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般若經綱要  (第十集)  1997/2  台灣台北華藏講堂  檔名:09-028-0010

  請掀開經本第九十一面:

  【世尊。如來亦由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修行安住圓滿。具足種種功德故。得無等等色。得無等等受想行識。證無等等菩提。轉無等等法輪。度脫無量諸有情類。令獲殊勝利益安樂。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我們看這一段。有一位同修放一個字條在這邊,他說:某教派祖師開示提出,如依《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修行,即身可成為阿彌陀佛,甚至可超越補處之位(補處位置彌勒菩薩),而不要等生至極樂世界後再修普賢行,將成佛的時間拖得太久。請問法師此道理是否成立?他請教的第一個:成佛後還須修普賢行嗎?《勢至圓通章》及普賢行之關係。這個問題,佛在經上常常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法是佛在經上所講的,人怎麼個說法,如果他講的跟經上講的不一樣,我們就可以不必聽他的,那是他講的,不是佛講的。可是這個地方講的理論是沒錯,但是做不到,怎麼做不到?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方法,原理原則很簡單,八個字,「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能做到嗎?沒有人能做到,這個境界是禪宗開悟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淨念,什麼叫淨念?有一個念頭就不淨,就是《般若經》上講的,圓滿的般若波羅蜜不能起一個念頭,起一個念頭你心就不清淨,就不是淨念。淨念還要相續不斷。

  成了佛之後,要不要修普賢行?那就要問你了,你有沒有慈悲心?你有慈悲心,決定修普賢行,你沒有慈悲心,換句話說,你成佛也成不了。成了佛之後,不要說修普賢行,還修三皈五戒,等於說是博士拿到了,還要念小學一年級。為什麼要這麼做?做給別人看的,普度眾生。你要想度小學生,那你就要示現小學生的那個態度;你要度中學生,你要示現中學生的樣子,你才能普度。每一尊諸佛如來都是大慈大悲,《普門品》裡觀世音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你說:我成佛了,我不現菩薩身,我什麼身都不示現,我就現佛身。你那個叫妄想,天天打妄想,哪有這種道理?少打妄想,老實念佛。

  今天這一段也是非常精采。你看,這是舍利弗、目犍連、飲光(這是迦葉)、善現(是須菩提),這是佛的四大弟子,在世尊面前提出這個問題。叫著世尊,『如來亦由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能修行安住圓滿』。《般若經》上,《大般若》大家很少讀誦,但是《金剛般若》念誦的人很多,幾乎每一位學佛的同修都念過《金剛經》,懂不懂是另外一樁事情,總而言之你都念過。這一卷《金剛經》是六百卷當中的一卷,也算你念過《大般若》,是《大般若》的一分、一卷。《金剛經》上有的時候說如來,有的時候說諸佛,它就可以代表整個《大般若》,凡是講諸佛都是從相上講的,凡是講如來都是從性上講的,可見得講如來比講諸佛的意思要深,這叫稱性而談。如來,《金剛經》上解釋得很好,「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四個字解釋絕了,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皆如,無有一法不如,這叫如來。如是什麼?如是真如本性。一切法是從相上說的,一切法皆如就是一切法皆如其性。

  這個說法也許初學的同修還很難體會,所以古人用比喻來說,用什麼比喻?用金器。金是黃金,器是黃金造出來種種器皿,種種器不一樣,手鐲、戒指、項鍊,甚至於盤子、碟子、碗,黃金鑄造的不一樣,乃至於佛像。這個相都不一樣,可是都是金,它的質料都是黃金,沒有兩樣,所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就是相如其性。你說我要金,我要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裡?隨拈一法皆是,哪一法不是?你要黃金,佛像也是黃金、手鐲也是黃金、戒指也是黃金、項鍊也是黃金,隨拈一法都是黃金。這個比喻我們好懂。但是我們凡夫不知道一切萬法是真如本性變現的相分,他不知道這個道理,於是迷失在相上,這是著了相,著了相,性就見不到。譬如你到處去找黃金,找了一大堆佛像,一大堆手鐲、項鍊,問你有沒有黃金?沒有,沒有找到。你找到什麼?佛像我找到了,鐲子我找到了,戒指我找到了,黃金找不到,怎麼找也找不到。就是這個笨蛋,就是這種愚痴人。真如本性在哪裡?你看宗門裡頭開悟的人,祖師去考考他,問他見性,性在哪裡?隨便拈個東西舉一舉。祖師點點頭,沒錯。隨拈一物無不是處,這是如來的意思。

  所以如來比諸佛意思要深。因為從諸佛來講,從相上來講,我們用天台四教來說,藏教有佛,通教有佛,但是藏佛、通佛沒有見性,他也稱佛;如果稱如來的話,那一定要見了性的佛,見了性的佛在四教裡頭,別教佛見性,圓教佛見性。四教裡面稱如來,藏、通沒有,不能稱,但是別、圓可以稱。圓教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那就是如來。所以《金剛經》上講的諸佛,實在講這是大乘法,不是普通的法門。江味農居士在《金剛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經中所稱諸佛就是大乘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指圓教的,都是破一品無明以上的這些人,稱之如來。

  他們怎麼見性的,怎麼明心見性的?「亦由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你要不修般若波羅蜜多,給諸位說,你見不了性,這個是從一般法門來說。我們念佛法門功夫也分三等。功夫成片這種人煩惱沒斷,念佛的功夫得力,可以把煩惱伏住,沒斷,能把煩惱伏住這個功夫,你就決定得生。淨宗的殊勝不在別的,就在這一著。你要說斷煩惱成就,其他宗派是一樣的,你有什麼稀奇!所以淨宗最殊勝的就是凡聖同居土。四土上三土,別的法門做得到;唯獨凡聖同居土,其他的法門,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他要不斷煩惱,出不了三界。淨宗能夠把煩惱壓一壓,有辦法出三界,生極樂世界,這個是了不起,千經萬論裡頭都沒有這個說法的,一切諸佛剎土裡頭也沒有這種事情,唯獨西方世界特別。我們末法眾生真正說有救,那就是這個法門,除這個法門之外,沒救。這是說老實話。

  我們這個法門要不要修般若波羅蜜?給諸位說,要。怎麼個修法?你能夠選定淨土法門,放下萬緣,一心稱念,求生淨土,高等智慧!般若波羅蜜就是圓滿的智慧,你選擇這個法門就是高度智慧,你要不是高度智慧,你怎麼會選這個法門?所以智慧的選擇,放下萬緣,一心專念,你就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所以,如果說是念佛人,有很多人誤會,認為念佛人,佛經上講的有「一心不亂」、「心不顛倒」,大概有點定功,沒有看到智慧,所以瞧不起念佛人,以為念佛人頂多有一點小定而已,談不上智慧,叫大錯特錯。文殊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問問文殊菩薩有沒有智慧,普賢菩薩有沒有智慧,他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淨土?圓滿智慧的抉擇。我們今天實在講,智慧是談不上,但是瞎撞撞上了,這個很奇妙。我們撞上了,跟文殊、普賢同一個法門,他選擇這個,我們也選擇這個,他是圓滿智慧選擇,我們選擇的法門沒有兩樣。所以文殊菩薩看到我們也點頭,不能說你沒智慧,沒智慧你怎麼選擇這個法門?這個意思一定要懂得。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真的證得如來。這個實在講,不是我們自己有什麼本事斷煩惱,而是得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使我們的煩惱永遠不會起現行;也就是說西方世界修學的環境太好了,讓你的煩惱生不起來。譬如說,我們現在這個世間人最大的煩惱,貪財。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黃金是舖馬路的,你還要不要貪?七寶我們看到珍貴得不得了,鑲起首飾、鑲個項鍊帶在身上以為很美,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建築材料。你拿這些東西說寶貴,人家不笑死你?為什麼沒有貪心?太多了,太多你就不貪了。這個世間是太稀少,所謂物以稀為貴,太稀少了。西方世界太多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貪什麼?實在講,我們人生在世,哪一樣東西對我們最重要?你沒有黃金、沒有美鈔,你不會死,那有什麼要緊?十分鐘沒有空氣就要命,空氣對我們是最寶貴的,沒有任何東西比這個更重要的,你們聽說誰貪空氣?你金剛鑽堆成山,沒有空氣你還是要死,金剛鑽堆成山也買不了你的命,你為什麼不貪空氣?因為它太多了。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那個環境,幫助你貪斷瞋痴,道理就在此地。到那個地方,一切真的隨心所欲,這樣才真正得大自在。所以選擇這個法門就是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這是最高智慧的選擇。可是選擇之後,這個般若法我們要修,佛在大乘經上常勸我們,淨宗經典也不例外,叫正助雙修。正修是念佛,一心持名,萬緣放下,這是正修。助修就要修六度,《大般若經》上給我們講六波羅蜜,前面都介紹很多了。一定要修布施,大家不要把這個看淡了,不要以為這是老生常談,一提到,我懂了。你懂有什麼用處?你沒做到。

  布施什麼?布施是放下,是捨。你有沒有放下?什麼都要放下,絲毫不能夠貪染。我問問你,你現在心裡頭有沒有牽掛、有沒有憂慮、有沒有念頭?如果有,你還是放不下,布施波羅蜜你沒有認真去修。財色名食睡,佛常講的五欲六塵,這世間法,世間法之外還有佛法,佛法也要放下。佛在《般若經》上,《金剛經》大家念過,「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貪。佛是叫我們把貪心放下、斷掉,不是叫我們換貪的對象。我世間不貪了,我貪佛法。你貪心沒斷,你只是換個對象而已,那個沒用處,障礙你自性的是貪,不是對象。說實在話,世出世間法都不妨礙,《華嚴經》裡面「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哪裡會有妨礙?我們穿衣吃飯,佛菩薩也穿衣吃飯,不一樣的是我們穿衣吃飯有貪瞋痴,佛菩薩穿衣吃飯沒有貪瞋痴,不一樣在此地。

  我們如何學佛?就是在生活上學佛,生活當中把貪瞋痴換成戒定慧。什麼是戒?戒是如法,樣樣能符合法度。法從哪裡來的?古聖先賢教導我們的,成為社會一種規範,生活德行的標準,一般人公認的。雖然這也是假的,但是要曉得,它能夠維繫社會的安定和平、繁榮興旺。畢竟這個社會裡迷的人多,覺悟的人少。所以覺悟的人一定守法、一定如法,給那個沒有覺悟的人做一個樣子,這個就是大慈大悲。諸佛菩薩化身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也要守我們的法律,也要遵守我們的風俗習慣,做一個好榜樣給我們看,這叫大慈大悲。定是清淨心,無論怎麼樣示現、表演,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心清淨。清淨心起用就是智慧,所以他不生煩惱。

  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惠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他跟五祖說:「弟子自心常生智慧」。這句話難得,我們在古德註疏裡頭,還沒有見到第二個人講過這句話。我們如果見到五祖一定說:弟子心中常生煩惱。他常生智慧。他為什麼常生智慧?他有戒、有定,雖然他沒有學過佛。能大師見五祖的時候沒學過佛,只是偶然聽人家念《金剛經》,念了幾句,他聽到很有趣味,聽到有點覺悟,他也沒有受三皈,也沒有受五戒。由此可知,戒定慧三學是性德,我們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只要你少煩惱,你的性德就現前。

  煩惱是什麼?就是妄想。妄想、分別、執著就是煩惱,這三樣東西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最嚴重的病毒。你裡頭有這個病毒,你外面怎麼會不感染,你怎麼會不生病?人為什麼會生病,道理就在此地。如果你身心清淨,一塵不染,你就不會生病,你沒有生病的道理。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生病要不要看醫生?不需要,你看醫生有什麼用處,醫生幫不上忙。怎樣治病?修清淨心,修慈悲心,清淨、慈悲能幫助你恢復健康。慈悲,什麼樣的病毒,慈悲心都能把它消除;什麼樣的染污,清淨心也能把它去除,你心理就健康了。心理健康,你的生理一定健康,為什麼?境隨心轉,身體是境。所以你心理健康,你身體自然就轉好了。

  但是你要曉得,布施重要!布施要捨,要捨得乾乾淨淨。有些人說:捨了之後我怎麼辦?我明天生活都沒有了。他的憂慮太多、牽掛太多、妄想太多,他想到明天的事情,所以他不敢捨,要把憂慮、牽掛放在心上,不敢放下。這就是佛經裡頭講的愚痴,可憐憫者,他不懂得一個道理,有個事實,就是捨後面就有得,他不了解這個道理。捨得這個名詞是佛教裡面的,你捨的愈多,你得的就愈多。諸佛如來捨得乾乾淨淨,他所得的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這是真的事實,不是假的。

  諸佛如來如果坐在這個地方,他想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在他的面前;他想看西方極樂世界七寶蓮池,七寶蓮池就現在面前,他就得受用,他就得,他沒有障礙。你要問這是什麼個道理?道理很簡單,盡虛空遍法界是自性變現的相分。哪有自己變現的相分,自己不能受用,哪有這個道理?我們的心性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虛空法界依正莊嚴是佛自性變現的,也是我們自己自性變現的。經上說得很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自性裡面沒有障礙,是一不是二。我們今天不能得這個受用,就是在變現境界裡頭你有得,得了之後你不肯捨,於是你得到這個東西就有限。我們得的這個身,死死的執著這個身是我,不肯捨這個身,不肯把這個身放下,那就壞了,你就一個身。諸佛菩薩能夠現無量無邊身,他為什麼能現?因為他不執著這個身是他自己,所以他就能現無量無邊身。你看看捨後頭就得,得是大圓滿。

  你捨財,你得財。你今天聽到我講這個話,趕快去捨財,為什麼?我會得財。你就錯了,你為什麼捨?這個利潤很大。你還是在得,你沒有捨,你根本沒有懂得佛的意思。佛教你捨財,對財這個念頭都沒有了,可是你一切財富上的受用現成的,確確實實隨心所欲。我們看大經上,華藏世界是這樣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樣的,想什麼,東西現成,就在面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哪裡需要造作?這不是神話,這是事實,裡面有很深的道理。所以布施一定要修,要認真去做,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要真幹。

  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在經教裡面教導我們、囑咐我們的,我們要理解,我們要記住,我們要做到。這兩條是修福。忍辱是保福,你修福要把你的福保住,不要叫這個福報失掉,忍辱能保住。《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法得成於忍。成是成就,圓滿的成就,就靠忍辱。忍辱,簡單的講,耐心,無比深廣的耐心。你沒有耐心,哪能成就?世出世間的事業,愈是大的事業愈要大的能耐,沒有長久的耐心不能有成就。這一點對我們世間的人來說,真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幾個人有這個耐心?

  現代人的耐心遠不如古人。古人讀書每一天能夠將他的課文,他所讀的這段課文,或者是一段經文,他能夠念上一百遍、二百遍。我們現在人念一遍已經很難得了,第二遍,這已經念過了。聽經也是如此,這個經我已經聽了一遍,下次再有人講,這個我聽過了,我不要再聽了,他有什麼成就?我們看看古人,以聽經來說,一部經有聽十幾二十遍的。你要曉得,從前聽經聽十幾二十遍不容易,不可能是一個法師在此地一遍一遍跟你講,沒這個道理的。你聽《金剛經》,今天甲法師在這裡講,你參加這裡的法會,這裡聽一遍;第二遍,可能是乙法師在另外一個地方講,他聽說,他又跑到那裡去聽。人家有這麼大的耐心,所以才有成就,遍遍都有悟處,尤其是他有這種真誠恭敬心。歷史上記載,我們佛教唐朝時候道宣律師,這是律宗的開山祖師,他聽《四分律》聽了二十幾遍。《四分律》很長,那個分量不比我們這本書薄,講一遍談何容易,他一生有機會聽二十幾遍,可見得人家求學的精神、毅力、耐心,他才能成為一代祖師。

  我們現代人有福,說實在話,現代人的福報超過古人,你請一套錄音帶回去,你聽一百遍、二百遍也不成問題,問題是你有沒有耐心,能不能一門深入,這個關鍵在此地。自古以來,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初學,都是一門深入。什麼時候才廣學多聞?開悟了。沒開悟,你沒有資格廣學多聞。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要不懂,你這一生決定空過,不可能有成就。諸位要知道,一門深入的用意在哪裡?就是成就六波羅蜜。你看你一門,譬如像我們現在學淨土,我就一部《無量壽經》,其他的經都捨掉,布施,都捨掉了,這是布施波羅蜜。我不再看,不再花時間用在其他的經論上,依照這一個法門來修學,這就是持戒。一遍一遍反覆的去學,這部經叫你讀三千遍、叫你讀一萬遍,每天用一、二個鐘點去研究,忍辱波羅蜜成就了。專攻,這是精進波羅蜜。禪定,是你心得定,你心裡頭只有一個東西,念茲在茲,都住在這本東西上。你看看,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樣東西,一門深入它就完成。完成之後開智慧,大徹大悟,教下講大開圓解。

  怎麼會大開圓解?得定,得清淨心。真的這種方法,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打掉了。所以這個一門深入,一部經就是像清潔劑一樣,把你的執著、分別、妄想洗刷得乾乾淨淨,你的心性恢復,開悟了。禪宗叫大徹大悟,教下叫大開圓解,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這個時候你就是法身大士,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破一品了。給諸位說,見思煩惱就是執著,塵沙煩惱就是分別,無明就是妄想,你這三樣東西去掉的時候,你自性恢復了,然後佛再教你「法門無量誓願學」,你有資格廣學多聞。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佛菩薩做樣子表演給我們看,我們還要不懂,那就沒法子,佛菩薩也束手無策,無可奈何。你看善財童子在文殊菩薩會中就是一門深入,到他大開圓解,有這個能力了,他的老師文殊菩薩就勸導他去參學,參學就是廣學多聞,他才有資格去參學。沒有這個功夫,你去參學,那就是清涼大師講的增長邪見。你看看,今天我們這位同修聽到外面人家的開示,他馬上疑惑就來了,這就是你沒有參學的本事。你有參學本事,一聽他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邪、是正,是是、是非,你一下就分辨明白了。所以沒有這種能力,怕,聽兩個人講,兩個講法;聽三個,三個講法;聽十個、八個,滿腦袋一塌糊塗,你還修什麼?

  現在,實在講學生也不好教,真正善知識找學生找不到。為什麼找不到學生?說實在的話,善根、福德沒有,不聽話。認假,不認真,教你一開頭就是廣學多聞,假的,不是真的。可是這個世間統統都是這個樣子,全都是假的,大家有個觀念,那是真的;這個老師教你學一樣東西,這個老師專制、獨裁,不要跟他學。所以就造成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就是沒有善根、沒有福德,縱然遇到真善知識也是空過了。所以諸位要曉得,一句佛號,一門深入,你六度全修,你是真正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你才能見如來。見如來就是你才能明心見性,你念佛才能得理一心不亂。

  入了這個境界,下面講它的作用,講它的好處。『能修行安住圓滿』,「圓滿」是絲毫的欠缺都沒有,樣樣圓滿,就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的意思一樣。「阿彌陀」翻成中國話就是無量,無量就是圓滿,樣樣無量。世尊,樣樣無量就太多了,不好講,所以只講了兩個無量,無量光、無量壽。這兩個無量把所有一切無量都包括了,光表空間,壽表時間,時空裡面所有一切的無量你全部都得到,阿彌陀是這個意思,就是修行安住圓滿。修行是把我們種種錯誤的行為全都修正過來,你有執著是錯誤,你有分別是錯誤,你有妄想是錯誤,要把這個修正過來。到我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也沒有妄想,行不行?你還是錯誤。為什麼錯誤?心地清淨什麼也沒有,無想定,無想定墮在無明裡頭。你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著在有邊;沒有妄想、分別、執著,你著在空邊,執著有邊是過失,執著空邊還是過失,你落在二邊。佛菩薩的作法沒有過失,空有二邊不著,就是剛才講的,六度全修,樣樣都做,不著空;雖然做,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不著有。不是什麼都不做,做得比大家更起勁、更認真,心裡頭一絲毫牽掛都沒有,這是佛菩薩,這是有體、有用。凡夫有用,沒有體;小乘有體,不起作用,體是空;大乘菩薩給我們表現的有體、有用,這個佛法才令人佩服,我們才會認真去效法。

  下面一句是『具足種種功德故』,這是解釋前面的安住圓滿。怎麼樣圓滿?種種功德都具足,都沒有缺失。功德兩個字要認清楚,功是功夫,德就是你的收穫。這個「德」跟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你有功夫,後面當然你就會得到。譬如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你持戒持得很好,持戒有功夫,你就得定;你修定修得很好,修定有功夫,你就開智慧。所以功是因,德是果,這個就是因果關係。

  菩薩到這個境界,無量劫所修的(這個所修的,我們說一個白話來說,你所造作的,無量劫以來到今天,你所造作的),你心裡面所想的,你對於一切法的種種看法,你的說法、做法,無論是善、是惡、是無記,到大圓滿的時候都變成功德,這個很不可思議。如果你功德沒有現前的時候,你無始劫造的那叫業,業牽著有果報,你造的善業,三善道受報;你造的惡業,三惡道受報。可是人一下子真的開悟了,清淨心現前,所有一切善惡業都變成功德,都變成大圓滿。大圓滿之後起什麼作用?憑我那個善業,我就現身到三善道去度化眾生;憑過去所有的惡業,乘這個惡業到三惡道去度化眾生。你要沒有惡業,你怎麼能進入地獄?你沒有覺悟之前,你入地獄是受罪的;你開悟之後,入地獄是度地獄眾生,像地藏菩薩一樣。所以你在六道、九法界裡面得大自在,具足種種功德,廣度一切有情眾生,他起這個作用。所以也不要認為,我們做了很多壞事,沒事,那個壞事將來度壞人,度惡道眾生,都起作用。

  當然這個境界我們要契入,憑我們自己修持相當不容易。頭一關見思煩惱,我們就沒有能力破,所以一定老實念佛,要認真的兼修六度。因為你修六度,老實念佛,幫助你功夫成片,幫助你一心不亂。你不肯修六度,單靠念佛,念到功夫成片難,這是事實。你看多少念佛人,我們念佛的同修,為什麼這麼多年他功夫不能成片,你去想想什麼道理?放不下,樣樣都認真,樣樣都計較,那怎麼行?他的功夫到哪一年成片?沒指望。功夫成片不難,放下就得到,你的心清淨了幾分。生活隨緣就好,這個日子能過得去就行,不必去計較,不能去認真。要計較、要認真的,就這一句阿彌陀佛,一定要把它念好,一定要把阿彌陀佛常常放在心中。

  韓館長往生,我們印了一萬張佛像,她往生的時候,就是這一尊佛像接引她去的,給她做個紀念。念念心裡頭有佛,不能有別的東西,有別的東西就壞了。我們這個佛像是用兩種紙張印的,用道林紙印了八千張,另外有兩千張是宣紙印的。宣紙印的可以裱畫軸,我們攜帶比較方便;這種道林紙印的可以鑲鏡框。所以我們就想到用兩種不同的紙張。我常常勸大家供佛像也供一尊,始終一生就供一尊,為什麼?印象深刻。將來往生的時候,佛現的像一定就現這個像,我天天看他,終於他來了。如果你供很多雕塑不同的像,到時候到底哪一尊是阿彌陀佛?這是不是真的?你的問題就來了。你這個念頭一動,佛就走了,所以不相宜。一定供一尊佛像。

  現在很方便,印刷術方便,我們這張佛像用卷軸捲起來可以隨身帶,無論到哪個地方去,我們身上帶這尊佛像,把它掛起來,早晚做功課,面對著阿彌陀佛。古時候蘇東坡就是這個作法,蘇東坡常常帶著一尊佛像。但是蘇東坡的習氣很深,文人習氣,所以他沒能往生,非常可惜。從前李老師,我學佛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出家,他特別警告我,他說學佛,「古人別學蘇東坡,今人不學梁啟超」。這兩位都是佛學家,都沒有往生,還繼續搞六道輪迴,很可惜。雖然蘇東坡背著一尊佛像,常常跟人家說,「這是我西方公據」,他還沒能到西方去,習氣太深,放不下。還是這個六度沒修,如果真正修六度的話,那真的是西方公據,決定沒有問題。這些利害得失,我們都要清楚。

  所以無量劫來我們所造作的,都能變成無量無邊的功德。『得無等等色』,這個「色」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物質,我們所謂物質的享受,在佛法用一個色來做代表。下面,『得無等等受想行識』,這一句話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精神的享受。我們在世間享受再多,歸納起來總不外乎這兩大類,一個是物質享受,一個是精神享受,圓滿得到。這兩句,世出世間法都含在其中。後面的是佛法,在佛法上他所得到的,『證無等等菩提』,「無等等菩提」就是無上菩提,諸佛如來所證的,經文裡頭常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般若波羅蜜多證得的。大家常念《心經》,《心經》末後就是這個法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哪得的?修般若波羅蜜多得來的。

  『轉無等等法輪』,這一句就是講經說法,普應眾機,眾生的根機太多太多,九法界的眾生,這個時候你得大智慧了,你得到大圓滿了,你就有能力應機說法。《普門品》裡頭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你看現身自在。佛菩薩沒有一定的身,沒有一定的相,隨著眾生變化,變化無窮。《楞嚴經》上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有感,佛就有應,感應道交,不可思議。說法也是如此,沒有定法佛說,佛說法從哪裡說起?從眾生的根性說起的,不僅是現前,無量劫前你的根性,佛一接觸統統明瞭,所以給你說法契機,一說你就開悟,一點就通。別人為什麼點不通?像大夫治病一樣,他不知道你的根源,你病從哪裡生的,他不知道,所以那個藥下去之後,效力並不是很圓滿的。佛是個大醫王,一看透徹,你那個病從哪裡得來的,從哪裡感染的。

  在過去李老師,李老師懂中醫,他曾經講經的時候給我們說個故事。清朝有一個很有名的大夫,他給人看病的時候,見到一個人他不需要把脈,看他的氣色,聽他的音聲,說話的音聲,告訴他,你三十年之後會得什麼樣的病。你看人家有這種本事!三十年之後他果然得這個病,可見得得病的原因在三十年前。這個醫生厲害。所以諸位要曉得,中醫有大學問,西醫比不上。過去方東美先生告訴我,講到這個醫療,他說西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明抗生素救了西醫的命。西醫靠什麼?靠抗生素,那個東西有副作用。不像中醫,中醫幾千年的歷史,經驗非常豐富。第一等的醫生根本不要問話,看,一看就曉得你有什麼毛病;二等的醫生看了之後,要問一問你;到把脈的是三等醫生,把脈是三等醫生。頭等醫生不用把脈,高明,一看你的氣色,看你的舉止,就知道你有什麼病。

  他這個說法,我們想想有道理。譬如對機械很熟悉的人,現在大家用車很方便,有些人對汽車很熟悉的,那個車一發動,他就曉得哪裡有毛病、哪裡不正常。你去檢查,果然那裡就有毛病,所以他是一聽聲音就知道。我們在佛經裡頭,甚至於在其他宗教,像基督教裡面,耶穌從前給人治病,給他摸摸,他的病就好了,好像很神奇。其實很有道理,那是什麼?就是現在所講的按摩、針灸。他知道你毛病在哪,哪個穴道不通,他給你按幾下就通,就好了,就沒事了,並不神奇。他對於人身體結構了解得太清楚了,一觀察你的氣色,聽你說話的聲音,就曉得你哪個地方有毛病,給你敲敲打打、摸一下,你沒事情,就好了。所以真正高明的醫生,哪裡要用藥?不要用藥的。用針灸,那已經就是第二等,不是第一等的。

  佛在經上說,第一等叫什麼?叫你念咒。現在佛經上有很多咒語都治病的,我們現在照這個去念,不靈。為什麼不靈?發音不正確。什麼個道理?病痛無非你身體裡面某個地方不通,發一種聲音,聲音振動這個部分。你看,他都不必用摸,發一個聲音振動的時候,這個阻塞就恢復了,很有道理的。並沒有什麼神奇,我念什麼咒就靈,不是的,他用那種聲音把你身體某個部位的阻塞打通了,讓你恢復正常。現在我們拿那些咒,我們發音不正確,不知道念什麼聲音,也不曉得聲音高低,強弱都不知道。非常符合科學,極高明!

  所以佛為一切眾生說法,因人、因時、因地、因事而異,沒有一定的。這一句是講,「轉無等等法輪」,所謂一法通,一切法都通。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佛菩薩的話,一門深入,一門通了,門門都通。佛這麼說的,在歷史上我們有見證,六祖惠能大師就是最好的見證,他沒學過教。法達禪師學《法華經》,《法華經》念了三千遍,大概一天念一遍,三千遍得十年,在《法華經》上下的功夫。所以見到六祖的時候,跟他頂禮頭沒有著地,六祖看到了,頭沒有著地,傲慢。所以他拜起來之後,他就問他,你心裡頭一定有一樁事情,值得你驕傲。現在人講值得驕傲。法達也很老實、很誠實,什麼事情值得驕傲?他念了三千遍的《法華經》。

  六祖問他幾句話答不上來,他反過來向六祖請教。六祖說,《法華經》我也沒看過(他不認識字),也沒聽過,你念給我聽聽。他念得很熟,當然能背誦,念了十年,天天念,當然念得滾瓜爛熟。他念到第二品(《法華經》二十八品,第二品「方便品」),第二品念完之後,六祖說,不要念了,他完全明瞭了,把《法華經》的大意給他開示,一講,他開悟了。法達搞了十年沒搞通,他給他一點就通了,豈不是一經通一切經通嗎?六祖學的一部經,《金剛經》。五祖跟他講《金剛經》的時候,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後頭不要講了。實在講,《金剛經》他只學了三分之一,他在教下就這麼個基礎,這一樣通達,是樣樣都通達了。你看在《壇經》裡面,他講唯識講得多精彩,法相宗的大德講得沒有他那麼精彩,那麼簡單扼要。諸位讀《壇經》都能夠欣賞,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

  你要想我樣樣都通達,怎麼個通達法?一門深入,入到底就通達了。我過去講經也常常用比喻說,法像個輪,用法輪,法輪常轉。輪是圓,萬法是圓周,那個周真的是無量無邊的點,任何一點,你要是一直往裡面深入,就能夠通達圓心。你達到那個圓心,所有一切都通達了,點點都到圓心,問題是你能不能到圓心?圓心是什麼?自性。門門見性,見了性就一切都通達,像此地講的得大圓滿。你才曉得,什麼叫般若波羅蜜?任何一法,一門深入,一門到底,就是般若波羅蜜。否則的話,這六百卷《大般若》念了多少年,還不知道般若波羅蜜是什麼,你說多冤枉。沒有一法不通自性的,世出世間法都通自性。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樣你才有能力,『度脫無量諸有情類』。「無量諸有情類」,通常講九法界眾生,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你有能力幫助他們開悟,你有能力幫助他們成就。

  祖師大德傳法,當時大眾善根福德深厚,他聽了相信。現在人一開頭廣學多聞,麻煩來了。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麻煩大了,哪一個人不讚歎民主自由開放?民主自由開放就叫我們搞六道輪迴。從前的老師專制,不民主、不開放、不自由。老師教學生限制很嚴,只能聽我的,除我之外任何人講經說法不准聽,這不是專制、獨裁嗎?但是他有效,他真的能夠幫助你明心見性、幫助你開悟,你只要守他這個法去做。他的目的何在?目的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外緣全給你堵住。你要到處都聽,什麼都看,你就糟糕了,你的妄想、分別、執著什麼時候才能斷掉?沒法子斷。你要不把這個道理想通,祖師大德教學的那套方法,你永遠不能理解,換句話說,你永遠抗拒,不能接受。真實的利益,你這一生得不到,你這一生空過了。初學的人,跟兩個老師學,兩條路;三個老師學,三叉路口;四個老師學,十字街頭。你沒有智慧,沒有能力選擇,你糟糕!所以古德這個教學,他負責任的,他不欺騙人的。現在教學,你負責任沒人相信。什麼是好老師?這個人不錯跟他學,那個也不錯跟他學,這個老師不錯,給我介紹這麼多人,介紹許許多多叫你搞得頭昏腦脹,你還自鳴得意,你說有什麼法子?時代不一樣。所以真有智慧才能度九法界眾生。

  『令獲殊勝利益安樂』,「殊勝利益安樂」,給諸位說,就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所以到最後誘導你,你看《華嚴》開端,《法華》、《涅槃》結束一代時教,好像是《法華經.藥王品》,佛勸大家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能真正得到殊勝利益安樂。這是佛的這些上首弟子提出來這幾句話跟佛講,佛當時給他印證,『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你們講得沒錯,很正確,佛就是這樣教導一切眾生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明天我要到美國去,去三個星期。這三個星期當中,由悟全來講,好像他也是講《無量壽經》,希望同修們有時間都來聽。你們聽他講經,比聽我講經的功德大。聽我講經功德很小,聽他講經功德很大,為什麼?那是樹苗,你們來聽就是來澆水、來灌溉、來栽培。如果沒人聽,他就洩氣,他永遠不能長成。所以你們聽年輕法師講經是來種樹的,這個樹將來真正成就了,你們的功德無量無邊。所以有時間一定要來。不但要來,最好聽的時候要批評。你哪個地方聽了不滿意,直接告訴他;哪個地方沒聽懂,也要告訴他,讓他下一次改進,他就會有進步。嚴格的督促,對年輕法師,我們聽眾是監學、是老師,來幫助他、成就他的,所以功德很大。謝謝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