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方廣圓覺經—念佛是求圓覺最善巧的方法  (第七集)  1981  檔名:09-009-0007

  (請從09-009-0007a音檔開始)

  請掀開經本,本經的序分在前面我們都介紹過了,今天要講的是正宗分的開始,請看經文: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

  向下經文不長,但是句句都非常的重要,特別是這一段,這一段佛給我們指出圓滿覺悟真正的宗旨。一部經,乃至於一切經,總不外乎信解行證,這個就叫做佛法。與世間一切書籍不相同,世間一切書籍沒有這四個意思,唯有佛經具足信解行證這個意思。

  本經有十二位菩薩,代表我們請法,可以說大問有一十二。第一位是文殊菩薩,他所提出的問題前面序分裡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他問的問題包括了三點意思,第一個他請教如來本起的因行,就是最根本的修行的原因。第二個問題問菩薩發心,以及在修學過程當中怎麼樣遠離一切障礙。第三個問題是說未來末法時期的眾生,這些求大乘的人,怎樣才能夠不墮邪見。這個三大問題,實在講,對我們來說真正是迫切需要的。佛的答覆,可以說一部經就是答覆這三個問題。但是在初會裡面,已經將這三個問題略略的說出來。略略是從綱領上來說,當然非常重要。佛法在這一問裡面,他的目的是要我們相信,要我們理解什麼才是真正修行的根本。佛門裡面常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由此可知,修因證果根本的因緣是一絲毫都不能差錯的,如果有差錯,那就是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了。明白之後必須根據這個因地心,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這個樣子才能有圓滿的果報。

  在第一段裡面最重要的是叫我們真正覺悟,我們自己本來具足圓覺妙心,這是本有的。叫我們曉得,我們本來就沒有無明生死,這個無明是虛妄的,生死也不是真實的。諸位如果真正肯定的明白這個道理,相信這個道理,對於這個道理沒有懷疑,這叫做真信,這叫做真解。如其不然,我們還把妄念當作真心,把這個妄想心當作真心,這個就錯了。佛法,特別是在了義經論裡面,佛常常這樣跟我們講。我們在講習上提到,不少的同學們都能夠理解,也都能夠明白,經典裡面常常講這個事情。可是問你,你信不信?你說,我相信。相信了之後,為什麼一天到晚還生煩惱?還在一切境界裡頭打妄想?可見得你說的那個相信不是真信,你說的理解不是真正的理解。要曉得,妄念、執著就是不悟,就是不覺。所以真正修行人第一樁的大事,就是要明白這個道理,相信這個事實,「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個是《大乘起信論》的話。其次,這就是「發菩提心,修菩薩行」,而後才能夠證得無上菩提。

  經裡面釋迦牟尼佛現身說法,表演給我們看,叫著『善男子』,這個「善男子」是對文殊菩薩,稱呼他的;也可以說,當時在座與會的這些出家在家的大眾。如果就文殊問的意思上來說,包括我們現前在座的大眾。為什麼?他問到末世眾生,就把我們這些大眾都包括在其中了。這個話非常的親切,喚起我們的注意力。『無上法王』,這一句是世尊自稱。這一句裡面含的意思非常之深,為什麼?佛是「無上法王」,我們要問一問,哪個不是?本經後面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那哪一個不是無上法王?你自己本身就是。「法」是指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王」是自在的意思。如果我們以清涼解《華嚴》兩句話來說明、來解釋,諸位一聽就明白了。清涼大師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就叫做「法王」,於一切法裡頭沒有障礙,沒有障礙就叫做大自在,就叫做解脫。自在、解脫上面加個「無上」,這是講究竟圓滿的自在、解脫,並不是佛一個人獨有的,而是一切眾生個個都具足,所以這個意思很深。現在我們為什麼與佛一樣具足的大自在,我們現在感覺的是樣樣都不自在。這是什麼原因?那就是我們不覺,不曉得自己是無上法王,所以才落到這樣的一個地步。雖然落到這樣的地步,你的本性、你的圓覺並沒有喪失,你的清淨心一天到晚還在哪裡起作用,沒喪失。

  第二句說『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剛才給諸位說了,「無上法王」就是自己,換句話說,每一個人都有大陀羅尼,「名為圓覺」。什麼叫「陀羅尼」?陀羅尼是印度話,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叫總持,就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在佛法裡面有所謂多字陀羅尼,有少字陀羅尼,有一字陀羅尼,有無字陀羅尼。為什麼有這麼多?跟諸位說,這個多是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不二。諸位一看到陀羅尼就不要想到是咒語,咒語是陀羅尼的一種,除了咒語,一切經論都叫陀羅尼。《大方廣佛華嚴經》豈不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嗎?那這一部經就叫陀羅尼。六百卷的《大般若》也是持一切法、總一切義,那六百卷《大般若》又何嘗不是陀羅尼?你看多字。少字,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也是陀羅尼,為什麼?它也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當你念佛證得一心不亂了,像六祖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無字陀羅尼,也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可見得一多不二,其妙無窮。

  真正要學佛法的應當要留意,陀羅尼而稱之為「門」,門是門徑,門是門路,這是說一切聖凡大家共同所行的這個路,所入的門,都是由陀羅尼而入的。由此可知,大乘經典不能不讀,三皈依裡面教給我們「深入經藏」,不但要入,而且還要深入。離開教,跟諸位說,沒有宗。我們通常講宗門教下,禪宗裡面雖說是教外別傳,它有沒有離開教?沒有離開教。你們看看我們中國禪宗的語錄,哪一個大徹大悟之人他對於教理不通,你們去找找看有沒有一個?個個都是通達教理。連六祖大師示現的不認識字,他聽人念的經不少,他聽了之後,他就能懂得裡面的意思,他就能夠背誦,他也能夠講得出經中的道理。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的,他老人家為大眾說法引經據典,不能說他不通,他樣樣都通。所以,諸位要曉得,宗與教是一不是二,二就不是佛法。這是特別提醒諸位,縱然是你想學禪也不能夠離開經典。

  陀羅尼門稱之為「大」,這個大不是大小之大,大小之大是有量,這個大是無量,與真如本性相應就叫做大。真如本性,經典裡面常常形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其大無礙,這個叫真大。這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圓覺真心,每一個人本來具足的,我們現在把這個真心、大心失掉了。怎麼失掉了?是因為現在念念守住一個小心量,於是把大心失掉。小心量是什麼?分別、執著,後面馬上就要討論到。妄心是依真心而起的,小心量是依大心而生起的。可見得,大心並不是真正的失掉,只是你迷了,不認識了,你只認識這個小心量,你不曉得你有個大心量,不曉得自己是包太虛、周沙界,總持無量無邊的法門。就是自己不曉得。

  此地這個「門」還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從迷悟上來講,迷就好比是出去、離開了,這是指眾生,眾生迷此陀羅尼,就好比離開了;佛菩薩悟此陀羅尼,就好比入門了。所以這個「門」有出入的意思。第二有流出的意思,這是說一切諸佛以及諸佛無上正等正覺都是從這個陀羅尼門而流出的,這個陀羅尼門就是圓覺真心,從這個地方流出的。

  底下,這把它的名目說出來了,「大陀羅尼門」是什麼?它的名字叫「圓覺」。這是把名字說出來,「圓」是圓滿,一絲毫欠缺都沒有,「覺」是覺悟,覺而不迷。佛法在世間它的目的就是喚醒一切眾生的迷惑顛倒,喚醒眾生令他覺悟,這個叫佛法。接觸佛法還要迷執而不覺悟,那就錯了,大錯特錯。可是我們曉得,學佛的人有多少,幾個人從佛法裡頭覺悟?跟諸位說,覺悟就叫做成佛、成菩薩。他為什麼不覺?這個東西實際上有困難,就是他的妄心不死,一天到晚還要用分別、用執著。所以多少人學一輩子佛不覺悟,為什麼?不肯離妄。妄是什麼?分別心、執著心,第六意識、第七識,他不肯捨棄。一切法裡頭依然執著、分別,只要他依然用這個方法,諸佛菩薩來給他說法,說一輩子他也不會開悟。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瞭這個道理,開悟不開悟是在自己。哪怕那個老師,講經說法的人他沒有開悟,他迷惑顛倒,他要是照經裡面這樣說,叫你捨識用根,你自己果然就捨識用根了,那你就成佛了。所以說會說不如會聽,不一定說一定要開悟的人我跟他我才會開悟,沒有開悟的人那我跟他我當然不會開悟,錯了。你們要不相信,你看《六祖壇經》,六祖大師當年賣柴的時候,聽到一個客人在念《金剛經》,他在那裡聽聽他就開悟了,那個念經的人迷惑顛倒沒有開悟。為什麼那個念的人沒有開悟,聽的人開悟了?念的人放不下分別執著,聽的人一聽,這個不錯,對,道理對,立刻就放下了。真正是《楞嚴》裡面所講「歇即菩提」,用在六祖大師分上非常恰當,他一放下他就成佛了,到黃梅去求印證。所以六祖開悟在哪裡開悟?在聽客人念《金剛經》開悟的。我們看到這些典型,看到這些模樣,還不覺悟嗎?我苦口婆心的勸大家,大家還是耳邊風。

  圓覺是總相,一切法是別相,總者別之總,別者總之別,總別不二。諸位要曉得這個道理,圓覺心才能夠現前。我們現在這個圓覺怎麼樣也圓不了,也覺不了,就是一切法裡頭你不曉得它的本來面目,不曉得它的真實相。換句話說,不曉得一切法原是一法,《華嚴》裡面講的一真法界。一切法是一,一就是一切,你不曉得這個道理。如果曉得這個道理了,在一切法裡頭決定不分別、不執著,一切放下。因為不知道一切法是一,在一一法裡頭起分別執著,一一法裡面起較量心,這樣就圓不了,也覺不了。佛在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從圓覺、陀羅尼,『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所以這個圓覺、陀羅尼稱之為門,從這個門流出來的。我們學佛的人要學個什麼東西?就是學的圓覺,圓覺就是佛的意思。我們稱佛,佛就是覺的意思,而是圓滿的覺悟。為什麼?因為我們解釋佛的意思是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單講自覺,阿羅漢就夠得上資格;如果講覺他,菩薩也稱得上,自覺覺他是菩薩;覺行圓滿這是佛,那個圓滿可見得就是圓覺,圓覺就是佛的稱號。這個佛是講的自性佛,所謂是自性天真佛。

  我們學佛,諸位就曉得了,就是學個圓覺,無所不覺。這個無所不覺就是一切法裡頭是樣樣都不迷,那就無所不覺了。我們現在在一切法裡頭是法法皆迷。也許諸位說,我對這個世出世間有很多法,我都通達,我都了解。跟諸位說,像古人所講的,縱饒念得十二部經,你還是迷惑顛倒,你還是不覺。為什麼?因為你有障礙,就是你的妄念、執著沒有去掉;換句話說,你依舊是不覺。求圓覺最善巧的方法無過於念佛,「阿彌陀」就是圓的意思,「佛」就是覺的意思。可是這個要會念,不會念的,那是喊破喉嚨也枉然,要會念。會念的人念到理一心不亂,圓覺心就現前了,圓覺的事也現前了,這是圓覺境界。《華嚴經》裡面講的「一真法界」,淨土所說的「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這就現前了。

  「真如」,什麼叫真,什麼叫如,這個要搞清楚。所謂真,真就是決定不假,決定不是虛妄的。許多同學都念過《金剛經》,《金剛經》有非常明顯的一個特色,就是教人離相,一面說一面就叫你離開、捨棄。為什麼叫你捨棄?因為所說的那些相全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虛妄的,名虛妄的,想虛妄的,所以全都叫你離開。但是,妄可以離,真不可以離。換句話說,不可離的,這就是真。再說得明顯一點,一切生滅法、有為法不是真實的,這是我們要覺悟。諸位念過百法,心法、心所法、色法是依他起性,不相應行法是遍計所執性,這是有為法,是生滅法,一共九十四種,這是應當要離開的。我們離了沒有?你沒有離,你天天還用這個,這哪裡叫學佛?用這些東西叫學迷,迷上加迷,這就不覺。如果諸位要學佛、學覺,這些東西要捨離,心才能得到清淨。

  所以學佛的人在今天特別要明瞭一樁事情,諸位想想釋迦牟尼佛那個時候,一些在家出家的修行人是什麼個樣子,出家在家的弟子有沒有參加什麼會、什麼組織,有沒有?沒有的。佛教傳到中國來之後,你們也注意去看看佛教自古以來沒有這個。今天我們有些人談到了,我們佛教不如基督教、不如天主教,他們有嚴密的組織,有教會,有行政組織。跟諸位說,那是宗教,佛法不是宗教,我們要學他那一套就糟糕了。為什麼?學些名聞利養了,搞這個東西去了。佛法自古以來是教學,師生的關係,師生如父子,他是叫你開悟的,叫你心得清淨的,教這個。他不是叫你搞名聞利養,不是叫你搞政治組織,不是叫你搞幫會,沒有這一套。佛教變成有團體、有規模的教學,這是從馬祖、百丈開始的。這就是建立了叢林制度,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印度沒有。叢林是什麼?是比較上有規模的教學,好像一所大學的樣子,但是這個組織也只限於本身,與另外一間寺廟不發生關係。就好比學校一樣,你辦你的學校,他辦他的學校,當中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說有關係只有在教學上的觀摩,沒有說哪一個領導哪一個,哪一個要統治哪一個,沒有,沒有這個關係。

  所以佛法自古以來就沒有組織,絕對自由,講大自在!叫你心地清淨,叫你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縱然你行菩薩道也是自行化他。只有在國家有大難的時候,這個時候才有個法會,這是大家在經典裡面看到的仁王法會。仁王法會是什麼意思?不是像我們現在這些年來這個仁王法會的樣子,不是這個,這個樣子於國家國難無濟於事。仁王法會是什麼?是全國這些教師們,大家在一起共同商量一個教學的方針。平時各人宣揚各人的法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各人教各人的。在這個時期,因為大難當前,一切眾生有共同的利害,所以我們的教學要有共同的方針。(09-009-0007b音檔開始)教學善巧的會議,是開這個。會議完了之後,大家各人到各人的寺院、庵堂去弘法利生,本著這個宗旨,本著這個方針,教大家覺悟。這樣才能夠振作民心復興,使敵人敬畏而不敢輕舉妄動,這才救得了國家。所以這個會議是學術會議,這個是仁王法會。

  可見得佛法確實是講的圓滿大覺,所以說「流出一切清淨真如」。「真」,是一切法皆是真學。一真一切真,無有一法不真。如果我們說這一法是真、那一法是妄,你沒有證得真,為什麼?真只有一沒有二。所以在禪宗裡面大徹大悟之後,就叫明心見性。見了性,他見到一真了,見到一切法皆真,一切法皆如,這是見性的境界。在念佛人得到一心不亂也證得這個境界,曉得萬法歸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在一切法裡頭不生分別。幾時心一了,看一切法就是一。諸位要曉得,一心是真心,就是圓覺心,所以看到一切法是一不是二。我們現在用的是妄心,所以我們覺得一切法不是一,無量無邊的差別。那是什麼?我們的妄念紛飛,無量的分別執著,所以看到一切法是無量的差別。諸位總要明瞭一樁事實,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真心不隨境,妄心隨境轉。說到「如」,一切法皆如,不可以說這一法如、那一法不如,那就錯了。那是天台大師證得之後(他是從《法華經》證得的),講十如是,三轉諸法解釋出百界千如,這就是說無法不如,他老人家證得法華三昧,妙極了。

  一般說起來《華嚴經》太大了,講一遍實在不容易,這一生能夠聽一部《華嚴經》,跟諸位說,那正是《開經偈》裡面所講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不假,這個話是真實話,太不簡單了!哪一個人有這麼大的福報?一生當中能聽過一部《華嚴經》,所以這個機會難得。但是,講《法華經》的機會就比較多,《法華經》只有七卷,《華嚴經》的十分之一,縱然細講也不過半年,就能把它講得很圓滿。所以在一般教學,是一個學期,頂多是一學年課程,這個機緣就比較多了。《華嚴》與《法華》是相同,只是說得有詳略之分,經義都是圓滿的。這兩部經的義理不增不減,統稱為根本法輪。天台大師在《法華玄義》裡面解釋妙法,實在是說極了,法法皆妙,無法不妙,為什麼?法法皆真,法法皆如。我們幾時能夠參透這個玄關,能夠悟入這個境界?那這是我們的境界。再說,清淨真如也就是法身理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眾生佛性是一不是二。

  「法身」這兩個字怎麼講法,我們要曉得,佛有三身,有法身、有報身、有應化身。我們有沒有?我們有。是不是等我們成佛之後才有?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那我現在本來就有。確實本來就有,可惜你自己不認識,這個沒有辦法。如果你要認識再不懷疑了,那你現在在座位上就成佛了。法是指的一切,世出世間一切法,一切法就是自己的身,這叫法身。很難懂。難懂,我們要從比喻來說,諸位能夠體會到這個意思。譬如我們作夢,你們同學們我在這裡實驗一下,沒有作過夢的人舉手給我看看,你們長這麼大從來沒作過夢,一個也沒有。換句話說,你們個個都曾經作過夢。夢的時間很短,所以你容易覺悟。你想一想夢中,當然有你自己,不會你作個夢,夢裡頭沒有你自己,那不可能的事情,一定有自己,也夢到一些人物,也有山河大地,到你夢醒了,你自己想一想這個夢境是不是你自己一心變化出來的。想想有道理,這個夢裡頭確實是我一心變現,自己是自己變現的,夢裡頭變的別人還是自己變現的,山河大地乃至於虛空統統是自己變現的。那夢裡面境界,哪一法不是你自己的心?是自己的心。所以夢裡頭整個境界就是你的法身。

  想想有道理,可是你現在不曉得,十法界依正莊嚴是你圓覺心中變現之物。所以說你的圓覺真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這個一切法怎麼是外面的?你跟這個人親愛,跟那個人做冤家對頭,你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煩;說這個事情對了,那個事情錯了,你永遠迷惑顛倒,你不曉得,你所愛的、你所恨的全是自己,你說對的、你說錯的還是自己。你如果恍然大悟,你的平等心證得了,就平等了。平等心是菩提心的直心。平等心證得,這是理體證得。你的自受用是清淨的,清淨真如,體是平等真如,他受用是慈悲真如。所以我們今天迷,是不曉得迷了法身,不知道萬法是一。所以諸位在作夢的時候忽然自己覺悟了,我現在在作夢,夢裡頭一切境界都是自己,你的心平等、清淨了,這個時候才真正超越相對的境界,就超越相對。超越相對,跟諸位說,絕對也沒有。你要有個絕對跟相對,還是一個相對。那我們就得問問,我們要不要求圓覺,要不要修圓覺,要不要恢復我們自己的圓覺?這是一個實際上的問題。如果要是真想要,一定要明理,一定要如理的修學。

  佛在此地只舉出幾個大端,「流出一切」,這個一切意思太長,一切後面只說了三樁事,『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只說了這三大綱領。除這個之外,無量無邊的法門,就在「一切」兩個字上包括了。「菩提涅槃」,菩提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是覺,就是圓覺之覺,是諸佛所證的智德,就是般若德,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夠斷惑證真。「涅槃」翻成中國意思叫不生不滅,我們一般稱為斷德,就是一切妄想、煩惱從此永斷。邪見煩惱永斷了,這是在因上斷了。因斷了,在果上分段生死、變易生死當然就了了,了生死超三界真的一點都不假。三界六道的生死本來就不是實在的,可是,你迷了就有,悟了就沒有。你要是不悟,你依然要受生死輪迴的苦報。「及波羅蜜」,意思就是一切諸法究竟圓滿。波羅蜜是印度話,翻成我們中國的意思叫到彼岸,到彼岸就是到家的意思,到家就是圓滿究竟。譬如說某人會畫畫,畫畫到第一流了,你這個畫到家了,功夫到家了。你會寫字,字寫得很好,你這個書法到家了,就這意思。就是圓滿究竟的意思,好到不能再好了,就叫波羅蜜。

  在一切諸法裡面,佛在大乘法當中把它歸納為六大類,就叫做六波羅蜜,我們翻成中文叫六度。布施,布施度什麼?度慳貪的。因為我們有慳吝之心,慳吝是煩惱,慳吝就是捨不得,自己已經有的不能放下,自己沒有的想貪得,這個是大煩惱,無量無邊的煩惱都是存在這裡面,所以這個貪瞋痴叫三毒煩惱,根本煩惱。布施做什麼用?就是幫助我們斷這個煩惱,我們自己有的能放得下,自己沒有的不起貪心,把這個慳貪的心斷掉了,布施波羅蜜就圓滿了。所以這個布施,我們講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無非叫你在一切法裡面不起貪心,不起慳吝心。而不是說你財布施,你財來施捨,每一個眾生都施捨到了,不是這個意思,圓滿不是這個樣子。你坐在這個地方不動,什麼事情也沒有做,你把貪心斷掉了,你的布施波羅蜜圓滿了。那個一天到晚在外面做好事情的,到處布施的,他還沒有圓滿。你坐在家裡不動就圓滿了,為什麼?貪心沒有了,慳吝心沒有了,嫉妒心沒有了,圓滿了。持戒波羅蜜,持戒是什麼?斷惡修善,這個裡頭特別著重在斷惡。因為布施裡頭就修善,是「眾善奉行」,這個裡面專門講的是「諸惡莫作」。所以六度,持戒是對治惡業的。一切諸惡都不做,不但不做連心都不動,心都沒有了,你的持戒波羅蜜圓滿了。我們還有這個心,有這個心,就要戒律。

  第三大類是忍辱波羅蜜。講到忍是初學的功夫,講忍。到圓滿的時候有沒有忍這個念頭?沒有。為什麼沒有?知道萬法是一,不但忍的相沒有,忍的心也沒有,這是圓滿的講。有忍辱,而後才能精進。精,純而不雜。不雜一切妄念,不雜一切稀求,進步再進步,日新又日新,這叫做精進。精進之後有禪定波羅蜜,在一切法裡頭決定不起心、不動念,心如止水,心如明鏡,這是禪定成就了。我們在一切境界裡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起心動念,你這個功夫不到家,沒有定。念佛的人來說,沒有得一心。如果大家要是明白這樁事情,曉得我們所修學的,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方向是什麼,我們的目標是一心不亂,是清淨真如,你要是把這個目標方向搞清楚了,你才談得上修行。為什麼?凡是與我這個目標不相應的,我一概遠離,換句話說,不把它放在心裡。一心只求什麼?求清淨真如,求一心不亂。而一切的境界正是磨練我們的妄心,就是修這個六度法門,在一切境界裡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一切人我是非能夠放得下就是智慧。一切境界裡面不起一個惡心所,就是持戒圓滿;一切境界自己能夠忍受,不動心就是忍辱。在哪裡修?就是一天到晚一切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頭去鍛鍊,鍊你的清淨心,鍊你的一心不亂,這叫修行,這叫做功夫。

  六度裡面這個五度都是講的事,末後這個般若就講的理,有事有理。理什麼?理是不執著,就是所謂三輪體空。六百卷的《大般若》一句話就說清楚了,《心經》裡面講「無智亦無得」。釋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講的般若只有這一句話,「一切法了不可得」。諸位要是能在這上悟入了,心開意解,你這個心從此就入了大定。入了大定,並不是叫你盤腿面壁坐在那不動叫大定,不是的,一天到晚你也忙得不亦樂乎,什麼事情都做,心裡頭如如不動。「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叫大定。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他在大定裡頭,人家常住的是一心不亂。諸佛菩薩、歷代祖師所示現的,哪一個不是常住大定之中?這個就是智慧。不但是一切法不可得,連智也不可得。你要說你有智慧,麻煩大了,那就是「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知也沒有。我記得在前面跟諸位說過,經沒有意思,沒有講法,這就是無智。無智是真智慧,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我們要發了個心去求智慧,就糟糕了,這個心就是無明,用無明去求明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因地心與果地覺不相應。我們用什麼心求智慧?用清淨心求智慧就相應了,用一心不亂求智慧就相應了。清淨心、一心不亂,體就是禪定波羅蜜,用就是般若波羅蜜。禪定與般若又可以互為體用,你說般若是體,禪定是用,也行;說禪定是體,智慧是用,也可以。為什麼?體用本來不二。所以智慧開了就是根本智現前了,般若波羅蜜證得了,這個時候才真正做到稱性起修。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修而無修,無修而修,這是如來因地法行。諸佛已經證得,證得以後這『教授菩薩』,「菩薩」是正在修學的人,譬如說正在學校讀書的學生,而佛則是已經畢業的人,他來教他們。菩薩要想成佛,必須要以清淨真如為因地心。這個清淨真如,如果諸位是對這個境界不能夠十分的理解,我們簡單的說,依一心不亂。大家特別注意這個一,一心,二心就亂了。我們能不能在一切法裡用一心去觀照?二心就是分別,二心就是妄心,一心是真心,一心就是清淨真如。諸位要想成佛,要想在這一生成就,沒有別的,你只要能學到我在一切法、一切時、一切處,我用一心。一心就是平等心、真心、至誠心,用這個作因地心,修六度萬行,這個叫因地行門。因地心修因地行,因真果亦真,才能夠證得究竟圓覺,也就是證得無上菩提。

  這一段是佛在答覆文殊菩薩先把宗旨說出來,下面再分開他提的三個問題,一個一個來給他說明。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