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九十六集)  2009/9/7  台灣  檔名:12-047-009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二十面倒數第四行,從「三者」這裡看起:

  【三者。心境祕密圓融觀。言心者。謂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境者。謂無礙境。諸佛證之以成淨土。謂如來報身及所依淨土圓融無礙。】

  我們先看這一段。六觀這是第三觀,第三觀給我們講圓融無礙,心境祕密。在佛法裡面,祕密兩個字是講深密、奧祕。佛法裡面沒有祕密,祕密就不是一樁好事情,總是見不得人的事情,佛法裡頭沒有。但是佛法裡面無論是理是事,理甚深,事深廣無盡,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像我們前面講到一體、二用、三遍,這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七地以前的菩薩都見不到,太微細了。今天科學裡面講宇宙的起源,佛法裡面講是振動,現代的名詞叫波動,這個波我們把它說為心波,起心動念。我們一般人能感覺到的起心動念,這個念頭很粗,這個波動是相當大的波,不是微細的。微細的波動我們無法覺察,我們用儀器來探測它,有沒有辦法探測到?沒有辦法。為什麼?儀器本身也是波動,怎麼知道?物質現象是波動產生的,精神現象受想行識還是波動裡面產生的,你自己本身在動,你怎麼能探測得到那個振動的源頭。佛法講極其微細的這個波動,就是阿賴耶,在佛法裡面稍稍有一點研究的人都知道,阿賴耶有三細相,三種很微細的相,這是世尊常說的,八地菩薩能夠證得。

  第一個相就是極其微細的波動,就像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樣。佛問彌勒菩薩,他們兩個一問一答是來說給我們聽的。佛問彌勒,「心有所念」,我們心裡起個念頭,這個念頭不管是善是惡,你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很粗,粗得不能再粗,你這一起念頭你就知道,這很粗的念頭。佛問這個念頭裡面有幾個細念,多少微細念頭組成的?有幾個相?有幾個識?你看這不就問出阿賴耶了嗎?動就是阿賴耶的業相,相是阿賴耶的境界相,識是阿賴耶的轉相,這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最初有動,一動現象就發生。彌勒菩薩答覆佛陀,說一彈指,一彈指時間很短,彈指,多少個念?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中國人講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現在我們的學術界裡面都是用秒作單位,講時間的時候都用秒作單位。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們彈得快大概彈四、五次,就算四次,四個三百二十兆,你就曉得這個時間是多麼短。一秒鐘算四次,四彈指,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個念頭。也就是說一秒鐘裡頭有多少個念頭?一千二百八十兆個念頭,細念,我們怎麼會知道!所以儀器探測不到,儀器是形,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波動產生的,「形皆有識」,只要有形狀它就有識,就有見聞覺知、受想行識。這就是佛家講的,那個微微的波動就是佛法裡面講的無始無明,也說一念妄動,這個一念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個念頭,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祕密就在此地,這不是什麼神祕,是太深了。

  佛怎麼知道的?佛是用定功知道的。佛家講修心,修清淨心,到八地菩薩,心真清淨了,這個極其微細的波動他感受到;九地、十地、十一地就愈來愈清楚,八地是剛剛感觸到有這麼回事情。這從事上講,這是科學,科學要拿證據來,八地以上的菩薩統統親身感觸到,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一動,動是因,為什麼會有這一動?那個沒有因,第一個沒有因,這一動就現相。要知道,自性清淨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佛法講自性,自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可是精神跟物質都是從它那裡變出來的。怎麼變的?只要一動它就現相,不動它就不現相。所以佛家常常把心比喻作水,水我們常常看到,水不動的時候就是自性清淨心,比喻自性清淨心,它能照,像一面鏡子一樣,對外面事情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見。可是一動,它就起波浪,動得很微,有微波。它為什麼會動?那是風吹它動的,風是境界,境界風動。風愈大它動的幅度就愈大,小浪、中浪、大浪、巨浪,就出現這些現象。

  宇宙怎麼形成的?宇宙是波動形成的。這微微一動現的相,這個相還不錯,這個相是什麼?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要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看到了。這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叫淨土,裡面一絲毫染污都沒有,居住在那裡面的人都是善人,那裡頭的居民絕對不會有一個惡念。惡念是什麼?分別執著,決定沒有,連妄想都沒有,這是真的。如果要起了妄想、起了分別,這個境界就沒有了,就變了,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十法界裡頭有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就變了。如果從分別裡頭又起了執著,四聖法界就沒有了,又變了,變成什麼?變成六道,變成六道輪迴。六道裡面有善惡,如果你有善念、善行,四聖法界變成人天法界;如果你是惡念、惡行,就變成畜生、餓鬼、地獄,這是大風大浪,這三惡道。這是佛告訴我們,宇宙起源、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來的?不離自性,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這個叫祕密,從理上講,它是哲學,從事上講,它是科學。

  佛與大菩薩,華嚴會上法身菩薩,他們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的人。破無明是什麼意思?無明就是起心動念,破無明是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不動念了。諸位要知道,起心動念都沒有,當然就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時候他不在六道了。諸位要曉得,六道是執著變現的,不是真的,是假的,執著變現的。我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普賢菩薩教給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一點不執著了,給諸位說,六道就沒有了。六道沒有了,什麼境界現前?就是四聖法界現前,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法界是方便有餘土,升級了,那裡面的人肯定沒有執著,但他有分別。如果把分別斷掉,不再分別,他在四聖法界裡面就提升,從聲聞緣覺提升到佛菩薩。他再把起心動念也放下,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一真法界,那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土,他到那裡去了。他還沒有還源,到還源的邊緣上,還沒還源,為什麼?他還有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這個諸位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瞭,你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就不會偏差,不會走錯方向。這是學佛人不能不知道的,雖然我們做不到,可是要知道有這麼回事情。

  這些話要常常點醒,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很善忘,境界一現前,馬上就動了,起自私自利、貪瞋痴慢、是非人我,全起來了。這個東西起來之後麻煩,這是六道裡面不善的念頭,不善的念頭你將來感得的果報是三惡道,連人天都沒分。我們到這個世間來,來幹什麼的?這個總得要清楚。佛告訴我們,我們來到世間只有一個目的,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妄盡還源,那我們就沒有白來。像上學讀書一樣,我們上學讀書為的是什麼?升級,年年向上提升,小學升到中學,中學升到大學,大學升到研究所,把最高的學位拿到。最高的學位是博士,在佛法裡面就是佛陀,佛陀是最高的學位,為什麼?因為你本來是佛。所以世間這些比喻只能比喻個彷彿,沒有辦法比得恰到好處,做不到的。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拿到學位有什麼好處?拿到學位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我們在這個世間,佛法常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佛教導一切眾生最高的一個目標。不是教你升官發財,是教你離苦得樂,離一切苦,得圓滿的樂。苦從哪裡來的?苦從迷來的。樂從哪裡來的?樂從覺悟來的。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說的,破迷開悟是從因上說的。不迷,苦就沒有了,覺悟,樂就圓滿了,這是跟釋迦牟尼佛學習的終極目標,不能不知道。迷悟、苦樂說到究竟,都是極其深奧,深密,可是它畢竟是一體,一體就是圓融的。所以在這段裡面,要給我們說明『心境祕密圓融』,這是諸佛如來、法身菩薩他們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

  下面賢首大師給我們解釋,『言心者,謂無礙心』,就講了一個心,講了一個境。心,我們現在人講精神,境,我們講物質,宇宙之間萬事萬法把它分為這兩大類,佛法叫心法、叫色法,境就是色法;現在的學術把它分為精神、物質,心法是精神,境界就是物質。阿賴耶的見分跟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見分是心法,相分就是境界。心是無礙心,『諸佛證之以成法身』,這個地方的「諸佛」,是《華嚴經》裡面從初住菩薩到妙覺位,諸佛是指這些,不是講很多很多的,不是這個意思。總共是四十二個階級,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四十位,上面有等覺、有妙覺。等覺是等於妙覺,等於當然不完全是,很像,還不是,為什麼?他還有一品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只有一點點,那一點點斷掉之後他就稱為妙覺。妙覺是佛的果位,妙覺以前都還稱菩薩,稱為法身菩薩,他們是證得法身的菩薩。既然是證得法身的菩薩,我們也可以稱他為佛,所以稱諸佛。

  天台宗智者大師他給我們講六種佛,叫「六即」,他說佛有六種。第一種叫「理即佛」,從道理上講,從理上講,我們大家全是佛。釋迦牟尼佛常常說,《華嚴經》上也說很多次,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從理上講的。從佛性上講的,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那就都可以稱之為佛,所以這是理,從理上講的。事上呢?事上我們現在是迷了自性,我們沒覺悟,迷了,迷得很深,迷的時間很長。迷了才出現十法界、出現六道,出現四聖法界迷得輕,出現六道迷得重,出現三途那是迷得最重的,是這麼回事情,要搞清楚。所以從理上講,一切眾生都是佛,畜生也是佛,餓鬼、地獄也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這是第一個。第二種叫「名字即佛」,我們凡夫初學佛,皈依了,初學佛,雖初學佛,實際上還是凡情沒了,業障深重。名字是有名無實,名字即佛,這個不管用的,從前李老師常常教給我們,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為什麼?你還造業,不知道懺悔,雖然學佛,功夫不得力。這是名字位,第二種。第三種叫「觀行即佛」,觀行,你看我們這裡講「妄盡還源觀」。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用這些名詞諸位不好懂,觀行就是功夫得力,來生決定向上提升,不會往下墮落,功夫得力叫觀行。你真修行,真幹。可是觀行位中,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也就是說你能夠提升到天道,色界天、無色界天,你沒辦法出去。如果再往上提升,從觀行提升上去叫「相似即佛」,你看看他很像,很像佛,你從外表上看你就看不出來,他真像個佛。可是內心呢?內心還是用阿賴耶,還是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所以他相似,相似即佛。相似即佛在哪裡?相似即佛在四聖法界,出不了十法界。觀行即佛出不了六道輪迴,觀行位,相似位出不了十法界。

  什麼時候出了十法界,那真的佛,不是假的,叫「分證即佛」,他真的是證得佛果,但是他沒有圓滿,證得一部分。大師用月亮做比喻,他說觀行即就像水中的月亮,我們晚上看到池塘裡面水中月亮,那是觀行位,得不到受用。他說,相似位呢?相似位叫捏目所見,《楞嚴經》上佛舉的例子,我們用手指把眼睛按住,你看月亮,你這樣子按一下,就看到兩個月亮。那是焦點變了,兩個眼睛各見到一個月亮,到底哪個真哪個假?兩個都是真的,都不假,這個叫相似。真的看到月亮呢?真的看到月亮那就是分證即佛,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分證即佛,有人看到是初三、初四的月亮,有人看到是十四、十五的月亮,不一樣。分證即佛就是滿月之前,你看從初一沒有月亮,初二是個月牙,那月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就想《華嚴經》初住菩薩,他看到是個月牙,那是真的,不能說他是假的,到「究竟即佛」那是十五的滿月。所以這是真佛,告訴你《華嚴經》上圓教初住以上都是真佛,諸佛就是說這個,分證即佛。他有四十二個階級,每一個階級圓滿程度不一樣。大師很有智慧,用這個比喻讓我們在這裡體會,能有清晰的體會。但是這個地方我們不要產生誤會,我們在學習這部經,講席裡頭常常跟大家做報告,必須要曉得。分證即佛,你要曉得他起心動念斷掉了,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初住菩薩。他跟究竟果位上的佛,那個佛也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差別在哪裡?所以,智者大師的比喻讓我們會產生誤會。你想想看,初二、初三的月牙跟十四、十五,十四是等覺,十五是妙覺,有很大的差別,光度差別太大。而初住菩薩跟等覺、妙覺實在講沒有什麼差別,都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所以,就以初住菩薩來講,經上講得很清楚,他有能力跟究竟果位上的佛,能力是相同的,在法界虛空界裡面,眾生有感他就有應,跟果覺沒有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帶的無始無明的習氣有厚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無始無明習氣不礙事,不像月亮,初二、初三跟十五它真的不一樣,它真礙事,它光度不一樣。所以你要曉得,破無明證法身之後跟果覺沒有兩樣。

  無始無明習氣要怎麼樣才能把它斷掉?沒有辦法,這個境界裡叫無功用道,隨它去,時間久了慢慢就斷掉。你不能用什麼方法,你要一用方法你不又起心動念了嗎?一起心動念馬上就墮落。所以他根本就不起心、不動念,隨它去,時間久自然就斷了。要多久?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所以三大阿僧祗劫不是對我們講的,對什麼人講的?對明心見性人講的,也就是說對那些不起心、不動念了,破無明證法身那一天算起,三大阿僧祗劫之後,無始無明習氣統統沒有了,斷盡了。這樁事情我也曾經做比喻說過,這是古人老的比喻,我把它重新說一遍。古人講習氣,習氣不好懂,古人用酒瓶做比喻。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乾淨,把瓶子洗乾淨,裡面確實沒有酒了,乾乾淨淨的,一滴酒也沒有。你聞聞酒瓶有味道,這個味道怎麼樣把它除掉?除不掉,沒有法子除,只有把瓶蓋子拿起來,不要蓋上,把它打開。你放在那個地方,你放個半年、放個一年,再去聞,沒有了,它自然沒有了。這叫無功用道。所以初住以上菩薩,他們自己修行沒有了,自己修行那就是隨它去,決定沒有為自己的念頭。《金剛經》上說的境界就是圓教初住菩薩,不但是四相沒有,四見也沒有了,決定沒有「我」的念頭,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決定沒有。決定不會起心動念,圓教初住以上,不起心不動念。他跟常寂光淨土有什麼差別?實在講,常寂光土沒有相,實報莊嚴土有相,因為他有無明習氣沒斷,他有相,無明習氣斷了之後,相也沒有了,那就變成常寂光土。常寂光身土一如,也就是說那個境界裡面是圓滿的自性,沒有物質現象也沒有精神現象。在什麼地方?遍法界虛空界,離開常寂光一法不可得。為什麼?所有一切法,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常寂光變現出來的。唯心能現,唯識能變,心就是常寂光,識就是阿賴耶。阿賴耶裡頭,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能變,能把常寂光變成實報土,能把實報土變成十法界,能把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變成三途地獄,它會變。

  這個道理你要是真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災難很多,我們在學習經教的時候也讀到,釋迦牟尼佛對我們介紹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也為我們介紹過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我們可以講是純善純淨,沒有絲毫不善。那個世界跟我們今天的地球有沒有兩樣?給諸位說,沒有兩樣,都是心現識變的。為什麼我們苦樂程度差這麼大?這麼大的差別?最明顯的,我們這個世間都有生老病死,人家那裡沒有,那個地方的人全是無量壽,真的無量,不是假的無量。我們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能跟人家比,這原因是什麼?原因是唯識所變。所以佛給我們講,人家那裡的居民「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就明白了,我們今天地球上的居民造作不善。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十惡業,嚴重的十惡業,我們是十惡眾生俱會一處。我們的心行不善,山河大地,這個諸位知道,它也剎那剎那在變,它不是永恆的。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世界有成住壞空,它也天天在變。它的變靠什麼?靠我們居民的念頭,我們的念頭善,它就變得非常美好,我們念頭不善,它就變得很不好。這樁事情,江本博士做的水實驗,諸位看到了。真的,水懂得我們的念頭,我們一個善念,它變個很美的圖案給我們看,我們起個惡念,它現的相就非常醜陋。這證明什麼?證明整個宇宙,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有機體,整個宇宙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天災人禍怎麼來的?我們的心不善,我們的念頭不善,我們的言語、行為不善,感應來的。佛在《楞嚴經》上告訴我們,水災是貪心感應的。火災,像現在地球溫度上升,這都屬於火一類的,瞋恚感得的。你看人一瞋恨心,發脾氣,火就上來,臉就紅了,就發燒了,這麼來的。風災,愚痴,愚痴感得風災。不平、怨天尤人,感來的是地震。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自然災害怎麼樣把它斷掉?不貪、不痴、不瞋恨、不傲慢,傲慢就是不平,災難就沒有了。

  所以外面的境界,要知道境隨心轉,大環境如是,小環境更如是。小環境,現在的人為什麼多病?病為什麼那麼多?病,佛經上常講四大不調,四大就是地水火風。我們傲慢心生起來,高下心生起來,地就不平,地出了問題;發脾氣,瞋恨心生起來,火大起來了;貪婪,水大起來了;愚痴,風大起來了,四大不調你身就生病。如果你真正能夠聽佛的話,「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你百病不生。我自己身調好了,你怎麼會害病?哪有這種道理?我們自己本身不會害病,我們居住的環境也不會異常,這個異常就是我們講自然災害,決定沒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佛法這麼好的東西,但是現在人說它是迷信,說它不合科學,那麻煩大了,那就看到我們眾生的病苦。病苦今天最嚴重的是瘟疫,世界衛生組織發表,最近這個時期很可能會發生嚴重的瘟疫,禽流感、新流感。我相信你們同學這些資訊比我知道得多,我平常不看電視、不看報紙,很多這些信息我都沒有。可是佛法把這些道理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只要自身身心調和,你看這裡講的「心境圓融」,我們這個世界就變成極樂世界、就變成華藏世界,居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個個都成法身菩薩。

  文裡面講到無礙,我們也特地把有關的經文,那講得太多了,我們略舉一、二種。首先,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裡面講的「二無礙」,兩種無礙。第一是「智慧於境無礙」,智慧是心,心境,用智慧我們就更容易體會,於境無礙。「境即法界之理也,謂菩薩以平等智,證於法界之理,理事融通,無有障礙,故名智慧於境無礙。」這裡面所說的,智慧跟知識不一樣,智慧跟知識怎麼樣區別?智慧是自性清淨心起的作用,你看《心經》裡面講的,這大家常念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般若波羅蜜多是智慧,「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是境界。智慧一照,五蘊有沒有?有,有沒有障礙?沒有障礙,為什麼沒障礙?它沒有自性。它的自性,這個地方講的理,理就是自性,我們《還源觀》裡面講的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事法界的理。沒有理哪來的事?事是依理而立的,所成立的。理一定有事才能顯示出來,要不然理顯不出來,理不是事它不現相。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什麼地方顯示出來?從事上顯出來。什麼人能看見?我們一般人沒看到,一般人不知道。什麼人知道?我們淺而言之,有功夫的人他知道。什麼叫功夫?有修行的人。什麼叫修行?有清淨心的人。我們的心不清淨,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有五欲六塵,有貪瞋痴慢,心不清淨。修行人修什麼?就是把這些不清淨的東西放下,把它排除掉,恢復自己的清淨心,這叫修行,真修行。

  諸位要知道,修行不在形式在實質,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什麼?戒是教你放下,放下種種不善,恢復到清淨心。清淨心就是定,定久了就生智慧,智慧就能夠在事相上看到理性,從相上看到性,從事上看到理,那叫什麼?那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修行真功夫,這是修行真的收穫,所以沒有智慧不行。我們要問,現在世界上這些科學家、哲學家,能不能達到佛菩薩的境界,你想想他能不能?你搖頭,那就不能。為什麼不能?他沒有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不能。如果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他就能,個個都能,哪個不能?只要你肯放下。大乘教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六道怎麼來的?執著來的。你能把執著放下,六道就沒有了,六道的問題馬上解決;你能夠把分別放下,四聖法界就沒有了;你能夠把起心動念的習氣都放下,諸佛如來的實報土沒有了,真還源了,妄盡還源。還到哪裡去?還到常寂光淨土。常寂光淨土就是這篇論文的第一段,自性清淨圓明體,你回到自性清淨圓明體,這叫究竟圓滿的佛果。

  我們要問,回到這裡頭去,精神、物質現象都沒有了,這人還有什麼意思?我想很多人會產生這個疑問。你不知道,你要是知道,那裡頭的樂趣就太多了,雖然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質,它能現。什麼時候現?處處在現,時時在現,從來沒有間斷過。為什麼?眾生有感。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感應道交裡面,像這篇文章第四大段所說的隨緣妙用,它怎麼會不起作用?隨緣就是恆順眾生,妙用就是隨喜功德,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幫助十法界還沒有覺悟的眾生。那個妙,妙用,妙在哪裡?妙在雖然起作用,雖然現相,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住世八十年,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妙在哪裡?妙在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分別執著,妙在這裡。

  我們今天有隨緣,沒有妙用,我們隨緣隨著造業,他隨緣不造業。他入了不二法門,那就是妙,不二就妙,我們二就不妙了。諸位從這裡想你就能想到,不二!我們今天,眾生跟佛二,我跟你二,只要有二就不妙,二是什麼?二是分別執著。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完全沒有。示現在我們人間很多,有佛、有菩薩、有阿羅漢,我們跟他接觸,他也講你我他,那是恆順眾生,順著眾生說,自己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妙。恆順眾生,跟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他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他有沒有造作?沒有,無作而作、作而無作。我們有造作,作跟不作是二,他作跟不作是一,他不是二。他為什麼要作?那個作是感跟應,眾生有感,自然反應,就好像我們看水實驗一樣。這一杯水我們給它貼上個愛字,貼了一個小時,放到冰箱裡面去讓它結冰,在顯微鏡底下來觀察,它就現非常美的圖案。它為什麼?它有起心動念嗎?沒有,自然的反應。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亦復如是,沒起心動念,這叫圓滿,這叫自在。

  這文裡面說,「菩薩以平等智,證於法界之理」。平等智重要,我們念佛,修淨土,淨土宗裡面最重要的一部經典,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把淨土的道理講清楚了,淨土的方法、境界都說得很詳細。經題裡頭,「清淨平等覺」,這是佛對我們修行要求的目標,「大乘無量壽莊嚴」,那是淨土的果報,從哪裡來的?從清淨平等覺來的。修淨土的人,標準就這五個字,你想想看你的心,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一年比一年平等?一年比一年覺悟?那你的功夫好!你有進步。如果想一想,這三樁事情今年跟去年差不多,沒長進,甚至於還墮落,今年的心沒去年清淨,今年的心沒去年平等,那你退步了。平等是沒有是非人我、沒有高下,我們要學佛陀那樣的謙卑,佛陀出去托缽,遇到一個乞丐都很恭敬。乞丐在外面討一點吃的東西,遇到佛陀的時候,他也會供養,把他討的那一點飯菜供養佛陀,佛陀歡歡喜喜的接受,並不嫌棄。平等心、清淨心,他才能證得法界之理,證得法界之理是在法界事相上見性。

  那我們今天,我們今天就是不平等、不清淨,我們看到外面不清淨,其實是什麼?是我們自己心不清淨。我們心要清淨,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清淨;我們的心要平等,外面境界沒有一樣不平等。所以,佛菩薩能得大自在,我們得不到。其實大自在就在面前,你為什麼得不到?就是因為你自己的心不清淨、不平等,迷惑顛倒,不覺,不覺就是迷惑,問題都出在這個地方。由此可知,無礙的境界,關鍵就在平等智。你有平等智,障礙就沒有了,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的障礙都是出在不平等。所以佛教我們,遇到事不要向外求,向外決定解決不了問題,向內。為什麼?事本來沒有障礙,理本來也沒有障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是事實真相,你為什麼碰到那麼多障礙?如果我們通達這個道理,世間所有一切的障礙全能夠化解。現在這個世界叫什麼?叫衝突。矛盾、衝突統統能化解,你要有清淨平等覺就全化解了,無論什麼困難事情,到你這就擺平了。這是佛法的好處,佛法無比殊勝之處。理事融通,圓融貫通,哪來的障礙!故名智慧於境無礙。

  再看第二條,「神通作用無礙」。神這個字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中國的文字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種,找不到,它是智慧的符號。如果把它寫成篆字,那你一看就曉得,你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你看這個字,它的右面是個「示」字,指示的示,右面是個示,左面是個「申」。要是從我們這邊講,我們看它,我們的右手是申字,左手這邊是個示字。示用篆字寫,它前面是兩橫,上面一橫短,下面一橫長,這個符號在古時候是「上」字,上下的上。上字是上面短下面長,下字是上面長下面短,上下,這是上。上字下面它有三條垂下來,畫了三條,這個意思是代表什麼?我們用現在話說自然現象,古人講的是上天的垂象,我們現在叫自然現象。這邊申,申要從篆文寫下來你就很清楚,就像三個關口,當中它完全貫通。這個意思你就曉得,什麼叫神?對於大自然的現象你完全通達明瞭,一點障礙都沒有,這叫神。神跟聖的意思是相通的,聖是個明白人,對於宇宙一切事理他明瞭,所以神聖常常合在一起稱呼。哪個人對於大自然這些現象都能通達明瞭,他就稱為神、稱為聖,是這個意思。通是通達,沒有障礙。神通作用無礙。

  「謂菩薩由內心證於法界之理,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化度,皆無障礙,故名神通作用無礙。」佛法裡面,大乘教裡面常講六種神通。六種第一種叫天眼,你看得比別人清楚,你看得比別人透徹,像看一個人,你能夠知道他過去未來,一般人看不到的你能看出來;看一樁事,這樁事的前因後果他都通達。我們今天產生的麻煩、障礙,我們只看這一段,前頭不曉得,後頭也不曉得,所以我們的認知有很多誤會、很多錯誤,還自以為聰明。佛門叫天眼通、天耳通,也就是說一般凡夫見不到的,一般凡夫聽不到的,他沒有障礙。另外有他心通、宿命通,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是知道過去、知道未來。看你能力的作用,通從哪裡來的?統統從清淨心來的,從禪定來的;換句話說,這個作用是每個人統統有的,我們為什麼失掉?那是因為我們心裡起了分別執著,這個能力失掉了。如果我們恢復我們的清淨平等覺,我們這個能力自然就恢復,這是暫時有障礙把它障礙住。佛說這個說得好,不是說哪些人他是特地有的,別人做不到的,佛不是這個說法。六種神通是我們的本能,人人都是圓滿的,它是自性裡的性德。第五種叫神足通,神足是變化,諸位看小說《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叫神足通,飛行自在,能夠分身。最後一種叫漏盡通,漏是煩惱的代名詞,在小乘講,見思煩惱統統斷盡,證阿羅漢果,超越六道輪迴。大乘佛果上,三明六通,還是這六種,他的能力、作用阿羅漢不能跟他比,差太遠了。

  要知道,這是我們的本能。學佛呢?學佛要恢復我們的本能。所以佛法真的是重在實質,就是真幹、真修,修什麼?我們在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國的時候,有很多同學問我,法師,你這麼多年來研究佛法,能不能把佛法很簡單扼要給我們提出來?當時我寫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是我修學的心得。前面十個字是講存心,我們要存好心,後面十個字是行好事。前面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十個字從哪來的?菩提心來的。大乘教裡常常講的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我們依照經論、祖師大德來解釋、來講解,聽的人聽不懂。經論都講三心,我講了五個,比較好懂。真誠心就是《大乘起信論》講的「直心」、《觀經》講的「至誠心」,我們用真誠,這是菩提心的體。下面是作用,「深心」是自受用,也就是真誠心對自己是什麼樣子。什麼才叫真誠?我取《無量壽經》經題上的「清淨平等覺」,因為都用兩個字,覺上加上個正覺,自受用。我做到清淨平等覺,我對自己真誠,我對別人慈悲,真誠心用在對別人是慈悲,大慈大悲。所以這十個字是菩提心,要知道怎麼對自己、怎麼對別人,這個講法好懂。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自利是清淨平等覺,才是真正的自利,世出世間什麼樣的利益都不能跟它比。清淨平等覺,你六種本能恢復了,這哪能比得上?對待別人一片慈悲,慈悲就是愛,智慧的愛,不是感情的,感情的愛問題很多,那出麻煩,智慧。這是存心。

  行事呢?我初學佛,老師教我看破、放下,真的。看破就是我們這個論文裡面的六觀,觀是看破,放下就是前面講的五止;止觀,止是放下,觀是看破。我初接觸佛法還不到兩個月,懵懵懂懂的,遇到章嘉大師,向他老人家請教,佛法裡頭有沒有一個方法,讓我們很快就能契入?章嘉大師就給我講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就是止觀,在這個論裡面,賢首國師教我們修五止六觀。我們日常生活要用什麼心態處事待人接物?「自在、隨緣」,末後結歸到「念佛」。我跟大家講,我一生學佛就學到這個,其他的我都不會,我就這二十個字。八萬四千法門,只有念佛這個法門我可以做得到,別的法門我想想太難了,那要斷惑證真,我沒把握,做不到。念佛這個法門帶業往生,它不要斷惑,你能夠把煩惱伏住就行。用什麼伏?用這一句佛號,念茲在茲。這一句佛號就是清淨平等覺,心裡常常有佛,外面的事情什麼都好,好的很好,不好的也好,你的心就自在。不糊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修們當中有真想修的,真正知道這個世間苦,有強烈的出離心,我們就跟他講真話。真話是什麼?這二十個字是真話,你認真去幹。如果是心裡面真的常常存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能夠「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決定得生淨土,這跟你講真話。你不認真念佛,還捨不得這個世間,我跟你講什麼?我也給你講這二十個字,真的是這二十個字,假的也是這二十個字,就看你會不會聽,你會不會體會,會不會活學活用。不欺騙人,對待一切人沒有高下,樣樣都平等。那個高下是你體會的高下不一樣,你看諸佛菩薩給我們講經說法,哪有高下的?《金剛經》上講得最清楚,「諸法平等,無有高下」。這句話很重要,幫助我們恢復平等心,如果有高下,平等就不見了,找不到平等了。佛對我們要求的,是希望我們恢復平等心,佛怎麼能用高下法來對待我們?眾生根性不相同,領悟力不一樣,佛說法是決定平等的。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永遠不變的一個原則,我們要懂得,用清淨平等心去接受,法法皆如,沒有障礙。

  「菩薩由內心證於法界之理」,這句話要換成禪宗的話來說,是明心見性,內證,不是往外修。怎麼證法?我剛才說過,「真誠清淨平等覺」你就證得。法界之理就是性,就是自性,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是國師在這篇論文上所說的。如果我們學佛,天天打妄想,求世間名聞利養,求富貴長壽,錯了。能不能求到?能求到,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這個太不值得。為什麼?你得到再大的福報,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就不值得。六道裡面眾生,可以說生生世世,你只要出不去,你永遠在這裡面搞輪迴。佛講得清楚,出不了六道,在六道裡面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所以六道裡面,居住時間長的,這是你的家,家是什麼?餓鬼、畜生、地獄是家,到人天來是出去旅遊觀光度假,你們念念《地藏經》不就曉得了嗎?《地藏經》說得多清楚。地藏菩薩很辛苦,把惡道眾生勸導他,業障在惡道裡消了,得人天身,到人天來又造業,死了以後又入三途。三途,你出去沒多久,你怎麼又回來了?大多數人都是這個樣子,你說有什麼意思。到人間來,縱然你得到人間的大富大貴,實際上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真正明白人不再幹這個傻事,我在這一生當中,最低限度要像蕅益大師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值得。不再搞六道輪迴,不再搞十法界,這就對了。這是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教化眾生的目的。我們不要誤會,要懂得佛菩薩的意思,知道佛菩薩對我們的恩德,知恩報恩。用什麼報恩?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報恩,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全是假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間要放下,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出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世間人爭名逐利,釋迦牟尼佛身為王太子,他要不出家他繼承父親的王位,這不要了。王位能夠捨棄,宮廷裡面富貴的生活能夠捨棄,一生托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過這樣的生活,他為什麼?示現給我們看的,我們要學佛就得學他這個樣子。富裕的生活可不可以過?可以過,但是不能給人做最好的榜樣。並不是說過富貴的生活就不能夠往生、不能成佛,不是的,一樣可以往生,一樣可以成佛。佛這種示現,是憐憫一切眾生,教導一切眾生要放下,像我一樣放下,是這個意思。沒有絲毫留戀,你的心很快就恢復到清淨平等覺,你很快就能證得;你要不能放下,那相當不容易。自己要成就,也要給別人做好樣子,那你叫自利利他。所以一定懂得這是內證。

  底下說,「故能以種種神通,應現十方世界」。種種神通,無量無邊的神通,也就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他沒有一樣不通達的,他沒有一樣不明瞭的。所以十方世界眾生有感,菩薩就有應,經文裡面他不用佛,他用菩薩,菩薩就是佛,他不起作用的時候是佛,起作用的時候是菩薩。在大乘教裡面,用佛常常是指自性,用菩薩是從體起用。譬如我們供的佛像,我們淨宗同修都知道,我們常常供養的叫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一佛二菩薩。佛是代表自性、本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起作用的時候有兩種作用,一種是解,一種是行。觀音、勢至,勢至菩薩代表解、代表智,觀世音菩薩代表行、代表慈悲。三位是一體的,這一定要懂得,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阿彌陀佛起作用,就是觀音、勢至,慈悲裡面有智慧,智慧裡頭有慈悲。如果要是偏重在一邊就出麻煩,就起副作用,所謂「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都佛門說的。佛門常講的,「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起作用的時候。所以慈悲不離開智慧,智慧不離開慈悲,它是表法的。修西方淨土,學阿彌陀佛,怎麼學法?學智慧、學慈悲。那我們想想,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沒有智慧?工作裡頭有沒有智慧?處事待人接物有沒有智慧?點點滴滴都離不開慈悲,都離不開智慧,這個人叫學淨土。

  淨土是什麼?清淨平等覺。我們也要學,修成自己,然後也跟菩薩一樣,「應現十方世界,隨機度化,皆無障礙」。眾生的根性不一樣,千差萬別,你統統都能夠幫助他,都能夠利益他。他的煩惱習氣很重,這一生大心發不起來,沒有關係,幫他種善根。有善根的,幫助他增長,增長到一定的程度幫助他成就,這個事情急不得,慢慢來。有災難的時候要告訴他,念佛為什麼能化解災難,把道理講清楚。念佛是什麼?念自己的清淨平等覺,念自己的清淨平等心,心地清淨平等,外面境界就轉變,境隨心轉。頭一個,你真正能夠依教修行,處事待人接物充滿慈悲、充滿智慧,哪一個不尊敬你?你得到人的尊敬。哪一個人不愛戴你?由尊敬、愛戴,慢慢再發現跟你學習。你一個人好了,影響到你一家都好了,你一家好了,就影響到你的親戚朋友、鄰居鄉黨,慢慢你居住的環境,這個環境統統都好。這是自利利他,自行化他,這個叫做「神通作用無礙」。我們能不能做到?能,我們不能像菩薩功德那麼大,我們可以小做,至少我自己一身、我的一家。如果學佛的人家裡都不和,那個學佛出了偏差,肯定出了問題。問題不在外,問題一定在自己,反求諸己,你能夠把原因找出來,把原因修正,你就成就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