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四五集)  1999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2-045-0245

  請掀開經本,乾闥婆王長行第五句看起:

  【喜步普音乾闥婆王。得如雲廣布普蔭澤一切眾生解脫門。】

  經文得法這一句是從比喻上說的。『如雲』,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給我們說明,「慈雲普蔭,材與不材皆涼。慧澤廣霑,三草二木咸發」。註解裡面所說的,引用典籍裡面一些話,《疏鈔》裡面都有說明。「雲」這個字,在大乘經論裡面用得非常之多。這個字世尊用它來表法,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相有體無、事有理無,用它來表空有不二。雲這個相有,實際上,現在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清楚,我們坐上飛機飛到雲端裡面,雲像霧一樣,實實在在它沒有,它沒有體,它有相沒有體,所以佛在經上常常用這個字來形容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雲就像夢幻泡影一樣。我們能把一切法這樣的看法,那就有智慧了,你就不會去執著,不會去分別,不會去造業,會用一種平常心去看它;平是平等,常是永遠用一個平常心去看。《維摩經》裡面講「平常心是道」,平常心是真心,平常心就是大菩提心。

  「如雲」,這個雲是比喻慈悲。慈悲就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愛,你看我們接觸許多宗教,讀他們的經典,「神愛世人」,這是基督教裡頭常常貼出來的,「上帝愛世人」。在佛法裡面不講愛,講慈悲,慈悲跟愛是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佛法為什麼不說愛,說慈悲?差別的,愛裡面有情,慈悲裡面有智;換句話說,是從智慧、理性生出來的愛就叫慈悲,從感情裡面生的慈悲就叫做愛。所以慈悲跟愛在形象上講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樣,一個是感情的,一個是智慧的。智慧的永遠不變,感情會變,今天他對我好我愛他,他對我不好,惱了,就不愛他,它會變的。佛菩薩那個愛永遠不變,你尊敬佛菩薩,佛菩薩愛你,慈悲對你;你恨佛菩薩,你侮辱佛菩薩、毀謗佛菩薩、殺害佛菩薩,佛菩薩對你那個愛心永遠沒變。

  智慧是真心,感情是妄心,千變萬化!所以諸佛菩薩原諒一切世間人,世間人他用妄心。佛菩薩知道他有真心,他的真心跟佛的真心沒有兩樣,所以從真的這一方面去看,佛菩薩尊敬你,對於一切眾生都尊敬,平等的尊敬。我們眾生、凡夫不知道,沒有方法理解,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用妄心用成習慣了,真心在哪裡忘了,不曉得真心在哪裡,其實我們的妄心原本就是真心。真心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迷了!佛菩薩覺悟了,所以佛說真妄不二,原來是一個心,真心、妄心原來是一個心;覺悟了,我們叫它真心,迷了叫它做妄心。所以眾生跟佛的差別就是迷悟不同而已,迷了就叫眾生,悟了就叫佛菩薩,除此之外沒有絲毫差別。

  迷悟的相我們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迷的樣子是什麼?悟的樣子是什麼?最明顯、最大的差別,迷了的相是自私自利,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這是迷;覺悟的相跟這個恰恰相反,起心動念為一切眾生。為什麼?覺悟了之後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個話很難懂,不是我們的境界。佛在經上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那是覺悟人的境界,覺悟人所看到的事實真相,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迷了的人不能承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決定不是自己,差別在此地,不知道法界眾生跟自己的關係。我們今天執著什麼?執著我們這個身是自己,這迷了。禪宗常說「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父母未生前我們沒有這個身,本來的你是誰?禪宗教人參究,只要把這樁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父母未生前我們是什麼?虛空法界是自己,誰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佛在《楞嚴經》上有比喻,把我們本來面目、本來的自己比喻作大海,整個大海是自己。迷了之後是什麼現象?大海裡頭起個水泡,執著水泡是自己。我們六道凡夫迷惑顛倒,不認識自己,就像這個現象。我們今天是大海的水泡,只認識這個水泡是自己,水泡之外的不是自己。悟的人是什麼?悟的人這個水泡破了,破了之後才曉得,整個大海是自己;悟了是什麼?你的分別執著打破了。

  我們今天最大的困難就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自己畫圈圈,自己束縛自己,不是別人畫的圈圈,是自己畫的圈圈,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搞得這麼苦!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就是這樣變現出來的,從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本來沒有,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是假的,這個假相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必須要曉得。所以我們原本像虛空法界那麼大的慈悲心,這慈悲心不見了,變成一種情執,順自己的意思就喜歡,感情作用,不合自己意思就瞋恨,不知道佛菩薩喜歡跟瞋恨都是慈悲,完全沒有分別,一片慈悲,真誠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清淨的愛心。清淨的愛心,什麼叫清淨?裡面沒有情執。什麼叫情執?妄想分別執著叫做情執。他那個愛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樣的愛心叫慈悲。妄想分別執著千變萬化,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慈悲是真的,永恆不變。慈悲心現前,就是你的菩提心現前,你的真心現前,真心就是佛。人人都有個真心,你不會用真心,佛菩薩會用真心,所以佛菩薩在經上說,《華嚴經》尤其講得透徹,不但是一切眾生皆成佛道,《華嚴經》上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是事實真相,一點都不假。我們是迷得太深了,迷的時間太長了,聽到佛講的真話,我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講的什麼。看到人家講假話一聽就懂,講真的你聽不懂,你沒有法子體會。

  我在北京,宗教局的葉局長、文物局的張局長,他們兩位陪我參觀北京歷史博物館,正在展覽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的一批文物,石雕的佛菩薩像有四百多尊,精品在那裡展覽,這兩位局長陪我去參觀。這批文物是南北朝時代的,距離現在大概一千七百年,佛像雕刻之美不亞於敦煌、雲崗,我看到非常歡喜。裡面有好幾尊毘盧遮那如來,我們念《華嚴經》、講《華嚴經》、學《華嚴經》,看到毘盧遮那如來的像特別親切。看到佛身上披的袈裟,我們披的這個衣,一格一格的衣,我恍然大悟!我們出家四十年,整整四十年(學佛四十八年,出家整整四十年),天天披這個衣,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老和尚傳下來叫福田衣,我們叫福田衣,真正的意思不懂;看了毘盧遮那佛這個造像,我們明白了。你們住在北京可以去看看,你看佛的袈裟,這一格一格,每一格它都畫的有圖,而且是彩色的,一千多年彩色還沒有褪完,還能看得很清楚。最上面這一格畫的是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每一格裡面畫的圖是十法界依正莊嚴,最下面那一格畫的是地獄,是地獄變相圖。我們這個衣諸位看到,這個格子裡頭有長有短,長代表是完整的,短的下面還有一截,是代表無有窮盡,所以這件衣是代表虛空法界,盡虛空遍法界。每一格是代表不同的眾生,我們今天講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種種不同一個身,這代表一個身。所以我在這裡才恍然悟出來,佛經上講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一個身,然後那個慈悲愛心才真正平等清淨。我們對於所有一切眾生,都要用一個真誠愛心去愛護他;不但對一切有情眾生,花草樹木、泥沙石塊,都是用一個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去對待他們,這叫佛心,這是你自性性德現前。永恆的愛心,永遠不變的愛心,你在佛法裡就真的明白了,你懂得了,你能夠去做,你得受用了,這叫真正學佛。

  大乘戒經裡面佛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什麼意思?孝順的心才能普遍。我們以孝順父母的心孝順一切眾生,以尊敬佛陀的心尊敬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我心目當中跟父母、跟佛陀沒有絲毫差別,這是大乘菩薩,這個是真正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做一個大的轉變,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你要會轉,你要很快的轉過來!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人與人接觸,人與事接觸,人與一切萬物接觸,如果有一念為自私,錯了,你迷了,你是凡夫。沒有私情,沒有私心,沒有任何條件,愛護一切眾生,為一切眾生服務,這叫菩薩。諸佛菩薩無條件、無私心的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服務,他為什麼能做到?因為他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自己給自己服務還談什麼條件?

  我們今天與許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們親切的往來交流,這是什麼?這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教學的落實。我們不是在課堂裡講講,真正落實,我們愛護所有不同的族群,我們尊敬所有不同的宗教。我們在佛堂對佛菩薩禮敬、禮拜;我們在他們教堂,對他們的上帝跟對佛菩薩一樣的恭敬禮拜。有一些人看到很不以為然,很不習慣,那是他不懂,他還有分別、還有執著,他的分別執著沒有化開,沒有打破。戒經上說的,大家講持戒重要,戒經上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印度人的男子、女人是不是我父母?馬來族的男子、女子是不是我父母?基督教裡面的男子、女人是不是我父母?伊斯蘭教裡頭男子、女人是不是我父母?我們在這些地方多想想!佛說「一切」男子、女人,一切裡頭並沒有加註解,學佛的男子、女人,佛沒有這麼說。心量要大,諸佛菩薩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量好可憐,好小好小,看到那是不同的宗教,那是不同的種族,劃分得那麼清楚,堅固的執著,所以人才有苦。彼此執著,互不相容,就會有戰爭,天災人禍就起來了。天災人禍本來沒有,從哪裡來的?從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只知道為自己想,不知道為別人想,才會有衝突。

  我講經勸導人常說,我們今天心量要包括整個地球,只要住在地球上的一切人,我們就是一家人,年老的是我們的父母,年幼的是我們的子弟,其他的都是我們兄弟姊妹。儒家教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那個時候四海之內就是講世界,就是講天下;今天交通發達,資訊便捷,整個地球皆兄弟也!要有這樣的胸懷,包容愛護,全心全力為大家服務。世界是一家人,現在社會有許多人說「地球村」,我們是同一個村莊的人,應當互助合作、相親相愛才對。這能不能解決問題?還是不能。為什麼?別的星球會有星際戰爭,天災人禍還是免不掉。一定要學佛菩薩,不但愛這個地球,還愛所有的星球,問題才能解決。所以我們看到毘盧遮那佛那件袈裟上的變相圖,讓我們覺悟,這件袈裟披在身上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不同的國土、不同的族類、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原來是一體,一個身,《華嚴經》的表法。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華嚴經》上的經文,果然不錯,確實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此地看到這些乾闥婆王,這是我們一般世人講的神眾,在前一卷裡面所講的是天眾,都是講天王,此地是神眾。無論是天眾也好、神眾也好,或者是我們一般眾生也好,你要果然有法眼,看透了,看明白了,那是什麼?全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出席的大眾,非常顯然,他們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我們芸芸眾生,我說如來化身不明顯,你們不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是真的?根據什麼說的?根據《華嚴經》上的原理說的,佛在這個經上講,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就包括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那個心是真心,真心就是佛。修淨土的同修經論上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淨土從哪裡顯現出來?從我們心性顯現出來的。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心性變現的,雖有迷悟不同,心性沒有兩樣,覺悟的時候心性沒有增加一分,迷惑顛倒心性也沒有減少一分,心性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來不去。全是自性變現的,他不是佛的化身是什麼?心性就是佛,凡是心性變現的皆是如來化身,我們輕慢一個眾生就是輕慢佛陀。凡夫是誰?剋實而論,凡夫只有自己一個人,自己以外皆是諸佛如來,你學佛就很快成佛了。你要認為我還不錯,別人跟我差不多,還都不如我,你永遠成不了佛;什麼原因?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你要肯定凡夫只有自己一個,除自己之外都是諸佛如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就斷了,普賢菩薩修學的十個綱領,你自自然然毫不勉強就做到了。「禮敬諸佛」,你對什麼人都禮敬,善人尊敬他,惡人你也尊敬他,絕不會有差別,平等的恭敬;為什麼?他是諸佛。你一定會「稱讚如來」,如來是指的性德,他做得好,你稱讚他;做得不好,恭敬、不稱讚,《華嚴經》上教給我們的。供養是平等的,決定沒有差別,善人我供養他,惡人也供養他;他做好事我供養他,做惡事我還是供養他。不能說做惡事,壞人,他今天沒飯吃、挨凍,我們看到關心都不關心,這不可以的。再惡的人,他受凍,我們要送衣服給他,他挨餓我們要送飲食給他。決定沒有差別,清淨平等的供養,這是事實真相。清涼大師在此地講,今天這一句就是講的慈悲,就是講的愛心。

  「材與不材」,材比喻善人,不材比喻惡人,要平等的對待。這一段註解裡面很長,引用的《鈔》,《疏》跟《鈔》都引用得很多。在《鈔》裡面引用的《法華經》第三,這個第三是《法華經》第三卷經文,佛告訴我們,他說「我觀一切,普皆平等」。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學佛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學佛對於宇宙人生的想法,這叫從根本修,我們會學。想法看法跟佛相同,做法說法自然就相同,這都是教人從根本修。乃至於這經上說的,「貴賤上下,持戒毀戒,威儀具足及不具足,正見邪見,利根鈍根」,一律平等的看待、平等的恭敬、平等的讚歎、平等的供養,沒有絲毫差別,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儒、佛的教誡,乃至於許許多多宗教裡面的經典,我們讀了之後,知道這些神聖的教導,沒有一個不是教導我們自卑而尊人。要懂得尊敬別人,要懂得自己謙虛,儒家特別講卑下。諸佛菩薩、世出世間神聖,為什麼要教我們這些?無非是幫助我們斷煩惱。煩惱裡面最嚴重的是貪瞋痴慢;佛家講根本煩惱六個,接著底下是對於佛菩薩、神聖教誨的懷疑,疑是菩薩修學最大的障礙;末後一個「惡見」,錯誤的見解,這是根本煩惱。從什麼地方斷?從謙虛、卑下、恭敬當中去斷,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菩薩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如果講度眾生,這個「度」字很不容易懂,這些佛學名詞,現在人聽到都感覺到很玄;度是什麼意思?度就是服務,度眾生是為眾生服務,服務叫做度。服務哪些項目?佛菩薩都給我們定了,說得很清楚,六個項目,服務的項目。第一個是「布施」,布施裡面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天天要做。如果說布施的目的是為自己,那就錯了,那就不是菩薩。布施的目的是為社會、為眾生,決定沒有為自己,這是菩薩,差別在此地。世間人也布施,也會做好事,但是他的目的總沒有脫離自己。佛菩薩為一切眾生、為社會服務,決定沒有自己,絕不求自己的名聞利養,所以他的布施清淨,他的布施平等。眾生需要什麼,自己能力可以做得到的,無不是盡心盡力去幫助人。

  第二個項目「持戒」。持戒這個意思現在人也很難懂,它真正意思是什麼?現在人講的守法,守規矩。人人都守法,都能守規矩,這個社會安定,社會安定才能夠繁榮,大家才能過好日子。佛教給我們守法,接受佛陀的教誨,一定要守法,要守規矩。無論什麼事情,大事、小事都要按照程序去辦,決定不做違法的事情;縱然事情是好事,我們也守法,也要用正當的方法來進行。所以求社會安定,求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們自己不守法,你怎麼能教別人?

  第三個項目「忍辱」,忍辱是什麼?要我們做事有耐心,沒有耐心不能成就。無論大事、小事都要有耐心,絕不能操之過急。如果遇到困難,一定先去了解這個困難、障礙發生在哪裡,我們怎樣把這個障礙解除。所以要有耐心去辦事,要有耐心去解決問題,有耐心的去幫助社會、幫助眾人。佛法的教學,實在講太好了,沒有接觸的人不知道,接觸的人曉得。過去許多宗教我們不往來,大家不知道;現在我們經常不斷往來,大家曉得了,逐漸逐漸接觸,接觸知道,才欣賞佛法的好,其他宗教領袖都讚歎。我們對他接觸,我讀他的經典,我現在很多的時間,差不多一半的時間,我讀他們的經典。我們往來一定要知己知彼,我讀他們的經典,他們也讀我們的經典,這樣在思想見解上就溝通了,種族的戰爭不會有了,宗教戰爭不會有了,人禍就沒有了;人禍沒有了,天災也會減少。這是佛菩薩真正度眾生,「一切眾生誓願度」,是佛陀教育的落實。所以要親切的往來,互相的學習,你沒有耐心怎麼行?一定要忍耐,消除化解一切敵對的誤會,這天下就太平了。

  第四個項目「精進」,精進就是今天講的進步。佛法不會落伍的,佛法永遠站在時代的前端,永遠是指導時代的。現在人講,我們要趕上時代,那就大錯特錯了!佛法怎麼是趕上時代?佛法是領導時代,是走在時代最前端的,怎麼會落伍落在後面?那已經不是佛法了,那變成大笑話了。我們要懂得,我們要明瞭。今天佛法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沒有人宣揚,沒有人去實踐,佛法這麼好沒人去做,沒有人認真的學,沒有人認真的推廣。

  今天要挽救這個世界,實在講很容易,一點都不難!眾生造業,為什麼造業?無知、迷惑。要救這個社會,救一切眾生,從哪裡救?教學。我們中國古老的教育哲學,就是《禮記》裡面的一篇,「學記」,那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哲學,是中國古老幾千年教育的方針,裡面最重要一句話,「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告訴國家領導人,你建立一個政權,建立一個國家,什麼最重要?教育第一重要,你如何把全國人民教好!他不好是你沒教他,你要把他教好,教學為先。今天社會的動亂就是因為沒人教,今天這個社會,全世界的社會沒有教育。學校辦得很多,教育很普及,怎麼說沒有教育?沒有聖賢的教育。現在他們的教育是什麼?他們的教育是功利的教育,是一個競爭的教育。大家爭,那就打得頭破血流,最後同歸於盡,所以他們的教育是同歸於盡的教育,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聖賢的教育是教我們和平相處的教育。「和平」兩個字,我怕大家不能夠體會,所以加註解:和是大家和睦相處,平是平等對待。我們全世界的人,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問題不就解決了?這是聖賢教育。推動這個教育,我們今天利用高科技的方法不難。今天沒有大福德的護法,我們辦不到。真正有大福德的護法(所以從前釋迦牟尼佛護法的工作都委託給國王大臣,他們有權力,國家領導人),他們來護持,不要多,國家請十個、八個老先生,有學問、有道德的,每天在電視台,不要多,播一個小時,我想三個月到半年,整個社會改樣子了。人都有善心、都有良心,沒有人教,沒有人啟發他,這麼好的工具不知道利用。現在這個工具教社會教什麼?教殺盜淫妄,社會怎麼不亂?所以將來世界被毀滅了,罪魁禍首是什麼?電視!現在還加個電腦網路,這個東西是大魔王,毀滅世界。所以要真正有智慧的大菩薩來示現,利用這個工具傳正法、講正理,這問題不就解決了?我們是全心全力朝這個方向走。希望大家了解,好好的運用這個工具,這個工具可以安定社會,可以改正人心,勸人斷惡向善、破迷開悟,我們社會能安定,世界能和平。人人覺悟,人就幸福,就離開一切災難。

  佛在《法華經》裡教給我們,佛說「諸佛子,專心佛道,常行慈悲」,這些話語重心長。整個的佛法表現在哪裡?就是表現在慈悲上,所以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你徹悟宇宙的根源,徹悟的樣子是什麼?徹悟那個樣子就是一片慈悲,平等對待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那是你徹悟的樣子。你說你大徹大悟了,對人沒有慈悲心,假的,騙人的。表裡一定是一如,一定是一致的。我們看其他的宗教裡面講上帝、講神聖,我的眼睛當中,他們的上帝、他們的神聖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所以我是平等的禮敬,一絲毫差別都沒有。他們的經典,我把它看成佛經一樣,我喜歡讀誦、喜歡學習,沒有兩樣。大乘經上講得好,諸佛如來大慈大悲,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我看到回教的阿訇、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的牧師,我都合掌稱他菩薩,菩薩摩訶薩。他很奇怪,這菩薩摩訶薩什麼意思?菩薩摩訶薩是一個有真正智慧、真正愛心的人,我說你是不是?他點頭,那你就是菩薩摩訶薩,你是菩薩摩訶薩現神父身、現牧師身。所以我們一律平等尊敬,一絲毫差別都沒有,我們這是入華嚴境界、入佛的境界。

  有分別、有執著就是凡夫,凡夫怎麼曉得自己作佛?怎麼曉得自己境界提升?從心行上你就明瞭,不需要問人。過去起心動念為自己,總覺得自己了不起,總沒有瞧得起人家,現在這個念頭一百八十度轉過來了。知道自己不如人,人人都有長處,都有我們自己比不上的長處,所以我們對一切眾生恭敬稱讚,平等的供養,這就是知道自己轉變了,知道自己入了佛法。清涼大師講解這部經,四個綱領:信、解、行、證。過去我們是在信解,行證沒有,現在我們有行有證,我們真的入這個境界了,入這個境界得大自在,真是經上講的清涼自在!

  佛的話說得尤其好,「自知作佛,決定無疑」。《法華經》上講的大樹、小樹這個比喻比喻得好,「自知作佛,決定無疑」,但是你現在還沒作佛,那算是小樹;真的作佛了,那就變成大樹。真作佛之後,「安住神通,轉不退輪,度無量億百千眾生」。這句話怎麼落實?你注意「神通」兩個字,這兩個字先要講「通」。像我們現在在此地,我在這裡才住兩年,我跟這邊所有的宗教都通了,這個重要。怎麼通?拜訪他,我們主動去拜訪,把它打通,只要通了,問題就解決。我們一個人身體脈絡要暢通,血液循環要暢通,哪個地方稍稍有不通就生病,大的管道不通就要命。通,問題就解決了。世間人與人之間要交往、要往來,就通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不通,不通就懷疑,天天在猜、在疑,愈猜愈離譜,到最後麻煩大了,就要鬥爭、要戰爭。戰爭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通才能解決問題。

  神通,那是一種非常微妙之通。這個神是什麼?精神上的感通,真心、真情上的感通叫神通,絕不是虛妄的。為對方的利益而交往,這是神通,為自己的利益而交往的是鬼通,鬼頭鬼腦,那個後頭是有災難的。所以與人往來時,為他的利益著想,我們如何對他能有幫助,不要要求他對我有什麼幫助。人人都能為別人著想,這個世界多美好,那就是佛華嚴的世界。一切眾生,人人都會替別人著想,都把自己忘掉了,這是華藏世界、這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華藏世界可以在我們地球上推廣的,怎麼推廣法?《華嚴經》就是最好的教科書,人人學《華嚴》,人人學毘盧遮那佛,人人學文殊、學普賢、學善財童子,問題解決了。

  我們看到經上所列的菩薩眾、天眾,現在我們念的這段諸神眾,你看他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替別人著想的,沒有替自己著想。主動跟一切眾生交往,今天講交流、交通、往來,彼此互相了解、互相認識、互相肯定、互相尊重,相親相愛、互助合作,只有成就而沒有破壞,只有讚美,沒有毀謗,肯定一切好事是真的,一切壞事不過是一時的誤會,確實不必掛在心上,大家想想這個生活多美好!我們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一個美好的情緒,化解一切災難,對自己個人的利益來說,這是最好的修養。養,我們講養分,養我們的身心。最殊勝的滋養不是什麼補品,補品我覺得都有副作用,都不是好東西;真正的、最佳的滋養是真誠清淨平等的慈悲,真的是健康長壽,沒有煩惱,百病不生。無論我們現前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做到百病不生,心情無比的快樂,諺語常講「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歡喜當中,沒有憂慮;生活在感恩之中,沒有冤家對頭。都在自己一念正覺,覺悟就行了。所以一定安住在神通,懂得佛法講神通的意義。

  人與人要通,人與事要通,人與萬物要通,懂得做人,明瞭人與人的關係,所以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要平等對待。人與一切萬物關係要懂得,現在人不懂,任意的破壞自然生態,所以現在人講地球病了,你說多可悲!地球為什麼病了?是住在地球上的人不知道對自己居住環境的關係,任意破壞居住環境,所以招來許多天災;實際上它不是天災,是我們自己惹來的禍害。這個道理很深,今天科學家也不懂。《楞嚴經》上佛給我們講,洪水、水災從哪裡來的?眾生貪心來的,貪是水;火災從哪裡來的?火從瞋恚來的;風災從哪裡來的?愚痴來的;地震從哪裡來的?不平來的,人心不平。所以自然災害與眾生起心動念有密切關係,這是佛在經上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居住環境,正報是我們起心動念。如果我們把貪瞋痴慢斷掉了,這個慢是地震,貪瞋痴慢斷掉了,水災、火災、風災、地震都沒有了,這是屬於心理。現在科學著重的是物理,他還不了解物理跟心理的關係,這個他沒發現,他沒搞清楚。

  佛是大智慧的人,究竟圓滿的智慧、究竟圓滿的德能,佛說這種究竟圓滿,我們一切眾生統統都具足。本經「出現品」裡面佛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相是相好,我們統統是平等的。現在為什麼搞成這個樣子?佛也一句話把這個原因說出來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我們只要把妄想執著放下就恢復了,智慧德相就恢復了。我們今天不能夠證得就是因為妄想執著,這是六道一切凡夫病根之所在,我們要懂得。所以《華嚴》是佛法裡頭最殊勝的教科書。

  《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濃縮、是《華嚴經》的精華,清朝乾隆時代彭際清居士說,《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他說得好!他自己作了一部書,《華嚴念佛三昧論》,黃念祖老居士在北京居士林講過,留著有磁帶,我們在台灣依照這個磁帶寫成書,這個書老居士自己看過,現在流通也很廣。所以淨宗跟《華嚴》關係非常密切,我們可以說《華嚴經》是大本的《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小本的《華嚴經》。《華嚴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這三部經是一部經,只是說得詳細、說得簡單不同而已,是同一部經。受持學習,當然《無量壽經》、《彌陀經》方便,但是理解,對於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華嚴經》方便,《華嚴》說得詳細。可是我們如果不是透徹的理解,我們在行持上,就是在生活上,處事待人接物會有障礙。透徹了解之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才真正圓滿做到離一切相、修一切善,你才會做得圓滿,做得如理如法,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你都有智慧、有能力化解,決定不退轉。發心立願,幫助無量無邊的眾生,這是大菩薩。

  佛在大乘經教都說,如來是平等心、平等行,心行都充滿了慈悲,充滿了大愛。但是眾生感受不一樣,不是佛不平等,是眾生接受的能力不相同。我們講《華嚴經》當初曾經講過,《華嚴經》的當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們不是法身大士,怎麼能夠學《華嚴》?它附帶的有一條,不是法身大士,大心凡夫也能得利益;換句話說,我們是凡夫,心量大,學《華嚴》就行,心量小不行。一定要把心量拓開,要愛一切眾生,愛社會、愛國家、愛世界、愛一切眾生,你有這樣的大心、愛心,你就是《華嚴經》的當機者,也就是說你有資格、有能力修學《華嚴》,你能夠接受《華嚴》。眾生根性不相同,稟賦不一樣,所以在大乘法裡得的利益就不盡相同。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