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第三集)  1988/7  台灣華藏圖書館大專講座  檔名:05-001-0003

  我們接著看,淨與寂是修行的關鍵,淨就是清淨心,我們心離一切雜染,心就清淨了;寂是離一切分別妄想,寂就是定,這叫念佛三昧。這邊說「小乘七生斷惑證真」,這是講小乘阿羅漢,他修行非常的辛苦,時間也很長。七生從什麼時候算?不是說今天你開始學小乘了從今天算起,不是的。他是從證得小乘初果算起,如果沒有能夠證得初果須陀洹以前不算,那個不算。證得小乘須陀洹果,必須要將三界八十八品見惑斷盡,這就不是一樁容易事情。從這個斷盡以後,天上人間七個往來,才能把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斷盡,才能夠超越三界,證得阿羅漢果,還沒有見性。小乘難!

  權教菩薩要修三個阿僧祇劫,這三個阿僧祇劫從哪裡算起?也是從小乘須陀洹算起,總是先要斷八十八品見惑,你才證得位不退,從這個時候算起,三個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成什麼佛?藏教佛,藏通別圓裡頭藏教佛,三阿僧祇劫成藏教佛,這是因圓果滿,這才叫做圓通。這個圓通水準很低,最起碼的圓通。「欲令速證疾成,圓超直入」,換句話說,不必像小乘那樣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也不必像權教菩薩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我們這個事情一生就成就。一生成就,而且是圓滿不可思議的成就,這樁事情必須要深入淨土經論你才能夠明瞭。在以往,講深入淨土經論那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你要不通達半部《大藏經》,淨土經論你沒有辦法通達。所以,通達淨土不容易,這真正是難信之法。

  現在是印刷術發達,典籍容易搜求,尤其我們最近編印的黃念祖居士的《無量壽經》的註解,註得非常完備,非常的希有難得。《無量壽經》經文並不長,這一本我們印出來是九百多頁,將近一千頁,這麼大的著作。同時我們這次重新編排《淨土五經讀本》,典籍就非常完備,《無量壽經》有九種不同的版本,《彌陀經》有三種,再加上《大勢至圓通章》、《華嚴經.行願品》、《往生論》、《觀音勢至受記經》,統統蒐集在一起。我們裝訂成一冊,一共有四百多頁,這是淨土最完備的經典,非常有利於淨土弘揚。在過去弘揚淨土,經典不完備這是很大的障礙。底下的文:

  「三昧,則總攝諸禪,圓通,則具足萬行」,這就是這章裡面所說的,就是三昧跟圓通,這兩樁事情可以說把佛法大小乘教裡頭統統都包括了。三昧總攝諸禪,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所以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你看古德有本小冊子《念佛三昧寶王論》,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這就是超越一切諸禪。「圓通」超越一切宗教,「具足萬行」,萬行是菩薩所修的,超越了小乘,超越了權教。這個註子底下講「重揀」,就是再給我們挑選,註解在二十二面倒數第二行當中。「三昧下,二重揀,謂此三昧,總攝世出世間一切禪定,揀非餘三昧也」,揀別這個三昧跟其他三昧不一樣,所以念佛三昧特別的殊勝。「如一巨冶,鑄成千器」,冶是冶金爐,像煉鋼爐一樣,能夠陶冶千萬的器,這個意思就是能生萬法,能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

  「圓通具足八萬四千一切觀行」,就是說佛門常講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一個念佛也就統統都具足了,真是一個法門都不漏。你修別的法門,這是修一個,掛一漏萬;修念佛法門是一切圓滿,沒有一個法門不包括在念佛法門裡。所以,念佛法門不可思議。「揀非餘圓通也,猶阿伽陀,總愈萬病」,阿伽陀是梵語,古印度有這種藥,這個藥很普遍,不管什麼病你用這個藥都有效,它能夠治一切病。不像其他的藥,哪一種藥只能專治一種病,這個藥能治一切病,這個好。念佛就像阿伽陀藥一樣,能治一切病,能度一切人,上自等覺菩薩,下到地獄眾生,都能度,平等度脫,都能叫他成佛。所以這個法門的確是殊勝。末後這句是總結:

  「一心頓實,不亦宜乎」,這句話是勸我們。我們看註解,在二十三面第二行。「末二句,三勸誡,三昧,實教所詮」。在賢首家,就是華嚴宗,華嚴講五教,小、始、終、頓、圓;天台講四教,藏、通、別、圓。不管是四教、五教,裡面有權有實,權是方便法,實是真實法,就是真實教學裡面是講三昧,這給你講真實話。「圓通,頓教所詮」,圓通是頓,不是漸,是頓超,而不是漸學的,不是漸修的。「學頓實教者,是其所宜也」,我們今天如果說是發願我們學頓教、學實教,這個法門正好適合,最好不過了。這是勸我們選擇在一切法門裡面選擇這個法門。

  我們接著看底下,下面註解註得多好,「又上顯圓義,此兼顯頓實」,上是前面一段,前面一段是講圓義,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這節是講頓實。「眾生念佛定當成佛,實也」,這是真實的,這個文字、語氣都十分的肯定,使我們一點疑惑都沒有。「起信云」,起信就是《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作的,馬鳴菩薩也是念佛求生淨土的。這是他在《起信論》裡面講的,「專念阿彌,修善回向,願生彼界,終得見佛」,彼界是西方極樂世界,最後是決定見佛的,見阿彌陀佛。「華嚴云」,《華嚴經》上說,「臨命終時,諸根散壞,唯此願王,引導其前,即得往生,見彌陀佛,蒙佛授記,不久當坐菩提道場,成等正覺」。這段話是《華嚴經》上「普賢行願品」,就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裡面的一段經文。

  「眾生憶佛,現前即見,頓也」,我們念佛念到心清淨、念到心誠懇的時候,佛就現前,你就見到佛了。一定要念到心清淨、念到心真誠,這個時候見到佛,你會不會歡喜?如果見了佛歡喜得不得了,給你說,你見不到佛,佛不會現前,因為歡喜心不是清淨心,你心不清淨。見到佛很歡喜,歡喜到得意忘形,佛還在面前,給諸位說那不是佛,那是魔變的。古來修行人,一生見很多次的佛,他一句話都不說的,他也不會告訴別人「我見佛了」,不告訴別人,絕不宣揚。這是好境界,見到如同不見,心裡面決定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不受外面境界影響,他心在三昧,心在定中,不受它影響。佛現前來,給自己做個印證,經上講的話沒錯,只是給你做個印證而已。現在見佛了,臨命終時佛決定來接引,決定沒錯的,念佛人必定有這樣的感應。

  但是這種感應現前,你要保持你的清淨心,不必見到佛,見到這個也說,那個也說,那就大錯特錯。甚至於現在還有一種貢高傲慢的心理在那裡作祟,好像我修行,我自己不給人家說我見到一些瑞相,好像顯得我沒功夫,我沒有境界。沒有見到也造謠生事好像是見到了,彷彿見到,到處去宣傳,那騙人,自欺欺人,充面子,這是錯誤。這樣的心態學佛,不久他也能證果,證什麼果?證神經病的果。學上幾年,他的果報就先到精神病院,以後當然入三途,沒話說的。現前就神經分裂、神經失常,變成神經病,佛門常講著魔,來生必定是三惡道。所以,你見到一些瑞相不必說,你用不著說。古德自己境界只有給什麼人說?給自己的老師可以說,求老師做個證明,這可以。真正的大善知識可以講境界,不是這樣的人決定不說。因為念佛是依法,不依神通、不依感應,法是經典,我們只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去做就行了,不依靠神通,不依靠感應。但是神通感應一定有的,有,我們不依靠,有,我們不炫耀,我們也不宣揚,我們宣揚的是正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要守住這四依法。這是講頓。

  「佛藏經云,無覺無觀,名為念佛,無想無語,是名念佛。」念佛實在講是有覺有觀,怎麼會變成無覺無觀?念佛人是有想有語,前面不是說憶佛,憶佛就是想佛,稱念,稱念是語,怎麼會變成無想無語?這個地方諸位一定要搞清楚,你要是望文生義那又錯了。無覺是無錯覺,有正覺;無觀是無邪觀,有正觀。《十六觀經》裡面講的,依照那個經典是正觀,不依照經典是邪觀,說得清清楚楚的。所以這個地方說的無覺是無妄覺,無觀是無邪觀,他有正覺、有正觀,這是念佛。什麼叫正、什麼叫邪?凡是與三經,現在我們講淨土五經,與五經一論相應的是正,與五經一論不相應的那就是錯覺,那就是邪觀。所以一定要依五經一論。

  無想無語,無想是無妄想,無語是無雜語,雜心閒話沒有。想就想阿彌陀佛,我們心裡頭不想則已,想就想阿彌陀佛,或者想經裡面的境界,想《大勢至圓通章》講的境界,想《無量壽經》的境界,想《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的境界,想十大願王,這是正確的。因此經要念得熟,念得熟我們常常就想,想西方極樂世界,那跟想佛是一樣的,完全相同,想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個法門是解行相應,非常著重於實行,行,實在講行門裡面觀想是最重要的。心裡頭常常有佛,常常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個境界就會現前。上一堂跟諸位講的,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心想生,所以觀想非常重要。

  夏蓮居居士會集《無量壽經》之後,經典依據有了,可是修行的方法?他又編了一部《淨修捷要》,這就專門講修行的。《淨修捷要》是依據善導大師,善導大師是唐朝時候人,是我們中國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日本人對於善導大師非常尊敬,因為在唐朝,日本派了很多出家人在中國留學,多數都是親近善導大師的,所以日本善導寺很多。我們台北善導寺是日本人建的,紀念善導大師。你只要看到善導寺,決定是淨土宗,決定修淨土的。善導大師教給我們修行的方法,是身專禮阿彌陀佛,禮是禮拜,我們拜佛,拜阿彌陀佛;口專稱阿彌陀佛,就是念阿彌陀佛;心裡面專想阿彌陀佛,叫三業專修。這樣修法他老人家說,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萬修萬人去。

  夏蓮居老居士就根據善導大師這個意思,編輯《淨修捷要》,它裡面一共是三十二拜,三十二拜,身禮;每一拜念三句南無阿彌陀佛,口稱。每一拜裡都有觀想,觀想的內容包括了淨土三經一論,就是《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往生論》,四樣東西融合起來,在三十二拜裡面統統觀想到。所以,確實是善導大師這個開示,他做出一套儀規給我們,這個儀規非常簡單,人人都容易修。這次我在北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這是夏老師的傳人,傳法之人,他把這個交給我,我們現在在籌備趕快把它印出來,使大家修行可以依據這個方法,簡單、有效。他在序文裡面說,依據這種方法來修,妄想、雜念不會現行,真正能夠達到此地所說的圓通頓實,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所以這是無想無語,我們不能夠錯解了意思。

  「摩訶般若云」,這就是《大般若經》裡所說的,「菩薩摩訶薩念佛」,菩薩這是指的從初發心到三賢位,這是通稱;摩訶薩是大菩薩,特別指的是地上菩薩,從初地到等覺這十一個位次稱為摩訶薩。這些菩薩摩訶薩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識念」,為什麼?色、受、想、行、識,我們簡單說這不是真心,再說得通俗一點,你們好明白一點,受想行識都是不老實。所以老實念佛,老實念佛不用受想行識,老實。老實是什麼?真心、誠心。受想行識都不是真心、不是誠心,所以這不老實。念佛裡頭還有妄想,這哪裡能算老實!所以,念佛要用真心念,要用至誠心念,那個感應比什麼都快。《彌陀經》裡面講它的成就,那種快絕對不是禪跟密能夠比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就了。禪,七天能不能成就?密,七天能不能成就?不能!唯獨這個法門,一天到七天能成就。可是你要用真誠心,如果你用受想行識去念,七天不能成就,七百天也不能成就,這個諸位要知道。

  但是這個法門比其他的法門還是不相同,我們用識心去念,用受想行識這個心去念,念久了也能夠念到一心。如果不用受想行識,的確從一天到七天必定成就;用受想行識大概念到兩、三年,念三年,三年、五年可以成就。那三年、五年成就,也是從受想行識的心念到真誠的心,換句話說,真心不能現前就不會成就。我們要想培養真心,受想行識的心要遠離它。受是什麼?是感受,苦樂憂喜捨的感受;想就是分別,就是分別心;行就是執著心。這要配八識來說,想是第六識,行是第七識,末後那個識是阿賴耶識,第八識,受是前五識。所以,我們要離開八識,換句話說,我們不用分別、不用執著,無分別心、無執著心就行了,就可以了。無分別、無執著是對一切法,我們六根接觸一切六塵,不用分別、不用執著,萬法一如,萬法平等,我們內心求這個,這是真正的功夫,真實的功夫。外境隨緣,這是昨天晚上跟諸位講的,隨緣不變,不變就是我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我這個決定不變;外面隨緣,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真心,清淨、平等、慈悲才能夠顯露出來。

  「以諸法自性空故,今兼顯此,故頓實者,宜應學也。」頓實不僅僅是講這一章經,整個淨土的教學都是頓教、實教,也是究竟圓滿的教法。所以在天台五教裡面,終教、頓教、圓教,淨土法門是終、頓、圓教所攝,這是我們應該要修學的。所以這是極力的來勸勉我們。

  後面一段,「引取勝益勸修」,勝是殊勝,益是利益。諸位翻開來二十四面第一行。「聞說佛名,威光證入於無盡,憶想佛境,德雲解脫於多門」,我們先說這四句,這四句都是引《華嚴經》的。所以古德把《無量壽經》稱之為中本《華嚴》是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說的。這一段諸位請看註解,註解在二十四面第三行,我們從當中看起,這是解釋「聞說佛名」。「華嚴云,勝雲佛現時,寶華林中,出說三世一切諸佛名號音聲,時彼如來,於眾會中,說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羅」,修多羅就是經。這是說明這幾句話的來源,不是灌頂大師在此地造謠,不是他自己的想法、看法,不是的;他是依《華嚴經》做根據的,引用《華嚴經》的意思,這是聞說佛名。「威光證入於無盡」,這就是「入無盡者」,這也是《華嚴經》上的意思。「華嚴云,勝雲佛所,證得一切諸佛功德輪三昧,證得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了知一切佛決定解莊嚴成就海,了知無邊佛現一切眾生前神通海,了知一切佛力無畏法,於善眼佛所,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如是等十千法門,皆得通達」。這是講威德光明證入於無盡的意思。這一段經文不能細說,細說至少要兩個小時,你們過去聽過《華嚴經》的人曉得。在此地他引用的,我們念一遍就曉得他這是有依據的,不是隨便說的。

  所以,佛的名號威德、光明不可思議,只要將這一句佛號念好,什麼叫念好?把我們一切分別執著妄想念掉,就念好了,佛號威德光明就起作用。我們心裡才有一個念頭,第一個念頭起來,不要緊,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覺;換句話說,我們自己決定要注意到,我們一切的念頭、妄想不能叫它相續。在沒有妄想、沒有妄念的時候,可以不念佛;一有妄想雜念起來的時候,一定要念佛。為什麼?因為一切妄想雜念,前面那個道理你要是會通了,你明白了,那是什麼?那是想六道輪迴,那是在製造六道輪迴,這個事情麻煩了。我們現在想出六道輪迴,換句話說,決定不能有六道輪迴的這些妄想、雜念,再不能有。我們一心一意想求生西方淨土,一心一意想成佛,成佛第一個妙法就是念佛。所以,應當把所有一切妄想、雜念統統轉換成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阿彌陀佛就是覺。

  我們常常也看到,像念佛的時候,這一堂課下來,大家在後面張家長李家短,或者說我有什麼境界,說這些,這都是雜心閒話,為什麼不念佛?可見得我們妄想習氣太重、太深了。覺明妙行菩薩警告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是《西方確指》裡面覺明妙行菩薩的一首偈子。為什麼要說雜心閒話?希望我們時時警惕自己,時時提醒自己的覺悟,這佛號的效果你才能夠覺察得出來。確實能夠幫助你伏煩惱、斷煩惱,成就念佛三昧就是成就禪定,幫助你開智慧,明心見性。特別是這一章所說,「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心開,心開意解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一句佛號,不要用別的方法,妙絕了,妙極了。

  「憶想佛境,德雲解脫於多門」,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德雲比丘,這是善財童子第一個參訪的善知識,教善財童子念佛。所以,五十三參第一個善知識教善財童子是念佛法門。我們再繼續看,二十四面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憶佛境者,華嚴云,德雲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這是第一個,教他念佛法門。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後一個善知識是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更清楚、更明白的告訴他,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教他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華嚴經》裡面雖然講了兩千多個法門,文殊、普賢、善財在兩千多個法門選擇的是哪個法門?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這個意思,諸位要好好去想想,《大方廣佛華嚴經》裡面所提倡的是念佛求生淨土的法門。

  今天講密宗,密宗很盛行,他們那個密,路都走錯了;真正的密是什麼?念阿彌陀佛,這個路子才正確。密宗的開山祖師,第一個祖師是金剛薩埵菩薩,金剛手菩薩,是龍樹菩薩開鐵塔見到金剛薩埵,把密法傳授給龍樹菩薩。金剛薩埵是什麼人?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的化身也是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你要曉得,持名念佛比用咒三密加持的方法方便得多、快速得多。那個方法容易著魔,持名念佛決定不著魔,穩穩當當!這個事實的真相知道的人不多。所以今天學佛,你能遇到真正善知識這是你有福,你真正有善根福德。你要是走錯了路,你遇到邪師,那就很可惜,不但這一生你在佛法上不能成就,一定走到岔路上去,那個果報就很難講了,往往果報非常悽慘,這是我們應當要覺悟的。

  「德雲解脫於多門」,「多解脫者,華嚴云,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乃至住虛空念佛門等,二十一種」。這都是德雲比丘給善財童子所說的,他說了二十一種念佛的法門,這二十一種是方法,二十一種方法。方法再多,統統都是憶佛念佛,憶佛念佛是以念阿彌陀佛為主。因為十方三世所有的諸佛統統是念阿彌陀佛,也都是勸勉一切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所以,念佛求生淨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弘揚的,接引一切眾生即身成佛的第一法門。

#