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經研習報告  (第十五集)  1995/8  美國達拉斯  檔名:09-025-0015

  請掀開經本一百七十九面。佛在這一段裡面給我們講法法皆如,第一小段從名號說如,第二個小段是從果德,第三個小段是從諸法,現在這一段是就報身,「約報身明如」。請看經文: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

  經上講的『大身』都是說果地上的報身,像我們在念佛當中看到的讚佛偈,上面說「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就是形容佛的報身。說報身『長大』是從相上說的,從事上說的;說『非大身』是從性上講的,是從體上講的。小註裡面把這一段總結起來,「約名號,約果德,約諸法,以明如,皆是法說」,這一段說「報身明如」是從比喻上說,這是唯恐聽者不能夠徹底明瞭,佛再用比喻來說明這個事實的真相。

  報身在一切大乘經裡面講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報身,一種是他受用報身。自受用報身是斷惑離障達到究竟圓滿,這個身相自然現前。他受用報身,像大乘經上所說的,專為度法身大士而現的,因為證得法身之後身相也是很高大,佛一定要現同類身才能夠為他說法。菩薩身大,佛的身也大,我們人天身小,佛在我們這個地方現的身也小,總是要現同類身。可以說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都是從性體裡面自然顯現出來的,像《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

  佛現身有沒有作意?作意就是有沒有有這個意思?那個地方眾生的緣成熟了,佛菩薩是不是會起個念頭要去度他?給諸位說,沒有。如果起心動念,那是凡夫,不是佛菩薩,即使現身為眾生說法,佛菩薩也從來沒有起一念,所以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這種情形佛曾經在經裡面舉比喻給我們說,譬如擊鼓,經裡面有這個比喻,鼓裡面是空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我們擊它的時候,它有沒有動個念頭,「他擊我,我趕快要應他」?沒有,即使正在應的時候,它也沒有起心動念。這才真正有能力在盡虛空遍法界隨時隨處現身,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若起心動念,問題就嚴重了,也許他忘掉了,有感沒有應。有感必有應,就是因為他無心、他無念。佛為我們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起心動念過,佛說法是隨問隨答,絕對不會說你提出一個問題,佛想一想怎麼答覆你,沒有,隨問隨答,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叫無說,正是本經裡面講的無住生心。若心有念,那就有住,有住連凡夫、二乘都得不到,怎能成佛?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而後才知道,佛在一切大乘經為什麼這樣重視離相、離念。

  底下一段「明因,正遣法執」。第一個小段「約度生遣」,度化眾生不能著相。請看經文: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

  『我當滅度』,「我」是能度,眾生為我所度,有能有所,四相具足;我能度,人為我所度,眾生、壽者亦在其中,就不是菩薩,這個意思前面曾經說過,這不是菩薩就是不是法身菩薩。權小雖離相,沒有離念,還有微細的執著「我當度無量眾生」,權教、小乘有。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初住以上的菩薩沒有,絕對沒有這個念頭。因為有這個念頭就著相,就取法了,雖然是極微細的分別執著,也障礙明心見性。可見得這樁事情是真難,必須要捨離得乾乾淨淨,才是佛所稱的菩薩。底下經文說:

  【何以故。須菩提。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這底下給我們解釋,前面一段說明沒有法,既沒有法,你就不能執著有法,既然沒有我,你就不能執著有我,無法、無我是事實真相。四相,這個地方有個簡單的解釋,我們要把它記住,如果碰到有人問,至少還能答得出來。一百八十三面,註解的第一段,諸位自己去看。經文說到這個地方,許多的意思在上半部都說過了。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這些開示,總而言之要我們從一法不立處去求證。『莊嚴佛土』,這是我們在迴向偈裡面幾乎天天都在念的,「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我們只是口頭上的莊嚴,實際上拿什麼去莊嚴佛淨土?佛淨土從哪裡來的?清淨心所現的,《華嚴經》上所說「唯心所現」,那是佛淨土,心淨則佛土淨。由此可知,莊嚴佛淨土是要清淨心,清淨心裡頭一念不生,真的莊嚴佛淨土。如果心裡頭有念,就把佛淨土變成了十法界,心裡一動念就是唯識所變,就變了,心裡沒有念頭是唯心所現。諸位要知道,唯心所現的是一真法界,唯識所變的是十法界。因此莊嚴佛淨土是我們的本願,可不可以起一個莊嚴佛淨土的念頭?不可以,起一念,心就不清淨。由此可知,真正要莊嚴佛淨土沒有別的,修清淨心而已,淨土宗裡面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真正莊嚴佛淨土。

  『即非』是從體上說,體上本來清淨,本來具足莊嚴,任何人,諸佛菩薩也不能給它添一點,也不能給它減少一點。為什麼?自性裡本來具足,法爾如是,如果能添一點,能減一點,那就不叫一真。十法界裡的佛土可以加一點,可以減一點,十法界裡頭可以,因為它是唯識所變的。一真法界裡不增不減,完全是自性的流露,自性的顯示。它也有相,它也並不是沒有相,古大德註解《彌陀經》、註解《無量壽經》,告訴我們西方世界叫法性土,而我們這個世界這個土叫法相土,不一樣。法性是唯心所現的,叫法性土,法相是唯識所變的,諸位稍稍懂一點唯識的常識就曉得了,阿賴耶的三細相。無明不覺生三細,第一個是無明業相,由無明業相裡面生出來見相,就是見分,也叫做轉相,轉變,都轉變了。這一轉變就現境界,境界相,這個境界相就是法相土,是從業相、轉相裡面變現出來的境界相,在相宗也叫做相分。見分、相分。我們這個土是這樣的,這種土可以增、可以減,它不是真的,真的就沒有增減。

  所以「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這樣的句子顯示出它的真相,非空非有。我們的心態也必須要二邊不著,與事實真相相應了,相應就是覺,不相應就是迷。再看底下經文。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通』是沒有阻礙,『達』是徹底明瞭,知道無我、無法,人無我,法無我,佛說這個人才叫真的是菩薩。菩薩是梵語,意思是覺悟的人,菩薩翻作覺悟的有情眾生,『真是菩薩』的意思就是他真正覺悟了。由此可知,如果對於我、法還要執著有,沒覺悟。這一節的文義有相當的深度,我們要細細的去思惟、去體會。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的開端就顯示在生活之中,像小註裡第三節所說的,「一切法皆無我,則一切皆無我法,故自著衣持缽,入城乞食,乃至還至本處,敷座而坐,皆所以表示無我之法也」。這個佛顯示的,就在生活當中,這就叫佛菩薩,這就叫做「真是菩薩」,真的覺悟了。我們凡夫從早到晚,也像世尊一樣著衣持缽,我們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所表現的是妄想執著,有我法,我們所現的是這個。佛說我們的生活是顛倒錯誤,一切法皆是非法;佛菩薩表現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正覺之法,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絲毫都不迷惑。一樣的生活,一樣的工作,一樣的過日子,境界完全不相同。一個知道無我、無法,隨緣隨分,自在安樂,遊戲神通;一個是執著有我、有法,妄想分別,煩惱無邊,業報無邊,麻煩在此地。

  所以前面我們說到觀行,佛門的用功也不外乎觀行這個總綱領,要緊的是觀,觀是觀念,如何把錯誤的觀念改正過來?哪些觀念錯誤?有我、有法這個觀念錯誤,無我、無法這個觀念是正確的;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是錯誤的,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是正確的。這都是世尊在這部經裡面再再為我們顯示,希望我們大家都做個真的菩薩,換句話說,希望大家過真正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這是佛菩薩的生活。那個快樂是真的快樂,不是苦樂之樂,苦樂之樂是假的,而是常樂我淨之樂,這四淨德統統得到。

  下面經文,「開佛知見」,第一段說明「圓見」,圓是圓滿。我們看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這也是《金剛經》裡面很著名的一段經文,叫五眼,我們常常聽佛門裡講「五眼圓明」,哪五眼?就是此地所說的「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此地講的見,不侷限在眼見,不是這個意思,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見解,你的看法,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是說這個意思,你對於宇宙人生看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所以這知見。這個見是從有所表現說它做見,也就是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在此地用一個字做代表,用「見」。《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裡面,用一個「聞」做代表,這都是代表接觸。一接觸就明瞭,明瞭叫知,一絲毫迷惑都沒有。

  凡夫只有『肉眼』,有『天眼』的人不多。天人有天眼,天人的天眼是報得的,不是修得的。鬼神也有天眼,也是屬於報得的。但是能見度廣狹差別很大,鬼神的天眼見的量比天人的天眼就小太多了。證得阿羅漢就有『慧眼』,菩薩有『法眼』,佛是五眼圓明。三界之外的聖人,他們因為定慧的功力,使自己本性裡面的德能透出一部分,諸位要曉得,五眼是自己真如本性裡面本來具足的德能。我們是因為被妄想、煩惱障礙住,不能現前,正是佛所講的「但以妄想執著不能現前」。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他們修定、修慧,妄想執著少了,逐漸減少,本性裡面的智慧德能就往外透。所以,五眼我們也不必羨慕。世間人把這樁事情看作了不起的神通,因為好奇,羨慕神通,往往就被人騙了。妖魔鬼怪也都有天眼,小小的天眼。這個東西有修得的,修得的是定功,定裡頭一定發通,就是發顯神通。還有一種,他不是修定來的,妖魔鬼怪有小神通,附在這個人身上,於是這個人也有通。諸位要曉得,那個通不是他的,是妖魔鬼怪的,借他的身顯通騙人。他利用這些妖魔鬼怪壯大自己的聲勢,貪求名聞利養,跟妖魔鬼怪倆個合作,互相利用,欺騙眾生。哪一天妖魔鬼怪離開他,他所有通的能力統統失掉,他就沒有了。這個事情是世尊在《楞嚴經》上說的,而在末法時期,類似情形在在處處時有所聞,我們要特別謹慎,要特別留意。凡是著魔的人,你去問問他,你喜不喜歡神通?喜不喜歡感應?他一定很喜歡,他要不喜歡,絕對不著魔。因為你不喜歡,魔不能利用你,唯有你很喜歡,倆個一拍就上了,他就結合上。所以你不喜歡神通,不喜歡感應的,魔找不到你,這我們要曉得。

  這節經文裡面,佛所講知見,知見大別說就有五大類,五大類都有知、有見,科題上說得好,「明不執一」,不能執著一種。下面一段經文,「明不執異」,不一不異也是大乘佛法重要的原則。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這意思很難懂,佛是就比喻當中來說。「如來說是沙,若不著相,則見相即見性。」這是後半部跟前半部不一樣的地方,後半部一切皆是,見相就是見性,又何必一定要說如來說是沙即是非沙,不必這個說法。這個意思就是說明一切皆是,破菩薩微細的執著。佛說法,在我們講,佛沒有這個意思,我們凡夫之間來說,他的原則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樣說法眾生才能真正得利益,也就是說一定要適合眾生的根性,適合眾生的程度,適合眾生的生活環境,才能得受用,否則的話,那個法就白說了。世間人說這都是沙,佛也說沙,佛不會說這不是沙,佛不這麼說法,這也就是大乘法裡常講的,「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絕不破壞一般世間人的觀念。他們的看法、想法、說法,不破壞它,而在這裡慢慢誘導,把它糾正、把它扶正,這在教學法裡面是非常高明的一種。所以,佛法能得一切眾生的歡迎,沒有不歡喜的。佛法在世間叫一些人不能接受,實在講是傳法的人不是菩薩、不是佛,是凡夫,他把佛法講錯了,使人家產生誤會,叫一些人不能接受。如果真的是佛法,教他更自在、更快樂、更幸福,他怎麼會不接受?佛法給人完全是正面的,沒有反面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一切隨喜當中成就無量功德。

  科題裡面顯示的不一不異,我們在小註第六條,一百九十一面,諸位看第六條,這在教義上講有相當的深度。「不一不異之義,為般若之綱宗」,綱是綱領,宗是宗旨,「佛法之要領,可以貫通一切法,此經令通達無我法者,先通達乎此」。就是先要通達不一不異的事實真相,這一句展開來就是大乘法裡常講的「八不,十不,十二不,十四不」。這些在江味農居士的《講義》裡頭有詳細的引用,參看《講義》卷四,三十八頁。《大智度論》裡面講八不,「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說這八種。「因緣生法,滅諸戲論」,因緣生法就是我們平常講的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而且因果,因不是定因,果不是定果,因結成果了,果又變成因,因又變成果,因果是循環的,果不是定果,因不是定因。

  八不只要了解一個,全部都了解,而這一節經文裡面在八不裡頭取不一不異。「不一」從相上說的,森羅萬象,無量無邊,不一。像佛在前面舉的例子,五眼,五眼就不一,但是講到知見,五眼都有知見,不異。「不異」是從性上講的,不一是從相上講的,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從來不離開的,把它分做兩節來說就錯了,那就愈說愈說不清楚。這就是民初有些大德,像歐陽竟無先生,他在講演集裡面就批評到現代的哲學。他說哲學是什麼?是給這個世界帶來一切災難的根源。我們要仔細聽聽他的說法,還真有道理,因為哲學的觀察不是正知正見,都是偏見。你看主張唯心的跟主張唯物的,這兩個打架了,就會引起世界整個人類的戰爭。佛法不是哲學,哲學,能跟所是對立的,它不能統一。佛法不是哲學,為什麼不是哲學?佛法裡面講能講所,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很難懂的地方,就是不一不異,這才是事實的真相,真相是和諧的,真相是圓融的。他在民初有一次很著名的講演,題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要想得到世界的和平安定,要想一切眾生共存共榮,唯有大乘佛法,因為佛法講的是不一不異,理事不二,性相一如。

  這個地方舉出來,眾生說恆河中是沙,佛也說沙,佛不執著一端,這樣的態度才能夠與一切法融通,才能與這個世間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國度、不同的見解思想,乃至於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可以和睦相處,這很要緊。所以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有理論依據,這個理論就是不一不異,這事實真相。再看底下經文,一百九十三面。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恆河沙數的恆河沙,真的是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就像那麽樣的多,無量無邊。我們曉得一尊佛的世界,經上講是一個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世界,一粒恆河沙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有多少?恆河沙數的恆河沙。須菩提說:

  【甚多。世尊。】

  再看下面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無量無邊的世界,每個世界裡眾生也是無量無邊,每個眾生的心佛都知道,佛的能力太大了。佛怎麼會知道?虛空法界是自己真心所變的相分,真心現前哪有不知道的!自己變的自己還不曉得嗎?沒有不知道的。所以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即使是造作重罪,臨終十念、一念往生的,生到西方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可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薩。能力都恢復了,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所有一切眾生心裡想的什麼、念的什麼統統知道。西方世界往生的人不曉得有多少,無量無邊,我們今天打個妄想,做個什麼事情,以為別人不曉得,那就錯了。西方世界,不但阿彌陀佛知道,觀音勢至知道,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事實真相。知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還敢做壞事嗎?還敢去起一個惡念嗎?不怕那些人笑話?我們還想到那裡去呢!壞事做多了,惡念太多,那就去不成了。不要以為沒有人曉得,我們中國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知道的並不太多,可是諸佛菩薩徹底明瞭,道理在此地,所有一切眾生的心念,『如來悉知』。再看底下這段經文。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諸心』就是指前面講的『若干種心』,一切眾生之心。『非心』是從性上說的,不是真心,是妄心,所有一切眾生心都是用的妄心,他要用的是真心那就成佛、成菩薩。法身大士用真心,權教菩薩還是用妄心。『是名為心』,這個心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個心,這就是妄心。小註裡也有,註解的第三段,一百九十五面。「須知凡夫心念,雖鬼神亦知之,所謂機心才動,早被神知,若微細念,則惟菩薩羅漢能知,佛則無不悉知也」,這些都是事實的真相。中國孔子都教給我們要慎獨,獨是獨居,沒有人看見,我們自己的心行都要端正,不能說沒有人看見可以隨便一點、可以馬虎一點。不敢放逸,都還謹謹慎慎、恭恭敬敬,如同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什麼原因?鬼神見到,人沒有看見,鬼神看見了。

  多造惡業之人,好像他沒有受到惡報,現在還滿享福的。佛告訴我們,他說過去生中他修的大福報,他的餘福沒有盡,他繼續在享受。造作惡業折福,他福報太大了,怎麼折還剩的不少,所以他還在享受,惡人我們沒有看到他受報。他的福享盡了,惡的報就現前,三途地獄那有得受的。有些人,我們看到善人,心善行善,真的是善人,好像他遭遇的是惡報,這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造的罪業,餘殃未盡,今生雖然修福,福修得不夠,敵不過罪業,所以惡的餘報還是要受。因果通三世,他這一生的報受了,來生得大福報,他的善業成熟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善決定有善果,惡決定有惡報,誰能相信?持戒修福之人能相信,持戒的人肯守法、肯循規蹈矩、肯守規矩,自動自發,不需要人教他;修福的人深明因果,他知道修福。我們讀這些經文要知道警惕。底下一段是把這段經文做了個總結。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是說明為什麼佛說權教、二乘、凡夫用的心都是妄心,因為它不可得。這個心就是起心動念之心,你看我們的念頭,念頭不住,念頭才起就滅了,前念滅,後念又起,這個念頭滅了,底下又起來。不但白天念頭永遠在那裡生滅,夜晚睡覺念頭還是在生滅。我們人的身體是休息了、睡覺了,不動了,心沒休息,還在作夢,還在打妄想,永遠不休息,生滅生滅,永遠不住。『過去心不可得』,前念,『現在心不可得』,說現在現在過去了,這是《金剛經》上有名的「三心不可得」,非常重要。心是能執著,外面境界是所執著,如果一個人真的覺悟到我能執著的心不可得,所執著的那些境界相,佛講了,因緣所生法,當體皆空,外頭境界也不可得。能所都不可得,你還執著什麼?可見得執著是妄想,不是事實。諸位要細細去體會,這是真相,我們無始劫來不能夠了生死、出三界就在這個地方錯了,這是把錯誤的根本為我們說出來。

  這個意思還沒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明天接著再說這一段的意思,這個很重要。你真的明瞭了,就曉得我們真的一天到晚全是妄想,統統都落空。真的明白之後,不再打妄想了,老實念佛。真的,我們要捨妄、要求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