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七集)  2009/9/8  台灣  檔名:12-047-009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頁,我們還是從倒數第四行看起:

  【三者。心境祕密圓融觀。言心者。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境者。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

  我們就念到此地。昨天我們以《華嚴經疏》介紹兩種無礙,「智慧於境無礙,神通作用無礙」。《大寶積經》裡面,佛講三種無礙,《法界次第》裡面講四種無礙,都與無礙心境有關係,我們在此地也可以參考、學習。實在講,無礙就是放下,放不下就有障礙,這是總說。為什麼放不下?我們細心去尋覓根源,根源找到,我們把這個根消除,我們就可以做到。實在講,一切放不下都是不了解事實真相,《般若經》裡面所說的「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真相如果明白了,我相信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不需要人勸,自然他就放下。從我們初學這個階段,實在說最重要的是因果。雖然說我們相信因果,我們相信的程度不深、不徹底,真正相信因果就能放下。對初學來講,因果這樁事比什麼都重要。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在世,一生就是強調因果教育,因果的事,因果的理。他用什麼教給我們?他用《安士全書》、用《太上感應篇》、用《了凡四訓》,讓我們知道三界六道裡面一切事的真相。這個真相如果通達,勸你放下妄想、雜念、惡業、習氣,這是我們修行當前最嚴重的障礙,自然就放下。如果我們知道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為什麼來的,來幹什麼?諺語所謂「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人生酬業」,這句話就說得很清楚,人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是來受果報的。果報就是過去生中造的業。

  我們過去不止一生,外國人也有說,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活過不止一千次,將來還會有一千次,這是他們的說法。實際上如果不能出離六道輪迴,那就是無數次,佛法裡面常講無量劫來搞生死輪迴,你出不去,那你就得要搞。六道裡面人道壽命不長,縱然活到一百歲,實際上真是一彈指之間。我二十三歲到台灣來,今年八十三歲,六十年,想想六十年前剛到台灣的時候,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樣,時間實在太快了。中年以上,感觸就很深;到老年,感觸尤其是深。佛說的酬業,這是業報,所謂是命裡有的決定有,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古人說「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要安分守己,那叫幸福,尤其是逆來順受,最重要的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我們這一生所受的是過去生中造的業,一生有順境、有逆境,世間諺語說得好,人生在世,五年一轉運,一生你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辛苦的五年,完全看過去生中修積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那我們想一想,六道我們還願意在裡面住嗎?太辛苦了,為什麼會辛苦?自己冷靜想想就全明白了。我們對人、對事、對物,人事環境當中,一生裡頭積了多少恩恩怨怨,這個因結下來,來生遇到緣,果報就現前。最可怕的,我們跟一切眾生結的這些恩怨,你自己知不知道?你這一生吃了多少眾生肉?傷害了多少眾生?殺害了多少眾生,蚊蟲螞蟻?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所謂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生生世世互相吞啖,真的你吃牠半斤,你要還牠八兩。了解事實真相,這個世間太殘酷、太可悲。

  多少人想出離,出不去,不知道真正出離的方法,佛教導我們,你能夠把妄想分別淡化,把執著斷掉,於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就能夠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主要的原因就是執著,執著頭一個執著我,跟我對立的是人;我人之外是眾生,眾生就是一切萬事萬物;再執著壽命,壽命是時間。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執著這四樣東西,第一個是我,執著身是我,有我就有人,跟我對立的是人,再一個就是天地萬物,再一個是過去、現在、未來,這是壽者相。殊不知這些東西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在大乘教裡,在《華嚴經》裡,算是搞清楚、搞明白,曉得這些現象是剎那生滅的相似相續相,極短的時間,短到我們無法想像。佛在經教裡面有一段跟彌勒菩薩的談話,這個談話都是給我們聽的,我們會不會聽?佛問彌勒,「心有所念」,凡夫我們起個念頭,這個念頭裡頭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這就是問到我們《還源觀》上來。《還源觀》第一大段是講自性,佛家講的自性,現代哲學所講的本體,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那個根源叫本體。佛告訴我們,宇宙跟生命都是自性變現出來。自性為什麼會變現?自性動了。自性是不是真的動了?沒有。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從來沒動過。這個東西它怎麼會動?不動就不出現相,動了就出現相,這個動就是現在科學裡面所講的波動。

  自性不會產生波動。究竟是什麼原因?佛在經教裡面常講,「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就是無明,這一念不覺就是動。什麼原因動?沒有原因,如果有原因,那這個事情是真的,就不是假的,沒有原因。真的動了,動得非常微細,這一動,把自性就變成阿賴耶。阿賴耶有真妄兩分,真妄和合,一半是真,一半是妄;或者我們說兩面,一面是真,一面是妄;真的沒動,妄的起作用,妄雖然起作用,它不是真的,叫幻相。佛法裡有比喻,比喻得很好,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但是六道十法界,連諸佛實報莊嚴土也不例外。這些妄相有沒有?佛說沒有,我們明明感覺得有。我們感覺得有,這是怎麼回事情?這是錯覺,你看錯了,所以你的心在動,這個心不是真心,妄心。諸位要記住,真心是永遠不動。我們現前整個宇宙在動,我們真心沒動。不動是真的,動是假的。什麼樣的心是與真心相應?定,你修定就相應,定就不動,決定沒有妄念。雖沒有妄念,對於外面境界一無所知,這是不是見性?不是,這叫無想定,也不容易。修成之後,果報在第四禪的無想天,出不了三界。為什麼?定雖然修成,它在無明裡頭,沒有破無明。這話怎麼說?無明要破了,定,一念不生,可是外面樣樣清楚,沒有一樣不清楚,像鏡子一樣,照見外面的境界,那是自性。如果有定,不能起覺照的作用,這個定是世間禪定,出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定也不是好修的,不容易。

  古來大德告訴我們,學佛人要想出離六道輪迴,出離十法界,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法門,淨宗!完全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慈悲。我們臨終往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換個環境去修行。阿彌陀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梵語,意思是不退轉。不退轉,也就是說,保證你一生證得佛果;也就是說,保證你一生妄盡還源,在極樂世界。我們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生能不能辦得到?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能辦到,就像善導大師他老人家說的,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也許有人要問,修淨土的人很多,為什麼往生的人很少,原因在哪裡?原因是他所修學的不如法。修行要如理、要如法,如理、如法,沒有一個不往生。所以不是法門有問題,是他自己條件不具足。最大的障礙是對這個世間有貪戀、有情執,放不下。所以念佛堂的堂主向來有一句口頭禪,真的很重要,時時刻刻提醒你,「放下身心世界,一向專念」,這一向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是西方,一個目標是極樂世界,我們要親近阿彌陀佛,這問題就解決,什麼障礙都沒有。所以學佛的人,淨土經論也特別重視深信因果,你看在《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這是總的指導原則,經文只有十一句,裡面就有一句「深信因果」。一個人深信因果,他心就定,念佛很容易功夫成片。念到功夫成片就決定往生,你真有把握。功夫成片是真放下,心裡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叫一片。每天的功課,身拜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佛,心裡想阿彌陀佛,身口意三業相應,這叫功夫成片。煩惱習氣沒斷,但是這個功夫養成習慣,它產生力量,它能把你的妄想、雜念伏住,這不是斷,控制住,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時候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功夫叫成片。雖然不是很高的功夫,取淨土夠了,凡聖同居土決定有分,這是信因果的好處。

  如果再常常有這個緣分,能聽到大乘經,大乘經是講諸法實相,這句話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宇宙萬有的真相,實就是真實,真相是什麼?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所以這一切相,《般若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不能說它有,因為它當體即空。《楞嚴經》上講得很好,這一切法「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生滅的速度太快,我們無法想像,我們的心太粗。修定的人心細,定有淺深不同,換句話說,也有粗細不一樣。佛說到八地以上,他心是細,很細,他能夠體會到這個現象的生滅。我們常常引用彌勒菩薩所講的,那個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換句話說,一秒鐘它生滅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彌勒菩薩講,「識念極微細不可執持」。你沒有辦法執著,你沒有辦法控制,太快了。經教裡佛也常常講這個事情,叫不生不滅。我們想想,如果真的不生不滅,那這句話不是空話毫無意義嗎?它的確是生滅,生滅時間太快,快到什麼程度?快到我們沒有辦法看到它生滅。我們到台北,現在很多人都乘高鐵,高鐵速度一小時二百八十五公里以上,這樣的速度,我坐過幾次,速度最高的到三百,三百公里一小時。我們看到鐵路兩旁邊都有電線桿,電線桿距離很遠,大概五、六十米一個電線桿。在這樣高的速度,我們坐在車裡頭看不到電線桿,只看到外面一晃一晃移動,看不到電線桿。你想想看,這個速度要是比起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它已經算太長太長,我們都見不到。如果在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話,你不知道有電線桿,連晃動都沒有,這叫什麼?這叫不生不滅。我們從這個比喻當中,你就體會到大乘經裡面講的不生不滅是這回事情,它真有生滅,太快了,完全看不到生滅;八地那樣的定功才能夠覺察到,九地、十地那就愈來愈清楚,這是事實真相。我們對於這個現象,佛說得很好,你不能說它有,你不能說它沒有。你說它沒有,它現相;你說它有,相是假的,相根本就不存在,那個生滅太快,你看不出來。所以《楞嚴經》上講得好,「當處出生,隨處滅盡」,有這麼兩句話。我們看到彌勒菩薩跟釋迦牟尼佛的對話,才完全理解這個事實真相。

  所以,無礙心境無非是放下而已。總的來說,放下執著就成阿羅漢,六道就沒有,六道這個境界消失,現出來的是方便有餘土,就是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四聖法界現前。四聖法界跟我們六道相比,它是淨土,我們六道是穢土,染污,它是清淨。四聖法界裡面沒有善惡,善惡都不清淨。六道有善惡,四聖沒有善惡,它有染淨。再往上面去,那就超越十法界,到佛的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染淨都沒有,那真的叫淨土,染淨是對立的,對立都沒有。希望同學們能夠了解這個大意,我們重視因果,知道一切都是因果。古人講的話有道理,「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個人是自己,自己做不了主。萬緣放下,一心向佛,這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做法。

  《大寶積經》裡講三種無礙,《法界次第》裡面講四種無礙,那是常說的,我們講經時常常提到。三種無礙裡面,第一種講「總持無礙」,這是說菩薩,「謂菩薩獲大總持,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種種惡法持令不生,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皆不忘失,無所罣礙,是為總持無礙」。這段講得非常好。我們要問,菩薩獲得大總持,這個大總持是什麼?世尊在大乘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佛無有定法可說,所以這個地方的大總持也不是定法。從下文裡面我們能體會,這個總持法可以說為是因果,因果是佛法裡面的大總持。為什麼?你看《華嚴經》,《華嚴經》講什麼?講五周因果,《法華經》講一乘因果。《無量壽經》也是大總持,它的總持是一句六字洪名,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能夠抓住「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洪名,你一生就念這六個字,萬緣放下。有許多同學都聽過諦閑法師那個徒弟鍋漏匠,他怎麼修的?他出了家,諦閑老和尚就教他這一句名號。因為他很笨,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學什麼也不行,可是人挺老實,很聽話。老法師講,我就教你這一句,你就好好的念,一天到晚就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告訴他,將來準有好處。他老實,什麼好處他也不問,他就念,真的是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念了三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可不容易。諦閑法師把他放在鄉下一個小廟,破廟,沒有人住,讓他一個人在那個地方念佛。附近找了一個念佛的老太太,是諦閑法師的皈依徒弟,照顧他的生活。六個字,大總持法門。

  古大德也給我們透了個信息,隋唐時代的大德,透什麼信息?就是這些高僧大德常常在一起聊天,談到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講的一切經裡哪部經第一?大家幾乎公認,都推崇《華嚴經》,稱《華嚴》為根本法輪,稱《華嚴經》為一切經教的根本,一切經教是《華嚴經》的枝葉。好像一棵大樹一樣,《華嚴》是什麼?《華嚴》是樹根,是樹本,本就是主幹,其他一切經都是枝枝葉葉,這比喻得好,那《華嚴》就是大總持。《華嚴經》到最後,你們想想看,文殊、普賢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往生淨土,這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華嚴經》的大圓滿在極樂世界,這樣才知道,《華嚴》到最後歸宿是歸到《無量壽》。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彌陀經》是小本《華嚴》,說得有道理,他說這三部經是一部。細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細講;略說,《無量壽經》;《彌陀經》是介紹,勸導我們往生淨土,所以古大德把它列為早晚課,經不長,一而三、三而一。我們要再追問,找第一,首先找到《華嚴》,從《華嚴》找到《無量壽》。《無量壽經》四十八品,就是四十八章,哪一章第一?這用不著我們去操心,古大德統統都講過,四十八願第一,第六品。四十八願有四十八條,這四十八願,哪一願是第一?古大德也講,第十八願。十八願講什麼?臨命終時,十念必生。所以在日本,他們有一派叫「本願念佛」,他們專講第十八願,其他都不要。十念必生,能不能生?古時候可能有,現在人不行,為什麼?經上講得很清楚,十念只是一半,另外還有一半他不具足,所以他有問題。我們看第二十四,經文裡告訴我們,「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四十八願,第十八願是一向專念,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所以至少要依兩願十八、十九,才跟經文講的相應,否則的話,你只有一半。發菩提心,不念佛也不行;念佛,不發菩提心也不行,這是我們在經文裡看到的。十八願,諸位要曉得,就是一句名號,所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大總持。

  在此地,在《大寶積經》裡的「總持無礙」,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因果,就是《觀經》上講的「深信因果」。念佛也深信,為什麼?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是大總持門。你專念阿彌陀佛,在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一生圓滿。所以他抓住這個總綱領、總原則。下面講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修善,專修淨業;種種惡法持令不生。我們念佛人,大總持就是六字洪名,我們這句佛號不斷,就是種種善法持令不失。為什麼這句名號是種種善法?你們想想看,這句佛號擴展就是四十八願,一句佛號四十八願都在裡頭,四十八願再擴展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一擴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再一擴展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看看,歸納起來是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展開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念這句佛號,是不是於種種善法持令不失?全都在裡面,一條善的都不漏。念這句佛號當中,心裡什麼念頭不生,一切惡就斷盡,這樣你才知道念佛功德之殊勝,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你念久了,你就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入定,念久了,心裡一個妄念也沒有,就這一句佛號。念佛三昧得到之後,人會開悟。悟了之後,你看他這講開悟,故一切言語諸法分別悉知,沒有一樣不曉得,皆不忘失,無所罣礙,一點障礙都沒有。八萬四千法門,一門通了,一切都通。十方三世諸佛所說的經教,只要你一經通,也全都通。不但通達,而且皆不忘失。這是佛法修學的祕訣。

  我們現在要想學經教,世尊講的這一大藏經教,你這一生能學得完嗎?不可能。世間法,過去李老師也常提醒我們,世間法,不說別的,就說那一部《四庫全書》,你這一生當中能讀得了嗎?過去有一年,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跟我講到《四庫全書》,他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人從一生下來就會念,就能夠讀書,一天念八個小時,到一百歲,這部《四庫全書》還沒有念完。你就曉得世出世間法的修學不容易。可是佛法裡頭有祕訣,那就是一經通一切經通。為什麼?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通了。因為它全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只要見性就通。佛法沒有到我們中國來的時候,我們中國人有沒有這個相似的祕訣?有,在哪裡看見?在《四書》裡看見,你看「大學」裡頭講「明明德」,明德是什麼?明德就是自性。我們現在是迷了自性,迷了自性不明。明明德,你把明德恢復,就是佛家講的明心見性,你就能一切通達。明德、自性是每個眾生都有,而且是平等,這個東西就是這部論裡所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真正的自己,找到之後什麼都通。世尊在《華嚴》裡面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講得圓滿。如來是講自性,自性裡頭有圓滿的智慧,有圓滿的德能,有圓滿的相好,一樣都不欠缺,樣樣圓滿。顯現出來的極樂世界、華藏世界,自性顯現出來的。我們讀淨土經論,讀《華嚴經》,你就明白了。一部《華嚴》講的是什麼?全講的是自己,沒有一句是自己之外的,與自己不相干的,一句都找不到。真正到明心見性,才算是把自己找到。禪宗有一句話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本來面目是自性,佛法修學終極的目標就是見性,就是此地講的妄盡還源。

  底下第二個講「辯才無礙。謂菩薩獲大辯才,於大小乘種種諸法,隨眾生機,縱辯宣揚,悉使通達,皆無疑礙,是為辯才無礙」,這個意思好懂。怎樣才能獲得辯才無礙?《華嚴經》裡面講四無礙辯,說得非常好。辯才無礙的因是開悟,所謂大徹大悟,徹悟也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完全透出來,障礙沒有了。我們曉得,自性本具智慧起作用叫辯才,不起作用叫智慧,般若智慧,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釋迦牟尼佛有,阿彌陀佛有,毘盧遮那佛有,一切諸佛有,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我們自己要肯定,佛不打妄語,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統統都有,平等平等,無有高下。現在我們的智慧辯才沒有了,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說出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句話把我們的障礙原因找出來,而是什麼?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這三樣東西把我們自性的智慧障礙住。只要我們把障礙除掉,把障礙放下,要知道這個障礙是假的,不是真的。障礙真正的因就是起心動念,從起心動念生分別,從分別裡面起執著,這都叫煩惱;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我們能把這些煩惱認識清楚,它對我們是有害無益,不但障礙我們開悟,障礙我們證果,對現前來講,它障礙我們的幸福;你有這些煩惱,你的生活就沒有幸福,你的身體就會生病。障礙要是斷掉,你絕對不會生病,你沒有生病的理由。

  所以佛常常教我們斷煩惱,實際上就是放下。這麼多年來,我們在一起學習,我常常勸導大家,首先放下我執。我執,不懂得什麼叫我執。我們從作用上講,首先放下自私自利,怎麼放下法?起心動念常常想到利益眾生、利益社會,不要想到利益我、利益我家、利益我的小道場,那錯了,那你完全是煩惱在當家做主。我們念頭一動就想到什麼?正法久住,要想到苦難眾生,眾生苦,比我還苦。為什麼?他們迷而不覺,我現在因為長年受佛法的薰習,有一點點覺悟,比他們幸運多了。如果我起心動念還是為了我,為了我的家,這心量太小,不行。心量太小,出不了六道,要把心量放大,比六道還大,那你非出去不可。我幫助苦難眾生的對象是六道?不止,我還幫助十法界,那就超越六道。盡量把心量放大,佛告訴我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在這個論本,三種周遍裡面,第三就是心量拓開,「含容空有」,這一句就是大乘教裡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要有這麼大的心量。心包太虛是含空,量周沙界是容有,包容萬有,這是我們原本的心量,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講突破障礙的方法,都在一念之間。這個東西要不得。所以自私自利要放下,名聞利養要放下,這是世間的東西,根本就是煩惱,對自己可以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怎麼能搞這個!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放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示現,日中一食,三衣一缽,做出很好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的肉體活在這個世間,只要維持一個最低限度的標準,身心健康就很好,佛菩薩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最後放下貪瞋痴慢,為什麼?它障礙我們的智慧,它障礙我們的德行,障礙我們的相好,障礙我們的智慧辯才。智慧辯才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決定能恢復;這些障礙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決定可以放下。道理搞清楚,你就容易放下,你願意放下;沒搞清楚,不肯放下,不敢放下。

  放下之後,真的智慧現前,起作用的時候就是辯才,於大小乘種種諸法,隨眾生機,縱辯宣揚,悉使通達,皆無疑礙,這是真的,一點不假。與學習、不學習沒有關係。釋迦牟尼佛辯才無礙,他給我們示現,他求學,他學了十二年。可是在中國唐朝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學過經教,沒有念過書,你看他放下,他真的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明心見性,他什麼都懂。你看開悟之後,我們佛門裡宗門教下各個宗派的學者去訪問六祖,向他老人家請教,沒有一個問題把他難倒。提出問題問他,他不能回答,沒有,一生從來沒有,這是智慧辯才,我們看到了。他不認識字,你拿著佛的經教向他請教,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而且他真厲害,那一部經你從頭念給他聽,他只要聽上幾段,後頭不要念,他全知道。我們從法達禪師捧著《法華經》向他請教,我們看清楚了。六祖說,《法華經》我沒有聽人念過,你念給我聽。《法華經》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念完之後,祖師跟他說,行了,不必念了,我全知道了。給他講解《法華經》的大意,他開悟了。不必聽完,聽個一段、二段,幾句,就全明白。這叫無礙智、無礙辯,通達明瞭是無礙智,能給你講清楚、講明白,講得叫你開悟,無礙辯。

  第三是「道法無礙。謂菩薩獲大智慧,於大小乘一切道法及世間種種語言文字,悉能通達,照了無礙,是為道法無礙」。這個我們相信,沒有問題。這是什麼?自性般若智慧現前。在佛法講,大小乘一切道法;在世間法講,世間種種語言文字,沒有學過,沒有學過他全通達,性德,不要學的,照了無礙。我們從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你跟這一段所說的對照一下,就全明白了。水從哪裡現的?也是自性變現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是物質,雖是物質,它有見聞覺知,它有受想行識。為什麼?識變的,就有受想行識;性現的,它就有見聞覺知。它會看,真的它會看,各種文字它都會看,那水沒學過,它比我們聰明;它能聽,每個國家的語言它都懂,它都會聽;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們起心動念它都知道,這是性德。所以這八個字重要,「悉能通達,照了無礙」。學佛的同修大多會念《心經》,你看《心經》開頭,「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是什麼?就是自性般若起作用,「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用現代話說,物質的現象、精神的現象合起來就是五蘊。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都是幻相,了不可得,所以世出世間一切苦他沒有了。苦從哪裡來?苦從迷來,迷了有礙,照了無礙,就這麼回事情,般若智慧一照了就無礙。我們現在凡夫是迷了有礙,我們是悉不通達,迷了有礙。如果你能夠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那你就跟觀世音菩薩一樣,你就悉能通達、照了無礙,真的不是假的。叫道法無礙,世出世間法統統沒有障礙。

  《法界次第》講的四無礙智,我們對照前面就很容易明瞭,就很好懂。《法界次第》講的四無礙智,「謂菩薩於此四法,智慧明了,通達無滯」,無滯就是無礙的意思,「故名四無礙智」。下面說的這四種法,這在前面講過很多次,第一個是「義無礙智。謂菩薩了知一切諸法義理,通達無滯,故名義無礙智」。義是義理,法是事相,從相上你能夠通達它的義理,這是真實智慧。一切法的義理是什麼?相有理無。佛法把整個宇宙歸納為六項來說明,這六個字就是:「性相」,性是能現之體,相是所現的幻相,這是性相一對,是從心現來講的。「事理」,事理是從能變來講,就是阿賴耶來講的,事是差別現象,千變萬化,這是事;理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面什麼東西?心心所,還有二十四個不相應,這是什麼?這是義理,這是能變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所以說性相,還要講事理,我們就懂得,性相是從性,就是講心現,事理是講識變。最後兩個字,「因果」,識變決定離不開因果。這六個字把一切法統統包括盡了,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個都不漏。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明瞭因果重要,為什麼佛在大乘裡面,那也是大總持法門,「淨業三福」是總持法門,說到「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你會斷惡修善,在六道裡面你決定不墮三途,在人天你繼續修善,永遠保持人天福報。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善惡果報絲毫不爽,這不是人為的,沒有人在那裡管理掌控,沒有,而是什麼?而是自然的法則。大乘教裡面講「法爾如是」,就是一切法的,我們就用這六個字說,性相、理事、因果,它本來就是這樣,這是一種自然的規則。你能夠遵守,樣樣不違背,隨順自然,這就是道德,我們講積功累德,就是隨順自然。違背自然那就有麻煩,我們現在講的災難。災難從哪裡來的?違背自然的法則。

  在佛教沒傳到中國來之前,我們的老祖宗懂得。所以我學了佛之後,我覺得我們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薩應化來的,在我們這個神州大地,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中國人尊重聖賢,諸佛菩薩應化是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印度人尊重佛陀就以佛身示現,中國人尊重聖賢就以聖賢身應現。我那時候初學佛就有這個感觸,我向李老師請教,這個看法可不可以?李老師跟我說,理上講得通,說我們聖賢都是佛菩薩應化的,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說得很好,他身分沒暴露,他沒有說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他沒有說破。理上是決定講得通,應以什麼身得度,現什麼身。實際上諸佛菩薩慈悲,特別憐憫造業的眾生。造業他有苦難,這災難太多,這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他能不來嗎?他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跟我們普通人一樣,看不出來。可是你細心去觀察,他真有智慧,他真慈悲,真能夠捨己為人,這就不是平常人。他會不會說出來?不可能,他為什麼不說?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他說什麼?他要說了,那層次很低,不高,大概是什麼?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為什麼?分別習氣沒有斷。如果是實報土的、常寂光土的這些諸佛如來來示現,決定沒有說,這就是什麼?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他說什麼!理跟事都要懂,這叫義無礙,就是義理無礙。四無礙,這一條最重要,對於能現能變的這些理他通達明瞭。

  第二個是「法無礙智」,法是事,所現所變的事,「謂菩薩通達一切諸法名字,分別無滯,故名法無礙智」,這一條是對事來說。只要見性,只要大徹大悟,不要學,一接觸就明瞭。我們看到江本博士水實驗,水都知道,它不需要學都知道。那個明心見性的人比水高明多了,他哪裡需要學!所以我們可以說是,義就是義理、道理明瞭,沒有障礙,法是對一切事。下面兩條,第三「辭無礙智」,辭是什麼?是言辭,「謂菩薩於諸法名字義理,隨順一切眾生殊方異語」。這就像我們地球上,地球上有多少種語言?可太多太多,光是中國的方言就很多,一個省,你看南北的方言就不一樣。還有很多地方,南北方言聽不懂,在台灣還能聽得懂。為什麼聽不懂?我小時候在福建住過,福建的語言非常複雜,城裡跟城外的語言就不一樣,你就聽不懂。一個福建省可能就有幾十種語言,為什麼?那個時候交通不方便,沒有資訊,住在一個小地區,我看方圓只有幾十里,老死不相往來,他一生就住在那裡,所以他有他們地方的話,那個區講話就不一樣、就不相同。地理環境的關係,生活方式不一樣,習慣不一樣,言語不一樣。可是這些菩薩不需要學,自然就通達。這種自然通達裡面,我們相信最重要的是心靈感應。所以佛菩薩應化在那個地方,隨順眾生的語言,隨順他的文字,隨順他生活習慣,隨順他傳統文化,教化眾生,這叫辭無礙智。四種都叫智,以智為體,不是真正大徹大悟做不到。

  末後這一句那決定是大乘,「樂說無礙智」,這個字念去聲,念「要」,樂是愛好,喜歡說。你有辯才,你不喜歡說,那就沒有法子。菩薩喜歡說,二乘人不喜歡說,所以二乘叫小乘,你不向他請教,他不會主動跟你說。可是菩薩,菩薩你不向他請教,碰到你,他也跟你說,這不一樣。所以菩薩對眾生的恩惠大。菩薩觀機,你是什麼樣根性他知道,他跟你說話,你一定感覺到很投緣,你歡喜聽他的。無論眾生是什麼樣根性,他都有辦法接觸,都能跟他結善緣。所以頭一個結緣重要。佛菩薩如是,我們要會學,學會跟一切眾生結緣。佛法裡有一句話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你跟他沒有緣,你成了佛,你也度不了他。其實這樁事情,佛往往示現給我們看,而實際上佛的方法多得很,無緣也有辦法攝受,這才叫無障礙。如果無緣,佛菩薩就沒有辦法攝受,那就有障礙,那怎麼能叫無礙?這個意思要懂。佛示現他不能度,這個人跟某人有緣,佛陀在世,這個人跟目犍連有緣,目犍連去,就把他服了,跟目犍連學佛,釋迦牟尼佛跟他沒有緣,看到釋迦牟尼佛就走了,示現給我們看的,不是真的,這個意思要懂。為什麼要做這個示現?勸我們凡夫要跟一切眾生結法緣,主要意思在這個地方。我們要能夠懂,要能夠體會,絕對不是說佛的能力還是不圓滿,還有做不到的。我們這樣想就全想錯了,用我們的心思去猜測佛菩薩,全錯了。要知道他有善巧方便,無礙智慧,無礙辯才,無礙的神通,他哪有障礙!

  我們在世間,跟一切眾生結緣太重要了。心量要拓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是迷悟不同。可是一切眾生裡面,確實有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應化在其中,我們不知道,肉眼凡夫看不出來。真正是修行人,真正心地清淨,如法修行,你接觸到大眾,你能夠體會得到,真的,你能體會到這裡頭真有再來人,確實不簡單。佛教我們,菩薩教我們,連我們的老師也教我們,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師就常常勸導我們學生們,廣結法緣。他說你將來講經教學,法緣殊勝。你不跟人結緣,你的聽眾就很少。我們現在講經教學,利用科學技術,衛星電視,網際網路,這裡頭要不要法緣?還是要法緣,他到時候喜歡把頻道打開來收看,這就是有緣。雖然每天我們的網路都不中斷,電視也不中斷,但是就有人他從來不看這個節目,這就是沒有緣。你就曉得結緣是多麼重要。結緣的目的是利他,不是自利,這一點一定要曉得,起心動念都是利他。如果有自利這個念頭就麻煩了,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自利,你有我執,把四聖法界變成六道輪迴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執。我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別人做錯了也是對的,我做對了也是錯的。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做對了也是錯的?只要有我,你就錯了。《金剛經》一開頭就教你破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看我相,我,我做了好事,我做對了,有我,四相具足,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學佛頭一個破我執,第二個破法執,於我身不執著,於一切法不執著,這就對了,你真的是做了好事。佛對我們的期望,是希望我們一生當中圓成佛道,我們雖然沒有達到,但是方向正確,我是朝這個方向走的,這就對。所以常常要想著,怎麼樣把我忘掉,一心一意為眾生,一心一意為正法,續佛慧命,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幫助他破迷開悟,這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