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二集)  2009/3/24  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12-047-00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頁第一行,我們從第二句念起:

  【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前面我們學到這個地方。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自性隱顯這個現象,隱與顯都沒有因,不像一切萬物,一切萬物確確實實所謂是因緣生法,這是佛講的。只有自性不是因緣生法,為什麼?它沒有生,它也沒有滅。在宇宙之間真正講到不生不滅的,就是自性,自性從哪裡來的?無有來處。自性為什麼發生的?沒有原因,只有這樁事情,這裡說得好,它『非生因之所生』。但是如果你有智慧,你確確實實能夠證得,這個證得不是說你得到什麼,你真正知道它的存在,而且真正知道它是宇宙的第一因,宇宙、生命、我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佛說得很好,一切萬物,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沒有生因,識有,識是因緣所生法,性沒有,這個要知道,這很難懂,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講到生因,我們前面提到《成實論》裡面的三因,這個三因也就是講的一切萬法,一切萬法總離不開這三種因。第一個是「生因」,第二個是「習因」,第三個是「依因」。這些概念、事實都圍繞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你都能通達明瞭,你是個明白人;如果不能通達明瞭,那你就是個糊塗人,糊塗人在佛法稱為凡夫,明白人稱之為菩薩。菩薩跟凡夫沒有兩樣,只是對於一切萬事萬法明不明白。

  生因我們說過了,只有自性沒有生因,除了自性之外,統統都有生因。宇宙怎麼來的,有生因,我從哪裡來的,有生因,怎麼來的?我們在華嚴會上講了很多,不止一次,時時刻刻都提出來。為什麼要這麼頻繁的來提示?因為我們沒有能夠認知,不是聽一次就明白,這個話聽一萬次你也未必能明白,未必能明瞭,不明瞭就不得受用。真正明瞭就得受用,這受用是什麼?受用是大自在。大乘教裡面講三德,如果真的明瞭,你就得解脫德,解脫就是大自在。我們不得大自在,還有煩惱,還有習氣;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真的明瞭,只是聽說而已。所以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學習要不斷的重複,溫故而知新,這是很有道理的。真清楚了,三德都現前,法身德現前,什麼是法身德?整個宇宙是一體,這是法身德。你就不會再分人我,沒有這個概念,你真正曉得整個宇宙是自己,好像我們明瞭,我們這個身體是自己,你就不會再去分這是頭,這是眼睛,這是耳朵,這是鼻子,這是手臂,這是手指,你就不會分,為什麼?一體!所以你真正證得法身,法就是身,法性是真心,法相是真身。法相在大的方面來說遍法界虛空界,範圍縮小來講,咱們娑婆世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己。大的你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藏世界,叫世界海。

  佛說,在大宇宙裡面,像華藏世界海無量無邊,無有窮盡,有沒有生因?有。生因是什麼?我們這篇文字裡面的第三段就講三種周遍,「周遍法界、出生無盡、含容空有」,這是性德,所以它的生因是性德。那自性的生因呢?自性就沒有生因,所以它第一個源頭沒有生因,第二個就有生因。宇宙出現,就是惠能大師講的五句話,末後一句話「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有生因,前面講的沒有生因。前面譬如他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個清淨沒有生因,「本不生滅」沒有生因,「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都沒有生因。法爾,它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不可思議,佛這句話說得妙!你沒有辦法去想像,它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質,我們眼耳鼻舌身接觸不到;不是精神,我們的意識想不到,這才是真的。這篇文章裡面最難懂的就是第一段,因為第一段就是它沒有生因,二段以後都有生因那就很好懂。第一段裡面就是禪宗裡面常講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禪宗常常參這個話頭,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講得很清楚。在我們淨土宗裡面講得沒有這麼清楚,但是也講得好,那是什麼?叫常寂光。我們不要說土,也不要說身,就叫常寂光,那是本來面目。常寂光就是此地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常寂光裡面沒有物質也沒有精神。佛經裡還有一個名詞叫「大光明藏」,那也就是講常寂光,也就是講自性,自性是大光明。這個東西你說體會,體會都體會不到,為什麼?你體會用心,只要講用心全用妄心,真心用不上。真心是什麼?真心是下面講的「了因佛性」。「非生因之所生」,這句話要肯定,決定沒有懷疑,有懷疑那就是障礙,煩惱障,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痴慢下面就是疑。你在這上面懷疑,你就永遠不能見性,不能見性造成什麼樣的障礙?出不了十法界。給你說你可以出六道輪迴,你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你沒辦法超越,也就是說你永遠見不到諸佛如來的常寂光淨土,你見不到。所以這個疑要斷,這個疑,六個根本煩惱裡頭的疑,不是普通的疑惑,我們普通叫懷疑不是這個,那你就搞錯了。就是對這個自性清淨心沒有原因生的,法爾如是,對這個不能懷疑,這個疑情斷了,你才能體會到萬物都有生因。

  第二個講「習因」。這個生因,萬物的生因是什麼?是唯心所現,這個心就是自性,自性能現。能現為什麼會有差別?能現應該都是一樣,沒錯,確實是一樣。種種差別從哪裡來的?差別從習因來的。你看看我們中國古人講的,講得含糊,沒有佛法講得這麼清楚。我們中國,你看《三字經》上,小朋友都會念,「性相近」,那個性就是自性,不是生因之所生。「習相遠」,習是什麼?習因,我們中國人講習慣,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習因就是習慣。註解裡面講得很清楚,雖然不長,就一句,「如習貪欲而益長貪欲」。我們中國人常講,「近朱則赤,近墨則黑」,他跟善人在一起他自然就變善,跟惡人在一起他就學壞了。所以環境能變化一個人的氣質,要曉得這些煩惱沒有的。最高的我們不說,最高的是起心動念,自性裡頭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也是生因。起心動念之後現種種不同的現象,十界、六道、三途,這些染淨、善惡、苦樂完全是習性,是習因。明白這個道理,就曉得教育的重要。

  所以我常常想,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我想都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中國這個地區。早年我跟李老師學教,我把我這個看法向他老人家請教,他老人家給我證明,他說理上講得通,事上沒有證據,這真的,事上什麼?沒有記錄。佛在經上也沒有說,中國古聖先賢哪些是佛菩薩再來的,沒講,所以事上沒有證據,理上講得通。為什麼?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就是在十界、六道、三途,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這得大自在,一點障礙都沒有。他怎麼能現身?現身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所以他種種示現還是非生因之所生。性如是,相亦如是,這個道理深,為什麼?他覺悟了,所謂覺悟就是他不起心、不動念,那就不是生因之所生。只要起心動念就是生因之所生,那個生因是什麼?生因是起心動念。諸位要曉得,佛菩薩應化在世間,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應化在北印度,應化在人道也有父母,也有誕生,也有童年、少年、青年、晚年,都有這現象,有生有滅,七十九歲圓寂,我們講七十九歲死了,有生有滅。這是不是有生因之所生?沒有,這難懂!明明有怎麼會沒有?真的沒有,給你講有這是什麼?隨順俗諦說有。要是隨順真諦呢?真諦沒有,這不好懂。佛一生說法,在總的原則上,佛依二諦說法,就是真諦、俗諦。俗諦就是依一般人的常識給你講,你會懂。真諦是什麼?真諦是依第一義諦,那就是如來親證的境界,沒有;這所有一切萬法也是非生因之所生,這個太妙太妙了,這個太難懂了。

  雖然難懂,真的,佛有善巧方便,也能夠叫我們細心的人稍有體會,譬如宇宙的來源,這是我們第二段要討論的,宇宙的來源是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我們也不懂,我們聽到這個名詞,「我突然起了個念頭,想到一樁事情,這是起心動念」,不是,不然,我們這個念頭太粗,不是佛所說的。佛所說的起心動念極其微細,微細到什麼樣的程度,不但我們自己不知道,阿羅漢不知道,菩薩也不知道。菩薩在《華嚴經》上講的有四十一個階級,不算前面十信,前面十信位算上的時候是五十一個階級。這五十一個階級那真的都是菩薩,我們就是連最初的初信位的菩薩,我們都比不上人家。我們這一生認真修行,能不能修到他的地位?不多。為什麼?初信位的菩薩,給諸位說,自私自利沒有了,名聞利養沒有了,五欲六塵沒有了,我們能做到嗎?做不到。所以他能夠把六道裡面的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我們有沒有辦法斷一品?這是真的。八十八品見惑,佛菩薩又把它歸納為五大類,這個說話就好講,因為教學方便起見分為五大類,八十八太多了。

  這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身見斷掉了,也就是初信位的菩薩絕對不會執著這個身是我,這一招就不容易。我們還執著身是我,他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麼?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麼是我?他已經懂得靈性才是我。到最後給你說,什麼是真正的我?我們這第一條裡面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我,是真我,這就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把它忘得乾乾淨淨的,把身當作我,你說糟不糟糕?好比一個人,我們比喻這衣服是我所有的,他把衣服認為是我,我忘掉了,衣服是我,執著這個衣服,你說這不是錯誤嗎?六道裡面的眾生,哪一個不把身看作是我!縱然他修行修定能夠達到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他還是有身見,他出不了六道輪迴,他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薩,初信位菩薩身見破了。

  邊見破了,邊見是二邊,我們為了說話方便起見,大家容易懂,不講這個名詞,我常常講對立。二邊不就是對立嗎?初信位的菩薩對立的念頭沒有了,現在科學裡面講相對論,相對,他沒有相對。我們現在這個世間衝突頻繁,不但家庭有衝突,父子、兄弟有衝突,夫婦有衝突,踏進社會與一切眾生衝突,與一切萬法衝突,怨天尤人,這是現在社會現象。這種亂象,根在哪裡?根就在對立,就在邊見。邊見沒有了,所有一切衝突都化解,初信位的菩薩做到。下面是邪見,那是錯誤的見解,見取見、戒取見是成見,統統都沒有了。我們怎麼能比得上?所以證得初信位的菩薩,雖然沒有出六道輪迴,決定不墮三惡道,天上人間。而佛說得很清楚,最多七次他就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六道就沒有了。所以不能小看他,他是初信位的菩薩,那也是聖人,我們叫小聖。在三種不退裡面他證得位不退,所以從他算起五十一個階級。到什麼時候、哪個階級,才能夠真正懂得世尊在大乘教裡面講的起心動念?八地菩薩。你們想想看,八地多高?你看信位十個階級十信,再往上去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十個位次,再上去十地,十地你看看從初地到七地四十七個位次,到八地四十八個位次,到八地菩薩才知道佛所講的起心動念,七地菩薩都不知道,八地菩薩才知道。所以佛天天給我們講起心動念,我們統統都誤會了,認為我們這個粗糙的念頭就是起心動念,不是的,太微細了。

  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這才恍然大悟。佛問他一般人講的一念,我們講起個念頭一念,這是粗念,太粗了。佛問彌勒菩薩,這一個念裡面有多少個細念,微細的念頭,真正的起心動念有幾個念頭?有幾個形?有幾個識?形是什麼?形就是物質,物質現象,識就是精神現象。彌勒菩薩回答釋迦牟尼佛說,一彈指,這一彈指的時間很短,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這是單位,多少個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等於我們現在的話說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的念頭,你看看一彈指,我們怎麼能知道?一彈指這裡頭就有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換句話說,三百二十兆的念頭成就一彈指。我們起個念頭的時候不止一彈指,一彈指速度太快了。現在我們通常講時間以秒為單位,一秒鐘,我們彈指,我們彈得快大概一秒鐘彈四次,再乘四,一秒鐘裡面有多少個細念?一千二百八十兆。這樣快的速度八地菩薩知道,八地菩薩那個定功深,甚深禪定裡面極其微細的那一個念頭一動,他都曉得。這一念是什麼?這一念就是佛經講的起心動念,就是佛法裡講的根本無明。佛在大乘教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有這一念。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樣微細的念頭,「念念成形」,每個念頭都有物質現象出現,「形皆有識」,每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識,精神現象。換句話說,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同時發生的,物質現象變成什麼?變成宇宙,物質現象變成宇宙,精神現象就是自己。我們現在講所有一切動物,所有一切動物裡面最重要是自己,其他的是我們生活環境,我們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這是動物,有物質環境、有自然現象的環境,這麼個來源。如果邊見破掉,不再有對立,這些現象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真正講修行,從哪裡修?先要知道無我,身不是我,然後要知道我們跟宇宙,對人、對事、對物都是一體,沒有對立。別人跟我對立,我不跟他對立,為什麼?他迷,他不知道,他執著身是我。我們覺悟,覺悟是什麼?覺悟之後整個宇宙是我,我怎麼能跟人對立!就是受傷害也不對立。我想有很多人有這麼個經驗,我自己也有過很多次,不小心牙齒咬了舌頭,舌頭咬破流血了,你想想牙齒跟舌頭兩個對立嗎?它不會對立,為什麼?一體。別人跟我對立,還不就跟牙齒咬到舌頭一樣嗎?他可以對立,我們知道事實真相沒有對立,沒有對立就是和諧。所以要曉得,宇宙是和諧的,和諧是自然的,與性德完全相應。對立、報復、不和是錯誤的,完全違背了自性,這是錯誤的。

  因為習因,所以諸佛菩薩、大聖大賢應化到這個世間,這是什麼?眾生有感,他自自然然就應,這個感應我們到後面也要詳細說明。應化到世間是什麼?來教我們。我們很不幸墮落在六道,墮在六道裡面,我們應該怎樣過日子,我們在六道裡面終極的目標是什麼,這都要知道。然後所謂人生的價值觀、人生的意義,這才得其正,不會趨向邪惡。人生的價值是什麼?提升自己的靈性。用賢首大師這篇文章來說,就是妄盡還源,回歸自性,這個價值觀正確,一點都沒錯誤。生生世世,記住,學佛修行起頭難,只要起頭的瓶頸突破之後,節節往上升,它是幾何級數往上升。最困難的是開頭,而開頭最困難的是對於佛給我們講的自性,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認知太難,你怎麼能夠對佛所說的深信不疑,這一點比什麼都困難。我們現在一般人相信科學家,為什麼相信?科學家用很多儀器把它證明。我們對佛菩薩所講的,我們就不相信他,其實佛菩薩跟科學家一樣,他也是證明的,但是他那個證明只有他知道,我們不知道。所以佛菩薩的教學也非常科學,他教給我們方法,你自己去親證,什麼方法?修禪定。

  所以佛法裡面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要知道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這個方法、門徑它要達到什麼目的?統統都是達到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不是一個方法,無量無邊的方法都可以能達到。所以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禪定,無量法門就是無量的方法修禪定,是這麼個意思。你自己修,你的定功淺深,定功淺的突破一部分,定功深的突破大部分,到究竟圓滿全突破了,你就曉得整個宇宙真相,就真相大白了。《華嚴經》上講的是宇宙真相,這一本《妄盡還源觀》裡面講的是宇宙真相,這篇文章是略說,《華嚴經》是細說。其實裡面所說的性相、理事、因果都是圓滿的,沒有欠缺,沒有增減,妙不可言。不但佛法是平等見性,我們再綜觀所有一切宗教,如果真的會修,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都能夠超越六道,都能夠超越十法界,都能夠明心見性,關鍵是你會不會!我相信在早期,每個宗教創教的時候,創教的這個人都有相當的功夫,就是定功,他們都親證了境界。這個證得淺深不相同,有些宗教確實他見到天道他就很滿足,我們大乘教裡面常講得少為足,看到這地方非常美好就安住在那裡,這生天。天層次很多,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有無色界天,這都沒有出六道輪迴。

  更聰明一點的人,定功更深的人他突破六道,阿羅漢,我們在楞嚴會上,佛所講的九次第定。你看世間到八定,再往上提升一等,第九定,就超越無色界的最高層非想非非想處天,他超越了。超越就超越六道,他到哪裡去?到四聖法界的聲聞法界去,這才真正稱為正覺。佛家修行梵語音譯的終極的目標,「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得到正覺。六道裡沒有正覺,縱然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佛也沒有說他是正覺,正覺是阿羅漢。阿羅漢再往上去是辟支佛,辟支佛再往上面去是菩薩,菩薩再上面是佛,十法界的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師的六即佛說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真的,什麼原因?因為佛的標準是用真心不再用妄心。十法界裡面的佛還是用阿賴耶,也就是說沒有能夠真正的轉八識成四智,沒轉得過來,所以這是十法界裡的佛。如果轉識成智,轉八識,八識沒有了,變成四智菩提,十法界就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他到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往生極樂世界他是生阿彌陀佛的實報土,如果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他肯定是到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的實報莊嚴土。《華嚴經》上說圓教,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就到這個境界。十信圓滿就出了十法界,就回歸到一真法界,那是諸佛如來的淨土。所以四聖法界是諸佛菩薩的方便有餘土,這些是什麼?十法界、六道、三途全是習因,習因所成就的。所以習因關係太大了,教育就是為了這個,教育的興起也是為了這個,為什麼要教育?習因。

  我們看看現在這個世界亂了,真的叫世界大亂。這樁事情,早年李老師往生的時候,往生的前一天下午,他告訴在身邊這些同學。我沒在場,同學們轉告我,老師說「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你們唯一的一條生路就是念佛求生淨土」,李老師最後的遺言就是這麼一句話,叫我們要認真念佛求生淨土,第二天早晨他走了。我們這些同學記住老師這句遺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是最穩當的方法,是最快速的方法,最可靠的方法,真實不虛。我們今天學《華嚴》,修淨土為什麼學《華嚴》?彭際清居士講得很好,這個都是淨宗的大德。彭居士我們相信他不是凡人,因為他一生行業是一般凡人做不到的,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告訴我們,《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真的,《阿彌陀經》是小本《華嚴》;換句話說,《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就是《無量壽經》的細說,這他提出來。我們仔細再去研究這三部經,真的我肯定他的話,他的話說得一點都不錯。《華嚴經》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的總結歸向在哪裡?在《無量壽經》,在極樂世界。所以會集本前面一篇長序,梅光羲居士寫的,寫得好!梅老居士是我們李老師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梅光羲的學生,我們得稱祖師。代代相承這叫師承,哪裡會有錯誤的!所以我們學《華嚴》沒有離開淨土,而對於《無量壽經》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瞭。

  李老師那個時候發心,他也跟我講過,他希望把《華嚴經》講圓滿,最後再講一遍《阿彌陀經》,他就往生。但這個話他沒有兌現,他《華嚴經》講的還不到一半,他就走了。這裡面,我們這些做學生的人,在旁邊看得很清楚,他不應該走,但是他走了。怎麼走的?食物中毒,兩次食物中毒。他是個很好的中醫,第一次食物中毒,他用解藥化解,沒事,沒受什麼大的傷害,過了半年又遇到一次。老師實在講這習慣要給我們很大的警惕,他是山東人喜歡麵食,同修煮了一碗麵給他吃,那個麵是麵條,市場裡面賣一把一把的,一把一把的麵條那都放很久的,裡面有防腐劑,沒有防腐劑,它怎麼能放那麼長久?可能是過期,所以煮出這個麵味道都不同,他自己曉得。可是要讓這些學生歡喜,當他的面把它吃完,吃完回去再吃解藥。第二次遇到這個事情,他還是這樣做法,可是回去吃解藥遲了,他這個毒發作,這個傷害就受大了,他差不多病了三個月,元氣大傷。所以他老人家看到我的時候一再的警告我,說過好幾遍,不要到館子吃東西,館子裡面東西不乾淨。所以對飲食要特別注意小心。他也許是因為懂醫,他懂得解藥,所以他敢。我們不敢,我們聞到味道不對就不敢吃,為什麼?我們怕中毒,他不怕中毒,他的虧就吃在這裡。所以實在是不應該走的,我們那個時候看他,老師至少也能活一百二十歲。你看九十五歲都不需要人照顧,自己可以料理自己,所以沒想到他是遇到這麼一個因緣。給我很大的教訓,一再囑咐飲食要特別小心。

  所以這個習因就非常重要,我們如何把自己不好的習慣改過來。用什麼改?什麼標準?《弟子規》是標準,《感應篇》是標準,《十善業道》是標準,我常常講儒釋道的三個根。我們真正想學佛,真正想在這一生當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重要。把這個東西落實,就是古大德教給我們的「持戒念佛」。我們今天光念佛,不持戒,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你的習慣不好,習氣不好,極樂世界的人不收。所以你要看看,世尊在《阿彌陀經》裡面給我們介紹的那些話,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看它的標準,善不是普通善,上善,在我們娑婆世界修十善業道,上品十善生天是欲界天,中品十善得人間富貴是人道,下品十善是修十善夾雜著傲慢,這是阿修羅道,叫三善道。所以我們把阿修羅那個要除掉,至少中上品的十善你才能往生極樂世界。經本一打開「善男子善女人」,那個善就是這麼一個標準。你要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歡迎你去,那個地方的大眾不答應,因為你不善會把他們的社會擾亂。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好比移民,它那個移民的條件這是第一條,很重要的,必須要通過,我們確確實實是上善之人,要修上品十善,那念佛往生你真有把握。十善要記住: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

  什麼叫上品?連這個念頭都沒有,上品;有這個念頭,沒有行為,是中品,中品就能往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中下輩。上品呢?上品是決定能夠生凡聖同居土上三品,給諸位說,上三品多半是預知時至,往生的時候瑞相稀有,這是我們可以辦得到的。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練,叫練功夫,練什麼功夫?不但不殺生,連殺生的念頭都沒有;不但不偷盜,連佔人便宜的念頭都沒有;不但不淫欲,淫欲的念頭沒有,這叫上品。我們不是做不到,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一定要認真努力的來修學,這叫真功夫。然後念佛不能間斷,不一定在口裡頭,心裡頭有佛,經上告訴我們「憶佛念佛」,憶是想佛,想經上的教訓,念佛是心裡真有佛。你看那個念是今心,現在的心,心上真有佛,不一定是口上。口上有佛,心裡沒有佛,沒用處,「口念彌陀心散亂」,古人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最重要是心裡有佛。我們這樣,這個習因就太好了,我們要培養這個因,千萬不要惹現前社會這些煩惱習氣,很不好,現在社會人家說什麼是價值?財富就是價值。人到世間來幹什麼?來賺錢的。錢能帶得去嗎?帶不去。這是我們在講席裡常常奉勸同學,我們要修帶得去的,我們要幹這個;帶不去的我們不幹,我們不要。你要曉得,財產帶不去,你何必去搞這個,名利帶不去,名是虛名,地位帶不去,你的家親眷屬也帶不去。帶不去的這些東西你過分的去操心,錯了!所以要把能帶得去的,你看經上常說「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你就曉得,那個業是帶得去的。業有善業、有惡業、有淨業、有染業,我們要帶淨業,我們要帶善業,修十善帶善業,修清淨心帶淨業。這是我們真正的價值觀,我們才真正能夠得生淨土。所以習因比什麼都重要。

  如何我們得清淨心?我有一個方法,凡是染污我們心裡的東西統統把它排除掉,頭一個是電視。我不看電視總有四十多年,這是染污,報紙染污,雜誌染污,電影染污,戲劇染污,連唱歌都染污,我一概拒絕,我沒有權力叫你不演出,但是我有權力不聽、不看。我每天聽的佛號,看的佛經,一天都不離開,五十八年!講經教學五十一年,所以才能保住這個清淨心。古人講,三天不念聖賢書,面目就變了。我們要是三個月把佛法丟掉的時候,肯定被社會不良的習氣染污,那還得了嗎?所以在這社會上還能保持住,靠什麼?靠讀經、靠念佛。電視、電影偶爾看一次都不可以,你要曉得,那一次在你阿賴耶識裡落下的種子,你要用什麼樣的功夫才能把它除掉?麻煩透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根本不接觸。現在有不少同學發心想編導一些佛教的影片、連續劇,好不好?好。我看不看?不看。好什麼?給別人看,宣傳佛教是好事情我也贊成,但是我不會去看。所以這個自己一定要把持著。

  第三個講「依因」,有個簡單的解釋,「如以六根六境為所依而生六識」。六識從哪來的?六識的真因還是唯心所現的,但是它要沒有依因它只有隱,它不會現。就像能大師所說的「本自具足」,自性裡頭本自具足,如果沒有六根六境,它生不出來,它就不能顯出來,隱現不同。它要是有六根六境為緣它就生,六識就起來,就是這麼個道理。可是六根六境是屬於物質現象,也就是彌勒菩薩所講的「念念成形」,六根六境都是形,「形皆有識」,六識就這麼樣生的,生起六識。由此可知,我們所依的環境,對我們的影響很大,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跟古時候所依靠的環境不一樣,古時候的社會因為聖賢教育普及,普及到平民。我這樣的年齡,我童年的時候,我大概三歲時候的事情我還能記得。那個時候的社會,這是抗戰以前,農村裡面教育不普及,學校很少,所以文盲很多,就是不認識字的。雖然不認識字,但是他受過很好的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從小長輩講給你聽,做給你看,身教!這是中國幾千年來世代相傳。老人教兒女特別重視女孩子,女孩子將來為人妻、為人母,太重要!

  所以中國幾千年來長治久安,這是許許多多外國人,我所接觸到,研究歷史,特別是中國歷史,非常羨慕。中國這麼大的版圖,這樣大的族群,幾千年來長治久安,它怎麼得來的?全世界所沒有的。雖然古時候也有亂世,但是亂世時間並不長,一般改朝換代,五年動亂它就恢復正常秩序,那麼快,它靠什麼?靠教育,就是靠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不一定要認識字。懂得倫理,倫理是關係,人與人的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君臣的關係就是現在所講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兄弟的關係,朋友的關係,這是道。所謂道它是自然形成的,這不是哪個人創造、發明,受約束的,不是,自然的。凡是順乎自然形成的叫道;遵守自然法則,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是德。所以五倫是道,五常是德,五常講的是仁義禮智信,不認識字的人他懂!他做到了。我的母親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我們從小母親就教我們這些道理。她從哪裡來的?她的父母教她的,她的長輩教她的,她也這樣教導我們,所以從小就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誨。因果的教育不能夠疏忽,《安士全書》裡面有兩句話,周安士說的「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這兩句話說得好,真話!因果關係這個社會的治亂,你說多重要。

  所以中國在古時候學校雖然不能普遍,不普及,不像現在,但是它教育普及。它用什麼方法?寓教於樂,我們現在人講的文藝表演。表演的內容,這裡面叫說唱藝術,說書的、戲劇、舞蹈、詩歌,這裡面都是講倫理、道德、因果。農村裡面廟會,佛菩薩、神仙這些節日都有表演,這些表演裡面的內容都離不開忠孝節義,都離不開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是受教育。硬體的設施,古人聰明,每家有祠堂,過去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一個村莊就是一家人,不分家的。我小時候,我們家裡清寒貧困,依靠姑母,姑母嫁的宛家,宛家是大家族,兄弟十個不分家的,這在抗戰之前。大家庭的人口多,那個時候宛家已經衰了,雖然衰還有二、三百人。一般的大家庭五百人是正常的,興旺的七、八百人,這是一個家,所以「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現在講家沒有人能懂,你沒有看到也沒有聽說過。所以這麼大的家庭,如果要沒有規矩,那還得了嗎?

  我們這些年提倡《弟子規》,《弟子規》是什麼?就是從前大家庭裡面必須要遵守的規矩,總共一百一十三條,共同要學習的。每個家庭都要學習的,但是每個家庭除了這一部分之外,必修的之外,他還有學習的,那是他家裡面提出來的。你看看家譜裡面有,因為每個家族還要重視其他的規矩,他的祖宗的傳統,還有家庭的事業不一樣,所以它必須還有其他的條文。這個是共同遵守的,它有家道、有家規,或者叫家訓,有家學、有家業,人人都要遵守。所以這個家庭從老到少都守這些規矩,都講道義;換句話說,人人都是好人,這個社會沒有作奸犯科的,都守規矩。祠堂代表倫理道德的,孔廟代表聖賢的教誨,城隍廟代表因果教育。這三個硬體設施每個縣市都有,它產生教化的功能太大了,讓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起心動念沒有邪思,為什麼?他受倫理道德教育。他認為做錯事情是羞恥,不但是個人羞恥,我們這個族羞恥,祖宗蒙羞,他怎麼敢做!懂得因果教育,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敢做壞事情。

  所以從前舊社會,警察沒那麼多,各種行業裡最輕鬆最快樂的是做官的,為什麼?沒事做,沒有犯案的,沒有案子辦。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所以做官的人很輕鬆,他們空閒的時間太多,遊山玩水,寫詩詞、作文章消遣。不像現在,現在你看官場裡辦不完的案子,開不完的會,真辛苦!原因呢?那個時候這三種教育落實了,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全民落實,做官的人就輕鬆,就愉快。現在人把這三種教育疏忽,沒有倫理,人不知道人與人的關係,連父子關係都不知道,所以小孩殺父母這已經不是新聞。在美國發生六歲的小孩拿手槍把父母殺掉,殺老師、殺同學、殺兄弟。還有一種拿著槍亂掃射,小孩殺了好多人,警察把他抓去,為什麼你要殺這些人?無緣無故,也沒有仇恨。為什麼殺?他心裡有怨恨,他恨這個社會,恨這一切人,你說這個事情多麻煩!像這種事情我們能想像得到,往後這種案件愈來愈多,為什麼?因為沒有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習因,他自自然然會產生這種現象,太可怕!

  我們要想社會長治久安,沒有別的辦法,這是英國人講出來的,英國湯恩比博士他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外國人講的。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說什麼?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佛法裡確實,大乘頭有高等哲學、高等科學,這《華嚴經》,這畢竟是少數,這不是多數。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科學技術可以說是相當的昌明,突飛猛進。這部經在今天這個時段裡,我們做一些研究討論,對於高等知識分子肯定有幫助,在這個世界上接觸的人也是愈來愈多,這是個好現象。還有一部分人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作迷信,不願意接觸它,這樣的人也很多。我們自己在年輕也犯了這個過失,以為它是宗教,以為它是迷信,不想去接觸。我對佛教的認識是方東美先生介紹給我,我跟他學哲學,這才知道佛法不是迷信,它也不是宗教,它是教育,它是個究竟圓滿的教育,無所不包。我跟方老師學哲學,所以他從哲學的觀點來看佛經,佛經是高等哲學;從科學觀點來看,佛經是高等科學。今天哲學與科學裡面解決不了的問題,《華嚴經》上都有答案,這很難得!就像我們講宇宙的起源、生命從哪裡來的,講得比現在科學家講得透徹。科學家談這個問題我們還打問號,還有懷疑;而佛法講的一點懷疑都沒有,這是佛在禪定裡面親見的境界,這就是科學,他不是隨便說出來的,不是推理,不是想像,是真的看到。

  下面講『唯了因之所了』,這一句非常重要,你怎麼知道的?佛法《涅槃經》裡面講三因佛性,第一個是「正因佛性」,簡單的說,什麼叫正因佛性?佛在經上講「離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中是中道,中是不偏不邪叫做中,叫中正真如,真如就是自性,正因佛性就是自性,「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你看這個有生因,有生因之所生。你怎麼證得法身?是因為你離一切邪非,邪非是什麼?「邪」,給諸位說,就是《華嚴經》上常講的分別執著,自性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邪。「非」是什麼?非是妄想,就是起心動念。你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中正真如就現前,中正真如就是我們此地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就現前了。所以大乘教講得真好,簡單明瞭。

  我們一般講佛法學什麼?我們所求的是無上正等正覺。怎麼樣得到?你看佛教給我們多好,你能把執著放下,執著是邪,只放下執著你就得到正覺,你就超越六道。你就曉得,六道從哪裡來的?六道從執著來的,只要你有執著就有六道。什麼是執著?你要記住,一念,一念是多長時間?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就那麼短的時間,你起了個一念的時候相就出來,就是六道的現象,那你也在六道之中。如果對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這個念頭沒有了,六道就沒有,像個夢一樣醒了,沒有了。沒有的時候,夢裡面境界還能想得起來、記得起來,那叫習氣,習氣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習氣到四聖法界再去斷,習氣斷掉就叫辟支佛。在辟支佛的位次上,習氣雖然沒有了,可是有分別,分別也是邪,自性裡頭沒分別,都叫邪念。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四聖法界裡面下面的兩個聲聞緣覺就沒有了,剩下的是菩薩、佛,小乘沒有了,大乘出現。菩薩雖然分別斷掉,還有分別的習氣,分別的習氣沒有那就成佛了。天台大師講「相似即佛」,為什麼?他還有起心動念,就是還有妄想,妄想是非,這個地方講的非,離一切邪非,他還有非。妄想(就是起心動念)沒有了,中正真如現前,中正真如就是實報莊嚴土,就是此地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都出現了。

  我們一般所說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沒有,出現的就是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的眾生,我們一般講諸佛如來,或者是講法身大士,他們決定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分別執著的習氣都沒有。他有什麼?他有起心動念的習氣,也就是說起心動念就是無始無明,他有無始無明習氣,習氣沒斷。這個習氣沒法子斷,你不能去斷它,你一斷它,不就又起心動念了嗎?不起心、不動念,用什麼斷它?讓它自然的斷,讓時間去淘汰它。需要多長的時間?經上給我們說的,這佛說的,三大阿僧祇劫。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講普通修行,是講明心見性之後,就是不起心、不動念,要把那個起心動念的習氣斷掉,需要這麼長的時間。這個事難懂,什麼叫習氣?古人這個比喻很好,古大德用酒瓶來做比喻,酒瓶裡頭盛酒的,把酒倒乾淨,裡面擦乾淨,確實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那叫習氣。這個味道你能不能斷掉?斷不掉,為什麼?你清洗的時候都洗乾淨,沒有辦法把它洗掉。那怎麼辦?酒瓶塞子打開放在那個地方,放個半年一年再去聞,沒有了。所以他要相當長的時間,自自然然沒有了,這叫除習氣。諸佛的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就是那習氣,他只要有習氣就有實報土出現;習氣沒有,實報土沒有了。

  所以實報土也是假的,《金剛經》上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統指一切,並沒有說諸佛實報土除外,佛沒這個講法。所以實報土也不是真的,這個要知道。到習氣斷盡,實報土就沒有了。大乘經裡面確實有這麼一句話,「留惑潤生」,也就是到等覺這個位次,這個習氣已經很微薄,這一點微薄的習氣是可以,他把它保留住,保留住什麼?就實報土它存在。如果不保留,不保留實報土就不見了,不見了的時候常寂光現前。我們淨土裡四土最高的是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出現了,這裡頭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要知道實報土裡頭還有物質、精神現象,你看這個講得多清楚,講得多明白。所以我們了解,諸佛一真法界,實報土我們常講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到底怎麼回事情,你看它的生因、習因、依因,這統統給你說清楚,說明白。明白這個道理,從理上講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時間?一念,只要你真的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一下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一念之間!有沒有這種人?有,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這個示現,菩提樹下一下放下,成佛了。

  惠能大師在中國給我們做示現,五祖方丈室裡頭半夜三更,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大意,我們知道惠能大師不認識字,絕對沒有經本,經本他不認識。祖師跟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放下了。就是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他就成佛,說出他見性的境界。他見性,性像什麼樣子?祖師需要考驗考驗,你說來聽聽。你看他說了二十個字,「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圓明體,第一個說清淨,第二個「不生不滅」,第三個「本自具足」,第四個「本無動搖」,最後一個「能生萬法」。忍和尚一聽,不用說了,也不要講了,衣缽就給他,叫他趕快走。為什麼要趕快走?怕別人嫉妒、不服、要害他,叫他去藏起來。他到獵人隊待了十五年,大家把這個事情也忘掉,他才出來。這也給我們示現嫉妒障礙是多麼可怕,不可以抗衡,只可以迴避。也是讓時間久了,大家淡化,也就跟那個習氣一樣,慢慢沒有了,他才出現。這是什麼?這叫頓悟、頓捨,放下是捨,頓捨他一下就放下,上上根人。上中下三根都做不到,那怎麼辦?佛有方便法,你慢慢的放,先放下執著,再放下分別,最後再放下起心動念,這叫漸悟、漸修,漸漸放下,這個法子成就的人可多!

  所以佛法契入境界的祕訣,就是看破放下。我跟章嘉大師見面,頭一天就向他請教這個問題。我從方東美先生那裡知道,佛法殊勝,佛法太好了,我向他老人家請教,有沒有祕訣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我提出這個問題。他看了我半個小時不說話,我也看著他,他也看著我,我等他回答。他看我,看我什麼?心浮氣躁,年輕,心浮氣躁的時候跟他講什麼都不能接受。所以他看我,我看他,我們才曉得這是修定,讓你整個心情定下來,靜下來,他才跟你說。半個小時,跟我說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沒有給我說,我也沒有問,因為我聽不懂。看破、放下,好像似懂非懂,我就問他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教我這個,這個我懂,叫我要認真去做,這真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這段還沒有講完,明天我們繼續再學習。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