相投,即善不近惡,惡不近善,輪迴之報如是,非別有主宰也」,希望大家記住。六畜,《左傳》裡面所說的是牛、馬、羊、犬、雞、豬,為人所畜養者,稱之為六畜,六畜就是家畜。你要是得這個身,總免不了『為人所屠割』,所以畜生在三途裡面稱之為血途,就是牠死的時候都是要被殺害。

  『剝皮視其喉』,這是講人殺畜生時候的樣子,你看殺雞、殺豬,殺了以後看牠的喉嚨,血有沒有流盡,有沒有殺死,這種現象我們常常見到。而這些畜生,『歸償宿怨對』,佛法裡面說「吃牠半斤,還牠八兩」,一點便宜都佔不到,欠人錢的得還人錢,欠人命的要還人命。『以肉給還人』,這是又還錢又還命,又欠的錢又欠的命,這是一報還一報。可是報償這個事很難得到公平,不能夠恰到好處,往往報復是一次比一次重,因此冤冤相報永遠沒完了的時候,在前面跟諸位說過,非常之可怕。佛弟子是有智慧、有覺悟之人,萬萬不可以報復怨仇,這樣我們在一生當中才能夠求得解脫。報應之事有可思議、有不可思議,可思議的,多半講現世報、來世的報應,有的時候這個理、事我們能見得到,我們能夠想得通;不可思議的,這個理就深,往往不是我們能夠想得到,不是我們能夠見得到。我們看到好像是突然的,其實是遠劫,也可以說是多生多劫之前所結的業因,這個麻煩就很大。像這些,諸位要想真正研究、明瞭,你要讀大經大論,我們中國儒家的經論《二十五史》裡所記載的也很多,諸位只要留意細心的去觀察,一定有所悟處。

  下面一首,這是「總結三難」三樁難事。

  【無道墮惡道。求脫甚為難。】

  世間法的道,仁義禮智信、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是道,如果你不講了,這個道沒有了,佛法裡面,五戒是道,十善是道,四諦是道,六度是道,戒定慧三學是道,你要統統背棄了,這就是『無道』,「無道」你必定要墮惡道,惡道是指三惡道。墮到惡道裡面去之後,『求脫甚為難』,脫是脫離惡道,很難,沒有那麼簡單。地獄道,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說地獄的壽命,地獄的一晝夜是我們人間二千七百多年。諸位想想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號稱為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個世界上是文明古國,如果我們拿地獄的時間來計算,還不到兩天,地獄一天是二千七百多年,不到兩天,所以地獄可怕。餓鬼道的壽命也長,餓鬼道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章太炎做東嶽大帝判官的時候,還見到過漢唐的鬼,諸位想想時間很長。畜生道愚痴,所以牠轉身不容易,「求脫甚為難」。

  【人身既難得。】

  的確六道裡頭得人身難,人身是難得而易失,很容易失掉。人道的好處就是容易覺悟、容易解脫,聞佛法的機緣比其他五道都來的方便,都來的多。

  【佛經難得聞。】

  我們看看今天世界上四十多億人口,幾個人聞到佛經?幾個人能夠聞到真正的佛經,沒有曲解佛經?相當不容易。我們要想想自己,我們今天脫離了惡道,得人身,又聞到佛的正法,真正是開經偈裡所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而我們今天遭遇到。如果我們不能夠珍惜這次難得的遭遇,不能夠好好的把握它,成就圓滿菩提,往生極樂世界,豈不是太可惜了,這是我們要真正覺悟的。後面這個五首是總結,結勸五首偈,第一首是讚佛,很好懂。

  【世尊為眾祐。】

  『世尊』是指釋迦牟尼佛,這是讚歎佛的,讚歎老師的。『眾』是指一切眾生,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祐』是保佑之人,佛你是九法界一切眾生的保佑者。

  【三界皆蒙恩。】

  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些眾生都承蒙你的恩德。佛對我們有什麼恩德?底下所講的:

  【敷動甘露法。】

  『敷動』就是展開、弘揚的意思。『甘露法』是比喻佛所說的一切道理、所講的一切方法就如同甘露一樣,能夠活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能夠救一切眾生的苦難。

  【令人普奉行。】

  叫我們普遍都能夠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做,這就是佛對我們的保佑,這就是佛對我們的恩德。所以這一首是讚佛。第二首是:

  【哀哉已得慧。愍念群萌故。開通示道徑。黠者即度苦。】

  這一首是說凡是奉行的人他證果了,他得度了。『哀哉』這兩個字是感嘆,佛你已經得了智慧,你為了憐憫一切『群萌』,群萌是指一切眾生,憐憫一切眾生的緣故。因為這些眾生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猶如在蒙蔽一樣,必須要為這些眾生開闢通達、指示明心見性、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的大道途徑,佛一定要這樣做。『黠者』是指聰明的人,有智慧的人,明理的人,一聽佛講,對!有道理,我們應當這樣做。那他就得度,為什麼?他能夠信受奉行,他就得度。

  【福人在向向。見諦學不生。自歸大護田。植種不死地。】

  這個『向向』在此地跟諸位說一下。前面結勸的五首偈裡頭,第一首「讚佛恩德」,第二首「奉行得果」,第三首是初勸,勸我們求果。「向向」,上面這個向是目的、是動向,我們學佛要有個目的,下面這個向是講方向,我們要向著哪個方向去努力、去精進,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護田』,佛為無上的福田,「皈依信受,則得護佑」,諸位特別要著重「皈依」這兩個字,前頭都已經說過,在此地不要再多說。皈這個字是回頭的意思,以前我們這個心迷在五欲六塵裡面,現在從五欲六塵回過頭來,依佛所講的道理、依佛所講的那些方法來修學,這叫做皈依。所以皈依是要信佛所講的理論、方法,要接受佛所講的理論、方法,這就得佛護佑。

  我們看這首偈子,『福人』是有福的人,過去世有福,現在也有福,所以他在這個世間他有個目標,有個方向。有什麼目標、有什麼方向?他有正覺的目標,有正覺的方向。像我們道場,一般人都希望求生西方淨土,而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為他的目標,今天在這裡修學善根福德因緣。因為《彌陀經》裡面講的兩句話很重要,這部經裡面兩句話最重要,能夠把握這兩句經,你就有了向向。第一句,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麼你就修善根福德因緣,第二句是「一心不亂,心不顛倒」,一心不亂,心不顛倒是目標、是動向,善根福德因緣是方向。我們能這樣修學,這一生就不會空過,我們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不是黑暗的。『見諦學不生』,諦是真理,自己見到真理,發願來學不生不滅。『自歸大護田』,歸是皈依,佛為無上福田。『種植不死地』,不死地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我們確實可以做得到的,可以證得的,但是唯有佛法才能夠真正證得不生不滅,這一點希望諸位要曉得。下面一首是再勸種因:

  【恩大莫過佛。】

  佛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我們的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恩德是一生的,佛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的。

  【世祐轉法輪。】

  『祐』是保佑,也就是幫助,他在世間以講學、教學來幫助我們,講學、教學就是『轉法輪』。法是理論與方法,輪是個比喻,就是他這種講學、教學是永遠不停止的,永遠不休息的,像輪一樣在那裡動,周而復始,無始無終,說明佛陀教學偉大的精神與毅力。

  【願使一切人。得服甘露漿。】

  這兩句是佛陀教學的目的,他無非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人人都能離苦得樂,人人都能破迷開悟。『甘露』是比喻,比喻證得無上菩提涅槃的意思。末後一首這是總結,結勸,就是勸我們要發成佛的大願。

  【慧船到彼岸。】

  『彼岸』就是涅槃之彼岸,不生不滅,真正永生的彼岸。要用什麼方法?要用智慧之船,才能夠到達彼岸。這一句這是自度,自己成就了,成佛了。

  【法磬引大千。】

  佛門裡面的信號是引磬,就是指揮大眾的是引磬,它是取耳根最利。譬如講西洋樂隊他有個指揮,拿一個指揮棒,叫大家看這個指揮棒,是用眼根。但是我們中國的樂隊它不用眼根,沒有人指揮,它有個帶頭的。像佛門裡頭音樂的樂隊,敲引磬的人他發號施令,他指揮,所有樂器都要跟他,他是用音聲,用聽的。譬如我們中國的平劇,樂隊裡頭是用板鼓,敲邊鼓的那個是指揮的人,所有的樂器都要跟他。所以,中國這個指揮的人他是用樂器,大家都可以用聽的,不用看的,這是跟西方人不一樣。『法磬』就是佛法裡面的引磬,不是真正的引磬,這是說佛法理論與方法就等於是引磬,引導大千世界一切眾生,這也就是教學、說法,真正能夠覺悟一切眾生。就是「法磬引大千」這句是講度他,自度度他。

  【彼我無有二。】

  這是自他不二。

  【發願無上真。】

  這一句講成佛。

  這是第三段,「勸發成佛大願」,這四句裡,初句是自度,次句是度他,三句講自他不二,末句是講成佛。自他不二要講到「一真法界,性相一如」,性是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相是宇宙一切現相,本體與現相是一,相乃性之相,性乃相之性,是一不是二。懂得這個道理,才曉得「自他無二,平等實際」,這就是《華嚴經》裡面講的一真法界。『發願無上真』,「無上真」是成佛,菩薩還不能用「無上」這兩個字,無上真就是經典裡面常說的「無上正等正覺」,梵語稱之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覺是小乘人,聲聞、緣覺、權教菩薩都可以當之,菩薩稱為正等正覺,佛稱為無上正等正覺。阿難希望我們各個人都成佛。

  這二十八首偈頌到這裡統統講完了,後面這一小段是第七個大段,等於流通分,「大眾信解第七」,這是相當於後來翻經的三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這一段等於是流通分。裡面有三個小段,我們看此地。第一段是講「發無上心」,我們把這裡面幾個名詞跟大家介紹,我們再來念經文。第一個講「正真,正,謂諸清淨無漏法」,諸是講一切清淨,「漏」在佛學裡是個專有名詞,就是煩惱的代名詞。無漏就是沒有煩惱,沒有煩惱才叫清淨,斷一切煩惱就叫無漏,這是正。「真,謂真如法身」,正真也就是指的正信、正見、正行、正覺是也。第二個是「僧那大鎧」,僧那是梵語,大鎧是中國的話,這句就是披甲精進之意,僧那是精進,大鎧是披甲。好像打仗的時候,在第一線的士兵都戴著有盔甲,在從前是盔甲,現在衝鋒陷陣是戰車,戰車擺在第一線,這時候裝甲部隊裝甲兵他可以勇猛的精進,不畏刀兵,取這個意思。「甘露之意」,甘露是比喻涅槃,涅槃是梵語,前面講過不生不滅,這是真正之樂。「甘露至味無與比者」,在此地是比喻涅槃真樂的意思。我們看第一段的文:

  【阿難頌如是已。】

  前面二十八首偈頌說完了,這個二十八首偈頌是阿難的心得報告,也是阿難勸勉我們大眾,要記住佛陀前面四番開示,依教奉行,所以這個意思非常的懇切。

  【諸會大眾。】

  就是與會的這些大眾們。

  【一時信解。】

  聽了阿難這個偈頌之後,相信了,對於佛所講的道理、阿難所勸勉的都相信,都能夠理解。

  【皆發無上正真之道。】

  都發菩提心。

  【僧那大鎧甘露之意。】

  不但是發了大心,我們要學佛,希望成佛,而且還能夠精進不懈怠,求如來的大菩提、大涅槃,求真正的自在安樂。這是第一段。第二段是講「自度度他」,我們把這個經文念下去:

  【香薰三千。從是得度。開示道地。為作橋梁。】

  這幾句是第二段,講的是自度度他。『香薰三千』,這個香就是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之香。諸位請看這個地方,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叫五分法身香。講到『道地』與『橋梁』,「必要指示一切眾生,皆得究竟正真菩提果地」,這是「道地」,菩提果地,「以般若智慧、光明為大眾做助緣,做智慧之橋梁」。不但自己得度,要叫一切眾生人人都得度,這才是一個佛弟子。所以說「香薰三千,從是得度」,這兩句是自己度了,成就五分法身。底下兩句,「開示道地,為作橋梁」,我們要發心度他,像諸佛菩薩一樣。最後這一段是「大眾受教」。

  【國王臣民。天龍鬼神。聞經歡喜。】

  諸位想想,當時在會有許多國家的這些國王、也有大臣、也有普通的老百姓,所以這個大會是非常之盛況。除了國王臣民之外,還有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的『天龍鬼神』,也在道場聽釋迦牟尼佛與阿難的教誡,『聞經歡喜』。

  【阿難所說。】

  「聞經歡喜」這句是講佛所講的,前面長行的四番開示,阿難所說的這就是二十八首偈頌。

  【且悲且恐。稽首佛足。及禮阿難。受教而去。】

  為什麼『且悲且恐』?悲的是有許多沉淪的眾生沒有機緣聞佛法,這是可悲的,且悲,「悲憫群眾沉淪」;恐的是「恐懼自己或犯」,不知不覺犯了過失。所以,聽了佛的開示、阿難的勸告是又悲哀又害怕。『稽首佛足』,這是禮謝,『及禮阿難』,因為這個經裡頭兩個人來教導我們,拜佛,先謝佛再謝阿難尊者。『受教而去』,「而去」是什麼?回家去依照這個理論、方法來修行。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個經到此地講圓滿了。下面我們跟諸位簡單的做一個總結。經跟諸位介紹完了,總結全經的大意可以說有四點。第一點是「生正信」,凡夫不見佛、不聞法,雖然種了遠因,現在的苦沒法子脫離。或者是聞了佛法,但是聞法未必是真的。像我們現前這個社會裡,有許多廟宇,甚至於有許多神壇,一般人都把它誤會作佛教。還有一些經典是經過鸞壇扶出來的註解,也以為是真經,這是大錯特錯。所以,你聞未必是真的,真的未必能夠正確的理解,解了未必能信,信了未必能行,行未必能不退,一層一層的淘汰,正信真正是難能可貴,正信之人真是鳳毛麟角。第二,「起正行」,行非常重要,一定要依佛的教誡、依戒定慧,依戒來修行,修正我們身口,依經論來修心,身口意三業清淨。第三,我們「要求正確的理解」,在這個地方我們先要講因,像阿難尊者勸告我們的,先要發菩提心,發心求無上道,這就是我們求正解的因地心。然後我們要求緣,緣一定要得明師良友,像世尊在本經第一段開示我們,真正佛弟子一定要得明師教誡。第四,我們一定要「利自利他」,就是要自行化他,阿難特別在偈頌裡頭勸導我們的。身心要善,我們愛好善事、尊敬善人,要有大慈悲心,普遍教化眾生,不疲不厭這樣的精神。

  末後,我們讀《華嚴經》裡面有這麼一段話,過去清涼國師澄觀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為德宗皇帝講《行願品》,有這麼幾句話。「將契本性,非行莫階」,我們要想見性,見到真如本性,要想得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契真如本性,一定要修行。所以《華嚴經》是把行擺在第一,他是以普賢菩薩來表法,普賢稱之為大行普賢菩薩,「故說普賢無邊勝行」,殊勝的這種修行法。普賢菩薩殊勝的修行法都在「入法界品」裡面,或者諸位要看《四十華嚴》,就是《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這個四十卷完全是講普賢菩薩殊勝的修行法。「行起解絕」,行就是解,解就是行,解是理論,行是行為,整個佛法的理論完全融合在生活行為當中,理論變成我們實際的生活行為。「智證圓明,無礙融通,現前受用」,現前已經離苦得樂,得大自在,得到受用,何況將來?現前講的是花報,未來是果報,花報已經就得大自在,已經得融通、圓明了,那何況將來?

  在此地我謹以此祝福諸位,福慧增長,成佛度生。今天這部經功德圓滿,以後有機會,我們這個講席是長期性的,經論還有很多種,希望諸位有殊勝的因緣都能夠看到。如果看了以後有疑問的地方,歡迎大家告訴我,或者是寫信給我,我一定利用錄影講經的機會,想方法跟諸位解答。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