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六八集)  2000/2/24  香港  檔名:12-045-0268

  請掀開經本,鳩槃茶王長行最後一句看起:

  【廣大面鳩槃茶王。得普現諸趣流轉身解脫門。】

  我們從他修學的法門就明顯的體會到這是諸佛如來應化的,如果不是諸佛如來、不是法身大士,他沒有這個能力。六道裡面,欲界天、色界天也有神足通,神足通就是講變化。諸位看過《西遊記》,都知道孫悟空有七十二變,七十二變是屬於神足通。諸天有、鬼神也有,但是能力大小差別相當懸殊。能夠『普現諸趣』,「諸趣」狹義的講法是六道,廣義的就是十法界,它的範圍,「諸」這一個字,我們要明瞭這是華嚴法會,這個「諸」字決定是盡虛空遍法界,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一切眾生之類,他都能夠現身。就如同《普門品》裡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要不是法身大士以上,哪有這個能力?這是我們第一個認知、肯定,華嚴會上所有一切與會的大眾,都是諸佛如來示現的。

  更重要的一個意思,讓我們在此地省悟過來,我們現前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凡是能夠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回頭,也是諸佛如來化現的,這個我們要明瞭;換句話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凡是幫助我們墮落的,幫助我們起惡念、造惡業的,都是魔王變現的。魔跟佛的差別在哪裡?不在外面,說老實話,外面六塵境界裡面無佛亦無魔。佛跟魔是在我們的念頭,我們一念覺,無有一法不是佛法;我們一念迷,《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魔法,要懂得這個道理,要了解事實真相。你真正省悟過來,明白了,你心地清淨,智慧開了,決定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外面的境界永遠是清淨的。再跟諸位說一句真實話,外面境界真正是一真法界,只要我們遠離迷惑顛倒。什麼是迷惑顛倒?妄想分別執著。遠離妄想分別執著,外面境界原本是一真。我們在「廣大面鳩槃茶王」,他得法當中要很深的去體會,要曉得我們如何向他學習。

  清涼大師在這裡註解的只有十個字,十個字註得很好,他說「稱性神通,無來去而流轉」。這句話過去的這些大德們能夠體會得到,真的是高度智慧。現在一般普通人也不難體會得到,什麼原因?借重近代高科技的發展。無來去而流轉,我們今天衛星電視傳播、網際網路傳播,無來去而流轉。現在人知道利用這些機械、利用電波,許多物理、化學的現象我們充分在利用,這些全都是物象、相分,諸位要知道,相分永遠比不上稱性,稱性的神通那就不可思議,廣大而無邊際。稱性,所以沒有來去這個現象,為什麼?自性遍虛空法界。所以宗門大德說得好,「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心就是性。這個意思就是講,只要明心見性,所有一切物象,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你全都明瞭、全都通達,一絲毫的迷惑都沒有,「無寸土」是這個意思,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無寸土」是比喻極其微細的迷惑都沒有了,都斷除了,徹底明瞭通達。我們自己的能力也恢復,這個能力就是此地所說的「普現諸趣流轉身」,清涼大師解釋「稱性神通,無來去而流轉」,這個能力就現前了。

  我們在這個地方要深深的去思惟、去體會,佛常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家是平等的;既然我們跟諸佛如來是平等的,為什麼今天我變成這個樣子?如果往這個地方去反省,我們的慚愧心自然就生起來。慚愧是善心所,是回頭的最初方便;人為什麼不能回頭?不知道慚愧。這個經典是處處啟發我們生慚愧心。如來,如來就是自性,我們自性本具無量智慧,今天智慧沒有了。智慧到哪裡去了?智慧變成了妄想,智慧變成了分別;我們的德能變成了見思煩惱,我們的相好變成了六道輪迴。如果不是佛跟我們說出來,我們怎麼會曉得這些事實的真相?

  佛慈悲給我們說破,我們相不相信佛語?能相信佛說的話,這個人是經上講的,多生多劫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他相信。可是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不相信,特別是年輕人,你把佛法擺在面前他不看,一看那個書,他不看。我們從澳洲回到布里斯本,飛機的機長在客艙裡面巡迴,我們看到悟泓師送他一本書,他一看是佛教的他不要,立刻就拒絕了。在社會上佔絕大多數的人。然後我們送他一份多元文化的光碟,行,他點頭,他願意接受。這是什麼原因?我們很明顯的看到,他不是沒有善根福德因緣,善根福德因緣薄!我們一般常講,他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現在在這個時代佔決定的大多數;而真正能夠遇到佛法,生一念歡喜心的鳳毛麟角,所以這個世間才有災難。我們在經典上讀到,古人語錄裡面也看到,這一個小村莊裡面住上幾百個人,如果其中有十個人能信佛,能受持三皈五戒,能奉行十善,這一個村莊就有福。一個小城有個七、八千人,其中能有一百個人受持三皈五戒、奉行十善,這個小城有福。這些說法都是以百分之一做比例,一百個人當中有一個人肯修,九十九個人都沾光,都享這一個修行人的福報,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雖不知道,可是大多數對於這個修行人還是有恭敬心,歡喜讚歎。今天社會不一樣了,今天社會萬分之一都找不到,你說這怎麼得了!世界,外國人常講世界末日,我們雖然不迷信,但是客觀冷靜的觀察,這個話不無道理。

  在古代,中國是最重視教育的一個民族,這是在全世界很難找到像中國人這樣重視教育的,特別是倫理道德的教育。我們展開中國古代的書籍,不管是哪個朝代,不管是什麼人,寫成書流傳後世,你去看看,都與人倫道德有關連,看不到與人倫道德脫節的,這種言論看不到。與人倫道德脫節是現代,現代我們學西方,把自己老祖宗的教誨捨棄了,中國人才遭這麼大的劫難。但是我們今天冷眼觀察這個世間,我們也很安慰,我們能夠覺察到中國有前途。即使是今天的台灣,造作罪業的人、不信因果的人很多,可是台灣真正在學佛的人,真正在依照佛陀教誨反省懺悔、改過自新的人,在世界上其他地區國家來比較,人數是多的。這就是說災難肯定有,但是它有前途,它還有這麼多人在行善。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中國大陸,我們深信中國有前途,在這些年來,大陸上念佛的人愈來愈多。學佛的人多了,他們能夠省思、能夠回頭,斷惡修善、改過自新。

  尤其是這些年來我所聽到的許許多多感應的事跡不可思議。感應的事跡不應當宣傳,為什麼?現在社會大眾不能接受,他們認為這些是迷信。迷信,實在講太多了,但是真實的感應有,不是沒有,那不是屬於迷信。那是什麼?大乘經上講的「不思議解脫境界」,給我們做證明。不思議解脫境界怎麼來的?《華嚴經》上所說的,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為我們示現的。「普現諸趣流轉身」,這個身意思非常廣。諸位不要看到我們這個身體,那你就看錯了,這個範圍太窄小了。這個身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現象,現象範圍就大了、就廣了。能現樹木花草身,能現山川形色身,讓我們在這裡面看到些流變,這裡講的「流轉」就是變化的意思,從這裡面我們豁然大悟。這是諸佛如來示現,使我們的真誠、清淨心相應。

  我們修學,一定要知道我們修學的目的,我們修學的重點。修學的目的不是為個人,如果你修學的目的是為自己,你不能成就。為什麼?我執不能突破,我為自己,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為什麼?六道輪迴就是「我」這個念頭變現出來的。所以只要一切為我,修得再好,只能夠修到色界天、無色界天;我沒有了,才能出三界。我沒有了,我們修行目的在哪裡?修行目的是為眾生,不是為我;我念佛不是為自己念,是為眾生念。你看迴向偈裡面「普皆迴向」,迴向法界眾生,不是為自己。自己沒有了,這個樣子你才能超越六道輪迴,才能超越十法界。這是我們修行,能不能脫離三界的一個關鍵,我們要懂得!

  念念執著我,什麼東西「我的」,「我的」是我所有。我、我所放不下,起心動念為物所轉,這個人修行很難成就。我們也曾經見到,他非常用功,我與我所沒有放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些事實真相,怎樣把這個關口突破?要學不為物轉。世尊在楞嚴會上教導我們,「若能轉物,則同如來」。什麼叫不為物轉?用現代的話來說,不被環境所轉,這個環境裡面有物質環境、有人事環境。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真難,為什麼做起來這麼難?這是無量劫的習氣,煩惱習氣,妄想分別執著,一不小心又隨順煩惱,麻煩在這裡。要怎麼辦,我們才能轉得過來?我自己的經驗是天天讀經,讀經是親近佛菩薩,聽佛菩薩的教誨,改變我們對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時間要長,要有恆心,要有耐心,絕不中斷。我是因為這個方法慢慢才轉過來,我知道很難,很不容易!我們周邊多少好的同參道友,心地純正,認真努力,可是依舊轉不過來,你就知道這個東西多難。譬如說,聽說這個東西可以保養身體,心馬上就動了,就被轉了。難!到什麼時候聽到這個東西對身體有害,那個東西對身體有利,都如如不動,你就不為所轉。所以不是個容易事情。

  我們也非常幸運,也有福報,我們在新加坡遇到許哲居士,一百零一歲的年輕人,她給我們做示範,她就是一個不為物轉。你跟她講這個東西好,可以保養身體,那個東西不好有害,她如如不動,她每天還是過她簡單的生活,絕對不會受外面動搖。這是給我們做個好樣子,這也是諸佛如來的示現,三轉法輪裡面講的「作證轉」;轉法輪在佛法裡面就是教學,三種教學方式,給我們提出證明。我們都是輕而易舉的被外面境界所轉,這是我們不能成就,認真努力修行,為什麼不能成就,始終找不到原因之所在。其實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們讀經、聽經的時候大意疏忽了,沒有能把這些教誨落實。過分的重視自己的身命,愛惜自己的身命,這就是增長我執。佛跟我們講破我執、破法執,我們天天守住我執、守住法執,天天增長我執、法執,這是怎麼修行,功夫不得力,都不能成功。

  佛法教我們開智慧,智慧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實智慧裡面不但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妄想也沒有。我們從廣大面王所修學的這個法門往深廣處去體會,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同的國土,在我們現在講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皆是諸佛菩薩普現諸趣流轉身。如果你在這個地方看出來,明白了,你對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一視同仁,你就會平等看待,決定不會有歧視的念頭產生,你會尊重一切眾生。為什麼?佛菩薩示現的。正是現在有一些覺悟的人在大力提倡多元文化,社會確實是多元的,虛空法界是多元的,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不是多元?要知道虛空法界沒有單元的,單元不能存在。我常常舉例說,用我們最親切的身體,我們身體就是多元的,這是許許多多細胞組成的,由細胞組成器官,各個器官不相同。每一個器官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各個器官彼此互相配合,共同運作,這個身體才健康。有一個器官出了毛病,那個人就生病,體能就不正常;幾個器官要是出毛病,不能運作,這個人壽命就沒有了。所以從一個身體上來觀察就是個多元的,人這個身體是虛空法界的濃縮,小大不二,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省悟過來。身體任何一個細胞、任何一根毛髮,它都是整體的一部分,缺少它就不行,所以它受到平等的尊重。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特別是眼前我們共同居住在地球上生活的眾生,你才能發出真誠的愛心。這個愛心是什麼?性德;這個愛心就是清涼在此地講的稱性神通,愛心能通一切人情世故。今天的社會病了,得了嚴重的病,一家人都有矛盾,甚至於夫妻兩個人都有矛盾,這還得了嗎?矛盾從哪裡來?不通!彼此用真誠心,毫無隱瞞的心,誠摯的愛心,這就通了;通了,問題解決了,一家就和睦。

  這個原理原則如何運用到社會各個階層?「神通」這兩個字重要!不但講通,要神通才行。神通,諸位不要把它想成孫悟空七十二變,那你就想錯了。通是通達,人與人之間通達,人與事通達,人與理通達。理事、性相完全通達無礙,這個人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是什麼?佛是於一切眾生、一切性相、一切理事通達無礙的人,這個人我們稱他作佛。不通就有毛病。我們一家人、一個團體的人,為什麼會產生矛盾?不通,彼此見面都不講真話,所謂是貌合神離;說得不好聽,各懷鬼胎,這是不健康的。真正是一個健康的團體,團體人數不拘多少,上上下下一片真誠。一個家庭,家庭也如此,沒有絲毫隱瞞,這樣才能密切配合。我們今天這個社會,過失就是在不通,不但惡的事情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好的事情也不想讓人知道,怕人學去了。所以歸結到最後,念念都是為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到極處只有個人,連家庭、父子、兄弟、夫妻都不能相處,只知道個人利益,這還得了嗎?這是病到了極處!

  我們在經典上看,真的是「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誰?諸佛如來,法身大士。《華嚴經》上大家看華藏世界,淨土經上諸位看極樂世界,為什麼佛菩薩世界那麼美好?沒有別的,就是貫通了。我們念佛求往生,我們常聽說,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這個原因在哪裡?念佛的人不肯捨棄自私自利,雖念佛也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個善緣而已。你沒有把我放下,沒有把我所放下,到西方極樂世界還念念顧著我、我所有的,你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社會產生衝突,所以你去不了。西方世界的人,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沒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所以他能往生,他沒有障礙,這是我們要知道的、要學習的。希望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學有成就,你要把自己的障礙去掉。障礙是在我們本身,佛菩薩再慈悲沒有辦法幫助我們,一定要捨是非人我、要捨貪瞋痴慢。

  我常常勸勉同學們,我們要肯定自己,這個身體來到世間,這一生來幹什麼的?為一切眾生服務而來的,不是為我而來的。為我而來的,為我家庭而來的,你永遠不能脫離六道。心量要大,要學佛。學佛不只是天天念經、拜佛,如果只止於念經、拜佛,這是迷信,你只學他的跡象,你不懂他的精神所在。上個星期我們在澳洲,有一位居士問我(也未必是居士,是個外國人問我),你們佛教裡面學佛的人,為什麼要在頭上、在手上燃香疤?他不懂得,他說是受戒的戒疤。我就告訴他,這不是戒疤,受戒哪有戒疤?哪有這種道理!這是燃香,燃香是什麼意思?就是在佛前面曾經許願、發願,我要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是取這個意思。讓你一看到你燃過,我曾經發過這個願,我肯犧牲自己為別人,取這個意思。如果你不懂這個意思,你把整個身體燒掉了也沒用處。你整個身體燒掉了,你說我燒身供養佛菩薩,供養佛菩薩什麼?燒的是臭味道,錯了!燃身、燃指、燃臂供養佛菩薩,就是以我們這個身體為一切眾生服務。你把手指燒掉、手臂燒掉;觀世音菩薩幫助人,這兩個手不夠用,要千手千眼,你這兩個手就把它燒掉,你這完全錯會了意思!佛法裡面很多東西是非常好的意思,但是現在人都把它誤會了,都做錯了。這個我們也不能怪人,要怪的是什麼?佛教教育衰了,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教導;經大家拿來會念,不懂得什麼意思,尤其不能夠落實到現前生活當中,這個佛法修學叫白學了。

  菩薩普現諸趣,他們有大能力,能夠在十法界現身。我們如何學習?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要學相似道,要跟他接近。我們在這個世間也有種種身分、種種地位,就有一點像普現諸趣,以種種身分、種種不同的地位,為種種不同需要的眾生服務,就是這個意思。在中國古老教學綱目裡面,五倫十義就非常明顯顯示這一句的意思,每一個人至少都有十種不同的身分、十種不同的地位,你要把你的責任盡到。我們普通一個人在家裡面,對父母是兒子的身分、兒子的地位,對自己的子女是父親的身分,對妻子是丈夫的身分,對你的哥哥你是弟弟的身分,對你弟弟你是兄長的身分;你在社會上服務,對你的長官你是部屬的身分,對你的部屬你是長官的身分,可見得我們現前也是「普現諸趣流轉身」。你這個身分時時刻刻在變化,每一個身分有每一個身分應當服務的對象,應當服務的工作,這叫義,義是義務。所以儒家教學首先教導我們人與人的關係,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倫裡面基本的就有十個身分,有十個服務對象,有十種義務。我們今天踏進社會更複雜;換句話說,身分更複雜,地位更繁雜,服務的對象廣。

  諸佛菩薩用什麼服務?先論存心,決定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要存這個心,你去服務都叫行菩薩道。為什麼?這個心是菩提心,這個心是佛心,學佛從這裡學起。你的心不是佛心、不是菩薩心,你為一切眾生服務,你得的福報,在佛經上講,六道裡頭有漏的福報。如果你用的是菩提心,你的果報不在六道,果報在一真法界,完全不一樣。服務的綱目,佛在大乘經上教菩薩六條,佛學的名詞稱為「六波羅蜜」,是我們對一切眾生,不管你是哪個身分、哪種地位,你服務的六個條目。

  第一個是「布施」。布施,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為對方服務。服務裡面,有牽涉到金錢的是財布施;有牽涉到智慧、技能的是法布施;有牽涉到安全,人身的安全、社會的安全、國家的安全、世界整體的安全,這叫無畏布施。我們今天九個宗教聯合在一起,我們所求的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是無畏布施。這是第一個條目,第一個條目是主,最重要的。第二個條目「持戒」,持戒是守法。無論為什麼人服務,無論是用什麼樣項目來服務,都要有法度、有方法,有條不紊,使我們的服務能夠做到盡善盡美。所以持戒是有方法,不是亂來的。「忍辱」是有耐心,尤其是要有長遠的耐心。有些事情是需要長時間工作的,我們一代不能完成,還要底下一代接著去做,世世代代而不間斷,沒有耐心怎麼行?「精進」是求進步,決定不是墨守成規,是要講求推陳出新,從舊的基礎上要發展新的東西出來,求新。「禪定」是胸有主宰,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叫禪定功夫。我們造福,造福是給眾生享的,不是給自己享的。大凡一個人沒有定功,心是散亂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是自己不能放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換句話說,只要貪著五欲六塵的享受,這個人決定沒有定功。諸位仔細去觀察,不僅是佛門裡面,其他一切宗教裡面,只要有定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絕不會貪圖物欲享受,他都能放下。所以釋迦為我們示現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不為外面境界動搖。你再看看其他宗教創始的教主,在物質生活方面非常貧乏,像基督教、天主教講的「神貧」,他們讚歎神貧。這能得禪定,定能開慧,慧是對於一切事理、一切現象、一切因果通達明瞭。佛是用這六個項目,教我們對一切眾生服務。

  服務裡面,前面偏重在事跡、跡象上,我們講事相,偏重在事相上,後面偏重在教學上。事相上著重在離苦得樂,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當中教導眾生轉惡為善;後半段是在教學上,偏重在轉迷為悟,精進、禪定、般若,這三個服務的重點是轉迷為悟;到禪定、般若,那是境界又提高了,幫助眾生轉凡成聖,這是完全落實了。可是諸位要曉得,都是以菩提心為基礎,如果沒有菩提心,這六種服務還是人天善法,得的是人天的善果,所以存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說菩提心,大家不好懂,所以我們改一個講法,諸位比較容易體會,我們說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的心、慈悲心,這就是菩提心。

  修行人不能忘記神貧,但是也不必一定要過很苦很苦的苦行僧的生活,那也變成一個執著。佛教給我們的原則,自在隨緣,完全隨順現前的環境,不執著,你就得自在。這個不執著裡面,我們現前生活富裕,沒有樂受,決定沒有樂的貪念,要在這裡用功夫;如果我們眼前生活非常貧苦,我們決定沒有苦受。隨緣裡面要離苦樂憂喜捨,你要得正受,正受就是沒有苦樂憂喜捨;換句話說,什麼樣的環境平等受,平等受叫做正受,我們要懂這個道理。

  修行真正用功夫都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沒有一樣不是修行。不論是生活當中、工作之中,或者是處事待人接物,我們今天講應酬之中,心裡面都不離開佛號,這叫念佛。我作這個對聯下面這一句,「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二六時中決定沒有把阿彌陀佛擱在一邊,沒有這個事情,二六時中阿彌陀佛一定坐在心中,你心裡頭真正有佛,真正是憶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的功夫就成就了。得普現諸趣流轉身解脫門就落實到我們生活上,我們讀廣大面王就沒有白讀,他真的教給我們,我們真的學會了。

  我們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端在自己會不會修學,懂不懂佛所說的真實義,會不會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在自己生活裡面,我們一生修學成敗關鍵在此地。與生活,無論什麼樣的生活沒有關係,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工作也沒有關係,問題是真正懂得、真的會!所以禪宗,宗門大德常常問學生「會麼?」關鍵就在一個「會」,會了沒有不成就,不會就盲修瞎練。盲修瞎練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常常要反省,我們自己是不是在盲修瞎練?佛法的修學,教下、宗門無不是明白以後才修,禪宗講「悟後起修」,教下又何嘗不是?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曉得怎麼個修法;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真的,盲修瞎練。好,長行到這個地方告一個段落,下面是偈頌,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