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玄義  (第二十五集)  1998/12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4-0025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綸貫第十九面,倒數第四行,從第二句看起:

  【次觀本願法者。占察經云: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應學習二種觀道。一唯心識觀,二真如實觀。】

  前面青蓮法師以天台家的教學,告訴我們「托事附法」有兩種觀法:第一種是觀人,就是從菩薩的造像表法,我們要有所領悟,第二種是觀法,就是觀經題裡面的本願,觀菩薩的本願。今天我們來讀第二種。《占察經》是地藏三經之一,地藏菩薩有三部經,通常我們讀誦的只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另外兩種經讀的人很少,甚至於知道的人都不多。《占察經》過去我們在台灣也在極力的提倡,我們印過經本,也印過講記。另外還有一部是《大乘地藏十輪經》,這一部經分量很大,知道的人就更少了,這稱為地藏三經。

  以《占察善惡業報經》裡面所說的,『若欲依一實境界修信解者』,「一實」是一真實相,這也是宗門教下所說的從根本修。如果我們想從這個地方入門,就應該學『兩種觀道』,「觀」是觀察、觀照,「道」是方法、門徑,有兩種觀法。第一種是『唯心識觀』,法相宗所修的,法相唯識宗是依這個方法來修行。第二種是『真如實觀』,這是法性宗所用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非常重要,都是從根本修學。所以性相兩宗,古大德都非常重視,即使近代學者們,像方東美先生也把這兩宗看作是最高的哲學。底下我們簡略的來說明這兩種觀法。

  【唯心識觀者,謂於一切時、一切處,隨身口意所有作業,悉皆觀察,知唯是心隨一切境界。】

  「唯心識觀」比「真如實觀」要容易,從前方東美先生告訴我,中上根性的人都能用得上。我們不是上根人,但是總算是中根人,這是方先生說的,我們這些知識分子是中根人。而實際上,我們要以天台家「十乘觀法」裡面所說,我們才真正知道自己是下根人,中根的標準我們都達不到。但是勉勵自己努力修學也行,真正發憤努力修這個法門還是可以的。但是你想『一切時』,一天二十四小時沒有間斷,『一切處』,無論在什麼處所;換句話說,隨時隨處檢點自己身口意的造作。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你時時刻刻會忘掉,忘掉就叫失念,你的功夫忘掉了,斷掉了,所以你修學功夫不能得力,原因在此地。如何能夠一切時、一切處都不間斷,功夫才能得力?淨宗講打佛七,為什麼要打佛七?就是希望一切時、一切處功夫不間斷,是這個意思。禪宗打禪七,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怕功夫間斷,就怕這個念頭忘掉了。所以大家在一起依眾靠眾,我忘掉了,或許你沒有忘掉,你忘掉的時候,或許我沒有忘掉,我們彼此互相幫忙,互相勉勵,互相警策,希望功夫不間斷。

  身體的造作,一舉一動,口裡面的言語,心裡的念頭,這都叫造業。佛經將業歸納為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業就是說不上善惡,無記業好不好?無記業不好,無記業墮落在無明裡。所以這三種業,都不是真正善業。你造善業,三善道受果報;造惡業,三惡道受果報;造無記業,雖然不能夠明顯的感善惡業報,但是它是無明,它是愚痴。幾個人能夠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這樣檢點,這樣的觀察呢?這是從現象看,這個現象從哪裡來?那就是做功夫了。我們身語意一切的造作從哪裡來的? 『知唯是心隨一切境界』。這個「心」是雙關語,可以說真心,也可以說是妄心。真心,隨眾生造作現境界,唯心所現;妄心就是分別意,隨眾生的妄想轉變境界;這就是《華嚴》所講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唯是心隨一切境界」。

  【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

  『心有所緣』是攀緣,有所念是生起妄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這個心隨著境界轉,六道凡夫哪一個人不是這種現象?我們自己一天到晚在這個境界裡面,自己不能覺察。修行有功夫的人,他能夠覺察,凡夫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實在講,連善惡是什麼,幾個人能夠辨別得清楚?《了凡四訓》說得好,那只是提示;善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很複雜,沒有相當的智慧你怎麼能辨別?所以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醉生夢死。實在說,糊裡糊塗生到這個世間來,糊裡糊塗過一輩子,糊裡糊塗死去,糊裡糊塗在六道裡面輪轉,所以佛說「可憐憫者」!

  佛菩薩有慈悲、有方便,教導這一切眾生,眾生不肯接受,那就沒法子。眾生什麼時候覺悟?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脫離三界六道,作佛、作菩薩?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多重要。緣裡面最重要的是善知識,親近善知識是第一個因素。世尊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第一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親近善知識。你得要有智慧認識善知識,世間人最可悲哀的,把善知識看成惡知識,把惡知識當作善知識,這一生就完了。對於善知識認識不清楚,認識得不透徹,所以不能重視這個緣分。

  諸位想想,過去章嘉大師是真善知識,李炳南老居士那也是真善知識,天天跟他在一起的人不少,有幾個人在他的會下開悟得真實利益?太少太少了。什麼原因?雖認識,這個法師不錯,這個居士很難得,依舊是認識不清楚,所以不能夠珍惜相聚的那一段緣分。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確實就有人親近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沒有開悟,三十八年沒有得到真實利益。什麼原因?不知道珍惜,天天在一起,像普通朋友往來一樣。聽李老師講經說法,聽完之後耳邊風,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了,沒有在意,所以真實的利益沒得到。我到台中去,我珍惜這個緣分,為什麼?我不是台中人,我在台中沒有住處,到那個地方是參學的,因此每天的時間我都很珍惜。因為我知道,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習的時間不會很長,隨時人家不高興,我就要走路了。看人家臉色過日子,隨時有離開的可能,因此每天的機緣,我很重視,我很珍惜,這才得到一點真東西。

  家住在台中的人,他的心情就不一樣,感受就不相同。他們在台中落戶,在台中住一輩子,跟李老師時間長,今天沒有學到沒關係,還有明天,今年不會不要緊,還有明年。往後日子長,疏忽了,不知道珍惜,所以反而天天在一起學不到東西。我們外來的人,機緣非常難得,非常不容易,對老師每一句的教誨都很認真的學習,能夠有正確的理解,依教奉行,這都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緣不同」。這些事實,自古以來常有,所以每天環繞在善知識周邊的人,不見得真得利益。所以珍惜緣分,就變成非常重要了。

  『隨心有所緣念,還當使心,隨逐彼念,令心自知。』這就覺悟了。上面這一句話,為什麼「還當使心,隨逐彼念」?這個心要不隨逐彼念,行不行?行,我們做不到,法身大士才行。我們凡夫不行,凡夫是一切隨緣,隨他去。在隨緣當中要成就功德,你要自己覺悟。「令心自知」,自知是覺悟。

  【知已內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

  這個妄想不是外頭來的,是自己心裡變現出來的。『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境界沒念,境界沒有分別,就是開始覺悟。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境界,起了念頭,都是自己的事情。順自己意思就生起歡喜心、貪愛心,不合自己意思就生起瞋恚心、厭離心,都是自生煩惱,絕對不是外面境界給你的。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沒有這種覺悟,我生煩惱是他給我的,不知道是自生的。我們都把這個責任、罪業推給別人,都是別人不好,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一點錯都沒有,這種人還能有救嗎?沒救了。所以要曉得,蕅益大師說得好,他對方丈的開示,我過去影印了很多,印了十幾萬份,到處跟人結緣。他說的話不多,蕅益大師告訴我們:「境緣無好醜」,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環境,我們自身以外的都沒有好醜。換句話說,也沒有善惡,也沒有好壞,好壞是自心生的,「好醜生於心」。這個人覺悟了,你有這種自覺,你這一生當中不會怨天尤人,你的心平,知道起心動念是自己,不是外頭境界。物質環境不會叫你起心動念,外面人事環境也不會叫你起心動念,你要曉得這個道理,你會起心動念完全是自己,這個人才叫真正覺悟。覺悟之後,然後你才真正明瞭,外面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佛菩薩變現的,變現的境界度我們自己,你就會真用功,你就會真修行,否則,不會用功,不會修行。這是「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別」。

  『而一切境界未曾有想起於分別』,到這裡是一句,這個理很深,事很廣,很複雜。明明是這個人惹我生氣,他不惹我,我怎麼會生氣?他那個境界,為什麼別人看到不生氣,單單你生氣?如果真的能惹人生氣,所有人都要生氣才對,為什麼單單別人不生氣,你一個人生氣?別人在這個境界裡沒有起心動念,你在這個境界裡頭起心動念,那有什麼法子!實在說,你會起心動念,因素有兩個:一個是起於分別,一個是起於執著。離開了分別執著,你才看到一切境緣不會誘惑你。你有分別執著,這個境緣看起來,好像對你產生誘惑了,事實是如此。所以我們要責怪,應怪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不能怪人,不能怪境界,你就算是回頭了,回頭是岸。幾時我們才真正能回過頭來?難!每個人都不一樣,根性大利的人回頭就早,中下根性的人回頭就慢。什麼原因?習氣改不過來。什麼習氣?分別執著的習氣。上根人聞到佛法,知道分別是過失,是自己的過錯,他把分別放下了,執著是自己的過錯,他能把執著放下了,他放得快,放得乾淨俐落,所以他就不難契入佛菩薩的境界,過真實、自在、美滿的生活。

  凡夫情識太重,聽到佛菩薩的教誨,好像是聽明白了,很多人說,這個理我懂,但我做不到,我很想回頭就是回不了頭,依舊受外面境界誘惑。這樣的人,就屬於中下根性的人。中下根性人前面講得很多,要選擇修學環境,為什麼?你受環境影響,不受環境影響那就無所謂,還是受環境影響,你就不能不選擇環境,人事環境要選擇,物質環境也要選擇。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就是為中下根性人說的,提供一個最理想的修學環境,人事環境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物質環境是「六塵說法」,那是唯善無惡的極樂世界。所以真正覺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天到晚念佛就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換環境親近善知識,對於這個世間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知道自己業障深重,在現前這個環境當中決定會墮落。因為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對我統統都有影響,都幫助我造業,而且幫助我造作不善業,這怎麼得了!所以不能不覺悟。

  【一切法唯心想生。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

  這一句非常重要。『一切法唯心想生』,世出世間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這一句話,跟《華嚴經》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一個意思,但《華嚴經》這兩句話一般人不好懂,這一句話好懂。如果你真正明瞭這一句話,這個世間的劫難有沒有救?有救。為什麼有救?從心想生。這個世間有大災難,災難怎麼來的?人心都想惡,想惡事,說惡事,做惡事,天災人禍就現前,天災人禍是這麼來的。如果我們念頭轉變了,心想善,口言善,身作善,這個境界馬上就轉變。我們看到外國這些預言,都說這個事已經是注定的,人都是照注定的去生活,那個多悲哀、多痛苦!誰注定的?沒有人,是自己念頭注定的。念頭改了,我們的果報就改了。希望大家明白這個道理,宣揚這個道理,使人人都覺悟,人人都回頭,這個世間的災難就化解掉了。所以我們看到西方這些預言,我們曉得那是算命先生,只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看到這些現象現前,他見到了,這現象怎麼來的他不知道,現象如何化解他也不知道。他們只是始終執著宿命論,好像是不能改變,他看得沒有錯,但他想錯了。

  《了凡四訓》是很好的例子。孔先生算命,執著人的一生都是照注定的命運過日子,「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雲谷禪師懂得這個道理,知道能改,為什麼?一切法唯心想生。如果我們心地達到清淨,一念不生,給諸位說,所有一切法相就沒有了。永嘉大師《證道歌》說得好:「覺後空空無大千」,徹底覺悟之後,一個妄念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全部都沒有了,大千世界也沒有了。大千世界從妄想生的,妄想就是唯心所現,分別執著就是唯識所變。所以佛斷不斷妄想?佛不斷妄想,佛要斷妄想怎麼能度眾生?佛的真實慈悲就在此地,他有能力斷妄想,但他不斷。佛家的名詞叫「留惑潤生」,妄想不斷,留著,留著幹什麼?留著幫助一切眾生覺悟。所以諸佛如來,實在講都是在等覺位。為什麼是佛卻說是等覺菩薩?因為佛有能力斷最後一品無明,他不斷,而等覺菩薩這一品生相無明在,但他還沒有能力斷。等覺菩薩有能力斷就叫佛,他沒有能力斷,這一品無明存在。佛有能力斷他不斷,慈悲到了極處。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原理,虛空法界怎麼來的,一切眾生怎麼來的?唯心想生,一句話就答覆出來了。

  『若使離心,則無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有差別也。』離了心沒有法,諸位在佛門裡常常聽到,「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跟法是一樁事情,心是能生能變,法是所生所變,它們兩個永遠是關聯的。所以分別執著是起於心,不是起於法,這個道理我們要知道。

  【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勿令休廢,是名修習唯心識觀。】

  這是把『唯心識觀』的綱領為我們說出來了。「唯心識觀」根本的理論,就是「一切法唯心想生」。我們把這個話再說白一點,大家聽了更容易懂,「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更好懂了。實在講,「從」字沒有「唯」字好,唯字人家不好懂,唯是唯獨,唯獨從心想生。一切法是什麼?『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念頭剎那生滅,能生的是剎那生滅,所生的境界相怎麼不是剎那生滅?這個道理不難懂,所有一切境界相,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是真實的境界,都是屬於剎那生滅的境界。我們再要問,一真法界是什麼境界?一真法界也是剎那生滅的境界。為什麼叫它做一真?我們也剎那生滅,它也剎那生滅,為什麼它叫一真,我們叫虛妄境界?它那個地方只有剎那生滅,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說一真;我們這個地方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叫虛妄,有分別、有執著,它剎那剎那不但生滅,它剎那剎那起變化。

  你們諸位想想,以自己本身做例子,自己情緒有變化,念頭有變化,一個念頭想東,一個念頭想西,這是什麼?這是分別執著。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的眾生,他只是妄想所現的,他沒有這個變化。我們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所以在變化當中,非常明顯的看到生老病死的變化,生住異滅的變化。我們在植物上看,在虛空法界上看,有成住壞空的變化,這變化從哪裡來?從分別執著來的。西方極樂世界那一邊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生老病死看不到,成住壞空也看不到。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是從分別執著裡生的,分別執著是妄想、是念頭,你的分別心,你的執著心。離開分別執著就沒有變化了,所以稱之為一真法界。諸位要曉得,一真法界裡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要用佛家的術語來講,有無明,沒有塵沙煩惱,沒有見思煩惱。十法界裡面有塵沙煩惱,有見思煩惱。六道有見思、有塵沙、有無明,三種煩惱都有;四聖法界沒有見思煩惱,有塵沙煩惱,有無明煩惱;一真法界裡面沒有見思、沒有塵沙,只有無明。我們把這些東西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後才曉得,無量劫來我們受的是什麼害?受的是分別執著的害。現在還要分別執著,這怎麼得了!你幾時才能出得了頭?

  這個地方教導我們警覺,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念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不怕,怕的是你覺得太遲了。你要什麼覺悟?「知唯妄念無實境界」。所以你在物質環境、人事環境當中,你才動心起念,你馬上就要覺悟到,這是我自己的妄念,境界不是真的,你的心就平息了,就不會再跟著境界又起妄念,一個接一個妄念,那就不得了。所以一覺悟,心平下來了,境界現前不起妄念,不起妄念就自在,就隨順境界,就跟佛菩薩一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順善好,你邪惡也好,恆順眾生,自己永遠住在清淨寂滅的境界當中,然後你有能力幫助一切眾生調伏教化,成就度眾生的功德,也不住功德的相。住功德的相,你又墮落了,你又變成凡夫了。何以不住功德相?知唯妄念,功德也是妄念。所以不但不能執著,分別都不可以,知道境界是夢幻泡影,絕不是真實的。

  『勿令休廢』,這一句是絕不能中斷,「休」是中斷,「廢」是忘掉、失掉了。你要是把你的功夫丟掉了,功夫中斷了,你怎麼能成功?一切時、一切處你要提醒自己,所有夢幻泡影的境界是妄念變現的,你知道你就不迷,你就不受這個境界的影響。境界有沒有?有。善惡境界都在面前,不是沒有,不受它的影響。縱然說,像古老的預言裡面所講的,整個世界有大災難,覺悟的人受不受影響?不受影響。為什麼?不是真的,假的,夢幻泡影,從心想生,你的心安靜了。縱然災難來的時候也不驚不怖,看得很平常,絲毫不受影響,你就解脫了。佛家講「了生死」,你就了了,這個「了」是明瞭,生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要徹底明瞭,你在這個境界裡自己能做得了主張。這個世間有災難,這個世間眾生造惡業,心行不善,佛菩薩有心幫助,他不肯接受,不聽教誨,這個災難是他自己的果報,自作自受。佛菩薩可以在此地跟他共同受,依舊不捨棄他,還是幫助他。

  眾生真正是受苦受難,有這個感受,佛菩薩沒有這個感受。為什麼?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哪來的感受?《金剛經》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佛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這句話說得好。說明菩薩是覺悟的人,覺悟的人決定沒有我、人、眾生、壽者,不覺的人才有,凡夫才有。有我、人、眾生、壽者才受苦受難,他才有感受。如果說沒有我、人、眾生、壽者,災難來了請問誰受?沒有人受,他怎麼不自在。所以我常講,原子彈在空中爆發,他像看放煙火一樣,他不受,這個意思,你們能不能體會得到?我、人、眾生、壽者從哪裡來的?你們想想看,不是從分別執著裡頭來的嗎?離開分別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可得了。我相,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我相;人相,與我相對的這一切有情眾生,這都是屬於人相;眾生相包括植物、礦物、虛空世界,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叫眾生相;壽者相是時間,時間的概念,過去、現在、未來,有時間的概念。時間這個概念也是假的,時間沒有,不是真的,時間是從你分別執著裡生的,離開分別執著,時間也沒有了。

  現在人常說,那些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們能知道過去、未來,突破時間的界限。現在人講他們是四維次空間的人,我們是三維次空間的人,只知道現在,不曉得未來,他們有能力突破時間。什麼能力?換句話說,他們的分別執著比我們輕,我們的分別執著非常嚴重,就這個道理。他分別執著輕,他突破的面就大,分別愈輕,突破面愈大,這是事實真相。所以無量維次的時空,都是從分別執著而生的,離開分別執著,四相就破了。經上講:「四相破了,你就見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你的障礙沒有了。」佛在經上講得這麼詳細、講得這麼多,佛這樣的慈悲,我們天天在讀經,甚至於天天在研教、在講經,都得不到利益。什麼原因?沒有能契入;不但境界不能契入,實在講,連理解都沒有契入。開經偈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把如來的真實義曲解、錯解了,怎麼能夠得到佛法真實利益?

  今天講經很困難,句句話都要說得很詳細,說得這麼囉嗦,佔很長的時間。古人講經點到為止,一點,人家一聽就通了、就明瞭了。我今天在講台上講經,比從前李老師講經所用的時間超過十倍;也就是說,李老師當年講經,一句話我就懂了、我就明瞭,今天我講給別人聽,我要講十句話,聽的人也未必能明瞭。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學教,能有這樣的進度,不是天生的,得力於章嘉大師三年的教誨。章嘉大師教我什麼?看破、放下。所以我的分別執著比一般人輕,李老師講經的時候我懂。若沒有章嘉大師三年為我奠定基礎,我到台中聽經,也跟大家一樣聽不懂。

  你要真正透徹這個道理,你才曉得佛法不難,轉凡成聖不是難事,真的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怎麼做到?看破、放下。什麼叫看破?事實真相都清楚、都明白了,讀佛經就看破了,因為佛是個看破的人。展開經卷,字字句句肯定沒有懷疑,深信不疑,佛所說的意思都能夠正確的理解,你就看破了。然後對於妄想分別執著當然會放下,不能完全放下,也會逐漸輕了,一年比一年輕,也就是一年比一年放下得多,一年比一年智慧增長。放下得愈多,智慧就愈圓滿,對於一切諸法了解得愈透徹,當然你講解也就愈清楚、愈明白,就是這麼回事。今天不要說你講,你聽都聽不明白,這是什麼原因?你的分別執著太重,分別執著太重的人聽都聽不清楚。佛法究竟圓滿真實的利益,這一生當面錯過,你說多可惜!唯心識觀就介紹到此地。下面「真如實觀」,這是性宗採用的。

  【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漸漸能過四空等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此三昧,識想受行能分別相,不現在前。】

  這個比前面的確高太多了。在沒有說之前,我們先要解釋一個名詞,佛經裡面講的「三三昧」,三種三昧。三昧,實在講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三昧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有覺有觀」三昧。有覺有觀,諸位想想這個覺觀從哪來的?還是分別執著,沒離開分別執著,但是他的分別正,執著也正。得這個三昧就入初禪,我們講修禪定,你禪定成就了,對於世間一切境緣不分別、不執著了。功夫裡頭還是有分別執著,所以這個禪定裡面有覺有觀。覺是感受,觀是明瞭,兩種都有,就入初禪。第二種是「無覺有觀」三昧。那個覺的感受有沒有?有;但是覺的感受裡頭,已經沒有分別執著。前面初禪,還有很輕分別執著。到二禪,他那個感受很自在,非常之樂,禪定之樂,禪悅。但是他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他那種禪悅之樂超過初禪。第三種是「無覺無觀」三昧,三禪以上一直到滅受想定,滅受想定是阿羅漢所證得的,叫「九次第定」。從三禪以上,他們在定中境界是無覺無觀,也就是說,對於三界六道裡面,這一些分別執著完全沒有了。這三種三昧的意思,我們了解之後,再看這個文。

  『思惟心性,無生無滅』。這個用心跟前面不一樣,這就是真正的禪定,真實的內求,這不是緣外面境界,完全為裡面的自性。觀音菩薩就用這個方法,「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楞嚴經》第六卷很長一篇的經文,說明觀世音菩薩用功的方法,他用這個方法;換句話說,他不想外面,他完全想自己的心性,真心自性。真心自性沒有生滅,就像《中觀》裡面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中觀論》講了八個不,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自己的真心本性在哪裡?佛在楞嚴會上說得好,「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可惜你不知道。在眼叫見性,在耳叫聞性,就是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是我們的真如本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我們用不用它?當然用它,用它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什麼?知道是六識。識是什麼?是分別、是執著,我們知道是這個東西。不曉得真正起作用的,是沒有分別執著,也沒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所以諸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他看什麼?他看你六根根性,你們是諸佛如來,個個都是。所以菩薩成佛,看到大地眾生統統都成佛了,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看諸佛如來都是眾生,為什麼?分別諸佛如來,執著諸佛如來,把諸佛如來看成眾生。

  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佛決定不敢輕慢一個眾生,佛的恭敬是平等的,對一切眾生平等恭敬,對一切眾生平等讚歎,對一切眾生平等供養,決定沒有差別,平等真法界。我們心不平,不平就有高下;我們的心不清淨,不淨就有貪瞋痴,有是非人我,有自私自利。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自性裡頭沒有,完全從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假的不是真的。雖然不是真的,它變現假的境界,讓你在假境界裡面受苦受樂,你感受有苦樂。人很少有不作夢的,夢從哪裡來的?心想生,夢是心想生。我沒有想這個事情,為什麼會做這個夢?你現在沒有想,你阿賴耶識裡頭有檔案。過去生中的事情,無量劫前的事情,或者這一生當中,從前所造的,夢中你不能控制你的意識而起現行。

  所以你要曉得,修行人、覺悟的人,夢境是自己的一個考驗。如果常常做惡夢,功夫不得力,自己要有高度警覺,要認真努力。功夫得力,第一個惡夢就沒有了,過去常常做惡夢,現在一個都沒有了,證明你功夫得力。力量在哪裡?你的善心所的力量強,惡心所的力量薄弱,所以境界現前現善境界,《感應篇》裡面講「趨吉避凶」的原理在此。趨吉避凶怎樣修?從心地裡去修,不是去找個好環境,不是這個意思,從心地上修,才是真正趨吉避凶。你的心不善,行為不善,找到一個好環境,你去住到那裡還是受災受難,你能夠逃得了嗎?逃不過的,一定要從心地做個轉變。

  真心是『不住見聞覺知』,真心裡有沒有見聞覺知?有,見聞覺知是它的作用,這是後得智。後得智從哪裡來的?從根本智來的。根本智裡面沒有見聞覺知,就不住。『永離一切分別之想』,永離分別,底下那個「想」是執著;換句話說,永遠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六根根性。所以『漸漸能過四空等境界相』,漸漸,「能過」是超過,「四空」是四空天、無色界天。超過,那不就是超過三界、超過六道。這是什麼三昧?是無覺無觀三昧。『得相似空三昧』,這是講你在用功,用這種方法,這個功夫得力的話就超越三界。『得此三昧,識想受行能分別相,不現在前』,這是什麼境界?《心經》裡面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這是功夫得力,五蘊的相空了,五蘊是三界六道,所以你超越三界了。

  能分別的止住了,所分別的境界相也沒有了。諸位要記住,這話要聽清楚,所分別的境界相沒有了,外面境界有沒有?境界還有。你自己分別外面境界相這個念頭沒有了,然後你才看到外面境界相的真相。真相是什麼?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說的這一句話,你就真正看到了。就像我們看電視畫面一樣,不是真的,你在這個境界相裡面就得大自在。這個境界相永遠不會干擾你,為什麼?你能分別、所分別的念頭沒有了。這就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生活的真相,所以叫遊戲神通。他們在六道裡面是看戲的,我們在六道裡面是演戲的,演得好辛苦,假戲真做,苦不堪言。他們在旁邊看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統統是假的。這是講功夫得力了。

  【從此修學,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離諸障礙。勤修不廢,能入心寂三昧,復能入一行三昧。】

  你以這個基礎真正好學,只要你肯學,佛菩薩就來幫助你,這正是「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我們有好學的一念,這就是感,佛菩薩就應,你就會遇到善知識,不斷遇到善知識,且常常遇到善知識。為什麼那個人運氣那麼好?他有感,佛菩薩就有應。你為什麼遇不到善知識?你沒有感。感不是天天跪在佛菩薩面前燒香、禮拜、禱告,那個沒有用處的,不能感應的。感應是一念真正好學的心,你不要拜佛菩薩,不要燒香,不要供養佛菩薩形像,都有感應。所有供養形式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是一念好學好善之心。好學是希望成佛道,好善是希望普度眾生,像佛菩薩一樣服務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這一念就是能感,諸佛菩薩就會有應。

  『為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離諸障礙。勤修不廢,能入心寂三昧,復能入一行三昧。』這種感應,真正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沒有這一念心,你就沒有辦法得到這個感應。我這一生有這麼一點小小成就,實在講就是有這個心,有一個好學的心,有一個喜歡幫助人的心。我在台灣,第一個遇到方東美先生,緊接著遇到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圓寂之後,遇到李炳南老居士,善知識一個接一個沒中斷。『大慈悲者守護長養』,我在弘法這三十年當中,韓館長就是「大慈悲者守護長養」。她往生了,今天李木源居士「大慈悲者守護長養」。善知識、護法大德,都遇到了。諸位要知道,這裡面的緣缺一個都不能成就,我遇到這三個老師,少一個都不能成就。護持的人,如果館長走了以後,底下再沒有人繼續護持,我們弘法利生的事業到此告一段落,就劃休止符沒有了。一個接著一個都是佛菩薩安排的,我們有感,佛菩薩有應。『離諸障礙』,弘法,學佛法,弘揚佛法,護持佛法,障礙不曉得有多少,無量無邊,所以不是真正智慧、大慈悲心,克服不了這些障難。有智慧、有毅力、有決心破除障礙,『勤修不廢』,這樣才『能入心寂三昧』。什麼叫「心寂三昧」?今天時間到了,我們留到明天再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