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四十二集)  2009/6/9  台灣高雄  檔名:12-047-004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經本第七面第一行。前面我們學到「即染即淨」,今天我們再看:

  【即因即果。】

  染淨在佛法裡面,十法界裡面四聖法界是淨土,六道凡夫,六道裡面這是染。四聖法界裡面沒有善惡,有染淨沒有善惡;六道裡面染污,有善惡,善也是染污,也不清淨,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修善,修學一切善法,出不了六道輪迴,生三善道;造作一切惡業墮三惡道,善惡是因,三善道、三惡道是果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這什麼原因?根本的原因確實是在執著,最嚴重的執著就是執著身是我,有這個執著所以才有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總是損人利己。即使是像天道以上,確實起心動念能夠捨己為人,但是己沒有忘掉,這個執著沒放下,還是有自己,這一點我們不能夠不知道。

  在這麼多年,我們學習佛法,在一起研究經教,我常常講,很多人也常常在聽,可是就是沒法子入門。怎麼樣才叫入門?小乘證得須陀洹果,大乘證得初信位的菩薩,這是《華嚴經》上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這是菩薩五十一個階位,你能證得初信位,這入門了。入這個門雖然沒有超越六道輪迴,但是保證你不墮三惡道,在三種不退轉裡面,你證得第一個,叫位不退,這就稱聖人,我們佛門叫小聖。證得這個果位,無論有沒有佛出現在世間,總之是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就能證阿羅漢果;證阿羅漢就超越六道,六道就沒有了;證到阿羅漢,這真的生淨土,四聖法界,在娑婆世界裡面是釋迦牟尼佛的方便有餘土。如果證得初果這個地位,遇到念佛法門,那就太殊勝了,他念佛決定生淨土,生哪裡?生極樂世界的方便有餘土。所以我們學習,總要把目標鎖定在這個階位上,向上很難,真的不是我們能夠做到的,但是最低這個階位是可以取得的。縱然不能證得,四果四向,初果不能證得,你一定得到初果向,你的方向目標是正確的,功夫還差一點,還沒有得到,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決定,這是過去善導大師常講的「萬修萬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的。

  今天念佛往生不少,這我們知道,但是念佛這一生不能往生的更多,什麼原因?在這個世間學佛,我們的方向目標太多,不是鎖定在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因果更要重視,說實在話,我們如果真正了解因果事實真相,我們修淨土的人,方向目標肯定鎖定在極樂世界,我這一生沒有別的念頭、沒有別的希望,就是希望往生淨土,就是希望親近彌陀,這個信願就決定往生。這是蕅益大師講的,念佛人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為什麼去不了?我們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還不想離開,這就造成障礙,這就誤了這一生的大好因緣。所以淨業三福裡面告訴我們「深信因果」,這個因果我們在講席裡面做過很多次的報告,念佛是因,生淨土是果,生淨土就是成佛,念佛成佛決定沒有疑惑。

  在這個世間,現在這個社會災難很多。我聽到有同學告訴我,他們有得知我們講不同維次空間託的信息。災難雖然多,最後還是有一線希望,那就是看我們能不能改變。當然這是屬於共業,共業所感,共業怎麼轉法?從自己轉起,我們自己能夠斷惡修善,自己轉了。斷惡修善的標準,一定要依儒釋道三個根,那是標準,也就是說,《弟子規》是標準,《感應篇》是標準,《十善業》是標準。什麼是善因?這裡面所講的是善因,違背經教那就是惡因。《感應篇》裡面說得好,一條一條具體給我們說出來了,哪些是善,必須要做的,哪些是不善,一定要迴避的。明末清初讀書人用功過格來幫助自己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許多出家人也用這個辦法。我們看到蓮池大師,他老人家有用《自知錄》,那個《自知錄》就是功過格,用佛教經典裡面的標準,真的是知道修因證果。

  我們看看今天這個世界許多災難,細心去觀察,災難從哪來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行不善,基本的德行都做不到。基本的德行在中國老祖宗五千多年教導我們的,五倫、五常、八德,這是基本的。你細心去觀察,認真反省從自己檢點,孝順父母我們有沒有做到?尊敬師長有沒有做到?友愛兄弟有沒有做到?沒做到。五倫是講關係,五常是德行,仁義禮智信,這叫五常,常道,一天都不能離開的。五常就是佛法裡面講的五戒,仁,仁慈,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仁義禮智信。這五條真的是做人的大根大本,為什麼?你看,儒家講五常,佛法五戒,你再看看基督教的《新舊約》,伊斯蘭教的《古蘭經》,印度教、其他宗教經典,統統都講到,這就是說全世界無論哪個族群、哪個宗教,典籍上統統都講到,這做人的根本。這五條你要是做不到,你來生就得不到人身,做人的基本條件,從這個基礎上再慢慢向上提升。

  所以佛法根本戒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不到,我們雖然學佛、研究經教,那是現在所謂的佛學,有信解沒有行證。像儒家教學裡面所說的,有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沒有篤行,沒做。真正去做,所以《弟子規》是教我們做的,不是教我們念的,《感應篇》,統統都是屬於戒律。真正去做,縱然不懂經教,你也是個善人,你老實念佛也能往生。《往生傳》裡面真的有不少不認識字的,沒有學過經教的,甚至於一天經也沒聽過的,他就能夠真正是從思想到行為,他善良,你細心觀察,五戒他都做到了。他不認識字,沒有文化,他念佛能往生;不但能往生,瑞相稀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沒有生病,走得瀟灑、走得自在。這是什麼?他真有行的功夫。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他學習經教是擺在西方極樂世界,在這一生當中沒有緣,到極樂世界去學,這個因果不能不知道。

  周安士講得很好,他說「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這兩句話說得好,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整個社會動亂,不相信因果;如果相信業因果報絲毫不爽,相信因果裡面所說的,一個人在一生當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的心就定了,沒有妄想。為什麼?想不到。怎樣才能得到?斷惡修善能得到。《了凡四訓》是真實的因果教誨,學佛的人、在古時候讀書的人沒有不學習的。早年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生極力提倡《了凡四訓》,這真正叫大慈大悲。我們看到現前的社會,才真正能體會印祖的悲心,想挽救這個時代。底下講:

  【即同即異。】

  『同』是講性,『異』是講相,性相不二。性是相之性,相是性之相,確實是一不是二。相怎麼發生的?我們在前面學過,是從一念妄動而現的。性是真的,為什麼?性不生不滅。相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什麼?它有生滅,有生滅就不是真的。事實真相知道的人不多,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彌勒菩薩說出來的那才是事實真相,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識」。形是物質現象,識是精神現象,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從念頭上生出來的,念頭是振動。佛法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那個一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當中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個念頭非常微細,不但我們不能夠覺察,阿羅漢也無法覺察,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告訴我們,什麼人能夠覺察到?八地菩薩。這就是相宗裡面講的阿賴耶,什麼人能見到阿賴耶的活動?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覺),再上去叫妙覺,這五個位次他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不是假的。

  阿賴耶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一念妄動才有的,它的生滅現象剎那生滅。確實就像我們看電影一樣,我們完全被銀幕上的假相迷惑了,而電影銀幕上那個假相才一秒鐘二十四張幻燈片,這個幻燈片是每一張都不一樣的,只是它的速度太快,我們的眼睛被它欺騙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前這個世界,感官的世界,無論精神跟物質是相通的,實際上也是靜態,就像電影底片幻燈片一樣,一張一張的沒動,靜態。可是它生滅的速度太快,快到要是用秒來做單位的話,我們一秒鐘可以彈四次,那就乘四,乘四是一秒鐘有多少張?像幻燈片有多少張?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張,一秒鐘。你要記住電影放映的那個底片一秒鐘二十四張,現在告訴你一秒鐘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張,我們把它當真了。電影的銀幕是平面的,這是立體的,速度這麼快,念頭一斷這世界就沒有了,正像電影銀幕上那放映機把它一關閉的時候,畫面就沒有了。沒有了那是什麼?顯示出來的是常寂光淨土,那就是《華嚴經》上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就現出來了。只要有一個妄念,前面我們讀過,一妄一切妄、一迷一切迷,整個法性全迷了,變成無明。

  什麼是無明?沒有明暗。諸位想想,我們現在如果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星星、也沒有燈光,那就叫無明,而本來?本來是一片光明,不需要日月燈明,不需要這個,它本來是光明。在我們淨土裡面叫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就是自性清淨心,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個不生不滅。惠能大師見性,他給我們說出來,沒想到自性本自清淨,它沒有染污,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它裡頭不會起妄念的,那念頭不是真的。所以念頭,佛經上用的名詞好,加上一個妄,妄念,不是真的,就是自性裡頭不會起妄念。妄念從哪裡來的?你要好好的體會那個妄字。妄是什麼?根本沒有,你誤會了以為它有,這就上當了。所以妄,妄沒有因,第一個妄念沒有因,第二個妄念有因。第一個妄念是因,第二個妄念是果,往後就有因果,頭一個沒有因,所以叫妄、叫無明。所以同異不二,也給你講真妄不二。

  【即一即多。】

  這很難懂。一是什麼?『一』是講性,『多』是講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所以說「即一即多」。這還沒有顯出它的深義,更深的意思是:任何一個現象必定包含一切現象裡面的體性,我們現在講信息,諸位好懂。《華嚴經》裡面說的,依報裡面有微塵,這微塵很小,物質,極其小的物質,我們肉眼看不見;正報裡面的毛端,我們汗毛毛端、毛孔,很小,可是它有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信息都在裡面,這無法想像。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每個微塵裡面都是這樣的,每個毛孔也是如此,為什麼?自性沒有大小,自性所變現出所有的現象也沒有大小,自性是圓滿的。所以惠能大師講本自具足,他說了這麼簡單的一句話,佛在《華嚴經》上講得比他詳細,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就是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無量無邊的德能、無量無邊的相好,這自性本自具足的。自性所變的相分變得再小,一粒微塵、一個毛孔,它也具足圓滿的智慧德相。

  真的,這句話不好懂,我們很不容易體會。近代科學家很了不起,他們發現一個宇宙奧祕,叫「全息」,全息的這個信息在照片上顯示出來。我們用全息照相去照一張照片,這個照片洗出來之後,你把這個照片撕成兩張,你再去看,兩張照片裡面都是完整的相;撕成四張,四張完整的相;你撕成一百張,是一百張完整的相。從這個現象裡面,我們體會到佛經上所講的,宇宙之間森羅萬象,無量無邊,隨拈一相,裡面都有全息的信息,遍法界虛空界、過去現在未來都在裡頭,一個不少。那是什麼?這個現象千變萬化。是的,確實千變萬化。這千變萬化怎麼解釋?就像萬花筒一樣。萬花筒裡面,不變的就那麼幾片不同顏色的碎片,你轉動的時候,你就看到裡頭圖案一千個畫面、一萬個畫面,現在我們用照相把它照下來,找不到兩個相同的。這是性德,自性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下面講:

  【即廣即狹。】

  『廣狹』的定義,在佛法裡面講,「大而無外」叫廣,不是一般的廣,「小而無內」這叫狹。所以大,再大,它能夠融入毛端、融入灰塵,毛端沒有放大,宇宙沒縮小,為什麼?自性沒有大小,大小從哪裡來的?從我們分別執著、從妄想當中來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你才見到諸法實相,實相沒有大小,實相也沒有先後。沒有先後,沒有時間;沒有大小,沒有空間。佛經裡面常講「芥子納須彌」,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跟芝麻粒那麼大;須彌是須彌山,須彌山能夠放在芥菜子裡面,芥菜子沒有放大,須彌山沒有縮小,它怎麼裝得進去?為什麼能裝得進去?因為它沒有大小,有大小,大的可以裝小的,小的就不能裝大的,沒有大小。

  【即情即非情。】

  這句話,在《華嚴經》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叫「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情』是有情識,在現在怎麼說法?現在叫動物,叫有情眾生,動物。『非情』就是無情,無情我們今天叫什麼?植物、礦物。實在講,情跟無情很難分,為什麼?彌勒菩薩講得好,「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那就是非情,「形皆有識」,那就是有情。換句話說,在宇宙之間你要找個有情或者是無情,無情裡面沒有情識,我們講物質,純物質,找不到,只要是物質一定有情,只是它那個情你很不容易發覺。最近應該是有十二、三年,日本江本勝博士用水來做實驗,水是無情的,礦物,發現什麼?發現它有情,它有見聞覺知,還有受想行識,跟彌勒菩薩所講的相應。彌勒菩薩所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所以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它是結合在一起的,分不開的,有精神現象就有物質現象,有物質現象就有精神現象。為什麼我們沒辦法覺察到?那就是波動的頻率不一樣。動物波動的頻率高,我們很明顯能覺察;植物就很低,不容易覺察;礦物就更低,更難覺察,事實真相是這麼個現象。我們不能覺察,實在講我們粗心大意,佛菩薩為什麼覺察到?他心清淨,心愈清淨,對於極其微細的波動他能感受到。

  佛告訴我們八地菩薩的定功,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阿羅漢是第九定。世間,就是六道裡面講定功,無色界天的定功最高,四禪八定。四禪是色界天所修的,再往上去,四定是無色界天所修的,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處天,沒出六道。阿羅漢修第九定,超越六道,所以阿羅漢修的那個定叫九次第定,他到哪裡去?他到四聖法界裡面聲聞法界。這個定再加一層,那就能到辟支佛;比辟支佛更深的定,菩薩。到第八定,就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講阿羅漢,阿羅漢是第九定,第九個階段,辟支佛是第十個,菩薩是第十一個,佛是第十二個,這講十法界。到十三個階層,這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後,這個定功還是有淺深層次不同,所以佛給我們講四十一個階級,那是四十一種不同的功夫,定功。從初住菩薩說起,一直到妙覺位,四十二個階級。八地是四十二階級最上面的五個階級,他能見到阿賴耶,也就是見到一念不覺,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他見到了,八地以上才能見到,才能把整個宇宙的真相徹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華嚴經》上講得好,「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下面:

  【即三身即十身。】

  『三身』是世尊在一般經論裡面常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十身』說法也很多。我們在上次學習《還源觀》,這是第二次,第一次講到三身、十身,我們採取的資料是《華嚴教門指掌》所說的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到智身。這次我們想換一個,我們多學一點,也是《華嚴經疏鈔》裡面所說的「融三世間十身」。融是融通、融會,跟這個意思就更相應了。因為這裡面所說的不二法門,這段講的是不二法門,在哪裡看?在一微塵裡面看、在一毛端裡面看,所以一定要懂得融通、融會。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能夠把這圓融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這個世間什麼災難都化解了。為什麼會有災難?他不圓融、他不通,所以麻煩就出來了。為什麼不圓融、為什麼不通?這個根本原因在哪裡?根本原因在對立,就是經教裡面所講的見惑裡面第二個。

  見惑是什麼?見解錯了,你看錯了。第一個是「身見」,把身當作我,這個錯了,身不是我。身不是我是什麼?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這大家都承認,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穿壞了,換一件,那你就曉得什麼是我。衣服不是我,身不是我,我死了還會去投胎,投胎叫什麼?叫靈魂,靈魂是我。靈魂還不是我,靈魂跟我比較接近了,什麼是我?靈性才是我,靈性不迷,就是自性。靈魂是什麼?自性迷了就叫靈魂,他在六道裡面投胎,他出不了六道,為什麼?他迷。哪一天他覺悟了,他覺悟就出六道,迷出不了六道,但是認靈魂是我已經算很高明了。在這個世間確實有不少宗教把靈魂認為是我,他們不執著身是我,他們所謂的靈修,著重靈魂的清淨,修成了,那他們生天道。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身不是我。真正明白身不是我,人就不會造惡業。人造惡業最容易的是什麼?舌頭,吃眾生肉,這個業可造大了,貪圖美味。美味是為誰?舌頭。舌頭只有三寸,到喉嚨以下味就沒有,就不知道什麼酸甜苦辣,那個味就是舌頭。你看你為這個舌頭,你造多少罪業?不值得!為什麼去為它造業?真正明瞭了,眼耳鼻舌身都不是我,我就不為眼耳鼻舌身再去造業,真正能夠斷惡修善。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對立,現在講相對,這假的不是真的。如果我們真正懂得圓融、融會,用這種心態過日子,用這種心態處事待人接物,不與人對立、不跟事對立、不跟一切萬物對立,真正和諧就出現了。他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為什麼?他迷,他不了解事實真相;我們了解事實真相,再不跟人對立,人、事、物都不對立,這個世間災難就可以化解。

  三世間,世這個字的意思是講時間,你看這個字在中國寫法,三個十,中國人講三十年叫一世,三十年是一世;間跟界的意思相同,講世界、世間是一個意思,它是講的空間,一個時間,一個空間,我們六道眾生離不開時間跟空間。佛給我們講有三種世間,哪三種?第一種叫「有情世間」,那說到我們本人,我們有情,有很顯著的精神現象,現在講的是動物,包括所有的動物是有情世間。第二種叫「器世間」,器世間是物質的世間,花草樹木、山河大地,再往外面擴展,太陽系、銀河系、無量無邊恆河沙數的諸佛剎土,這都叫器世間,物質的世間,那是我們的依報。第三種叫「智正覺世間」,智正覺世間不在六道,也不在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叫智正覺世間。在《華嚴經》上講,智正覺世間是指誰?初住以上,用中國禪宗的話來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叫智正覺世間,沒有見性的不算,見性就算。在《華嚴經》上初住菩薩明心見性,往上去四十二個階級都叫智正覺世間,這是佛把三種世間說出來。所以在《華嚴經》裡面講「融三世間十身」。

  我們看這段文上所講的,「謂菩薩知諸眾生心,隨其所樂,融會三種世間,以為十身」。這一看我們就明瞭,佛說這三種世間是為了應化方便而建立的。所以佛沒有定法可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應以什麼身得度,有沒有起心動念?有沒有分別執著?沒有。這話是給誰說的?是對我們凡夫說的、是對我們世間人所講的,世間人有感,佛就有應,這些法身菩薩他都有應,感應道交。這些眾生有感,他有分別、有執著,佛菩薩來應,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分別、沒執著,怎麼應法?他應是自然的,我們無法想像。可是我們從江本博士水實驗裡面就得到很大的啟示,你看水是礦物,它確實沒有起心動念,它沒有分別執著,可是我們人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對著它,它就有反應。水能看、能聽、能懂得人的意思,我們寫個「愛」字貼在水瓶上,一個小時之後把水放在冰箱裡面,攝氏零下五度讓它結冰,拿出來之後在顯微鏡裡面去看,它就現出結晶,結晶非常美,這有很多照片。如果寫一個討厭、不喜歡,寫出這樣的字樣,它的結晶就很醜陋、很難看,這就是感應。它確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自自然然有感應,為什麼?因為彌勒菩薩講的「形皆有識」,只要是有物質,它裡面決定有精神現象。

  我們從這個道理能體會到,菩薩成佛,連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的習氣斷掉,他回到常寂光,回到常寂光裡頭沒有現象,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沒有。那我們要問,回歸到常寂光,我們稱他作究竟圓滿佛,他還度不度眾生?還會不會應化在這個世間?我們起心動念求佛菩薩保佑,他來不來?肯定來。為什麼?就像水實驗,它感應,這個問題才真正找到了答案。以前很多老和尚教我們,在這上都起了誤會,說什麼?說等覺菩薩確實有能力斷最後一品無明,但是他不斷,為什麼不斷?斷了就不能度眾生,就不能再應化到十法界,有這麼個說法,「留惑潤生」,他還把生相無明留著,不要斷它,要來幫助十法界苦難眾生,有這麼個說法。現在我們知道這個說法不能成立,雖然他證得究竟圓滿佛,最後一品無明習氣斷盡了,回歸到常寂光,常寂光依舊有感應。惠能大師給我們做的那個報告,實際上他對五祖講的是對我們大家講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在常寂光淨土裡頭。本自具足什麼?具足十法界、具足恆沙諸佛國土,本自具足,所以眾生有感,他怎麼會不起應的道理!當然起感應道交。

  我們在佛門很多公案裡面看到古佛應化在世間。永明延壽大師在世的時候,國王有天發心供齋,打千僧齋,供養一千個出家人吃飯,燃燈古佛來應供,化身來的。這都是證得究竟佛果的,他不是等覺菩薩,可見得常寂光淨土裡面法性它起作用,它不是不起作用。這是給我們一個信心,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只要眾生有感,諸佛菩薩他就應。所以說菩薩知諸眾生心。他為什麼知?眾生心起心動念那個波動他統統接收到。就像水,我們起心動念跟它起感應道交作用,它知眾生心。我們起心動念不要以為人不知道,諸佛菩薩全知道,沒有絲毫祕密。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就不好意思起惡念,起惡念你說多難為情,我們以為沒有人知道,原來諸佛菩薩統統知道,這真的不是假的。隨其所樂,這樂是愛好,隨著眾生的愛好,融會三種世間以為十身。這個十身都是應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個地方是把無量無邊的那個身歸納為十種。在《普門品》裡面就不止,《普門品》裡面講三十二種,三十二應。這個地方的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個定數,是代表無量無邊、代表圓滿。

  「復以十身及自身遞互相作,融通無礙,是名融三世間十身也」。十身是應化的,十身之外它還有個本身,我們稱為本尊,這是自身,真的起作用,本尊跟他的應化身都起作用。融通,圓融通常沒有障礙。什麼叫遞互相作,底下有個解釋,融通無礙,「遞互相作者,謂菩薩如以眾生身作自身,亦作國土身,乃至虛空身之類,此之十身,與菩薩自身,一一遞互相作融通無礙」,說這個意思。菩薩可以現有情身,菩薩也可以現無情身,這個意思就廣了,菩薩可以現樹木花草身,菩薩可以現風雨身。你看有人聽到這個聲音開悟,看到樹木花草開悟,他為什麼以前看沒有開悟,今天看突然開悟?菩薩知道這個眾生的緣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他豁然大悟,這叫佛法。佛法是活的,佛沒有定法。這種例子在中國歷代很多,都是在什麼時候?將悟未悟的時候,這個時候諸佛菩薩知道了,決定來幫助他。用什麼手段、什麼方法,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但是幫助一個人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些東西在中國像《五燈會元》這類的書記載的就很多。

  下面介紹十種身,十種身第一個「眾生身」,「眾生身者,謂五蘊眾共和合而生其身,即有情世間諸眾生身也」。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蘊是蘊藏的意思、蘊積的意思。色受想行識,這裡面色法是物質,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一個相續的現象,識是種子、阿賴耶識。從唯識上來說,色是境界、物質,下面四種是屬於心理的現象、精神現象,受是前五識,想是第六識,行是末那識,識是阿賴耶。這是所有一切有情眾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以這樣的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他能夠現這個身。這一種裡面比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包括得還要廣、還要多。而且他能現「國土身」,剛才我講的,他能夠示現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乃至虛空身」,虛空身就是自然現象,讓這個將悟未悟的修行人,接觸到之後他就開悟。眾生,眾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身。所以動物是眾緣和合的,植物也是、礦物也是,自然現象還是眾緣和合的,這個眾生身的範圍就非常之廣。

  第二類「國土身」。「國土身者,謂山河大地,諸器世間,剎土身也」。這示現的是依報不是正報,無論是依報或正報,有順有逆。這個諸位要知道,有人在順境裡面覺悟,有人在逆境裡頭覺悟,所以逆增上緣。很多是佛菩薩示現,一般人不知道,但是真正在境界裡面體悟,他知道感恩,他有這種感應道交,有這個體會。所以他能夠現山河大地身,就是諸器世間,剎土身也,示現這些物質現象。下面為我們說出來,菩薩為什麼要示諸眾生。「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眾生歡喜遊山玩水,現在人喜歡觀光旅遊,遊歷名山大川,這裡頭有靈氣,特別是修道的人,在自然環境裡面悟入的人不少,這裡頭確實有佛菩薩加持,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加持,這個加持就是感應。什麼時候會有這種現象?人求覺悟。當你有求覺悟心,那就沒有感應,為什麼?清淨心才有感應。我們有求覺悟的心,就是你心裡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要是放下,感應就現前;你不放下,那是障礙。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求成佛,你都能成得了佛,何況其他!可是你有求的時候,求沒有感應,這是不是佛菩薩不靈?不是的,佛菩薩決定靈驗。為什麼沒有感應?你有業障,你的業障把佛菩薩的感應障礙住,怎麼辦?懺除業障。普賢菩薩十大願王那是幫助法身菩薩的,我們真正要求覺悟,你就不能不修普賢十願,這是世尊在經上講得很清楚,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夠圓成佛道。圓成佛道,這個佛道是初住以上。換句話說,你想脫離十法界,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成為法身大士,那你一定要修普賢行。淨宗了不起,你看《無量壽經》在序品裡面就教人修普賢大士之德,這就是十大願王。所以淨宗的殊勝那不是隨便讚歎的,它有根據的。

  普賢十願裡面我們要真的學,能學多少就做多少,第一個學禮敬。禮敬是什麼?自己謙卑,對待一切人要恭敬,為什麼?佛說得很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有佛性,真的本來是佛。《華嚴經》上告訴我們,無論是哪個眾生,你只要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放下,你就是佛。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成佛,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徹底放下;惠能大師在中國為我們做出示現成佛,也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圓滿成就,那是《華嚴經》上初住以上的境界,永遠脫離十法界。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放下執著,你就永遠脫離六道輪迴;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就離開十法界,這個時候叫證得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土現前了,你喜歡哪個報土,你就可以到那邊去往生。這怎麼講?有緣,你跟哪個地方有緣,你跟哪一尊佛有緣,他自自然然感應道交,他就現前。我們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果報現前的時候,你自然就去了。生一佛土就是生一切佛土,「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它確實是融通的、是融會的。無論哪個法門,但是你要記住,八萬四千法門有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它的原理原則是一個,那就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淨土宗用什麼方法放下?放不下,得有方法,淨宗的方法是最簡單,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你只緊緊的把這句佛號抓住,其他統統放下,這是這個法門的殊勝處,它簡單、容易;或者四個字就行,「阿彌陀佛」,只把這四個字抓到,你就成功了。你心裡不能再有別的東西,有別的東西就把你功夫破壞了,什麼都不能放,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那你就到極樂世界。你看,到極樂世界圓不圓融?

  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這《彌陀經》上說的,生到極樂世界,每天你親近阿彌陀佛,同時親近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怎麼去親近?化身去的,你能化千百億化身,讓十方諸佛剎土每尊佛的面前都有你,你都在那裡供佛,你都在那裡聞法。我們不要說別的,單單說這一條就決定要求生淨土,為什麼?你想想這還得了!供佛是修福報,你每天供養無量無邊諸佛,那個福報多大!聞法是開智慧,每天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一個佛給你說一句法就不得了,你怎麼會不開悟?哪有這個道理!所以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還願意在娑婆世界多住一天嗎?不想了,多住一天就晚一天成就,多住兩天,晚兩天成就。所以念佛功夫成就的人,縱然有壽命,不要了。我們在《往生傳》、在《淨土聖賢錄》裡面看,許許多多念佛人多數三年就往生,預知時至,走得瀟灑。

  早年我在台北講經,有位法師就問這個事情,這個法師可能也不在了,他問我《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講的這些事情,是不是這些念佛的人他的壽命三年就到了?我的答覆是否定的,我說不可能,哪有那麼巧的事情!你說有二、三個可能,可能是這樣,在這裡面有幾十個、幾百個,那就不可能。那是什麼原因?他功夫成片,他就有資格往生,還有壽命呢?不要了。就像宋朝瑩珂法師一樣,他念佛,真的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他還有十年陽壽,佛跟他講:「你好好的修,十年之後你壽命終了,我來接引你。」瑩珂禪師向阿彌陀佛要求:我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要跟你去。阿彌陀佛答應了,「好,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三天他往生,不願意在這個世間再浪費時間。這才真正能講得通。

  所以我們念佛人,你現在功夫不夠,去不了,那你沒法子。什麼樣的功夫能夠自在往生、想去就去?功夫成片。佛在經上給我們講的是「一心不亂」,那個功夫高。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是「一向專念」,不是一心不亂,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就是不雜,不間斷、不夾雜,那才叫專念。鳩摩羅什大師翻的是一心不亂,羅什大師是意譯,不是沒有道理,因為一向專念跟一心不亂那個功夫差別很大。只要你念到一向專念,臨終時候佛來接引,佛光先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一向專念提升到一心不亂,你的功夫升了一級,所以羅什大師翻得沒錯。我們要真的求一心不亂難,但是一向專念我們可以做到,萬緣放下,佛法也得放下,《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佛法我統統放下。古大德說「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那喜歡去悟的讓給他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我統統放下不要了,我就要一句「阿彌陀佛」,這叫一向專念,這個人必生淨土,我們真的是一點懷疑都沒有,他決定得生。

  諸佛如來用什麼方式來應化,完全看眾生的愛好,隨眾生心之所樂,你喜歡什麼,他就給你示現什麼。所以真正主導不是佛菩薩,是自己,這一點要知道。佛菩薩主導的你未必會接受,如果你真能接受,這是古大德所說的,好像是善導大師講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那這是佛的意思,主導的。佛的意思是專修淨土,這是佛主導的,但是很多人不願意,所以佛才以無量無邊的法門攝受眾生,接引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佛的大慈大悲。但是我們現在漸漸體會到,無量無邊的這些法門全都是方便門,到最後,就像《華嚴經》上的,到末後文殊、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那我們就能想到,無量無邊法門都是繞圈子,在兜圈子,到最後遇到文殊、普賢的時候,還是念佛歸西方極樂世界。現在我們就遇到了,我們就深信不疑,這種人是什麼人?上上根人,使那些在華藏世界兜圈子那些菩薩們佩服你、讚歎你,你太幸運了,你怎麼一圈就到中心點。他們在旁邊兜圈子,兜無量劫都沒有碰到中心點,你怎麼一下就碰到?我們與淨土有緣,緣的淺深不一樣,緣深的那就一向專念,他這一生很快就成就;緣淺的、業障重的,他還要兜圈子,他還要在經教裡面去打轉,在無量法門裡面去選擇,這個高,那個低,在互相比較,不知道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總覺得我這個法門殊勝,別的法門不如我,淨土法門太容易了,老太婆教,不屑一顧,當面錯過,你說多可惜!

  所以佛隨心應量,應以山河大地身他能覺悟的就現,應以花草樹木身得度的就現花草樹木,我們一般講靈氣,山川靈氣、樹木的靈氣,那種靈氣是佛菩薩加持的,讓這個有緣人接觸到的時候豁然大悟。所以眾生根性不一定,佛菩薩的示現也沒有一定,乃至於虛空,虛空裡頭日月星辰,包括雲彩、霓虹,我們講自然的天象,空中的這些現象,無不是諸佛菩薩在做種種示現,幫助我們起信、幫助我們悟入,這是無情的國土身。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