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  (第八集)  1996/8/27  美國聖荷西  檔名:15-010-0008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九面,倒數第二行: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睡眠中過。若觀察時。菩薩應當發起精進不生熱惱。】

  這是世尊為我們舉例說明睡眠的過失。請看三十面的經文: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睡眠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發起精進意樂無倦。】

  這是世尊答覆,彌勒菩薩是代我們啟請,經文特別著重的是初業菩薩,就是初發心的菩薩,應當要警覺到睡眠過失很多。在眾多過失之中,世尊舉二十種作為例子來為我們說明。

  【彌勒。云何名為樂於睡眠二十種過。一者懈怠懶惰。】

  這一條恰好是精進的反面,佛在大乘經上常常告訴我們,世法善根有三,無貪、無瞋、無痴,這三法能生起世間一切善根,一切善法。出世間的善根只有一條就是精進,勇猛精進才能成就出世間的大事。如果是『懈怠懶惰』辦出世事就不能成就。這一點我們要明瞭。因為許多菩薩無量劫中修行,為什麼那麼難證果?原因就是懈怠。因此,佛把這條列在第一,他的用意很深。

  【二者身體沉重。】

  身體得不到輕安。

  【三者顏色憔悴。】

  多睡眠的人,容顏、膚色確實如佛所說有憔悴的樣子。

  【四者增諸疾病。】

  這就是說明得一切疾病的機會比較多。

  【五者火界羸弱。】

  這個『火』,佛法講五行,火在此地就是現代人所講的體溫,他體溫比一般人要衰,沒有正常人那麼樣的強旺。

  【六者食不消化。】

  吃東西不容易消化。

  【七者體生瘡皰。】

  這也是容易得皮膚病,這一句現代的話就是容易感染皮膚病。

  【八者不勤修習。】

  當然,喜歡睡眠,佛在前面跟我們講過,出家的比丘、菩薩,正常睡眠就是中夜,初夜、後夜都要睡眠,那就是貪著睡眠,這是佛所責備的。中夜用現在的時間來講,就是晚上十點到兩點鐘,睡眠的時間四小時。四小時實在講足夠了,我們現在感覺四小時的睡眠決定不夠,道理在哪裡?第一個是我們的心理有問題,佛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心理有問題。心裡覺得四個小時睡眠怎麼夠,它就決定不夠,因為你想它不夠,它決定就不夠。如果你要想四個小時足夠了,那的確就夠了,確實從心想生。睡眠,飲食也是如此,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你如果覺得我一餐很正常,早晚你就不想吃了。如果你想一餐怎麼行?那你就非吃三餐、五餐不可,為什麼?從心想生。這是第一個因素。第二個因素是我們業障習氣太重,所以貪吃、貪睡,這個毛病很大。我們再看下面第九。

  【九者增長愚癡。】

  不能夠發奮,不能夠精進,當然無明愚痴就增長。

  【十者智慧羸劣。】

  智慧很差,很劣很差。

  【十一者皮膚闇濁。】

  不像一般人膚色有光彩,他的皮膚暗,濁就是不清淨。

  【十二者非人不敬。】

  『非人』是指天神,護法善神這一類的,他們不尊敬你。

  【十三者為行愚鈍。】

  他所有作為,他的行動都是愚痴暗鈍,愚鈍,沒有一般人那樣的敏捷。

  【十四者煩惱纏縛。】

  這個容易懂。

  【十五者隨眠覆心。】

  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他的精神提不起來。

  【十六者不樂善法。】

  就是不喜歡善法。

  【十七者白法減損。】

  白法就是善法,不喜歡修善,見到別人行善,他看到也不歡喜,所以對於善法一天一天減少了。

  【十八者行下劣行。】

  『下劣行』實在講惡法天天增長,善法天天減少。下劣我們在前面也曾經說過,這部經是大乘佛法,是對菩薩說的,它的標準比較高,對菩薩講下劣,凡是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的那種行持都叫下劣行。

  【十九者憎嫌精進。】

  他看到別人精進,自己不肯精進,看到別人精進,他也放不下,『憎』是憎恨,『嫌』是討厭,這是從嫉妒心裡面生出來的,自己不精進也不願意看到別人精進。

  【二十者為人輕賤。】

  一般人當然不會尊重他的。佛給我們舉出這二十種過失,都是由睡眠而來的。

  【彌勒。是為菩薩樂於睡眠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下面的偈頌也是屬於重頌,偈頌裡面有不少句子將前面這個二十種說得更為詳細,所以這個偈頌很好,我們應當要把它記住。第一首:

  【身重無儀檢。】

  身體沉重,沒有威儀,不知道自己檢點。

  【懈怠少堪任。】

  因為懶惰、懈怠,所以許許多多的工作他沒有辦法勝任,『堪任』就是經裡講勝任。

  【顏色無光澤。】

  這就是顏色憔悴。

  【是樂睡眠過。】

  『樂』是愛好,喜歡睡眠的過失。

  【彼人常病惱。】

  惱是煩惱,就是說多睡眠的人多病,身體不健康。

  【風黃多積集。】

  『風』是我們現在所講的中風這一類的病,得病的機會多。『黃』是說皮膚憔悴。

  【四大互違反。是樂睡眠過。】

  『四大』就是地水火風,所以叫四大不調。四大裡面的「火大」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溫度,體溫;「水大」是說我們身體裡面所含的水分,一定要適中,無論哪一樣,太多了就生病,少了也生病;「風」在此地是講,我們身體裡面的器官暢通無阻,風是沒有阻礙的意思,如果有障礙,一定就生病了。『互違反』就是我們常講四大不調,這個人身體多病。

  【飲食不消化。身體無光潤。聲嘶不清徹。是樂睡眠過。】

  聲音、音聲嘶啞,說話說不清楚。

  【其身生瘡皰。晝夜常昏睡。諸蟲生機關。是樂睡眠過。】

  這就是說多睡眠的人容易感染皮膚病,感染一些疾病。『諸蟲』就是指的寄生蟲,人身體裡面都有寄生蟲,可以說不但有病的人,健康的人也有。但是有些寄生蟲對我們身體沒有害處,有些寄生蟲是有害處的,這是給寄生蟲增長了機會,睡眠是寄生蟲繁殖的機會。

  【退失於精進。乏少諸財寶。多夢無覺悟。是樂睡眠過。】

  這一首是講貪睡的人當然不會精進,跟精進恰恰相反。缺乏生活的資財,也就是講我們現在物質上的生活他比較要缺乏,而且多做夢,做夢多,迷惑顛倒,不曾覺悟。

  【癡網常增長。樂著於諸見。熾盛難療治。是樂睡眠過。】

  『癡』是愚痴,『網』是比喻,愚痴就像羅網一樣,密密麻麻,這是形容他愚痴的樣子。喜歡執著成見,也就是說這種人成見很深,這個病很不容易治療,佛來了對他也沒有辦法。為什麼?懈怠懶惰,不能接受佛的教誨,難治療的原因在此地。

  【損減於智慧。增長於愚癡。】

  智慧一天一天減少,愚痴一天一天增長。

  【志意常下劣。是樂睡眠過。】

  這一句是說這種人沒有大志,過一天算一天。

  【彼住阿蘭若。常懷懈怠心。非人得其便。】

  『阿蘭若』是寂靜之處,我們一般常講的住山閉關,關房都選擇在環境幽靜的地方,蘭若。他住在這個地方不是修行,一般人住山閉關,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人家是勇猛精進。他住在這個地方天天睡大覺,『常懷懈怠心』,這個事情就麻煩了。『非人得其便』,非人是什麼?現在所講的魔,換句話說,容易著魔。妖魔鬼怪看到他,常常附身,附他的身那就作怪,必定被魔所控制。魔有神通,魔也有智慧,也有能力,他可以幫助你得到許多一般人得不到的利益。名聞利養你都能得到,可是你的享受不會太久,福報享完了,魔走了,你就必定墮落地獄。這樁事情佛在《楞嚴經》裡面講得很明白,我們現在的社會這一類的人有,如果大家冷靜的去觀察你就能發現,常常聽到,常常見到。

  【蒙憒失正念。諷誦不通利。說法多廢忘。是樂睡眠過。】

  『蒙憒』就像我們現在人所說的糊塗、迷惑,當然正念不能現前。雖然讀經,沒有記性,也就是讀得很多記不住,隨念隨忘。縱然說法也有這個毛病,說法的時候也常常廢忘,都是從睡眠當中引發的過失。

  【由癡起迷惑。】

  愚痴這才迷惑。

  【住於煩惱中。其心不安樂。是樂睡眠過。功德皆損減。常生憂悔心。增長諸煩惱。是樂睡眠過。】

  這個都好懂。

  【遠離諸善友。亦不求正法。常行非法中。是樂睡眠過。】

  『善友』,善與善相應,縱然過去是很好的朋友,一個人精進,一個人懈怠,這兩個人決定走不到一起去。精進的人一定遠離懈怠人,懈怠人也一定不願意見精進人,所以這些善友,真正精進,努力修行的人,他必然是遠離。『亦不求正法』,沒有求正法的那種熱忱,沒有那個心,於是『常行非法中』,與佛的教誨常常是相違背的。這個地方的非法跟《般若經》上講的非法,意思完全不相同,此地所講的非法是與正法相反的,叫非法。佛教人修六度,他所做的跟六度完全相反,這就是非法。佛教菩薩布施,他慳貪;佛教菩薩持戒,他作惡,這就叫做非法。他在生活當中所表現的是這些。

  【不欣求法樂。損減諸功德。遠離於白法。是樂睡眠過。】

  法確實有樂趣,嘗到法味的人才知道,換句話說,必須依法修行才能夠得到法樂,也叫做法喜,我們常說法喜充滿,這是你在修學裡真正得到受用。他不求法樂,他求什麼樂?求世間五欲六塵之樂,這個就錯了。世間五欲六塵,一般人說這個很樂,佛告訴我們那不是樂受,那叫壞苦,你在享受的時候是感覺很快樂,那是外面五欲六塵的刺激,覺得很快樂。可是這個境界離開了,你就覺得苦,三類苦裡面這一類叫做壞苦,不是真樂;不像法樂,法樂是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像泉水一樣,自然往外湧,那是真樂。它不是外面刺激,從內心裡面生出來的,所以法樂跟世間五欲之樂不相同。不求法樂當然就損害功德,修行有功你自然就有德,這個德最淺顯的就是法樂。『遠離於白法』,白法是善法。

  【彼人心怯弱。恆少於歡喜。支分多羸瘦。是樂睡眠過。】

  這個人『心怯弱』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的心理不健康,他憂慮多、煩惱多、畏懼多,喜樂的時間很少,就是憂慮的時間很長很多,這是心理不健康。心理不健康一定影響到生理,所以他的身體很瘦弱,『支分』是四肢、手腳,顯得很羸瘦。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進者。樂說其過惡。是樂睡眠過。】

  他自己知道自己懈怠懶惰,看到別人精進他嫉妒,他放不下。不僅是嫉妒,還要找那個精進人的麻煩,惡意去說他的過失,說這些精進人的過失。用種種方法去破壞,去障礙他,他還要造這些罪業。

  【智者了其過。常離於睡眠。】

  這是世尊教給我們,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瞭多睡眠、貪睡眠的過失,所以他『常離於睡眠』,自己要發奮勇猛精進,克服這個障礙。如果我們已經有這個障礙,一定要想方法對治,古人為取得世間的功名富貴,他也能克服懶惰、克服睡眠而勇猛精進。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有所謂「懸梁剌骨」,懸梁是什麼意思?古人頭髮都沒有剃的,男子也一樣,頭髮都是很長的。中國古時候,頭上打個髻,盤在上面,戴上帽子,清朝時候打成辮子,長辮子。他在屋梁上拴一根繩子,把頭髮懸在梁上,如果打磕睡他就打不下去,懸梁,克服自己的懶惰,克服自己的睡眠。他為了什麼?為了取得世間的功名富貴都這樣幹法,我們今天是為了要了生死出三界,如果不能克服睡眠那怎麼辦?

  佛門說到修行真實用功,特別在一年之中選定幾個日子精進修持。如同我們念佛法門裡面,一般念佛堂,實在講念佛堂的功課比我們現在佛七還要精進。我們看看過去印光法師靈巖山的課誦儀規就看到了,他們是一年三百六十天沒有放假的,每天除早晚課之外有六支香的念佛,一支香大概是一個半小時,六支香!這是平常,每一年有一段時期舉行精進佛七,精進佛七叫加香,再加兩支香,九支香的念佛,日夜不懈怠。念佛堂裡面的佛號永遠沒有中斷,晚上怎麼?晚上輪班,分班接著念,念佛堂的佛號是一年到頭不會中斷的,那叫念佛堂。現在這樣殊勝的道場我們已經見不到了。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睡眠誤事,一定要想方法克服,常離於睡眠。

  【愚人增見網。無利損功德。】

  愚痴的人增長邪知邪見,他的知見不正。『無利損功德』,無利是毫無利益,將自己的功德傷害了,功是修行有功,自然你就有德,這個德跟得失的「得」是同一個意思。持戒有功,定就是他所得的,修定有功,開智慧就是所得。由此可知,功是修因,德是證果。

  【智者常精進。勤修清淨道。】

  我們要曉得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講,財色名食睡,這個叫五欲,也叫做五蓋,蓋覆了我們的真性。它是嚴重的煩惱,清淨心裡面原來沒有這個東西,原來沒有的當然可以離開,原來有的自然可以證得。六道裡面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分為這三大類,欲界裡面就是有這五種欲,財色名食睡,有吃、有睡。到色界天沒有了,色界天人不需要飲食也不需要睡眠,他的精神永遠飽滿,我們在經上看到世尊所謂的禪悅為食。食,這個意思是滋養身體,色界天人用什麼來滋養身體?用禪定,定能養身,禪定就是清淨心,就是我們淨宗講的「一心不亂」。所以你的心愈清淨,你的身體一定愈好,你的飲食會減少,睡眠也會減少,必然的道理。如果飲食很多、睡眠很多,不是好事情,這一點我們要曉得。

  為什麼現代人需要這麼多的飲食、睡眠?一般說來這是業障,什麼是業障?妄想、雜念。飲食這是產生能量,我們身體的活動要靠能量,飲食是能量的補充,你不能充分補充它,你就沒有體力活動,一定要補充足。能量消耗到什麼地方?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一個人妄念要是少,換句話說,他消耗的能量就少,消耗能量少,他補充的當然就少。所以一天吃一餐就夠了,那一餐的份量跟普通人一樣,並不是把三餐當作一餐來吃,那個人會生病的,那不正常的。

  由此可知,佛門裡頭無論哪一宗,無論哪個法門,都是修清淨心,都是修禪定,心愈清淨你睡眠的時間愈少,你的飲食也愈少。我們明白這個道理,知道事實真相,可不能學,學不得!你聽說少吃好,你一天吃一餐,吃上三天什麼工作都不能做,就躺下去了。什麼原因?因為你需要那麼多的消耗能量,你一定要補充足;也就是說,你的煩惱、雜念太多了。所以古時候僧團裡面日中一食,人家心清淨,少煩少惱,他每天補充那一點足夠了;我們今天是多煩多惱,沒有法子。明白這個道理就好,真正功夫在哪裡用?功夫在修清淨心,心愈清淨自然就減少了,睡眠也會減少。『智者常精進,勤修清淨道』,清淨道這三個字包含所有大乘的法門,我們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是修清淨道,所以這一個字就統統包括了。

  【離苦得安樂。諸佛所稱歎。】

  煩惱是苦,生死是苦,迷惑無明是苦,離苦要離這些,自然就得安樂。心安身就安,身心安穩,身體自然輕利。

  【世間諸伎藝。及出世工巧。皆由精進力。智者應修習。】

  不但是出世間法,世間法,世間種種學術、種種才藝,以及出世間的功夫善巧,都從精進裡面生的,應該要修精進法。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過。】

  假如我們的志向,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證得圓滿菩提,有沒有辦法得到?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淨宗法門,念佛往生淨土就是一生成就無上菩提。這個事實以及它的道理,我們在這十幾年當中天天都在討論,天天都在宣揚,決定沒有錯誤。要想這一生成就,貪睡、貪吃不行,那我們縱然是念佛,也只給阿彌陀佛結個善緣而已,這一生當中還是去不了。你要問為什麼?西方世界的人個個都是勇猛精進,我們這個懶散的習慣跟他們合不來,即使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到那裡跟大眾不能相處,還是去不了。所以你要知道睡眠的過失。

  【安住精進力。覺悟生慚愧。】

  這是佛教導我們,我們心要安住在勇猛精進上,要克服自己不好的習氣,不好的習慣,自己要想方法克服自己,這一點很重要。古時候老師、學長還可以能夠督促學生,學長還可以帶領學弟們,現在的社會不行了,現在講求民主、自由、開放,誰都不能干涉誰,甚至於見到過失、勸告都不可以。你好心去勸告他,他對你生起惡意,反而使彼此兩方面道業都受到了障礙,這是我們今天修學環境不如古人的地方。所以今天修行唯有靠自己,沒有人來督促你,自己不曉得發奮,不能克服自己的障難,成就就難了。

  懶惰、懈怠這是一般人的通病,我們自己也不能夠避免,克服的方法每個人不一樣,自己要想想用什麼方法能夠對治自己的毛病,去找個方法。我在年輕的時候發心學講經,實在講就是對治自己懶惰、懈怠的一個方法,因為講經要上臺,面對這些大眾講不出來那很難為情,下不了臺。這個方法能夠逼著自己用功,因為最初學講經要寫講稿,一個半小時臺上講演,需要寫一萬五千字的講稿。一個星期講一次,每個星期要寫一萬五千字的講稿,這就逼著自己不能不用功。寫講稿還要查參考資料,遇到一個問題要想很久,實在想不出來那沒有法子,想不出來就拜佛,拜上幾百拜。拜上一、兩百拜就忽然靈感來了,就趕快再寫,所以在學講經過程當中常常一夜不會睡覺的。因為晚上的時間清淨,沒有人打攪,白天有工作、有應酬,用功比較難,多半時間都在晚上。普通晚上睡眠大概都在兩、三點鐘,一直到天亮常有的事情。這是什麼?用這個方法來對治自己懈怠、懶惰的毛病。所以自己要想辦法去整自己才行,這個叫修行。這是『安住精進力,覺悟生慚愧』。

  【是故諸智者。常生精進心。捨離於睡眠。守護菩提種。】

  『菩提』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悟,念念要覺悟,時時刻刻要覺悟,覺悟是成佛的種子。睡眠恰恰是覺悟最大的障礙,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再看底下經文。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樂著睡眠乃有如是無量過失。若有聞者。不生憂悔厭離之心。發起精進。當知是人甚大愚癡。】

  彌勒菩薩這個話說給我們聽的,佛將睡眠的過失說出來,說得這麼清楚,我們聽了以後還不知道憂愁,還不知道悔改,不知道發起精進,那這個人是愚痴到了極處,諸佛菩薩也度不了他。這裡最要緊的是要好好想一想,我是不是這個愚痴人。請看下文:

  【若有菩薩。為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若有』是假設,有一位菩薩他希望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

  佛在這個經上講得句句話都是真實義,句句話都是無邊的功德利益,佛沒有一句是假話。

  【於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進住菩提分。無有是處。】

  所以這部經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我們明瞭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這些沒有智慧愚痴的菩薩,也能夠「發起菩薩殊勝志樂」。這部經我們遇到,實在講也是希有的因緣,一定要珍惜,要常常讀誦,常常依照經典所說認真的反省檢點,改過自新,成就這一生真實的功德。下面這一段也非常精采,非常重要。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眾務中過。】

  『眾』是眾多,『務』是事務。世間人為了求生活,沒有辦法離開事務,他不工作他就不能賺錢,就不能夠生活。為了養家活口,不能不去工作。但是一定要覺悟,養家活口這個事情是重要,但是並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什麼事情?是我們這一生當中怎麼樣了生死、脫離六道輪迴,這比養家活口重要的多!所以真正覺悟的人,生活能過得去,他就知足了,不再幹了,他要把他的精神、體力、時間去辦道,去修行。因此,佛教給我們,無論在家出家,物質生活上一定要懂得知足,知足就常樂,知足你就有時間,不知足你哪來的時間。這一點給我們講,眾務之害不亞於前面所說的這種種過失。下面經文。

  【若觀察時。令諸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

  「營」是經營,無論是出家在家的佛弟子,要謹守一個原則,「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百丈大師在叢林清規裡面倡導的,第一條他老人家就說,「叢林以無事為興旺」,什麼是叢林興旺的氣象?沒事!由此可知,事情太多了是佛法衰滅的現象。現在大家的觀念都錯誤了,沒有事情天天還在動腦筋想事,我們怎麼去做。如何把這個錯誤觀念能夠轉過來,非常要緊,把心真正定在道上。即使弘法利生,這個事情我們也是附帶在做,不能把它當正事去辦,附帶辦的。正經事是要修清淨心,正經事是要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正經事。《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堅決勇猛精進求正覺,正覺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正覺。把我們正事放在一邊,無關緊要的這些事情拼命在那裡做,麻煩就大了。你所做的,做的再好是三界有漏的福報,你得的是這個東西。功德,沒有那回事情,毫無功德!這一點要曉得。我們看下面經文。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

  知道經營眾務的過失,你才曉得佛這兩句話含義的深廣,不去經營許許多多的事務,應當『勤修佛道』。這個裡頭的含義很深很廣,我們要能體會。佛在此地也舉一個例子,給我們說了二十種,喜歡經營這些事務的過失。『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觀察,用淺顯的意思來講就是高度的警覺。你用智慧去看這個事情,有高度的警覺心,你才曉得做這些事情,對我們自己的傷害太大了。

  【彌勒。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耽著世間下劣之業。】

  『業』是事業,『耽』是耽染,非常喜歡,『著』是執著,喜歡、執著這些世間的事業。世間種種事業,佛眼睛裡看都叫『下劣』,為什麼是下?因為它是六道輪迴的事業,不能出離六道輪迴,這是下。劣就更糟糕,劣是造三惡道的事業,在你事業裡面,如果是增長貪瞋痴慢,增長嫉妒,這個事業將來的結果就是三惡道。即使你的心胸廣闊,慈悲喜捨,利益一切眾生,不能出三界,你連個須陀洹都比不上,你怎麼不是下,須陀洹以下的。這個「下劣之業」就包括整個六道裡面的事業,所以它的範圍很廣。

  【二者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

  真正修行的人,人家的目標已經定在三界之外了,不再搞三界之內,這就比搞世間這個事業的高明太多了。此地講輕賤、呵責都是比喻話,為什麼?真正修行人不見世間過,他也不會輕賤你。但是事實上,他不會跟你接觸,為什麼?志趣不相同,你不會去找他,他不會來找你,這是一定道理。

  【三者亦為勤修禪定比丘之所呵責。】

  諸位要知道『讀誦修行』功德淺,『勤修禪定』功德深,勤修禪定必定超越六道,而讀誦修行未必能超越六道。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這樣說起來,我們是不是要去修禪定?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大小乘佛法無量法門都是修禪定,法門無量那是講,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也就是方法、手段無量無邊,修什麼?都是修禪定。所以禪定不是指禪宗裡面打坐面壁,不是這個意思,這個禪定就是戒定慧裡面的定,是這個意思,意思很廣;換句話說,勤修禪定就是認真修行的人,無論修行哪個法門,他認真修行,認真修行一定證果。

  我們淨宗是用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的這個手段,我們修的是什麼?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所以世尊在《大集經》裡面講,修念佛法門,念佛叫「無上深妙禪」,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大集經》上講的,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無上深妙禪。所以在這個地方,不要看到這個經文,「我念佛還是不行,我還得去參禪去」,那你就錯解意思。我們把它解釋一個真修行的人,真正為了生死出三界而修行的人,比前面讀誦修行的功夫要來得深。

  【四者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

  這是喜歡經營世間事務的這些人,他心裡面所想的、所念的都是他那些要做的事情。他沒有去想佛,沒有去想菩薩,沒有思惟經義,沒有覺察宇宙人生的實相,這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他起心動念都是『生死流轉之業』,他搞這個。

  【五者虛食居士及婆羅門淨心信施。】

  剛才跟諸位說過,在家人因為為了家庭生活,不能不奔波,不能不經營種種事業,這是麻煩,這是業障,不能專心修行。所以發心出家修行人,就是把這些事業統統捨掉,接受在家居士的供養。在家居士供養你,就是叫你不要幹事,你好認真修行,你修行證了果,我們供養的人沾光,我們得福報。我們供養你,你作菩薩、作佛了,我們沾了光,得福。如果你沒有修行,你跟我們一樣,天天也是搞這些工作,忙得不亦樂乎,不能念佛,不能修行,將來還要搞六道輪迴,我憑什麼要供養你?我供養你得什麼?你墮地獄我也跟著你去。跟諸位說,真的跟著去,不是假的。他是罪魁禍首,墮阿鼻地獄,他為什麼做那麼多惡事?因為你們大家出錢出力幫助他,他墮落你就跟著一起墮落。所以從前這些出家人,他的事業就是修道,道業不成就,佛門裡常講「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出家人想到這一點寒毛直豎,不能不害怕。『虛食居士及婆羅門淨心信施』,他們的布施供養。

  【六者於諸財物心懷取著。】

  因為你要經營許多事業,做事業離不了財物,你心裡面所念的,怎麼樣去找這些財物,怎麼樣去得到這些財物,你的心迷在錢財裡頭,出不來了。唐朝龐蘊居士給我們做了個最好的榜樣,那是個在家修行證果的大德。他有財富,他把他家裡的財物裝在一條船上,船放到江當中,把船砸破,讓這些整個沉下去,統統不要了。有人見到了,就問他,你這些錢財有用,你不要了為什麼不拿去做好事,不拿去布施?他就是為了留一句話給後人,「好事不如無事」!什麼是好事?無事是最好的事。這一句話的意思很深,幾個人能體會得到?如果你不入義味,你沒有辦法體會到這個意思,無事才是真正的好事。你要是怕好多好事沒有人做,喜歡做好事的人多得很,太多了,真正懂得好事不如無事的人太稀有了。無事之人,能出三界,能證佛果,他證得佛果之後,就能夠度化無量無邊的法界眾生。我們今天要喜歡貪圖做這些事務,把這一生成佛的機會斷掉,你說這個損失多大?你今天做好事能利益多少人?實在講大海之一滴都不足,你有什麼利益?成佛之後,那個利益無量無邊,要懂這個道理。

  無事之人給社會留下最佳的榜樣,這是講我們現前的利益,世間人心亂,心不寂靜,缺乏慈悲,懂得無事的人他用身教他不是用言教,他做出樣子來給你看。在我們中國歷史裡面,《二十五史》諸位讀過之後,裡面有一類叫《隱逸傳》,我年輕的時候初讀這個書,讀《隱逸傳》我就起了疑惑。我覺得這些人有學問、有道德、有能力,他沒有替社會做事情,他隱居,天天遊山玩水,歷史上還要給他做傳記,這為什麼?我都覺得不平。到以後學了佛才覺悟,這個人了不起,太高明了,他做出個樣子,做出個模範給大家看,教我們什麼?就是教我們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天下人每個人都無事,天下太平,日子好過。今天世界為什麼這麼亂?好人太多,這個人說他的主意好,那個人說那個主意好,兩個就要打架了,大的就是兩國戰爭。大家都沒有事,老百姓才過平安的日子,隱士了不起,替國家社會做多大貢獻的,我覺得不如隱士,他那個教化深刻。不是他沒有能力,不是他沒有學問,他可以跟人爭,不爭,就是教給我們不爭,教給我們安分守己,快快樂樂過一生。這種人的境界今天幾個人能夠體會到?才曉得他們真正懂得做人,懂得人的生活,懂得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他真懂得。做到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世間人看到神仙生活。希望我們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然後你才曉得,佛在這個地方講的經營眾務的過失非常嚴重。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