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十八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18

  我們現在看經本,《鈔》裡面有幾段意思很好,我們可以把它念一念。請看七十面第四行當中。「云何此言十方如來耶」,前面講了「但念彌陀,不念諸佛」,為什麼這個地方說十方如來?「答,有二意,一即指彌陀一佛」,這個跟蕅益大師註解《彌陀經》裡頭講法是相同的。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他說諸佛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這個說法是一樣的。「以三世十方,有無量彌陀故」,這是引證這些同名同號的阿彌陀佛,這有根據的。「觀經云,從下方金光佛剎,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剎,於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這個說法是那些阿彌陀佛都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分身。所以可以說這些諸佛就是一尊佛,一尊佛就是諸佛,這是有依據的。

  第二個意思,「通指十方諸佛,謂不唯我彌陀一佛,悲願如是,即十方諸佛,憐念亦然,正顯佛佛道同故」,這個意思很好。因為我們在《彌陀經》裡面看到六方佛讚歎釋迦牟尼佛,讚歎阿彌陀佛;我們在《無量壽經》裡同時也看到,《無量壽經》裡面講十方佛。玄奘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裡面也是十方佛,鳩摩羅什大師是省略了,只翻了東南西北上下,除這個還有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他省掉了。十方諸佛讚歎,十方諸佛必定弘揚,十方諸佛必定像阿彌陀佛一樣的勸導一切眾生念佛往生西方世界。所以這個意思是可以通的。底下這是引《華嚴經》一段經文來證明,「華嚴問明品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所以我們在晚課裡面讀到的「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就是這個意思。

  《楞伽經》第四卷裡頭也有這段話,「一切諸佛,有四平等,所謂字平等」,字是名字,「語平等,身平等,法平等,觀經云,見無量壽佛者,即見十方無量諸佛」。所以這個意思是相當的圓滿。因此我們知道,但念彌陀就是念一切諸佛,同樣的道理,但念此經就是念一切佛經,只要一心專念,不要再懷疑。經分量適中,可以說是無過於《無量壽經》,它不太長,它也不太短,分量恰到好處。譬如講《楞嚴》、《法華》,嫌長,不便於現代人受持,現在的人都是工作繁忙,一天念一部很困難。過去的人他工作量沒有現在人這麼多,所以他一天讀一部經,有這個機會。像《法華經》、《楞嚴經》,念一部總得要六、七個小時,你一天可以念一部。

  現在我們選這種經就相當困難。如果我們把它分開來,譬如像《法華經》七卷,我們一天念一卷,一個禮拜念一部,總是覺得念前面不知道後面,念後頭,前頭忘掉了,念久了很容易懈怠,它不完整。《華嚴》更不必說了,更長,《華嚴經》通常念一遍是半個月,從頭到尾念一遍,半個月才能念完,這半個月一天也是念六、七個小時才能夠念得完。所以,這不太適合於現代人,沒有《無量壽經》來得方便。《彌陀經》太短了,所以《無量壽經》非常的適中。如果嫌長,早晨念半卷,晚上念半卷,一天可以念整部的經,它有這個好處。註解可以一天看一些,它一共分四十八章,說分四十八品也可以,我們要研究,一品一品的來研究。好在每一品經都很短,都不長,容易讀誦,容易受持,所以的確是非常完善的本子。

  經上說將來佛法經道滅盡,佛法有滅法的一天,滅盡了,這個《無量壽經》還要存在這個世界上一百年,它最後滅。在那個一百年當中,這世界上什麼法都沒有了,只有《無量壽經》,只有阿彌陀佛。那個眾生要有緣接觸到,能相信、修行,還是一樣往生。這就說明了,一切法門對於眾生都失效了,都救不了眾生了,這個法門還能做最後的救度,才知道這個法門的不可思議!這個法門是諸佛護念,龍天護持,一直護持到佛法滅盡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想到這一點,才會體會到這個法門的殊勝,這法門之不可思議,我們遇到,真正是有幸。

  底下說,「憐念者,三昧經云,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是以求往生者,不可思惟己惡,而疑佛不來接,誰知佛心,專於逆苦眾生之中,種種救度,如何自生疑阻,甘心苦趣耶」。這段話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要深深的反省,為什麼?犯這個毛病的人太多了,總覺得我自己一身的罪孽,我念佛恐怕佛不來接引我。自己障礙了自己,拿自己的心去猜測佛菩薩,這大錯特錯。所以你不要懷疑,不要自己給自己做障礙,你只要老老實實一心念去,到時候佛決定來接引你,佛沒有妄語。五逆十惡的人,立刻要墮地獄的人,臨命終時能夠十念念佛,佛都接引,何況我們這個罪業還沒有到那麼重。我們現在就念,還沒有到臨命終時,佛哪有不來接引的道理!所以大家不要懷疑,要努力的去念去,努力去學,我們盡心盡力弘揚這個法門。

  我們這一次,就是《無量壽經》的《大經解》,在我們淨土裡面稱大經就是《無量壽經》,這個註解我們這次做版費就花了二十五萬,因為我們希望這個版做得好。為什麼?以後再印,人家拿到我們這個本子,照相去做版就方便了,他的成本就低了。所以第一版一定要把它做好。所以從去年到現在,拖的時間長,長不怕,要校對精確,不要有錯誤。因為這本子將來可以說是在全世界流通,大量的來流通。這個第一版一萬本印出來之後,我就想我們圖書館再發起印第二版,第二版我們也印一萬部。普遍的流通,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這部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讀誦受持。我們更鼓勵每個同修要發心出來弘揚,來講這部經,這是淨土的根本經。能夠把淨土說得出一篇大道理來,不怕沒有人相信,多一個相信淨土的人,多一個發願求生的人,你就度了一個人成佛,這個功德非常的大。

  大慈菩薩曾經有一首偈說,他說你勸兩個人念佛求生淨土,那兩個人真正求生淨土,就超過你自己念佛。如果你這一生當中能夠度上十個人念佛往生,你就是真正的菩薩;你這一生當中要能夠真正度一百個人往生,他說那你就是阿彌陀。有一百個人受持、讀誦、發願往生,他真的往生了,你的功德就跟阿彌陀佛沒有兩樣。你這一生真的沒有空過,你度一百個人成佛,還得了!到時候你往生決定是上品上生。為什麼?那一百尊佛必定跟著阿彌陀佛一同來接引你往生,因為是你度他的。這個事實真相明瞭了,我們才曉得,我們這一生最重要要做的大事無過於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大的事情。此地所講的慈悲平等就是佛心,就是佛心現前,這個心一現前立刻就轉入佛法界,在十法界裡面這是頓超,從人法界一下就轉到佛法界去。所以最怕的就是你自己懷疑,自己障礙自己,這個沒辦法,佛救不了你,為什麼?你甘心墮落,這是愚痴,這是迷惑。

  諸位請翻開七十二面,我們看第二行,這是前面信、憶、稱、敬這一段小註。「往生淨土,要須有信」,信心非常重要,「信千即千生」,千是講一千個人,一千個人相信,這一千個人就往生,一萬個人相信,那一萬個人就往生。所以信是淨土法門修行第一個因素,三資糧信、願、行,信很難。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他說信說六種,第一個信自。所以這個不同於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宗教第一個要信神。我們修念佛法門,第一個不是信阿彌陀佛,第一個是信自己。信什麼?信「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你要相信這個,相信我們自己這一生決定能成佛,這比什麼都要緊。你自己沒有自信心,信了佛也沒用處,佛也幫不上你忙。所以第一個就相信自己。這是佛法裡面講信,與其他宗教、其他法門講信不一樣,相信自己,決定相信自己。第二才相信佛,相信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相信阿彌陀佛的願是實在的,決定不是假的,依照阿彌陀佛這經典的理論、方法修行決定往生,這是信他。信自、信他。

  第三信事,事就是事實。我們這個地方六道輪迴是事實,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也是事實,絕對不是理想,絕對不是佛故意安慰我們的。不像西方所謂理想國,不是的,它是事實。要相信六道輪迴是事實,三惡道是事實,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也是事實,你要相信。第四要相信理,有事必定有理,事是理之事,理是事之理,這個裡面有道理,我們信心才真正能夠建立。不明理,往往我們對這個事實不相信;理明白,事就相信了。第五相信因,第六相信果。所以他提出來六個,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信我們照這個方法來修行,這是因,信願行是因,往生不退,一生成佛,這是果。因與果一定相應,善因必定得善果。說惡因得善果,沒有這個道理;善因說是得惡果,也沒有這個道理,因果一定相應。念佛是成佛之因,將來的果報決定是成佛。所以,信心非常的重要。

  「信佛名字,不離心口,諸佛即救,諸佛即護。」我們要想佛幫助我們,我們要希望佛護念我們,你心裡常常要想佛,口裡常常念佛,這才能得到感應道交。「心常憶佛,口常稱名,身常尊敬,始名深信」,這也可以做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裡面的一個註解,《彌陀要解》教我們「深信切願」。什麼叫深信?這四個字都具足了,信、憶、稱、敬這四個字都具足,這叫深信,這叫老實念佛。所以這段話很要緊。我們再看底下一段「合法」,法是正式教導,前面是用比喻。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此地四句與底下三句經文是這一章經裡面的精華,最重要的。底下三句在第九十面。

  【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這一章精華的開示就是這七句,文字是很少,可以說把淨土教統統包括盡了。我們看《疏鈔》,《疏鈔》這段很長,為什麼?這是它最重要的一部分,前面是講比喻,這是容易懂,啟發你,正式來教導你了。這個念佛,他講的是心,心念要緊。「眾生心者,揀口念而心不念也」,那就沒有用處了。口念是口念帶動著心念,所以古人教給我們念佛,這個佛號從心生起來,從口裡念出來,再從耳朵裡聽進去,這樣能攝心,心就不打妄想了。所以念佛要緊的是要把我們一切雜念、妄想給念掉,這才叫功夫得力。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那沒有用處的;我們心裡想佛,口裡沒有念,行,一樣,著重在心念。

  「憶,記持不忘也」,念念不忘,因此經要熟,經不熟,你沒辦法想佛的境界。譬如說佛的相好,經上講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如果你要不知道,你怎麼想法?你想不出來。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如果你要是不清楚,你也想不起來。所以經一定要熟,這就是為什麼天天要念經,道理就在此地。念久了,經典很熟,西方極樂世界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我們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做到憶持不忘,隨時隨地我們都想。譬如我們看到一個房子,我們就想到極樂世界佛所住的宮殿,極樂世界一般人,就是那些菩薩們,他們所住的房舍,我們就會聯想到了。看到地,就曉得極樂世界地是琉璃之地,統統是琉璃的。看到路,人家那個路是黃金鋪的路,我們這個路柏油鋪的就覺得不錯了,西方極樂世界鋪馬路是用黃金。你看人家那個地方物資多麼的富足,黃金太多了,沒用處,鋪馬路。宮殿建築材料是七寶的,我們這裡一點點這些珍珠、瑪瑙都寶貴得不得了,人家那是建築材料,你就曉得那個地方的富足。所以經不熟就沒有辦法想像,經熟了之後,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會想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憶持不忘。

  「念,繫緣在懷也」,念就是常常繫念著,這一心繫念的意思。「又初時偶然勉強記憶,曰憶,後時長久熟脫緣念,曰念」。可見得念比憶的功夫要深,初學的時候這是憶,就是常常想起來,到以後這不想自然現前,這個叫念。所以念比憶功夫要深得多。「又憶是暫念,一憶之謂,念是數憶,常念之謂」,這是揀別念與憶的定義。「若事憶念,則專心注意,毫無雜緣」,這是事,這也是我們現前的境界。我們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常常想,常常放在心裡面,不讓其他的雜念、妄想生起,這叫念佛。如果不想阿彌陀佛,不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就會想這個世間的是非人我,他就會想;想這個世間的是非人我、貪瞋痴慢,這就是製造六道輪迴的業,這事情就麻煩了。如其製造六道輪迴的業,我們為什麼不去造西方極樂世界的業?西方極樂世界叫淨業,果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你要說我不想西方極樂世界,我也不想五欲六塵、是非人我,都不想,這不也很好嗎?不錯,是很好,這叫什麼?這叫無想定。將來你死了以後,果報在第四禪的無想天,外道天,還是出不了三界。我什麼都不想,還是出不了三界,你看看麻煩不麻煩!不行,什麼都不想也不行,出不了三界。到了無想天,無想天壽命還是有一定的,雖然長,它還是有個定數,時候到了還得要墮落;換句話說,你依然免不了輪迴,依然逃不過三惡道,因為你無始劫以來造的有三惡道的業,你還是逃不掉。所以這個帳仔細算一算,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條是咱們逃生之路,除這條路之外,沒救。佛雖然講的無量法門,不容易,真正不容易;只有這個法門對我們有絕大的利益,有真實的受用。所以事念我們要重視它,專心注意,毫無雜緣,做到這兩句這就是不間斷、不夾雜。

  「若理憶念,則唯妙覺明,圓照法界」,這個意思我們明瞭,可是我們做不到。我們今天念佛,首先求什麼?求念佛三昧,也就是求事一心不亂,我們就決定往生。念佛,從大體上來講,功夫分三等,我們說甲乙丙三等,從最低的來說,丙等的成就就是功夫成片。什麼叫功夫成片?我這句佛號確確實實能把我的妄想伏住,我憶佛念佛,就跟此地講的毫無雜緣,沒有雜想,沒有妄想。妄念的根並沒有除,貪瞋痴慢真的是還有,不是斷了,沒斷,完全被憶佛念佛控制了,雖然有貪瞋痴慢,不起作用。功夫念到這樣,這叫功夫成片,決定往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功夫成片裡面也有三輩九品。我們看到很多念佛的人,前面跟諸位講,臨終預知時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的功夫念到什麼程度?老實跟諸位說,就是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亂。講到功夫成片,我們都可以做得到;講到一心不亂,我們就不一定能做得到了。

  這就是功夫成片裡面有九品,上三品的往生就那麼自在,不僅僅說你想坐著走、站著走,豎個蜻蜓倒著走,愛怎麼走就怎麼走。再給諸位說,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他生死自在。我願意在這個世間再住個十年、二十年,不礙事;願意現在走,馬上就走,他就這麼自在。這樣的功夫程度還是功夫成片,上三品的功夫成片就這麼自在,生死自在;中三品,那你就選擇坐著、站著,都很有可能;下三品往生,多半都是有病,但是走的時候一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基本的條件。走的時候迷惑顛倒,這是很大的危險,這個不可靠,助念都不可靠。所以這個事情自己要辦,不要等著說我跟別人多結幾個好緣,我走的時候你們替我助念。到時候來了朋友替你助念,可是你自己一塌糊塗,迷惑顛倒,助念也枉然,還是幫不上忙。所以我們把這種僥倖的心理要打掉,有沒有助念沒關係,最好是能夠念到生死自在,這是功夫成片裡面的上乘功夫,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這真正得自在。人家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到。

  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在七十多歲的時候,他的功夫就到這個程度。他那時候在中興新村大會堂講經,是省政府一些官員請他到那裡弘法,就講《佛學概要十四講》,在中興大會堂講。他就公開的向大家宣布,他喜歡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再多住幾年也不礙事。我們幾個同學聽到他老人家這樣宣布,回頭來一商量,我們不能讓他早走,讓他多住幾年。他自己說的,他有本事喜歡住幾年就住幾年。大家回來一商量,我們來啟請《華嚴經》,請他老人家講《華嚴經》,《華嚴經》不講完總不好意思走,這才把他留了這麼多年。那時候我們八個人請他講《華嚴經》,我是其中一個。他原來也說過了,大概在五、六年前,講經的時候講過,他把《華嚴經》講圓滿,最後再講一部《彌陀經》,他才往生。

  所以台中的同修跑到台北來問我,他說老師大概還要住世多久?我把他那部經的進度算一算,我說老師至少要活一百三十歲,他那部經才能講得完。沒有想到,三年前他突然改變主意了,他向大家說,我講經再講兩年就不講了。他說這世界亂了,囑咐學生,唯一的生路是求生淨土,世界亂了,不想再住。那邊同修也來問我,老師說這個話什麼意思?我就告訴他,我說老師說明兩年之後他往生,他住世就是講經,他不講經,他住在世間幹什麼?沒事做。所以,我知道他去年要往生,但是我不知道日期,我知道他去年一定往生,因為兩年前他宣布過了。他能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問題就是你幹不幹,你肯不肯幹?肯幹,不落在他後。他到七十多歲才到這個功夫,我們六十多歲就有這個功夫,努力的趕,這才得自在,我們佛學得沒有白學。所以大家要努力,別人做得到,我們也做得到,人人做得到,就怕你自己不肯做,那就沒法子了。

  所以這不是難事情,不是說一定要到一心不亂,到一心不亂那功夫太深了。事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等於證阿羅漢,這真的不容易,六種神通都具足、都現前,這的確不是我們一生能做得到的,那是很少數的人,不是大多數人都能做得到。如果講功夫成片,是人人可以做得到,這是我在此地特別提出來,就是許許多多往生瑞相都是功夫成片。理一心不亂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那個境界更高了,那就等於別教初地以上的菩薩,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那是法身大士,那不是普通人!我們這個世間有沒有人能做到?也有!那是極少數的人,古來祖師大德裡頭有做到的,很少。這些事理明白之後,對我們自己修行證果,往生就是證果,念佛法門往生就是證果,修行證果有無比的信心。

  禪難,禪現在用功,得禪定可能,可能得定。你像這一盤腿面壁一個星期不出定,這個可能,一百天不出定,一年不出定,都可能。這個我們要看到,這個人功夫不得了,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他將來到哪裡去?他到四禪天去,還是出不了三界。你看倓虛大師講的,那麼深的禪定,將來只不過往生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的下下品,比不上,差遠了。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超越六道輪迴,他在六道輪迴裡面,沒有超越。他必須要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能夠超越,他要不到明心見性,他超越不了。到明心見性那談何容易!

  六祖大師當年一生教學,在他會下真正明心見性,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的,總共只有四十三個人。跟他修學的何止萬人,幾萬人當中才只四十三個人成就,《壇經》丁福保註解裡頭,四十三個人名字都有,不容易,這是禪宗成就最多的了。其餘的,我們看看歷代祖師,一個、二個、三個,你看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只度了一個人,二祖慧可,只有一個人成就;慧可大師也只度一個人,僧璨。禪宗史裡面六祖度得最多的了,才四十三個人。如果講得禪定的,那就多了!得禪定不能脫離輪迴,這個不算,這不能算成就。他到了天上,天上壽命完了之後,還是要輪迴,還是要墮落。所以那個不能作數,必須超越六道才可以作數,可見得不容易。如果得禪定那個功夫回來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決定往生。所以,這個功德利益沒有辦法相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