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  (第三集)  1984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9-001-0003

  請掀開經本第五十二頁,最後一行第三個字開始:

  【若於是經。受持讀誦。一切所求。官位富饒。男女慧解。行來隨意。人天果報。皆得滿足。】

  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小段。在這個表解,丙的這一項,「般若的德用」。第一小段是講福報,福報是修得的,雖然修,也要曉得如何能夠護福,護持你的福報。經裡面一共舉有九個例子,這是「經說九福」。講到富貴,「富」是說的財富,「貴」是講的地位,「寶」是說的珍寶,都是屬於財寶。「安」是講的安樂、安寧。「子」就是男女,所謂是多福多壽多男女。在中國過去是家族的社會,家族社會裡面,人丁旺盛是福報。「慧」是有智慧,「名」是有名稱,我們今天所講的知名度。「天人中果報」,我們要想得到人天果報,修學的方法也是「講說此經,所求如意」。經典裡面告訴我們,『若於是經』,就是指的這部經,『受持讀誦,一切所求,皆得滿足』。

  讀了這段文,我們也許會起了個疑問,真的受持讀誦,就能夠滿我們所求嗎?這關鍵的兩個字在受持。受持的不是文字,受持的是經中的義理,也就是依文字起觀照,證實相般若,才能夠一切所求皆得滿足,這是講我們求福。下面一段是講消災免難,也要依這個方法來修學。

  【疾疫。】

  就是我們現在所講的傳染病、瘟疫這類的疾病,防不勝防。

  【厄難。】

  是廣泛的指一切災難。

  【即得除愈。】

  『除』是對災難說的,厄難講的;『愈』是對疾病講的,可以免難,可以得疾疫的時候能夠痊愈。

  【杻械枷鎖。撿繫其身。皆得解脫。】

  這是指一些受刑之人,或是有罪,或是被人冤枉了,這都是在所不免。其實冤枉也有冤枉的因果,絕不是偶然的,也能夠得到解脫。下面是講佛門裡面的:

  【破四重戒。作五逆罪。】

  『四重』在戒律裡面是根本戒,殺盜淫妄,這是四重戒。『五逆罪』,「逆」是完全與法性相違背。五逆,我們都曉得這四重五逆是阿鼻地獄的罪業。五逆罪裡面第一個是殺父親,第二個是殺母親,第三是出佛身血,第四殺阿羅漢,第五是破和合僧。父母對我們來說是恩德最大的,有養育之恩,所以是「父母之恩,昊天罔極」。佛在《父母恩重難報經》裡面,給我們做一個比喻,說一個人右肩擔父,左肩擔母,這樣的一百年當中,都不能夠報父母養育之恩。所以,佛容許出家人接受十方供養,可以供養自己的父母,父母恩德太大了。殺父母這個罪是極重的大罪,這是墮阿鼻地獄的。

  佛是人天眼目,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的依靠。佛沒有人能殺他,出佛身血的這個典故是出在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非常聰明,他對於釋迦牟尼佛很嫉妒,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自己取而代之。有一天,他打聽釋迦牟尼佛從哪一條路上經過,佛出去托缽,從一個山下經過,他在山頂上就預備了一個大石頭,看到釋迦牟尼佛從下面過,把這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打死。佛有許多護法的神,所以不能殺害佛的,但是這個石頭下來之後,這是打碎了,小的石頭把佛的腳指碰破了,使佛的腳流了血,這是惡意的破佛身血。這也是五逆罪之一。

  阿羅漢是聖人,這條裡面代表的就是老師。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與父母是相等的。在中國大陸,過去江南一帶,百姓家裡面供的祖先牌位,都供的是「天地君親師」,老師跟父母是同等的看待,一樣的恩德,所以阿羅漢代表著老師。其實阿羅漢,這一生沒有福報的人還遇不到,怎麼能夠殺害他?所以殺害老師,就與殺阿羅漢有同等的罪。再就包括了世間的賢人、聖人,他的道德能夠做一方表率的,也包括在這一類當中。

  第五破和合僧,就是一個正法的僧團,一個僧團至少是四個人,在佛法裡講四個人在一起住,就要做羯磨,就是「作法」。所以做羯磨就是會議,凡是大小事情,四個人都要開會商量才能夠決定,羯磨就是會議。所以佛法裡面,可以說三千年前就提倡的民主制度。大事情,叫白四羯磨,這個白四羯磨就好像現在立法院裡面三讀通過,那個案子很重要,要三讀。佛法裡面三讀還不行,四讀,白四羯磨,就是四讀通過,可見得非常的慎重,這重大的事情非常的慎重。這就是真正的一個僧團。僧團住世就是代表著正法住世,如果你破壞僧團,破壞正法,這個罪過也是非常之重。這都是五無間罪,阿鼻地獄的罪業。

  【及毀諸戒。】

  這就是其他比較輕一點的戒律。

  【無量過咎。悉得消滅。】

  你看這樣重的罪也能夠消滅,憑什麼?也是憑這部經,這個我們看第二小段,護難,「經舉病苦刑難四重五逆八難一切苦難」。修法是「講說此經,能滅眾難」,可以消災免難,可以滅罪。我們這裡又有問題了,這部經的功德怎麼會有這麼大?五無間地獄的罪,為什麼能夠滅得了?諸位要曉得,如果你不能夠證得人法二空,你的罪就滅不了,為什麼?你有「我」!有我,你就得要受罪,就得有果報。這部經教你什麼?教你是人法二空,人法二空了,誰來受這個果報?當然沒有了,道理是在此地。等我們到底下偈頌裡面,可以看到無常、苦空、無我,這裡頭「無作者,亦無受者」,叫真正滅罪!這種懺悔法門,在佛門裡面叫理懺,所以它有這樣殊勝不可思議的功德。

  表解後面有一段,但是它沒有經文,這一段是我特別把它提出來的,我們應當要注意到。「經功滅罪」,你不要看到這部經,這部經的功德這麼大,我們念念都可以滅罪了,你要是存了一個僥倖的心理,你就錯了。所以不得故作四重五逆,而求僥倖,而求倖免,你要是存這個心,就錯了。到那個時候,你造了五逆罪,破了四重戒墮到阿鼻地獄去了,你在閻王那裡不能說:我念了《仁王經》,我應該可以免罪,為什麼你還要判我罪?你到那個時候講理,講不通的。《仁王經》,你念了是不錯,可是沒有開悟,你沒有入這個境界,像《華嚴經》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仁王經》是不思議解脫境界!像這個偈子裡面所講,你沒有入無常、苦空、無我,你沒有入這個境界,不行,你的罪滅不掉。只能夠說你在阿賴耶識裡面,落下一些仁王般若的種子,雖有種子,它不起作用,也就是說,沒有觀照的功夫,沒有證入實相,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

  底下這一行,說「講讀此經,智照常明」,講讀,目的是在這句,這就是常說的,聽經要消歸自性,修行要轉識成智。在境界裡面,要覺而不迷,要淨而不染。「宿罪消除,新業不作」,這兩句是有連帶的關係。新業不作,舊的罪就消除了;舊罪消除了,一定是新業不作。舊業是煩惱,是習氣,這兩句是有連帶關係的。從這兩句上,就見得功夫了,見到真正消罪業。這段是講般若的德用。下面一段,這是世尊引古為證,這裡面有兩段,前面一段講護國,後面一段講護身。請看經文:

  【大王。往昔過去釋提桓因。為頂生王領四軍眾。來上天宮欲滅帝釋。】

  這段公案,佛法裡面講公案,一般人講故事,就是這個故事是出在《大涅槃經》卷十二。諸位要想知道這個事情詳細的經過,可以參考《涅槃經》。『釋提桓因』就是忉利天主,就是帝釋天,中國人稱為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天上也不太平安,『頂生王』找他的麻煩,帶著軍隊到了天宮裡面,要跟他打仗,要想把這個帝釋天消滅了,他是取而代之,侵犯忉利天主的領土。

  【時彼天主。】

  這個『天主』就是帝釋天王,就是釋提桓因,玉皇大帝。

  【即依過去諸佛教法。敷百高座。請百法師。講讀般若波羅蜜多經。頂生即退。天眾安樂。】

  忉利天主也不準備軍隊來抵抗頂生王,他是遵守過去諸佛的教誡,修仁王護國的法會。這個法會的修學法,我們在經題裡面給諸位略略的介紹過。在本經序分裡面,將這個法會的修法講得很清楚,特別注意到表法這個意思。為什麼帝釋天王一修仁王法會,頂生王知道了,他這個仗就不打了,他就退兵了,為什麼?人家情報人員一打聽,你們全國上下團結一致,這個仗不能打,沒有把握打勝,所以自自然然就徹退了,『天眾安樂』。再看底下第二段,這是護身。這也是一段故事:

  【大王。昔天羅國王。有一太子名曰斑足。登王位時。】

  這是講往昔有這麼一樁事情,這是事實。就是斑足王,古人起名字跟現在人起名字不一樣,古人有很多習慣,在中國也有,在印度也有。譬如人身上有什麼特質,跟別人不一樣的,他往往取這個為名字。他這個『斑足』,大概腳上有很多的斑點,所以就叫斑足。你看舍利弗的母舅叫大膝,他的膝蓋比別人都大,所以就叫他做大膝。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很多,都是他身體上有特徵,依照這個來起名字,這個斑足王也是如此。他在登王位的時候:

  【有外道師。名為善施。與王灌頂。】

  接受宗教的儀式,這在古印度是一種通例,都請宗教師來給國王灌頂,修福,這是『外道師』。他就教斑足王去:

  【取千王頭。】

  你找那些小國王,小國王找一千個,將他們的人頭來祭祀鬼神。什麼鬼神?就是:

  【塚間摩訶迦羅大黑天神。】

  這是當時外道所祀奉的一尊神,我們通常稱之為大黑天。

  【自登王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唯少一王。】

  他真的照辦,把那些小國的國王,打不過他的,都俘虜過來了。已經被他俘虜了九百九十九個了,還少一個,可見他附近的那些小國王都被他俘虜去了。

  【北行萬里。乃得一王名曰普明。】

  這在北面,走了很遠的地方,他又俘虜了一個國王,這個國王名字叫普明。

  【其普明王白斑足言。願聽一日。禮敬三寶。飯食沙門。斑足聞已。即便許之。】

  這個普明王,知道斑足王既然是要俘虜他,他這個力量也敵不過他,但是他有一樁事情請求他的,就是延後一天,他說,你給我一天的時間,我這一天修『禮敬三寶』,就是供養出家人,自己修點福。斑足王一聽,答應他了,好,我同意,我明天再來逮捕你,反正他也跑不掉,所以這樣就答應他了。底下這段就修法了:

  【其王乃依過去諸佛所說教法。敷百高座。請百法師。一日二時。講說般若波羅蜜多八千億偈。】

  這個時候他自己是大難臨頭了,這是他個人,因為斑足王不一定要他的國家,他只是要這些國王的頭,去祭祀他所拜的這個神而已,所以這是普明王本身災難來臨了。他也遵照諸佛的教誡,修仁王護國法會,這個法會只修一天。一天的功德就這麼大,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瞭,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我們今天修一天,為什麼得不到效果?要明白這個道理。他這個一天,他開悟了,他是誠心誠意在修,一心一意在修,所以他開悟了。

  【時彼眾中。第一法師。】

  就是在這一會裡面,首座的和尚稱為『第一法師』。

  【為普明王而說偈言。】

  這個偈,八首偈,就是開悟他,叫他覺悟。這個修法裡面,表解裡頭,簡單的給諸位標示出來,「二偈無常觀,諸法無常,無可愛樂」,就是前面兩首:

  【劫火洞然。大千俱壞。須彌巨海。磨滅無餘。】

  這是講的器世間。『劫火』就是大三災,大三災來臨的時候,火災可以燒到初禪天,水災可以淹沒到二禪天,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天。這個地方是講大劫,這個劫火現前了,『大千俱壞』,大千世界也都沒有了,都燒毀了。這種情形,在今天科學發展到太空,我們對於宇宙的觀察非常的明顯,所以佛經裡面講的,我們很清楚。

  我們看到太空當中,不但這個星球每天有生有滅,有新星出現,有的那個星球爆炸了,天天都有,不知道有多少個。每天不曉得有多少星球形成,不知道有多少星球毀掉了。有的是自己爆炸,有的是互相碰撞的時候毀滅了,多得很!我們地球在太空當中是個小星,不是很大的星,比我們大百倍、千倍、萬倍的,不曉得有多少?但是比我們小的,也不少。譬如小行星,就像一個小的島一樣,直徑只有十幾哩的,這種星也有,小行星,在太陽系裡面也很多,所以大千世界都毀掉了。

  『須彌』是講大山,『巨海』是講我們現在的海洋,『磨滅無餘』,這就講器世間無常。世間人常常想的「天長地久」,那是有名無實。要曉得世界是無常的,不只滄海桑田,要知道佛法裡面所講的成、住、壞、空。

  【梵釋天龍。】

  『梵』是講梵天,色界天;『釋』是代表欲界天;『天龍』是代表一切鬼神。

  【諸有情等。】

  是指一切有情眾生。

  【尚皆殄滅。何況此身。】

  到這個大三災降臨的時候,大千世界都壞了,一切有情眾生都滅盡了,我們這個身能保得住嗎?保不住的。我們這個身也隨一切有情,也隨這個世界,統統都煙消雲散了,這是說明情與無情都無常。真正認清楚了,就是有情世間跟器世間的真相,你要看清楚了,真正明白了,就不會生貪愛之心。換句話說,不會把這個身命看重了,長壽跟短命沒有差別,不過就是早一天死、晚一天死而已,統統都要死的。人能夠明白這個真實之理,才能夠真正得解脫,沒有恐懼,所以叫了生死,了怎麼講?明瞭,對生死真相他明瞭了,明瞭就沒有恐懼,沒有留戀。下面兩首是講我們現前的享受,受的是什麼?受的是苦,也有兩首偈。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怨親逼迫。能與願違。】

  這是講的八苦,表解裡面講「三苦八苦,應當覺悟」。『生老病死』是任何一個人不能夠避免的,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也示現的跟我們一般人一樣,沒有例外的。『憂悲苦惱』。「憂慮」是講內心,心裡面感受的;「苦惱」是講身所感受的。身心所感受的是憂,是悲,是苦,是煩惱。除這個之外,還有怨憎會,還有愛別離。怨的逼迫,冤家對頭,怨憎會;親的逼迫,就是你想親愛的,他要別離。怨憎會,愛別離。『能與願違』,心裡面想的,自己能力做不到,這就是求不得苦。這是講的三苦跟八苦。

  【愛欲結使。自作瘡疣。】

  這兩句就是五陰熾盛苦,內在的煩惱,像猛火一樣的熾然。『愛欲』是講的貪瞋痴;『結使』,就是我們通常講的見思煩惱,五利使、五鈍使。五利使是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五鈍使是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個就是五陰熾盛,八苦裡面講的五陰熾盛。『自作瘡疣』,這個「瘡疣」是痛苦的相,你身上長了瘡,很難過,怎麼長的?自作自受。怎麼自作的?迷惑就自作了,覺了就不作了。覺了時候就看破了,迷的時候,看不破,放不下。

  【三界無安。國有何樂。】

  這是勸普明王要看破、要放下,看破、放下就自在了。做一個國王有什麼快樂?你能離得了生老病死嗎?你能夠離開憂悲苦惱嗎?能夠免除冤親逼害嗎?樣樣都不能,所以做這個國王有什麼快樂?底下有兩首,是明空觀,這是真正叫你開智慧了。

  【有為不實。從因緣起。盛衰電轉。暫有即無。】

  這四句就是《金剛經》裡面所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也是講的空觀。有為法不是實在的,有為法,諸位讀過「百法」,你就曉得,八識心王是有為法,五十一心所是有為法,十一個色法是有為法,二十四個不相應是有為法,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的,是生滅法,是因緣所生法。佛在《般若經》常常講,「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不實』、『電轉』、『暫有即無』都是說的空。它這個「有」是什麼?是暫時有。我們在時間上講,時間是無限的,就是以中國歷史來說,五千年的歷史,我們人生在這個歷史裡面,充其量不過佔一百年的時間,非常短暫。我們在歷史上看秦始皇,了不起的,現在在哪裡?漢武帝在哪裡?唐太宗在哪裡?「盛衰電轉,暫有即無」。曉得過去這些人是暫有即無,再回頭想想我們自己,也是暫有即無。所以真正覺悟之後,要好好的把握著今天,要認真的修行。

  【諸界趣生。隨業緣現。如影如響。一切皆空。】

  這四句是什麼?是講三界六道,『諸界』是三界,『趣』就是講的六趣,「趣生」就是六道的眾生。我們為什麼到這個人間來?佛法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人生酬業」,是來酬償你從前所造的業,業,這一生是報,果報。我們前生所造的善業,今生所受是樂的報;前生要造的是惡業,現在就受的是苦報。因果一定是相應的,絲毫不爽。我們現前所造的,如果所造的都是善,念念是善,身口意善,我們曉得來生的果報是樂。如果我們的心是惡的,身與口也在那裡作惡,我們來生的果報必定不如這一生。惡的果報,到三惡道去了,善的果報才能生人天,『隨業緣現,如影如響』。「影」是我們人站在此地,在燈光之下,太陽光之下,有個影子,這是把人當作因,影子當作果報。因果決定是相應的,決定是不會錯誤的。「響」這是講山谷裡面的迴響,我們叫回音。山谷裡面,我們叫一聲,立刻就有回音過來。「影」與「響」都是空的,都不是實在的。這是要你自己覺悟,真正覺悟了,因空果亦空,空空亦空,你的心才到清淨。清淨心裡面就開智慧,才能夠明心見性,才能夠出離三界苦輪。末後這兩首是無我觀。

  【識由業漂。乘四大起。無明愛縛。我我所生。】

  『識』是第八識,第八識從哪裡來的?從業識變現出來的。經論裡面常說,「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一起來,第一個是什麼相?叫業相,此地這個業,就是阿賴耶裡面的業相。業是什麼?業是動的相,你心動了。由此可知,心不動的時候是本性,是真如;心一動了,就叫做阿賴耶。不動的時候是真心現前,我們念佛人所修的,修什麼?修一心不亂,一心裡面沒有業,有了業就沒有一心了。六祖大師證得境界之後,他跟我們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如果有一,一就是一物,「本來無一物」,六祖大師見了性,六祖大師得理一心不亂。

  識心集合四大,這就變現我們這個身相,『乘四大起』,「四大」是色法。『無明愛縛』,這個「無明」有根本無明,有枝末的蘊生無明,這四個字,前面兩個是講根本無明;後面兩個就是蘊生無明,就是十二因緣裡面講的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誰在這個地方纏縛你?就是末那識裡面的我愛!四大煩惱常相隨,於是乎就起了執著,就有我、我執,有我所。「我」是執著什麼?執著有我見、我執;「我所」是我所有的。如果執著,這是我們講粗一點的相來說,把我們這個身,四大五蘊的身執著為我。我的外面,就執著為我所有,我所有的衣服,我所有的財物,我所有的房舍,我所有的眷屬,都是我所有。

  佛法的修學,叫你破我執,破我執用什麼方法?用布施,就是用捨,叫你先捨我所,捨就是放下,我所什麼?身外之物!應當看破,應當放下。身外能放下,漸漸的把這個身心也放下。如果真正能觀空,四大五蘊裡面沒有我,我執破了,三界就超越了。這個我與我所沒有了,這個時候在小乘證阿羅漢果;如果大乘圓教菩薩位,是七信位的菩薩,就到這個境界了。在念佛法門裡面來講,證得事一心不亂,這就是我、我所破了,放下了,就得事一心。所以諸位要想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光靠天天念那一句阿彌陀佛,不行。要真正放下,要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包括這個身,對我、對於執著要打破,你才能證得事一心不亂。

  我執破了之後,還有法執,我沒有了,只有五蘊,色、受、想、行、識。沒有「我」,還有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是法,如果你要有法執,你這個境界只能到事一心,不能到理一心。功夫再進一層,法執也要破,法執破了,就證得理一心不亂,就見性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識隨業遷。身即無主。應知國土。幻化亦然。】

  『識』就是心是假的,『身』也是假的,『國土』還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三假皆空,都非我體」,我們要真正的覺悟。識心就是第六意識,隨業遷流,「身即無主」,身心都沒有主。身,我們現在人懂得,我們這個身體是由許多細胞組織成的,這個細胞是剎那剎那間新陳代謝。今天這個醫學裡面告訴我們,人在七年是一個週期,整個身體細胞統統都換過。換句話說,就是七年前的我,跟七年後的我,都不是一個人,為什麼?舊的細胞一個都沒有了,全是新的。身沒有,身沒有主;心是念念在打妄想,哪能做主宰?所以身心都找不到一個主,主是什麼?主就是我,我是主宰。身心都沒有我,都沒有主宰,這個是應當曉得。

  末後兩句話,這是囑咐他,因為他是國王,這個國王他的觀念當中,權力總是第一。他是一個國家的主宰,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這是教化他。國土也是不實在的,也是幻化的。

  普明王非常聰明,特別是在將要死的時候,他是被人俘虜之後,這是一千個王都具足了,馬上要殺頭去祭祀大黑天。所以,他是在臨死之前,請法師給他說法。

  【爾時。法師說此偈已。時普明王聞法悟解。證空三昧。】

  他一聽,真正覺悟了。在表解的底下還有幾句,這首偈的大主意真正通達之後,如果我們要是有大的災難,這要命的時候,不害怕,不恐懼了。就是死,也是面不改色,為什麼?曉得生死是幻化不實,這個真的叫了生死。可是我們沒有這個難的時候,要知道自己真正入了這個境界,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一個國王領導一個國家,他要有這樣的智慧,有這種看法,必定是賢明的君王,能為全國老百姓造福,為什麼?他沒有私心。修道的人明白這個道理了,也能置生死於度外,他一定能證果,一定能開悟,所以了生死出三界,念佛必定能得一心。

  生死這個念頭要是不能突破,念佛的功夫念得再好,功夫成片,帶業往生,不能得一心。得一心的人,一定是生死這個觀念沒有了,無我了。無我,誰生,誰死?沒有生死了。所以諸位要曉得,破了我執,才能得事一心;破法執,才能得理一心,這是一定的道理。普明王在這裡開悟了,因為他有大難當前,他證得了『空三昧』。這個「空三昧」就是空、無相、無願,證得空三昧。空三昧是什麼境界?前面我們是把它略掉了,在五忍菩薩裡面,它是屬於伏忍的上品,位次裡面講是十迴向位的菩薩,三賢裡面的上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它是屬於十迴向的菩薩,一悟就到這麼高的境界。

  【王諸眷屬得法眼空。】

  普明王開悟了,證得了十迴向的地位。他那些同伴,那些大臣,那些眷屬們,當然都在聽法師說法,個個人都得利益,得的是『法眼空』。換句話說,人人都有悟處,那個悟有淺深不一樣,淺深不一樣,與他自己的功夫成正比例。

  【其王即便詣天羅國。諸王眾中。】

  這個普明王,他毫不在乎,他馬上就到『天羅國』國王那裡去報到了。不必讓天羅國王來找他,他自己去了。一到那個地方,那個地方已經被囚了有九百九十九王,他就到那些『諸王眾中』,到那裡去告訴他們。

  【而作是言。仁等今者就命時到。】

  你們大家,今天我們都要被殺頭了。

  【悉應誦持過去諸佛所說般若波羅蜜多偈。】

  這個偈子,就是前面所講的八首偈子。現在我們快要死了,快要被殺頭了,大家應當把這個般若波羅蜜多這八首偈子,我們要多念幾遍。

  【諸王聞已。亦皆悟解。得空三昧。各各誦持。】

  你們想想,這些諸王為什麼一聽到這個偈子就開悟了?第一個,凡是做國王的,都有宿根,這是一定道理的。如果不在佛法裡面種深厚的善根,他沒有那麼大的福報,所以他有善根,他有福德。在時節因緣,在砍頭的前夕,馬上就要殺頭了,這個時候的心至誠。他什麼都放下了,什麼妄念都沒有了,馬上就要死了,還有什麼念頭!所以他心專一,這個時候一聽就開悟,也跟普明王一樣,證得了空三昧。大家都在念這個偈子,斑足王來了,把他們提出來要去砍頭的時候,斑足王來了。來了,看這些國王口裡頭念念有辭,斑足王奇怪了,就問他們。

  【時斑足王問諸王言。汝等今者皆誦何法。】

  你們口念什麼?問他們念些什麼?

  【爾時。普明即以上偈答斑足王。】

  斑足王非常聰明。普明王就把那個法師教給他這八首偈子給斑足王念了一遍,斑足王一聽,也開悟了。

  【王聞是法。亦證空定。】

  這是斑足感化了,我們看表解裡「斑足聞法,得空三昧,諸王證三空門」。這個證三空門,就是剛才講的十迴向的位次。『證空定』,這是地位高了,他比這些千王都聰明,根機都厚。這個空定就是空三昧,是諸法空性,這是四地菩薩才證得的。所以斑足王一聽就證得四地菩薩,比他們高,他們只證到十迴向,他證到四地。

  【歡喜踊躍。告諸王言。】

  他馬上就宣言。

  【我為外道邪師所誤。非汝等咎。】

  我在登基的時候,外道師給我灌頂,他叫我要殺一千個小國王的頭來祭祀大黑天,我錯了,這不怪你們,是我誤聽外道之言,所以不是你們的過失。

  【汝各還國。】

  你們大家都回去。都不殺了,把一千個國王都放回去了,而且還囑咐他們:

  【當請法師解說般若波羅蜜多。】

  你們回去之後,應當請法師常常講解、說明般若波羅蜜多法門,使你的全國老百姓,個個都開悟,人人都能夠覺而不迷,這才能夠轉娑婆為極樂。斑足王證到四地菩薩位,不簡單。我們看看他底下的行儀,「佛引《十王經》事」。

  【時斑足王以國付弟。出家為道。得無生法忍。】

  斑足王自從聞法開悟之後,他真正覺悟了,國也不要了,他把國王的位子給了他弟弟,他出家修道,證得了『無生法忍』。無生法忍在《仁王經》裡面,無生忍是七地、八地、九地,是無生忍的菩薩。無生忍有上中下三品,就算是下品,他證得七地,從四地證到七地。如果是上品忍,那證到九地了。十地菩薩叫寂滅忍。諸位看前面五忍菩薩就明瞭了。

  【大王。過去復有五千國王。常誦此經。現生獲報。】

  『現生』就是現世,就能夠得到殊勝的果報。下面經文是結勸。

  【汝等十六諸大國王。】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當時參加這個法會,這當中有十六個大國王,佛講這部經是為他們所講的。所以,到這個地方特別囑咐他們:

  【修護國法。】

  你們要想真正修護國息災這個法門。

  【應當如是。受持讀誦解說此經。】

  『此經』就是指這部經。『如』是什麼?像過去諸佛的教誡,像過去那些國王們所修的,像普明王所修的,像斑足王他們所修的,乃至於像前面所講的帝釋天王所修的,那些都是我們的例子,都是我們的榜樣。要像他們一樣的來修學,要受持,要讀誦,要解說。解說在今天講就是宣傳;受持就是自己依教奉行;讀誦是熟讀,是念念不忘,時時刻刻提起般若觀照的功夫。解說就是宣傳,希望人人能夠明白這個道理,人人都能夠在境界裡面提起般若觀照。這是說的當時,先勸十六國王。

  【若未來世。】

  這個『未來世』是指我們現在。

  【諸國王等。】

  可惜現在這個佛法,我們是缺乏了宣傳。現在這個世間,哪個地區沒有災難?有幾個國王真正覺悟了,佛法有這樣殊勝的功德利益,去請這些法師來修仁王法會的?所以佛法應當大力的去弘揚。『未來世,諸國王等』。

  【為欲護國。護自身者。】

  像釋提桓因的護國,普明王的護身。

  【亦應如是。受持讀誦解說此經。】

  這個表解裡面最後的一段,結勸,這是勸持。勸持裡面,在經文裡面有先後,這有兩段,先勸十六國王,後勸末世眾生,這當中說次勸「天上人中,六道眾生,皆應受持」。

  因為這個表解是過去依據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本子,現在這個本子是不空三藏所翻的。這兩個本子翻的時候有詳略不同,就是在鳩摩羅什大師的本子裡面,這個結勸有三段;在這個本子裡面,只有兩段,雖然是兩段,這個意思也具足,「天上人中,六道眾生」。

  我們當有難的時候,自身有難、自己家裡有難、我們地方上有難,都可以修這個法門。你看它能護身又能護國,大可以護國,小可以護身,那護家沒有問題了,護一個縣市當然沒有問題,要懂這個道理!所以自己真正有難的時候,讀這部經有好處,讀這部經會開悟,心會得定,會把身心世界看空了,看空了什麼?在大難當中不恐懼,心就定了。心定,就能夠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才能夠轉變這個災難。

  末後兩行,這是講利益,得益。

  【說是法時。無量人眾得不退轉。阿修羅等得生天上。無量無數欲色諸天得無生忍。】

  這個解譯裡說「會眾聞說,破迷開悟,各得證益」,證是證果,證果的利益。『無量人眾得不退轉』,他這個信心不退,願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這裡面當然也有淺深不相同。『阿修羅等』,他們得的利益生天了。《楞嚴經》裡面給我們說,阿修羅有四種,天阿修羅是最高的,人間有阿修羅,鬼道、畜生道裡面都有阿修羅。阿修羅聞法『得生天上』;欲界天、色界天都『得無生忍』。這是講各個人他們所證得的功德利益不相同。

  末後兩句說,「廣說功德,不可具盡」。此地不過是略而言之,要是細講,講不盡。功德利益無量無邊,就是十方諸佛統統來講,無量劫中講,都講不盡,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我們這一次仁王法會就到此地圓滿,經雖然沒有完全講,「護國品」是全經的精華,是全經最主要的一個部分,我們用三天的晚上把它介紹圓滿了,希望諸位能夠明白經中的大義,能夠生歡喜心。「如經所說,如法修行,皆得不退」,我們的功德就算圓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