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二十六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26

  這段文裡面,注意在這個「返流旋一」,這是《楞嚴經》裡頭很重要的一句經文。在念佛人用,實在講是比較容易得多,就是念頭一起,馬上就回頭。「一」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流」就是妄想、雜念、煩惱,統統把它歸到一句阿彌陀佛上去。所以這是念佛法門容易懂,容易做到;其他法門的確是相當之難,也不容易明瞭,也不容易做到。「六用不行也,一心不亂者,依一藏心,餘念不生也。」一藏心,藏心就是如來藏心,如來藏心就是真心,藏就是含藏的意思,心裡頭有如來,如來就是佛。佛在哪裡?佛就藏在你心裡面,如來就藏在你心裡面,所以叫如來藏心,如來藏在你心裡面。就是統統歸到真心,真心就是如來、就是佛性。阿彌陀佛可以說就是如來藏心的名號,所以統統歸到如來藏心裡面來,這是很巧妙的一個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底下說「念者,心為能念,佛為所念」,念的意思有能念、有所念,所以它通於能所。「忍,智也」,這就不必再解釋,「不消文」就是無需要再解釋了。底下這段我們就把它省略掉,意思統統講過,諸位看看大致上都能看得懂。我們再翻開到一百頁,這是第二個小段「利他」,前面是自利,菩薩除了自利一定要利他。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此界』就是娑婆世界,大勢至菩薩到娑婆世界來了,來幹什麼?來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他到這個世界上來,是來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幫助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代替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如果說我們把西方極樂世界比喻成一個佛教大學,這位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師,到其他世界去招生,現在到我們娑婆世界來招生,咱們是有願有志,我們都可以跟著他一道去。註解裡面有幾句相當重要的,我們把它念一念好了。「此界,娑婆苦世界也,淨土,安養樂國土也,攝者,持也,接也」,攝就是接引的意思。「生前以威力加持,令不退念,臨終以願力接引,令得往生。」這是講我們念佛的眾生,現在還沒去,但是真心念佛,你有深信切願認真的在念佛,菩薩神力加持你,叫你不退轉,這是真的。他為什麼會不退轉?念念信心增長,念念將西方極樂世界逐漸真的明白了,明瞭了,信心具足,信心增長,不會退的。

  所以,你要想得到佛菩薩加持,你一定要自己具足深信、切願、篤行,認真的去做。做法就是前面所說的,一定要以這一句佛號克服所有的妄想、雜念,這才行,就能得到佛菩薩神力的加持。如果這一句佛號不能克服妄想、雜念,佛菩薩很慈悲,想加持你加不上。所以這點我們自己要用功,自己要警覺,佛力才加持得上,一加持上你決定不退轉,這是講現前不退轉。不退轉的原因剛才我說過了,你念佛的信心天天增長,而且你念佛會得到法喜充滿,他自自然然不退。不會像一般人,念佛念得懈怠、懶惰,不想念,那是他們功夫根本就沒有上軌道。功夫上軌道的人,你叫他不吃飯可以,你叫他不睡覺也可以,你叫他不念佛他不行,他上軌道了,真正上軌道了。為什麼?歡喜、快樂,真正是離苦得樂,不念佛就不快樂,不吃飯沒有關係,不睡覺也沒關係,不念佛不行,不念佛太苦了。真正得到法喜,這才是你功夫上軌道,佛的神力真正加持得上了。

  所以念佛得不到法喜,都還在門外,還沒入門。這個法喜一定要自己培養,這是別人沒辦法給你的,別人幫不上忙的,一定要自己去培養。當然最重要的,像我們現在這種程度,高不高、低不低,叫半吊子,這事情很麻煩。真正程度高的,一聞千悟,他很容易得法喜;真正是下根之人,他一聽了他就相信,他一點都不懷疑,這種人很容易得法喜。所以知識分子很麻煩,最難度的,你說他有智慧,他又沒有;你說他沒有智慧,他懂得真不少,這麻煩大了。所以說懂得不少就是胡思亂想,他不是真智慧,這是最麻煩、最難度的人,剛強難化。我們現在就是當中剛強難化這一類的,相當麻煩。

  臨終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一定來接引你往生。『歸於淨土』,「歸」是還,是回去的意思。這舉個比喻,「此界為旅亭,彼土是家鄉」,這個比喻好,「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今遇親友,指示道路,速回家鄉也」,這是真的,我們要常常做這個觀想。我們的老家在哪裡?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離開老家到娑婆世界是來觀光的、是來旅遊的,這個時間很短,來看看,看看要回去,此地住不得,可以來玩玩,不能住,一定要回家。出來久了都把家忘掉了,這個很糟糕的事情。大勢至菩薩來告訴我們,這裡不是你的家,你的家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句話提醒了我們。提醒我們就希望我們趕快回頭,發願,發個心回家去,速回家鄉。

  『攝念佛人』,「能攝」這是勢至菩薩,他有智慧有能力接引眾生,攝指接引的意思;「所攝,屬行人」,就是肯念佛的人。菩薩接引的對象是真正肯念佛人,真正發願求生之人,菩薩才能夠接引你。如果你不肯念佛,你沒有意思往生西方淨土,那菩薩想接你也沒有辦法,他也沒有辦法幫你忙,他也接引不了你。淨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下面說「念佛法也」,是方法,念佛這個方法,「有五法門,見五土佛」。下面我們把文念一念。「謂憶想外境念佛,則生歸變化土,見變化身佛」,這就是凡聖同居土。第二「攝境歸心念佛,則生劣受用土,見劣受用身佛」,這也是凡聖同居土,這兩種念佛的方法都是生凡聖同居土。第三是「心境互融念佛,則歸勝受用土」,勝是殊勝,「見勝受用身佛」,殊勝的就是見到報身佛,這是實報莊嚴土。第四種是「心境雙泯念佛,則生法性土,見法性身佛」,這是常寂光土,生常寂光土。第五種是「圓通無盡念佛,則歸法界無障礙土,見法界無障礙身佛」,這是一真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這一段文說念佛有五種不同的心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感得五種不同的淨土,這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所謂四土三輩九品是這麼來的。這些事情我們知道就好,不知道也沒關係。這五種念佛法門裡面,第一種跟第二種是我們決定可以做得到的。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正如同蕅益大師所說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就行了。因為這個法門是橫超三界,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橫生四土。四土有沒有?有,確實是有,但是一生一切生。所以你知道,很好,一生一切生;你不知道,還是一生一切生,因此這個教義對我們就並不十分重要。但是你了解得清楚,你沒有疑心,叫斷疑生信;如果一切不知道,我信聖言量,我也沒有疑心,那麼你知道跟不知道功德效果完全相同,沒有一統毫的差別。如果說不知道,有疑惑,那就不行了,那你一定要把它搞清楚,斷疑生信,不能有疑惑,疑惑是很大的障礙。如果不疑,我不知道,不知道我不懷疑,這個可以;不知道,心裡有疑惑,那就一定要把它搞清楚。需不需要認真去研究它在乎個人,不一樣。我堅信,一點不懷疑的話,這不知道沒有關係,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就是相同的。

  底下講人,就是念佛人,「人者,機也」,機緣,一個念佛人的機緣,這不得了,這十方諸佛讚歎。這個人是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十方諸佛看到你都歡喜、都讚歎、都保佑你,護法龍天見到你對你都禮敬。為什麼?因為你馬上要作佛了,不是作菩薩,你馬上要作佛,他怎麼不恭敬你,諸佛怎麼不歡喜!所以這是稀有的因緣,古人所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你這一下碰到了,這是希有難逢的一日,絕對不是等閒的因緣。開經偈裡面講「百千萬劫難遭遇」,不能比,沒有法子相比。百千萬劫難遭遇是講一般大乘佛法,不是指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無量劫希有難逢的因緣。佛實在是大慈大悲,把這個因緣展現在你面前,可是大家疏忽了,不識貨,這麼大好的因緣,稀有的因緣,當面錯過,你說多可惜。

  這五門念佛的方法,夏蓮居居士編的《淨修捷要》就是依據這個道理而編的,在三十二拜裡面這五門具足。但是你要想修觀,依照這個方法來修觀,這個方法很容易,不難,用的時間也不長,人人可以修。你可以依照這個方法,早晨修一次,晚上修一次。這個修法的裡面只有三十二拜,拜佛就像平常我們五體投地,拜佛最好不要用高的拜凳,不要用這個;平拜,平地拜,或者你舖小的地毯也可以,舖草蓆也可以,平拜好,不要用拜墊,五體投地。他說得很清楚,每一拜先觀想,觀想完了之後,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第一拜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後三十一拜統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三聲拜一拜。每一拜裡頭都有觀想,但是最低限度,你要把《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彌陀經》、《往生論》這四樣東西詳詳細細的看一遍。為什麼?你才能夠觀想。如果這個三經一論你沒有看過的話,你不知道他裡頭講的是些什麼。

  這個觀想裡面的文辭統統是三經一論的原文,所以他在序文裡頭告訴我們,我們對這個文字要以虔誠之心,不可以輕慢,為什麼?全是經文,他是從經文上節錄下來的。所以,經不熟不容易體會他的意思,經多讀幾遍,意思非常的明顯。就是把三經一論的精華讓我們常常憶念,常常放在心裡,就是一心繫念。早晚這兩堂是功課,除這兩堂功課之外,隨時隨地如果我們心裡有妄想了,你就想經中的境界。經中境界太多了,很麻煩,那你就想這三十二觀。平常我們常常想這個,我們不拜,我們就想,想是叫憶佛,我們口裡念這句阿彌陀佛是稱名,所以說稱、憶,這個不要間斷。這種用功的確可以能夠降伏妄想,能夠降伏煩惱,功德利益不可思議。

  下面講修行方法,我想不必依照這個文一句一句來解釋,我們把大意說出來。念佛講求的是剋期取證,我們人才會精進,才不至於懈怠。所以有結七念佛,我們念七天,通常講打佛七。我們台灣佛七的風氣很盛,是不是符合經義?給諸位說不符合。為什麼?佛七是法會,不是真正的念佛,是去做法會。真正的念佛,這個七天人進念佛堂之後,七天七夜佛號不能中斷,不能有一個妄想,不可以有一個雜念,這個叫結七念佛,決定不能雜心閒話。所以現在雖然是打佛七,有名無實,一堂功課下來之後,你看那個聲音就跟戲院一樣,張家長李家短,雜心閒話什麼都來了,這沒用處的。剛剛念一支香一個半鐘點,心清淨一下,休息五分鐘又亂掉了,把那一個半鐘點的功夫統統拋盡了,沒辦法保持。所以真正念佛堂,不講話的,見任何人不打招呼,見主七和尚也不必禮拜,連掌都不用合。為什麼?你見了主七和尚要合掌,你心裡面就動了心,你不清淨了。

  所以在念佛堂,雖然大家共修,心目當中就認為是自己一個人,我這裡根本沒有人,要這樣的心態。為什麼?七天念佛,目的是求一心不亂;你要看這個熟人點個頭,雖然不說話,點個頭,你心裡頭都動了心,你一心得不到。所以念佛堂,不管見哪個人,決定不起心、不動念、不打招呼,不但是不跟他說話,一點表情都沒有,我求一心不亂,這才叫念佛,念佛堂規矩是如此。真正的念佛堂,結七念佛,就像打七,人數多少?過去李老師告訴我,決定不能超過十個人,這是真正的打佛七。為什麼?十個人以上,主七和尚他的精神決定照顧不了。為什麼?每個人念佛的境界情形,主七和尚要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帶領他,人數一多就照顧不了,所以不能超過十個人。如果人多的話就輪流,譬如這一批十個人這個七天,第二次佛七另外十個人,這樣可以,超過十個人很難照顧。我聽說現在打佛七有幾百人參加,好熱鬧,這是大法會,佛七大法會,很難收到效果。

  有的從一個七到兩個七、三個七,甚至於七個七、十個七,連起來念佛都好。也有地方的道場是長年佛七,它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這個樣子的,念佛堂念佛沒有中斷。長年佛七,人哪有那麼多精神?通常一個人打一個七,七天七夜不睡覺還可以。所以真正修行要年輕,年歲大了,體力衰了,不行,那個沒有辦法。一定要年輕,精神體力要好,七天七夜不睡覺沒有關係,他身體支持得了。所以,幹什麼都得要年輕才管用,年紀大的人沒這個精神,沒這個體力。所以看自古以來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是三、四十歲成就的。你看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五祖把祖師位傳給他,他二十四歲。有些人觀念錯誤,學佛是年紀老的事情,年老想學佛沒錯,體力、精神都不夠用,成就就很難;一定要年輕,年輕覺悟才能成佛作祖。

  長年念佛,就是分班輪流,輪流實在講這是個不得已的做法,為了我們體力、精神實實在在沒辦法,所以才分班輪流。可是念佛是自己的事情,了生死出三界成佛作祖的事情,念佛堂是盡心盡力的去參加。分班是什麼?分班是領導!這個方法是我們淨土宗第十代的祖師行策大師,他老人家提倡的。他的念佛堂分三個班,每一班十二個人,分三班,每一班一天規定要念八小時。三班輪流,念佛堂念佛人日夜不斷。當班那你一定要念,你不能缺席的,不是當班你可以休息,休息好了有精神,應當還在念佛堂跟著大家一起念,這個才對。不是說我不當班,我該休息我就休息了,我就不念了,那還是懈怠,還不是精進。實在念累了可以休息,在不當班的時候可以休息,休息期間有精神,有體力,還是要參加念,那叫隨喜,不當班的時候隨喜,這樣子才能成就。

  在精進佛七當中,沒有什麼當班不當班,統統要參加。但是念佛的時候他有調節,他有三班,一班出聲念,兩班不出聲,他才不累,如果二十四小時統統出聲念,人受不了。一班出聲,兩班不出聲,這樣子輪流,用這個方法來調節。譬如一班出聲,他是繞念,繞佛的人,這一班繞念的人出聲,止靜的人不出聲,止靜就是坐在那個地方聽,心裡面跟著念,口裡面不出聲音。禮佛,這是拜佛,拜佛可以觀想,不要出聲音,出聲的只有繞佛這一班。他採取這個方法,三班輪流的制度。這是講念佛堂,所以人數多的時候好辦。我聽說過去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的念佛堂,蘇州報國寺,他夜班是四個人,就是晚上輪班,念佛堂輪班規定是四個人一班,因此他念佛堂的佛號日夜不斷,一年到頭不斷。念佛堂總有人在念,最少有四個人在念佛,這叫真正的念佛堂。念佛堂佛號不能斷,斷了怎麼叫念佛堂?決定不能間斷,這才叫道場。這是剋期取證,一定要定上期限,在這個期限當中我要有個成就。

  「此界苦」,《鈔》裡面講,「淨土樂者,謂此土具八苦」。這個在《佛學概要十四講》裡面說過,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這裡頭也是講這個八苦。極樂世界樂,可以說沒有這八種苦就是樂,就是自在。這一段諸位自己去看。我們翻開一0二面第三行末後這一句看起。「慈雲懺主云」,他在此地告訴我們有十樁事情,第一個是「不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遇不到佛,這是苦。「不聞法」,佛法不容易聽得到,尤其在現前,講經說法的人太少了。現前還有一個麻煩事情,就是《楞嚴》上所說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有不少在外面說法的人說的是似是而非,不是正法。人數多,勢力大,他福報也大,所以在末法時期這個時候,邪師外道比正法要莊嚴,正法不如他。因此一些人都跟這些邪師走,都入了歧途,這是非常不幸的事情。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不值佛,不聞法。

  「惡友纏」,邪知邪見的這些朋友,甚至於這些道友,他勸你修邪法,阻礙你修正法,這個事情麻煩,他來糾纏你,群魔來惱亂你。「受輪迴、墮惡趣」,都是苦。「塵緣障道」,縱然你是遇到正法,這很幸運,可是你塵緣未了,你的家庭、事業障礙你修道,障礙你聞法,這是塵緣障道。「壽命短促」,剛剛想修行,壽命到了,這無可奈何,不能不中斷,這一中斷,這一生的修行前功盡棄。「修行退失」,教理不明,沒有能力克服環境,往往隨著境界所轉,所以你會退失,不但不能精進,反而會退轉。「塵劫難成,此即娑婆十種苦也」,娑婆世界十種苦。我們想想,這個十條我們統統具足,每一條我們都有,真是苦!

  極樂世界有十種樂,正好跟我們這個世間相反。第一個「常見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天天見阿彌陀佛,天天見十方諸佛,見佛容易,這非常幸運。經上說得很清楚,極樂世界的人每天早晨都要到十方去參禮,去拜十方佛,去供養,供養是修福;去聞法,聞法是求慧。十方諸佛無量無邊,在我們想像怎麼可能?這是我們想不到的。我們今天去參訪,總得一位一位拜訪,所以很浪費時間。他們參訪是化身去,十方世界有多少佛,他就變化多少身,每個身去禮一尊佛,同時的。可以說在一剎那之間十方佛統統都禮拜到,都供養到了;十方佛所說的法同時都聞到,智慧增長。他有神通,有不可思議的神通。所以西方沒有這個苦。「聖賢會」,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是指等覺菩薩,等覺菩薩稱為上善。與這些大菩薩們,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之流,天天在一起。「離魔事,輪迴息,無惡道」,魔事、輪迴、惡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但沒這些事情,連名字也聽不到。「勝緣助道」,佛菩薩給我們做助道的殊勝因緣,「壽命無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滿,此即安養十種樂也」,西方極樂世界十種殊勝。

  我們要知道娑婆苦,真正知道西方樂,為什麼還不捨娑婆求極樂?這是值得我們深深反省的。所以真正發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第一等智慧人,這是真實的智慧。為什麼?他在無量無邊法門裡面,他選擇這個第一法門,選擇一切諸佛度眾生的第一門,這是最高的智慧,無比的智慧。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菩薩選擇這個法門,普賢菩薩也是選擇這個法門,善財童子是修的這個法門,第一法門。我們今天發心選擇這個法門,那我們的智慧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是一樣的,沒有差別,他識貨,我也識貨,這是不可思議的智慧。我們今天看學佛的人有多少?幾個人選擇這個法門?所以選擇這個法門,正如經上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三者具足,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大智慧,才選擇這個法門,不是一般人他能夠明瞭的,也不是一般人會選擇的。

  我們也有不少人聽了這個法門,他有沒有選擇?表面上好像選擇,實際上沒有選擇。為什麼?沒有認真去做,信心不堅固,願不切,行夾雜,這就是雖然遇到了,他的智慧不夠,沒有能夠現前,沒有真正的選擇。真正選擇,就像這個經上講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二六時中心裡頭只有憶佛念佛,這是真正的選擇。還有是非人我,還有名聞利養,還有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是對於這個法門並沒有選擇。只能說他跟西方極樂世界結個緣,他這一生不能往生,他這一生不能成佛,所以他業障依然很重。為什麼?諸佛菩薩神力加不上,護法龍天瞧不起,你沒有真正發心。你要真正發心,因為護法龍天是凡夫,他很現實,你真正發心作佛,他對你恭敬,他護持你;你沒有真正發心,他沒瞧得起你,他也不護持你。凡夫很現實,不像佛菩薩大慈大悲,心地清淨平等;護法神心地並不清淨,也不平等。你心裡真正在法、在道,他真護持你;你心裡沒有法、沒有道,他理也不理你。護法神巴結不上的,你家裡供的護法神,天天供養他、禮拜他,你心不如法,他根本就不在,他不理會你;心裡面真正有道、真正有法,你不供養他,你不禮拜他,他還是要護持你,他沒有人情好說的。所以很多人供養護法神,巴結護法神,巴結不上的,完全自己錯用了心。這一段我們就講到此地,這一段真是說得詳細。我們翻到最後這一段經文來看,在第一百一十二面。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是總結,正式的答覆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前面在問,你們這些人已經修行成就,你們是怎麼個修法的、怎麼成就的?這二十五位菩薩分別說出他們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過。大勢至菩薩修行的方法可以說是最簡單的、最直截的,他說『我無選擇』,他是專修念佛法門,前面講了「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他是專修念佛法門的。這個地方就說出他念佛的方法,他用什麼方法?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底下講『得三摩地』是他的證果。這兩句是這一章教給我們念佛的最重要的綱領。我們今天念佛不能得三摩地,三摩地在此地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得三摩地」就是得一心不亂,我們今天得不到一心不亂。毛病發生在哪裡?我們沒有能夠做到「都攝六根」,沒有能夠做到「淨念相繼」。淨念就是念佛,我們念佛會中斷,我們的佛號一聲一聲不能夠繼續下去。為什麼會中斷?打妄想就中斷了。

  所以想一想我們這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我們的佛號相續佔幾個小時,我們當中斷掉了多少個小時,這很可怕,不能相繼。淨念相繼,簡單的講就是不間斷;都攝六根,簡單的說就是不夾雜。菩薩做到這兩點,不夾雜、不中斷,所以成就一心不亂。我們今天的大病就是夾雜、就是中斷,特別是夾雜得厲害,我們佛號放下了,想是非人我,想名聞利養,這不但是夾雜,這是夾雜的罪業!這個夾雜得重了,把你念佛的功德統統破壞掉,這怎麼得了,這怎麼能成功?所以念佛堂主七的法師常常提示,「放下身心世界」,這句話就是不夾雜,就是都攝六根。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是非人我,沒有名聞利養,沒有貪瞋痴慢,這樣功夫才得力,才能真正念到一心不亂。

  所以念佛,我常講九個字的祕訣,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諸位要能把這九個字做到,沒有不往生的,九個字真正做到,我跟大家講你決定是上三品往生,還不是中下品。你念佛所以功夫不能成就,你將來不能往生,決定是這三句沒做到;做到這三句,諸佛護念,龍天保佑。所以你自己要有信心,不要為衣食去操心,大家之所以放不下,就是為衣食操心,我的生活怎麼辦?我剛剛學佛也有這個念頭,但是我還沒說出來,老師知道了,所以老師很厲害,章嘉大師。他告訴我,你真正發心依教修行,弘揚佛法,你的衣食住行、前途一切的事情護法神替你操心。我一聽說很有道理,我不懷疑,我相信,這些拉拉雜雜的事情統統交給護法神,我再也不操心。我要是沒有飯吃,護法神得想辦法給我送來;他要是叫我餓著、凍著,在我想那護法神一定要撤職查辦,我相信這個。所以我不懷疑,我才能把一切世緣放下,從來不起這個念頭。

  道場之建立,一切法緣,統統是護法神的事情,我們今天為什麼沒有一個大的道場,像樣的道場?眾生沒福,與我不相干。我有福報,我有什麼福報?不操心,這大福報!我心裡沒有事情,什麼事情都沒有。除了跟大家在講台上胡說八道一通之外,我沒事,心裡什麼事都沒有。所以我常說,我是今天這個世界第一有福之人,身沒有事,心也沒有事,身心無事,第一有福報的人。什麼事都不操心,天下事與我不相干,眾生的事與我也不相干,我自己的事情與我也不相干,護法神他去管。真正放下,徹底放下,這才能夠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有那麼一點相應。你要是想現在,又想未來,我要搞一個什麼地方,我要去化緣,去求人,苦死了!想到明天生活怎麼辦?明天沒飯吃,好好念一天佛;後天沒飯吃,再念一天佛;七天沒有飯吃,就往生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操這個冤枉心幹什麼?確實如此。念佛人沒有這樣的心的話,這世界還有什麼好留戀的?一天沒有飯吃,苦,趕緊走;兩天沒有飯吃更苦,走得快一點,七天就往生了,離開這個苦世界。這個世界眾生沒福報,不值得我們再住,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部經講到此地圓滿,註解諸位自己好好去看,好好去研究,雖然沒有把註子詳細跟諸位說,大致的意思統統說出來了。後面有一首迴向偈,迴向偈我們念一遍,功德才真正的圓滿。迴向偈在第一百二十一面,大家翻開一百二十一面跟著我念。「稽首釋迦彌陀佛,觀音勢至諸聖賢,仰願三寶加被力,令此經疏遍塵剎,見聞隨喜及持說,畢竟得生安樂土,回此功德向法界,同成無上菩提果。」我們這個法會圓滿了。今天下午有一堂三時繫念的佛事,我們自己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同時也叫我們的祖先,叫我們歷世的冤親債主,各個都能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所以,以虔誠的心來做三時繫念,三時繫念是念佛,求生淨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