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經講述菁華  (第二十一集)  199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045-0021

  請掀開經本第十二面,從第七位菩薩看起:

  【大精進金剛臍菩薩摩訶薩。】

  這位菩薩他所表的是大智精進,這裡面有精進、有智慧。『金剛』是表般若智慧,還有一個臍,『臍』是表壽命。這個名號裡面有精進、有智慧、有長壽,有這三個意思在。菩薩德號裡面,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是真實的智慧,唯有智慧才能精進。進是進步,精是精純而不雜亂,這樣的進步才稱之為精進。

  從佛法標準上來觀察,世間人進步的現象是有,尤其是在現代的社會,科學技術,常言說得好,日新月異,不斷的在研究,不斷的在發展,尖端的科技差不多每三個月就有明顯的進步。它這種進步算不算精進?如果就機械上來說稱得上精巧、精密。但是佛法裡面講的精不是指器械,而是指我們人心。器械可以達到精純,可是人心依舊還是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也就是說,無論科技怎樣發展、怎樣進步,關於六道輪迴生死不絕、煩惱妄念的繁雜似乎沒有辦法解決,這一點我們要認識清楚。特別是近代發展的電腦,有不少人常常在說,將來電腦可以代替人腦。這個事我們姑且不論會不會發展成為事實,如果我們冷靜的去觀察它的後果,那不是個好事情。如果電腦有一天真正代替人腦,人無需要再去思考一切問題,人腦就變成遲鈍,漸漸就變成無知、白痴。到那個時候,世界是什麼世界?電腦變成人類的主宰,人類變成電腦的奴婢。這個現象如果說得不好聽的話,人類就淪落到畜生道,哪裡還像人?人為萬物之靈。我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現象,可是這種現象一直在發展。我們不能不知道這些事情。回過頭來,在佛法裡面佛講清淨心,這是真的,清淨心是真心,電腦就不能比。電腦可以跟我們妄心來相比,跟真心不能相比。妄心也有程度高低不同,電腦可以比妄心中下者,妄心上乘的它也不能比。哪些是用妄心上乘者?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們用妄心,妄心裡面的上等,這是電腦沒有法子相比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深深的相信自己,自己有無量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電腦要比起自性裡面智慧德能,那是小巫見大巫,差太遠了。所以我們學佛真正的目標,如何開發自性的智慧與本能。

  這裡面三樁事情,最重要的是精進,你懂得精進這兩個字,對我們修學就有很大的幫助。佛在大乘經裡面常講,他說世間的善根有三種︰無貪、無瞋、無痴,世間一切的善法都從這三個根生起來,所以叫三善根。出世間善根只有一種,哪一種?精進。精進是菩薩善根,菩薩懂得精進。我們再把這個意思淺說,進不難懂,精很難懂。如果我們以本經經題「大方廣」,《無量壽經》的經題裡面「清淨平等覺」,諸位要曉得,《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大方廣,與這個相應就叫精。你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向上,一定與清淨平等覺相應,這個進就叫精進;違背了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個進步就不是精進。我們用這個做標準,大家都好懂。真正精進不但生智慧,而且裡面會現大福報,這個大福報就是用「壽」在此地來表示。第八位菩薩:

  【香焰光幢菩薩摩訶薩。】

  《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給我們講過香光莊嚴。『香』,淺說是戒定真香;稍微說得深一點,佛法裡面常講五分法身香。我們供佛,香是最普通的,但是你一定要懂得香是表法的,不是說多燒幾支香,佛菩薩就會多保佑你一點,沒有這個道理。香表的意思很多,通常在講經的時候跟大家介紹,最淺顯的,它表信香。換句話說,我們給佛菩薩、給天龍鬼神要傳達訊息,第一個就是燃香,他們聞到香氣就知道我們要做些什麼事情,所以香表信。實在講,表信的由來很古老很古老,在上古時代人就知道用煙火來傳遞訊息。在中國,諸位要是到中國去旅遊,一定會去看看萬里長城。長城是古代國防的防禦工事,它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個烽火台。烽火台,諸位就想到,它是做什麼用的?實在上講,跟我們用的香爐意思沒有兩樣,它是燃煙火傳遞訊息。速度也相當之快,幾個小時我們就可以知道幾千里外的訊息,所以傳遞警報。除表訊息之外,在佛法裡面特別表戒香、定香,我們在「讚佛偈」裡面有戒定真香。五分法身是講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叫五分法身香。由此可知,我們看到香的煙飄浮在空中,聞到香的味,就要想到信心,要想到持戒、修定、求解脫、成就解脫知見,解脫知見就是般若智慧。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懂得它的表法,這一炷香燃在那裡,我們自己真的得利益。佛用這許許多多的道具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使我們見色聞聲都不忘修道,都不忘把心安住在道上。前面曾經跟諸位介紹過道場,維摩居士所說的道場,信心是道場、持戒是道場、修定是道場。我們的心安住在道場上,道場成就我們的道業,它比這個意思。

  『焰』是火焰,跟底下這個『光』可以合起來講,表智慧。為什麼?戒定一定生慧。不但生慧,而且是高度的智慧,『幢』是代表高顯,非常明顯、非常高的智慧,莊嚴道場。這種莊嚴,諸位同修一定要明瞭,前面有說過,怕的是今天有初學的同修來沒有聽到前面的。佛國土就是我們現前的社會,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莊嚴我們的社會,莊嚴這個國土,使這個社會更美好,大眾在這裡生活過得更幸福、更美滿。用什麼方法?香光,這個香光是自己心地的香光,才能夠達到這個效果。下面一尊菩薩:

  【大明德深美音菩薩摩訶薩。】

  『大明德深』這四個字裡面有德有慧,有智慧、有德行才能稱之為大明德深。『美音』是言語、音聲。說音聲的意思比較美滿,言語是音聲之一,音聲包括言語,但是言語不能盡括音聲。以智慧普照,德行就是菩薩行,我們常講三福、六度、十願,本經裡面講的十波羅蜜,這是菩薩智慧的德行,從智慧德能裡面生出來優雅的音聲。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給我們揀選圓通,他老人家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古時候,我們在史傳裡面看到記載,有聞音聲而豁然開悟者。音聲可以說是一切眾生共同的語言。言語我們有的時候很難傳達意思,特別是言語不相同的地區國家,要通過翻譯。可是音樂不需要通過,無論是東方的交響樂、西洋的交響樂,我們使用的樂器不相同,可是演奏出來的樂章都能感動人心,不需要加以翻譯。

  諸佛菩薩對於這樁事知道得很深、很透徹。眾生的喜樂是音樂、歌舞、戲劇,能夠欣賞音樂這是最高的,其次是歌舞,而戲劇可以說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真正的樂章、音樂,這是對於上根利智的人,他懂得。所以諸佛菩薩教化眾生,他運用這些工具。現在我們末法時期,佛法裡面的人才太少。不是世間沒有這些人才,很可惜這許多傑出的人才沒有接觸到佛法,不能夠為佛法發揮弘傳的功能,很可惜。古時候有,佛門裡面有音樂家,有懂得樂章的天才,所以梵唄的演奏能感動人物,能感動人、能感動動物,當然也能感動天地鬼神,現在沒有這個人才。歌舞,小乘佛法對於歌舞是決定禁止觀聽,不准你看戲,不准你聽歌舞。大乘佛法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給菩薩們講經說法,天人以歌舞來供養。所以大乘佛法跟小乘不相同,小乘是保守的,大乘是開放的。這些歌舞裡面統統是弘法利生,是讓你在這裡面得定得慧。

  所以美音,我們把它看作高度的藝術,這個意思就來得廣、來得深。我們修學大乘,要不要學?要學。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學?不見得。一定要看你的定功,要看你的智慧,果然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能夠保持心地清淨,無論是順境、是逆境,是善緣還是惡緣,都能夠保持不動心,行!可以與一切眾生同事、利行,四攝法裡面的同事攝,就可以。如果我們見色聞聲還會起煩惱,什麼煩惱?順自己意思會起貪愛,不順自己意思會有瞋恚,要是有這種情形還是遠離比較好,學小乘,盡可能避免這些境緣,讓心定下來。心定下來之後,然後再出去試驗試驗,這個很重要,試驗試驗不行再又退回來,這是修行的方法。試驗一下就算通過一次考試,這一考試心又亂了,不及格,回頭,回頭老實修。什麼時候出去考試通過了,沒有問題,你就可以學菩薩。所以菩薩四攝裡面,布施、愛語、利行我們可以學,同事是要看自己的程度,自己如果沒有這個功夫、沒有這個定力,這一同就完了,不但你度不了眾生,你很快被眾生度跑掉了,這是要注意到。後面一位:

  【大福光智生菩薩摩訶薩。】

  這個名號裡面有三樁事情,福、光、智,這三樁都用一個「大」字貫穿下來,大福、大光、大智,這個意思非常的圓滿。從名號裡面我們體會到大智放光,光明必定是遍照,能利益一切眾生。菩薩以他的智慧幫助眾生破除無明愚暗,菩薩以他的大福帶給眾生幸福美滿,以福慧才真正能夠成熟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得菩薩的加持,得菩薩的護念,這就是光照的意思。

  異名菩薩,經上舉十個名號,到這個地方給諸位介紹出來。讀這段經文它是介紹來賓,華嚴會上的來賓,介紹來賓,讓我們對他熟悉,認識他,這是菩薩這一類。

  【如是等而為上首。】

  『等』,還有很多,名字要說就太多,說不盡,只舉十個人做代表。

  【有十佛世界微塵數。】

  菩薩眾有多少?實在是沒法子計算。一尊佛的世界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十佛世界就是十個三千大千世界。龍樹菩薩告訴我們,他在龍宮裡面看到的《華嚴經》大本,多大分量?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參加華嚴法會的菩薩眾有多少?同名菩薩、異名菩薩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真正不可思議。所以華嚴的境界,前面跟諸位已經提過幾次,一定要記住,它的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世尊說這個經在定中講的,定中沒有界限,定中是清淨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盡虛空遍法界,菩薩眾有這麼多。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第十三面第一行:

  【此諸菩薩。往昔皆與毘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皆從如來善根海生。】

  這往下讚歎菩薩的智慧德行。先總說,科題裡面「別歎勝德」。『毘盧遮那』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翻作「光明遍照」,也翻「遍一切處」,這是法身,圓滿法身。法身有沒有相?給諸位說,法身沒有相。法身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現在哲學裡面所講的本體,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意思就是說,宇宙一切萬法從這個地方生的,它是能生;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物是所生,這裡面包含虛空,虛空也是萬象之一。虛空從哪裡來的?也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遍一切處,所以用「毘盧遮那」,一切諸佛的法身本體。

  世尊在這裡說得好,這些菩薩,無量無邊菩薩,『往昔皆與毘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分?有分。諸佛如來有法身,我們也有法身。世尊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包括我們在內。三世是講過去佛、現在佛,還有未來佛,我們大家都是未來佛;現在是凡夫,將來都要成佛。我們成佛,跟佛是同一個法身,沒成佛還是同一個法身。你看這個經上講得好不好?跟我們的關係多麼密切。我們自己要珍重自己、要愛護自己,自己有成佛的本錢。這的確增長我們堅定的信心、無比的信心,我們跟毘盧遮那如來共集善根,修菩薩行。過去生中曾經修過菩薩行,沒出得了三界,再一輪迴又迷惑顛倒。這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劫,這一生當中又碰上,這個緣很稀有、很難得,百千萬劫難得碰上一次,我們這一生碰到。碰到要繼續再修菩薩行,接著再幹,要真幹,幹假的不行。

  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誡,千萬不要以為世尊所說的不適合這個時代。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實在講我的妄想分別執著相當重。所以我很感激我的老師章嘉大師,他對我非常有耐心,我自己想想我的耐心不如他,他把我的觀念轉過來實在是不容易,我那個時候的執著非常堅固。佛法理論好,方法在原則上不錯,值得我們尊重,特別是理論,我們應當好好的來學習。至於它的修行我就大不以為然,特別是戒律,我把戒律看作生活規範。實在講今天我們這樣說法,大家聽了也點頭,不錯,是生活規範。可是生活,我們現代人生活跟古人生活不一樣,時代不相同,地區也不一樣,我們如果學習三千年前印度古人那種生活方式,我們怎麼能受得了?沒有法子接受。章嘉大師他看出我的心思,他也不說,說了我也不能接受;我不好意思跟他抬槓、跟他辯論,但是我不會接受。我們總是認為,即使國家訂的法律,法律每過幾年要來一次修訂,為什麼修訂?前幾年適用,這幾年社會又有變化,又不適用,要修訂。戒律就跟法律一樣,也應當時時來修訂,我們才好用,我有這麼一個觀念,這個觀念非常非常堅固。我們儒家講禮,禮跟佛法戒律是相同的,可是中國古禮,夏、商、周就不一樣,佛定的戒律怎麼可以說是一成不變?這個我們怎麼想也想不通。

  可是章嘉大師,我每一次跟他見面(我那時候一個星期跟他見一次面,禮拜天去向他請教),他老人家常常輕描淡寫的提一提,「戒律很重要」。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這句話至少講過幾十遍,所以我的印象就很深刻。他圓寂之後,我在他火化場搭了一個小帳篷,在帳篷裡面住了三天,守了三天三夜,跟甘珠活佛在一起。我很認真的思惟,我跟他老人家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麼?這一回顧,這句話的印象就特別深刻,他提醒我,因為我對戒律很不重視。於是認真反省檢點,忽然覺悟了,世間所講的禮法是世間法,世間法是會隨著時間、空間有所改變,要重新修訂的。我明白佛家戒律它不是世間法,它是世間跟出世間的一個分水嶺,你能夠守住這個方法,你才能超越世間。所以它不能夠修改,它一修改就掉到世間去了。不能用世間法的眼光來看佛家的修學方法。我明白這個道理,然後我才開始讀《戒經》,我很認真、很用心的去讀誦,掌握到《戒經》的原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戒律的總綱領。善惡的標準是什麼?標準是性德,不是世間的。如果是世間標準,這個標準確實會隨著時間、空間有所改變;它是性德,性德就沒有法子改變。所以佛法裡面講相應,與什麼相應?與自性性德相應,它不是跟世間人情世故相應,與性德相應,也就是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讀這段經的時候,我們才知道跟法身佛共集善根,我們今天再接著修菩薩行,我們的成就『皆從如來善根海生』。「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自性無盡的深廣。實在講,到哪裡找比喻能比得像?實實在在找不到,用個海、用個虛空來比喻,也只能比喻個彷彿,沒有辦法比喻得恰好。這個道理我們必須要明白,然後才能建立自己的清淨信心,對我們修學、對我們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佛在大乘經裡面常常教導我們深解義趣,實在是很有必要,我們要解得深。解得深,解跟行有密切關係,如果不能行,就沒有辦法往深處去理解。

  清涼大師在這一段文裡面也有很好的開示,可以給諸位做個簡單的介紹。說到毗盧遮那,意思是光明遍照。光有兩種,一種是身光,一種是智光,都是遍照虛空法界。這個事實,我們從這部經開頭講到此地,可以能體會到一點。光,我們現在聽到這個名詞,立刻就想到我們張開眼睛看到外面的亮光。這種解釋是不圓滿、不究竟的,為什麼?現在科學發達,科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的光種類太多,在無量的光裡面,我們的肉眼功能很有限,只能看到很窄小的這一部分,我們能看到,其餘的我們的肉眼看不到。借助科學的工具能夠探測出幾種,像現在大家知道的X光、紫外光,都不是我們肉眼能看到的。現在講光,光波,以我們肉眼能見到這個光做為一個標準,比這個光波長的我們看不到,比這個光波短的我們也看不到。可是諸位要曉得,我們自性裡面所放出來的光波是無量無邊。我們現在自己這個身體會不會放光?會放,我們自己看不到。諸佛菩薩有身光,佛告訴我們,每個眾生都有身光,不但有情的眾生有身光,無情的眾生也有光。物質都有光,這個光就是我們今天科學家所講的波動,電磁,所有一切物質都是帶電體,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自然現象,都是帶電體。

  我們佛法裡面講物質,物質是四大,地水火風。地水火風說的是什麼?說的是物質的四個現象、四個特徵。現在我們用科學的技術將一個物體分析,分析成分子,由分子再分析成原子、成電子、成粒子,來觀察所有一切物質現象究竟是什麼?才知道統統是這些基本的粒子排列組織而成。最基本的粒子,在我們佛法裡面,前面跟諸位說過,佛經裡面稱為極微之微,比微塵小。極微之微它還是個物體,我們講它還是個物質。物質有四個現象,第一個現象,它本身是個物質,物質我們叫它做地大,地是代表它有物質,表這個意思。它有火大,火大是現在所講的它帶陽電,帶電。它有水大,水大是帶陰電。現在科學上用的名詞不一樣,跟佛法講的沒有兩樣。風大,風大說明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它有活動,風代表動。基本的物質有四個現象,地水火風這四個現象。諸位仔細想想這四個現象裡面,它帶電,帶陰電、帶陽電就放光、放波動,它有波動,它動的,它不是靜的。這個就是說明身光的來源,所有一切的物質統統都有身光。

  身光的大小不論,在《華嚴經》裡面沒有大小,大小不二,大到遍虛空法界,小也遍虛空法界,《華嚴經》上說的。如果就一般大乘經上說的,靈性愈高光就愈大,也就說明它的波動愈細密、愈快速。一切眾生它的波動速度不相同、頻率不相同,這是真的,這個也是事實的現象,但是決定是周遍虛空法界,而且是彼此互相交感,它才產生感應道交的作用,跟現在我們用無線電傳遞訊息一樣的道理。到這種程度,我們可以自由運用自己本身的能量,不必依靠機械,能用本身的能量跟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這是講的道理,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覺得佛所講的是有理,有可能,我們不能不相信。

  第二種光是智光,這個智特別是覺。光裡面確實有覺、有不覺,有這兩種,身光不覺,智光就覺。有覺,感應、訊息的傳遞就彼此互相溝通。如果沒有智光,這當中就產生障礙,雖然光波、電波達到了,但是究竟傳遞什麼訊息不知道。甚至於說我們自己粗心大意,妄想分別執著特別多,在這種情況之下,四面八方來的光波,我們不但不能辨別它裡面的含義,甚至於連影像都沒有辦法覺察到。是我們太粗心,沒有感覺,這是古人講的,這個身體麻木不仁,沒知覺了,這是真的。諸佛菩薩傳遞我們的訊息我們一無所知,六道眾生裡面傳遞我們訊息,我們也一無所知。必須重重打你一頓、刺你一下,感覺到痛了才知道痛癢,身體麻木到這種程度。兩種光說得好,「遍照真俗重重法界」,《華嚴》裡面告訴我們真實的事相。

  大師在此地給我們介紹毘盧遮那是法身,盧舍那是報身,釋迦牟尼是應身,我們常講三身,三身是一不是二。報身是智慧之身,智身也遍一切處,應化身也遍一切處,沒有不遍的。所以我們要明瞭,智遍身也遍。為什麼?因為所依賴、生起的那個本性是遍一切處,它統統從法性生的,法性遍一切處,從性裡面生出來的這些現象怎麼不遍一切處?物質現象是現象,智慧也是現象,沒有不遍的道理。佛的住處,常寂光淨土,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遍一切處,哪個地方不是常寂光?而實在講,身跟土是一不是二,你要是把身跟土分做兩個錯了,你沒入門。身土不二,入不二法門,身土是一不是二。經論上給我們講自性有三德,三德祕藏。其實這個祕是深密而非祕密,為什麼?它都顯在面前,並沒有隱藏。法身、般若、解脫,誰沒有?我們現前沒有,現前你是沒有感受到,實際上你統統具足。法身理體具足,沒有法身哪來這個身?法身是能現,我們這個身土世界是所現。沒有能現的,怎麼可能有所現的境界?能所不二。可見得法身沒有含藏在哪裡,沒有隱藏,而是我們自己不認識、不覺悟。

  你看禪宗,禪宗開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老和尚考他:像什麼樣子?在哪裡?開悟的人隨便拈一個東西表示一下,老和尚點頭,就給他印證。隨拈一物,無一法不是,所以頭頭是道,左右逢源,就是這麼回事情。般若、解脫亦復如是。般若是知見,《楞嚴經》上講的知見,知見就是自己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有知、你有見,這個見代表六根的覺。覺性的起用,在眼叫見,在耳叫聞,在鼻叫嗅,在舌叫嘗,在身叫觸,在意叫知,用一個見字做代表。見聞覺知,哪個沒有?統統都有,有而不覺那就沒法子。解脫就是自在,你怎麼不自在?古大德講,誰把你捆住?誰綁住你?沒人。你今天為什麼有法身而不能證法身;有般若,般若不能現前;有自在、有解脫,解脫也不能夠現前,原因在哪裡?你被妄想分別執著害了,這個東西是大障礙,障礙自己的法身、般若、解脫。所以,你要是能夠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性的智慧德能現前。自性的智慧就是般若,德能就是講法身解脫。而且佛又說,這三種每一種裡面都有四淨德,常樂我淨。「常」,永遠不變,這是常。「樂」是真的快樂,決定沒有苦,我們世間苦樂憂喜在自性裡面統統沒有,那叫真樂。苦樂的樂是相對的樂,不是真的樂。「我」是主宰的意思,大自在的意思,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世出世間法統統不沾染。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

  說到共集善根,我們與諸佛如來、與這些大菩薩們共同一法身。再跟諸位說,諸佛如來無量劫所修集的功德,我們可不可以把它轉變成我自己的功德,行不行?在理論上講,行。為什麼行?共同一法身,那怎麼不行?可是在技術上講,它用什麼方法來轉不知道。其實諸佛菩薩不吝嗇,很大方,絕不吝法,已經把這個方法教給我們。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把一切諸佛、阿彌陀佛在因地裡所修的無量無邊的功德轉變成自己的功德。妙極了!這個法門的殊勝絕對不是權教菩薩能夠想像得到的,所以法門叫難信之法,它真難,它不是假難,真難信。諸位想想,我們平常也講,希望自己跟阿彌陀佛同心、同德、同解、同行,阿彌陀佛無量劫修學的,我們跟他一同不就變成自己的嗎?現在麻煩在哪裡?麻煩在不同。怎麼樣把我們不同的地方變成同,我們的進展就無比的快速。

  我們想不想?想。要怎麼做?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當年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團體,這麼多出家人跟著他修學,真的是三衣一缽,徹底放下。我們今天也來試一下,我們出家人身上不放一分錢,我們從這裡做起。有需要的時候常住給你,我們決定不存一分錢,一切的供養統統交給常住。身心自在,沒有妄想。口袋裡有錢還想到買這個買那個,外頭還誘惑;到你身上一文都沒有,看到,看到也不想了,為什麼?沒錢。我們從這個地方做起,沙彌十戒裡頭有這一條。諸位一定要曉得,這個東西害我們害得很深很深,今天我們連道的門都入不進去,經本子展開此地,註解註得這麼好都看不懂,原因在哪裡?那個錢眼是障礙,那個花花紙把我們的眼睛搞迷惑了,什麼都看不清楚,糟到這樣的程度。所以我們覺悟之後要把它放下,徹底放下,這才是真正與佛同心同願、同解同行。

  清涼在此地講共集善根,他講到主伴,這好,意思講得好。主伴有三種說法,一個是「迴向主伴」,第二種「同行主伴」,第三是「如相主伴」,都稱共集。為什麼叫迴向主伴?我修集一些功德迴向給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包括一切諸佛菩薩、一切眾生,他們所修的功德也迴向給我。我迴向給他,我是主,毘盧遮那佛是伴;毘盧遮那佛迴向給我,他是主,我是他的伴,我們跟諸佛如來互為主伴。實在說,一切諸佛如來修集毫髮之善,沒有不迴向法界一切眾生,只有我們眾生心量很小,把佛菩薩忘記掉。我們不肯迴向給他,他迴向給我們;我們也會偶爾想到,迴向個一、二次。這就是我們跟毘盧遮那佛有這樣的關係。

  同行主伴,我們同修三福、六和、三學、六度,佛也學這個,我們也學,同學的主伴。這兩種,迴向主伴跟同行主伴統統稱性,稱性就圓融,彼此互攝,這個關係多密切。這是清涼大師教導我們,我們跟諸佛菩薩的關係非常密切,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想想,我們跟一切眾生的關係亦復如是。我們禮敬諸佛,怎麼能夠忽略一切眾生?生佛不二,生佛一如。於是這些道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我們真的才逐漸明白一些,漸漸懂得了。這樣我們修學,也就是我們的生活、工作,修行就是修正我們在生活裡面、工作裡頭、應酬裡面種種的錯誤,把這些錯誤修正過來這叫修行,我們修行才有方向、才有目標,才真正把綱領、原則掌握到。

  後面一句,「善根海生」。性德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已經把障礙自性的這些無明、塵沙煩惱斷盡,自性的智慧德能圓滿的現前,《華嚴經》上已經證得十身。我們今天是被這些煩惱,塵沙、無明障礙住,性德雖然就在面前,正是所謂當面錯過,不認識,冤枉在受生死輪迴。我們這一生總算是很幸運,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得人身遇佛法,遇到佛法裡最殊勝的法門,在這裡面讓我們豁然大悟,知道我們跟一切諸佛菩薩同一個善根海生。

  我們今天要靠佛菩薩幫助我們,佛菩薩怎麼幫法?用他的身體給我們做一個榜樣、做一個模範,讓我們看到好學習。佛不在世了,我們造佛的形像。造像不是隨便造的,現代有很多人,用藝術的眼光、美學的眼光來造佛菩薩的形像,美則美矣,不能表法。造佛像、造菩薩像一定要依照《造像量度經》,《大藏經》還有這部經,教給你怎麼做法。要把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表現出來,讓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每一個相好是福相,果報,果必有因,讓我們見到果就想到修因,這尊佛像對我們才產生功德的作用。如果只是美,不能讓我們想起怎樣修因證果,那只能把它當作藝術品來欣賞,我們得不到利益。佛法裡面講,一切法無一不是表法,這在《華嚴經》上顯示出來,沒有一法不是表法,真的讓我們六根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你所接觸的全是大方廣佛華嚴。所以這個經塵說剎說,永遠無間斷在說,這話是事實。上面是就緣來歎德。再看底下經文︰

  【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慧眼明徹等觀三世。於諸三昧具足清淨。】

  這三句是從德行上來讚歎。第一句『諸波羅蜜悉已圓滿』。這些菩薩都是法身大士,他們在此地所代表的,我們常常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二十位菩薩代表。都是破無明、證法身,所以跟諸佛如來是屬於同生性,跟諸佛如來真的是用一個真心,不是異生性。必然與法性理體相應,必定能夠實踐因地當中所發普度眾生的弘願,佛門裡面常講「如來家業」。我們世間,每個人活在這個世間,你都有事業,你是從事於哪一個行業的。如來也不例外,如來從事哪一個行業?這就如來家業。如來家業就是普度眾生,這是佛教的名詞;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如來的家業,從事於義務的社會教學工作。這個社會教學範圍之大是虛空法界,不是侷限在一個地區,不是侷限在一個世界,盡虛空遍法界,以一切有情眾生為對象(有情眾生是講九界有情眾生),這是如來家的事業。這個教學是義務的,不講求報酬。

  世尊一生教學,我們在經典上所看到,你看他的學生,以我們肉眼接觸到、看得見的,有帝王、國王大臣,再往下面看也有販夫走卒,真的是孔老夫子所謂有教無類,一律平等。佛沒有接受絲毫的報酬,只是每天出去托一缽飯而已;穿的衣服叫糞掃衣,別人丟棄的舊衣服,撿起來洗乾淨,破損的地方把它裁掉,把它湊合縫起來當衣穿,佛過的是這個生活。我們今天過的什麼生活?我們叫學佛,要是給佛世的人看到笑話,真是牙都笑掉,我們學什麼佛?連佛的樣子也沒裝像。要曉得他們存的是什麼心,他的心與自性完全相應,自性清淨,自性平等,自性覺而不迷,自性生大慈悲。所以他能成無上道,成無上道就是能夠恢復自性,自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能現前,於是得大自在。這個自在,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隨類化身,隨機說法,這才顯示德能智慧無比的殊勝。

  說佛的福德就是說的性德,清涼大師在這一段給我們註得很詳細。這裡面有個重點我們要學習,第一個我們要虛心。虛心怎麼說?六祖惠能大師常講「本來無一物」,世尊在《金剛般若經》裡面告訴我們「三心不可得」,這才叫真正的虛心,也就是心地清淨到極處。根塵相接的時候,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一念不生,這是虛心。縱然起心動念,決定是利益一切眾生,沒有我,如果還有一念念到我的利益、我的好處,你就被污染,嚴重的污染。污染生煩惱,清淨生智慧。一定要崇尚道德,與道、與德相應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當然也包括提升自己生活的境界,這是我們今天講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無所謂,再跟諸位說,物質生活裡頭沒有苦樂,你才真正超越。念念要想一切眾生,特別是要想念一切苦難的眾生,還沒覺悟,還迷惑顛倒,還在六道裡面搞輪迴,用輪迴心造輪迴業,要常常想念這些眾生,如何去幫助他們。有機會,我們盡心盡力幫他忙,沒有機會要好好提升自己境界,自己認真努力修學都是為一切眾生,要像佛一樣行彌法界。

  清涼給我們講菩薩的大德,概略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自分因行德」,因地修行的德;第二類「勝進果行德」,證果之後他們的生活行為,所顯示的大德大能;第三種是講這兩種行無障礙德。所以歎德,歎菩薩德經文很長。因地修行對我們來說是我們現前的事情,我們非常關心,我們現在是在因地。因地修行有自利、利他,自利行怎樣才能做得圓滿?這就講到我們經文,「諸波羅蜜悉已圓滿」。「波羅蜜」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到彼岸」。這個話不太好懂,我們用現代的話來說,究竟圓滿,就這個意思;「諸」是多的意思,每一樁事情都能做到究竟圓滿就叫波羅蜜。我們想想看,我們哪一樁事情做到究竟圓滿?此地「諸」這一個字,裡面所含攝的是無量無邊。不要只看到經上講六度、十度、八萬四千,這都是小數字。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微細之行;說到微細,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意業,我們身體動作是身業,言語是口業。意業太複雜了、太多了,前念滅了後念就生。怎樣才做到圓滿?與法相應就圓滿;換句話說,身語意業這三業行為要做到盡善盡美,這才是圓滿。盡善盡美對誰來說?對眾生來說,不是對自己。換句話說,自己所做的是為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那才叫圓滿。我動一個念頭,我身體的動作言語不足為世間人的楷模,那就錯了。你要學菩薩,起心動念、言語動作要給世間一切人做好樣子,這叫菩薩行。菩薩行叫自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要懂這個道理,要想到如何做得圓滿。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只能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