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律要節錄 (第九集) 1994/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1-003-0009
【二十六、金銀重物,以至一鍼一草,不得不與而取。】
這是十戒裡面的第二條,「不偷盜」。『一鍼一草』,這是很微賤的,不是貴重的。『不得不與而取』,只要是有主人的,即使一鍼一草,一定要主人同意才可以取;主人不同意,你要是取了,這就犯盜戒。佛家所講的「偷盜」比世間法講得嚴格,世間法沒有講得這麼微細。所以偷盜的定義,就是「不與取」。有主人的東西,無論東西的貴賤,主人不同意,你要是取了,都叫犯盜戒。
【二十七、華聚菩薩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
「五逆罪」是墮地獄的罪,《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就講得很清楚:「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佛的福報非常大,沒有任何人能害佛,但是叫佛的身體破損一點,流一點血,這是有的。像提婆達多害釋迦牟尼佛就是出佛身血。佛不在世了,佛像流傳在世間,如果用憎恨心、惡心破壞佛像,等於出佛身血的罪。第四是「殺阿羅漢」。實在講,現在眾生福薄,阿羅漢也不住世,你找也找不到。第五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壞和合的僧團。這五種罪都是墮阿鼻地獄,所以五逆是極重的罪。『四重』,這是戒律裡面前面四條重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這是四重戒,都是感招地獄的苦報。
菩薩說:五逆四重,我都能救,唯獨『盜僧物者』,偷盜僧團裡面的物品,『我不能救』。這原因在哪裡,我們一定要曉得,真正曉得明白了,就知道菩薩講這個話不過分。平常我們講偷盜,這個物有主,物主只有一個人,這個罪很小,你偷得再多,罪都不大。為什麼?你將來償債只還一個人,這個事情好辦。如果這是公共設施,公共設施是這個地區的人納稅來設置的,譬如公用電話,你偷盜這個,麻煩大了,因為這個地區的居民都是物主,這個罪重了。將來還債的時候,凡是住在這個地區的人,他曾經納過稅的,你就是偷盜他的,這個罪就重了。假如這個公共設施是國家建設的,那個麻煩就更大,這一國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就是偷一草一木,這一國的人都是債主,這個罪就更重了。「僧物」,那個罪就沒辦法說了。因為僧是十方常住,它結罪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上,盡虛空遍法界,只要是出家道場他都有分,所以叫十方常住,那個罪就沒完沒了。所以菩薩無可奈何,不能救,為什麼?物主太多,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物主,算不清的,難在這個地方。雖然這個物很輕微,一鍼一草,它是僧團的東西,這個罪就非常重。
我們現在要問:「這些事情我們有沒有做過?」有意無意很容易犯這個過失,這個罪可麻煩了。因此,佛教我們懺悔,有意做的,我們要懺悔;無意做的,也要懺悔。「懺悔法」就是後不再造,從今而後,我小心謹慎,不犯偷盜戒,這才叫真正懺悔。不是在佛菩薩面前念個懺悔偈就完了,那個沒有用的,那個有口無心,那個叫「不通懺悔」。
同時我們要曉得,現在我們所遇到的,所見到的,這個「僧物」不會像《戒經》裡的結罪這麼重。原因在哪裡?過去我在台北,有一位趙默林老居士,有一天他在功德林餐廳請我吃飯,吃飯的時候就向我提出一樁事情。他說:法師,我很憂慮。我說:你年歲這麼大了,念佛也念得不錯,你憂慮什麼?他說:現在很多人都造阿鼻地獄的罪業,沒救怎麼辦?我說:哪些人?造了什麼重罪?他說:五逆罪裡的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決定墮阿鼻地獄。我聽了之後,我說:沒事,沒事,咱們好好的吃東西。他說:怎麼了?我說:您老人家學佛很多年了,見過許多道場,你冷靜想想,哪一個道場裡面住的是和合僧?結果他聽了這個話,想了想,笑了一笑。這一個寺廟住兩個和尚都會打架,他怎麼和合?這不是和合僧。如果是和合僧,這個罪就決定墮阿鼻地獄。六和敬誰做到?六和敬做不到,雖然住在一塊兒,不是僧團。當然,說人家是非、破壞人是有罪的,但沒那麼重。這他才放心,這飯才吃得好消化。
我們今天講的這個僧物,偷盜是決定有罪的。我們這個是不是十方僧?不是。十方僧,只要是出家人到這個地方來,一定要接待。我們今天不是哪一個來都接待的。現在很多道場,如果跟他沒有相當的關係,一餐飯都不留,這就是後來所謂的「子孫廟」。子孫廟是家庭,師父傳給徒弟,一代一代承傳的,跟家庭沒有兩樣。這樣性質的道場,罪就沒有那麼重,因為不會結到十方法界去了,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明白這個事實真相,才知道僧團之可貴。真正一個和合僧團,這個地方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不是一個真正僧團,誰來擁護?妖魔鬼怪。他也有很大的勢力,也不可以侵犯。我們一般人的福德、智慧、神通都比不上他,他也有很大的勢力,但是那個不是佛道場,結罪有差。華聚菩薩講的這個是真正的和合僧團,這個罪他就沒有辦法救。
【二十八、常住物,乃至冒渡等,凡有所私,悉名偷盜,罪不可悔。】
『常住物』。這都是講真正的僧團,真正的僧團一定要修六和敬,不修六和敬就不是真正的僧團。『乃至冒渡等』,冒渡是什麼意思?也是屬於偷盜。「冒」是冒充,「渡」是渡河,從前渡河要船,坐那個船有一些可以免費的。他冒充身分也免費了,這一類的就叫偷盜。類似這種情形非常多,譬如用種種巧妙的方法逃稅,逃稅是偷盜國家的,這個罪很重。應該納的稅一定要納,如果圖一點便宜,偷稅,這個罪是非常的重;世間人不曉得,乃至於世間法律也沒有範圍到這一樁事實,它的事實很少人知道。
『凡有所私,悉名偷盜』。所私,就是你私人佔有。僧團的東西,常住的東西,公共設施,你據為己有,這都是偷盜。『罪不可悔』,因為它結罪的範圍非常大。由此可知,常住物一定要愛惜。愛惜常住物是真正的修福,那個福報之大,也不可思議,輕易損毀,都有罪過。
【二十九、古云:「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非財害己,惡語傷人。」世儒尚然,況釋子視金玉如瓦礫者乎。】
『人非善不交』,這是講你平常結交朋友,跟人家往來,你要有能力辨別善惡。惡人,我們「敬而遠之」,尊敬是對的,「遠」是不學他,不常常跟他在一起。善人,我們尊敬他,向他學習。『物非義不取』,義就是應該的;別人的東西,不是我應該得到的,決定不取。
『非財害己』,非財就是非義之財,自己不應該得到的,你去取得,結果是傷害自己,犯偷盜罪。縱然你會鑽世間法律的漏洞,逃過了,但逃不出因果,後世的果報不能避免,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瞭。
『惡語傷人』,指惡口,說話粗魯,傷人之心,跟人家結冤仇。我們常常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聽的人誤會了,這個都會造成冤冤相報,所以言語要謹慎。《戒經》裡面常常勸告我們,不可以戲論,戲論就是開玩笑。開玩笑,有的時候不謹慎,說這些話的時候,人家聽到有意就懷恨在心,「你諷刺我,你含沙射影」,他會有這樣的想法。我本來沒有這個意思,說說玩玩的,哪裡曉得他聽了之後就懷恨在心。懷恨在心,以後遇到機緣他就會報復,這個東西很麻煩。這個報復有的時候不是這一生,來生多生多劫纏綿不清。所以玩笑都要少開,不要開玩笑。
『世儒尚然』,世間讀書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對行持、言語,他都謹慎小心。『況釋子』,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學佛之人。『視金玉如瓦礫者乎』,出家修道對於這些財物絕對不重視,不把它看在眼裡,心心念念存的是道,而不重這些物質。可是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裡面,道場為什麼不和?大家都知道六和敬好,為什麼做不到?就是因為道場這裡頭有名有利,爭名奪利,這就不和了。為什麼會爭名奪利?不知道什麼叫盜,不相信因果,所以他才敢。他要是真正明瞭盜,真正相信因果報應,他不敢做,絕對不會做。今天佛教不能振興,真正的原因在此地。我們好心出家了,希望將來有一個好的結果,這些道理不能不探討,因果報應的事實不能不相信。我們很冷靜的觀察,因果報應的事實就在眼前,處處可以見到,怎能不提高警覺!
【三十、經云,佛夙生作貧人時曰:吾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佛在過去生中也受過貧窮的果報,六道裡面的甘苦,他是過來人。我們生生世世也是從這裡經過的,我們忘掉了,所謂是隔陰之迷。他說:『吾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這就是佛跟眾生不一樣的地方。他重道,不重世間的富貴。世間富貴不免輪迴,換句話說,三惡道就決定有分。我們今天的道就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佛教導我們的,這個法門在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