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往生論講記  (第一集)  1994/10/2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02-0001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曇註節要卷上】

  這個經題也稱作「往生淨土論」,又稱作「往生論」。這個題目當中第一句是經題,《無量壽經》,這部經我們同修都念得很熟,也曾經聽過很多遍,這是淨宗的第一經,因此題目我們就可以省略了。「優婆提舍」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議論,或者翻作論議,我們簡稱為論。由這個題目來看,明顯的告訴我們,這是《無量壽經》的註解。在古代,這些大菩薩、阿羅漢,有修有證之人,給佛經做的一些註解是決定相應的,也就是說他的註解就是佛的意思,一絲毫錯誤都沒有,這樣的註解可以流傳後世而不能夠更改的,因為他註的是百分之百的可靠,這樣的註子才稱之為論,就是優婆提舍。論有兩種,一種叫釋經論,就是解釋經文的,依照經文一句一句來解釋,像《大智度論》就是屬於這一類的;另外一種叫宗經論,它並不是按著經文一句一句來解釋,而是解釋全經的大意,這一類的就屬於宗經論,像《瑜伽師地論》這一類就屬於宗經論。本論,諸位一看就明瞭,它是屬於宗經論,它並沒有按照《無量壽經》一品一品、一句一句的來解釋,它是跟我們說明全經的要義。

  而它的重點是「願生」,換句話說,天親菩薩作這篇論文,最重要的是說明,他讀了《無量壽經》之後得到很大的啟示,他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教給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薩依照這個方法已經往生了,已經成功了,這一篇文章留給我們後人,做為想在這一生當中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參考資料。因此我們對它非常重視,所以淨宗的根本經論三經一論,這一論就是選的這一篇。所以它的宗旨就是願生。這為什麼說「偈」?這篇文章前面是偈頌,總共有二十四首,就像中國的詩歌一樣,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個字,屬於五言頌,整個是二十四首頌,把《無量壽經》的要義都給我們說明白了,這個非常難得。

  「曇註」,曇是曇鸞法師,他是南北朝時代,是我們淨宗的一位大德。但是他沒有被後人選為淨宗的祖師,也有不少人替他喊冤枉,因為他對於中國淨宗的貢獻,實在講絕不亞於任何一位祖師大德,甚至於可以說他對於中國淨宗的貢獻是最大的,確確實實是第一個人。因為曇鸞法師在年輕的時候身體很衰弱,他的志向很大,他希望能夠弘揚如來的大法,如果身體不好,壽命短促,這個願望就不能成就。所以他最初他去學道,找道士,跟他學長生、延年益壽,學這些法術。以後遇到菩提流支法師,就向法師請教,他說你們佛門有沒有長壽、長生的這種修行方法?法師就告訴他,你要真正想健康長壽,那你應該到佛門來,其他神仙壽命要跟佛比,相差太遠太遠了!

  於是菩提流支法師就把《觀無量壽佛經》介紹給他,他讀了之後非常歡喜,依教奉行。他將天親菩薩《往生論》做了一個註解,這個註解在《往生論》裡面可以算是權威的註解。註子很長,現在人喜歡簡單,所以我們就節要,節錄註解裡面重要的這些開示,我們藉這個機會與諸位同修來研究,幫助我們念佛求生淨土。《論註》有上、下兩卷,上卷就是偈頌,下卷是論文,論文是解釋偈頌的。這一次我們的時間不長,我們只選講偈頌這一部分,下一次有機會我們再把卷下論文為大家介紹。現在請看第一段,我們用這個標示找這個文就便利很多了。

  「龍樹菩薩云,菩薩求阿毘跋致,有二種道。一難行道,謂於五濁之世,於無佛時,求阿毘跋致為難。二易行道,謂但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龍樹在佛門裡面,他是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國大乘八個宗派都以他為祖師,所以他是八大宗的共祖;換句話說,中國大乘八大宗都是龍樹菩薩傳下來的。他曾經說過,菩薩求阿毘跋致,阿毘跋致大家也很熟悉,就是不退轉,修行人要不退轉,成就就快了。為什麼佛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原因就是退轉。實在講,我們進得少,退得多。不要看別的,想想我今天從早晨起來到晚上睡覺,這一天當中我念了幾句佛號?幾次想到佛菩薩?幾次想到人我是非、名聞利養、亂七八糟東西?你就曉得了,可見得進很難,退很容易。所以菩薩道之難就難在此地。假如要不退轉的話,從初發心到成佛,這個時間很短,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這樁事情我們在淨宗經典裡面看到,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過去也曾經跟諸位詳細介紹過,佛在一切經論裡面告訴我們,凡夫從初發心,這個初發心,初信位的菩薩,這是講大乘圓教初信位的菩薩。從這個位次開始,我們都不算,我們沒到這個功夫。初信位是什麼功夫?佛說三界八十八品見惑都斷掉了,所以他在斷證的功夫上等於小乘的須陀洹,就是初果,等於小乘初果,大乘菩薩是初信位的菩薩。這個我們曉得,這佛常講三不退,他已經得位不退,他決定不會退轉來做凡夫。從這一天開始,要修三個阿僧祇劫。阿僧祇,我們現在所謂的天文數字。從前慈光講座編的《十四講》裡面把阿僧祇數字為我們說出來,它怎麼說法?我們中國人算數是萬萬為億,萬億叫兆,用這個做單位,用兆做單位,萬萬是億,萬億是兆,多少兆?上面是一千,下面是八個萬,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一個阿僧祇。還要乘三倍,三個阿僧祇,這才能成得了佛,這麼長的時間,三個阿僧祇,下面那個單位是劫,不是年,是劫。

  這就曉得,菩薩修行生生世世真的是退得多,進得少。這不退轉就快了,怎麼知道它快?快到什麼程度?大家念過《無量壽經》,念過《彌陀經》,阿彌陀佛在西方示現成佛到現在才十劫,你看阿僧祇跟十不能比,才十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成佛了。由此可知,阿彌陀佛成佛的時候,第一劫去往生的,現在成佛了,也不過是十劫。假如這第一劫去往生成佛了,第二劫還沒有成佛,西方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人數應該是少數,不是多數。而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諸上善人那個數字無量無邊阿僧祇說,這就是說明了西方世界成佛的人多,多過沒成佛的人。由此可知,我們就能推想到,第一劫成佛了,第二劫也成佛了,第三劫往生的成佛了,第四、第五劫去往生都成佛了,阿彌陀佛成佛於現在十劫,第五劫去往生都成佛了,那麼西方世界的等覺菩薩,那個數字才佔一半,還不是多數。多數應當是第六劫去往生的也成就了,第七劫去往生也成就了。這樣我們就恍然大悟,假如要是不退轉的話,成佛從初發心修行到佛果,也不過是三劫、四劫,哪裡要三個阿僧祇劫?

  諸位明瞭這個事實真相,你才曉得為什麼菩薩求阿毘跋致。菩薩能求得到嗎?許許多多菩薩求這個法門求不到,這是世尊在《無量壽經》上跟我們說的。我們今天遇到了,多少菩薩遇不到,這才知道我們是多麼的幸運,這個因緣決定不能錯過,錯過了就太可惜了。我們這一生遇到,要是錯過了,來生,來生不見得遇到,再來生也不見得遇到。彭際清居士講,遇到這個法門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這個阿毘跋致非常重要。也許大家要問我們,你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淨土?你就可以說,我求生淨土就是求阿毘跋致。因為不退轉,那成佛就太快太快了。

  可是求阿毘跋致有兩種道,第一個是難行道,這個很難,五濁之世,於無佛之時,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你要求不退轉太難太難了!這是說明大小乘佛法裡面,除淨土法門之外,統統都是難行道。易行道,只有念佛求生淨土這一門。但以信佛因緣,信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淨土,為我們推薦淨土。《彌陀經》上四番的勸勉我們求生淨土,我們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話,相信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是接引眾生,相信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讚歎,一切諸佛如來為釋迦牟尼佛做證明,信佛因緣,願生淨土。乘佛願力,這個佛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得到彌陀四十八願的威神加持,便得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圓證三不退,入大乘正定之聚就是圓證三不退。

  底下一段說,「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特別介紹這一部論的重要,這一部論的宗旨。這就是《無量壽經論》,它是上衍之極致,所以古德讚歎《無量壽經》是大乘當中的大乘,了義當中的了義。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善導大師講,「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個話講得一點都不錯。菩薩所求的阿毘跋致就是不退,這一部論就是給我們說明不退的方法、不退的道理、不退之所以。

  底下介紹作這一篇論文的人,「婆藪槃頭菩薩」,婆藪槃頭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是天親,婆藪翻作天,槃頭翻作親。古時候也有翻作世親的,世界的世,所以世親跟天親是一個人。菩薩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兄弟三個人,三個人都出家了。他的哥哥是無著菩薩,無著是八地菩薩,實在是了不起,地位比龍樹高得多了,龍樹是初地,無著菩薩是八地,他的弟弟就是師子覺尊者,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薩。無著、天親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幾乎是無人不知。天親非常聰明,在那個時候出家,他依小乘的僧團,他造五百部論。以後他的哥哥假裝著生病,把他找來,找來之後,跟他講大乘佛法,他開悟了。

  開悟之後,他非常後悔從前學小乘,所以他說他要懺悔,怎麼懺悔?過去講小乘講得太多,舌根造了不少罪業,要把自己舌頭割掉。他的哥哥就勸他,你何必呢?你過去用舌頭說小乘法,現在你再用舌頭說大乘法不是很好嗎?於是乎他就回過頭來修學大乘,又給大乘經造了五百論,五百部,這是其中的一部。所以號稱為千部論師。由此可知,天親菩薩的著作非常豐富,千部論師。他讀到《無量壽經》,發現成佛的捷徑,於是造這個論表明他自己的心願,決定念佛求生淨土。這位菩薩跟他的哥哥,無著、天親,是法相唯識宗的祖師,他對於大乘的教義十分透徹,所以他讀《無量壽經》,他的見解跟別人不一樣。這一部論典文字雖然不多,我們要特別重視它,因為它不是普通人作的。他提出來念佛的方法也是妙絕了。我們今天常常講,我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不得力?我們的方法不周圓,欠周。把這部《往生論》念了我們就明白了,跟自己平常念佛用功對照對照,我們這個念法跟天親菩薩的方法一樣不一樣?為什麼他念得很得力,我們念得不得力?

  所以菩薩「服膺如來大悲之教」,這個就是淨土三經普度一切眾生,這個真是慈悲到了極處。「傍經作願生偈」,傍經就是依《無量壽經》,依《無量壽經》作願生淨土的偈頌,二十四首偈頌。「復造長行重釋」,後面又有長行文解釋它這個偈子,他大概也是怕後人看這個偈子,也許不能夠體會他的意思,所以自己再解釋。解釋的文就稱之為論,所以它有偈、有論。「偈以頌經,論以釋偈」,這個二十四首偈是讚歎《無量壽經》的,論是解釋偈頌的,他這個偈頌裡面的目的就是求生淨土,就是發願,以及說明念佛的方法。

  「偈分五念門」,這個就是五念法,天親菩薩念佛的方法,我們對照對照我們有沒有?第一個,「禮拜」,我們有沒有做?禮拜,諸位不能看形式,看字面上依文解義,三世佛就喊冤枉。禮拜的意思是恭敬,我們有沒有用真誠恭敬心來修?如果心不真實,沒有誠敬,這就沒有感應。所以禮拜是表真誠恭敬。真誠恭敬是在心裡,外表形式上有沒有沒有關係,內心要真正有恭敬。對佛要敬,對法要敬,法就是三經,現在是五經。法怎麼敬法?要念得熟,不熟是不敬;要解其義,你要不懂也不敬;第三個要依教奉行,你沒有把它做到也不敬。可見得這個禮拜裡面包含的意思很深,不是一看到禮拜,每天對佛像磕幾個頭,那算什麼?對法要敬。第三,對僧要敬,你看《彌陀經》上、《無量壽經》上都跟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念是心裡頭真有,僧是誰?是諸菩薩這些祖師大德們,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像今天介紹的婆藪槃頭菩薩,這是僧,他的行誼我們要記住、我們要效法,這是敬僧。所以禮拜,我們在這裡面就有欠缺,就沒有做到,所以我們念佛沒有感應。

  第二,「讚歎」,讚歎就是稱名,講經也是讚歎,勸人念佛也是讚歎,我們口裡稱名,這屬於讚歎。第三,「作願」,作願就是發願,是真正發願,願生淨土,這個願是真實的。第四,「觀察」,觀察就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心中。由此可知,這個經要不熟,你這個觀察就沒有了。這正是大勢至菩薩所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個憶就是心裡想,想阿彌陀佛,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些東西在哪裡?全都在經典上。常常能想經典上所說的,這就是觀察。最後,「迴向」。它這個二十四首偈頌就分這五門。我們現在看第一首:

  【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天親菩薩在釋迦像法之中」,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第一個一千年是正法時期,第二個一千年是像法時期,第三個一千年以後是末法時期,天親菩薩出生在釋迦牟尼佛像法時期。釋迦牟尼佛距離我們現在是三千零二十年,天親菩薩距離我們一千七百多年,像法時期。「順釋迦如來經教」,順是順從,依教奉行,釋迦牟尼佛的經教就是《無量壽經》,他給《無量壽經》作的偈頌就是遵循淨宗的教義。「所以願生。又所願不輕,若如來不加威神,將何以達」。這個願是佛法當中第一大願,這個諸位一定要知道,發願求生淨土是大乘法當中第一大願,再沒有一個願比這個願更大。為什麼?因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剛才說過了,頂多三、四劫你就成佛了,你看這個願大不大?所有一切大乘法門不能跟它相比,所以這個不是普通的願。四弘誓願,那個佛道無上誓願成,只是個願心,能不能成還打問號,靠不住。這個往生成佛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這個願不輕,實實在在是大乘法中的第一願。因此一定要蒙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沒有如來本願威神加持很難達到。怎樣才能得到佛的本願加持?我們的願要真、要實就得到了,現前就能得到,就怕你的願心不真、不實,這就是前面禮拜第一門裡頭所說的,我們仔細來看這一首偈頌。

  我們看第五,這個註解,「一心」,他叫著世尊,我一心,一心就是禮拜,由此可知,如果我們還是三心二意,禮拜就沒有了。一心一意,這個要緊,專修專弘,一心一意專修專弘,這是禮拜,這是恭敬。我發願求生淨土了,還想涉獵其他的法門,那就錯了,誠敬的心就被破壞了。不但你們初學,我有的時候還會遇到有一些自以為是善知識,對我也很恭敬,也很讚歎,說法師,你已經快到開悟的邊緣了,你願不願意聽我說幾分鐘的法,你就開悟了?我都謝謝他,阿彌陀佛,我不想開悟,只想往生。他說你開悟了會度更多的人。度更多的人也是貪心。我們在此地講過《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你看善導大師怎樣教訓我們的,那就說明什麼叫一心。不要說是人,阿羅漢、菩薩、地上菩薩、等覺菩薩來勸勉我們,來介紹我們另外一個法門,統統都拒絕,我就一心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求生極樂世界,如如不動。這是「一心,心心相續,無他想間雜」,這叫禮拜,這個叫誠敬。印光大師講,有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個利益就是如來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能不能往生,基礎就奠定在這一句話上,我們是不是做到了一心。

  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沒錯,我們願是要發,我們今天沒有能力普度眾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多學一點法門去度眾生,那是大錯特錯!為什麼?因為我們所學的法門都學成了邪知邪見,沒人給我們印證。因此我們學法門要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學成之後再倒駕慈航,普度眾生,這就對了,就沒錯。現在在這個地方如果是多涉經論,說實在話,不但誤自己,也誤了別人,誤自己那情有可原,活該,誤別人那個罪就大了,耽誤別人罪太大了。所以我們明瞭這個事實,懂得這個道理,就應當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心專修淨土,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就對了。

  「歸命盡十方」,歸命是歸依的意思,歸是回頭,命是盡形壽、盡生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就是我們歸命的對象,無礙光如來就是阿彌陀如來。阿彌陀的意思,佛在《彌陀經》裡面為我們介紹的,有無量壽的意思,有無量光的意思,無礙光就是無量光的意思。盡十方無礙光,從這一句裡面我們能夠體會到一個事實,那就是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的總代表,盡十方。所以念一尊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統統都念到了,一尊佛都沒有漏掉,你才曉得這個佛號的不可思議。所以天親菩薩學佛那麼多年,那樣殊勝的成就,為什麼一接觸到《無量壽經》他就一心歸命,這不是容易事情。

  菩薩對中國大乘佛教影響很深。諸位知道,中國八大宗裡面,華嚴宗是中國人非常崇敬的一個學派,華嚴宗與天親菩薩的關係就非常密切。天親菩薩,剛才說過了,他在大乘法裡造了五百部論,其中就有《華嚴經》的論,《華嚴經十地論》就是他造的。《十地論》傳到中國來之後,給中國佛教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當時稱為地論宗,以後就變成華嚴宗了,華嚴宗的前身叫地論宗,就是依天親菩薩的《十地經論》來修行的。《十地經論》是《華嚴經》裡面的一部分,就是《華嚴經》的「十地品」,解釋「十地品」的。十地是《華嚴經》裡面最中心,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經文。《華嚴經》與淨土宗的關係非常密切,這是諸位讀過《無量壽經》的人都知道。所以他雖然是法相唯識宗的大德,到最後還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這個就是「禮拜門,讚歎門」,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這個就是讚歎,我們念出來就是讚歎,而真誠的一心就是恭敬,所以禮拜跟讚歎合在一起。

  末後這一句,「願生安樂國」這一句就是作願,就是他發願。「天親菩薩歸命之意也」,他一心歸命,為什麼?這個歸命,我們說淺一點的意思,就是投靠,一心投靠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願生安樂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在南北朝那個時代,菩提流支將天親菩薩這部論帶到中國,翻成中文,傳授給曇鸞法師。曇鸞法師對於教義是有很深入的研究,讀到這個論文,看到天親菩薩修學的態度,深為感動,可以說曇鸞是天親的私淑弟子。雖然沒有見過面,他的的確確傳承這個法門,而且是真有成就。後來繼承這個法門的有道綽,我們在《高僧傳》裡面看到的,道綽大師一生專講《阿彌陀經》,這個《阿彌陀經》是當時稱《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也是《阿彌陀經》,這大本,專講《阿彌陀經》,一生講了兩百多遍,他不講別的經。真正做到了一心歸命,專修專弘。繼道綽的就是唐朝的善導大師,所以善導大師修行的方法完全就是用這個五念門,都是依據這個方法來修淨土的。善導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首,下面這一首是說明他作這個偈論這個意思,也就是說明他為什麼要作這個偈論。

  【我依修多羅。真實功德相。說願偈總持。與佛教相應。】

  『我』是菩薩自稱,『修多羅』是經典,就是指的《無量壽經》,我依《無量壽經》。『真實功德相』,《無量壽經》為我們說了三個真實,這是諸位都念得很熟,第一個是開化真實之際,第二個是住真實慧,第三個是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三個真實都是貫徹全經的,這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都是這三個真實。「真實功德相」,這個功德相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這功德相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廣度法界無量無邊一切眾生,得生淨土,不退成佛,這是功德相。所以說出自己的願望,他的願望就是要求生淨土。以偈,偈是體裁,用這個體裁說出他自己的願望。而這二十四首偈總持全經的大意。『與佛』,這個佛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佛教導我們的完全相應。所以這一首說明他自己作偈的用意。

  我們再看曇法師的註解,第七,「論佛經義,與經相應,以入佛法相故,得名優婆提舍」,這是講註解,這個註子要能稱之為論,一定要與佛相應;換句話說,與佛所講的完全沒有差別,這個解釋就等於佛自己的解釋一樣,所以它與經相應。為什麼會相應?入佛法相故。這個入就是證入,我們佛門常講修行證果,入就是證,佛所講的他確確實實親自證得。所以他說的跟佛沒有兩樣,這樣的解釋才可以稱之為優婆提舍。「依修多羅」,菩薩造論,作這一篇文章,根據《無量壽經》。「以如來即真實功德相故」,剛才我說過了,兩種功德相的大意。「修五念門相應故」,這句非常重要。佛說這個經,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其目的就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淨土。菩薩造論依據佛在經典上所講的道理、所講的原則,把它總歸納出修行的要領,這就是五念門,是天親菩薩從經典裡面歸納出來的。依照這個修行要領去做,你一定能夠滿願,求生的願望你一定可以達到,決定不會落空,這是與佛教導的相應。

  底下這個功德相是曇鸞法師的註解,「功德相有二。一從有漏心生,不順法性,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名不實功德」。曇法師說得好,這是我們要想修真實功德的人要牢牢記在心裡的。前面我說過,為什麼我們要一心歸命,一心一意專修淨宗,決定不可以夾雜其他的法門,原因在哪裡?因為我們現在的心是有漏心。什麼叫有漏的心?就是有煩惱、有習氣,心不清淨。這種心不順法性,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因此我們所修一切善法,甚至於讀誦一切大乘經論,依照一切大乘經論的方法去修行,全是用的有漏心修行,都不是真實功德。為什麼?不能出三界,不能了生死。這個話怎麼說?就是不能斷煩惱。我說這個大家總容易懂。你修禪也好,修密也好,修什麼也好,你能夠把是非人我斷掉嗎?你能把貪瞋痴慢斷掉嗎?果然有能力斷掉,那就是真實功德;如果斷不掉,那就是曇鸞法師講的不實功德。

  所以我不是說一切大乘經典不能修學,不是這個意思,是我們自己本身不夠格。要知道這個事實!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佛的本願威神對我們一加持,使我們就得到阿毘跋致,三不退。那個時候我們再修學一切大乘,那是真實功德。問題就在你是不是有漏心,還是無漏的智慧?果然是無漏的智慧,那是真實功德;如果是有漏心的話,修學所有一切大乘法統統是有漏法。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不認識自己,不認識別人不要緊,不認識自己那就糟了!要曉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根性。所以他這個裡面幾句話說得真好,實在是非常重要,把我們真的是一棒打醒。

  第二,「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往生論》,天親菩薩提出這個五念門,這個五念門真的是天親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我們沒有菩薩智慧清淨業,我們依天親菩薩的那就行。怎樣莊嚴佛事?依照五念門修學就是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果然真依這個法門,我們心清淨了,一心了,專念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依法性入清淨相。「不顛倒,不虛偽,名真實功德」。天親菩薩苦口婆心教我們,曇鸞法師,乃至於以後的道綽、善導、蓮池、蕅益,近代的印光大師,確實是一脈相承。依照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是真正不顛倒、不虛偽,真實功德。從第三首以下,「觀彼世界相」以下,總共有二十一首偈是屬於觀察門。我們看偈頌: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彼』是西方極樂世界,看看它那個世界那個樣子。『勝過三界道』,三界道是其他諸佛的國土,當然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娑婆世界,超過我們娑婆世界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就是超越我們三界六道。「此已下,是第四觀察門」,從這個以下一共有二十一首偈頌。「分二」,分為兩大段。「一觀察器世間莊嚴成就,二觀察眾生世間莊嚴成就」,第一段就是我們常講的依報莊嚴,後面是正報莊嚴,西方世界依正莊嚴,二十一首偈頌完全是讚歎西方世界的殊勝。

  「此二句,是第一事」,他讚歎依報莊嚴,就是世界國土的莊嚴,總共說了十七樁事。當然莊嚴實在講是無量無邊,把無量無邊的莊嚴歸納為十七類,這十七類就把西方生活的環境全部都介紹出來。文章實在是好,因為它的文字少,非常精簡,裡面的含義很周全。這第一事是,「觀察莊嚴清淨功德成就。此清淨是總相。此清淨不可破壞,不可汙染,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第一樁事是講依報的總相。西方稱為淨土,就是那個世界生活環境無一不清淨,樣樣都是清淨的。而這個清淨是不能破壞、不能污染,這叫真清淨。不像我們這個世間,縱然我們桌椅擦得再乾淨,過兩天,它又被灰塵污染了。西方世界既然是不可污染,由此可知,那你不要天天去擦,不要去保養,它不會污染的,它也不會變壞的。

  我們這個世間再清淨之相,時間久了它就變壞。像我們這個紙張,你看這個紙張很漂亮、很美,印成書很好看,一百年之後它就變成灰了,它會壞。西方世界東西永遠不會壞。這些事我們都在《無量壽經》裡面詳細說過了。為什麼它跟十方諸佛世界不一樣?我們這個世界,動物有生老病死,這個生老病死就說明它會壞,它是受污染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乃至於地球,有成住壞空,都是會破壞的、會染污的。什麼原因?是一切眾生業力所生。我們造善業,依報的環境就好,風調雨順;造惡業,居住的環境就有許許多多的災害,火災、水災、風災、地震,這些災難都來了,從哪裡來的?業力所感。現在科學家天天在研究,實在講真正的原因找不到,他沒有找到佛家講的業力,業力才是真正的原因。

  西方世界為什麼那麼好?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這個菩薩是誰?你念《無量壽經》就曉得了,法藏菩薩,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沒有成佛之前,是菩薩,是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發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從哪來的?從正觀來的。正是正確,一點虛假都沒有,觀是什麼?觀察。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看到,法藏比丘,他是國王,國王的位子不要了,捨棄了,出家了。今天你們有幾位在這剃度出家的,這個出家的事比國王超過太多太多,國王怎麼能比?法藏明白這個事情,國王不要了,出家。出家幹什麼?出家要普度一切眾生,所以跟隨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老師教導他。不但教導他,而且把十方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自己去觀察。

  於是觀察十方諸佛剎土,經上講的二百一十億,二百一十億是表法的數字,不是數目字,是表法的,是表的圓滿。一切諸佛剎土他統統見到了,統統看到了,十方世界哪些優點他採取,缺點他改進,這樣發願的。所以說是正觀之由生。他這個四十八願不是憑空在家裡想像的,是實實在在,真的我們中國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個心得,從這裡面發生的四十八願,建造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這個世界是集一切世界美好的大成,一切世界裡面的缺陷他統統改進了,完全沒有了,這在一切諸佛剎土它是第一清淨,是這麼一回事情。所以說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建就是建立的。這是把西方世界清淨的原委為我們說出來了。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