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三十九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39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二面,第三行看起:

  【復有無量主山神。所謂寶峰開華主山神。華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離塵淨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勝主山神。微密光輪主山神。普眼現見主山神。金剛密眼主山神。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諸法得清淨眼。】

  這個團體是主山神,主山神表法的義趣,前面已經跟諸位報告過了。今天我們來介紹上首,還是特別著重表法的意思。第一尊,『寶峰開華主山神』。我們在這部經裡面,務必要能體會其中真實的義趣,它的義理、趣向。這部經實在講就是整個法界,我們常講盡虛空遍法界,一個精要的說明。從世尊親證的境界當中來觀察,這不是釋迦牟尼佛想像的,不是幻想,也不是推理,完全是事實真相,而它真正的義趣是告訴我們,虛空法界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我們凡夫迷失了自性,在整體裡面生起妄想,發生無量的分別執著,於是乎將全體的真相永遠迷失了,在這裡面無事生非,造作一些業障。業障也不是真實的,也是虛妄的,可是這種虛妄的境界,對於沒有明白事實真相的人,他確確實實有很痛苦的感受。如果真的是明白人,明白人那是莞爾一笑,他確確實實沒有這些苦樂憂喜的感受,他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夠證真正的解脫。這個意思往後還有很多很多經文都會說到,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道理,讀這部經就很難得真實的受用。裡面所說的每一位團體、每一位菩薩、每一位神眾、每一位眾生都是自己,都不是別人,是自己性德無量無邊的德能,用這種方式來介紹。這個方式也不是佛想像出來的,是事實的真相,就在事相上一樁一樁顯示我們無盡的性德,讓我們在這裡面看到自己真正的面目,禪宗裡面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我們能向這個方向去體會,向這個方向去觀察,自然就不一樣,對於經教你才產生濃厚的法喜,這是法喜充滿。

  「寶峰開華」,第一尊主山神的德號,他的別號是寶峰開華。峰,山峰,代表高顯。前面說過,表他的德高,心淨智高,我們現在講技術能力高明,表這個意思。這一切我們把它總歸結起來,關鍵還是在智慧,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能表現出高度的能力。「寶峰」這兩個字就是表高度的智慧,智慧才是真正之寶。「開華」是智慧的起用,花是六度萬行,也是我們今天講的服務社會、服務人群,服務一切眾生。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我們今天講是各行各業,每一個行業都在為社會大眾服務,這叫開花。這種服務裡面做的點點滴滴,這些事業都與寶峰相應,都與真實智慧相應。

  所以我們讀這個經文,就在現前,我們現前所受的就是。只要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慈悲心,為全世界、全人類祈福,這個人不是菩薩是什麼?所以佛菩薩在哪裡?一念善心、一念覺心,這個人就超凡入聖。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當中,都能保持著高度智慧,保持著清淨慈悲,你在這一生當中就超凡入聖,就是一般人所講的乘願再來,你就是再來人。往後不是業力,是願力,我願意這麼做,願力。在過去沒有覺悟的時候那是業力,業力主宰你,你是生死凡夫;這一轉過來,願力,業力不要去理會它,自然就消失了。從今往後願力主宰我們的生活,願力領導我們走向光明的前途。我們的願力跟諸佛如來的願力一樣,完全相同,這就叫乘願再來。所以念念與六度相應,行行與六度相應,這才叫開花。

  第二尊,『華林妙髻主山神』。林在此地是形容,形容多,像森林一樣。這兩個字諸位一看就明瞭,是在講行門。行門裡面包括我們這一生全部的生活、工作,所有一切的活動,處事待人接物,都與佛在經教上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相應,這叫做「華林」。「妙髻」,髻是高,跟前面寶峰那個峰的意思一樣,你的智高、你的德高、你的行高。因為他這個團體是主山神,所以高這個意思,每位上首都有這個意思在,無有一樣不高明。但是高,要記住要妙,妙是什麼?妙是不著相,你這個高是真高。如果這個高要是著了相,就變成貢高我慢,那就差很遠,就大錯特錯,就不妙了。妙,他雖高,他也很謙虛,這是真妙。

  我們中國古老典籍裡面,流傳到今天還被人所喜愛的是《易經》。《易經》六十四卦,它的卦象都是採取象形跟會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都有凶,都有吉凶禍福。其中只有一卦,唯一的一卦,只有吉沒有凶,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只有一卦,這卦是什麼卦?謙卦。謙虛,謙虛只有吉沒有凶。它這個卦象叫「地山謙」,上面是坤卦,是地,下面是山;山很高,山在地底下,你看那個味道,這是謙的意思,山在地底下,妙!山在地上面不妙,山在地底下妙,諸位細細去體會這個味道。所以無論是我們智高、德高、行高,樣樣都高,但是對一切人事物表現出來謙虛,表現出來樣樣都不如人,這叫妙高,這個妙。所以我們看到「妙髻」要能體會到這個意思,要把這個道理用在我們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無論對什麼人,對最愚痴的人、業障最重的人、罪業再深的人,我們都謙虛恭敬,這是山神教給我們的。

  『高幢普照主山神』,這是第三尊。幢,法幢,法幢要高顯、要普照,為什麼?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在佛法術語說,才能普度一切眾生。現在這個世界,科技已經發達到現前這個階段,我們已經可以運用這些高技術,來做弘法利生的事業。現在高幢普照,用科技真的很像這麼回事情。你看我們在此地講經,現場直播,送到網路、送到衛星,衛星是高高在上,真的是「高幢普照」。所以今天弘法利生,說實實在在,已經不必到處去奔波,到處奔波講經說法那是在過去那個時代,很不得已,交通不方便。菩薩發願作眾生不請之友,哪裡還要人來請?不請就要去。可是利益眾生始終是有限,你旅途上耽誤很多時間,到一個地方也不能長住。縱然去講一個月,也許你這一生在這個地方只有一個月的緣,諸位想想看,一個月,這個地方眾生聽經,他就能開悟嗎?就能證果嗎?辦不到!能做得到的只是幫助眾生種一點善根而已,結一點法緣而已,不能得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利益,諸佛菩薩、古大德教給我們,知道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很重,真實利益要怎樣才能成就?長時薰修。長時薰修,天天在一起研究討論,天天在一起共修,這才能成就。這個事情那就難了,天天在一起,我們哪有這麼長的時間?住在這個地方,顧不到那個地方,我們沒有法子分身。現在科學技術幫了我們的忙,我們用電視、用網路來傳播,我們在此地講經,全世界都能夠收聽得到。負責做傳播工作的這些同修告訴我,下一個月我們的畫面就可以出現在網路上,所以在網路上、在衛星電視上都能夠收看我們現場的講經說法。只要你有耐心,你歡喜學習,我們每天都不間斷,這是科學技術帶來的方便。我們今天坐在這個講堂,雖然不能夠說盡虛空遍法界,大概這個地球差不多了,這個道場是坐在地球上的道場,整個世界同時都能夠收看得到,這就是高幢普照。

  這個德號裡面還有更深的意思,更深的意思我們凡夫很難體會,可是不能不說。高幢就是弘法利生的本願,建法幢、演慈辯,這是諸佛菩薩的本願。我們有沒有?當然有,這是自性裡面本具的,不是學來的,可是我們迷失了自性。佛教給我們學習,學的是什麼?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第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每位同修都念過這一句,念是念了,有沒有發這個願?佛是把這四句傳授給我們,讓我們依照這四句發願。單單天天念,你一天念上一萬遍,不發願那也是枉然。可是雖不發願,你天天念,阿賴耶識種子種下去了,不定到哪一個時代、哪一生、哪一劫,要遇到緣了,這個種子會起現行;起現行,你會依照佛的教誨發願,這個願就是高幢,高樹法幢。

  我們肯發願,就是你自己肯發願,決定得一切諸佛菩薩加持。為什麼?跟一切諸佛菩薩同心同願。所以我們不必求他來加持、求他來保佑,不用,你發願他就來了,所謂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不發這個願,你怎麼求加持求不到,這一定要懂得,一定要心跟佛心相同。佛的心虛空法界,佛的願也是虛空法界,他的心、他的願、他的志、他的德、他的能,給諸位說都沒有形相,沒有形相才能夠遍虛空法界,有形相就不行。我們今天所差的,就是因為執著這個身的形相,所以我們就不能遍虛空法界。佛不執著這個身相,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他能夠現身,應當現什麼身他就現什麼身。他現身沒有意思,不是我想現什麼身,那一想就糟了,一想就現不出來了。我們現在想現什麼身現不出來,為什麼?有想。有想是六道凡夫,不是聖人;有想是迷,無想是覺。可是無想,大家千萬不要錯會意思,無想是覺,好,我什麼都不想,無想了。覺了沒有?還是沒覺。為什麼不覺?因為你還是有想,你在那裡想「無想」,想「無想」還是不能覺。無想真正的意思是無有想、無無想,那才叫真的無想,有無二邊都斷掉才叫真的。我們總是會落在一邊,不落在有就落在無,所以怎麼樣搞都沒有能夠搞對準。像我們開號碼鎖一樣,怎麼撥都沒有撥準,不是撥這邊就是偏在那邊,我們的麻煩在此地。所以,心跟願跟佛相同。

  我們佛經讀得很多,大家都知道布施供養的福報很大。真正的福田是什麼?諸佛如來是無上福田。種福到哪裡?找有佛的地方種福,去修供養、去修布施,這個地方現在有佛在此地。哪個是佛?諸位統統都是佛。你到這個地方來,你看,萬緣放下,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這是佛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的心本來是佛,你現在一天到晚阿彌陀佛,是心作佛,你怎麼不成佛?大經上常常給我們講十法界,十法界唯心所現。我們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薩就是作菩薩,念貪就作餓鬼,念瞋恚就墮地獄,念什麼就現什麼境界。我們現在天天在念佛,我們真的是在作佛。現在才開始做,做得還不像,不像沒有關係,多做就像了,多做幾個月、多做幾年不就像了嗎?佛是人做的,菩薩也是人做的。有這麼一個環境,大家在此地作佛,諸佛怎麼會不供養?諸佛怎麼會不布施?一定的道理。

  我初學佛的時候,剛剛接觸佛法才二十幾歲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只要真正發願,為佛法、為眾生,他老人家告訴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薩替你安排。所以我這一生過得很開心、很自在,為什麼?佛菩薩安排的,我要操什麼心?順境是佛菩薩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薩安排的。仔細想想,佛菩薩安排得太妥當了、太妥善了,不是我們自己能夠設想得到的,我們自己替自己安排都沒有佛菩薩安排這麼樣的妥當。

  早年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有一次問我們同學們,那個時候有五十多位同學,要我們大家說說自己的願望,像夫子對學生一樣,各言爾志。我們每個人向老師稟白我們自己的願望,很輕鬆、很愉快。我告訴老師,他問到我,我說我希望將來有機會在世界各個地方講經,我不要道場,處處作客。老師聽了,瞪著我的眼睛,「哦!你倒是滿會享受。」他很肯定的說不行,搖頭。我說為什麼?他就說,有幾個人聽一座經能開悟?這個話的確把我問倒了。我們如果一生都作客,每個地方去講一部經。我有一年在美國,美國有個同修來問我,問我要不要建道場?我告訴他,中國大陸請我去講經,現在來的信件我估計應該有三百個地方,我每個地方去住一個月、講一個月,三百多個地方講完了,我已經差不多到一百歲了,我還要地方幹什麼?處處作客,上賓招待,這是李老師講「你很會享受」。作客不作主,主人很辛苦,客人很自在、很輕鬆。可是李老師說,好是很好,你度不了眾生。為什麼度不了眾生?眾生的習氣很深,決定不可能聽一個月講經他就開悟、他就證果了,沒那回事情。我就問老師,那怎麼辦?長住在一個地方。他老人家確實給我們做了個模範,他到台灣,在台中市住了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沒有離開這個地方,所以把這一個地區念佛的風氣帶動。在台灣親近他的人,念佛往生的很多。林看治居士寫的《往生見聞記》,裡面都是真正的事實。我們很保守概略的估計,李老師在台中將近四十年的時間,跟他學習的,念佛真正往生的至少有五百人,真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多我們不敢講,至少有五百人。所以他說的話很有道理。

  我們也有這個願望,希望能找一個地方住下來不動,跟大家在一起共修。這要緣分、要福報;你沒有這個緣,沒有這個福報,你想那是妄想,不會變成事實。我們想過很多地方、很多地區,有意跟它結緣,到最後都沒用處,都不能成就。這個地方沒想,它緣在這裡成就,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還是佛菩薩安排得有道理,我們自己怎麼想、怎麼安排,不如佛菩薩的安排。從此以後妄想打掉了,不要再想了,想了很累人,也不能成功,還是一切順從佛菩薩,佛菩薩怎麼安排,我們就怎麼好好的去做。

  「普照」,普是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對象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以智慧、德能,上供諸佛,下化眾生,要有這麼大的心量。只有佛法、只有眾生,沒有自己,才能真正做到高幢普照。如果這裡面有一念的私心就壞了,你做的功德再多,只要有一念私心就不相應。這是古德常說,醍醐裡面決定不能摻毒藥,摻一絲毫的毒藥,就把整個一碗醍醐糟蹋掉了。所以決定不能有一點私心,不能有一點私的念頭,一切為眾生、為佛法,這樣才能夠相應。

  下面第四尊,『離塵淨髻主山神』。塵,在佛法裡面通常講煩惱的代名詞。塵是灰塵,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這個房間再乾淨,有灰塵,封得再嚴密還是有灰塵;桌子三天不擦,手上摸就有灰塵,塵什麼時候落下來的我們看不到,沒覺察到。佛告訴我們,物體最小的可以通過金屬,金銀銅鐵密度很大。現在我們知道,放在高倍顯微鏡之下去觀察,它裡面確實還是有空隙,這個空隙,很小的微塵它自由通過,沒有障礙。所以,哪個地方沒有微塵?再說我們身體,我們身體皮肉骨骼,密度比不上金屬,所以知道常常受外面微塵的侵襲。佛將微塵比喻作微細的煩惱,煩惱分為三大類,見思煩惱是粗的,顯而易見;塵沙煩惱有粗有細。為什麼說塵沙?比喻它多,無量無邊,數不盡、說不盡。最細的叫無明煩惱。這三種煩惱都用一個「塵」來代表,離塵是離一切煩惱。會修行的人,古德常講從根本修;換句話說,會斷煩惱的人、會離煩惱的人,從什麼地方離?從根本離。從枝葉很麻煩,太繁瑣了,不好修,從根本,根本是心地。如果我們從心地修行,修清淨心。有煩惱,心就不清淨;有分別,心就不平等;有迷惑,心就不覺悟,這樣我們就找到根本。所以還是《無量壽經》經題好,真正是綱要。在哪裡修?在生活當中修,生活就是修行。

  我們在這個世間,生活總是離不開衣食住行,怎樣才能修到清淨?隨緣就清淨,攀緣就不清淨,要懂得隨緣。隨緣是自己沒有絲毫意思在裡頭,這隨緣。什麼叫攀緣?有自己意思在裡頭。譬如飲食,我喜歡吃這樣,不喜歡吃那樣,你已經有意思了,這不是隨緣,隨緣是自己沒有嗜好、沒有意思。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你的心才能得清淨。攀緣就是你自己有意思,順著你的心你歡喜,不順你自己的心意你就生煩惱。由此可知,順著自己心生歡喜,歡喜也是煩惱,不順自己心也煩惱,統統起煩惱。應當怎樣做法?自己完全沒有意思就對了。為什麼完全沒有意思就對了?沒有意思就跟自性相應。因為真性裡面、真心裡頭沒有意思,所以你沒有意思就跟真心真性相應,你有意思就跟真心本性相違背。諸佛菩薩用的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意思、沒有念頭。你還有「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意思」,完了,你是凡夫一個。你有你的意思,他有他的意思,你們兩個意思就衝突,就要打架,就要搞得世界混亂,天下不安。誰造的?都是你自己意思造的。大家都沒有意思了,天下太平,永遠安穩。毘盧遮那佛華藏世界,為什麼沒有看到它動亂,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看到人家造反?你要問什麼原因?大家都沒有意思,天下太平,就這麼個道理。

  學佛,我們承認自己是凡夫,煩惱習氣統統沒斷,怎樣能學得像佛菩薩?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過,我們完全沒有自己。沒有自己怎麼過日子?演戲,表演。你想想看,一個演員在舞台上沒有他的意思,他要有意思的話,戲就演不出來了。完全沒有自己的意思,照著劇本來演,所以他演得很好。如果有自己的意思,不遵照劇本來演,不聽導演的指揮,自己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那個戲就演得一團糟,那還能看嗎?同樣一個道理,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上,各人都有意思,各人演各人的,一塌糊塗,今天是亂世,一塌糊塗。古時候社會為什麼那麼安定?古時候那個社會、那個舞台有導演、有編劇,大家都能夠遵照這個劇本,依照這個導演,雖有一點意思也不過分,也不超越這個範圍,那個舞台就很殊勝。編劇本的、導演的是老師,師道,主宰這個舞台,在中國是孔子、孟子,從漢武帝一直到滿清都遵循孔孟的學說,孔孟的學說就是劇本,歷代的這些老師都能夠遵守這個劇本當導演。所以社會大眾都接受儒家的教育,他的思想、見解、言行縱有自己的意思,也不能夠距離這個標準太遠。儒家就是一個水平、一個標準,你可以在這裡上下,不太遠,這個社會維持安定和平。我們學佛,佛的經典就是劇本,我們這一生如何過日子?依照這個劇本來表演。你能果然完全沒有自己的意思,依照劇本來表演,你就是佛菩薩再來,就乘願再來。加上自己一點意思,錯了,那就會錯得離譜,不可以有一點自己的意思。

  所以講經,你們同學們現在開始學講很辛苦,要用很多的時間去準備。這是什麼?這是我們初學練習,必須要通過這個階段。這只是一個階段而已,不能一生都守住這個,那你就錯了。這個階段是開端,是讓我們對經典熟悉,真正的功夫就是此地講「離塵淨髻」,這是功夫。我們用講經的方法達到這個目的,你每天研究經教,把貪瞋痴慢統統放下,把自己的意思放下,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先取什麼?取古人的,取古人的註解來做參考,放下自己的,我們自己的智慧沒有開,依前人的。依前人也不是永遠依他,我們自己還不能夠獨立,要靠人幫助;等到自己獨立了,不靠別人幫助了。自己什麼時候獨立?真正離塵淨髻就獨立了;換句話說,自己的意思沒有了,自己的想法沒有了,自己的念頭沒有了,你就獨立了。到這個時候,你展開經卷,你所要預備的是什麼?這個字怎麼念法,這個要預備,不能說是我自己喜歡怎麼念就怎麼念,這個不可以。所以到那個時候你準備經書,頂多你去看不認識的字注音,段落勾出來,頂多就如此而已。我們現在講科判之學,你頂多把段落,大段、中段、小段把它勾起來,一看一目了然。你在講台上長說短說、深說淺說,得心應手,你就得大自在,你就感覺得很輕鬆、很愉快。為什麼?經典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我跟大家報告講出來,就是講自己生活,還要什麼準備?你跟別人介紹自己每天穿衣吃飯還要準備嗎?這是家常便飯,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宗門說,這是內行人對內行人,彼此相遇,皆說無生話。自己入了境界之後,跟一切同參道友們也說無生話。什麼叫無生話?從不生不滅心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就是無生話,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是無生話。《中觀論》裡面給我們總結了八句: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其實真正最重要的就是一句不生不滅,後面六句解釋不生不滅,為什麼不生不滅,後面是註解的。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契入這個境界之後,世出世間的學術,再高超的學術,那個味都很淡,再高超的科技,味道也不濃。世法裡面一切的學問,怎麼能跟真實智慧相比?世法裡頭所有都是從阿賴耶、第六意識裡面流出來的,也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從真如本性。世法裡面,今天科學家所講的高科技,科技也是從八識五十一心所裡流出來的,不是從自性。自性裡面流出來是真實智慧、無量的神通,那是真實智慧,絕不是世法能夠相比。我們如果要能真正在佛法裡成就,沒有別的,一定要做到離塵淨髻。「離塵」是斷煩惱,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要斷乾淨,自己清淨心現前。「淨」就是清淨心,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心性是清淨的。「髻」是高的意思。

  第五尊,『光照十方主山神』,這個德號是從大慈悲心裡面建立的。「光」,裡面的意思就深,不僅僅代表智慧,這裡面有慈悲悲願在其中,大慈大悲,有萬德萬能在其中。你有智慧,如果你沒有慈悲,你不會去幫助人;你有慈悲,你沒有能力,你也幫不了人。可見得光裡頭含的是圓滿的,我們讀《地藏經》,一開端「大圓滿光明雲」,這個光是大圓滿。「照」,照顧十方一切眾生。我們可不能想,放個光去照他,那是小說看多了,科幻片看多了。這是關懷、照顧、愛護一切眾生,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有災有難,當他有災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伸出援手幫助他。現在東南亞地區遭受經濟的風暴,大家現在感覺得都很拮据,生活都很苦,這是共業所感。在這個階段當中,如果你覺悟,如果你真有智慧,是修福最好的機會。愈是艱難的時候愈修福,這福報真實,為什麼?心不一樣。譬如你很有錢、很寬裕的時候修福,自己拿一點好像不在乎,那個心,真實的程度減弱很多。在現在這個災難,看到人家災難,自己雖然沒有,這個心的真純跟以前不一樣,所以你修的福跟以前也不相同。愈是在災難的時候,我們愈要懂得修福。

  我現前只有一碗飯,來一餐就沒有了,遇到一個害餓沒得吃的人,我能分一半給他,不希望這一半留到下一餐,這個功德大。佛在經典裡面,這些事情講得太多了。我們全心布施,全心施捨,不顧自己的生活,你將來的果報不可思議。佛經上講得太多,很可惜世間人不相信,聽了點頭,叫他做,不行,靠不住,佛菩薩沒給我保證。所以我們對佛菩薩的信心,實在講禁不起考驗,信佛,很虔誠信佛,一碰到事情,一考試,完了,原來信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相信,真肯幹,你圓滿的布施,後頭決定有圓滿的福報,大福報。所以真正修福的人決定是有智慧的人,沒有真實的智慧修不了大福報,修一點小福而已,在佛家常講,六道裡頭有漏的小福報,大福報是要真實智慧。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我們有多少能力盡多少能力,盡心盡力就是圓滿功德。我們確實有能力,但是沒有這個緣分,我們隨緣能做多少也叫做圓滿功德。這些理事都要通達,我們自己才真正知道如何修福修慧,如何能夠達到福慧圓滿。

  這是光照十方,教我們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在今天來講非常契機。現在我們看到這個世間發生嚴重的災難,這個災難有很多同修都非常關心,常常遇到我問我,什麼時候災難能夠結束?什麼時候我們生活環境能夠好轉?這個話很難講。災難的起源世間人不知道,我們跟他講他不相信。什麼時候他能讀《華嚴經》,什麼時候他能夠了解《華嚴經》、明白《華嚴經》、通達《華嚴經》,這個問題就解決了。為什麼一定要講《華嚴》?《華嚴》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如果沒有這個概念,什麼都難講,你說出來,人家憑什麼相信?所以契入華嚴境界,人家給我們講我們點頭,為什麼?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古時候禪宗開悟的人,所謂盡虛空遍法界是沙門一隻眼,這話的意思就是盡虛空遍法界跟我是一體。既然是一體,我們今天所講的自然災害怎麼造成的?還不是自己造成的?掌握到這個前提,佛在經裡面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會點頭,我們也會同意;說到切身,相隨心轉,體質隨心轉,我們也能同意。這對自己身體有很大的好處,身體本來衰弱的可以轉變成剛強,本來衰老的可以恢復年輕,相隨心轉。你能轉自己的相貌,轉自己的體質,怎麼不能轉環境?所以環境是大家共業所感。

  佛在經上講這些道理,我們要能體會。不可以打妄想,打妄想是決定不能夠了解事實真相。用清淨心觀察,逐漸逐漸你就能夠明瞭,你才能夠懂得。不可以通過思惟,思惟想像是意識,意識是迷,不是悟。所以小乘人不能開悟,權教菩薩不能開悟,原因是什麼?他用意識。不用意識的人容易開悟,用意識的人很難開悟,起心動念都落到心意識裡頭去了。所以宗門叫「參」,參是什麼意思?離心意識叫參究,用心意識是研究。現在世間人,我研究研究,研究怎麼能通?所以佛法不叫研究,叫參究,佛法教你參學。用一個參就是不用心意識;換句話說,不用妄想分別執著。離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東西?真實智慧。你用的是真心,用的是真實智慧,你才能明瞭真實的事相,諸法實相。用妄心沒有辦法了解真相,用真心才能了解真相,了解真相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對於苦難眾生做出真實的貢獻。

  譬如現在我們看到水災,中國有,其他地區也都有。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水從哪裡來的?水從貪心來的。地球上的水為什麼這麼多?人的貪心太重,所以感得這麼多水,這才是真正的因素。瞋恚是火,地獄,寒冰地獄都一片火光。火從哪裡來?瞋恚心變出來的。愚痴是風災。不但眼前災難,這是根本原因,佛家講的大三災,水火風大三災,這個災難遍及三禪天。只有四禪,四禪的福報大,四禪是福天,不遭三災。福從哪裡來?貪瞋痴很薄了。雖有貪瞋痴,這個貪瞋痴很薄,不足以造成災難,道理在此地。我們今天世間人,實在講三毒煩惱太重了,學佛的人貪佛法,你說糟糕不糟糕?還是貪!佛法教我們斷貪瞋痴,學佛的人錯會了意思,把貪瞋痴的對象換了,還是那麼貪,還是有瞋恚,還是愚痴。燒香要燒頭一炷香,燒第二炷香就不高興,你看看,這是不是貪瞋痴?這怎麼得了?佛是教我們斷貪瞋痴的,而不是教我們換對象。所以佛法也不能貪,《金剛經》上說得很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就是指佛法,佛法也要放下,佛法也不可以貪,何況世間法!為什麼佛要說這句話?因為佛法是緣生法,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什麼都沒有,真的沒有法,佛說了法,那個法都不是真的。再給諸位說,佛現這個相,現相是假相,不是真的,真的身沒有相,現的都是假相,都不是真的。真心離念,念都沒有,哪來的相?

  我們每個人都有真心,真心就是真佛,現相就是菩薩,是起作用。那個現相,我們現在是隨業力現的,諸佛菩薩是隨願力現的,業力、願力都離不開感應。我們的業力現,佛在經上講,你投胎來做人,你跟父母也有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總過去生中有這麼個關係,現在找到了,找到對頭了,這就是緣,緣生。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我們這個世間來成道也是因緣,緣生之法,那個時代有一些眾生學佛的因緣成熟了,應以佛身而得度者,佛自自然然到這兒就現佛身。所以要知道佛法也是緣生法,凡是緣生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你怎麼可以執著?不但不能執著,分別都不可以。所以佛說一切法,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學這一切法,真的是有得學、有得說、有得解,你全錯會意思,所以我們吃了很多的辛苦,沒有契入佛的境界,道理就在此地。此地這個經的好處,就是每一句每一個意思都重複幾十遍、幾百遍,讓我們有很深刻的印象。

  所以一定要離塵、要光照,離塵是自度,光照是度他。自他不二,自他是一不是二,度他就是度自己,關懷別人就是關懷自己。由此可知,要反過來說,害別人確實是害自己,利益眾生決定利益自己,這才是真理,這才是事實真相。所以一切諸佛菩薩,無不是全心全力幫助一切眾生,特別是遇到苦難的眾生,趕緊伸以援手。這個援手是跟他結緣,四攝法裡頭第一個是布施,跟他結這個緣,有這個緣分,然後你才能夠真正幫助他脫離苦海、脫離三界。有緣他就喜歡聽你的;你跟他沒有緣,你法說得再好、再純正,奈何他跟你緣薄,他不相信你,他不聽你的。這也是佛門常說的「佛不度無緣之人」,過去生中、現在世,緣結得不夠深。

  有些同修來問,在我們這裡修學一個時期,有別人說一些經法的時候,他一聽跑到那邊去了,來問我什麼緣故?這個緣故很簡單,他跟我們的緣薄,跟那個人緣深,所以跟他去了。那個人雖然是外道,雖然是個魔王,他跟他的緣深。雖然接受正法薰習,薰習一個時期,遇到他那個緣深的,他還是不相信這個正法,他還是要跟他走,就這麼個道理。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事實,心開意解,不會再分別執著,他去,歡喜,點點頭,很好。等到他那邊的緣盡了,苦頭吃足了,他會回來的。不一定是在這一生,也許多生多世苦頭吃足了,這個苦頭是三途果報,吃足苦頭再遇到佛法,這個事情很平常。我們今天看到他們在做,我們自己過去生中做過了,我們也經歷三途六道,這一世得人身遇到佛法,這麼樣的歡喜,跟他一樣。他走我們的老路子,我們在這一生成熟了,他大概再過多生多劫才像我們這個情形,才成熟。這個事情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佛法契入之後諸位知道,心開意解,法喜充滿,所以你的身體好、精神好,世間法也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學佛的人天天生活在法喜充滿之中。如果你學佛要是不能生歡喜心,你那個佛法走偏差,你的路走邪了,決定不是走的正法的道路。如果走在正法的道路上,決定法喜充滿,遇到怎麼樣的挫折,還是法喜充滿。遇到一個惡人,就像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一樣,把身體肉一片一片的割下來,忍辱仙人還是法喜充滿,為什麼?他走的是菩薩道,正道。雖然遇到這麼大災難,他為什麼法喜充滿?忍辱波羅蜜圓滿了,他怎麼不歡喜!割截的時候有沒有痛苦?有我就有痛苦,無我誰痛苦?人家功夫真正到那個階段,無我,割了不痛。為什麼我們今天割了就痛?有我,這是我。真正破了我執的沒有了,割他他也不痛。所以佛法給我們講的是絕對的真理,它不是相對的。

  下面第六尊,『大力光明主山神』。力是講能力,這個能力非常偉大。大到什麼程度?大到能夠超越六道輪迴,能夠超越十法界,大力。大力從哪裡來的?從光明來的、智慧來的,沒有智慧你哪有能力?所以這個能力是從智慧來的。諸位必須要曉得,世間人對於煩惱,稍微修行的人有一點修養、有一點涵養,能忍耐,大家也聽說過,忍耐是有限度的,可見得這個不能解決問題。所以佛法裡面提出禪定,定怎麼樣?定能伏煩惱,定不是忍。但是忍是定的前方便,你看六度的順序,忍辱、精進、禪定,你要不能忍,決定不能得禪定,所以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我們修淨土,我們要想念佛得一心不亂,要忍;你要不能忍,你決定不能得一心。在什麼地方忍?在生活當中樣樣都要忍。譬如我們剛才講吃東西,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那就是不能忍。我們在這裡學,好吃的也不貪,不好吃的也不嫌棄,這是什麼?在飲食裡修忍辱波羅蜜。

  諸位還要懂得一個原理,清淨心是最好的抗體,所有的病毒,你有抵抗的能力,清淨心是抗體。慈悲心能解毒,最好的解毒,什麼樣毒的東西,心地慈悲,到他那裡都化解掉了。所以這個力真正叫大力,名實相符,能破煩惱,能破無明,能超生死,能出三界,能成佛作祖。諸位想想,這些在世間人觀念當中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他都能做,其他的那不叫雞毛蒜皮?小事,飲食起居,事情太小了,哪有辦不到的事情?我們今天這一座《華嚴經》講的是我們現實的生活,講的就是我們的道場,我們的道場就是華藏世界,道場就是極樂世界,真實不虛。我們每一位同修要有這個心念,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一定依照經教,如理如法的修學。這個經,每部經到末後,「信受奉行」,這四個字我們要做到,每天要做到,時時刻刻做到,念念做到。

  第七尊,『威光普勝主山神』,威是從德上說的,光是從慧上說的。德多半偏重在行德,行德是什麼?生活。我們在生活上所表現的,與智相應、與理相應,與佛的教誨相應,我們的行持是德。所以諸位要明瞭,穿衣吃飯都是行德,足以給世間一切眾生做楷模、做樣子。普是普遍,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遍虛空法界;勝是殊勝、超勝。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現前講演的總題目,「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沒有威光普勝,如何能作師?如何能作範?要達到這個標準,達到這個水平,一定要自己認真努力,在生活上點點滴滴的地方都要求改過,如果有過失,要能把它改正過來。決定不能夠以為這是小過失,無所謂,小過失無所謂,逐漸會變成大過失;小過失好像沒有什麼障礙,變成大過失就產生重大的障礙,障道,障礙我們修學,障礙斷煩惱,障礙證菩提,甚至於障礙往生,那個麻煩就大了。由此可知,改過就是真正的懺悔,懺除業障。小毛病、小習氣好改,就好像人生病一樣,剛剛得病病很輕,很好治,病要是拖久了,再治就很麻煩。改過亦復如是,小毛病發現了立刻就改,很容易改掉,成就自己的行德;小毛病不改,漸漸養成一個習氣,養成習慣,麻煩就大了,到那個時候想改都改不了,決定造成障礙。我們懂得這個事實,你就會認真,你就肯幹。

  但是一般人發現自己的過失不容易,總是會原諒自己;看別人看得很仔細,別人小小的過失都被你抓住了。我們怎麼樣修學?我們看到別人的過失,立刻回光返照,自己有沒有?這對自己來講,就是有很大很大的幫助。我們每天與一切大眾接觸,看到別人好的地方,想想我有沒有?我沒有,要跟他學習;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想想有沒有?有,趕緊改過。所以世間一切人,善人、惡人,豈不是真的佛菩薩嗎?這哪裡是假的?佛菩薩在示現提醒我,我不懂得什麼叫善,不懂得什麼叫惡,他們在表演、在示現,在做出樣子來給我看,教我斷惡修善,教我改過自新。我對於一切人,要學普賢菩薩「禮敬諸佛」,要把一切眾生看作他是真的佛菩薩,他是來示現給我看的,他們個個都是來成就我的,你作佛就不遠了。為什麼?經上常講,佛眼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你現在能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你距離成佛很接近,往生還有什麼問題?看到蚊蟲螞蟻都是佛,再想到牠很可憐,變成這個身,這是惡報身,牠造惡業才墮惡身,我看到牠示現這個身,我不能造惡業,蚊蟲螞蟻也是佛菩薩示現。所以六根接觸的境界,無一不是諸佛菩薩示現的,我們才能夠真正契入普賢的境界,修學普賢大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