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地藏經科註菁華  (第四集)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4-013-0004

  掀開經本第九面,下面阿拉伯字第九面第七行,倒數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

  【今且置悟,秪論其迷。其天人修羅,循善品而輕升。地獄鬼畜,由惡業而沉墜。】

  我們從這個地方看起。這一段是第四段,說明六道輪迴之由來,六道怎麼來的。一開端說,『今且置悟』,「悟」是覺悟,覺悟的是佛菩薩、聲聞、緣覺。這個我們就不談了,專門來談六道,所以說『秪論其迷』。特別顯示地藏菩薩無盡的慈悲,要度這些迷惑苦難的眾生,六道裡面天、人、修羅,這是三善道,三善道是『循善品而輕升』。我們講六道三善道是向上升,三惡道是往下墜落,所以六道的業因是善惡因果的報應。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惡道,三惡道『由惡業而沉墜』,沉淪下墜。

  【其墜之鬼畜,有輕重之分。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

  往下墜落,畜生比較輕,餓鬼嚴重一點,地獄就更重了。『而沉乎地獄,無大小之別。總由無明之顛倒,致有獄戶之正邊。』地獄情形也相當複雜,佛在大、小乘經裡面都說得很多,本經也說得不少。這部經給我們講有無間地獄、有近邊地獄,種類很多,苦報也不相同,時間長短也有很大的差別。這種情形我想大家不難明瞭,我們以人道的狀況來觀察,六道的情形大致是相同的。同樣是投胎到人道,在佛法裡講你能夠得人身,這種業叫「引業」,引導你到這一道來投生。而佛告訴我們:六道裡面的業因,天道是修上品十善,這生天,中品的十善得人身,下品的十善就變成阿修羅,這是三善道的業因。天道裡面還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天道也相當複雜。色界天,除了修十善之外,還要修禪定,還要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你才能夠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

  往下這是三惡道,畜生道的業因是愚痴,什麼叫愚痴?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他不能夠辨別。他不但真假他不認識,邪正他往往也搞顛倒了,乃至於是非、善惡、利害,他都搞不清楚,都把它看顛倒了。他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把是看作非,把非看作是,是非顛倒,這是愚痴,愚痴墮畜生道。餓鬼道是慳貪,貪圖世間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既得的不能布施,不肯放下,吝嗇,這是餓鬼道的業因。地獄道的業因是瞋恚、嫉妒,自私自利達到極處,這是地獄道的業因。我們明瞭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然後就曉得自己在這一天當中,起心動念多少念頭是善念,多少念頭是惡念。惡念與貪瞋痴相應,善念與五戒十善相應,與善相應能夠生三善道,起心動念與惡相應,這必定墮落三途。

  善念、善行、善業又有輕重不相同。雖然投胎到這一道,譬如我們生到人道,是過去生中修五戒十善的緣成熟,所以我們得人身。我們雖得人身,但生活環境不相同,有人富貴壽考,有人貧窮下賤,這個差別太大太大了。這又是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講,這裡面有一種業叫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那一道去投胎,滿業是你在這一道的受用,你一生的享受。滿業這個業因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說從布施來的。有人得大財富是什麼原因?前世修財布施多,他種的這個因,這一生當中他得大財富的果報。如果我們前一世,五戒十善修得很好,沒修財布施,這一世得人身,五戒十善得人身,但是物質生活會過得很苦,沒有財富,這是前生沒修財布施。修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布施就得健康長壽。這一類業因果報叫滿業,是你一生的受用。諸位同修要知道,因緣果報,絲毫不爽,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造惡業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就在眼前。

  有同修來問我:「佛菩薩這麼慈悲,為什麼不把這些因緣果報顯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而有所警惕?」他問得很好。佛菩薩也答得很好:「因緣果報的理論與事實,就在你眼前。你為什麼看不見?」那是你的心太粗了,我常講粗心大意,擺在你眼前你都看不出來。如果你稍微冷靜一點、細心一點,處處都見到,時時都見到,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出因果。你在果上,能看出因行,你在因行上,能看出果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現在還看不見,自己要回過頭來認真去檢點,你的道眼未開。這個道眼不是很深的道眼,不是很高的道眼,是小道之眼,很容易開。在過去,不學佛的人也有這個能力,他能力從哪裡來的?讀書來的。過去的人讀儒家的書,讀道家的書,讀歷史,小道之眼就開了。

  由此可知,我們今天擺在眼前的事實真相,擺在眼前的因緣果報,我們都沒能看出來,這個要怪自己。現代這些因果報應,比古代要明顯得太多,而且報得非常快速,所以不難見到。如果你還沒有這個能力,我曾經勸大家念《了凡四訓》,你能把《了凡四訓》念上三百遍,你就看到了,自己的起心動念,所感得的果報清清楚楚,而且你周邊這些人物業因果報,你也會看得很清楚,這是很好的方法。《了凡四訓》,這個小冊子並不很長,從頭到尾把它念三百遍,不難!它幫助我們開道眼,幫助我們認識因緣果報的道理,對我們修學有一定的好處。

  佛在許多經論裡面,給我們講十法界的源起,這一段是講六道,雖然說的跟這個地方在文字上不一樣,但意思是相同的。總而言之,歸納起來講是妄想、分別、執著三者具足,妄想、分別、執著你統統都有,變現出來的境界就是六道輪迴。如果能把執著捨掉,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執著了,我就沒有了。諸位想想,誰執著?我執著。沒有我,誰執著?所以把一切執著放下了,等於說我執就破了,輪迴這個現象沒有了。佛教給我們布施,教給我們捨,教給我們放下,到最後把一切執著統統放下,就超越輪迴。執著沒有了,還有分別,從分別心裡面變出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從哪裡來的?分別心裡面變現出來的。你雖然脫離六道輪迴,你還沒有辦法超越十法界,到這個時候必須把分別也捨掉,於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了。大乘法裡常講不起心動念,不分別執著,不起心動念就是不迷了,沒有妄想了,起心動念是妄想,起心動念是無明。能夠在一切境緣之中,我們現在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沒有分別執著,都不起心動念,你是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了,你能夠證得圓滿的佛果,佛經上講的證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是這麼來的。

  你一定要知道,妄想、分別、執著把我們害慘了,生生世世在輪迴裡面打轉,過苦日子,就是被這個東西害了。這個東西不是外來的,外面的境界沒有善惡,外面的境界沒有好醜,好醜是起於你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如果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外面境界是平等的,捨掉妄想、分別、執著,你就得清淨心。內裡面心清淨,外面境界是平等,《無量壽經》講的「清淨平等覺」,你就證得,你就成佛了。經上講得很好,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的別名,阿彌陀佛的別號,你證得清淨平等覺,你就成了阿彌陀佛,這個道理要懂。明白之後,自己才知道應當怎樣用功,應當如何來學習,達到轉凡成聖的目標。

  我們今天是凡夫,凡夫在一生當中可以成佛、可以成菩薩,問題是你要懂得怎樣轉變。我們現在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把它轉變成無執著、無分別、無妄想,你就成功了,這是原理原則。能夠依照原理原則修行,那就叫從根本修。我們看禪宗古來祖師大德的語錄,常常見到有這一句話,「從根本修」。什麼叫根本?起心動念叫根本;在這裡面回頭,在這裡面做一個轉變,那就叫從根本修,效果非常快速,無比的殊勝。講到從根本修,教不如禪,禪不如淨,諸位曉得,你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幹什麼?轉變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念頭是妄想、分別、執著,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妄想、分別、執著打掉,轉變成阿彌陀佛。你念久了,不知不覺分別、執著就沒有了,這一句阿彌陀佛念成了,你就成佛了,你不是成普通的佛,你是成阿彌陀佛。

  也許有同學要問:「一個世間,在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不能有兩尊佛,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成了阿彌陀佛,這跟經上講的道理能講得通嗎?」給諸位說,能講得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都變成阿彌陀佛的化身。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告訴我們,「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化身。你將來成佛,也是阿彌陀佛千百億化身之一,這是事實。大家都念過《無量壽經》,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凡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的容貌、色相,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完全相同。所以那個世界是平等世界,這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所沒有的這種情形。這唯獨西方世界特別,這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無比的殊勝。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還是沒有法子離開因果。世出世間所有因果法門,是以念佛之因,成佛之果,這是第一殊勝,第一真實;其他的因果都落空,唯獨這個因果不空,它不會落空的。我們再看向下這一段經文:

  【故知凡夫由昧心源,而隨妄念。妄造惡業,妄受苦報。】

  這幾句話是總結,六道眾生生活狀況。這些人『由昧心源』,「昧」就是不知道、迷惑;心源是真心,「心」是講真心,「源」就是前面所講法界的緣起,佛法的緣起,六道的由來,這都叫源。他不清楚,他不了解,因此他自自然然就隨順妄念,隨順自己的意思,隨順自己的妄想習氣,這個麻煩大了,所以他造業。習氣是無始劫來生生世世薰習而成的,決定是惡習氣多,善習氣少,決定是這個情形。佛在《百法》裡面跟我們講煩惱,煩惱心所有二十六個惡心所,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比善心所多一倍都不止,何況惡的習氣比善的習氣來得重。這是我們聽經聞法,佛勸我們斷惡修善,我們也略略懂得一點什麼叫善、什麼叫惡,惡為什麼斷不了?善為什麼修不來?習氣太重,自己沒有能力克服,伏不住自己的習氣。這一樁事情完全要靠自己,諸佛如來雖然大慈大悲,但一點忙都幫不上。佛能幫得上忙,只能把這個道理講清楚,業因果報講清楚,利害講清楚,然後將斷惡修善的方法給你講清楚,佛對我們的幫助如此而已。真正要去做,一定要靠自己,佛不能代替我們做,這個道理總要懂得。

  佛菩薩慈悲到了極處,再更進一層的幫助我們,建講堂、建禪堂、建念佛堂,這是更進一步的幫助我們,到這裡再就沒有法子了。講堂裡面你要肯聽,天天要聽經,三天不聽經又迷了。要到禪堂、到念佛堂去鍛鍊,這是佛菩薩幫助我們幫到底了;我們不肯到念佛堂,不肯到禪堂去鍛鍊,那就沒法子了,你的習氣怎麼能夠降伏得住?習氣不能降伏,經教講得再好,還是要輪迴,還是出不了三界,講經說法也是修一點人天福報而已,與生死這一關完全用不上力。所以鍛鍊就變得非常重要,你不肯鍛鍊,你還隨順妄想習氣,那就『妄造惡業,妄受苦報』,「苦報」就是六道輪迴裡面的果報,你一定是這種狀況,這四句把六道裡面的一切眾生生活情形都說盡了。下面再歸結到這個法會的緣起,釋迦牟尼佛講《地藏經》,我們從這個地方要了解,佛為什麼要講這部經,為什麼要說這個法門,從前面一直讀下來才恍然大悟,因緣有憑有據。

  【不憑至聖之大悲,曷解倒懸之極苦。】

  『至聖』是諸佛如來,「聖」達到極處叫至聖。聖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我們稱佛為聖人,或者經教裡面諸位常常聽到的三賢十聖,每天在讚頌裡面我們念到「菩薩摩訶薩」;菩薩是三賢菩薩,三賢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個地位我們稱他菩薩;到登地,我們稱他摩訶薩,摩訶薩就是聖人,是大聖;在如來果地我們稱他至聖,聖到了極處。「聖」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明瞭,這樣的人稱之為聖人。他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過去、現在、未來他都知道,他都明瞭,一絲毫都不迷惑,這樣的人才稱為聖人。所以凡夫一定要『憑至聖之大悲』,「憑」是依靠,我們一定要依靠,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的教誨,才有出頭的一天。如果要不依靠佛菩薩的教誨,『曷解倒懸之極苦』,「曷」是如何,你怎樣能夠解決六道輪迴之苦?「倒懸」是比喻,把一個人頭朝下、腳朝上,給你吊起來,這叫倒懸,你說那個多難過!我們在六道輪迴,就好比倒懸一樣。這兩句話是勸導我們,我們如果想脫離六道之苦,一定要依靠佛菩薩的教誨。下面說:

  【是以地藏慈王,偏向幽冥界內,以同體慈悲,劫劫救援而未艾。】

  這是先讚歎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慈悲心很重,特別是眾生有苦難的時候,他總是伸出援手,總是全心全力的幫助你。我們要問:「三惡道的眾生很多,現在社會上苦難的眾生也很多,地藏菩薩為什麼不幫忙?」佛家有一句話說,「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意思就是,你要跟菩薩有緣才行。什麼是緣?肯聽話、肯接受,你能信、能解、能行,你就有緣,佛菩薩決定幫助你。豈不聞佛家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你一個人能信能解、能願能行,佛菩薩就幫助你一個人,一個都不會漏的。無緣之人是說什麼?不信;或者信了,不解,他迷信;或者解了,不行;或者行了,不認真、不努力,這個就沒有辦法了。這佛菩薩幫不上忙,不是不幫助你,是幫不上,因為你自己不肯接受。實在說,佛菩薩沒有離開我們一步,從早到晚,從初一到臘月三十,什麼時候菩薩離開你的身邊,什麼時候佛法又離開你的身邊?沒離開,是你自己本身的緣不具足,見如不見,聞如不聞,接觸如同沒有接觸,這要怪自己。

  『地藏慈王』,「慈」是慈悲,「王」是自在的意思,我們稱地藏王菩薩。地藏的名號後面會跟諸位介紹,「地」是大地,「藏」是寶藏。地上能生五穀雜糧,養一切有情眾生,這是寶藏;地下面埋藏著許多的礦物,金、銀、銅、鐵、琉璃、玻璃,種種七寶,我們開採出來可以當作器用,這都是寶藏。佛用這個比喻,把我們的心比作地,我們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樣樣都是無量,這是我們心地寶藏,每一個人都具足,一絲毫都沒有欠缺,佛給我們說出來,我們自己不曉得。佛在這裡說出來,我們相不相信?如果我們跟佛有緣,聽到佛說這個話,我們會生大歡喜心,知道自己有,跟佛沒有兩樣。阿彌陀佛住極樂世界,毘盧遮那住華藏世界,我們也是住華藏、也是住極樂。豈不聞古德常講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華藏、極樂是我們唯心所現,不是外面來的,是自己心性裡面本來具足的;遮那、彌陀也是自心智慧變現出來的,是自性佛,哪有心外佛?哪有心外土?我們聽了佛的話,歡喜!然後再想方法來證得,入佛的境界,換句話說,過佛的生活,這是我們學佛的目的。

  地藏菩薩不僅是告訴我們這個訊息,而且告訴我們方法。開採心地寶藏的方法,就是這部經所講修學的綱領,「孝親尊師」四個字。所以本經是佛門的孝經,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現在我們總算搞清楚、搞明白了,佛法不是宗教,是教育,它是師道。師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一個人不孝順父母,他怎麼會尊敬師長?然後我們就明白了,我們要想開採心地寶藏,要想作佛、作菩薩,從哪裡修起?從「孝親」做起。你做到了沒有?這是《地藏經》的精義,最精彩、最精要的一點。我們再想想看,佛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告訴我們「淨業三福」,那是教人修行的基礎。無論你修哪個法門,你學哪個宗派,顯教密教、宗門教下,基礎都是相同的。就像蓋房子做地基一樣,上面建築物各個不相同,但基礎一定是一樣。淨業三福是基礎,第一句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就是《地藏經》。

  有一年,我在美國東海岸幾個城市講《地藏經》大意;因為時間短,每一個地方住一個星期。當時有一些同修來問我說:「法師,你不是專弘《無量壽經》、專修淨土嗎?你怎麼講《地藏經》,這是不是雜修?」我說:「我沒有雜修,我專修專弘。」他說:「淨土裡頭還有《地藏經》嗎?」我說:「《觀無量壽佛經》的三福,你知不知道?」聽說。《觀經》第一福四句話:「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不是淨宗講的?沒錯,是淨宗講的。這四句話怎麼講,他不知道了。《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這四句話的註解,我們沒有錯,把這四句話講清楚、講明白,就是一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把它濃縮起來,就是《觀經》第一福四句話。

  你要細心去觀察,你才知道佛法應當怎樣修學。孝養父母,這句話你懂嗎?如果你不懂,你怎麼能做到?孝養父母,決定不是說父母年老了,在物質生活上你照顧得很周到,這就叫孝養?差遠了,這做得不夠。要怎麼做?養父母之心,要養父母之志,這意思就深了。可是在今天,誰懂得父母的心,誰懂得父母的志?說實在話,現代的社會許許多多做兒女的不養父母了。李木源居士告訴我,大概你們在錄像帶上也聽到,辦個養老院做兒女的可開心了,這下可把父母送走了。送到養老院,一個月付一點養老的費用,譬如說五百塊錢,第一個月交了;到第二個月就不按期,拖延半個月,拖延十天再繳;到第三個月就沒有了,以後他就不管了。這樣的事情,在現代社會裡面太多太多,老人是真可憐。

  現在許多外國政府是國家來養老,晚年物質生活沒有問題,可是精神生活非常痛苦。兒女離開之後,很少再回來看父母。我們在美國住那麼久,逢年過節,如果兒女給他寄一張卡片來,他就歡喜得不得了,到處給人看,「我兒女還想到我,還沒有把我忘掉」。多少做父母的,兒女離開之後音訊杳然不知去向,兒女心裡沒有父母了。所以美國的老人,看到中國人、看到日本人,非常羨慕。中國的兒女,跟日本的兒女,逢年過節都會回來看看,甚至於還有跟父母住在一起,他們羨慕極了。東西文化不相同,美國人做兒女的,沒有養父母的念頭,也沒有養父母的義務,養老是國家的事情,與他自己不相干。美國人養小孩也是如此,小孩養多大?十六歲,十六歲就成年了,他就自己可以獨立去謀生,父母就不再養他了。所以高中畢業之後讀大學,在美國多半是半工半讀,自己要賺錢繳學費,自己養活自己,父母就不管了;當然做兒女的也就不管父母,所以他們的親情很薄很淡。這是社會現象,這種社會現象逐漸逐漸影響到東方,東方年輕人也就跟他學習,以後這社會現象太可怕了。我們大家都會有老的一天,老了怎麼辦?你還希望老的時候兒女會來養活你,靠不住!問問你現在有沒有養自己的父母,有沒有孝順自己的父母?如果自己對父母沒有照顧得周到,將來想兒女照顧自己,哪有這個道理?這是因緣果報。

  我們看到這個社會現象,所以才提出「彌陀村」的構想。彌陀村不是老人院,彌陀村是供養念佛的人,是供養佛菩薩。只要到彌陀村去念佛的都是佛菩薩,不是佛菩薩,他不會進入念佛堂;進到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專心去念佛。彌陀村裡面供給大家四事供養,所以你不必帶一分錢去。這一種福利事業,在現在任何一個國家還都比不上。彌陀村裡面服務的人,都把念佛的人當作父母來孝順,當作佛菩薩來恭敬,是以孝敬之心來服務,我們每一個人心地都很清楚、都很明瞭,你念佛往生去作佛了。所以念佛堂是保送念佛人成佛的,這是佛法幫助我們幫助到極處了,我們現在才開始做。雖然這開始才三個月,這三個月的效果,使我們增長了信心。

  諸位同修有時間,你們到新加坡去念佛,一分錢都不要帶,到那邊人家就把你當作父母、當作佛菩薩看待。其他念佛堂雖然有,念得很如法,護法的人、照顧的人,把你看作父母一樣孝順,像佛菩薩一樣恭敬,這樣的念佛堂恐怕沒有,這一點我看今天這個世間,新加坡是第一。這是成就自己,也成就別人,自他兩利。成就自己,是成就自己的道業,自己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成就自己;成就別人,是成就這些護法孝敬的人,孝敬到了極處也成佛。你們念佛的人將來個個是阿彌陀佛,這個護法的人個個都是地藏王菩薩,從領導的李木源居士,到底下做義工的,個個都是地藏王菩薩,懂得孝、懂得敬。知道時時刻刻怎樣照顧你們,這是講不出來的,用錄像帶錄下來給你看,你也沒有辦法體會,你必須到念佛堂念上一兩個星期,你就明白了。

  新加坡居士林的念佛是長年的,你說打佛七,它天天都是佛七,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間斷。現在彌陀村還沒有建好,我們在試驗的階段,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一天念佛十二個小時,早上六點鐘起香,念到晚上六點鐘;星期六跟星期天是三十六個小時,星期六是二十四小時,加上星期天白天十二個小時,三十六小時;所以一個星期是九十六個小時念佛。每一天兩個小時聽經,一個星期十四個小時聽經,九十六個小時念佛。天天如此,一天都不間斷,我們在做試驗。將來彌陀村建好了之後,我們的念佛堂是二十四小時,也就是每一天,除了兩小時聽經之外,有二十二個小時念佛,念佛堂念佛永遠不中斷。念累了就去休息,休息好了就趕緊到念佛堂念佛。我過去打妄想,想的是這個樣子,現在李木源居士全部把它落實,統統做到。

  居士林隔壁新建的一棟大樓,決定把它買下來。它是個公寓十層,每一層有六個單位,一共有六十個單位,估計裡面可以住三百八十四人。這是供給念佛人休息的處所,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的時候,你們念佛要穿海青,那裡面念佛人統統穿海青,休息想睡覺海青不能脫,脫了你就迷了,你一睡就睡忘掉了。所以海青不可以脫,只是稍微休息一兩個小時,一驚醒就趕緊上念佛堂。將來居住的寮房有巡寮,旁邊有人在巡視,看你是不是在打呼、是不是睡著了?那個不可以的。每一個房間的門,你是可以關住的,門是用玻璃透明的,外面可以看到裡面。所以這個供養,不是供養你在這裡養老,不是供養你在這裡偷懶,你是真正念佛的,我們才發心供養你,你不真正念佛,你就離開。我們沒有其他的要求,沒有其他的條件,就這麼一條「真幹」!我們就真供養、真孝順,這才是真正念佛堂。這是講到地藏菩薩,諸位了解這是地藏菩薩護法,地藏菩薩當義工,成就諸位作佛、作菩薩。

  『以同體慈悲,劫劫救援而未艾』。地藏菩薩是明白人,地藏菩薩是大聖、至聖,永遠以菩薩的身分來幫助我們。「劫劫救援」是講時間之長,在這個經文裡面明顯的看見。眾生得到菩薩的幫助,脫離惡道,到人道來了;雖到了人道,舊習氣、舊毛病又改不了,又造惡業,又犯錯誤,死了之後又到地獄。地藏菩薩看到,只有嘆息而已!看你剛出去,沒幾天又來了。現在世間這個現象很多,你們在報紙常常看到,那個坐牢的人服刑期滿出去了,出去了他又作案,沒有幾天又抓到監獄來。惡道的眾生就像這個情形,他不知道悔改,菩薩勸他的時候有一點悔過之心,他出去看到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又禁不起就犯罪了。菩薩度化他們沒有灰心,慈悲到了極處,「同體大悲,無緣大慈」,長時間的幫助,這種關懷、愛護、恩德,世間希有。父母對我們恩德是一生,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我們不知恩,不曉得報恩,我們知恩報恩不是在嘴皮上,要以行動來表現。

  下面這一段講釋迦牟尼佛報母親之恩,這是報母親生育之恩,在忉利天宮召集這一次的法會,宣揚地藏菩薩的聖德,以這個功德迴向給他母親。同時,佛教化眾生的緣將要盡了,佛的緣盡了,他就不住世。我們眾生住世時間長短是業力,自己做不了主,佛菩薩住在這個世間不是業力,是願力、是緣分,眾生肯向他學習,他就多住幾年,不肯跟他學習,他就少住幾年,佛菩薩住在這個世間的緣故在此。諸位也許看到,世尊滅度的時候,不是還有很多學生,還有很多人想跟他學嗎?為什麼說他度化眾生的緣斷了?已經跟他學的這些學生,理論方法都明白了,能不能成就,他自己修。還有想跟釋迦牟尼佛學的,佛很清楚不是真心、不是誠意,那個心所謂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佛就不住世。真修、真肯幹,才能感動佛住世,不是真心是不行!

  佛在滅度之前,眾生很苦,怎麼辦?得委託一個代表人,在沒有佛住世的時候代佛說法,代佛度生。佛把這樁事情委託給地藏菩薩,大家想想,他為什麼不委託給觀音菩薩,為什麼不委託給普賢菩薩,委託給地藏菩薩用意何在?說實在話,他非委託地藏菩薩不可,因為地藏是心地法門,孝親尊師,佛法從這裡學起。委託地藏菩薩,就是說明佛陀不住世,眾生要想脫苦、要想成就,一定要學孝親尊師,這就是地藏法門,這就是地藏菩薩所表。觀音菩薩的慈悲是地藏法門的擴展,把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心行,擴展到孝敬一切眾生,奉事一切眾生,這是觀音菩薩。所以觀音菩薩也依地藏菩薩做根本,沒有地藏他那個慈悲就沒有依靠,地藏代表根本法門。換句話說,佛這個付囑,教我們從根本修,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地藏菩薩本願經》學起。

  今天我們修淨土,為什麼念佛得不到一心?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原因在哪裡?沒有這個基礎,所以你要成就太難了。如果你有孝親尊師的基礎,念佛得一心不難,研究經教大開圓解,參禪得定開悟,都不是難事。如果你沒有基礎,你學教智慧不開,參禪連禪定都得不到,念佛也決定不能往生,然後才曉得地藏法門的重要。為什麼我在這一生當中,遇到新的道場剛建立,我一定給他講《地藏經》。他有道場,大家開始修行,從哪裡修起?從地藏修起。你在這個地方扎根,然後無論你修學什麼法門,無論你修學哪個宗派,你都會有成就。這是世尊在忉利天宮付囑的真正意思。你懂得這個意思,然後才曉得經裡面教給你修學的方法,得殊勝的功德利益,你就不會懷疑了,你才能真正得受用,知道自己怎樣修學,也知道如何去幫助別人。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