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五六集)  2000/1/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256

  請掀開經本,乾闥婆王偈頌第七首:

  【眾生迷惑常流轉。愚痴障蓋極堅密。如來為說廣大法。師子幢王能演暢。】

  在前面我們長行文裡面看到,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他得「普散十方一切大名稱寶解脫門」。他所修學證果的法門,自己成就之後,以讚頌來說出他的心得,我們在這個地方應當要怎樣學習。前面跟諸位說過,「大名稱」就是佛出現在世間,為一切眾生說法。在這個地方我們很自然的就體會到,這個大名稱就是西方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寶」是通常講的三寶,佛、法、僧都稱之為寶。全心全力的弘揚就是散寶,雨華散寶之義就在其中。

  我們看偈頌前面兩句,清涼大師說前面兩句是「寶所濟機」。第一句就說明對象,『眾生迷惑常流轉』,流轉在三途六道。流轉是講果報,業因是迷惑,迷惑了自性;換句話說,迷失了自我,迷失了自己,所以感到這一種的苦果,不善之報。迷與惑是兩樁事情,迷是從自身來說,自己本具的煩惱習氣,這是迷;惑是被外面境界誘惑,以假為真,不知道根塵境界的真相。內而根身,外面境界,都以為是真實的,於是在其中生起妄想分別執著,患得患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迷惑!如果覺悟之後,內六根、外六塵,它的作用是無量無邊的功德。由此可知,根塵(塵就是境界)沒有過失,六根哪來的過失?六塵也沒有過失;過失從哪裡來的?迷惑來的。迷惑,我們就錯用了根塵,根塵是個工具,錯用了。如果一旦覺悟,你就正用它了,正用它,用根塵為無量無邊眾生造福,幫助一切眾生轉迷為悟、轉凡為聖,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我們必須要認知,內根身、外塵境都是屬於工具,它沒有善惡。正如蕅益大師所說「境緣無好醜」,境就是六塵境界,緣就是六根,我們的根身,根身器界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沒有是非、沒有真妄。真妄、是非、邪正從哪裡生的?從迷悟。迷了,根身、器界,器世間、十法界都邪了、都惡了,都屬於虛妄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對凡夫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對於覺悟的人來說,佛一定說「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實相跟虛妄是一不是二,悟了皆是實相,迷了都是虛妄。我們從這個地方體會到,佛法是什麼?迷悟而已。悟能不能求?不能求。為什麼?求悟的心是個妄心,用妄破妄,沒有這個道理。真心本性不需要求,古德說得好,「但盡妄情,更莫覓真」,不要去找真的,妄的去掉就是真的。妄的捨離了,再去找一個真的,那個真還是妄,不是真的。所謂是「但盡凡情,別無勝解」,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懂得事實真相。

  那個迷的根,就是執著根身為自己,這是迷悟的根。什麼時候真正覺悟到了,這個根身,六根之身不是我,是什麼?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樣,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一切萬事萬法,無一不是我所。早晨說過,我所就是我們今天講「我的」,我們只要把「所」拿掉、「的」拿掉,「我」就現前。這裡頭的意思很深很廣,大家要細心去體會。你能體會多少,這裡面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深度、廣度完全看你轉迷為悟的程度。迷沒有邊際,悟也沒有底,從初發心到如來地,不斷的破迷,天天都在開悟,佛家叫這個境界叫「始覺」。到等覺菩薩還是始覺,一直到究竟覺,始覺轉成究竟覺,不再稱始覺了,這個意思我們應當能夠領會到。

  天天在覺悟,時時在覺悟,這是真修行、真用功,功夫真正得力的現象。古人所謂「悟後起修」,修什麼?修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是修的這個。迷的時候只知道自己的苦樂,起心動念無一不是為自己,這是迷,悟了之後起心動念無一不是為別人,迷悟之相就在這個地方顯出來。我們自己是迷還是悟,自己冷靜反省觀察就知道了。如果我們念念還有自己,自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還沒有放下,順自己意思還有貪愛的念頭,不順自己的意思還有瞋恚、嫉妒的念頭,自己立刻要覺悟,這是迷,沒悟,修行就是把這個修正過來。一切境緣當中,名利、享受這念頭沒有了,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這種念頭不再起來了,我們修行就是修這個,這真用功。絕不是你每天念多少聲佛號、念多少部經、磕多少大頭,那是形式,不是實質。實質是在心理、念頭上做一個大轉變,這個地方轉變了,你的行為自然轉變,從此以後不再為自己。換句話說,迷人一生為自己服務,覺悟的人這一生為眾生服務,那個覺迷現象,這個地方彰顯得清清楚楚。覺悟的人看到別人得利益、別人得榮譽,生歡喜心,迷人看到的時候生嫉妒心。我們修行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看到別人得榮譽,我們有嫉妒心錯了,要修正過來;看到別人不幸很歡喜,這個錯了。看到別人遭遇不幸,菩薩生憐憫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自己要曉得,幾個念頭是覺悟的,幾個念頭是迷惑的;迷決定流轉三界、輪迴六道,覺了就超越三界六道。

  大家對於經教都很熟悉,身見破了入聖流,小乘須陀洹果,大乘初信位的菩薩,《華嚴經》上講初信位的菩薩。大小乘差別在哪裡?小乘雖然放下身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真正覺悟了,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工具;我在前面所講的,為一切我的,或者是說,為我的一切服務的工具,這是身見破了。大小乘的差別,小乘雖破身見,沒有發菩提心,換句話說,他利益眾生、服務眾生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大乘菩薩主動而不是被動,差別在此地。小乘是屬於消極的服務社會大眾,大乘是積極的服務社會大眾,差別在此地。這個位次經論裡面說得很多,決定不退墮為凡夫,縱然沒有遇到佛法,沒有遇到真善知識,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就出離六道輪迴,也就是說見思煩惱斷盡了,叫「位不退」。

  諸位同學,你們每一位都有深厚的善根,大家絕不是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發願修行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多,每一個人無量劫來植種善根。為什麼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落到這種地步?原因總不外沒有把「我」看破,沒有把身見放下,所以無量劫到今天還是這個樣子。假如我們這一生,對於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還是模糊、不清楚,還是不能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換句話說,來生後世也只有這個樣子,甚至於還要墮落,諺語裡面常講「地獄門前僧道多」,總是不免流轉。

  在現前這個時代,諸位都曉得災變異常,過去歷史上沒有過的,種種徵兆都非常明顯,只要你冷靜細心的觀察,真是一目了然。我們要怎樣自救?怎樣救世?那就是今天講的,勢必要把身見放下;換句話說,決定要轉迷為悟、轉凡為聖。這一念轉過來,雖然是個小聖,小聖的智慧功德也不可思議。如果這一念轉不過來,依舊迷惑,迷惑蓋覆了我們的自性。底下講『愚痴障蓋極堅密』,障是講的二障:煩惱障、所知障,蓋是講的五蓋。二障、五蓋裡面基本的因素就是愚痴,愚痴就是前面講的迷惑,不能覺悟,愚痴之人遇到佛法他不信。我們今天讀經、聞法信不信?不見得。為什麼?信的人一定依教奉行,那才叫信。換句話說,不能夠轉自私自利為大公無私,不信;不能夠捨己為人,這不信。真正相信的人,必定在內心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真正相信,真實理解,他讀經懂了,聽經明白了。

  「極堅密」,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說,「堅謂難壞,密謂無隙,間無空處,智不得生」。智慧是自性本具的,被這些東西障礙住了,所以叫「障」;被這些東西蓋覆住了,叫「蓋」。諸佛菩薩無非是把這個障蓋打破了;障蓋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一層比一層嚴重。見思煩惱裡面,第一條身見,不錯,是很難破壞,所以稱之為「堅」。難破也要破。諸位在此地,你們親眼看到許哲居士她皈依,皈依受了五戒,我們就稱她作居士,一百零一歲,她來給我們做證明,她身見破了,真的放下了。為什麼她身體那麼健康?無我,就健康。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隨順大自然是最健康的;違反大自然,毛病就生起來了。她的生理順乎自然,飲食順乎自然,思想見解順乎自然,所以她健康長壽,佛家講的金剛不壞身。一百歲,沒有生病,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沒有牽掛,為什麼?身不是我,一無所有。

  佛家講真實智慧,《般若經》上講的,世尊講二十二年。《大般若經》是佛教經典部頭最大的,六百卷,我們要把這六百卷的大經總歸納起來,它講什麼?六個字而已,「無所有,不可得」,這六個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總綱要。無所有,你認為有,你錯了;不可得,你一定要得,那你也錯了。她沒有學過《般若經》,但是她做到了,她一生的言行確確實實做到了無所有、不可得,所以她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所以她的生活是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不像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生活在煩惱之中,她是生活在智慧裡面。她的日常生活是高度藝術的表現,就是這個經上講的「佛華嚴」,幾個人能懂?她的生活是佛華嚴,她的認知是「大方廣」。她發心皈依,我們皈依證、五戒證書寫個名字趕緊送給她,儀式不要做了,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這個人表演給我們看,這佛菩薩示現。平常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到、學到,自己學,學得不像,現在看看一個學得很像的人,我們對於經教當中所說的不會再懷疑了,斷疑生信。她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人家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為別人,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你們跟她照照片,照了就算了,你要送她一張,她就撕掉丟垃圾桶,沒有用,留這個幹什麼?這個東西是累贅。她家裡面我們只看到一張照片,她母親的,我看到她在書桌上放一張照片,母親的,床頭櫃上放一張照片也是母親的,就這兩張,其他的什麼也沒看到。

  日中一食。別人送給她的錢,她從來沒有數過,多少不知道。每天出去幫助一切窮人、苦難的人,你問她馬路的方向她不知道,東南西北她不知道,甚至於左邊、右邊她也不知道,你說她心多清淨!沒有妄念,只有正念,正念是為苦難眾生服務。她學護理,她告訴我,五十歲那一年才到英國去學護士。人家說妳年齡太大了,她就說了一個妄語,騙別人,把自己的年齡報小了一輪。她是一九OO年出生的,她報的是一九一二年出生,年齡小了,四十歲還不到,三十八歲,人家才准許她學,她說我打了一次妄語。學成之後,幾十年當中照顧老人、照顧病人,全心全力照顧,把病人、把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看作自己的親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她有親情在裡頭,這不是普通護士,在佛法裡面講菩薩護士。這就是她把身見轉過來了,這個身體不是我;她自己也這麼說,身體(許哲居士說),是為一切老人、病人、苦難人服務的工具,天天要利用這個工具,今年一百歲了還利用這個工具,這工具還很好,還沒有壞。我們聽到了,我們看到了,她能轉,我們為什麼不能轉?這一轉回頭來就自度度他;轉不過來,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焉能度眾生?

  我們再回頭看看現代的社會,看看這個時代,上天垂象,垂的是什麼個現象?一切眾生造的因不善,怎麼可能有好的果報?這個問題非常嚴重。許多宗教裡面講世界末日,有沒有可能?如果照眼前社會大眾的造作,造的因來看,那就是有可能。造的是什麼因?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家庭教育如是,學校教育如是,社會教育就不用談了,都在教人怎樣競爭,這還得了!諸位要知道,競爭,社會就沒有安定,世界就沒有和平,競爭最後的結果必定是同歸於盡。我們這才領悟到,中國、外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什麼?忍讓。現在沒有忍讓,要爭,那還得了嗎?

  挽救世界的劫運,唯有聖賢的教誨。七十年代,英國的哲學家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這個人有智慧、有學問、有見地,他看得沒錯、說得沒錯。孔孟學說、大乘佛法教我們什麼?教我們忍讓,教我們捨己為人。我們要細心去想想,如果不能回到儒、佛的本位,全世界的災難就沒有法子避免。但是儒跟佛在今天社會就像斷層一樣,沒有人弘揚,沒有人學習,這個問題多嚴重!所以我們實在到走投無路,請求全世界的宗教家、傳教師發大慈大悲心。這些人,無論他是哪個宗教,宗教總是愛世人,尤其是傳教師,對於外面的誘惑,五欲六塵的享受,比世人多少要能夠約束一些、控制一些,只要他真正覺悟、真正回頭,比一般社會人容易。如何幫助這些人,體認神聖、賢哲救世的悲心悲願,我們踏著古聖先賢的足跡,認真努力學習弘揚聖教,這樣才能夠自救救世、自度度生。

  說到這個地方,首先必須要破除自己堅密的障蓋,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講自私自利的念頭,一定要放下。放下自私自利的念頭,給諸位說,你智慧就開了。為什麼?你的障礙有了裂縫,智慧就從裡頭出來了。現在為什麼沒有智慧?你的障蓋極堅密,智慧透不出來。總要記住,起心動念為自己就是極堅密的障礙;放下自私自利,障蓋輕了,障蓋有了裂縫,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本具的德能逐漸逐漸透出來了。爾後我們讀經、研教,經論是我們的證明,印證我們的智慧、印證我們的德能是不是真實的。所以經論對我們學習有兩個用途:沒有開悟的時候,我們放棄自己的成見,遵循經論上的教誨,破除我們的障蓋;障蓋破除之後,智慧德能現前了,經論給我們印證,證明我們的知見、我們的德能跟諸佛如來是不是相同的。兩個用途,這是學習的兩個階段。沒有到成佛,不能離開經教。

  第三句,『如來為說廣大法』,這是三寶,「廣大」是形容。說法,要記住世尊告訴我們的原理原則,契機契理。理是什麼?真實智慧。佛在《無量壽經》跟我們講了三個真實,開發顯示真實之際,這句話是雙關語,開是開悟,發是發明,真實之際就是真如本性。這句話,在禪宗裡面叫做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由此可知,要入這個境界,你不把障蓋除掉,那做不到。我們今天要做的功夫,就是在五欲六塵裡面,要有極大的忍辱波羅蜜,能夠忍受得了。忍什麼?不貪、不瞋、不痴,順境裡面你忍耐不貪,逆境裡頭忍耐不瞋,這是功夫。許哲居士給我們做了榜樣,她有圓滿的忍辱波羅蜜。世間人哪一個不貪圖飲食?外國人貪圖營養、講求營養,如何來養這個色身;中國人貪圖色香味。她有忍辱波羅蜜,她不貪,每一餐她吃生菜,油鹽醬醋統統放下,不要了。菜為什麼不煮一煮?她那天在講台上告訴我們,太麻煩了,浪費好多時間,生吃就可以了。她說得很有道理,生吃蔬菜的養分完全保持,水煮一下養分就少了一半。吃生的又節省時間,又不要去浪費許多時間精神。我那天告訴她,心地清淨,阿羅漢七天吃一餐,她聽到,「我來學學看」,她要發心學學看。學要慢慢的學,她現在是一天吃一餐,可以學兩天吃一餐,再一段時間三天吃一餐,這樣時間就更多了。所以你沒有忍辱波羅蜜,你就學不成功。逆境裡,所謂好事多磨,你熱心做好事,為社會大眾服務,社會上還有許許多多人看到你不滿意,嫉妒、破壞,在這個境界裡面你要有忍辱,不起怨恨心,永遠保持自己心地真誠清淨平等,這叫做功夫,真功夫、真修行!

  三學、六度圓滿具足,這個人的心是佛心,行菩薩行,所以說法理機雙契。「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我們要真做。「受持讀誦」,受是接受佛在經典裡頭的教誨。經,古人說得很清楚,四種,每一部經都具足四個意思,教、理、行、果。文字是教,裡面所詮述的是理,是方法、是境界;我們要透徹、要明瞭,依教奉行,叫做持,保持而不失掉,永遠保持、永遠照做。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一切相、修一切善,這一切善就是積極幫助社會,服務眾生,這是修一切善。

  佛法不消極,佛法決定沒有自私自利,小乘佛法也沒有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凡夫法,不是佛法。做出來不是給人看的,給別人看是附帶的,做出來是真正自利,自己得到解脫,親證三德密藏、親證大方廣,契入佛華嚴。大方廣是真實智慧,佛華嚴是高度藝術的生活。《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我們顯示,表演給我們看,這是「如來為說廣大法」,廣大的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廣。這個地方沒有用「諸佛」,用「如來」,如果用諸佛那完全在事相上講,用如來就不是,是自性顯現作用上說。

  我們在經上看到西方極樂世界六塵說法,那是「如來為說廣大法」。如果你會了,現前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沒有兩樣,如來也為我們說廣大法。《華嚴》上講「塵說剎說、無間斷說」,我們六根所見的境界全是如來為我們說法,問題是我們迷惑太深了,愚痴太重了,不懂!眼昏花了,看不清楚,耳也聾了,沒聽見,六根不靈。華藏、極樂依正莊嚴,全是諸佛變現的,我們這個世界哪有兩樣?諸佛如來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總不能夠厚此薄彼,對華藏、對極樂就厚一點,對我們就薄一點,那佛就不平等、不清淨,也不慈悲,要曉得佛法是平等法。為什麼佛常常讚歎華藏、極樂?那一邊人心清淨,如來示現,大家都清楚、都明瞭。我們這個地方,眾生六根昏暗,如來也是種種示現,他不明瞭,絕對不是如來不平等。這些理事,在末後「入法界品」裡面顯示無餘。貞元的譯本《四十華嚴》,這是《華嚴經》唯一完整的一部分,我們都看到了,怎麼不是六塵說法?你要是真會了,那就是禪宗悟入大德常說的,「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他們生活在哪裡?他們生活在大方廣裡頭、在佛華嚴裡。

  我們讀了非常羨慕,可是從來不敢想要入這個境界,不敢想。為什麼不敢想?業障太重了。既然知道業障重,為什麼不消除業障?想消除業障太難了,消除不了。為什麼別人能消除得了?這是關鍵的所在,就是基本這一念沒轉過來,怎樣把自私自利轉成大公無私,關鍵就在此地。什麼時候把自利的念頭轉變成利他,看到別人得福就生歡喜心,看到別人受難如同自己受難,你就轉過來了。看到別人得福,你生嫉妒心;看到別人遭難,你漠不關心,你是凡夫。我們修行,轉迷為悟從哪裡轉?從這裡轉,從這轉是真轉,不是從這裡轉不是真實的,怎麼轉也轉不了,好像是有彈性的,才一轉,過一會又回來了,就是你沒有抓到轉的那個點,你沒抓到。許哲居士她抓到了,所以她得自在,我讚歎她真富貴、大自在!你看她是個極普通的人,在社會上沒有財富、沒有地位,也沒有權勢,極其普通的人,她是真富貴。富,物質生活不缺乏,雖然什麼都沒有,她需要的少,足夠了,多餘的統統不要,多餘的布施,幫助別人,幫助那些需要的人,幫助那些缺乏的人,天天在做。貴是什麼?她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沒有權勢,她的貴是得到社會大眾的尊敬,這就是貴。人世間有許多人不了解她,天地鬼神尊敬她,所以她常常跟人說老天爺保佑她,老天爺照顧她,這話不假。天地鬼神讚歎她,天地鬼神敬仰她、保佑她,她不需要世間人來讚歎,天地鬼神讚歎,諸佛菩薩護念。

  我們邀請她跟我們的聽眾見面,是「如來為說廣大法」,三轉法輪,為我們作證轉。你看穿的衣服,你們都看到了,這是出來作客,穿了一身最好的衣服。衣服從哪裡來的?她跟你們講得很清楚,別人丟棄,她撿來的。有人送她錢、送她衣服,她看到衣服太漂亮、太好了,她送給別人,自己不穿。決定不可能自己去買一件衣服穿,為什麼?世間苦難的人太多了,有許多人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我要為自己買一件衣服,良心過不去,對不起那些苦難的眾生。你們想想看,她念念沒想自己,她想那些苦難的人。莫忘世間苦人多,這個人是菩薩再來,不是普通人。李居士問她:妳到底信什麼宗教?她那天跟大家說得很清楚,她一生信仰愛的宗教,真誠愛世人,愛護一切苦難的眾生。

  我們讀經讀到這個地方,一定要曉得做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佛法不能不弘揚、不能不光大;這個世間沒有佛法,眾生的苦難不但不能夠解除,還要加速度的增加,怎麼得了!我期望我們四眾同修,出家、在家,要真正發菩提心,依教奉行,弘法利生。我們自己依教奉行,就是弘法利生。你看許哲居士就是最好的榜樣,她雖然沒有到處講經說法,她做到了,每天認真努力在做,她在演,演當中當然就包含著說,勸導人,勸人斷惡修善,勸人破迷開悟,天天在做。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多了,這社會就有救,這個世間的前途光明。如果我們四眾同修不肯認真修學,前途一片黑暗。一定要覺悟,一定要發心,要把弘法利生,救度一切苦難眾生,化解世間劫難,這個使命自己要肩負起來,不能夠推諉給別人,我們才能自度、才能利他。

  『師子幢王能演暢』,師子王現的是乾闥婆身,他能夠「演暢」,他就是如來化身,不是凡夫,不是普通的一個神眾。好,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