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往生論(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第十集)  1987/7  美國達拉斯  檔名:06-001-0010

  佛在《金剛經》上說,度無量無邊眾生,而實無眾生得度者,佛不度眾生。佛有能力度眾生嗎?沒有。為什麼?每一個眾生的法界是自己造的,自己變現的,佛有什麼能力來干涉你,佛沒有能力。佛只能把他自己修學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明白了,曉得事實真相,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法。所以,自己從凡夫成佛了,誰幫助我們的?沒有人幫助,我們自己成就的,是自己度自己,不是別人度自己。在四種緣裡面講,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都屬於自己的,外面只是一個增上緣而已,諸佛菩薩給我們做個增上緣,其他的三種緣全是在自己。你看六祖在黃梅得法之後,五祖送他,六祖說未悟時候師度,已經覺悟之後自度。未悟的時候不曉得門道、不曉得路,人家指點我一下,來度我;認識路了,這個路是要自己走的,別人不能幫助我們走,也不能帶著我們走,路是一定要自己走的。所以,佛菩薩給我們指出一條路而已。

  我們要想真正成就,真正離苦得樂、究竟解脫,先要從哪裡學起?要學無分別,你能從這個地方下工夫,這真正叫從根本修。換句話說,今天我們在極不平等的人事環境裡,環境很複雜,把它歸納成三個就統統包括了,人的環境、事的環境、物的環境。現在這三個環境都是極不平等,在這極不平等裡面修平等心。平等心怎麼修法?我一切不分別、不執著,心就平等了。更巧妙的方法是念阿彌陀佛,與一切人相處,我念阿彌陀佛,在一切事務裡我也念阿彌陀佛,一切物質環境裡我也念阿彌陀佛。把一切不平等統統歸到阿彌陀佛,就平等了,這是八萬四千法門裡面一個很巧妙的方法,因為人沒有法子做到沒有念頭。沒有念頭行不行?不行,沒有念頭叫無想定,無想定不是佛法,真要修成了,果報在四禪無想天,那還是個麻煩事情!所以,禪定叫止觀,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觀是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它不落有念,也不落無念,那才是真正的禪定。我們念佛方法正符合這個標準。念佛人沒有一切念頭,這是不落有念;我這一句佛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不落無念。有念無念都不落,這是念佛法門的微妙之處!

  法門的殊勝,法門的好處,你真正要理解、真正體會到,你才會認真的去修學。確實能滅一切煩惱,能得一切幸福,佛家所說離苦得樂,這是真的。我們果然相信,認真修學,不要多,你真肯幹,半年就有效果。最難的就是這半年,不容易,初半年很不容易,半年真幹下來之後,其樂無窮,的確就不容易退轉了。為什麼?你嘗到味道,這半年是最艱難的。心真的定下來半年,對於一切分別執著淡薄了,自然煩惱輕,智慧長。所以,功夫開頭難,非常之難,因為不相信,很難相信。味道嘗到之後,相信了,那時候你決定不會再改變主意,到那個時候只要能夠保持,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再看末後這兩句:

  【天人不動眾。清淨智海生。】

  這個兩句是說「莊嚴大眾功德成就」。『天人』這是泛指,就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眾。許多經上也都說,西方極樂世界有聲聞、有天人,我們細細讀了《無量壽經》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阿羅漢,也沒有天人,經上說得很清楚。諸佛如來說西方極樂世界有阿羅漢、有天人,是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說他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們去的,我們是人,我們從人道裡去往生的,有從諸天裡去往生的,也有阿羅漢回小向大念佛求往生的,是稱他沒到西方極樂世界以前的身分。所以在九法界,它只有一法界,只有菩薩法界,其他的沒有,那裡沒有六道,哪來的人天?第二個意思,是講你斷證等於他方世界,譬如說我們去是帶業往生的,我們見思煩惱一品也沒斷,等於他方世界的天人。如果在那裡修行,見思煩惱斷了,等於他方世界的聲聞,就是阿羅漢,不是它那個世界真正有。與別的世界,你斷煩惱的功夫跟他們相等,是這個意思。

  這個地方還不是指這兩種意思,這個天人就是我們講的泛指,西方極樂世界是天中之天,那裡邊的人,這個講法好講。『不動眾』,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每個人心都清淨,都像佛一樣。於一切境緣裡面,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於一切境緣當中都不起心不動念,不動眾;換句話說,都是住在甚深三昧之中,甚深三昧也叫做寶王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個個都是不動心的,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都不動心,像前面講的,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

  『清淨智海生』,是如來一切種智裡面出生的。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快樂是我們想像不到,他的樂是法樂。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裡六塵說法,眼見的、耳聽的、鼻嗅的、舌嘗的、身接觸的,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所以他們享受的是法樂,這個法樂是從阿彌陀佛種智變現的,就是一切種智變現的,一切種智是如來果地上的智慧。往生到那邊的人跟如來智慧一接觸,把自己本性裡面的一切種智漸漸就透出來了。好像佛是一個蠟燭,他點著了,放光,我們這個蠟燭沒有點燃。我們藉著他的光點燃了,我們自己本身也放光,這真樂!如果他的光明很大,我們跟著他走,這個樂不是真正樂,為什麼?依靠他。依靠人很苦,自己不能獨立!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人人獨立,佛的光明接觸之後,自性光明相對的就起來。所以到那個地方成佛容易,斷煩惱容易,滅罪除障。

  那個地方佛光遍照,六塵說法。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切壓力,沒有生活的壓力,物質生活隨心所欲。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想吃什麼東西,東西在面前了,不要去經營,不要去操作。想穿什麼衣服,念頭一動,衣服已經在身上,用不著去買料子,用不著裁縫。想不要了,不要就沒有了,一切是變化所作,這個自在!精神上面的生活,大眾在一起,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雖然是多,沒有冤家債主。每個人的心地都是清淨,每個人都充滿了智慧慈悲,相親相敬,和睦就像一家人一樣,比一家人還要來得和睦。這個環境十方世界都找不到,是從如來智慧大海當中生出來的,大眾清淨無比!

  【如須彌山王。勝妙無過者。】

  這兩句是「莊嚴上首功德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上首菩薩是觀音、勢至,這我們不必多介紹。這裡讚歎『如須彌山王』,王是自在的意思,『勝妙無過』,沒有超過他的。觀音菩薩積功累德實在是不可思議,樂意幫助別人,尋聲救苦,勇於助人。大勢至菩薩智慧高達,大勢至代表智,觀音表慈。上首的意思,什麼是上首?智慧、慈悲是上首,諸位特別要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人、我們在修行,是要以智、以慈為目標,這是我們做人、修學裡面的上首。人要理智,不輕易動感情,情是迷,智是覺,慈悲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這是真正的慈悲。如果慈悲是感情用事,我們佛門常說的「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感情用事才有這個弊病。佛給我們講的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佛菩薩度化眾生要用慈悲、方便,但是慈悲、方便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連《華嚴經》都不例外。

  《華嚴經》的兩位上首菩薩是文殊、普賢,沒有文殊的智慧就不能圓滿普賢大行,由此可知,普賢行是建立在文殊智的基礎上。《華嚴》重行,所以普賢擺在第一位,文殊擺在第二。淨土宗也是重行,所以觀音擺在第一,大勢至擺在第二,跟《華嚴》是一樣的。所以特別要了解他的意義。

  【天人丈夫眾。恭敬繞瞻仰。】

  這兩句是「莊嚴主功德成就」。這是說明一切大眾對於如來沒有不尊敬的。所以,西方世界天人、大眾對於佛師的恭敬,可以說是無衰無退。我們這個世間,就是佛的弟子對佛也不能保持永恆的恭敬心,這個心有高潮、有低潮,它有起落。西方世界阿彌陀佛的弟子,對於佛的恭敬心沒有起落,這非常之難得,我們冷靜想想不容易!我們人與人相處,感情有起伏,父子相處感情還是有起伏,可見得這不容易做到。西方極樂世界居然能夠做到恭敬心沒有起伏。底下第十九首: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這首四句是「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佛除非你這一生沒遇到,你要是遇到了決定不空過,一定得非常稀有的功德。縱然在這一生不能成就,這種子種到你阿賴耶識裡去了,這個利益就不可思議。古大德常說,佛的種子叫金剛種子,永遠不壞。你這一生縱然不相信,不相信沒關係,你雖然是隨著業報去輪迴,總有一天你會覺悟,你一覺悟,這個種子就起作用。尤其是阿彌陀佛這個種子,這個種子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畢竟成佛的種子,比一切大乘的種子都要尊貴得多。所以,佛當年在世,一生講經,不管講什麼經,常常提到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古德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這是佛的真正慈悲。曉得你們不相信,你們不能接受,也得把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種在你阿賴耶識裡,這是真實的利益。

  到這裡,是觀阿彌陀佛的功德莊嚴。下面從二十首以下,是觀西方極樂世界大菩薩的四種莊嚴功德。極樂世界我們知道,像觀音、勢至這樣的等覺菩薩無量無邊。我們在黃念祖居士《無量壽經》註解裡面看到,他的註解很難得,句句話都有來歷,引經據典,不是隨便說的。西方世界這些等覺菩薩都是十劫成就的,阿彌陀佛國土建立到現在只有十劫,《彌陀經》上給我們說的,《無量壽經》也是這樣說的。十劫這個時間太短了,跟一般大乘經上講的不一樣,一般大乘經上講要修行到這個地位是無量劫,三大阿僧祇劫。他怎麼十劫就成就了?從這裡你就能體會得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好比學校,它真的是最好的學校,老師好、教學的方法好、管教好,所以學生成就這麼快,十劫就能成為等覺菩薩。《彌陀經》上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你看蓮池、蕅益大師的註解,上善是指等覺菩薩,等覺以下稱善人。上善是等覺,這也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等覺菩薩之多。我們看經文:

  【安樂國清淨。常轉無垢輪。化佛菩薩日。如須彌住持。】

  這是第一首。前面這一句很容易懂,『安樂國』就是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常轉無垢輪』,轉輪是比喻說法,所謂法輪常轉。「無垢」就是清淨,也就是無漏法。不像十方諸佛世界說法,依二諦說法,依二諦就不清淨了。二諦是所謂真諦、俗諦,真諦是依佛的境界,給你說真話;俗諦是隨順世間,隨順你們的思想,隨順你們的見解而說。如來說法是依二諦而說。這種說法要是到六祖那裡,馬上就被駁回來,「真諦、俗諦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如來給大眾講的都是不二法,這叫「無垢輪」,不二法。

  我們這個世間,在佛法裡老實說,禪是不二法,尤其六祖所傳的,六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是不二法。諸位有沒有想到,淨也是不二法。淨就是依據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你說它是真諦,還是俗諦?它有沒有界限可分?沒有!所以,一心一意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不二法,這個妙!禪那個不二,真的不容易做到,我們凡夫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的人學禪不容易成就。念佛行,一起心動念,就把這個念頭歸到佛號上,起什麼念頭?起「阿彌陀佛」的念頭。這個法子妙,它的成就跟禪沒有兩樣,比禪還要殊勝,為什麼?禪要是不見性,不算成就;淨不見性也能往生,往生就是成就。禪不能見性,將來生四禪天、生四空天;換句話說,它還免不了六道輪迴,所以它不究竟,這是禪不如淨的地方。所以,淨之好,淨的殊勝,難,知道的人太少了!

  夏蓮居老居士在會集《無量壽經》初稿完成寫了三首偈,我以前也念給諸位聽過,他老人家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億萬人中一二知」,真正認識這個法門、真正了解這個法門,億萬人當中只有一、兩個,所以感嘆說這個法門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近代倓虛老法師生前在香港講經常常提醒大家,參禪不容易成就。他講得很明白,參禪可以得到禪定,得禪定,果報在四禪天,參禪要想明心見性不容易,太難了,不能見性就不能超越三界。所以他講,功夫真正好的可以得禪定,入定能夠定上十天、半個月,兩、三個月,坐在那裡不動,甚至於功夫更深的,能夠坐到一年、兩年不出定,這樣的功夫還是生四禪天,你才曉得真難!密,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諾那活佛的傳人,他也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他說大陸上最近四十年,十億人,修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你才曉得密之難。

  大陸上在這四十年當中,念佛往生的,我們曉得的大概將近有一百多人。大陸上也有有心人,南華寺的方丈,名字我一下忘掉了,八十多歲的老法師,他蒐集這些往生的人的傳記,寫了一篇近代的往生傳,裡面蒐集一百多人。大陸上不能出版,所以外面的觀光客到南華寺去觀光旅遊,老法師就把這個書給了他們。稿子給他們,給新加坡的同修,當然也是佛教徒,他在新加坡把它印出來,我到新加坡看到,非常的驚奇!大陸上三十六年一切宗教全部都禁止,不准信奉,居然還有人念佛,還有往生的,他們打聽到的差不多有一百六、七十個人。這書,新加坡他們帶去的時候是打字印出來的,只印了一千本。我帶了一本到台灣,因為新加坡也是用簡體字。

  佛法的修學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代表整個的佛法。這個四大菩薩,第一位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的道場在九華山。第二位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的道場在普陀山。第三位是文殊菩薩,在五台山。第四位是普賢菩薩,在四川峨嵋山。這是我們中國佛法四大名山,四大道場。我們吃的穿的都是得自於大地,地上生的、地上長的,金銀七寶都埋藏在地下,地下有無盡的寶藏,所以稱為「地藏」,藏就是含藏,含藏無盡的寶藏。佛用這個比喻,比喻我們的心地,我們心地裡面有無盡的智慧,有無量的德能、才藝,這是我們心地的寶藏。

  這個經典重新作版,我們來翻印。念佛成就的人多,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真正的見證,我們再不相信就沒法子了。如來三轉法輪,示轉、勸轉,最後作證明來轉,這些往生人都是我們的證明。看到這麼多的例子,我們要不動心、不相信,這就很難了,這一生成就就不容易。這些事情真的常常有,每年我們都會看到。今年我台北圖書館,有個同修陳老居士往生,也是預知時至,臨終見佛接引走的。昨天我在翻照片,還翻到他的照片,有幾張很清楚,是我們台北作法會的時候他參加,他坐在前一排所以照得很清楚。看他的相貌其貌不揚,大家都沒有注意他,沒有把他看在眼裡,沒想到人家真往生,念佛真正念成功了,這個很難得!

  到美國,龔正華居士給我打電話,說我們從前經上聽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的,很少見到過。沒想到在華盛頓DC居然看到一個真的三天往生,把《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證明了,真的三天。佛講的話不假,是我們眾生障深慧淺,沒有法子理解,信不過,障礙在自己,佛給我們講的句句真實。所以,唯一清淨法輪是念佛求生淨土。

  『化佛菩薩日』,「日」代表光明。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處處可以見到,這是我們在《觀經》上看到的。阿彌陀佛怎麼會那麼多?化佛,阿彌陀佛的化身,化無量無邊身。所以在那個世界那麼廣大,人那麼多,你隨時隨處都可以見到阿彌陀佛,這就方便了。化佛猶如真佛,跟真佛沒兩樣,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見佛容易。並不是說那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住在那兒,要想去見他,就是有神足通,還得要跑到那裡去,多費事!西方三聖,觀音、勢至、阿彌陀佛,時時在面前,只要你一想佛已經在面前了。

  『如須彌住持』,「須彌」表不動,表念佛三昧,身心不動,如實修行。雖然講修行,並不像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真的是有修有行,他那裡是修無所修,修而無修,無修而修,這個妙!二十一首:

  【無垢莊嚴光。一念及一時。普照諸佛會。利益諸群生。】

  這一首是說西方世界這些諸大菩薩神通廣大,能夠在一念遍至十方一切剎土,到那裡去教化眾生。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菩薩與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只要是真誠心求,決定有感應。清淨心、至誠心求,有求必應,一念能夠遍到。下面這一首是:

  【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讚諸佛功德。無有分別心。】

  這是說十方如來雖然對於這一切濁惡的眾生也有讚歎,勸我們斷惡修善,勸我們破迷開悟,眾生能夠依教奉行,諸佛菩薩歡喜讚歎。雖然如此,於諸佛土總會起分別、起執著,即使供養如來,實在講不如法的供養多,真正如法的供養少。什麼叫如法、什麼叫不如法?經上給我們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太好了,那就是『無有分別心』。這是用心去供養,物品沒有關係,心地清淨,沒有分別,所有供具都是上上的供具。好像送禮物一樣,譬如說晚輩或者是部屬對於長官、長輩送一點禮,長輩會在乎他這個禮物嗎?不在乎。在乎他的心,有這分孝心他就高興了,不在乎禮的輕重。佛菩薩就看我們眾生的清淨心,無分別心,前面講的天樂、天華、衣服、妙香,讚佛功德最要緊的就是「無有分別心」,這一偈的中心就是這句話。

  【何等世界無。佛法功德寶。我願皆往生。示佛法如佛。】

  這一首非常了不起,太偉大了。這個世間沒有佛法的地方眾生苦,愚痴,造業重,沒有覺悟的時候。菩薩慈悲,到哪裡去?沒有佛法的地方他去;換句話說,他能捨淨土,到他方穢惡土,沒有佛法的地方去教化眾生,去給眾生做佛法的增上緣,這個了不起!真是像地藏菩薩的大願一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發這樣的心。雖然看到眾生一個也度不了,度不了給他下種子,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是一切大願裡面的第一大願,就是四弘誓願裡的「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

  觀察菩薩到這個地方圓滿。這首偈把菩薩的德行讚歎到極處,也是大乘佛法最積極的形態。末後一首是迴向:

  【我作論說偈。願見彌陀佛。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前面兩句是天親菩薩迴向自己的功德。他作論,《往生論》是他造的,他的著作,這些偈頌是他說的。他作論說偈,為什麼?他只有一個願望,『願見彌陀佛』,他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個人功德迴向。只有這一個目的,願意去見佛。下面兩句是迴向眾生,『普共諸眾生』,普遍願與一切眾生,只要聽到他的偈子,讀過《往生論》的,能夠相信、能夠發願、能夠依教奉行,我們共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部書分成兩個部分,前面二十四首偈頌,後面是長行,長行就是論,也是天親菩薩造的,長行是論,前面是偈,所以他說作論說偈。論就是解釋偈的,把偈頌的意思更明白的給我們說出來。論裡面就非常明顯的說出修行方法,就是「五念法」,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五念法。五念法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夏蓮居老居士在《淨修捷要》、《寶王三昧懺》,就是依據五念法的修法編成的。所以《淨修捷要》很簡單,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這五個科目統統具足。有禮拜、有觀察、有稱讚(它每一拜裡面念三聲佛號,這是稱讚)、有發願、有迴向。五個意思在一拜當中一次完成,總共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所觀想的內容就是《無量壽經》。所以,你每修一次,等於把《無量壽經》又溫習了一遍,回味一次,這個方法實在好。方法是天親菩薩提出來的,夏蓮居居士貢獻給我們,教給我們怎麼作法。

  我們這個科目到今天告一個段落。我聽說星期五同學要來聚一次餐,聚餐,晚上如果再講經,吃也沒吃好,是聽也沒聽好,不如我們就把講經停下來好了,讓大家快樂的在這裡聚餐,這樣比較好。明天晚上,我們還有一次《無量壽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