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十一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11

  我們接著看「能攝」,第四十六頁第三行最後這一句。

  「能攝,非如眾生六根,攀緣六塵故。」菩薩六根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眾生的六根攀緣六塵,攀緣六塵這才造輪迴業,將來必定要受輪迴的果報。「能接,非如眾生自利,不耐他榮故」,接是接引。看到別人勝過自己,眾生就起了嫉妒的心,起了怨恨的心、不平的心,這都是煩惱。不曉得一切眾生福報不相同,人家好是他有福報,他過去修的,他應該得到的;我不如別人,我過去沒修,這是很公平的事情。如果我要修得好,那我果報當然勝過別人,這是一定的道理。眾生不明白因果的道理,看到別人勝過自己,起嫉妒怨恨,那將來自己更是要墮落。不知道修福,天天在造罪業,這是一世不如一世。菩薩是以這無比殊勝的法門來接引眾生,把這個法門介紹給我們,推薦給我們,希望我們修學,得到最殊勝、最真實的利益。所以「有此三大德,威勢之至也」,他這個威德、勢力達到了極處,「菩薩名實相稱,眾生無勢可知」。這是說明大勢至菩薩名號的來源,名號裡面的含義,就本經而說的。

  下面一段這解釋「法王子」,我們看《疏》裡面,疏文在四十四面倒數第五行第二個字。「於法自在,名為法王,從法化生,稱之為子,悲華經云,往昔因中,彌陀作輪王時,觀音為長子,勢至為次子,今在極樂,居佛左右,助化一切,次補佛處,故名法王子也。」這一段文說得很清楚,佛是法王。王是形容詞,因為在古時候,這一個國家國王發號施令,他自在,別的人都得聽他指揮,聽命於他,他是個發號施令的人,所以稱之王,王就有自在的意思。佛在一切法裡面得大自在,所以稱之為法王;菩薩則稱之為王子,所以說法王子。這從法化生,菩薩是佛的弟子,是佛的學生,接受佛的教化,比喻為王子,他在一切法裡面也得自在,所以老師稱法王,學生就稱王子。底下敘說了一段公案,這公案在《悲華經》裡面說的,在往昔因中,過去世久遠劫之前,阿彌陀佛還沒有成佛的時候。久遠劫前他修的福報很大,他作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是個大國王。觀世音菩薩在那個時候就是轉輪王的長子,太子,大勢至菩薩在那個時候是轉輪王的次子,他們是一家人,關係很密切,生生世世常常在一起,在一起修行。現在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他們兩個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是生生世世有這樣密切的關係。

  這是我們讀了之後非常羨慕的,非常嚮往的,我們也有很多家人、眷屬,也希望生生世世在一起,能不能辦到?辦不到。為什麼辦不到?人家心地清淨,沒有煩惱,所以生生世世他能夠滿他的願。我們現在雖然是一家人,每個人有煩惱,業障很重,一轉世一投胎,各人跑各人道裡頭去,聚會那是很不容易的,很難的事情,所以不容易。唯有真正修道的人比較上機會多一點,不是真正修道,縱然修福也不容易生生世世聚會在一起,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

  現在在西方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教化眾生,阿彌陀佛雖然是無量壽,這無量壽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教化眾生畢竟還是有期限的。佛度眾生這是講緣分,現在十方諸佛世界與阿彌陀佛有緣的,彌陀成佛了,大家往生佛國都得度了,這些人都度盡了。還有些人與觀世音菩薩有緣的,你看現在念觀音菩薩的人很多,將來觀音菩薩成佛,他們都念觀世音佛,也是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到那裡去。這個時間就很長了,總是無量劫又無量劫以後,他才會念觀音菩薩去往生觀音菩薩的佛國,這時間長。觀音菩薩度眾生的緣盡了,大勢至菩薩成佛。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確有它的好處,沒有滅法,只有正法。在《觀音勢至受記經》裡面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上午示現滅度,觀世音菩薩下午就宣布成佛,接著來的。不像我們這個地方,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底下一尊佛出現在世間要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當中這麼長的時間這個世界上沒佛,這很苦。西方極樂世界是佛菩薩常住在世間,是沒有佛前佛後之難的,所以那個世界好。這是說明這樁事情。所以觀世音稱法王子,大勢至也是法王子,都是後補佛的地位。底下我們再看:

  「與,共也,倫,類也,聲氣相應,名為同類,五十二者,數也,表勢至念佛一門,能攝信等五十二位諸法行故。」這一句是解釋經文裡面講『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這句話很特殊,二十五圓通,其他每一章裡頭沒有這種字樣,唯獨這一章有這種字樣。這一句代表什麼?代表「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是不可思議的法門。菩薩五十二個階級,從初信,就是十信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位次,等覺、妙覺,總共五十二個位次,妙覺就是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這五十二個階級的菩薩,每一個階級裡面人數不知道有多少。諸位看了,不要以為只五十二個人,不多!那你就錯了。這個位次是講菩薩的地位,初信位的菩薩有多少,二信有多少,三信有多少,數不清!可見得這個法會殊勝莊嚴。

  『同倫』就是同類,哪一類?統統是念佛求生淨土的,這才叫「同倫」。大勢至菩薩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所以這個五十二位菩薩統統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這個五十二位是代表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念佛求生淨土的眾生,這五十二是代表這個,是代表全體念佛往生的這些人。所以,這個人數是沒法子計算的。這個文裡頭說,他是代表勢至念佛一門,能攝信等五十二位諸法行故。二十五圓通章裡其他章裡頭沒有這個字樣,只有這一章有,顯示出這是特別法門。

  「菩薩,具云菩提薩埵。」具是具足,中國人喜歡簡單,往往把外國這些名相,翻譯把尾音都去掉,菩提薩埵我們就稱為菩薩,尾音省掉。我們稱佛也是如此,佛陀耶後面尾音去掉,單稱佛,中國人喜歡簡單。「肇云,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肇是僧肇大師,鳩摩羅什大師的學生,僧肇大師。他有《維摩經》的註解,在我們台灣流通很廣,《維摩經》僧肇大師的註解;《肇論》流通的也有,在台灣都能見得到。這人聰明絕頂,是鳩摩羅什大師很得意的學生,但是他壽命很短,三十幾歲就死了,在佛法上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對菩提薩埵有個解釋,說菩提是佛道名也,菩提是覺的意思,覺悟的意思;薩埵就是眾生,有情的眾生。秦言,因為他生在姚秦的時代,你看我們在鳩摩羅什大師翻經,人題前冠著姚秦。所以這個秦不是秦始皇的秦,這是後秦所說的。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發這樣心的人這叫菩薩。

  「賢首云,菩提,此名曰覺,薩埵,此曰眾生。」這是賢首國師所解釋的,意思是大同小異。玄奘大師以後解釋,跟賢首國師的解釋,意思完全相同。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埵是眾生,翻作眾生,就是覺悟的眾生,揀別不是迷惑顛倒的眾生,是覺而不迷的眾生,這就稱之為菩薩。「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眾生,名菩提薩埵也。」所以菩薩決定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菩薩的事業是如此,菩薩的職志也是如此。經文底下說:

  【即從座起。】

  凡是有所陳白,學生對老師一定要起立,不能坐在那個地方說。古時候很重視禮節,現在不重視。現在我們在外國看到學校老師上課的時候,學生把那個腿擺在桌子上,真難看,老師也不管。學生跟老師提出問題,請教老師的時候,也是兩個腿蹺在桌子上,很隨便的問法。這在古時候沒有的。所以,外國學校教室裡面的禮節好像還不如中國,但是一般人與人的禮節比中國人好,但是教室裡面,我們所看到的好像不如中國。日本曾經有個教育考察團到美國去考察,考察完了之後,得的結論是一無所取。日本人不學它,覺得美國教育一無所取,所以美國近來教育的確是失敗。這是禮節,『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這是行最敬禮,不但是起立,而且離開座位,先拜佛,先行禮。

  【而白佛言。】

  『白』是下對上的敬詞,『白佛言』;上對下是告訴,你看說「佛告」,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佛告舍利弗」,佛告訴他,那是上對下,下對上一定是「白佛言」。像這些敬詞我們要曉得,中國自古以來是禮義之邦,可惜現代禮義都忘掉了。我們中國可以說自開國以來,我們的教育就不健全,有很多缺陷。我在三十年前親近方東美先生的時候,他老人家對於台灣的教育,一提起來就非常的憤怒,他老人家脾氣很大,拍桌子就罵人。罵誰?罵教育部長,罵台大校長,這是滿腹牢騷。我們今天想一想他當年所講的那些話,統統兌現了,今天社會上的動亂他在三十年前就看到了,這是真正有學問、有遠見之人。

  他那個時候跟我們談到,像台灣是個小島,大學有兩所就夠了,他的主張是這樣的。因為大學是培養通才,等於說培養國家行政、管理的人才,他說要不了那麼多,這人才多了,將來沒有位子他會造反的,那問題就嚴重了。今天我們看到了。他說應該怎麼做法?大學只有兩所,其餘的多辦航海的學校、航空的學校。如果真的要像他那樣的構想,我們台灣今天的確是世界了不起的國家。我們把年輕人往(因為是海島)航海、航空高等科技上發展,成為全世界造船王國,航空的王國,這個不得了!這是他真正的遠見。如果能夠在造船跟造飛機我們全世界第一,那我們國家今天是世界第一富有的國家,這是他的遠見。他說不應該將一般大學辦這麼多,這是錯誤的。所以很多人見不到,他有這個眼光。

  註解灌頂大師註得很多,註得也很詳細,諸位自己可以去看,如果看了有問題,我們再提出來研究。大家再翻開四十八面,我們看第二段,「正陳所證」。佛這是叫他們各人敘說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過,大勢至菩薩當然也得要敘說他自己。前面是講儀式、禮節,這個地方正式他說明他自己修行證果的經過。這第一段裡頭「先總明佛出」。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

  這是正式入了經文,也就是這一章的正宗分,前面一段我們可以看作這一章裡面的序分,這是這一章的正宗分。『我』是大勢至菩薩自稱,我們看註解裡面。「我者,即自指法身,不同情計我也。」此地這個多少是要說一說。他的註子裡頭有,我們翻開註解來看,在五十面倒數第三行。「我下,釋我等二句,我有四,一執見邪我,二自他慢我,三名字假我,四法身真我」,這是佛法裡面講我有四種我。為什麼?佛不是常常教我們要破我執,佛法無我,怎麼會有我出來?這個才說明這有四種我。這四種我裡面,諸佛菩薩沒有前面的兩種我,他有後面兩種我。我們看底下的解釋。「世人具邪慢」,這是講世間一般人,邪知邪見、貢高我慢,這是邪慢。《唯識論》裡面說的,第七識是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個四大煩惱裡面有我見、我慢,這是與生俱來的煩惱,這不是學得來的,與生俱來的,前世的習氣。總執著這身是我,把身當作我,這是邪見,這是決定錯誤的見解。有了我了,我總比別人還要高一等,別人總不如我,我慢心就生起來了。我慢也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要學的,哪怕他貧賤至極,像乞丐,要飯的。這在台灣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的了,大陸、香港都還很多,會看到。在乞討的乞丐,看到有錢的人開私家車經過,他在那裡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銅臭錢而已。好像他還不比人家差!這就是我慢在作祟。這叫邪我,這是錯誤的,這叫我執。

  第二種這是說的外道,他雖然比一般世間人聰明,但是他還是有我執,「學人具慢假」,自以為比別人高。外道,諸位要記住,絕對不是除了佛法之外的那些叫外道,這個外道定義就很狹小了。其實佛法講外道不是指那個,心外求法叫做外道。我們雖然學了佛了,如果我們不能從心性裡面去求,我們在心外求,還是外道。這叫什麼?叫門裡外,佛門裡面的外道。所以,我們自己要好好反省,我們是不是外道?學佛的人,說個不客氣的話,我看十之七、八都是外道,都還是心外求法,不求自己的清淨心。還是六根攀緣六塵外面,總認為自己了不起,別人都不行,我修的法門是第一,其他都不如我,這就是屬於第二類的慢我。這種現象現在在佛門裡面很常見的,古時候很少見,現在是很常見。古德修行的確他向心性當中求,他自己謙虛,對別人恭敬。

  現在人學佛是一定把自己抬高,要把別人壓下去,他學的法門那是最高的,別的法門都不如他。所以形成了毀謗三寶,這罪業不得了。譬如常常聽一些同修來告訴我,哪個地方的密宗上師勸他念咒,說念咒功德超過念佛,他那個才可以即身成佛,這個念佛不能往生。這是什麼?這是毀謗三寶,這種說法是要墮阿鼻地獄的。你說念佛不能成功,念佛不如你,試問問「淨土三經」是不是佛說的?是佛說的。你今天貶斥這個經典,你是謗法;經是佛說的,你否定這個經典,也就是謗佛;古今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的這麼多人,你這眼睛裡頭瞧不起他,這是謗僧。所以說是謗佛、謗法、謗僧,你去看看戒經裡面,他是什麼樣的罪?什麼樣的果報?阿鼻地獄的罪,這個不得了。同樣我們今天修淨土,我們可以讚歎這個法門,我們決定不能毀謗任何一個法門;你要毀謗任何法門,輕視任何法門,你往生也是去不了的,你罪業太重了。

  《瑜伽菩薩戒本》裡面第一條重戒,就是自讚毀他戒。它那個戒本很特別,不像《梵網菩薩戒本》第一條戒是戒殺,是殺生的戒。《瑜伽菩薩戒本》第一重戒是自讚毀他,就是自己抬高自己,毀謗別人、輕視別人,第一重罪。如果自讚不毀他,或者毀他不自讚,那個罪要輕一等;自讚又毀他,這個罪非常之重,這是我們要記住的。對於不同的法門我們應當要讚歎,為什麼?都是佛說的,每個人志趣不相同,根性不相同,愛好不相同,各人選擇各人的路,最後達到的目標都相同,有什麼不好?所謂是方法、途徑不相同,目標、方向都是一致的。所以不可以自讚毀他。現在很多人犯這個毛病,這是值得我們深深警覺的。

  第三種叫名字假我。學道的人沒有證得聖果以前,我們把標準放到最低,就是沒有明心見性以前。你明心見性那是聖人,那就是真我。沒有明心見性之前,就是還沒有能做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這以前。這是修學的過程裡面,真正通達佛法,無我了。但是我們跟別人說話起見,為了表達意見說話方便,我們也稱我。這個我是假我,假設,恆順眾生,你們大家說這是我,我也就隨你們說這是我;要不恆順眾生,那就無法表達意見,就不能教化眾生,所以他恆順眾生。可是自己曉得確實無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其實佛法裡頭是這樣教給我們的。在我們中國,老子也說得很明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們如果要見到事實真相,佛法裡面常說「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你就見到一切諸法的真相了。一般人見不到佛法的真相,就等於說帶了三副眼鏡,言說是一副眼鏡,名相是一副眼鏡,心緣是一副眼鏡,帶上三副眼鏡看外面東西,當然看不清楚。你把這三副眼鏡拿掉,你就看到外面境界的真相,叫諸法實相,這才能看得到。所以言說,有言說不能執著,執著死在言說裡頭那就錯了。佛在四依法裡頭告訴我們「依義不依語」,你要在言說裡面體會它的意思,體會它的義理,不要執著它的言語。文字是言語的符號,不執著言語,換句話說,也不要執著文字,不必執著這個,你明白它表達的意思就可以了。不要執著在言語、文字上,不可以死在言語、文字裡,你才真正能夠懂得佛法的大義。不能執著名相,佛學的名相術語很多,都是為了便利表達意思起見而建立的。所以,往往一樁事情佛用許多名詞來表達,用意就是怕你執著,使你了解這樁事情,這樣說法可以,那個說法也可以。所以說「佛無有定法可說」,定法是什麼?是一定的名詞,一定的說法,沒有。只要把意思表達出來,怎麼說都可以,這是叫我們依義不依語。這都是破我們的執著,破分別、破執著。

  心緣就是心的攀緣,要離開一切的攀緣;換句話說,我們心不被境界所轉,就是離心緣相,不為境界所轉。現在這個世人迷信的風氣比古時候要盛,超過古人,看相、算命、看風水的生意非常之好。諸位要是到美國的話,學會看風水,那個賺錢就多了,比什麼行業都好。你看連雷根總統都要請中國的風水先生去給他看看辦公室,你看看。我在美國認識幾個看風水的,他給我說可惜言語不通,如果言語要通,他說錢財滾滾而來,不曉得有多少。現在洋人喜歡看風水,從前是中國人喜歡,這外國人對風水超過我們中國人,他們相信這些。這是心被境界轉。有沒有風水?有,因為你心被境界轉;如果心清淨,不被境界轉,風水就沒有了。《楞嚴》上說得很好,「若能轉境,則同如來」,身心清淨的人,風水是隨我們自己轉的;心不清淨的人,心受外面境界影響,他會被風水轉,那真的有風水,這不是假的。

  我們會不會受外面境界轉?這個事情很容易覺察到,別人罵我們幾句我們生不生氣?怎麼罵幾句就生氣了,我們就受外頭境界轉了;他讚歎幾句我就歡喜,也被境界轉了。如果人家罵你,他罵別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我們兩個人在一起,他罵他,我為什麼不生氣?他罵我,我為什麼就生氣?如果想想,他指著名字罵我,我曉得名是假名,世間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假名!他罵我,我不生氣,你就不被境界轉,風水對你就不相干了。所以,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會被外面境界影響,決定有命運,決定有風水。你幾時修行到心地清淨,不被外境所轉,風水對你失了效,你自己造命運,自己轉命運;自己造風水,自己轉風水,那就得大自在。所以這是修行的功夫,真的來說是「境隨心轉」,這是真的,佛菩薩是境隨心轉,我們凡夫是心隨境轉。心隨境轉是苦不堪言,太苦了;境隨心轉是得大自在,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聖人是假真」,聖人證得了真我,常樂我淨這個四淨德,法身裡面有常樂我淨,般若裡面有常樂我淨,解脫裡頭也有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四淨德真的確實有。凡夫有名無實,佛與大菩薩他們是真正有常樂我淨,有真我。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證真我,捨假我證真我。此地大勢至法王子,在此地我們就說他是圓教初住菩薩,那就行了,已經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了,他的見解、思想、行為與佛沒有兩樣,所以他稱「我」是真我,這法身我。所以此地講這個我是指法身,因為他證得一分法身,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是真我,這不是假我,不是慢我、邪我,不是這個,這是真我。但是從方便上講,也能說假我,也可以,但是他這個假我後面是真,他不是假的,他是以法身而現前。所以,「我」這個意思在佛法裡面意義很深,有許多種的講法,我們都要知道。

  『憶』是憶念,『往昔』這是過去,過去多久?這個時間太長了,『恆河沙劫』,這是顯它的時間之久遠。在這一句裡面我們要注意一樁事情,那就是我們自己記憶力很差,你們幾個人曾經記得你三歲時候的事情,你們能不能記得?你們能不能記得你三歲的時候,過年初一那天發生一些什麼事情,有沒有人能記得?都忘掉了。這菩薩真厲害,你看這恆河沙劫以前的事情他記得那麼清清楚楚,這不得了,這種本事不是普通人能夠有的,他有這麼好的記憶力。實在講,如果我們修行到這個程度,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無量劫以前的事情我們統統都恢復了記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說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不知道的,智慧、神通統統現前了。

  「劫」是時間的單位,怎麼個計算法?這個地方沒有詳細的註解,我們簡單說一說,佛經裡頭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一個說法就是壽命的增減。佛講人壽命,人壽最長的時候是八萬四千歲,每過一百年減一歲,最短十歲,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十歲最短了;然後再從十歲,又一百年加一歲,又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這你們好好算算看,這一個小劫是多少年,算得出來,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是一個大劫。此地這個數字是大劫,這是以這個為單位。多少個大劫?你們到印度恆河去看看,恆河沙像麵粉一樣,你看那恆河裡有多少粒沙,一個沙是一個大劫,你就算算多少個大劫。大勢至菩薩這個神通太偉大了,太不得了,恆河沙劫以前的事情他都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講這個事情,那麼久遠之前的事情,不是現在。

  你就曉得菩薩修行經歷時劫的長遠,這不容易,像這種字樣我們在佛經裡面可以說常常看到。因為佛當年講經,差不多總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恆河流域一帶講經,說到數目字之大,佛就常常用恆河沙來做比喻。這個比喻,諸位要曉得,絕沒有誇大,只有比這數字更大,再更大沒辦法說,所以就說個恆河沙。所以恆河沙數是最保守的說法,實際的數字決定是超過這個數量,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的,應當要相信的。因為佛法絕對不是佛一個人說了就算的,佛法所說的是要我們自己親證,我們自己能夠證到佛的現量境界,這是佛教學的願望。佛絕對不是說,只要我們聽他的就好了,不是的,是要我們自己達到他的境界,像他一樣的智慧、一樣的神通、一樣的能力,這是他教學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