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三O二集)  2000/4/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302

  請掀開經本,夜叉王長行第九句看起:

  【富財夜叉王。得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聚令恆受快樂解脫門。】

  這一位夜叉菩薩,我想每一位同學、一切眾生都非常歡喜他,他是什麼人?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財神,財神菩薩,他給眾生帶來財富。我們看看清涼大師的註解,「集福德因,受快樂果,由身智光,得增長也」,這幾句話不多,把他修學重點給我們點出來了,最重要的是「集福德因」。富財夜叉王他所修學的,幫助一切眾生的,就是『福德聚』,這一句裡頭重點就這三個字。什麼是「福」,什麼是「德」,我們要清楚。菩薩行門總綱領,世尊在一切經論裡面,跟我們講的是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裡面前五條是福,後一條是德,般若波羅蜜是德、是性德,前五條是修福。如果就前五條來說,前面兩條是修福,後面三條是德;前面布施、持戒決定是福報、是修福,忍辱、精進、禪定是德,我們都要辨別清楚。般若波羅蜜純粹是德,就是性德圓滿的流露。由此可知,財神爺幫助我們發財,還是要靠自己修,絕對不是說,他把財富就送給你了,沒這麼便宜的事情,他也不能夠這麼做法。決定要懂得怎樣去修,怎樣修因,你才會獲得果報。你要想得財富,你決定要懂得財施,要施財。我們在佛經裡面這麼多年的學習,稍稍契入一點,對於這些道理、事理我們明白了,深信不疑,依教奉行。

  許許多多的同修,哪一個不追求富貴?富是財富,貴是地位,在社會上獲得崇高的地位。人人都在追求,想盡方法去追求,你能求得到嗎?如果我們用一切方法可以求得到,這命運就被推翻了,因果被推翻了,那這東西都是假的了。因果是真理,佛家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是屬於萬法之一,因變成果,因空了;果又變成下一個因,果也空了,因果也是空的,為什麼說因果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果相續不空,所以從轉變跟相續來說,因果就不空。正因為這個道理,這個事實真相,所以世出世間聖賢才教導我們要修善因。修善因,因果的轉變是善的,因果的相續是善的,這就是我們講的善果,種善因得善果。

  世間人,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發財的人,擁有億萬財富;這個世間有很多地位很高的人,做到國王、總統,絕對不是他什麼本事得來的,不是的。無論用什麼手段,佛法講那是緣,它必須有因,那個緣才能夠結成果;他要沒有因,緣再殊勝,也結不成果。因是什麼?前世修的,前世修的有福德,這一世的緣才會有這樣的成就。我們非常相信這個道理,這是世間人所講的真理。真正明白這個真理,我們就懂得致富之道,取富貴之道我們就明瞭了,取富貴之道要積德累功。你看雲谷禪師教給了凡居士的,我們在《了凡四訓》上看到,教給他取富貴之道,他懂得行善積德,他突破了自己的命運。

  人真有命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人要沒有大善、大惡,總是按照自己命運去走,起伏不大,所以這個命大致上都算得很準確,雖然它有起伏,起伏幅度不大,距離這條線不太遠。如果他有大善、大惡,這起伏就很大了,積大善,這一生的命運就改變了;造大惡,他這一生的福報損耗了,損福折壽。我們在古人筆記裡面記載看到,有這種例子,他在命運裡面他是宰相的命,因為他作惡,到以後做個縣市長,這是講福折了、福損了;壽命,本來有七、八十歲的壽命,五、六十歲就死了,壽命減短了,這個事情我們能相信。如果是積德修善,他的福報會提升。像了凡先生,孔先生給他算命,他沒有功名,功名在現在講就是學位,他命裡頭沒有最高的學位,那時候最高學位是進士;他自己努力修善,他中了進士。所以進士是命中沒有的,他得到了。孔先生給他算命,他命裡沒有兒子,以後他有一個好兒子;孔先生給他算命,壽命只有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多歲,這些都是這一生當中修來的,不是前生的。由此可知,命運肯定有,命運是自己造的,命運自己可以改變。聖賢的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改造命運而已。

  改造命運裡面,頭一個就是要修布施。布施是什麼?布施的精神我們要懂得,損己利人,決定不可以做損人利己。做損人利己,那你就是背道而馳,自己的福報折掉了,壽命也折了,打折扣了,這是絕大的錯誤。世出世間的聖賢都是這樣教導我們,哪裡會錯?所以我們一生只知道幫助社會、幫助眾生,絕對不要想自己,這是你真正修福、修慧。福慧雙修,果報不可思議;你不希求果報,果報無比的殊勝。有希求果報這個念頭,你所修學的全是福德,你能夠稱心如意,能夠滿足你的願望,但是要曉得是福德;不求果報,那就變成功德。功德裡頭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這個要辨別清楚。不求殊勝,一切能放得下,就得大自在。樣樣都放下,世出世法一樣都不要計較,我們就得大自在。生死自在,你想想還有什麼不自在的?

  財布施,只要看到別人有需要的,我們盡心盡力幫助他,不要有絲毫不善的念頭夾雜在其中,這一點很重要。什麼是不善的念頭?自私自利的念頭。我常常跟同學們講,我們要把這個連根拔除,我們無論修學哪個法門,功夫就會得力;功夫不得力,就是夾雜這些東西。覺明妙行菩薩教導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不夾雜。不夾雜什麼?不夾雜自私自利。諸佛菩薩,經上常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不夾雜。不但無相,還說「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念頭都沒有。無四相是不執著,無四見是不分別,分別的念頭都沒有了。我們今天六根對六塵境界還有分別,有分別就是有四見,有執著就是有四相。有四相,佛尚且說,那不是菩薩,有四見那就更不必說了。什麼叫菩薩?菩薩是真正覺悟的人;換句話說,真正明白事理的人,這個人叫菩薩。真正明白,絕不夾雜。

  處事待人用什麼心?我們常講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說的「大菩提心」。「菩提」不好懂,我這樣寫出來大家好懂。菩提心的內容就是這五條,具足這五條,你就發菩提心了。真誠,決定沒有虛偽;什麼叫虛偽?妄念是虛偽。大乘經上常講「真心離念」,那個念是妄念。菩提心的體,諸位都知道,是至誠心,《觀無量壽佛經》上佛說的。什麼叫至誠心?古德的解釋,「一念不生是謂誠」。由此可知道,真心叫離念,有一個念頭心就不誠。可是《金剛經》上跟我們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個誠,一念不生就是「應無所住」。一念不生,這是真誠,菩提心的體現前了。可是後頭又加一句,「而生其心」,這怎麼講法?「而生其心」,生這個心是利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是利益自己,這叫生心。生心無住,無住生心,生心跟無住是一樁事情。所以說絕不生自私自利的心,不生這個心,要生利益一切眾生的心,這就是大慈大悲,沒有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家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要曉得慈悲是從真誠裡頭流露出來的。

  清淨則不染著;平等則不分別,沒有高下;正覺則不迷,決定不被外面境界誘惑,這是正覺。用這種心來積德、來修善,成就的果報是無上菩提、究竟涅槃,如來果地上圓滿的智慧德能。這是佛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落實,決定不能把佛陀的教誨變成個空洞的口號,那有什麼用處?佛的大智、大德、大能表現在哪裡?表現在我們作學生的身上。我們學佛是佛陀的代表、是佛陀的形相,所以自己要常常檢點反省,我們學佛學得像不像?每天展開經卷讀誦經典,無非是檢點自己的心行,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跟經上講的一樣不一樣,不一樣趕快修正過來,這叫修行。

  我們沒有明心見性,見思、塵沙、無明沒有斷,只有依靠經典。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方法,是已經斷了見思、塵沙、無明,這些人表現的心行,所以這個可以給我們做標準,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這才不會錯。標準講到最粗、最明顯的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從事上去做,這是福報;與理相應,那就是功德。總需要懂得,知道修福、知道積德,「聚」是多。天天修福、天天行善,而不著修福行善之相,這就是德,把福報變成福德了;「聚」是累積,天天在幹。財神菩薩天天給我們做模範、做榜樣,這就能做到「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聚」。他在這裡教我們,幫助我們,讓我們了解這些事實真相。

  施財得財富,盡量去施,決定沒有吝惜,財會源源不斷而來。你絕不要想它什麼時候來,它來多少,那你就著相了,你就完全錯了。一切都不理會,只知道做,來多少布施多少,不可以把它留在這邊。世間人聽到佛這個說法不敢做,為什麼?賺錢好不容易,非常辛苦,我這個捨掉之後,明天我生活怎麼辦?於是不敢做。佛的話是好話,很難相信,這是什麼?理沒有透徹明瞭,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才有許多疑慮。把事實真相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疑慮就斷掉了。說放心大膽去做,說個「放心大膽」,裡面還是有懷疑,如果沒有疑問的話,連放心大膽這個念頭都沒有了。佛經裡面講「法爾如是」,自自然然是這個樣子。這個時候你才真正感應得,財愈施愈多。這是什麼?因具足了。然後得財富需要緣;緣,無論從事於哪個行業,別人從事這個行業不賺錢,你從事這個行業,錢財源源不斷而來。有因、有緣,後面就有果報。不是說我布施很多,我可以天天不做事情,等待天上掉錢下來,沒這回事情!那是什麼?你有因,沒有緣,果報不能現前;有緣,沒有因,果報也不能現前;因緣具足,善果就現前了,所以一定緣不能缺少。

  有人賺錢很容易,有人賺錢賺得很辛苦,這是什麼事情?你修因的時候不一樣。你行布施供養,你很痛快,歡歡喜喜的布施,你得來就很容易,一點都不操心;你布施的時候很勉強,別人來勸你,不好意思不布施,布施得像割肉一樣,很痛,又後悔,將來你財還是可以得到,但是賺得很辛苦,因為你施的時候不爽快,所以你賺的時候也不會爽快。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世間人這一關透不過!

  法布施增長智慧,智慧是德。法布施的範圍非常廣泛,這裡面最重要的是幫助人覺悟。諸佛菩薩,可以說所有一切布施供養,我們今天講項目、類別無量無邊,但是裡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就是佛法。如果他的布施供養項目跟佛一樣多,就少這條,決定沒有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個法就叫魔法,這不是佛法,佛跟魔的差別就在此地。魔是什麼?你不能開悟,你就會受折磨,你迷惑顛倒。迷惑顛倒的人哪有不造罪業的?你的財富愈多、地位愈高,你造的業愈重,沒有一個不造業的。不造業的人是覺悟的人,他不造業,沒有覺悟的人不可能不造業。所以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道理在此地,法供養裡面最重要的是「如教修行供養」。我們怎樣報佛恩?怎樣報父母恩?怎樣報師長恩?師長他也有師長,我們中國講歷代祖師的恩,代代相傳。佛告訴我們,唯有如教修行供養,這才真正是個報恩者。

  佛在經上教導我們五戒十善,我們有沒有認真把這個放在心上?有沒有認真落實在自己生活上?這是供養。果然如法供養,必得諸佛護念,必得龍天善神保佑。像許哲居士常常說的,「老天爺會保佑我」,她說這個話多麼有信心!信心從哪裡來的?如教修行。反過來,如果是障礙佛法,果報很重。過去我們講過《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我講過三遍,也特別從這部經裡面節錄重要的教訓,我節錄了四十四條,放在我們《淨宗同學修行守則》的後面。我總共節錄《無量壽經》六十二條,節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四十四條,合起來一百零六條,不多,要記住。印成一個小冊子,大家可以裝在口袋裡,常常拿這個來檢點反省,成就自己的「福德聚」。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人對事對物,符不符合佛對我們的要求?我們要作真佛弟子,別人說什麼那個不相干,他是凡夫,再多人說他都是凡夫,我要跟佛學。全世界的凡夫集合起來,智慧比不了佛;絕對不是說「三個臭皮匠就抵得一個諸葛亮」,你找三個臭皮匠去跟諸葛亮比比看!三萬個臭皮匠也抵不上一個諸葛亮,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還是跟諸葛亮走,不能跟臭皮匠走。所以決定要尊重佛陀的教誨。

  我們對佛陀的教誨何以能生信心?我最初學佛的時候,沒有學佛之前我就有個概念,我相信古人。人家問我,為什麼相信古人?古人的東西流傳幾百年、幾千年,他要沒有道理,早被淘汰掉了。這千百年當中,多少人眼目看過,這就是值得我信賴的。現在人的著作沒有通過這麼多人的考驗,我暫時放在一邊,我不學你的,我沒有智慧辨別你是真假,但是我不可以浪費時間。古人這個已經通過試驗的,通過試驗的大概就沒有什麼問題了。你這個好是好,沒有通過試驗,我只好把你放在一邊。所以許多同修們都知道,我對於現在人的著作我很少看,為什麼?東西太多了,看不了,我只好看古人的,捨棄現代人的。佛經翻譯成中文也有兩千年的歷史,兩千年當中高人太多了,他們都讀過,流傳到今天,可見得這個東西有價值。我們隨順佛陀教誨,隨順經典裡面的教訓,決定不會錯!

  有人說《無量壽經》會集本不如法,那你們諸位想想看,我今天編的《修行守則》不是更不如法了嗎?東抄一句,西抄一句,不是更不如法了嗎?就是我們淨宗修行五個科目,都不是一部經上抄出來的。最明顯的你們能看到,「淨業三福」是《觀無量壽佛經》上抄出來的,「十大願王」是《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面抄出來的,那不是更不如法了嗎?他說他的不如法,我肯定我的如法。我抓住佛這幾句綱領,做為我一生心行的指導原則,一生我真正的皈依處。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也勸導別人,我們看到有很多人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念佛往生,往生的瑞相非常好,我們看到很安慰。這就是看到什麼?看到效果,這才是真的效果,決定不再搞六道輪迴。我們一生隨順佛陀,我們不隨順別人的知見,要有這個智慧,要有這個見識。《楞嚴經》上講得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們聽到、看到了,心裡一動搖,一受他的影響,我們就前功盡棄,你說那多可惜!我們的父母、師長都流眼淚。

  我們有個堅定向道之心,絕不會受外界的動搖,認真去修布施。修無畏布施,什麼叫無畏布施?眾生有恐怖,身心不安,我們幫助他、安慰他,這是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健康長壽。在無畏布施裡頭,最明顯的是放生,你看到那些動物,馬上就要受宰割之苦,你能夠救牠,能免於一死,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其次我們在社會上看到老人,老人需要幫助,他很苦,體力、精神都衰退了,沒有人照顧,我們發心照顧他。病人、老人、孤兒,幫助這些人是屬於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佛教我們修因。但是六度是一個整體,不能夠分開的,分開我們往往好心做錯了事情,不知道這六個是一個,決定不能夠分開。我們幫助別人要如法,要懂得法,這就是持戒;要如理,理是般若。所以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如理如法。

  在方法裡面,一定要遵守規矩,佛教給我們和顏愛語,要懂得自己謙卑,不能夠輕慢對方,對方再貧賤都不可以用輕慢心。用輕慢心,你是修了福,你缺了德;「福德聚」,你只有福聚,沒有德。對於一切苦難眾生,我們要像佛一樣的尊敬,即使對惡人也要尊敬。惡人為什麼要尊敬?惡人他有佛性,我們尊敬他的佛性,並不是尊敬他的惡行,不是的,尊敬他的佛性。所以普賢菩薩教我們「禮敬諸佛」,禮敬決定是平等的,但是稱讚就不是,「稱讚如來」,它與性德相應的我們稱讚,與性德相悖的我們不稱讚,我們尊重他、禮敬他,不稱讚他,不向他學習,這是佛的教誨。他有困難,我們要布施供養他,不能說他是惡人,我們就不要供養他,這錯了;惡人,沒有衣服穿,我們送衣服給他,沒有飯吃我們要送飯給他。換句話說,我們要用真誠心去感化他,不能跟他作對,跟他作對他就不能回頭了。真誠感化,久而久之他會回頭,回頭是岸。古人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不是聖賢,他不是佛菩薩再來,他是凡人,他有煩惱習氣,他沒有好的人教導他,他怎麼會不做錯事?所以這個是可以原諒的,只要他能改過自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他不能改,慢慢等他,有耐心等待他,長時間感化他,這才叫大慈大悲。佛家常講「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慈悲到極處!這是世出世間聖賢所不及的,唯有佛的心這麼清淨、這麼平等、這麼樣的真誠。我們以佛為老師,一心一意向佛學習、向菩薩學習,我們如何也能夠幫助一切眾生。

  「增長」用今天的話講是提升,提升他們的福德,能夠令一切眾生「恆受快樂」,離苦得樂。離苦得樂不是一時,一時不究竟,「恆」,恆是往下生生世世,你都不受苦難,恆是這個意思。這一世幫你解決問題,你離苦得樂了,來世不行,來世還是受苦,這不是佛教。為什麼?這一世時間短,來世的時間長。在六道裡頭,任何一道都比人的壽命長,天人、地獄不必說了,大家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讀過,餓鬼道、畜生道壽命都很長,餓鬼道的一天是人間一個月,如果也是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的壽命,一般平均壽命都超過一千歲,你就曉得墮餓鬼道,要想離開餓鬼道,在時間上來講很長很長;畜生道愚痴,很不容易擺脫畜生身,我們都要覺悟!釋迦牟尼佛在經上時時提醒我們。當年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祇樹給孤獨園蓋房子,看到地上的螞蟻,佛看見就笑起來。旁邊學生看到,佛為什麼笑這螞蟻?佛說,你看這個螞蟻,七尊佛出世都過去了,牠還做螞蟻身。如果我們說一尊佛修行成佛要三個阿僧祇劫,那七尊佛不是三七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還在做螞蟻。不是說螞蟻壽命那麼長,是死了以後又墮螞蟻身,牠不知道離開,牠認為那個身就是牠自己,堅固的執著,認為那個螞蟻窩就是牠的家,捨不得離開,所以死了以後還去投螞蟻胎。這知道,三惡道很容易墮落,很不容易出頭。我們相信佛的教誨,佛絕不是假設來嚇唬我們,來勸我們為善,我們這樣想法,那你就完全把佛的意思錯解了。佛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方便,用不著用這種方法嚇唬我們,佛不會用這種手段,佛所講的都是事實真相,我們要感謝。

  佛陀的教誨,首先教我們受持三皈、五戒、十善,把人道的腳跟站穩,決定不墮三惡道,這是第一步,然後從這個地方逐漸逐漸幫助我們向上提升。我們學佛一定要記住,心目當中不可以有一個惡人,我們學佛功夫能不能得力,關鍵在此地。心目當中決定不容許有一個冤親債主,別人對我怎麼不好,甚至侮辱我、陷害我,我也看他是個好人,這叫功夫,這是你學佛有心得。專門看別人的長處、善處,不要看別人的惡處,培養自己純善之心,我們就成功了。《十善業道經》裡面,世尊最重要的一句開示,就是教我們「常念、思惟、觀察善法」。那個善法實際上是貫穿的,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常念是心善,思惟是念頭善,觀察是行善,你的心、念、行為都善。後面有一句話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句話太重要了!你還有一毫一分不善夾雜在你的心念裡頭,就把你的善法破壞了。我們要這樣修才成就,這樣修你才真正能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這是善果。所以人為什麼不修善?為什麼要造惡?富財夜叉王是教我們修善,他的教學其實就是世尊在《十善業道經》上這一句總綱領,我們真正懂得了,真正認真修學,生生世世受快樂。

  我們在一生當中所遇到種種挫折,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為什麼?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也造作許多惡業,生生世世也有很多冤親債主,今天他們來擾亂,這是應當的。可是我們接受佛陀教誨,我們知道如何化解,你對我不好,我對你更好,時間久了,這個結就解開了、就化掉了,冤家宜解不宜結。念念想著別人的好處,想著別人的善處,不要把別人的惡處放在心上,那惡處不善,決定不容許毫分不善夾雜。他做不善是一時迷惑,不是永久迷惑;他造作不善不是真心,是妄心,真心是善的。中國從前小朋友念《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哪個不善?一切眾生都善。我們用善心、善意看眾生,以善行對待眾生,我們就是真正的佛弟子,我們才能夠真正修成「福德聚」。我們這一生,如果希望得到財富、聰明、健康長壽,你就得這樣修才行。

  但是要曉得,這三種果報都不能自己享受,自己享受又變成病了,壞了。果報現前怎麼?幫助苦難眾生。我有財富,財富再多,我的生活是平民生活,簡單樸素,把這個財富救濟苦難的眾生,這就對了。千萬不能享受,一享受的時候福報現前,你的壽命都減短了。諺語常講,「病從口入」。人要勤勞,不可以享福,福一享就完了;勤勞,那個福是享不盡的,這個要知道。決定不能叫自己這個身體太舒服,舒服就墮落了,坐椅子要坐硬板凳,這健康的;睡覺睡木板床、硬床,這健康的。世間人不懂道理,他坐的是沙發,睡的是軟床,脊椎骨睡壞了,自找的。吃東西講求色香味,怎麼樣調,吃出一身毛病出來。不如許哲居士,天天吃生菜,什麼樣的佐料她都不要,油鹽糖醋她統統不要,她吃生菜。她都不煮,她說煮太麻煩,吃生的,原味。你看人家活一百零一歲,身體那麼健康,那就是「福德聚」。佛經上所講的她雖然沒有學過,但她全做到了。一生沒有討厭過一個人,一生沒有發過脾氣,這是我們應該學的。五戒十善她統統做到了,打分數她是滿分一百分。她發心要來皈依,我連五戒證書都給她,為什麼?她已經滿分了,那只是一個形式而已。這是我們的模範、是我們的榜樣,佛在經上講了這麼多,現在現前有人做出來給我們看。

  長春百國興隆寺的常慧法師,這一位老比丘尼今年六十五歲,沒見過面,我聽別人告訴我,看起來她也不過三十歲的樣子。她念佛完全遵守吉祥雲比丘念佛的方法,我們一般人叫「般舟三昧」,也叫「佛立三昧」。修學這個法門只可以站,只可以經行、走動,不能坐,不可以坐下來,不可以躺下來。那一邊同修告訴我,她已經有四百多天沒有睡覺,日夜二十四小時念佛不間斷,四百多天,精神飽滿。她打電話給我,那個音聲是童子的音聲,從這個地方看到修行功夫得力了。這東西不是假的,是真的!身心清淨,一個雜念都沒有,萬緣放下,她什麼都不需要。別人愛財,她再多的錢擺她面前理都不理、碰都不碰,這是修行的樣子。

  我們對人對事對物總要用清淨心,清淨心是不執著,有絲毫的執著,清淨就沒有了;平等心是不分別,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就不清淨。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要用清淨平等心;換句話說,分別執著永遠斷掉,我們心是一片光明。心放光,身就放光,一般修定的人他能看到,真正練氣功練得好的人能看到,看到你身上放光,每個人都有;不但每個人都有光,所有一切物質都有光。從光的大小、從光的顏色知道你起心動念,你的心善,你那個光也是很好看,像佛的光是金色的。金色的、黃色的、白色的都是善,藍色的、青色的、黑色的那都不善,所以從顏色、從光的大小能看得出來。將來我們縱然有這個能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看了怎麼樣?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那是定。一律平等看待,一律平等的幫助,不能說這個善的我幫助他,惡的不幫助他,不是!

  佛處事待人接物不是用這個標準,佛是用什麼標準?緣。什麼叫緣?他肯聽、肯接受。惡人肯聽、肯接受,佛要幫助他;善人不肯聽、不肯接受,暫時放在一邊,緣沒成熟。「佛不度無緣之人」,這個緣就是他能信、他能解、他能行,這是緣成熟了;能信、能解,不能行,他有緣,緣沒成熟。所以佛幫助眾生,沒有緣的跟他結緣,有緣的幫助他增長,已經增長的幫助他成熟,已經成熟的,幫助他這一生當中決定脫離六道輪迴,都在一個緣字。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說得好,一切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九品「總在遇緣不同」,我們聽了這個話很安慰;換句話說,如果我們的緣殊勝,我們有指望上上品往生。在遇緣不同,不是別的原因,我們遇到的緣殊勝,我們的成就就殊勝。在佛法裡面的緣,老師是我們第一個緣分,道場、同修,這三種緣分都具足,大難大難,很不容易!三種緣具足,那要不成就,就是自己懈怠、自己懶散,或者是自己的善根不具足,不肯相信、不肯發願、不肯認真修行;如果能信、發願、認真修行,必定上上品。

  這一位夜叉王菩薩,幫助一切眾生,提升一切眾生的「福德聚」,也不外乎這些理論方法。這裡面我剛才說過,最重要的,六度是一個,這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不能把它分開成六個,分開成六個就不叫波羅蜜,那是世間有漏的善法;知道這一個就是六,六個就是一,一多不二,這是佛法,任何一法裡頭統統具足六波羅蜜。我們口渴了喝水,這是布施供養,我們一般人疏忽了,布施供養「我」這個眾生。這一個人怎麼叫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所以這是眾生,這是布施供養眾生。布施供養眾生要如法,水要慢慢的喝,不能這一杯一下就倒下去,人也嗆死了。如法就是持戒;慢慢的喝就是忍辱、耐心,不要著急;精進,這是求進步,都在這一個動作裡頭;禪定是心清淨;般若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任何一樁事情都具足六波羅蜜,無論大事、小事,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事事物物統統具足六波羅蜜,這叫菩薩行。所以菩薩行是貫穿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點點滴滴,這才叫修行,在這裡面才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自己的「福德聚」,自然就「恆受快樂」,離苦得樂。苦是什麼?苦是迷。六波羅蜜的反面,那就是苦。布施供養的反面是慳貪,持戒守法的反面是惡作,忍辱的反面是瞋恚、嫉妒,精進的反面是懈怠,禪定的反面是散亂,智慧的反面是愚痴。我們芸芸眾生過的是反面的生活,所以恆受苦難,我們受苦受難;反過來,恆受快樂。苦樂是果,佛教我們修因,才能夠證果。六度是善因,反面是惡因;十善是善因,反面十惡是惡因。造惡因當然感惡報,修善因當然感善果。

  世間災難再多,不管怎麼變化,我們真正學佛的人前途一片光明,我們知道來生好。所以想到來生,我們多麼安慰,我們不怕死,死了之後享來生的大福報,怎麼不歡喜?怎麼不快樂?迷的人怕死,覺悟的人不怕死,覺悟的人知道沒有死,換一個身體,換一個生活環境,愈換愈殊勝,愈換愈好;迷人可憐,迷人愈換愈差。佛要幫助眾生,菩薩要救度眾生,關鍵就在此地,告訴你事實真相,幫助你破迷開悟。所以苦樂是自己修得的,絕對不是佛菩薩、神聖賜予的,不是,自己修得的,佛教給我們修因知果,這才是真理,這才是事實真相。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